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
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
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㈡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合作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人的豁达。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苏轼在逆境中旷达坦荡,无惧困难的胸怀。
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英雄形象的塑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难点: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导学案㈢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1、导入语: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2、学习目标:PPT3、作者简介:PPT4、文体知识:豪放派5、听录音,朗诵诗歌,注意诗歌节奏。
6、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
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7、朗读课文,正字音:见PPT8、赏析探究上片:(1)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
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苏轼词两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知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的赤鼻矶,并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
2.《定风波》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知常识]1.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婉约派出现得较早。
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花间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及晏殊、晏几道父子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时则登峰造极,而南宋姜夔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突破。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
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
北宋初范仲淹首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5.苏轼词两首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看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
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东京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 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发11!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咅。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念奴娇《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吋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屮反映,词屮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屮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核心素养1、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2、语言构建与运用: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审美与创造: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教学设想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要点】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⒉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6 苏轼词两首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
词作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阕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下阕先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抗敌的雄姿,抒发了作者的赞佩向往之情。
随后的词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
就全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某某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
总体来看,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下阕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知识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故垒.(l ěi ) 还酹.(l èi ) 樯.橹(qi án ɡ) 纶.巾(gu ān ) 公瑾.(j ǐn ) 料峭.(qi ào ) 一蓑.(su ō) 萧瑟.(s è) 2.多音字二、字形⎪⎩⎪⎨⎧躲避避白璧无瑕璧赤壁壁 ⎪⎩⎪⎨⎧觐见觐谨慎谨周公瑾瑾 ⎪⎩⎪⎨⎧斟酌酌酎咎酎酹江月酹 ⎪⎩⎪⎨⎧俊俏俏讥诮诮料峭峭 三、词义1.重点词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关于苏轼的词两首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关于苏轼的词两首教案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人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5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明确苏轼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3.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 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3. 多媒体辅助法:感知、品读、印证。
【学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1、自由朗读2、齐声朗读3、指名朗读4、熟读背诵5、配乐朗诵6、范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MP3朗读文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案(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齐声朗读、指名朗读、熟读背诵、配乐朗诵、范读课文《苏轼词两首》,以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
(早读或课外)二、自由朗读“参考译文”。
(早读或课外)1.《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2.《定风波》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二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二首》教案苏轼词二首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苏轼词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
2.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豪放词风格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关于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总体设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课文(人教社第四册)所选两首词又堪称是苏词的代表作。
因此,学习这两首词,能使学生了解苏词,了解苏轼,进而欣赏苏词,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
文学是人学。
人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除获得知识、了解社会、受到熏陶、得到享受外,往往更重视作品对自己人生的观照价值。
这种观照价值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
但总该有一个普遍的尺度,总是离不开文本这个“形式”的。
因此,这两首词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文本的研讨上。
从形式结构到思想内容,从艺术特色到感情基调,从而推想出作者的审美态度及背后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并从中获得借鉴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及作者对待人生“风雨”的态度。
2、理解并学习词中写景、咏史、抒情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2、把握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赤壁赋》首段导入:壬戌之秋……。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文如此的精彩,那作为豪放派奠基者的苏轼的词又是怎样的风貌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与《赤壁赋》写于同时期同一地点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他的《定风波》。
二、老师范读,全班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回顾《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并总体感知词的结构。
1、回顾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准佥书公事”,前此一年,苏轼已经营了东坡,盖好了雪堂,颇有终老于此的打算。
在黄州的那段日子,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
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
2、让学生概括词的结构:上片:赤壁(描景)(铺垫)江:淘尽人物赤壁:三国周郎江山:多少豪杰下片:怀古(对照)(抒情)遥想当年——公瑾——雄姿英发多情应笑——我(苏轼)——早生华发四、研讨词中语句的含义及特点:1、首句写景有何特点?明确: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③显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下阕: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所忆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仰慕英雄怀古伤己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哀叹自我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古迹赤壁(古战场)(景-壮丽)仰慕英雄古人周瑜英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借古抒怀讨论: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抒发壮志豪情。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怀古咏史壮志未酬抒情描壮观之景怀英豪之人抒未酬之豪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写景作业:背诵默写全词。
