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预防知识培训

1、违章操作原因分析及对策

前言

众所周知,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文,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它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谁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违反,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实际生产现场,员工的违章现象,却屡禁不止。大量事实证明,违章不但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而且还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事故统计表明,70%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杜绝违章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2、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

(1)主观心理因素

①自我表现好胜心态。个别员工认为自己技术比较高,喜欢在别人面前“露一手”,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爱虚荣,这样的人往往会发生违章操作。

②麻痹侥幸心理。有这种毛病的人往往不接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经验教训。是重复事故的思想根源所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别员工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或着认为别人也这样做而没有出事,因此,无视有关的操作规程,麻痹大意、无视警告,不按操作规程办事。

③马虎敷衍,固执。有的员工工作不经心,我行我素,将岗位安全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扔在脑后,把领导的忠告和同事的提醒当作“耳旁风”,一意孤行。

④懒惰蛮干,贪图方便。有的员工工作时不愿多出力,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操作时投机取巧,图一时方便,结果造成违章操作。

⑤玩世不恭,逆反心理。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以及管理方法、教育方法欠妥或操作环境不良,使少数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领导在时我注意,领导不在时我随意,甚至产生对抗行为。

(2)客观因素影响

①安全意识差。有不少员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漠视安全。这种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而且不愿参与各种安全活动。

②安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有些员工接受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对象、设备、性能、状况及操作规程都比较熟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缺乏对企业财产、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往往明知故犯,违章操作。

③缺乏安全教育意识。多年来,企业一直把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入厂“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HSE培训等。总的来说活动开展了,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④安全监督不够。对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熟视无睹,有一些安全员遇事总觉得与违章者比较熟,不好意思管,对一些严重违章现象存在漏查或查处力度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按时完成任务,从而使部分员工滋生了忽视安全的习惯和心态。

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发生事故,其原因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设计上的不足;生产工艺不成熟,从而给生产带来难以克服的先天性的隐患。

(2)设备上的缺陷;如设备上考虚不周,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安装质量低劣,缺乏维护及更新等。

(3)操作上的错误;如违反操作规程,操作错误,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等。

(4)管理上的漏洞;如规章制度不健全,人事管理上的不足,工人缺乏培训教育,作业环境不良,领导指挥不当等。

(5)不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等。

4、事故预防应该采取的对策

(1)发挥教育员工的职能,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①思想教育。主要是从正面宣传劳动保护的意义、方针政策。加强法制观念,使员工懂得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同生产秩序和个人安全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广大员工认清自己在安全生产中不单纯是安全管理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的主人,从而提高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积极性。

②爱岗敬业教育。让员工深刻理解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幸福息息相关,一次重大生产事故,不仅给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企业以及他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教育员工要在工作中热爱自己的岗位,保持心情舒畅,遵章守纪,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③全技能教育。通过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克服蛮干和习惯违章的不良习惯。使员工熟练掌握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

④HSE教育。要积极推行HSE管理体系,认真履行体系中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安全生产的保障水平、企业环境保护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无伤害、无事故、无污染、无损失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杜绝违章。

(2)实行通过考核和竞争,使安全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

①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并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将其量化,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②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使安全与每个人或每个集体的荣誉、利益紧紧项相连,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3)靠安全管理机制增强防范能力。

①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规划、目标实施和激励办法,奖罚分明。对及时发现重大隐患、排除事故或事故处理有功的人员、给予表彰和重奖,对违章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让员工感受到触目惊心、损失惨重的后果。

②针对不同季节的生产特点和员工队伍状况,组织开展“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习”、“重点部位事故演习”、“每人查找身边一些隐患”、“我为安全生产献一计”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

5、事故预防知识

大量的工伤事故统计分析资料表明,工伤事故与操作者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工

伤事故频率的最大值是发生在18岁到30岁之间,而且发生在入厂工作的第一年、二年,即刚入厂的新工人最容易发生工伤事故。青年工人易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缺乏事故预防知识,所以本章重点介绍一般生产工人都能需要的、通用的事故预防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防机械伤害、防触电、防起重伤害、防车辆运输伤害、放火、防爆、防中毒窒息、安全色、安全标志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

