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甄选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甄选](https://img.taocdn.com/s3/m/e591f3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f.png)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甄选一、研究目的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分析和评估传播内容的特点、趋势和效果。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的甄选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策划方案的特点、趋势以及市场效果,为策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案1.研究对象选择选取一定数量的策划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选择:-网上:收集相关行业的策划方案,根据排名和评价情况进行筛选。
-行业展会:参观行业展览会,了解最新的策划方案,并根据现场反馈进行选择。
2.数据收集对选定的策划方案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包括以下方面:-文字内容:收集策划方案的文字内容,包括目标、策略、手段、预算等。
-图片和视频:收集策划方案中所使用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后续的内容分析。
-市场数据:收集策划方案实施后的市场数据,如销售额、用户量等,用于评估方案的实际效果。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目标定位:分析策划方案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
-策略手段:评估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是否创新、有效,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程度。
-内容主题:分析策划方案的内容主题是否与目标市场的关注点和热点相契合。
-媒体渠道:评估策划方案选择的媒体渠道是否适合目标市场的传播习惯和特点。
-市场效果:通过市场数据的分析,评估策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成果。
4.统计分析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频次统计:分析不同的策划方案在不同媒体渠道上的出现频次,评估其传播效果。
-关联性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对比分析:将不同策划方案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其策略手段的差异和优劣。
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策划方案选择的建议和参考意见,包括:-优势和不足:评估各个策划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c00503358fb770bf78a5563.png)
01
事件缘由 政府到底在怕什么?
广电总局到底在“怕”什么?
一怕 自制内容栏目化
栏目化:把同一内容或同一风格的节目归为一个栏目,安排在 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播放,使其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和时间长度。 而自制内容栏目化因其具有:能培育固定的电视观众群体、有 利于收视率的提高、使节目更加个性化及定位更明确等利好功 能渐渐在直播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主流气候。
个人IP
传统的直播成功案例 个人IP带动直播 直播发展——社交平台的全面视频化 1. 直播降低了个人IP化的门槛; 2. IP化个人变现渠道更通畅; 3. IP化个人是在粉丝互动中形成的, 粉丝基础更强大;
4. 直播主播可以进行快速且高效的变 现。
企业与直播
误区一:借助泛娱乐视频直播平台进行企业 的视频直播营销。 误区二:自己独立开发视频直播营销平台, 这意味着企业将会增加营销成本,也并不是 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误区三:玩视频直播营销只是赶时髦,不注 重实际效果和营销转化。
广电总局到底在“怕”什么?
二怕 “个人电视台”
8月底,一位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大妈在某直播平台上,操流利韩语模 仿朝鲜国宝级播音员李春姬,用慷慨激昂的语调点评播报奥运会和中国女 排夺冠,表情搞怪,走红网络,搅浑了这个原本由一众俊男靓女主播霸占 的线上地盘。 她的声音“能让敌人们肝胆俱裂”——《朝鲜画报》这样介绍李春姬的播 报风格。作为朝鲜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李春姬受到大力栽培及重用,荣获 “人民播音员”称号,播报了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班等重大新闻。今年 1月朝鲜氢弹试验成功时,官方电视台还重新请出这位已73岁高龄退居幕 后的主播慷慨播报。 “望京李春姬”走红源于戏谑和反差,以及中国人对于朝鲜一种复杂的情 愫,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娱乐表达。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fb816353968011ca3009195.png)
集合行为一、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例如火宅、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二、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破坏力的集合行为的实例:甘肃陇南事件例如2008年11月17日,甘肃陇南突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打砸抢烧事件,引发事件的是酝酿中的行政中心搬迁问题。
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武都区部分干部群众,特别是拆迁户担心行政中心搬迁后,其利益受损。
事件的起因是在2006年时,陇南市提出东扩西进规划,新的行政大楼将建在武都区东江镇,并拆迁完毕,居民也建起新房。
之后,两度传出市政府要搬迁至成县,东江镇居民两次上访,而政府两度辟谣“不会搬迁”,而在2008年地震后,专家论证后上报搬迁方案,搬迁传言再出,30多户市民上访而被少数人利用终造成群体事件。
事件发展:2008年17日19时30分许,400多名上访群众陆续突破现场维持秩序民警的拦阻,强行进入市委大院。
在市委中院与民警对峙一段时间后,这些上访群众进入市委后院主办公大楼前。
20时,陇南市委调集武警和民警到市委后院主办公楼前维持秩序,在对峙过程中,上访人员中部分群众继续喊着反对搬迁的口号,并多次冲击维持秩序的武警和民警。
22时,武警和民警采取措施将上访人员驱出市委大门。
之后,上访群众继续在市委大门口围堵。
2008年17日24时许,上访人员和围观群众增加到2000多人。
此时,部分闹事者开始在市委大门前向门口维持秩序的武警投掷砖块、石头、酒瓶,并点燃鞭炮扔到武警当中,砸坏了武警的盾牌、头盔,烧坏了武警的服装。
2008年18日0时30分许,部分闹事者冲进市委大门,冲上市委前院三层办公大楼,将1至3楼6个部门的门窗玻璃、办公设施全部砸毁,并抢劫了财物。
随后冲进前院,砸毁了停放在中院的11辆公务用车,继而又冲击中院三层办公大楼,砸毁了楼上的门窗玻璃、办公设施。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9119b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2.png)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报刊问卷的回收率一般在( )A、20%以下B、15%以下C、5%以下D、10%以下正确答案:C2.传播学内容分析中被分析的内容是( )A、社会上传播的各种信息B、压制方法C、新闻D、文化历史背景正确答案:A3.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反馈机制B、个性化C、整体倾向性D、优势正确答案:C4.传播学诞生于( )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D5.对于报刊是“直接民主制喉舌”的观点,李普曼的看法是( )A、予以批评B、既不赞同也不反对C、同意D、非常赞同正确答案:A6.媒介中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被称为( )A、特殊媒介B、大众传播媒介C、传播渠道D、普通媒介正确答案:B7.《单面人》的作者是( )A、马尔库塞B、葛兰西C、弗洛姆D、阿道尔诺正确答案:A8.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称为( )A、渠道B、媒介C、媒体D、传媒正确答案:A9.创立系统论的是奥地利科学家( )A、申农B、维纳C、贝塔郎菲D、布里渊正确答案:C10.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 )A、实证方法B、控制实验法C、调查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A11.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缺陷的是( )A、拉斯韦尔B、麦克内利C、巴斯D、卢因正确答案:B12.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流传送声音先河的发明家是( )A、摩尔斯B、爱迪生C、贝尔D、马可尼正确答案:C13.