自然风雨(穿林打叶)“莫听”“何妨”“吟啸”“徐行”超然物外泰然自若潇洒安闲人生风雨晴“谁怕”“任平生”搏击风雨、笑傲人生、泰然处之、无所畏惧、潇洒从容“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心中无晴雨宠辱偕忘超然物外人生态度旷达洒脱乐观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定风波、水调歌头一、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词人苏轼及其作品 3、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4、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二、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3、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三、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读法,讨论法,多媒体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了解苏轼及其作品,赏析《定风波》一、导入同学们,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
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对苏轼的为人和才情都有一点的了解了。
如今我们对他的词做深入一点的探讨。
二、苏轼简介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二十一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拓展延伸:介绍苏 轼其他词作,以及 词的发展背景和特 点
讨论与思考
讨论苏轼词的创 作背景和思想内 涵
思考如何引导学 生理解苏轼词的 艺术特色和人文 精神
讨论如何设计有 效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思考能力
思考如何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以及如何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
总结与回顾
回顾教学目标:掌握两首词的背景、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苏轼词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 涵
体会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和独特魅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 风波》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 能力
难点
理解苏轼词的意境和情感
体会苏轼词中的哲理思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苏轼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完成课后练习:理解词意,分析词中蕴含的情感 搜集苏轼的其他词作,并进行赏析 思考:苏轼的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 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回答问题的 准确性和创新性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评估 他们对所学知识 的掌握程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要讲解的两首词的背景和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学习、巩固练习等环节
讲解与分析
导入新课:介绍苏 轼的生平和词的创 作背景
文本解读: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定风波》 两首词的主题、意 境和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词 中的重点字词、句 式和修辞手法,以 及学生难以理解的 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并运用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豪放派词作的特色和赏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旷达豪迈气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这两首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在两首词中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轼的生平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词作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词作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重点讲解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4.深入探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5.朗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这两首词。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写作背景、注释和赏析短片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有趣地学习这两首词。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课堂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新人教必修4示范教案(6.苏轼词两首)
6 苏轼词两首从容说课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
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平了。
仕途不顺,几度遭贬,颠沛流离,坎坷多灾。
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和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
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一个如此旷达洒脱、乐观坚韧的苏轼。
如果没有被贬的经历,我们就不可能读到如此之多的传世佳作。
本课所学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
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要深入地品味这两首词的妙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另外,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各自不同的妙处,而且这两首词都是要求背诵的,故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诵读;此外两词中作者的情感均表达得含蓄深沉,必须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中特定的人物和景物,深切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想: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创设氛围,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倾慕和同情,然后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定风波》。
教学设想:检测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从小序入手,通过分析作者在遇雨这件小事中的言行心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背诵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教学重点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词牌及作品特点。
掌握阅读这两首词的技巧和方法,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能够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分析词牌的音韵特色、押韵格式和句式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美和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领悟“爱国主义”的真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讲述+学生听写导入环节,通过PPT介绍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为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阅读+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城子》、《东篱乐府》两首词。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组内思考结果。
3. 个别讲解+角色扮演抽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苏轼、己亥岁、黄州、横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形式下,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感悟这两首词。
4. 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分享教师点拨学生的阅读、表达方法和技巧,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多感、多思。
在学生分享环节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同伴的解读提出疑问或不同看法。
5. 创作模拟+学生写作以课文为蓝本,对比分析《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词牌、押韵及语言风格等特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仿写。
6. 评价汇报+学生检讨评价汇报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赏析。
最后,让学生在反思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尝试改进和进步。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在听写环节中是否能熟练掌握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设计:安徽灵璧黄湾张华永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诗词,体会诗词含蓄蕴藉的特点。
二、品析诗词的语言,读懂诗词饱含的深情。
三、学习领悟借古抒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四、学习豪迈、乐观、旷达的胸襟,正确地看待人生得失。
重难点、关键点:一、体会诗词含蓄蕴藉的特点。
二、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多媒体助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阅读感知:1、范读课文(多媒体视频录音)2、老师示范朗读,引领同学进入阅读情境。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同学细细品尝,自由阅读。
三、依据身世、境遇,揣摩词的意境同学沟通、汇报有关状况,老师补充,关心同学知人论世,进入作品情境。
四、赏析景物,缘景明情1、引导同学赏析课文描绘之景,探究词人描绘什么景色,以及写景的目的。
2、景物与人的关系。
探究写古人古事,寄予了怎样的情怀。
五、学习《定风波》同学依照上面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1、同学依据节奏,自主阅读2、依据阅读提示,领悟寄予的感情。
3、总结该词的写作特点。
六、总结本课的收获。
引导同学按生活、学习两方面总结。
七、作业:1、依据生活经受或所见之景写一篇短文。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2、课外将本文与其他“怀古”类诗词比较阅读。
张华[《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原创】高一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课题《苏轼词两首》类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3、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4、感受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苏轼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豪放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具互动一体机,录音朗读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作品:(学生根据课前准备,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板书要点)苏轼 (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走近苏轼》教学设计
