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
led光能利用率
led光能利用率LED光能利用率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快速响应、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在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LED的照明过程中,光能利用率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衡量了LED发光器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LED光能利用率的相关问题。
一、LED光能利用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LED光能利用率是指LED发光器件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能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计算LED光能利用率的方式是将LED发出的光功率与输入的电功率进行比较。
光功率是指LED发出的光的总功率,而电功率则是指LED接收的电的总功率。
因此,LED光能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LED光能利用率 = (LED发出的光功率 / LED接收的电功率)× 100%二、影响LED光能利用率的因素1. 材料效率:LED的光能利用率与其材料的效率密切相关。
目前,常用的LED材料主要有氮化镓(GaN)、磷化铟镓(InGaP)和砷化铟镓(InGaAs)等。
这些材料的能带结构和能带间隙不同,对应的发光波长也不同。
选择合适的LED材料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2. 结构设计:LED的光能利用率还受到其结构设计的影响。
包括LED的结构形式、发光面积、发光角度等。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光的输出效果,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3. 电路设计:LED的光能利用率还与其电路设计有关。
包括电流的控制、电压的稳定等。
合理的电路设计可以提高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三、提高LED光能利用率的方法1. 提高发光效率:通过研究和改进LED材料,提高其发光效率,可以增加LED光能利用率。
例如,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改善材料的发光性能。
2. 优化结构设计:通过优化LED的结构设计,提高光的输出效果,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例如,可以设计出更加均匀的发光面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3. 改进电路设计:通过改进LED的电路设计,提高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led极限发光效率
led极限发光效率【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LED 的概述3.LED 的发光效率4.LED 极限发光效率的测量方法5.提高 LED 极限发光效率的途径6.结论正文【引言】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LED 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照明、显示、交通信号等领域。
而 LED 的极限发光效率,作为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本文将对 LED 极限发光效率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如何提高其极限发光效率。
【LED 的概述】LED 是一种固态半导体照明器件,具有低能耗、高光效、长寿命、环保等优点。
根据其发光原理,LED 可以分为有机 LED(OLED)和无机 LED。
无机 LED 根据材料又可以分为蓝宝石基 LED、硅基 LED、氮化镓基 LED 等。
【LED 的发光效率】LED 的发光效率,指的是 LED 器件在某一特定电压、电流条件下,所发出的光通量与消耗的电能之比。
发光效率是衡量 LED 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 LED 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LED 极限发光效率的测量方法】LED 极限发光效率的测量方法通常采用辐射度测量法。
具体步骤为:首先,在暗室内,将 LED 器件安装在特殊的测试夹具上,并连接到测试电源;然后,通过辐射度计测量 LED 发出的光通量;最后,根据测量到的光通量和消耗的电能,计算出 LED 的极限发光效率。
【提高 LED 极限发光效率的途径】提高 LED 极限发光效率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优化 LED 结构设计,提高光取出效率。
2.提高 LED 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发光层的质量。
3.优化 LED 制造工艺,提高器件的均匀性。
4.采用合适的驱动电路,提高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
5.降低 LED 工作温度,减少热损失。
【结论】LED 极限发光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提高极限发光效率有助于扩大 LED 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高LED的发光效率
如何提高LED的发光效率1.提高LED的发光效率的意义利用各种原理对LED进行优化设计,能充分提高了芯片的出光效率,能够为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利用电极优化或者光子晶体等来改善器件GaN LED电流的扩展特性,提高电流分布的均匀性,减少电流的聚集效应,实现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和转化效率,提高器件的光电效应,提升产品的性能。
优化LED可以提高光输出强度,使资源的利用率更高。
2优化LED的原理LED在理想情况下,每注入一个电子便会发出一个光子,但在实际情况下,第由于内部损耗造成,注入的电子并不能全部转化为光子,而产生的光子也不能全部从LED中射出,这便引出一个量子效率的问题。
注入有源层的电子并不一定全部用来产生的光子,于是产生了内量子效率,通常定义为从LED有源层产生的光子数与LE D的注入电子数的比值。
有源层产生的光子在理想情况下,将全部射向自由空间,但由于存在内部Fresnel反射以及重吸收作用(如电极和衬底),使得产生的光并不能全部射出,这时所产生的效率为提取效率。
外量子效率则定义为射向自由空间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的比值。
即内量子效率和提取效率的乘积。
3、如何提高LED的发光效率3.1晶粒外型的改变传统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制作为标准的矩型外观。
因为一般半导体材料折射系数与封装环氧树脂的差异大,而使交界面全反射临界角小,矩形的四个截面互相平行,光子在交界面离开半导体的机率变小,让光子只能在内部全反射直到被吸收殆尽,使光转成热的形式,造成发光效果更不佳。
因此,改变LED形状是一个有效提升发光效率的方法。
改变LED形状晶体光线传播示意图3.2表面粗化技术将组件的内部及外部的几何形状粗化,破坏光线在组件内部的全反射,提升组件的使出效率。
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
