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直接液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直接液化
概述
煤的液化是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转化技术之一,是用煤为原料以制取液体烃类为主要产品的技术。煤液化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
煤的直接液化是煤直接催化加氢转化成液体产物的技术.
煤的间接演化是以煤基合成气(CO+H2)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定向催化合成烃类燃料油和化工原料的工艺,包括煤气化制取合成气及其挣化、变换、催化合成以及产品分离和改质加工等过程。
通过煤炭液化,不仅可以生产汽油、柴油、LPG(液化石油气)、喷气燃料,还可以提取BTX(苯、甲苯、二甲苯),也可以生产制造各种烯烃及含氧有机化台物。
煤炭液化可以加工高硫煤,硫是煤直接液化的助催化剂,煤中硫在气化和液化过程中转化威H2S再经分解可以得到元素硫产品.
本篇专门介绍煤炭直接液化技术
早在1913年,德国化学家柏吉乌斯(Bergius)首先研究成功了煤的高压加氢制油技术,并获得了专利,为煤的直接液化奠定了基础。
煤炭直接加氢液化一般是在较高温度(400℃以上),高压(10MPa以上),氢气(或CO+H2, CO+H2O)、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将煤的分子进行裂解加氢,直接转化为液体油的加工过程。
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生韧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化学滴变而成的。煤与石油主要都是由C、H、O等元素组成。煤和石油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煤的氢含量和H/C 原子比比石油低,氧含量比石油高I煤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有的甚至大干1000.而石油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十至数百之间,汽油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10;煤的化学结构复杂,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缩合芳环为主体的带有侧链和官能团的大分子,而石油则为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混合物。煤还含有相当数量的以细分散组分的形式存在的无机矿物质和吸附水,煤也含有数量不定的杂原子(氧,氮、硫)、碱金属和微量元素。
通过加氢,改变煤的分子结构和H/C原子比,同时脱除杂原子,煤就可以液化变成油。
1927年德国在莱那(Leun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煤直接液化厂,规模10×l04 t/a。1936~ 1943年为支持其法西斯战争,德国又有11套煤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1941年,生产能力曾达到423×104t/a.
20世纪50年代后,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使煤液化(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失去了竞争力.1973年后,由于中东战争,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场石油危机,煤液化研究又开始活跃起来。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煤化学家相继开发了煤炭直接液化新工艺,主要目的是提高煤液化油的收率和质量、缓和操作条件、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相继成功地完成了日处理150-600t煤的大型工业性试验并进行了商业化生产厂的设计。
第一章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煤的分子结构与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
一、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些学者提出了煤的复合结构概念模型,认为煤的有机质可以设想由以下4个部分复合而成。
第一部分,是以化学共价键结合为主的三维交联的大分子,形成不溶性的刚性网络结构,它的主要前身物来自维管植物中以芳族结构为基础的木质素。
第二部分,包括煤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千至数千,相当于沥青质和前沥青质的大型和中型分子,这些分子中包含较多的极性官能团,它们以各种物理力为主,或互相缔合,或与第一
部分大分子中的极性基团相缔合,成为三维网络结构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包括相对分子质量数百至一千左右,相当于非烃部分,具有较强极性的中小型分子,它们可以分子的形式被囿于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空隙之中,也可以物理力与第一和第二部分相互缔合而存在。
第四部分,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数百的非极性分子,包括各种饱和烃和芳烃,它们多呈游离态而被包、吸附或固溶于由以上三部分构成的网络结构之中。
煤复合结构中上述4个部分的相对含量,视煤的类型、煤化程度、显微组成的不同而异,选择适宜的溶剂,可以将煤的复合结构中的较小分子,非烃乃至沥青质抽提出来。
上述复杂的煤化学结构,是具有不规则构造的空间聚合体,对其作模型化处理,可以认为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缩合芳环为主体的带有侧链和多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桥键相接.图7-1-是经过平均化和平面化后的煤的分子结构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作为煤的大分子结构单元的缩合芳香环的环数有多有少,有的芳环上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结构单元之间的桥键也有不同形态,有碳碳键、碳氧链、碳硫健、氧氧键等,从煤的元素组成看,煤和石油的差异主要是氢碳原子比不同(见表7-1-1).
表7-1-1煤和石油的元素组成对比示例%
元素无烟煤国挥发分
烟煤
低挥发分
烟煤
褐煤石油汽油
C 93.7 88.4 80.8 71.0 83~87 86 H 2.4 5.4 5.5 5.4 11~14 14 O 2.4 4.1 11.1 21.0 0.3~0.9 —N 0.9 1.7 1.9 1.4 0.2 —S 0.6 0.8 1.2 1.2 1.2 —H/C 0.31 0.67 0.82 0.87 1.76 约2.0
图7-1-1 煤的平面化结构图
从煤中主要元素碳、氢、氧三者含量关系看,可获得如图7 -1-2所示的规律。从表7 -1-1和图7-1-2可以看出,煤的H/C原子比在1以下,小于石油的H/C原子比,煤中还含有较多的氧,以及氪,硫等杂原子。所以要想把煤转化成能替代石油的液体产品,必须提高H/C原子比和脱除杂原子,也就是必须加氢。
一、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
煤炭直接液化对原料煤的品种有一定要求,选择加氢液化原料煤时,主要考察以下指标。
①以原料煤有机质为基准的转化率和油产率要高。
②煤转化为低分子产物的速度快,可用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来衡量。
③氢耗量要少,可用氢利用率(单位氢耗量获得的液化油量)来衡量。这是因为煤加氢液化消耗的氢气成本一般占煤加氢液化产物总成本的30%左右。
研究认为:氢,氧含量高,碳含量低的煤转化为低分子产物的速度快,特别是H/C原子比高的煤,其转化率和油产率高,但是当H/C原子比高到一定值后,油产率将随之减少。这是因为H/C原子比高、煤化程度低的煤(泥炭、年轻褐煤)含脂肪族碳和氧较多,加氢液化生成的气体和水增多。含O、N、S等杂原于多的煤加氢液化的氢耗量必然增多,一般说来,除无烟煤不能液化外,其他煤均可不同程度地液化,煤炭加氢液化的难度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泥炭<年轻褐煤<褐煤<高挥发分烟煤<低挥发分烟煤。
图7-1-3是图7-1-2的局部放大图,在图中以煤阶从高到低分出了无烟煤、烟煤、褐煤等煤化程度不同的煤所处范围。可以看出褐煤和年轻烟煤的H/C原子比相对较高。它们易于加氧液化,并且H/C原子比越高,液化时,氢的消耗越少。通常选H/C原子比大于0.8的煤作为直接液化用煤。煤中挥发分的高低是煤阶高低的一种表征指标,越年轻的煤,挥发分越高,越易于渣化,通常选择挥发分大于35%的煤作为直接液化煤种,换言之,从制取油的角度出发,通常选用高挥发分烟煤和褐煤为液化用煤,同一煤化程度的煤,由于形成煤的原始植物种类和成分的不同,成煤阶段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的不同,导致煤岩组成特别是煤的显微组分也有所不同,其加氢液化的难度也不同。研究证实,煤中惰性组分(主要是丝质组分)在通常的液化反应条件下很难加氢液化,而镜质组分和壳质组分较容易加氢液化,所以直接液化选择的煤应尽可能地选择是惰性组分含量低的煤,一般以低于20%为好。
综上所述,根据适宜液化的煤种的性质指标,利用中国煤的直接液化试验结构,回归出以下的经验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