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 )A、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B、拉斯韦尔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德福勒模式正确答案:A14.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A、受众对媒介信息接触量越大,受影响越大B、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C、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的人影响较大D、受众对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正确答案:C15.所谓符号就是( )A、新闻B、现象C、标志D、信息正确答案:C16.对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肯定的是( )A、“沉默的螺旋”理论B、“上限效果”假说C、“知识沟”理论D、“培养分析”假说正确答案:B17.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是( )A、集权主义理论B、社会责任论C、自由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8.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人工模拟环境B、实验室环境控制C、实地实验D、实验室控制正确答案:C19.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批判学派、传统学派B、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C、“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正确答案:A20.传播的条件问题又称( )A、内部结构问题B、内部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外部问题正确答案:C21.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 )A、社会功能主义B、结构主义C、结构功能主义D、功能分析主义正确答案:C22.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传播层次是( )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自我传播正确答案:B23.下列对报刊上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和传播的互动性B、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C、信息量更加庞大D、有了电子版,就可以取消印刷版了正确答案:D2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热媒介”B、“冷媒介”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D25.由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有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 )A、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B、麻醉精神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D26.政治控制主要是( )A、政策控制B、政权控制C、政府控制D、政法控制正确答案:C27.人类传播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产生了( )A、劳动B、媒介C、文字D、语言正确答案:C28.“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英尼斯B、戈夫曼C、梅罗维茨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D29.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韦斯B、凯尔曼C、霍夫兰D、卢因正确答案:D30.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社会系统模式C、线性模式D、申农—韦弗模式正确答案:C31.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者是( )A、罗杰斯B、拉斯韦尔C、霍夫兰D、哈特曼正确答案:C32.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图像B、文字C、模式D、数理化正确答案:C33.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李普曼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34.传播控制中包含所有控制形态的是( )A、政治控制B、自我控制C、经济控制D、文化控制正确答案:D35.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娱乐性内容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分散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B、集中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C、提供信息D、发挥协调功能正确答案:A36.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 )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正确答案:C37.“沉默的螺旋”假说中“舆论”的含义是( )A、公众意见B、公共意见C、公开意见D、公正意见正确答案:C38.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D、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A39.进行“编码与释码”研究的是( )A、麦奎尔B、霍夫兰C、霍尔D、马丁正确答案:C40.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压缩技术B、信息化工程C、数据模拟技术D、信息高速公路正确答案:A41.在人类原始、古老的传播手段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渠道是( )A、标石B、口头语言C、烽火信号D、刻木正确答案:B42.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又被称为( )A、拉氏调查B、竞选调查C、意见领袖调查D、伊里调查正确答案:D43.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 )A、消遣、娱乐的工具B、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C、获取知识的工具D、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正确答案:A44.德福勒模式对此前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人了( )A、反馈B、循环C、噪音D、信息正确答案:A45.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倚性》两部著作的学者是( )A、戈夫曼B、梅罗维茨C、麦克卢汉D、英尼斯正确答案:D46.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B、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C、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D47.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把政治实践归结为( )A、意识形态B、文化批判C、革命斗争D、社会经济正确答案:B48.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 )A、赖利夫妇B、卢因C、拉斯韦尔D、伯洛正确答案:D49.认为大众传播过程反映了“语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的是( )A、“知识沟”假说B、“编码与释码”研究C、“议程设置功能”理论D、“沉默的螺旋”假说正确答案:B50.按照赖利夫妇的观点,单位、学校和社团属于( )A、次属群体B、隶属群体C、基本群体D、关系群体正确答案:A51.发起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的是( )A、中央电视台B、首都新闻学会C、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新闻学会受众调查学术团体正确答案:B52.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但得到的信息却较多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体随机抽样正确答案:C53.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座谈会B、受众来信C、定量化形式D、定性分析正确答案:C54.在大众传播研究中,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抽样B、问卷C、控制实验D、内容分析正确答案:B55.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 )A、影响源B、组织源C、经济源D、政治源正确答案:A56.大众传播的内容力求( )A、抽象B、深邃C、平易D、刺激正确答案:C57.《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 )A、尼葛洛庞帝B、比尔·盖茨C、戴尔D、安德鲁·葛鲁夫正确答案:A58.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A、特殊性B、操作性C、普遍性D、一般性正确答案:B59.