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落实篇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2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1

新课标202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1

1.4.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别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别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想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答案:B2.(2024·山东青岛二中模拟)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YYRR yyrr B.YYRr yyrrC.YyRR yyrr D.YyRr yyrr答案:C3.家蚕中,茧色与蚕血液的颜色有关,即白色血液的蚕结白色茧,黄色血液的蚕结黄色茧。

黄血基因(Y)对白血基因(y)完全显性,位于第2号常染色体上。

黄血抑制基因(I)能抑制Y 基因的作用,位于第9号常染色体上。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色血蚕的基因型有2种B.白色血蚕的基因型有7种C.白色血蚕的后代只结白色茧D.黄色血蚕的后代可结白色茧答案:C4.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限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

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

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4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F1中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数量比为3∶1D.F1中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答案:B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性别受性染色体限制而与基因无关B.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C.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色盲基因不肯定来自母亲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答案:C6.已知某动物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两种,并由一对等位基因A、a限制,含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

第二篇 第一部分 六、变异、育种和进化-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二篇 第一部分 六、变异、育种和进化-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一部分 核心知识回顾
六、变异、育种和进化
内容索引
知识点总结
易错易混排查
知识点总结
1.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1)替换:除非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2)增添:插入位置前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影响插入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 (3)缺失:缺失位置前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影响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 注意 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前,对肽链的影响越大;②增添或缺失的 碱基数是3的倍数,则一般仅影响个别氨基酸。
9.生物进化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两个注意点 ①环境因素的作用会提高突变的频率,但任何情况下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所以环境不能起到定向诱导变异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进 行定向选择。 ②在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变异在前,选择在 后”的思路。
(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3)“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与原物种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②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均不可称为“物种”, 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 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 者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新物种。
5.“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1)“一看”基因组成: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 变,则为基因突变。 (2)“二看”基因位置:若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变,但染色体上的基因位 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或“倒位”或基因重组中的 “互换”。 (3)“三看”基因数目:若基因的数目改变,但基因的种类和位置未变, 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若基因数目和位置改变,但基因的种类不变,则 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返回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基因与性状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和变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与变异基础概念1. 基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本单位,能够编码生物性状。

2. 染色体: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3. 基因型:一个个体在某一基因位点上的基因的组合。

4. 表现型:一个个体在性状上的表现。

5.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位点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6.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决定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只在显性基因缺失或没有的情况下表现。

7. 一对杂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状态。

8. 纯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状态。

9. 遗传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外显的性状。

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一对配对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组合。

2. 分离定律:个体的两对基因分离开来,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3.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自由组合。

4. 互补定律:两对显性纯合子的复合子,其表型与一个配子的表型相同。

5. 独立分配定律:亲代的两对基因以各自的方式分配给子代。

三、单因素遗传1. 显性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能够表现在杂合和纯合个体上,隐性遗传是指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在纯合个体上表现。

2. 过显性:过显性是指杂合个体的表型超过两种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3. 倒位:两对等位基因互换位置,导致显性和隐性状相反。

4. 可变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在自然界中随时变化。

5.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

四、多因素遗传1. 重叠性状:多对基因的叠加作用,由于每对基因只对性状的一部分贡献,导致连续性状的存在。

2012高考生物世纪金榜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四 遗传 变异 进化2

2012高考生物世纪金榜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四 遗传 变异 进化2

【典例1】(2011·山东高考)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
卵圆形两种,其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
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 验(如图)。
P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F1 F2
三角形果实

三角形果实 (301株) 卵圆形果实 (20株)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时精卵的自由组合。
二、人类的伴性遗传
①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如蜜蜂; ②儿子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女儿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
于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
三、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
(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 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因型为aabb,根据亲本及F1表现型可以得出亲本基因型为
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 Aabb、aaBb、aabb,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
形果实=3∶1。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
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即F1基因型为AaBb,由此推断亲本 基因型为AAbb和 aaBB。
(2)正、反交结果有差异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如: 正常母亲 X BX B × ↓ X BX b 女儿正常 X BY 儿子正常 X BX b 女儿正常 色盲父亲 X bY 色盲母亲 X bX b × ↓ X bY 儿子色盲 正常父亲 X BY
组合定律;品系③和⑤,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是bbDD×