一、人的过失预防措施

1、提高人的思想认识,加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1〉人们常以我是"一家之主"来表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这一方面表明在家中掌管大权,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家庭的一切承担着主要责任。这里权利和责任也是相符的。没有一个家庭的"当家人"是只说了算,而不尽任何义务的。我们今天的工人,已不是资本家和雇工的关系,而是企业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则必须以主人的姿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才无愧于主人的称号。责任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工厂,热爱本职工作的结果。责任感加强了,就能自觉

克服不良习惯,工作时就会有高标准严要求,集中精神把工作做好,失误便会大大减少。

〈2〉人的性格、理想、追求等各不相同,但搞好安全生产,保证生命安全和建康这一点则是共同的。发生了事故,工人总是直接受害者。事故的责任者有时在事故中当场受到伤害,但也有许多事故其责任者安危无恙,而造成他人的伤亡。今后随着法律的健全,由于人的过失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刑法”第113第、第114条和115条等已作了明文规定。

〈3〉人发生失误事先是意识不到的。因此一起工作的同事应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这是非常可贵的。它体现出对同事的真正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工作和自己负责的表现。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这里主要指机械设备制造、安装质量低劣,日常检修维护质量不高,造成设备隐患。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个设备问题,而实际上是由于制造安装部门和维修系统的具体工作人员的过失造成的。如焊接质量不好,仪表调试不当,防爆电机防爆面受到损坏,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机泵震动,材料配件选用不当等。一旦发生事故,表面看是在生产上,而实际是上道工序遗留的隐患。对此必须加强制造和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设备投产之前。今后发生类似事故,则应视其情节追究制造、施工等有关人员的责任。

3、执行操作复查制度

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供电系统实行二人操作监护制度,已成功防止了个人失误造成的电气操作事故。企业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开关许多阀门。过去有许多事故是因阀门开关错误造成的,目前还很少有监控阀门操作错误的手段,因此执行阀门操作复查制度,预防人的失误是十分必要的。所谓阀门操作复查制度,即一人开关阀门后,再由另一人复查一次,其安全系数就增加一倍。在装置开停工过程中,阀门开关频繁,也是最易发生失误的时候,因此复查,坚持复查制度。对关键部位的操作,也可实行二级制度,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操作失误,保证安全生产。

4、借助科学的手段来弥补人的不足,防止过失

〈1〉重要设备或工艺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和自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要有紧急停车和放空泄压的安全连锁装置。

〈2〉为防止可燃性气体泄漏发生爆炸着火和有毒气体泄漏造成中毒事故,应安装固定检测报警装置,或配备便携式检测仪器。

〈3〉为防止机械过载或超程,要采用限位开关及声光报警信号。

〈4〉为防止转动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应安装防护罩或自动停车装置。

〈5〉为防止触电事故,应安装触电保安器和搞好设备接地措施。

〈6〉油、气生产,设备繁多,管道密集,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操作错误。尤其是新工人,由于流程不熟,在紧急情况下就更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因此,应将所有设备、管道进行编号、标注,以不同漆色加以区分,还可以根据需要绘制模拟流程图,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时时提醒操作人员,以堵塞安全生产上的漏洞。

此外,各化工企业不但大量生产和使用液化石油气体,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普遍以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和炉具简陋,也发生过不少事故,为此也在炉具上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堵塞漏洞。

四、进入油气生产车间、站点安全事项:

1.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及易燃易爆物质进入车间和站点,各种用火必须办理用火手续,并经批准后方可动火,

2.不准穿有铁钉子的鞋入车间、站点,进入车间、站点工作不得饮酒。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等防护劳保用品。

3.进入车间后不得乱走乱窜,互相打闹,在马路上行走注意来往车辆,车间、站点内非事故状态严禁大声喧哗吵闹。

4.禁止用汽油,煤油或溶剂擦洗衣物、工具、机器设备及清洗地板,

5.进入车间、站点后严禁乱动仪表,阀门及电器设备,非本岗位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操作。6.工作前应检查自己的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 生产岗位不准光足,不准将儿童带入工作现场和操作岗位。

7. 禁止用石子或铁器等物件敲击高温,压力设备,易燃易爆区域的设备。

8·进入厂区车辆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 不超过10公里、弯道、道口和车辆人员比较密集处应在5公里以下。机动车辆未经允许不准随意进入生产装置、罐区、泵区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