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
LE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光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LED 发光效率的提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下是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
一、优化材料
1.选择高质量的材料:选择纯度高、结晶度好、缺陷少的材料,如GaN、InGaN等。
2.控制材料生长方式:采用MOCVD等先进生长技术,在控制生长条件和过程中,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材料。
3.掺杂:在LED芯片中加入适量的掺杂剂,可以增加载流子密度,提高电子-空穴复合率,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二、改进结构设计
1.优化电极结构:采用金属反射层等技术,在电极表面形成反射层,增强反射,并减少损耗。
2.优化外部量子效率:在芯片表面添加抗反射涂层或纳米柱阵列等结构,可以增强外部量子效率,并减少光线反射和散射。
3.调整发光波长:通过调节芯片中InGaN中In含量比例,可以实现发光波长的调整,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三、改进制造工艺
1.优化晶体生长:采用先进的晶体生长技术,如HVPE等,可以得到
更优质的晶体材料。
2.优化制造工艺:采用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等制造工艺,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结构和更高的发光效率。
3.改善封装技术: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如SMT等,可以提高LED芯片的亮度和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材料、改进结构设计和改进制造工艺等方法,可
以有效提高LED发光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选择和调整。
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
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引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半导体照明技术由于其高效节能、长寿命、环保等诸多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尽管LED照明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本文将针对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LED照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存在的问题1. 发光效率不高尽管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光效率较传统光源高出许多,但仍有改进空间。
目前LED的光束效率还不够高,存在一定的能量浪费,导致光能转化效率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
2. 光色还原不理想LED照明产品在色温和色彩还原性能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LED产品的色温和色彩还原性能与传统光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LED照明的应用效果。
3. 热量散发不理想LED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影响LED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LED散热性能不理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光衰问题LED照明产品的光衰问题一直是制约LED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LED产品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亮度会逐渐衰减,导致其照明效果下降,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以解决。
5. 光学设计不合理LED的光学设计直接影响了其照明效果和光分布。
一些LED产品的光学设计不合理,导致光线的均匀性和亮度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二、优化策略分析1. 提高发光效率为提高LED的发光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改善LED芯片的材料和工艺、优化LED封装结构、改进LED电路设计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提高LED的光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浪费,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2. 改善光色还原性能改善LED产品的色温和色彩还原性能,可以通过优化LED芯片的发光原理和光谱特性,选择合适的发光材料和封装材料,以及改进LED封装技术等途径来实现。
一种提高LED照明灯发光效率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LED照明灯发光效率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腾飞,余国海
申请号:CN201911186927.8
申请日:20191128
公开号:CN110922966A
公开日:
202003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LED照明灯发光效率的方法,为了解决公共照明区域使用中,由于需要长时间工作,荧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严重下降,会出现载电流过大,色温高,光衰增大,电光转换率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LED照明灯发光效率的方法,通过研究荧光材料特性以及光电转换原理的规律,在荧光粉制备过程中,以锶镁铝酸盐(SAM)为主体,利用氮化硅、石墨烯等对其进行化学及结构改性,提高了荧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达到双稳态,得到一种纳米级改性荧光材料,通过近紫外LED芯片激发出白光,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发光效率,使得在大功率照明上具有优异的性能,延长了LED照明灯的使用寿命。
申请人:阜阳市光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泉北商贸城2区2#楼2幢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付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利用新型材料实现LED光发光强度的提高
利用新型材料实现LED光发光强度的提高LED光源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无论是在交通信号灯、显示屏幕、室内或室外照明等方面,LED光源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仍存着一些难点,如光发光强度不高、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在新材料的应用上下足了功夫。
