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微课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10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10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________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__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__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__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__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结构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女娲造人》教案篇2《女娲造人》教案篇3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女娲造人》教案篇4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整体把握__内容。
2、探究女娲形象的意义。
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古人对解读自然奥秘的追求,激发想象力,产生探寻人类起源的兴趣。
《女娲造人》教案集合五篇

《女娲造人》教案集合五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4.热爱生命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神话动画片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作者简介:袁珂,神话学家。
四.关于神话五.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六.全班集体朗读课文七.探究品味(一)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二)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三)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四)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八.放《女娲造人》动画片。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九.拓展运用: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十.放神舟五号飞船记录片: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十一.布置作业:(一)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三)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5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5篇《女娲造人》教案5-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神话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心。
1.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1.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教师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类的过程和捏造各种不同特征的人类。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女娲的创造力和智慧,以及人类的特点和多样性。
2.3 教师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女娲、人类等,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扮演角色,鼓励学生运用身体语言、表情和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让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故事讨论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创造力、关爱他人等。
4.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女娲为什么要捏造不同特征的人类?”、“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4.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第五章:创意绘画5.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女娲造人的故事场景或角色的形象。
5.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和情感。
5.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六章:故事延伸6.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故事的其他可能性,如女娲造人的目的可能是什么,人类的特点还可以有哪些拓展。
6.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6.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和鼓励。
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

•••••••••••••••••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娲造人》教案篇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
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
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
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
《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开天辟地》之后。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
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
(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女娲造人》教案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女娲造人故事在现代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故事。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女娲造人》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这是一则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创造人类的传说,它体现了古人对生命起源的想象和对造物主的敬仰。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这个案例展示了女娲如何用黄土捏造人形,并赋予他们生命,体现了神话故事的艺术魅力。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顺序和女娲形象的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创造行为,帮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
3.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神话故事中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5.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合作中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怎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神秘的神话故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女娲造人》教案篇1七班级上《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气生疏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奇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同学感受我们祖先大胆惊奇的想象力,激发同学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寻、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同学讲讲自己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好玩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二、自主阅读以讲故事竞赛的形式,(既可个人预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同学乐观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同学口头表达力气。
以全体同学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同学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
这样让同学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忱。
最终老师小结讲故事应留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沟通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同学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怀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沟通,熟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由于“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沟通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怀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沟通。
四、拓展延长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
给出材料。
《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究,但它毕竟是神话传奇,那“人,毕竟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沟通。
课后反思:依据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丰富同学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同学的语感和思维,进展共性,健全人格。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寻找人类起源。
2、力量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予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育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开心,感受制造的欢乐,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颖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4)早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这里,开头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黄昏,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很多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沟通一下吧。
(学生沟通资料)好,今日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
(书写标题)二、文本对话1、个别朗读:(5)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好,有哪位同学情愿给大家朗读。
(请同学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1)通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实行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详细的竞赛规章是这样的: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下列问题;和组员争论两分钟然后做答。
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章大家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在进展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认真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预备,同时也可以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展争论,好,现在开头。
七年级女娲造人教案范例

七年级女娲造人教案范例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本店铺整理了女娲造人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女娲造人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話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話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話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話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神話知识导入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話。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話呢?师:神話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話?(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話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話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話的兴趣。
《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下面是分享的《女娲造人》教案12篇(女娲造人的教案),欢迎参阅。
《女娲造人》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象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准备: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象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象而得的。
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了解神话的文体知识。
◎思维能力: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分析女娲的形象。
体会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审美创造:体会神话的魅力,能发挥想象力进行文学创作。
(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著名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天地后,除了补天,女娲还做了一件千古传颂的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了解这件事。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蓬勃”“澄澈”“眉开眼笑”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工作,在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证、注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文体知识神话◎速读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然后用一句话来复述故事情节。
速读时注意阅读速度,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本文近1100字,力求3分钟内完成自读,读完后记录相应时间。
学习任务单复述情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揉泥成团造人②挥藤洒泥造人③女娲因感到孤独寂寞,用抟黄泥、洒泥浆的方法造出了人,后来又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配合创造后代,使人类世代绵延了下来。
《女娲造人》教案8篇