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认识连贯论解释又称作( )A、使用与满足论解释B、实用论解释C、“靶子”论解释D、认知不和谐论解释正确答案:D60.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共产主义论B、社会参与论C、使用满足论D、社会责任论正确答案:D61.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知识格差”研究D、传播流程研究正确答案:C6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指的是( )A、《社会研究杂志》B、《思想家》C、《启蒙的辩证法》D、《历史与阶级意识》正确答案:D63.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学者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64.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的是( )A、自由主义理论B、使用与满足论.C、社会责任论D、社会参与论正确答案:A65.与传播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 )A、传播效果B、传播功能C、传播控制D、传播媒介正确答案:A66.首次提出一般传播系统模式的是( )A、施拉姆B、维纳C、申农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67.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媚俗文化B、流行文化C、民间文化D、精英文化正确答案:A68.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在购物、时尚、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A、政治性B、生活阅历C、社交性D、社会经济地位正确答案:B69.单一实验组的实验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之于( )A、实验刺激B、后测C、前测D、实验效应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关于传统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科学家”B、属于人文科学C、注重如何传播D、围绕传播的规律E、托庇于社会科学正确答案:BCDE2.非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定额抽样B、雪球抽样C、判断抽样D、调查抽样E、偶遇抽样正确答案:ABCE3.随机抽样的形式主要有( )A、多阶段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E、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BCDE4.语义内容分析可以细分为( )A、语句分析B、指定分析C、断言分析D、词章分析E、归因分析正确答案:BCE5.目前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哈贝马斯B、马泰拉特C、努登施特伦D、哈默林克E、詹姆斯·哈洛伦正确答案:ABCDE6.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包括( )A、个人的自发反应B、集合的自发反应C、个人的反应D、对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E、社会的反应正确答案:AB7.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A、可纳入使用满足理论B、游戏说C、具有社会协调功能D、多属于工具性的E、分为社会性和自我中心性两大类正确答案:ABDE8.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的构成因素是( )A、物质B、能量C、信息D、新闻E、生物正确答案:ABC9.控制实验法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A、实验观测B、实验室C、实验者D、实验变量E、实验对象正确答案:ACDE10.下列曾对社会系统模式做过贡献的有( )A、施拉姆B、奥斯古德C、赖利夫妇D、德福勒E、马莱茨克正确答案:CE11.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环节( )A、信息B、媒介C、受者D、传者E、效果正确答案:ABCDE12.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 )A、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B、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C、皮下注射论的观点流行D、魔弹论的观点流行E、魔弹论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正确答案:AB13.语言符号的特性是( )A、具有一定模式B、声音和语意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C、不表意D、有声的E、借助感觉器官正确答案:ABD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是( )A、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B、认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营造者C、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D、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宏观的、综合的社会效果E、着眼于认知层面正确答案:CDE15.下列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传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B、对个人的信息接收和利用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信息传播完全自由D、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造成传播的麻醉功能失调E、信息成为数字化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正确答案:ABE16.在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有( )A、传播学者的努力B、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C、政府的重视D、广播的普及E、受众的强烈要求正确答案:BD17.霍夫兰等人的研究表明,制约传播效果的“条件”有( )A、传播主体B、说服方法C、传播者的主观愿望D、信息内容E、受众属性正确答案:ABCDE18.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由微观人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B、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正确答案:ADE19.大众传播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事业,其外在标志是( )A、电视的兴起B、通信卫星的问世C、通讯社的产生D、大众报业的兴起E、广播的兴起正确答案:CD20.通过调查,贝雷尔森总结了人们对报纸的利用形态,其中有获得外界消息的新闻来源和( )A、日常生活的工具B、休憩的手段C、读报本身的目的化D、树立社会威信的手段E、社会的手段正确答案:ABCDE21.依据英尼斯的观点,下列媒介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的是( )A、印刷媒介B、电视C、羊皮纸D、电话E、石头正确答案:BDE22.下列方法中,被用于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方法是( )A、人口统计学分类法B、打电话的方法C、辅助回忆的方法D、邮寄问卷的方法E、实地考察法正确答案:BCD23.在我国,已建立网站的广电媒介有中央电视台和( )A、岭南视听信息网B、中国教育电视台C、北京电视台D、西湖明珠电视台E、香港电台正确答案:ABCDE24.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分为的研究层次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群体传播正确答案:ABCDE25.在批判学派看来,传统学派的“病症”主要是( )A、过分偏重微观研究B、过分依赖定量方法C、过分轻视微观研究D、过分依赖定性方法E、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正确答案:ABE26.蒂奇诺认为,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有( )A、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B、社交范围的差异C、传播技能上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正确答案:ABCDE27.信息高新科技对传播理论的影响是( )A、信息的真实与虚假的界限模糊化B、新闻与广告的界限的模糊化C、点对面传播与点对点传播之间的界限的模糊化D、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的界限的模糊化E、职业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在信息把关方面的角色界限的模糊化正确答案:CDE28.为了扬长避短,杂志更多的趋向于( )A、传递信息迅速B、图文并茂C、专门化.D、专业化E、满足于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和爱好正确答案:BCDE29.下列关于“上限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消除“知识沟”的存在B、“上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C、“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D、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上限”是不存在的E、“上限效果”假说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可以实现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正确答案:CDE30.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有( )A、编码B、数据压缩C、存储和传输D、解码E、解压正确答案:ABCDE31.“把关”和新闻要素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文化规范B、历史因素C、时空因素D、媒介所在的城市E、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正确答案:ACE。