于此,在新型材料的应用中,量子点(QD)在提高LED光发光强度中具有很好的潜力。
量子点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小的氧化物晶体,只有几个纳米米大小,并且能够精确地控制其大小、形状和颜色。
因此,量子点具有可重现且可控性强等特点。
量子点的吸收和发射频率可以在非常宽的光谱范围内调节,这使得它们可以用于制造高色彩、高亮度的颜色显示屏等,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节能、环保。
量子点并不是一个新的发现。
早在1980年代,量子点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
但由于制造技术的限制,量子点的应用并不普及。
最近,人们通过改进材料的制造技术,为量子点的应用开辟了新领域。
在LED领域中,量子点能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光发光强度。
LED在制造过程中,量子效率并不是特别高。
通过在晶片上包覆几层量子点材料,可以将LED的光发光强度提高高达20%。
这就意味着同样的LED芯片可以发出更多、更亮的光,同时也能够节约更多的电能。
2. 增加LED色彩范围。
目前,LED的色彩范围主要是由发光材料决定的。
而使用量子点技术,可以实现更广泛、更纯净、更生动的颜色。
量子点被广泛应用在显示设备、照明等领域。
3. 节约成本。
使用量子点技术,可以将同样的量子效率的LED芯片变得更加亮。
这意味着制造LED灯具和显示屏的成本将会大大减少。
使用量子点技术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补光,可以将节能效果达到最大。
当然,量子点材料不是万能的。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也将量子点应用在了柔性显示、生物成像和医学领域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量子点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提高LED出光效率的几个途径
2、提高LED出光效率的几个途径(1)透明衬底技术InGaAlP LED通常是在GaAs衬底上外延生长InGaAlP发光区GaP窗口区制备而成.与InGa AlP相比,GaAs材料具有小得多的禁带宽度,因此,当短波长的光从发光区与窗口表面射入GaAs衬底时,将被悉数吸收,成为器件出光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衬底与限制层之间生长一个布喇格反射区,能将垂直射向衬底的光反射回发光区或窗口,部分改善了器件的出光特性.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先去除GaAs衬底,代之于全透明的GaP晶体.由于芯片内除去了衬底吸收区,使量子效率从4%提升到了25-30%.三年前,为进一步减小电极区的吸收,有人将这种透明衬底型的InGaAlP器件制作成截角倒锥体的外形,使量子效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如图9所示.显然,这种截角倒锥体形状的器件使透光面积增得更大,在红光区,这类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可超过50%.图10指出了各类器件的光通量与正向电流的关系,明显表明了三类器件光通量的差异.对于吸收衬底的器件,由于量子效率很低,极大部分的输入能量变成了热,在很小的正向电流下,器件的结温就升得很高,使光通量迅速下降.透明衬底的LED器件,由于相当一部分输入电能变成了光能,相对地减少了升温效应,使器件可在大得多的电流状态下工作.(2)金属膜反射技术如果说透明衬底工艺首先起源于美国的HP、Lumileds等公司,那么金属膜反射法主要被日本、台湾等地的一些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发展.这种工艺不但回避了透明衬底专利,而且,更利于规模生产.其效果可以说与透明衬底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该工艺通常谓之MB工艺,其基本要点如图11所示.首先去除GaAs衬底,然后在其表面与Si基底表面同时蒸镀Al质金属膜,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熔接在一起.如此,从发光层照射到基板的光线被Al质金属膜层反射至芯片表面,从而使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2.5倍以上.实验证明,MB型红色LED,当电流为400mA与800mA时,光通量可分别达到37lm与74lm.该类器件已在日本三肯电气、台湾国联、全新等公司进入小批量生产.与传统器件相比,光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除MB结构的器件外,台湾国联还开发了一种谓之GB型的高亮度InGaAlP LED的新一代器件.所谓GB是英文Giga Bright的缩写.该工艺是采用一种新型的透明膠,将具有GaAs吸收衬底的LED外延片与一片蓝宝石基板粘合在一起,随后再将GaAs吸收衬底去除,并在外延层上制作电极,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发光效率.(3)表面微结构技术表面微结构工艺是提高器件出光效率的又一个有效技术,该技术的基本要点是在芯片表面刻蚀大量尺寸为光波长量级的小结构,每个结构呈截角四面体状,如此不但扩展了出光面积,而且改变了光在芯片表面处的折射方向,从而使透光效率明显提高.图12指出了在具有纹理结构LED芯片的N种出光模式,由于纹理边缘的存在,使许多本来大于临界角的光可通过边缘部位的反射或折射透射出器件表面.显然,表面处纹理结构的存在,在出光机理上等同于大幅度增加了窗口层的厚度.窗口层的厚度越薄,纹理腐蚀得越深,则出光率的增加将越明显.测量指出,对于窗口层厚度为2 0µm的器件,出光效率可增长30%.当窗口层厚度减至10µm时,出光效率将有60%的改进.对于5 85-625nm波长的LED器件,制作纹理结构后,发光效率可达30lm/w,其值已接近透明衬底器件的水平.(4)倒装芯片技术通常兰绿光及白光LED的结构如图13所示.通过MOCVD技术在兰宝石衬底上生长GaN基L ED结构层,由P/N结发光区发出的光透过上面的P型区射出.由于P型GaN传导性能不佳,为获得良好的电流扩展,需要通过蒸镀技术在P区表面形成一层Ni-Au组成的金属电极层.P区引线通过该层金属薄膜引出.为获得好的电流扩展,Ni-Au金属电极层就不能太薄.为此,器件的发光效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通常要同时兼顾电流扩展与出光效率二个因素.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金属薄膜的存在,总会使透光性能变差.此外,引线焊点的存在也使器件的出光效率受到影响.采用GaN LED倒装芯片的结构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上面的问题,如图14所示.由于芯片倒装于Si基垫上,LED发出的光直接透过兰宝石射出,不存在上述的Ni-Au金属膜与引线电极,因此出射的光没有损失,加上下面P-GaN层上蒸镀有Ag反射膜,进一步增强了出射光的强度.图15指出了兰绿光LED的量子效率随峰值波长的变化.实验指出,在450~530nm的峰值波长区域,倒装功率型L ED器件的量子效率要比普通型器件高出1.6倍.3、LED散热机制的分析正如上述,对于一个常规的LED器件,90%以上的输入功率将转换成热.为使器件能维持一个合适的温度,正常工作,这些热量必须通过管壳基板等媒介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通常将二个节点间单位热功率输运所产生的温度差定义为该二个节点间的热阻,其数学表达式为:Rθ=ΔT/PD (9)其中Rθ为节点1与2之间的热阻,ΔT为节点1与2之间的温差,PD为二点间的热功率流.热阻Rθ表示了二点间的热散失能力,Rθ越大,散热能力越差;反之Rθ越小,散热能力越强.