9·不准随意登高,从事距地面〈包括沉坑、井内〉二公尺以上的高空作业,妥带好安全带,交叉作业或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10.无关人员不得选入大型设备起吊现场,起吊重物下不得有人。

11.工作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讲话,一切人员必须听从指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12. 外来参观人员必须有专人倍同。

13.公司内一切工作人员均应接受安全监察人员、保卫人员,消防人员及门岗警卫人员所提出意见。

二、机械事故的预防

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很普遍,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场所几乎都能遇到。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损伤皮肉,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机械伤害的形式主要有:咬入、挤压、碰撞或撞击、夹断、剪切、割伤或擦伤、卡主或缠主。各种不同机械制造成的伤害形式往往是不同的,其安全要求和事故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下面只对一般的预防机械伤害的方法加以介绍。

1. 机械设备应根据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2. 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

3. 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4. 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保护。

5. 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等裸露在外。

6. 易接触部位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7、重要的受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同轴

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差别。

8、手轮在机动时应能与转轴脱开。

9、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机身的凹入部分内。

10、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机械加工严禁戴手套进行作业。

11、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如运行。

12、机械设备严禁在带故障情况下运行。

13、不准随意拆除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

14、机械设备使用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

15、在机械运转时,严禁手调;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时、清扫杂物等

16、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保持好机械设备的清洁卫生。

三、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主要有:

1、季节性;根据触电事故的统计表明二、三季度事故较多,主要是夏秋季天气多雨、潮湿,降低了电气绝缘性能,天气热,人体多汗衣单,降低了人体电阻,这段时间是施工和农忙的好季节,

也是事故多发季节。

2、低电压触电事故多,低压电网、电气设备分布广,人们接触使用500V以下电器较多,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导致事故多。

3、单相触电事故多,触电事故中,单相触电要占70%以上,往往是非持证电工或一般人员私拉乱接,不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事故。

4、触电者中青年人多:这说明安全与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工龄长、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对安全工作重视,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小。

5、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位:由于该部位紧固件松动、绝缘老化、环境变化、和经常活动,会出现隐患或发生触电事故。

6、行业特点:冶金行业的高温和粉尘、机械行业的场地金属占有系数高、化工行业的腐蚀、潮湿、建筑行业的露天分散作业、安装行业的高空移动式用电设备等,由于用电环境的恶劣条件,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

7、违章操作容易发生事故:这在拉临时线路、易燃易爆场所、带电作业和高压设备上操作等情况下最明显。

触电事故有以下的预防措施:

1、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3、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4、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5、电器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必须;

(1)安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

防护接地线;

(2)若使用单相手用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3)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4)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8、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事情,切不可不懂装懂,盲目乱动。

9、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安技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10、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如使用汽油洗条零件、擦拭金属板材等)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消除聚集的静电。

11、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果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

12、在雷雨天,不可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20米以内,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13、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

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14、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四、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

起重机械在厂矿企业的应用比较广泛,对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是起重机械若使用不当却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在有些行业每年都有起重机械引起的事故,所以我们应对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引起高度重视。起重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

1、坠落事故:再作业中,人或吊具、吊载的重物从空中坠落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

2、触电事故:从事起重作业或其他作业人员,因违章操作或其他原因遭受的电气伤害事故;

3、挤伤事故:作业人员被挤压再两个物体之间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4、机毁事故:起重机机体因为失去整体稳定性而发生倾覆翻倒,造成起重机机体严重损坏以及人员伤亡事故;

5、其他事故:包括因误操作、起重机之间的相互碰撞、安全装置失效、野蛮操作、突发事件、偶然事件等引起的事故;

为预防起重伤害事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起重作业人员须经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持证上岗。

2、起重机械必须有安全装置:加起重量限制器、行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缓冲器、联锁装置、夹轨钳、信号装等。

3、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如刚丝绳、链条、吊钩、钩环和滚筒等,报废的立即更换。

4、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5、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运

行中检修;上下吊车要走专用梯子

6、起重机的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不得站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

7、吊运物品时,不得从人头上过;吊物上不准站人;不能对吊挂着的东西进行加工。

8、起吊的东西不能不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9、起重机驾驶人员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将故障排除。