传播学考试题和答案大一
![传播学考试题和答案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863d454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2.png)
传播学考试题和答案大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过程D. 传播内容答案:C2. 传播学之父是()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威尔伯·施拉姆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库尔特·勒温答案:C3. 传播学中,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是()A. 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反馈B. 发送者、信息、媒介、接收者、效果C. 发送者、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D. 信息、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答案:B4.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是()A. 认知、情感、行为B. 个人、群体、社会C. 短期、中期、长期D. 直接、间接、潜在答案:A5. 传播学中,传播模式的“魔弹论”认为()A. 传播效果是直接且立即的B. 传播效果是间接且潜在的C. 传播效果是复杂且多样的D. 传播效果是有限且有条件的答案:A6.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提出的。
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伊莱休·卡茨C. 卡尔·霍夫兰D. 约瑟夫·克拉珀答案:A7.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提出的。
A. 诺尔·诺依曼B.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C. 伊莱休·卡茨D. 卡尔·霍夫兰答案:A8.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A. 媒体决定人们怎么想B. 媒体决定人们想什么C. 媒体决定人们做什么D. 媒体决定人们说什么答案:B9.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A. 媒体决定人们怎么想B. 媒体决定人们想什么C. 媒体决定人们做什么D. 媒体决定人们说什么答案:A10. 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框架理论”认为()A.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B.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情感框架C.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行为框架D. 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人们的社会框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内容研究答案:ABC12.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 魔弹论B. 两步传播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沉默的螺旋理论答案:ABCD13.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答案:ABCD14.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A. 个人B. 群体C. 组织D. 社会答案:ABCD15.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A. 传播是什么B. 传播如何影响人C. 传播如何影响社会D. 传播如何被管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990ac28453610661ed9f4bc.png)
1.谈谈你对“传播的特性”这个问题的认识?你如何理解“传播是无处不在的”这个观点?答:(1)①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存在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③传播是双向互动的④是一种行为及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作为一种系统,包括五个方面: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效果。
(2)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报刊传播,网络传播,教育传播,电视传播,人与人谈话也是传播,这些方式都是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人与人谈话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所以最能体现“传播无处不在”的特点。
2.你如何理解“传播”的定义与内涵?答:(1)定义:是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
这一定义仅指传播的单向过程,没有包括反馈。
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大众传播将成为双向过程。
(2)内涵:传播的内涵是传播可以带来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带来负面的硬性,对社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
3.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人类媒介进化的规律,特点有哪些,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答:传播经历的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
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整合了媒介的功能,从印刷阶段的分化重新进入整合。
规律:各阶段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传播的信息量更大,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
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电视网络方向发展。
4.人类传播为何被形容成“I”和“ME”的对话?试举几种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传播存在的具体情境,并分析其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答:因为人类传播的方式始终以人与人谈话交流为主,现在传播推广更多的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将是最有效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将一直伴随人类的存在。
具体情境:人们谈话时是传播,甚至吃饭时也在传播信息,老是上课也是传播信息,演讲也是传播信息。
最基本特征:说话就在传播信息5.如何理解人际传播史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答:多媒体传播是现在宣传传播推广的主要形式,其传播效果非常显著,让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信息。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4cd5e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2.png)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南开24秋学期《传播学概论》作业参考三
![南开24秋学期《传播学概论》作业参考三](https://img.taocdn.com/s3/m/84ab4f4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4.png)
24秋学期《传播学概论》作业参考
1.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
选项A:信息
选项B:流言
选项C:谣言
选项D:谣传
参考答案:B
2.“自我互动”理论是由()提出的
选项A:默顿
选项B:米德