当电功率V=VF•IF施加到LED上后,在器件的P-N结处将产生大量的热,致使芯片温度迅速升高,由于器件良好的散热特性,大部分热量将通过银浆、管壳、散热基板,PCB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抑制了器件芯片的升温.类同于电学中的电阻特性,热阻也存在着相同的运算法则,当n个LED安装于同一块基板上时,其热流图如图17所示.图中Tj、Tc与TB分别代表了某个LED管的P-N结区,管壳与基板处的温度、RθJ-C、RθC-B、RθB-A分别代表P-N结与管壳、管壳与基板、基板与环境之间的热阻,那么,该LED列阵的总热阻可表示为:RθJ-A= RθJ-C + RθC-B +RθB-A (10)其中,1/ΣRθJ-C=Σ(1/ RθJ-C),1/ΣRθC-B=Σ(1/ RθC-B),上式满足的基本条件是阵列中所有LE D具有完全相同的参数.热阻Rθ是LED的一个重要参量,当我们知道了某一器件的热阻的Rθ数值,那么根据式(9),即可求得LED的结温:Tj=TA+PDRθJ-A (11)其中Tj为器件的P-N结温,TA为环境温度,PD=I•V为器件的耗散功率,RθJ-A为器件P-N结与环境之间的热阻.显然,LED的热阻将严重影响器件的使用条件与性能,图18指出了不同热阻值的器件的最大正向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由图可见,当热阻较小时,光通量几乎与正向电流成正比例增加,当热阻较大时,由于P-N结温的上升,当正向电流加大到某值时,光通量将趋于饱和,并随之逐渐下降.对于一个LED管,设法降低P-N结与采用环境之间的热阻是提高器件散热能力的根本途径.由于环氧胶是低热导材料,因此P-N结处产生的热量很难通过透明环氧向上散失到环境中去,大部分热量通过衬底、银浆、管壳、环氧粘接层、PCB与热沉向下发散.显然,相关材料的导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器件的热散失效率.表9与表10指出了若干常用衬底与热沉材料的导热系数值,银浆与环氧的数据未在表中列出.他们的导热系数值分别为2.7与0.2~0.8(w/mk).实验指出,对于一个普通型(Φ5)的LED,从P-N结区环境温度的总热阻在300~600˚C/w之间;对于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功率型L ED器件,其总热阻约为15~30˚C/w.巨大的热阻差异表明普通型器件只能在很小的输入功率条件下,才能正常地工作,而功率型器件的耗散功率可大到瓦级甚至更高.四、减小LED温升效应的对策LED的输入功率是器件热效应的唯一来源,能量的一部分变成了辐射光能,其余部分最终均变成了热,从而抬升了器件的温度.显然,减小LED温升效应的主要方法,一是设法提高器件的电光转换效率(又称外量子效率),使尽可能多的输入功率转变成光能,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设法提高器件的热散失能力,使结温产生的热,通过各种途径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1、LED器件的量子效率所谓LED器件的量子效率,即是器件的电能转换成光能的能力,通常可将这种电光转换能力定义为外量子效率ηex,它是器件的注入效率ηJ、内量子效率ηi、电子输运效率ηf和出光效率ηo 的总和.ηex=ηJ•ηi•ηf•ηo (6)对于InGaAlP与InGaN LED器件中,由于P-N结二边的禁带宽度Eg与掺杂浓度均有一个较大差异,通常ηJ 1;由于器件发光区等结构,一切外延生长形成,发光区的P-N结为突变结,电子输运效率也接近于1.此外,鉴于当前InGaAlP与InGaN的器件结构与生长工艺十分成熟,实践证明,现代技术已足够使内量子效率提高到接近100%的水平.因此,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主要取决于出光效率ηo,如将管芯看作是一个吸收系数为α,体积为v,被面积为Ai的N个面所包围的光学腔,那么该管芯的出光效率可表示为:ηN=ΣAiTi /〔Σ(1-Ri)Ai+4αv〕 (7)这里,Ti与Ri分别是Ai的透过率与反射率.对于一个实际的LED管芯,计算表明,芯片表面很小的透过率是LED器件出光效率变得很小的主要原因.其起因是由于芯片表面二侧物质所存在的较大的折射率差异,如图8所示,当芯片内的光沿方面1射向表面并沿方向2射入空气,根据折射定律:n1Sinθ1= n2Sinθ2 (8)通常芯片材料的折射率n1≈3.6,空气的折射率n2=1.可算得界面处发生全反射(θ2=90˚)的临界角θ1=θ0=16.2˚,也就是说,从芯片内部射向表面的光束,只有4%可以射出表面,其余的光能大部分反射回芯片材料内部而被(衬底)吸收.2、提高LED出光效率的几个途径(1)透明衬底技术InGaAlP LED通常是在GaAs衬底上外延生长InGaAlP发光区GaP窗口区制备而成.与InGaAlP相比,GaAs材料具有小得多的禁带宽度,因此,当短波长的光从发光区与窗口表面射入GaAs衬底时,将被悉数吸收,成为器件出光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衬底与限制层之间生长一个布喇格反射区,能将垂直射向衬底的光反射回发光区或窗口,部分改善了器件的出光特性.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先去除GaAs衬底,代之于全透明的GaP晶体.由于芯片内除去了衬底吸收区,使量子效率从4%提升到了25-30%.三年前,为进一步减小电极区的吸收,有人将这种透明衬底型的InGaAlP器件制作成截角倒锥体的外形,使量子效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如图9所示.显然,这种截角倒锥体形状的器件使透光面积增得更大,在红光区,这类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可超过50%.图10指出了各类器件的光通量与正向电流的关系,明显表明了三类器件光通量的差异.对于吸收衬底的器件,由于量子效率很低,极大部分的输入能量变成了热,在很小的正向电流下,器件的结温就升得很高,使光通量迅速下降.透明衬底的LED器件,由于相当一部分输入电能变成了光能,相对地减少了升温效应,使器件可在大得多的电流状态下工作.(2)金属膜反射技术如果说透明衬底工艺首先起源于美国的HP、Lumileds等公司,那么金属膜反射法主要被日本、台湾等地的一些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发展.这种工艺不但回避了透明衬底专利,而且,更利于规模生产.其效果可以说与透明衬底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该工艺通常谓之MB工艺,其基本要点如图11所示.首先去除GaAs衬底,然后在其表面与Si基底表面同时蒸镀Al质金属膜,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熔接在一起.如此,从发光层照射到基板的光线被Al质金属膜层反射至芯片表面,从而使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2.5倍以上.实验证明,MB型红色LED,当电流为400mA与800mA时,光通量可分别达到37lm与74lm.该类器件已在日本三肯电气、台湾国联、全新等公司进入小批量生产.与传统器件相比,光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除MB结构的器件外,台湾国联还开发了一种谓之GB型的高亮度InGaAlP LED的新一代器件.所谓GB是英文Giga Bright的缩写.该工艺是采用一种新型的透明膠,将具有GaAs吸收衬底的LED外延片与一片蓝宝石基板粘合在一起,随后再将GaAs吸收衬底去除,并在外延层上制作电极,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发光效率.(3)表面微结构技术表面微结构工艺是提高器件出光效率的又一个有效技术,该技术的基本要点是在芯片表面刻蚀大量尺寸为光波长量级的小结构,每个结构呈截角四面体状,如此不但扩展了出光面积,而且改变了光在芯片表面处的折射方向,从而使透光效率明显提高.图12指出了在具有纹理结构LED芯片的N种出光模式,由于纹理边缘的存在,使许多本来大于临界角的光可通过边缘部位的反射或折射透射出器件表面.显然,表面处纹理结构的存在,在出光机理上等同于大幅度增加了窗口层的厚度.窗口层的厚度越薄,纹理腐蚀得越深,则出光率的增加将越明显.