【配套K1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配套K1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以习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说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概念。

引入教师活动请学生说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概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前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①完成习题遗传、变异、②知道遗传、变异、性状之间的性状关系①观察图片。

②完成相关概念的连接。

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概念间的关系①帮助学生找到相关概念的关系。

②重点知识点评。

①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②教会学生表染色体、DNA、基因达概念间关系的方法。

①从基因的传递过程的图解提炼基因控制性状信息。

②完成习题,进一步理解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生物的变异完成习题,理解变异、遗传病、近亲结婚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理顺性状遗传与基因传递的内在联系。

③通过习题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相关概念间的联系。

人的性别决定小结完成习题,理解性别遗传的本质。

【精品复习】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4.1

【精品复习】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4.1

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
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
D.实验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3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 S 型细菌来说
9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②___保__温__时__间__过__长__,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 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 __搅__拌__不__充__分__,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 到沉淀物中。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1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网络自主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达标演练
第 1 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艾弗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 设法将_D__N_A__与__其__他__物__质__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
思路 传功能
7
二轮生物 第一部分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教学案含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6.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答案思考一:不是,差速离心需在同一过程中多次改变转速,以分离多种不同物质(或细胞器)。

思考二:不是,HIV。

思考三:不携带,遗传信息是指能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RNA酶的碱基序列)的信息,tRNA 只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思考四:细胞生物和DNA病毒考点1 探索遗传物质历程的经典实验一|线|考|情【样题1】(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项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 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推荐)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推荐)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11
五、染色体变异
思考?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产生原因
概念: 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缺失:染色体中的某一段的缺失片段上的基因也随之缺失
染色体的 重复:除正常染色体外还多了一些染色体部分
结构变异倒位: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断断裂后倒转180度后重新接合
类型:
易位: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实例:猫叫综合症(人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 概念辨析
人工诱导多倍体、单倍体在农业育种上 的应用
3
一、生物变异的概念
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 代个体之间 在性状的差异。同遗传现象一 样,变异的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4
二、生物变异的类型
思考? 生物的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原因:外因是外界环境条件(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内因是
DNA复制过程中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排列 顺序发生局部改变。
意义: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
物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率、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6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 蛋白质 正 常
3是在对基因改造、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通过无性繁殖,
使重组基因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9
基因工程
思考? 基因工程的内容、操作环境、对象、水平、工具、
过程、步骤和结果 ?
基本内容: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操作工具: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和进化 2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和进化 2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Ⅰ.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品系2黑体 的基因型为d1d1。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1,表现型为黑体。
Ⅱ.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 的基因型为DDee。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F1个体相 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灰体(9D_E_)∶黑体(3ddE_+3D_ee+1ddee)=9∶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1)由表格可知, 雌性和雄性果蝇中都有长翅和残翅且比例均为3∶1,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长翅是显性性状。而两组实验中,刚毛和截毛在雌雄中的表现型不一样,与性别 有关,刚毛为显性性状,可知该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能在X染色体或X和Y染 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Ⅲ.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 的基因型为DDee。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因d和E连 锁,D和e连锁,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dE、De,它们之间的数量比 为1∶1,F1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灰体(2EeDd)∶黑体(1ddEE+1DDee)=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1)常 X X 和 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顺序可颠倒)
1 3
(3)0
1 2
(4)Ⅰ.品系 1 和品系 2(或:两个品系)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灰体∶黑体=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遗传疾病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在代际之间传递和表达的生物性状的变化。

2. 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等。

3. 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了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是载体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的亲子传递和分离规律决定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3) 表现型的遗传规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多基因遗传、多基因互制、多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等。