10、开车前必须先打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也应给予持续铃声或报警。

11、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12、确认起重机上无人时,才能闭合主电源进行操作。

13、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板回零位;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是否工作正常。

14、在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当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住;当风力大于6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住;对于门座起重机等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好。

15、当司机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

标志牌或加锁。如果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的司机。

五、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

厂内运输车辆虽然只是在厂院内运输作业,但是如果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以及车辆带病运行,就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的统计表明,发生死亡事故最多的是厂内交通运输事故,约占全部工伤事故的25%。因此,车辆运输事故预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决不能掉以轻心。

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有以下规律:

1、与时间有关,每天7点到15点半的事故最多;

2、和驾驶员的年龄有关,一般18—40岁的人居多,其中18—25岁的占25%,25—40岁的占32.5%;

3、受伤部位以腿、脚为最多。

车辆事故可分为碰撞、碾轧、乱擦、翻身、坠车、爆炸、失火、出轨和搬运装卸中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

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违章驾车。事故的当事人,由于思想等方面的原因,不按有关规定行驶,扰乱正常的厂内搬运秩序,致使事故发生,如酒后驾车、疲劳驾车、非驾驶员驾车、超速行使、争道抢行、违章超车、违章装载等。

2、疏忽大意。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正确地观察和判断道路情况而造成失误,如情绪急躁等原因引起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

3、车况不良。车辆的安全装置等部件失灵或不齐全,带“病”行使。

4、道路环境差。厂区内的道路因狭窄、曲折、物品占道或天气恶劣等原因使驾驶员操作困难,导致事故增加。

5、管理不严。由于车辆安全行使制度没有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交通信号、标志、设施缺陷等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事故发生。

预防事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经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通过路口时,一定要嘹望,在没有危险时才能通过。

3、车辆的各种机构零件,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严禁带故障远行。

4、汽车的行驶速度在出入厂区大门时,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在厂区道路上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0公里。

5、装卸货物,不得超载、超高。

6、装载货物的车辆,随车人员应坐在指定的安全地点,不得站在车门踏板上,也不得坐在车厢侧板上或坐在驾驶室顶上。

7、电瓶车在进入厂房内,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时严禁乘入。

8、严禁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争道抢行等违章行为。

9、在生活区内骑自行车时,严禁带人、双手撒把或速度过快,更不得与机动车辆抢道争快;

在厂区内严禁骑自行车、摩托车。

六、火灾事故预防

防火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或人

员伤亡。

企业火灾事故有以下一些特点:

1、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一些生产企业(例如石油、化工、矿山企业)的显著特点。这些企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条件。就会发生爆炸并导致火灾,火灾又能引起爆炸。

2、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可燃、易燃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从设备内泄露时,便会四处流淌,如果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3、立体性火灾多。由于生产企业内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企业建筑的互相串通性,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

火势发展速度快。在一些生产和储存可燃物品集中的场所,起火以后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可燃气体液体的扩散流淌性极强、建筑的互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发生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

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如碳、氢、硫、钾、木材、纸张、汽油、酒精、乙炔、丙酮、苯等。

2、有氧化剂,即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

3、有点火源。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如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燃发热物等。

所以只要使以上三个条件不具备,就可以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发生事故以后,

如果已经采取了限制火灾发展的措施,火灾便会得到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减少。

企业防火措施主要包括: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部位严禁烟火,工厂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要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炉窑、熬炼设备的操作,要坚守岗位,防止眼

道窜火和熬锅破漏。同时熬炼设备必须设置在安全地点作业并有专人值守。

5、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待化冰解堵。

6、对于混合接触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的自燃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9、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

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10、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11、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2、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3、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4、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七、爆炸事故预防

工业生产中的爆炸事故有以下特点:

1、爆炸事故往往不仅单纯地破坏工厂设施、设备或造成人员伤亡,还会由于各种原因,进一步引发火灾等。一般后者的损失是前者的10~30倍;

2、化学工业的爆炸事故最多,而且爆炸后引发火灾事故所占的比例也最高;

3、在很多情况下,爆炸事故发生的时间都很短,所以几乎没有初期控制和疏散人员的机会,因而伤亡较多。

爆炸一般分为化学性和物理性爆炸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包括炸药、火药、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等爆炸,后者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等。