选项C:布鲁默
选项D:赖特
参考答案:C
3.传播学是研究()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选项A:社会信息系统
选项B:传播过程
选项C: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选项D:人类关系
参考答案:A
4.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选项A:拟态环境
选项B:意见环境
选项C:意见气候
选项D:多数意见
参考答案:B
5.象征性互动理论是由()提出的
选项A:米德
选项B:施拉姆
选项C:麦克卢汉
选项D:拉扎斯菲尔德
参考答案:A
6.()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选项A:大众传播
选项B:各大媒体
选项C:各国政府
选项D:受众
参考答案:A
7.拟态环境的提出者是()
选项A:拉斯韦尔
选项B:麦克卢汉
选项C:李普曼
选项D:赖特
参考答案:C
8.“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由()提出的
选项A:李普曼
选项B:罗杰斯
选项C:卡兹
选项D:麦库姆斯和肖
参考答案:D
9.“把关人”理论是由()提出的
选项A:卢因
选项B:卢卡奇
选项C:麦克卢汉
选项D:施拉姆
参考答案:A。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97cd31343323968011c92a9.png)
自19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迅猛发展,不仅成为二级学科(一级学科为新闻学与传播学),而且日益成为“显学”。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传播学者不仅继续翻译、整理和出版欧美的传播学理论,也尝试着从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媒体发展和传播实践中总结出,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更能解释中国社会的传播学理论。
请尝试着搜集和整理1980年代以来,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进展和成绩,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研究,并进行评论。
要求:2000-3000字;禁止复制粘贴;提出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楚,格式清晰;有标题。
80年代之后的传播学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随即,传播学作为一门外来学科被引进中国大陆,至今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传播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传播学学科体系逐步得到确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群体不断进步、学术水平持续提高。
30年来,传播学研究对推动我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播学是一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产生广泛联系的社会学科。
传播研究以多种途径对人类社会的传播行为、传播现象与传播过程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以理解人类社会使用不同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交换的行为及其意义。
虽然人类传播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现代传播研究则产生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传播被西方那些具有实用主义思想观念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等看作是推动社会广泛变革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二战之后,欧美社会快速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转型,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传播研究者开始研究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如媒介如何影响宣传与舆论;信息传递模式;电影对儿童与社会的影响;商业广告的效果以及传播对人的态度和动机的影响等。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传播已经成为反映当代人类生活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传播与传播媒介也成为当代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
今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27654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f.png)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7题,每题1分,共87分)1.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追随者B、舆论领袖C、受众D、把关人正确答案:B2.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B、赖特C、拉斯韦尔D、施拉姆正确答案:A3.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媒介为受众设定议程B、政治家为媒介设定议程C、受众为媒介设定议程D、媒介为政治家设定议程正确答案:A4.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强调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该书作者是()A、约翰·密尔B、约翰·弥尔顿C、约翰·厄斯金D、托马斯·杰弗逊正确答案:A5.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A、噪音B、讯息C、媒介D、反馈正确答案:A6.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A、日本B、美国C、德国D、中国正确答案:B7.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质地较轻、容易运送因而能克服空间障碍的媒介是()A、纸草纸B、黏土C、羊皮纸D、石头正确答案:A8.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成为()A、效果研究B、媒介研究C、控制研究D、内容研究正确答案:C9.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罗杰斯正确答案:B10.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列模式中属于后者的是()A、布雷多克模式B、香农一韦弗模式C、德弗勒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C11.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A、图书B、广播C、电影D、电视正确答案:D12.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A、人际传播学B、组织传播学C、自我传播学D、大众传播学正确答案:D13.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也被称为()A、“回应效果”理论B、“虚化”理论C、“培养”理论D、“认知真实”理论正确答案:C14.传播,就是()的流动过程。
19级二工大本科传播学概论作业资料
![19级二工大本科传播学概论作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1576ee6f1aff00bed51e39.png)
1.1节1【单选题】传播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以后逐渐演变成为现代词形A、13世纪B、14世纪C、15世纪D、13世纪正确答案:C2【单选题】传播的实质是一种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A、心理B、感情C、社会D、信息正确答案:C3【单选题】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的物质运动形式A、客观B、主观C、社会D、信息正确答案:A4【多选题】下面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的是A、刮风下雨B、扬花授粉C、人类社会的语言交流D、人类的书信往来正确答案:ABCD5【多选题】传播是一种信息()活动,是一种()的社会互动行为A、专享B、共享C、单向D、双向正确答案:BD6【多选题】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有的学者把信息分为两大类:A、动物信息B、自然信息C、人类信息D、非人类信息正确答案:CD7【判断题】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正确答案:√1.2节1【单选题】下面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选择1B、选择2C、选择3D、选择4正确答案: A2【多选题】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的系统,它比一般的物理或生物信息系统更加()A、简单的B、存在众多可变因素C、复杂D、直接的正确答案: BC3【多选题】以下属于人内传播的是()A、内心独白B、跟别人打电话C、独自思考D、自言自语正确答案: ACD4【多选题】以下属于组织传播的是()A、党员会议B、教师会议C、高层管理人员会议D、家庭会议正确答案: ABC5【判断题】这个是对的还是错的正确答案:√6【判断题】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正确答案:√7【判断题】人际传播是由两个个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正确答案:√8【判断题】群体传播指的是在某一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如家庭、亲友、社交圈中的信息传播。