二、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造成新的表型出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包括染色体交换、交配型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3) 缺失、插入与倒位: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插入或倒位引起的遗传变异。

3. 变异的类型:(1) 无性变异:通过染色体的重组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2) 同源变异:同一种或相近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3) 多态性:包括形态多态性、生态多态性和生殖多态性等。

三、基因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图谱1. 基因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判断基因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用基因相似指数和系统发育树来表示。

2. 基因图谱:基因图谱是将基因按照位置在染色体上进行排序和标记的图表。

它可以揭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分布规律,为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人类的遗传和变异1. 人类的染色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2021届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二轮复习知识梳理

2021届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二轮复习知识梳理

2021年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轮复习梳理第一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结果: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央。

(减Ⅰ的末期)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结果:每个子细胞的DNA数目减半。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场所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卵细胞部位动物: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原始生殖细胞动物:精原细胞植物:小孢子母细胞动物:卵原细胞植物:大孢子母细胞细胞质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减Ⅰ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卵母细胞皆不均等分裂。

只有减Ⅱ过程中第一极体是均等分裂,分裂结果1精原细胞→4精细胞(生殖细胞)1卵原细胞→1卵细胞(生殖细胞)+ 3极体(消失)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相同点①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4_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4_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答案: A
2.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 其表现型之比接近 3∶1
B.提出的问题是:F2 中为什么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C.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与隐性 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 1∶1 D.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 答案: C
(2)基因型的确定技巧 ①隐性突破法:若子代出现__隐__性___性状,则基因型一定为 aa,其中一个 a 来自父本,另一个 a 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__3_∶__1__,则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即: Aa×Aa→3A_∶1aa。 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 __1_∶__1__,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是_显__性__性__状___,即:AA×Aa 或 AA×AA 或 AA×aa。
3.辨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四种数量关系(n 为等位基因对数,在完全显性条件 下)
①配子种类数:_2_n_; ②基因型种类:_3_n_; ③表现型种类:_2_n_; ④纯合子Fra bibliotek类:_2_n_。
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完全连锁),如下图
图 1 产生两种配子_A__B_、__a_b_,图 2 产生两种配子_A_b_、__a_B__。 图 1 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_3_∶__1___,图 2 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 比为__1_∶__2_∶__1__。
题组二 考查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3.(2015·湖北荆州部分县市统考)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 6 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高考复习: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导语:遗传变异指在同一基因库中不同集体之间在DNA 水平上的差异,也称〝分子变异(molecularvariation)〞,也是对同一物种集体之间遗传差异的定性或定量描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时地普遍发作的现象,也是物种构成和生物退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陈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2.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陈列顺序。

3.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陈列顺序。

4.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议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议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5.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可以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议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基因的表达是经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分解来完成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进程。

7.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陈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陈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8.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9.普通状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10.生物集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要素,而表现型那么是基因型的表现方式。

在集体发育进程中,生物集体的表现型不只要遭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遭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区分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停止减数分裂的时分,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别规律。

12.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普通表现为代代遗传。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4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4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2.[2015·福建高考]绿色荧光标记的 X 染色体 DNA 探针(X 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 X 染色体 DNA 的一段特定序 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 Y 染色体 DNA 探针(Y 探针)可使 Y 染色体呈现一个红 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 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Ⅱ—2 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4 B.Ⅲ—1 基因型为 XA1Y 的概率是 1/4 C.Ⅲ—2 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8 D.Ⅳ—1 基因型为 XA1XA1 概率是 1/8
解析 父亲的 X 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 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 X 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 等。Ⅱ—2 和Ⅱ—3 基因型分别为 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 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 基因型为 1/2XA1Y、 1/4XA2Y、1/4XA3Y,产生含 X 的配子为 1/2XA1、1/4XA2、1/4XA3。Ⅲ—2 基因型为 1/2XA1XA2、1/4XA2XA2、1/4XA2XA3, 产生配子为 1/4XA1、5/8XA2、1/8XA3。故Ⅳ—1 为 XA1XA1 的概率是 1/8。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 据题干可知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一般无区别,A 错误。红 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必患病,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 性患者通常多于男性患者,C 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特点,D 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学案(2021年整理)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学案(2021年整理)