预防爆炸事故的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1、采取监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2、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必须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科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是,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上要安火星熄火器;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要燃烧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

5、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

6、进入易燃易爆车间应穿防静电的工作服、不准穿带钉子的鞋。

7、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8、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避免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为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

9、对于不稳定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

10、防止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的跑、冒、滴、漏,以防扩散到空间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八、防中毒窒息事故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往往是以气体或蒸汽形态出现,看不见、摸不着,危害人体健康,令人防不胜防。中毒以后,轻则引起头痛、头晕、身体不适等症状,重则使人窒息死亡。工业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以下这些:铅、汞、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氯、氢氰酸和丙烯氰等。

下面对常见的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作一些简单介绍:

1.铅。

铅中毒多为慢性,对人危害较为严重,引发的疾

病多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这些:

(1)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用改进工艺,加强通风和烟尘的回收等方法降低空气中的铅浓度;

(3)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如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滤过式防尘、烟口罩;严禁在车内吸烟、进食;班中吃东西,喝水必须洗手、洗脸及漱口,下班时必须洗澡、漱口,严禁穿工作服进食堂、出厂;

(4)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的铅浓度、检修设备。

2.汞

当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的汞蒸汽后,数小时后即可发病;慢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易兴奋、肌肉震颤、口腔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预防汞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改进工艺或改用代用品;

(2)在车间内防汞污染,如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清扫和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吸收槽;

(3)加强个人防护。车间内汞浓度较高时,应带防毒口罩或用2.5~10%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上班时穿工作服和带工作帽;班后应洗浴;

(4)应定期监测空气中汞的浓度,及时了解工人接触汞程度和环境状况;

3.锰

工业生产中吸入多量氧化锰烟雾可导致“金属烟雾热”;慢性中毒早期以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继而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预防锰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必须戴防毒口罩;

(2)焊接锰作业尽量采用无锰焊条;用自动电焊代替手工电焊;

(3)手工电焊时最好使用局部机械抽风吸尘装置;

(4)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很多行业甚至日常生活都能接触到一氧化碳,平时所说的“煤气”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比氧更容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严重却氧。轻度中毒时常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心悸、胸闷、恶心、呕吐、耳鸣、全身无力等,若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则常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乃至昏迷、死亡。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应注意以下事项;

1)屋内生煤炉取暖必须使用烟囱,使“煤气”能够顺利排到室外。

2)应经常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设立一氧

化碳警报器和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3)定期检修煤气发生炉和管道及煤气水封设备,防止一氧化碳泄露。

4)生产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产生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要加强密闭通风;矿井放炮后必须通风20分钟以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5)进入危险区工作时须戴防毒面罩;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发生意外时自救、互救。

5、氮氧化物。

常见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毒时,若以二氧化氮为主,主要引起肺伤害;若以一氧化氮为主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严重损害。

预防氮氧化物中毒的方法主要有:

(1)酸洗设备及硝化反应锅应尽可能密闭和加强通风排毒。

(2)定期维修设备,防止毒气泄露。

(3)加强个体防护,进入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场所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6、氯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有灼伤刺激性作用;高浓度吸入后会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心跳骤停而出现“电击样”死亡。

预防氯中毒的方法主要有:

(1)严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2)含氯废气须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

(3)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戴防护面具。

7、氢氰酸。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极易蒸发,其蒸汽略带苦杏仁味。长期接触低浓度氢氰酸,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氢氰酸可立即导致呼吸停止而骤死。

(1)改进工艺,以无毒代替有毒。

(2)加强密闭通风。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专用制度;用氰化物熏仓库时要防止门窗漏气,并需经充分通风方可进入。

(4)加强个体防护。应配备防护服、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或供氧式防毒面具;车间应配备洗手、更衣设备以及急救药品。

8、丙烯氰。

为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特殊杏仁气味。丙烯氰可竟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进入人体,属高毒类。在1000毫克/立方米浓度中,1~2小时可致死;

在300~500毫克/立方米浓度中,5~10分钟出现上呼吸道黏膜灼痛和流泪;在35~220毫克/立方米浓度中,20~40分钟,除黏膜刺激症状外,还出现头部钝痛、兴奋和恐惧感、皮肤发痒。