(9072)《传播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72)《传播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d25a28482fb4daa58d4b91.png)
[9072]《传播学》1[论述题]1、论述批判学派的由来及其立场。
2、论述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观点,并作评价。
4、传播中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的基本观点。
5、论述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理论观点。
参考答案:[判断题]3、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1、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社会性延伸。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2、把关是综合分析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包括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的过程。
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多选题]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主要有()A:书面媒体B:会议C:电话D:组织内公共媒体E:计算机通信系统参考答案:ABCDE[多选题]1、人类传播经过了哪些阶段()A:口语传播B:文字传播C:印刷传播D:电子传播E:人际传播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2、赖利夫妇1959年出版《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书,认为任何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包括()A:人内传播B:网络传播C:人际传播D:群体传播E:大众传播参考答案:ACDE[单选题]5、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是()A:报纸B:电视C:杂志D:广播参考答案:D[单选题]4、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A:布鲁默B:戈夫曼C:米德D:默顿参考答案:C[单选题]3、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起源于()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参考答案:B[单选题]2、第一次提出传播过程5W模式的学者是()A:韦伯B:申农C:拉斯韦尔D:林顿参考答案:C[单选题]1、人类最早是借助什么发声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的()A:口头B:符号C:手势D:动作参考答案:A。
西南大学《传播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传播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9cf689b6648d7c1c74610.png)
1:[判断题]1、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人类终于创造出自身特有的、一无二的符号体系――文字。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2、20 世纪初,英国发明了只能放映1分钟的早期电影。
参考答案:错误3:[判断题]3、1844年美国的巴莫尔斯通过架设在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两地之间电线杆上的20 英里长的铜线,用电码发送了"上帝创造什么”这几个字,从而揭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
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4、通常,大众传播媒介的"大家庭”,可分为两支:印刷媒介"家族”声像媒介"家族”。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5、英尼斯提出了用以分析传媒影响力的两个范畴:空间和时间。
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6、起始于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阶段。
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学者纽曼。
参考答案:错误7:[判断题]7、在有关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研究领域里,迄今积累起不少理论成果。
其中,最独特的,还数加拿大米尔顿的学说。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8、电脑与大众媒介、社会通信系统的高度而完美的结合,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并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9、所谓"新媒介”,包括录像、有线电视、光纤通信、电传、综合数字通信网等。
其中,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是"高速信息公路”和"多媒体”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10、自1998年5月起,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这标志着学术界对因特网的大众传播媒体身份的普遍确认。
参考答案:正确11:[多选题]11、信息论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任务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和。
A:度量B:质量C:传递D:变换规律参考答案:ABC1:[判断题]1、信息论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任务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质量和变换规律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2、从功能的角度看,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工具性传播和消费性传播。
《传播学》实践指导与作业习题。.docx
![《传播学》实践指导与作业习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f1d906065ce05087732133e.png)
《传播学》综合练习册《第一章社会传播与传播学》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止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以下哪个传播现象属于传播学研究的传播现象()。
A.植物的授粉活动B.阳光照射在地球上C.打雷D.学校授课2 .以下哪个词语不属丁“传播”的内容()A.沟通B.运输C.交流D.宣传3.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人类接受信息以()为主。
A.味觉和嗅觉B.视觉和听觉C.视觉和触觉D.听觉和触觉4.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受传者之间互相沟通,交换各种信息和感觉的过程称为()A.双向互动交流B.社会交往C.反馈D.传播5.按照一般的对传播的划分法,传播可以划分为哪四种()A.私人传播、公共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文化传播、电讯传播、宗教传播C.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D.主动性传播、被动性传播、需求性传播、回报性传播6•以下不属丁•社会传播学的组成耍素的是()A.社会信息的传播者氏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过稈C.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D.自我传播7.社会传播学的研究是围绕着()而展开的()A.社会传播的领域B.社会传播的方式C.社会传播的对彖D.社会传播的内容8.以下哪门学科对于社会传播学来讲是学科的基础构成()A •社会心理学B.公共关系学C.新闻学D.广告学9.不属于传播学兴起的社会坏境因素有()A.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B.传统的学科研究不能满足需求C.社会交流沟通日益增长D. 军事行动的促进1 0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传播学家是()A.卡尔•霍夫MB.保罗•拉扎斯费尔德C.威尔伯•施拉姆D.库尔特•卢因1 1・不属于传播学兴起的社会需求因素是()A.商业的介入B.社会管理的需要C.电子技术的发展D.