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新田县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一、高考考什么:明确考纲要求(一)遗传的分子基础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4.伴性遗传(Ⅱ)。

5.人类遗传病类型(Ⅰ)。

6.人类遗传病类型监测和预防(Ⅰ). 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三)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二、高考怎么考:往年真题重现1、(新课标卷Ⅰ,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2、(新课标卷Ⅱ,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4.伴性遗传(Ⅱ)。

5.人类遗传病类型(Ⅰ)。

6.人类遗传病类型监测和预防(Ⅰ)。

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1.(2015·新课标卷Ⅰ)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错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具有世代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C错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会表现出来,且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D错误。

2.(2015·福建卷)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解析: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这段区域中有一条链与其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妻子染色体组成为XXX,为染色体异常疾病,B错误;妻子的父母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错误,会引起该病,C错误;该夫妇应该通过产前检查,避免孩子患病可能,D错误。

3.(2015·福建卷)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

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为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_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

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4.(2015·安徽卷)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 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 L 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 L C L胚胎致死。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 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是__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 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 L 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 L 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 L C︰BbC L C L=1︰2︰1,其中BbC L C 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 L C所占比例为1/2×2/3=1/3。

(2)由于C L 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是显性基因;由于C L C没有死亡,而C L C L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 L是隐性基因。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

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2)显性隐性(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C.甲组杂交所得F2凸耳包含8种基因型D.乙、丙两植株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解析:甲与非凸耳杂交,F1为凸耳,F2凸耳︰非凸耳=15︰1,说明凸耳与非凸耳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9︰3︰3︰1变形为15︰1,其中双显、一显一隐、另一隐一显为凸耳,双隐为非凸耳,A正确;甲为双显双纯合,乙和丙为一显一隐纯合,B正确;甲组杂交所得F2共9种基因型,除去双隐一种基因型,其余均为凸耳基因型,共8种,C正确;如果乙、丙的基因型相同,则F2均为凸耳,如果乙、丙的基因型不相同,则F2凸耳与非凸耳的比为15︰1,D错误。

2.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中一种为伴性遗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甲病的发病风险C.Ⅱ3的基因型为AAX B Y或AaX B YD.Ⅲ8和Ⅲ11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7/24解析:分析遗传系谱,Ⅱ3和Ⅱ4均患病,但他们的女儿Ⅲ7是正常的,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题干中已知两种病中有一个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

禁止近亲结婚能减小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对显性遗传病无影响,A、B错误;Ⅱ3的基因型为AaX B Y,C 错误;对于甲病来说,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1为aa,则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3×1/2=1/3;对于乙病,Ⅲ8的基因型为1/4X B X b,3/4X B X B,Ⅲ11为X b Y,则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4×1/2)=7/8,综上,Ⅲ8和Ⅲ11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7/24,D正确。

3.(2015·贵州检测)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细眼(D)与粗眼(d)等相对性状。

下图为某雄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图,其中Ⅱ、Ⅲ、Ⅳ分别表示果蝇体细胞内的三对常染色体,X、Y表示性染色体。

回答下列问题:(1)该果蝇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是由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组成。

(2)当该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________(填“有”或“无”)关联。

(3)将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这两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9∶3∶3∶1,其原因是________。

(4)将纯合的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得F1,在F1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时,由于某环境因素的影响,含b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死亡,则F2中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

(5)基因型为AaDd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基因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发生了交叉互换,是在________时期;A基因和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发生交换所产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

解析:(1)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由图可知,果蝇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由图中Ⅱ、Ⅲ、Ⅳ中各一条和X组成或Ⅱ、Ⅲ、Ⅳ中各一条和Y组成。

(2)由图可知,控制刚毛和截毛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F Y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