课题走近苏轼班级4班授课时间周四第三节授课教师课型新授一次备课教材分析本课依托于人教版必修四宋词单元选取的苏轼三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结合初、高中学过的有关苏轼的诗文,以及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宏观把握苏轼一生的创作,理解苏轼不同时期的创作内容和风格,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材原有篇目《赤壁怀古》《定风波》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集中体现了苏轼豪放词作的风格及其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
但是,由于教材篇目所限,学生对于苏轼的创作与思想,认识尚且零散、肤浅,缺乏深入系统的把握。
依托教材而发展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原有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认识,并成为探究苏轼不同阶段思想变化、心路历程的依据。
学情分析(1)学生在高中之前学过苏轼的不少作品,但大多仅限于对一首诗词的手法、情感分析,缺乏对苏轼一生作品的整体梳理。
(2)学生对于诗词的分析属于粗线条感知,缺乏条分缕析、细致入微的具体分析;对情感主旨的把握宽泛不具体,缺乏深入探究的能力。
(2)基于平板的课堂引入,学生可利用的优质资源增多,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但由于接触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加强检测与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苏轼的人生起落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比较鉴赏,理解苏轼词中的手法、情感,提高知人论世的鉴赏能力,并在拓展练习中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经典诗句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领悟思想的力量。
教学资源微课程(视频及测试题)、网络资源、PPT发布任自主学习目标1、借助自学资源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各时期作品。
2、通过自主赏析,发现诗词解读的难点,为课上讨论做准备。
务自主学习任务1、观看有关苏轼的微视频及相关文字资料,绘制苏轼仕途及文学创作曲线图。
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标注在曲线上,尝试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重新解读诗词。
(拍照上传)2、在每首诗词的后面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从词中感受到的词人形象,并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苏轼词两首从容说课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
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平了。
仕途不顺,几度遭贬,颠沛流离,坎坷多灾。
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和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
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一个如此旷达洒脱、乐观坚韧的苏轼。
如果没有被贬的经历,我们就不可能读到如此之多的传世佳作。
本课所学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
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要深入地品味这两首词的妙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另外,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各自不同的妙处,而且这两首词都是要求背诵的,故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诵读;此外两词中作者的情感均表达得含蓄深沉,必须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中特定的人物和景物,深切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想: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创设氛围,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倾慕和同情,然后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略豪壮宏伟的景物,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最后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定风波》。
教学设想:检测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从小序入手,通过分析作者在遇雨这件小事中的言行心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背诵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教学重点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新课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悲戚,“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
今天我们来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品豪放之味。
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苏轼,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我在布置大家预习时也特地叫大家去找一下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下面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宋代的旷世大文豪。
(学生一边展示多媒体资料,一边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22岁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学生热烈鼓掌)师看来你的预习非常认真,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他们对你的介绍非常满意。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念奴娇”这个词牌名。
多媒体课件展示:1.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苏轼“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2.关于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
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师好,了解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和词牌之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朗读课文,展示诵读节奏)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读得很不错,不过有几个字音要注意。
“羽扇纶巾”中“纶”这个字不念“lún”,念“guān”;“早生华发”的“发”(fà)读第四声,跟上面“雄姿英发”的“发”(fā)不一样;最后,“一尊还酹江月”中的“还”,读“huán”,不读“hái”。
(幻灯片放映重要字音)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qiáng lǔ)早生华发.(fà)还酹..江月(huán lâi )师读音解决了,接下来我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如能背出来更好,注意,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
(一女生自告奋勇,读得不错)师看得出她是用了心在读的,读得很不错。
这首词是豪放词,本来更适合男生读的,却让女生占了先,可有点说不过去哦,下面哪位男生愿意为我们班的男同胞们争口气?(一男生也要求朗读,是背出来的,男生热烈鼓掌)【深入探讨】师背得非常好,节奏和情感都把握得很不错,没有辜负男生对你的厚望。
好,读过课文,我们开始解读这首词,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大家找一找,词中都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观?生大江、故垒、乱石、惊涛、雪。
师很好,但有一点要搞清楚,“雪”是不是词中所写的景观,作者看到雪了吗?生没有看到雪,“雪”指的是惊涛拍岸后溅散开的水花,并不是真的雪。
师对了,作者是用雪来比喻水花,突出惊涛的气势。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词的上阕写了这么多景,大家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何处?生我最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
师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好在何处?生开篇就劈头一句“大江东去”,若万丈高楼忽起平地,先声夺人。
写江而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只这一句,就足以名垂词史,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师说得很好。
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鼻祖,其开创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改词靡靡之风,开豪放之气的第一句,就是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开篇就震撼人心的诗句很少有人能够写得出来,但也不是没有,大家能不能想一句出来?生我想到一句,写黄河的,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很好,二者都大气磅礴。
还有没有?生我也想了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师不错,这一句也是写长江的。
好像还是歌曲哦。
(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生热烈鼓掌)生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师对,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
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不是很相似?生是,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真的一样吗?好,那么我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改写苏轼这两句,看看行不行。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生可以!师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学生热烈讨论并争论起来)生我同意!“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是一样的意思。
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为什么不干脆写作“英雄人物”呢?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生都是第一声和第二声。
师对了,音律上完全一样,可见苏轼不用“英雄人物”而用“风流人物”不是出于音律的考虑,而是另有原因。
生(急切地)什么原因?师(笑)原因迟早会出来的,我们不必急着回答,学完整首词后自然就会明白了。
先回到刚才的问题,来听听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写景句的。
生(很多人异口同声)最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一句写得最好,那么这一句究竟好在何处?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热烈讨论)生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壮观画面: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
用寥寥数语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生这一句中几个动词和形容词都用得极妙:“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整句才十三字,便描绘了一幅极为壮观的画面: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师分析得极好。
从题目“赤壁怀古”可知,作者游赤壁的目的并非看景,而是怀古。
那么面对如此磅礴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生看着如此壮美的景象,词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回到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