娱乐节目的占•据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至五个是止确的,将其全部选川并将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 . “传播”是作用于人类的()器官所进行的人类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互动交流沟通过程?A.嗅觉B.听觉C.触觉D.视觉E.味觉2.影响传播的因素有:()A.部分触觉B.第六感觉C.听觉D.视觉E.味觉3.依照社会学家P・Dentschman对传播的划分法,传播可以划分为:()A.需求性质的传播B.回报性质的传播C.私人的传播D.公共的传播E.人际传播4.按照一般的对传播的划分法,传播可以划分为:()A.内向(自我、体内)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人众传播E.外向传播5 .本卩中的社会传播包括:()A.人际传播B.需求性质的传播C.回报性质的传播D.组织传播E.人众传播6.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理论是:()A.信息论B.控制论C.符号互动论D.系统论E.智能论7.传播学兴起的技术条件是:()A.技术和产业革命的促进B.军事行动的促进C.出版业的发展D.屯子技术的发展E.经费支持8.传播学兴起的社会需求有:()A.商业的介入B.政治的需要C.人们交流的需要D.娱乐节目的占•据E.社会管理的需要9.传播学兴起的社会需求中,政治的需要可分为:()A.控制社会舆论的需要B.政治体制中政党竞选的需要C.社会公众舆论的调查D.国际宣传的需要E.政策与法律的宣传和执行10 . “传播学之父” 一一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的著作有:()A.《传播与说服》B.《大众传播学》C.《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D.《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E.《人、讯息与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三、名词解释1 •传播。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dc6b150b307e87101f696f9.png)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b )A.卢卡奇B.葛兰西C.哈贝马斯D.马尔库塞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d )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 )A.控制革命的观点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 )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5.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c )A.李普曼B.卢因C.盖洛普D.拉斯韦尔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c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D.娱乐功能失调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c )A.《米老鼠与唐老鸭》B.《猫和老鼠》C.《芝麻街》D.《汤姆历险记》8.互联网是( b )A.单一型媒介B.复合型媒介C.第三媒介D.传统媒介9.传播活动是一种( d)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c )A.地区B.门户C.门区D.枢纽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d)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内容的说服力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c )A.增插静态图像B.注意扩版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D.模仿报纸的做法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b )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教育结构D.社会文化结构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d )A.耶鲁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传统学派D.批判学派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a )A.微观效果B.宏观效果C.长期效果D.潜在效果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b )A.新闻性信息B.娱乐性信息C.消息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c )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d )A.内容分析B.议题设置C.媒介研究D.控制研究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d )A.区别很大B.完全相同C.各不相同D.有重合之处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 a )A.霍尔B.萨尔瓦焦C.贝尔D.罗杰斯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b )A.社会分类论B.个人差异论C.社会分化论D.社会关系论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c )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23.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c )A.流行文化B.通俗文化C.大众文化D.商业文化24.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c )A.有难度的B.敏感性的C.容易回答的D.反映主要情况的2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c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26.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d )A.霍夫兰学说B.功能主义C.信息论D.法兰克福学派27.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 b )A.满足信息需求B.追求娱乐与消遣C.获取知识D.交往的需要2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a )A.人际传播B.自我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29.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 b )A.规范化B.合法化C.合理化D.标准化30.“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 b )A.传递性B.扩散性C.扩充性D.共享性。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d6d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4.png)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过程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线性模式B. 互动模式C. 单向模式D. 双向模式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拉斯韦尔C. 麦库姆斯和肖D. 施拉姆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探讨的是:A. 媒体如何影响公众意见B. 公众意见如何影响媒体C. 社会压力对个体意见表达的影响D. 个体意见如何影响社会压力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如信息需求、社交需求、个人身份的确认等。
该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受众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
7. 解释“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答案: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包括:一是传播活动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即传播的直接效果;二是传播活动对受众长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即传播的间接效果或长期效果。
8. 描述传播学中的“知识鸿沟”理论。
答案:知识鸿沟理论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群体在获取信息和知识方面存在差距,这种差距随时间推移可能进一步扩大,导致社会不平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呈现以下新趋势:(1)研究焦点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2)关注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参与度;(3)探讨大数据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4)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5)关注数字鸿沟和信息过载问题。