测量指出,对于窗口层厚度为2 0µm的器件,出光效率可增长30%.当窗口层厚度减至10µm时,出光效率将有60%的改进.对于5 85-625nm波长的LED器件,制作纹理结构后,发光效率可达30lm/w,其值已接近透明衬底器件的水平.(4)倒装芯片技术通常兰绿光及白光LED的结构如图13所示.通过MOCVD技术在兰宝石衬底上生长GaN基L ED结构层,由P/N结发光区发出的光透过上面的P型区射出.由于P型GaN传导性能不佳,为获得良好的电流扩展,需要通过蒸镀技术在P区表面形成一层Ni-Au组成的金属电极层.P区引线通过该层金属薄膜引出.为获得好的电流扩展,Ni-Au金属电极层就不能太薄.为此,器件的发光效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通常要同时兼顾电流扩展与出光效率二个因素.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金属薄膜的存在,总会使透光性能变差.此外,引线焊点的存在也使器件的出光效率受到影响.采用GaN LED倒装芯片的结构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上面的问题,如图14所示.由于芯片倒装于Si基垫上,LED发出的光直接透过兰宝石射出,不存在上述的Ni-Au金属膜与引线电极,因此出射的光没有损失,加上下面P-GaN层上蒸镀有Ag反射膜,进一步增强了出射光的强度.图15指出了兰绿光LED的量子效率随峰值波长的变化.实验指出,在450~530nm的峰值波长区域,倒装功率型L ED器件的量子效率要比普通型器件高出1.6倍.3、LED散热机制的分析正如上述,对于一个常规的LED器件,90%以上的输入功率将转换成热.为使器件能维持一个合适的温度,正常工作,这些热量必须通过管壳基板等媒介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通常将二个节点间单位热功率输运所产生的温度差定义为该二个节点间的热阻,其数学表达式为:Rθ=ΔT/PD (9)其中Rθ为节点1与2之间的热阻,ΔT为节点1与2之间的温差,PD为二点间的热功率流.热阻Rθ表示了二点间的热散失能力,Rθ越大,散热能力越差;反之Rθ越小,散热能力越强.当电功率V=VF•IF施加到LED上后,在器件的P-N结处将产生大量的热,致使芯片温度迅速升高,由于器件良好的散热特性,大部分热量将通过银浆、管壳、散热基板,PCB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抑制了器件芯片的升温.类同于电学中的电阻特性,热阻也存在着相同的运算法则,当n个LED安装于同一块基板上时,其热流图如图17所示.图中Tj、Tc与TB分别代表了某个LED管的P-N结区,管壳与基板处的温度、RθJ-C、RθC-B、RθB-A分别代表P-N结与管壳、管壳与基板、基板与环境之间的热阻,那么,该LED列阵的总热阻可表示为:RθJ-A= RθJ-C + RθC-B +RθB-A (10)其中,1/ΣRθJ-C=Σ(1/ RθJ-C),1/ΣRθC-B=Σ(1/ RθC-B),上式满足的基本条件是阵列中所有LE D具有完全相同的参数.热阻Rθ是LED的一个重要参量,当我们知道了某一器件的热阻的Rθ数值,那么根据式(9),即可求得LED的结温:Tj=T A+PDRθJ-A (11)其中Tj为器件的P-N结温,TA为环境温度,PD=I•V为器件的耗散功率,RθJ-A为器件P-N结与环境之间的热阻.表9. LED衬底材料的热导系数材料热导系数(w/cm•k)Si 1.5Al2O3 0.46GaAs 0.54SiC 4.9表10. 常用的热沉材料的热导系数材料热导系数(w/cm•k)碳钢39.2-36.7黄铜109铝合金162钼138银427锡67锌121纯铜398纯铝236纯铁81.1显然,LED的热阻将严重影响器件的使用条件与性能,图18指出了不同热阻值的器件的最大正向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由图可见,当热阻较小时,光通量几乎与正向电流成正比例增加,当热阻较大时,由于P-N结温的上升,当正向电流加大到某值时,光通量将趋于饱和,并随之逐渐下降.对于一个LED管,设法降低P-N结与采用环境之间的热阻是提高器件散热能力的根本途径.由于环氧胶是低热导材料,因此P-N结处产生的热量很难通过透明环氧向上散失到环境中去,大部分热量通过衬底、银浆、管壳、环氧粘接层、PCB与热沉向下发散.显然,相关材料的导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器件的热散失效率.表9与表10指出了若干常用衬底与热沉材料的导热系数值,银浆与环氧的数据未在表中列出.他们的导热系数值分别为2.7与0.2~0.8(w/mk).实验指出,对于一个普通型(Φ5)的LED,从P-N结区环境温度的总热阻在300~600˚C/w之间;对于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功率型L ED器件,其总热阻约为15~30˚C/w.巨大的热阻差异表明普通型器件只能在很小的输入功率条件下,才能正常地工作,而功率型器件的耗散功率可大到瓦级甚至更高.。
提高发光效率的方法
提高发光效率的方法发光效率是指LED灯具中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比例。
提高发光效率可以减少LED灯具的能耗,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热量和成本。
以下是一些提高发光效率的方法:1.选择高效的LED芯片LED芯片是LED灯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选择高效的LED芯片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在选择LED芯片时,应考虑其亮度、色温、色彩还原度等因素。
2.优化散热设计散热是影响LED灯具寿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化散热设计可以减少灯具内部温度,降低功耗和成本。
常见的散热方式包括风扇散热、铝制散热器和液冷系统等。
3.控制电流和电压控制电流和电压可以有效地提高LED灯具的发光效率。
在设计或使用LED驱动器时,应根据需要控制恰当的电流和电压,以避免过载或欠载现象。
4.优化光学设计优化光学设计可以使得 LED 灯具更加均匀地分布光线,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常见的光学设计包括反射器、透镜和光学纤维等。
5.使用高质量的组件使用高质量的组件可以提高LED灯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在选择LED灯具时,应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厂家,并检查其产品质量认证。
6.减少损耗减少损耗是提高LED灯具发光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使用 LED 灯具时,应避免过度照明或不必要的照明,以减少能源浪费和损耗。
7.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可以有效地提高LED灯具的发光效率。
在使用 LED 灯具时,应尽可能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避免过度照明或不必要的照明。
总之,提高 LED 灯具发光效率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芯片、散热、电流、电压、组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 LED 灯具发光效率并降低成本。
GaN基LED发光效率提高方法研究-中科院硕士论文