预防丙烯氰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生产车间宜尽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筑,便于毒物扩散稀释。

(2)进入反应器清前,必须充分排风,以排除残留的毒物。

(3)工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工作后应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

丙烯氰易透过橡皮,故不能戴橡皮手套进行操作,应使用专用手套。

九、防高空坠落事故

(1)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症和酒后神志不清者不得进行登高作业。

(2)从事三米以上高空作业,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才能工作,安全带应定期检查。

(3)登高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梯、凳、架等用具是否牢固可靠和摆放稳当,同时还要有专人扶持。

(4)陡滑屋面和施工中的四口(楼梯口、电梯口、预留口、通道口)要有防滑装置或加盖板。

(5)若遇有雷雨、大风天气急需抢修房屋,高空作业应采取可靠措施后才准进行。

十、事故隐患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人、机〈物〉环境系统中潜在的易造成危害的缺陷,它存在于人、机、环境系统之中,比如生产作业场地的平面和空间布置,管路、机器设备以及生产过。中产生的局部过热、噪声和振动、烟尘、辐射等都潜在有隐患,生产过程中使用、储存的爆炸物质、易燃

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露有潜在的破坏力,是重大事故隐患的物质基础;又如,作业者的心理、生理条件,作业技能、行为等,与岗位资格条件要求不相适应而具有的缺陷,也是事故隐患,简单地说,事故隐患就是与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相违背、相抵触的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公司安全口号

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安全意识心中记危险因素离你去

生命可贵安全重要

工作当中时刻记牢

安全基础知识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

安全基础知识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 安全基础知识是指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安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而对于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事故与事故预防培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等领域中由于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事件。事故的分类通常可以从时间、性质、原因、结果方面进行分类。比如,按时间可分为突发性事故和潜在性事故;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和技术事故;按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等等。在企业中,发生的事故往往都是可以避免的,它们往往都有一定的预兆,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事故预防的主要内容 1、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企业应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2、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操作,严格制定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杜绝危险操作和违规行为。

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 安全管理职责和资格要求,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各种安全管理 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执行。 4、加强检查和控制。企业应经常开展安全检查与监督,对各项 做法和措施进行严格监控,防范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同时,定 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以提高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事故预防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基本前提。一旦发 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企业的生产和发 展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时刻关注和加强对安全工作 的把握和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故预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开展安全 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建立科学完备的安全 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控制,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技能,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 命安全,有效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 一、背景介绍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身体健康的基础,而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 二、安全生产事故的危害 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生命丧失。其次,事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包括设备、工具以及生产线等的损坏,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打击。此外,事故还可能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是每个企业和员工的责任。 三、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可以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事故对自身和企业的危害。这将帮助员工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可以向员工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训过程中,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团队活动和互动,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支持,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4.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中可以模拟事故场景,进行应急处理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可以提高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判断能力,减少事故扩大的可能性。 四、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的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向员工讲解国家和地方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员工了解法律法规对自 己和企业的要求,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 2. 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介绍企业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包括设备操作、危险品存储、紧急疏散 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培训,使员工熟悉并合理运用这些规程和标准。 3. 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事故案例的分析,向员工展示事故的成因和后果,让他们认识到事故的可 怕性和严重性。案例分析也可以帮助员工学习事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升他们的安全素养。 4. 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通过模拟事故场景进行应急处理演练,培训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判 断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疏散逃生、急救措施、火灾扑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五、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的实施方法 1. 线下培训 线下培训是最常见的培训方式。可以通过专业讲师、企业内部教师等进行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确保员工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线上培训 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培训成为一种便捷的培训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设 置课程和学习资料,让员工自主学习。线上培训还可以借助网络直播和在线交流工具,实现线上互动和问题解答。 3. 岗位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融入到岗位培训中。根据员工的 工作职责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4. 定期演练 培训只有与实际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定期组织事故应急处理演练,检验 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有效预防工伤事故的安全培训