10. 分析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答案: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1)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2)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数据操纵和结果歪曲;(3)在传播效果研究中,考虑研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4)在跨文化研究中,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1bf4d78a26925c52cc5bf03.png)
论述微博时代的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微博是全民参与的地球村,它以其独特的裂变传播方式及其别具一格的扩张力异军突起,不仅冲击着传统媒体,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媒体格局。
一、微博在网络传播中所带来的新变化:㈠微博带来新闻传播的新格局微博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及真实性的特点,因此在网络传播中逐渐成为一种新闻载体以传播信息。
它作为一个跨媒体的传播工具,用户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在网络上将信息概况在140字以内发布出去,信息简略迅速,也可用手机随机移动发布,方便快捷。
而且,微博以全民都参与的方式进行裂变式的传播、转发,也加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㈡信息多元化以及受众参与的互动性微博作为新时代的网络媒体,为受众带来了多元化的信息及交流。
受众可以任意发布任何信息,并且许多都采用匿名制,这也大大加强了受众的参与性。
他们可以在微博上一起交流关于服饰、学习、时尚、美食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任意畅谈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任何的压力与法律上的责任。
因此,信息内容的丰富促进了受众的参与性,受众参与的互动性也使得微博的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㈢微博为受众提供一个交流辩论时事热点的新平台微博的出现,集先前的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QQ等网络媒体的特征于一身,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评论、交流传播、发布新状态、添加好友等为一体的新平台。
微博主要以发布即时的信息新闻评论来吸引受众,受众可以根据排行榜关注热点话题,并对其进行评论、传播,“在微博平台上,一方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即时信息,另一方能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这是微博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
”①二、微博时代的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负面作用:㈠冲击传统媒体的写作方式微博在信息发布上有字数限制,规定微博发布者在140字以内将信息发布出来,这种用简短的文字叙述让受众来了解信息的方式能够让受众在阅读信息的时候避开很多无用的信息,而是直接观摩其精华、精彩的部分,对于受众来说节省了时间,也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
传播学作业
![传播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b5dea730b1c59eef8c7b485.png)
一、试分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受众既是大众文化的参与者,也是大众文化的创建者。
研究大众文化离不开对受众群体的分析。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传媒受众观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梳理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
其中作为“市场”或者“消费者”的受众观是这一历史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又是该受众观的核心观点。
“受众即市场”,这一观点是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大众传播媒介采用企业化经营形态而形成的,在现在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此观点认为,传播媒介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是通过媒介竞争向潜在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活动,而受众是“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倾向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
尽管这一观点有着独特的与经济相联系的倾向,但是第一,它同意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的传播关系简化为单纯的买卖关系;第二,它着眼于与受众的商品购买行为有关的特定属性,而不能反映更深层次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第三,只是站在传媒的立场而不是受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受众不是单纯的消费者,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第四,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和发行量作为判断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属性被放置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事实上,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他们还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和公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甚至是传媒信息的制造者之一。
这一点在我们紧接着学习的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中得到辩证与完善。
正如该观点认为,受众不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他们还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或公众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
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第一,传播权。
即言论自由的权利。
这是从更广泛的传播手段上来讲的;第二,知晓权。
其中尤其指大众对公共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权;第三,传媒接近权。
利用大众传媒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和第四,媒介监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鄄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
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
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这五种分析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
另外,它还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
这篇文章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
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
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
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
直到今天,它仍是传播学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本入门知识。
作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具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而拉斯韦尔的阐述,则为全面揭示大众传播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
此后,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除了以上所说的5W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外,拉斯韦尔还在传播学领域做出了其他许多贡献。
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
赖特的“四功能说”⑤。
美国学者C.R.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发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