分类号密级UDC 编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GaN基LED发光效率提高方法研究作者:张扬指导教师李晋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论文提交日期 2008年6月论文答辩日期 2008年6月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答辩委员会主席蔡树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GaN基LED发光效率提高方法研究张扬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晋闽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指导教师:单位: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 05月 23日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答辩委员会主席:2GaN基LED发光效率提高方法研究Studies on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GaN-based Light Emitting Diodes研究生姓名:张扬指导教师姓名:李晋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3,中国Master Degree Candidate: Zhang YangSupervisor: Li Jinmin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3,P.R.CHINA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GaN基LED发光效率提高方法研究独 创 性 说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科学研究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led的最高发光效率
led的最高发光效率
LED(发光二极管)的最高发光效率通常由其发光效率(光电转换效率)来衡量,以光电转换效率来表示能量输入与光输出之间的比率。
典型的LED发光效率范围是从10%到30%之间,这意味着只有一小部分输入电能被转换为可见光,而其余的被转化为热能。
最高的LED发光效率通常取决于LED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高效的LED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选择:使用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GaN)。
2.量子效率:提高LED的量子效率,即在发光时转化电子能级为光子的效率。
3.热管理:有效的散热设计,防止LED过热,因为高温会降低发光效率。
4.光学设计:优化LED的光学结构,以提高光的抽运效率,确保更多的光能够逸出LED。
总体而言,虽然LED的最高发光效率在不断提高,但这仍然是一个在不同应用中需要权衡的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考虑成本、可靠性、寿命等因素,而不仅仅是追求最高的发光效率。
提高led显示屏发光效率的技术分析(精)
提高led显示屏发光效率的技术分析 9-7 LED大屏网一、透明衬底技术InGaAlP LED通常是在GaAs衬底上外延生长InGaAlP发光区GaP窗口区制备而成。
与InGaAlP相比,GaAs材料具有小得多的禁带宽度,因此,当短波长的光从发光区与窗口表面射入GaAs衬底时,将被悉数吸收,成为器件出光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在衬底与限制层之间生长一个布喇格反射区,能将垂直射向衬底的光反射回发光区或窗口,部分改善了器件的出光特性。
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先去除GaAs衬底,代之于全透明的GaP晶体。
由于芯片内除去了衬底吸收区,使量子效率从4%提升到了25-30%。
为进一步减小电极区的吸收,有人将这种透明衬底型的InGaAlP器件制作成截角倒锥体的外形,使量子效率有了更大的提高。
二、金属膜反射技术透明衬底制程首先起源于美国的HP、LumiLEDs等公司,金属膜反射法主要有日本、台湾厂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发展。
这种制程不但回避了透明衬底专利,而且,更利于规模生产。
其效果可以说与透明衬底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该制程通常谓之MB制程,首先去除GaAs衬底,然后在其表面与Si 基底表面同时蒸镀Al质金属膜,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熔接在一起。
如此,从发光层照射到基板的光线被Al质金属膜层反射至芯片表面,从而使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2.5倍以上。
三、表面微结构技术表面微结构制程是提高器件出光效率的又一个有效技术,该技术的基本要点是在芯片表面刻蚀大量尺寸为光波长量级的小结构,每个结构呈截角四面体状,如此不但扩展了出光面积,而且改变了光在芯片表面处的折射方向,从而使透光效率明显提高。
测量指出,对于窗口层厚度为20μm的器件,出光效率可增长30%。
当窗口层厚度减至10μm时,出光效率将有60%的改进。
对于585-625nm波长的LED器件,制作纹理结构后,发光效率可达30lm/w,其值已接近透明衬底器件的水平。
四、倒装芯片技术通过MOCVD技术在兰宝石衬底上生长GaN基LED结构层,由P/N结发光区发出的光透过上面的P型区射出。
led极限发光效率
led极限发光效率(最新版)目录1.引言2.LED 的基本原理3.LED 发光效率的极限值4.提高 LED 发光效率的方法5.我国在 LED 领域的发展6.结语正文【引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将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LED 在照明、显示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于 LED 而言,发光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 LED 极限发光效率以及如何提高 LED 发光效率,并介绍我国在LED 领域的发展。
【LED 的基本原理】LED 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基本结构包括 P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以及连接两者的 PN 结构。
当电流通过 LED 时,P 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和N 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 PN 结附近复合,从而产生光子,实现光能的输出。
【LED 发光效率的极限值】LED 的发光效率是指其发出的光功率与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LED 的发光效率存在一个极限值,即 683 lumens/W(流明/瓦特)。
这个极限值是由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的,无法突破。
【提高 LED 发光效率的方法】尽管 LED 发光效率存在极限值,但通过优化器件结构、材料及制造工艺,仍可实现较高的发光效率。
以下是一些提高 LED 发光效率的方法:1.优化 LED 芯片结构:采用倒装结构、纳米线结构等设计,以提高光输出效率。
2.选择高性能的材料:使用具有高发光效率、低缺陷密度的半导体材料。
3.优化制造工艺:采用适当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材料生长质量。
4.提高光提取效率:采用光学微结构、反射层等设计,减少光损失。
【我国在 LED 领域的发展】我国在 LED 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在照明市场。
我国政府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支持 LED 产业发展。
此外,我国 LED 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使得 LED 照明产品逐渐普及。