《女娲造人》教案8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________,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课内自读课文。
__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1、比较阅读: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明确:⑴造人的具体过程;⑵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⑶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⑷作者的评述;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神话传说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女娲造人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搜集整理法: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丰富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后搜集整理神话传说的情况,鼓励分享优秀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学术论文、神话故事汇集等3. 多媒体资源:女娲造人的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神话传说、文化评论等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2. 准备好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3. 安排课堂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4. 准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看是否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4. 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了学习任务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2.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的创世神话,探讨其异同3. 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十、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2.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3.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演绎女娲造人的故事。
女娲造人教案(15篇)

女娲造人教案(15篇)女娲造人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__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__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__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6、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生:男女结合7、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①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女娲造人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2. 学生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对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及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类生命的看法。
3. 创作法:学生创作以女娲造人为主题的作品,展示创新思维。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及相关文化内涵的资料。
3. 教学道具:女娲像、人类生命的象征物品等。
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古代神话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女娲造人》。
2. 讲解: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赋予人生命、教会人生活技能等。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探讨女娲造人的意义,如人类生命的起源、女性地位的象征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类生命的看法,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5. 创作: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要求学生以女娲造人为主题,进行绘画、写作、表演等创作活动,展示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表现手法和寓意,体现学生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类起源神话,探讨不同文化对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
2. 邀请神话学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神话传说的认识和理解。
2024最新-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女娲造人教案《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给大伙儿整理的7篇女娲造人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1、复述: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在自愿或指名复述后,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2、讨论: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⑴ 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明确:⑴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

《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奉献,感受人的得意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活力。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那么是女蜗。
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老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6.老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1.老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老师巡视,理解学情,并进展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3.自学反响,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理解词语意思: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阔: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乖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惫。
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拓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女娲造人课件教案(5篇)

女娲造人课件教案(5篇)女娲造人课件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掌握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灵机一动、莽莽榛榛、眉开眼笑、疲惫不堪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
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个别、集体指读。
2.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要内容)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
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一)自学提示: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五篇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五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__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解__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投影出示:上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
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
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
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
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__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课后练习题一)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假如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女娲造人》教案执教: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张穗欢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详略有致的安排写作结构,并会运用到写作上。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演绎与扩充,体会想象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会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想象,详略有致地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融入写作。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类的起源导入,引出神话出现的原因--古代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所以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想象化、人格化,并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出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我国就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它就是--女娲造人。
(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风俗通》进行思考,引出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应根据写作中心安排文章的详略。
1.请学生朗读《风俗通》,其他同学思考《风俗通》中分为了几层意思。
2.学生回答分3层意思的缘由。
3.师问:如果老师就以《风俗通》为材料,让你去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女娲造人》,我们应该着重写哪个层次呢?为什么?4.生回答,引出目标二--在进行文章扩写时,需根据中心选择重点描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
5.师板书:根据中心,详略得当。
三、通过课文与《风俗通》的比较,找出扩写的内容,总结扩写的方法。
1.师引导:我们知道了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扩写呢?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着手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作者袁珂是从哪个方面着手,进行扩写的。
请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将课文和《风俗通》进行对比,回答老师的问题。
2.进行朗读比赛(每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带有感情)。
师生共同评分。
3.学生总结出课文进行扩充的方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师总结并板书:情节具体化,人物形象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女娲造人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
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古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注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女娲怎样创造人类?
女娲造出来的人是怎样的?
你认为女娲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
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
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
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
3、给课文分段,并概况段意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
开天辟地后,万物具备,世界上没有人类。
第二部分(2——12):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5):写人类广泛出现在世界上。
第二部分(16——17):写女娲把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使人类代代延续。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
(2)、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
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
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
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2、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四、交流感受。
学完本课,你对“人”及“生命”有何看法?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人类生命很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珍爱生命。
五、总结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六、当堂训练
请发挥你的想象,拟写一段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
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