提升LED照明亮度稳定性和效率的实用方法
提升LED照明亮度稳定性和效率的实用方法提高LED照明稳定性LED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随电流的大小而不同,且制造出来的发光二极管,其电压与电流曲线稍有差异,因而LED照明的亮度常随电源电压的变动而无法稳定。
为维持亮度稳定一致,需要发光二极管恒流驱动器来实现。
恒流驱动器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工作在固定电流模式,因而亮度稳定性高。
恒流驱动器也让发光二极管长期工作在一定电流下,使其维持较长寿命。
T6316是一个恒流驱动器,它是一个具有4个通道的定电流发光二极管驱动器,输出电流可依照外置电阻而定。
T6316具有±6%精度电流与通道间±3%匹配精度,可用于路灯、灯管等照明设备。
为节能考虑,系统设计需考虑恒流驱动器的跨压在0.5V~2V之间。
由于发光二极管长时间工作在恒定电流下,其跨压稍有下降,此项变动亦需考虑在系统设计中。
让LED照明更节能发光二极管照明优点是节能、安全,但由于恒定电流工作考虑,能耗亦相对增加,因此照明系统设计以低能耗为目标。
前面提到恒流驱动器的压降在2V以内,即是考虑低能耗的设计,若系统的电源端电压与串接发光二极管压降超过2V以上,则需考虑以电压转换器来达到低能耗目标,但仍维持恒定电流工作模式。
低能耗的电压转换器是以开关式方式工作,依据反馈电路控制开关周期,达到稳定输出电压。
但为了维持发光二极管恒定电流工作状态,反馈电路是以输出电流来控制转换器开关周期。
T6322是一个降压恒流发光二极管驱动器,其电流依照外置电阻决定,可支持高达1.5A输出电流,提供±5%精度电流及高功率效能(低能耗)及高电线路调整能力。
高光效LED的核心原理与优化策略
高光效LED的核心原理与优化策略
高光效的原理可以主要归结于LED(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发光效率的优化。
以下是关于高光效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LED的基础原理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核心结构由发光层(活性层)和两个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构成。
当电流通过LED时,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会跨越pn结与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结合,发生电子-空穴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释放出能量,形成光子,从而产生光。
二、提高光效的关键因素
1.内部量子效率:
定义:指在电子-空穴复合过程中,产生光子(即发光)的比例。
提高方法:使用高品质的半导体材料,减少缺陷和非辐射复合;优化活性层的带隙能级结构,增强辐射复合的概率。
2.注入效率:
定义:指电流成功注入到LED发光层中的比例。
提高方法:优化电极设计,提高电极与半导体的接触面积,选择良好的电极材料,减小接触电阻,从而提高注入效率。
3.光萃取效率:
定义:指从LED内部产生的光成功萃取到外部的比例。
提高方法:设计合理的封装结构和使用高透光性的封装材料,以减少内部光线的全反射和损失。
三、优化设计
为了实现高光效,需要在LED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综合考虑并优化以上所有因素。
这包括选择高品质的半导体材料、优化LED结构设计和封装技术、改进电极设计等。
总结来说,高光效的原理主要基于LED的工作原理,通过提高内部量子效率、注入效率和光萃取效率来实现。
在LED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并优化这些关键因素,以达到提高光效的目的。
led灯发光效率高的原因
led灯发光效率高的原因LED灯发光效率高的原因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相较于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LED灯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
那么,为什么LED灯的发光效率如此高呢?本文将从材料、结构和发光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材料方面1. 发光材料:LED的发光材料是半导体材料,常见的有氮化镓(GaN)和磷化铝镓(AlInGaP)等。
这些材料具有窄带隙,能够实现高效的电能转化为光能。
此外,这些材料还具有高热导率和优异的稳定性,能够保证LED灯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 衬底材料:LED的衬底材料一般采用蓝宝石(sapphire)或碳化硅(SiC),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光透过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LED的发光效率。
二、结构方面1. LED芯片结构:LED芯片由多个层次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包括P型层、N型层和活性层。
在P型层和N型层之间形成的P-N结,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此外,LED芯片还具有金属电极和衬底电极,能够提供电流和电压,从而实现LED的正常工作。
2. 光学设计:LED灯具有精确的光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光的发射方向和光的强度分布。
常见的光学设计包括反射杯、透镜和光导板等。
这些设计能够减少光的损失和散射,提高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LED的发光效率。
三、发光机制方面1. 电子复合:LED中的电子和空穴在P-N结处发生复合,产生光子。
这种发光机制又称为辐射复合,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LED材料的带隙决定了发光的波长,不同的材料可以发射不同颜色的光。
2. 发光效应:LED的发光效应是一种固态发光效应,与热辐射发光机制不同,因此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LED具有快速的开关速度,能够实现高频闪光,从而产生稳定、均匀的光照。
LED灯发光效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结构和发光机制三个方面。
LED灯采用高效的发光材料,具有精确的结构设计和优化的发光机制,能够将电能高效地转化为光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LED发光效率
王文瀚12S011029 1 引言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一种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有源电子器件,属于电致发光固态光源。
与传统的光源相比,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电压低、节能和环保等优点,是下一代照明的理想选择。
但半导体折射率很高,由于全反射等因素,有源层产生的光绝大部分在LED内部转换为热能白白损耗掉了,能够辐射到自由空间的光占很小部分,使传统LED的出光效率仍然很低,因此提高LED的出光效率在节能减排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LED发光原理,并总结了几种主流的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
2 LED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电流电压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或击穿特性。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
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
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如图1所示。
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微米以内产生。
有几种机制会影响正向电压的高低,包括接触电阻、透明导电层及P型与N型半导体内的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
图1 LED发光原理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
由不同化学成份的半导体材料,基于它们具有之能隙值各不相同,再经适当的组合后可以得到不同发光波长的发
光二极管。
3 LED 发光效率描述
3.1 内量子效率
电子和空穴在PN 结过渡层中复合会产生光子,然而并不是每一对电子和空穴都会产生光子,由于LED 的PN 结作为杂质半导体,存在着材料品质、位错因素以及工艺上的种种缺陷,会产生杂质电离、激发散射和晶格散射等问题,使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与晶格原子或离子交换能量时发生无辐射跃迁,也就是不产生光子,这部分能量不转换成光能而转换成热能损耗在PN 结内,于是就有一个复合载流子转换效率。
当然,很难去计算复合载流子总数和产生的光子总数。
一般是通过测量LED 输出的光功率来评价这一效率,这个效率就称为内量子效率。
用符号ηint 表示:
int int /()LED /P h I e
=
=νη每秒钟从有源层辐射出来的光子数注入的电子数 3.2 外量子效率 辐射复合所产生的光子并不是全部都能离开晶体向外发射,从有源区产生的光子通过半导体有部分可以被再吸收;另外由于半导体的高折射率,光子在界面处很容易发生全反射而返回晶体内部。
即使是垂直射到界面的光子,由于高折射率而产生高反射率,有相当部分被返回晶体内部。
因此外量子效率可以表示为:
/()LED /ext P h I e
==νη每秒钟辐射到自由空间的光子数注入的电子数 一般LED 都以平面结构生长在有光吸收功能的衬底上,上面以环氧树脂圆顶形封装,这种结构的光取出效率非常低,仅为4%左右,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的光被放出,主要原因有:一是电流分布不当以及光被材料本身所吸收;二是光不易从高折射率的半导体传至低折射率的外围空气(n=1)。
由于LED 材料折射率很高,当芯片发出光在晶体材料与空气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晶体本身对被折回的光有相当一部分的吸收,于是大大降低了外部出光效率。
4 提高LED 发光效率的方法
早期LED 组件发展集中在提升其内部量子效率,方法主要是利用提高芯片的质量及改变芯片的结构,使电能不易转换成热能,进而间接提高LED 的发光效率,而可获得约70%左右的理论内部量子效率。
随着外延生长技术和多量子阱结构的发展,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已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波长625nm AlGalnP 基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可达至100%,已接近极限。
半导体材料本身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远远高过其它发光光源,因此现在提高芯片的外量子效率是提高发光效率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发展状况阐述如下:
4.1 改变芯片外形的技术
Krarnes等人利用特殊的刀具,将AlInGaP红光LED台面制成平头倒金字塔(TIP)形芯片,键合到透明基片上,实现了50%以上的外量子效率。
TIP结构减少了光在晶体内传输距离、减少了内反射和吸收(有源区吸收和自由截流子吸收等)引起的光损耗、芯片特性大幅度改善,发光效率达100流明/瓦(100mA,610nm),外量子效率更达到55%(650nm),而面朝下的倒装结构使P-N结更接近热沉,改善了散热特性,提高了芯片寿命。
对于传统正装GaN基LED,可以使用湿法蚀刻的方法将芯片蚀刻出23˚侧壁倾斜角用于提高光取出效率,此方法目前已形成规模量产。
由LED有源层所发出的光,皆为全向性,有部份的光因为折射或反射的关系,沿着水平方向发射出去,这部分光线只是增加光的发散而对元件的发光效率并没有多大帮助,应让光线更多的从正面发射出来。
在GaN基LED中,根据斯涅尔定律θ=sin-1(n air/n GaN) (n air=1,n GaN=2.5),即由公式算出其折射临界角约为23˚,故可以采用H3P04和H2S04混合溶液并利用湿法蚀刻的方式在一定温度下,使GaN材料与垂直侧边形成一个约23˚的侧壁倾角,改变光线的传输方向,使光从正面射出,光亮度更为集中,从而亮度获得提升。
如此一来,便可增加光的侧壁全反射机率,其结果如图2所示。
这样便可使器件的发光亮度更为集中,从而亮度获得提升。
(a)光由水平方向射出;(b)使用约23˚侧壁倾角结构
图2 使用侧壁倾角技术提高出光率原理
4.2 倒装芯片技术
GaN基二极管外延片一般是生长在绝缘的蓝宝石衬底上,欧姆接触的P电极和N电极只能制备在外延表面的同一侧,正面射出的光部分将被接触电极所
吸收和键合引线遮挡。
造成光吸收更主要的因素是P型GaN层电导率较低,为满足电流扩展的要求,覆盖于外延层表面大部分的半透明Ni-Au欧姆接触层的厚度应大于5-10nm,但是要使光吸收最小,则Ni-Au欧姆接触层的厚度必须非常薄,这样在透光率和扩展电阻率二者之间则要给以适当的折衷,折衷设计的结果必定使其功率转换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2001年Lumileds公司报道了倒装焊技术在大功率AlInGaN基芯片上的应用,避免了电极焊点和引线对出光效率的影响,改善了电流扩散性和散热性,背反射膜的制备将传向下方的光反射回出光的蓝宝石一方,进一步提升出光效率,外量子效率达21%,功率换效率达20%(20mA,435nm),最大功率达至400mW(驱动电流1A,435nm,芯片尺寸lmm*lmm),其总体发光效率比正装增加1.6倍。
4.3生长分布布拉格反射层(DBR)结构
通过外延技术生长具DBR层的GaN基芯片,DBR是两种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周期交替生长的层状结构,它在有源层和衬底之间,能够将射向衬底的光反射回表面或侧面,可以减少衬底对光的吸收,提高出光效率。
但由于DBR反射率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迅速减少,以全方位平均仍有较高的光损耗,反射膜效率不高。
4.4表面粗糙化技术
表面粗糙化主要是将那些满足全反射定律的光改变方向,继而在另一表面或反射回原表面时不被全反射而透过界面,并能起防反射的功能。
这样的方法最早是由日亚化学所提出,其粗化方法基本上是在组件的几何形状上形成规则的凹凸形状,而这种规则分布的结构也依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组件内设置凹凸形状,另一种方式是在组件上方制作规则的凹凸形状,并在组件背面设置反射层。
由于使用传统制程即可在GaN系化合物半导体层的界面设置凹凸形状,因此上述第一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目前若使用波长为405nm的紫外组件,可获得43%外部量子效率,取出效率为60%,为目前全球最高的外部量子效率与取出效率。
1999年Fuji报道将AlInGaN基芯片键合到硅基板上,再用激光剥离法去除衬底,在n型GaN表面通过光致电化学法腐蚀形成有序的锥型形状可以增加发光强度2.3倍。
4.5光子晶体技术
浅二维表面栅格光子晶体可避免对有源区的损伤和在光子晶体制备过程导入太多表面损伤,引发内量子效率的下降,同时又能发挥光子晶体的衍射效应,改变光的入射角而提升出光效率1.7~2.7倍,制作过程涉及电子束光刻或其他刻蚀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