有效预防工伤事故的安全培训 工伤事故频繁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预 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企业应该开展有效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效果三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探讨有效预防工伤事故的安全培训。 一、培训内容 安全培训的内容应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工艺流程、工作环境 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规划。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培训:通过讲解工伤事故的危害和案例,引导员工认识到安全问题 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企业的安全政策和要求,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 2. 安全知识培训: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应该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例如,对于从事高空作业的员工,应该进行高空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强调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重要性。 3. 安全技能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例如,对于操作特种设备的员工,应该进行操作规程和紧急救援技能的培训,确保能够应对突发状况。 二、培训形式 安全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常见的培训形式 包括: 1. 讲座式培训:通过专家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员工传达安全知识和技能。这种 形式适用于员工人数较多、培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传递信息。

2. 实践式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亲自体验工作环境中 的安全问题,并学习相关安全技能。这种形式适用于需要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的场景。 3. 网络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企业内部网络,提供安全知识和培训课程,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这种形式适用于员工人数分散、时间不方便聚集的情况。 三、培训效果 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为 了保证培训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定期回顾: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回顾,加强知识巩固和强化培训效果。可以通过定期考核、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 2. 督促执行:培训结束后,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确保员工将培训中 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资源投入:企业需要为安全培训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设备等。 只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有效预防工伤事故的安全培训是企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培训内容、选择适宜的培训形式,结合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企业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只有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在构建安全文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安全防护培训内容

安全防护培训内容 安全防护培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个人和组织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安全防护培训内容可能略有不同。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安全防护培训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1. 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的掌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防护能力。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个人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急救反应,提高生命救助的效果。 2. 防火安全培训:防火安全培训是各单位和组织常规的安全培训项目之一。内容包括消防设备的使用、火灾逃生的应急知识、火源的预防以及日常消防设备的维护等。这些知识的掌握能够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 3. 个人防护培训:个人防护培训强调的是个人自身的安全防护。这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的正确方法,以及在工作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危险行为等。通过个人防护培训,能够减少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受伤的风险。 4. 电气安全培训:电气安全是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潜在安全隐患之一。电气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正确使用、触电事故的预防、防范静电等。通过电气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个人对电气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避免电气事故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5. 环境与危化品安全培训:某些行业和工作场所可能会存在环境污染和危化品泄漏的风险。环境与危化品安全的培训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危险品事故对个人和组织的危害。

6. 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意识是安全防护的基础。安全意识培训旨在提高人员对各种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安全风险的辨识、安全规范和标准的遵守、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等。通过安全意识培训,能够培养个人和组织对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安全防护培训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同时,培训的效果评估和后续跟踪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安全防护培训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提升,保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十大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常见十大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下面是常见十大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事故防范的基础。企业和机构应该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公众应该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企业和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包括事故报告机制、事故调查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确保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3.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设备、工艺、操作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加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是事故防范的必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定危险源的性质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5.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事故防范的基础。企业和机构应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避免事故的发生。 6.落实责任制和岗位责任 明确责任和岗位责任是事故防范的重要环节。企业和机构应该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责任的追究和考核,激发责任意识和主动性,推动安全工作的落实。 7.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事故的及时救援和处理是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企业和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8.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 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和机构应该按照标准化要求,对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9.加强安全技术监控 安全技术监控是事故防范的有力手段。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培训

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培训 安全事故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意外情况,不仅给 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提高人们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开展安全事故预防与处 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为大 家介绍培训的内容。 一、安全事故预防 安全事故预防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培训中,我们将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也是预防安全事故的第一步。通过 培训,我们将教授参与者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时刻关注自 身和他人的安全情况,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 危险源识别和评估 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源,只有能够快速、准确地识 别以及评估这些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通过培训,我们将向参与者介绍常见的危险源,并提供识别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3. 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参与者需要了解并遵 守这些标准和规程,以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培训中,我们将详细介

绍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并帮助参与者理解其重要性和遵守的方法。 4. 急救知识 急救是处理安全事故的紧急措施之一,参与者需要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提供救助。通过培训,我们将教授参与者常见急救知识,并实际操作急救技能,以提高应急能力。 二、安全事故处理 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安全事故仍然有可能发生。因此,在培训中,我们也会教授参与者相关的安全事故处理知识和技能。 1. 应急逃生 安全事故发生时,安全和迅速地撤离现场是至关重要的。在培训中,我们将模拟不同的事故场景,教导参与者正确的应急逃生方法,包括逃生通道选择、逃生顺序等内容。 2. 报警和求助 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报警和求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培训中,我们将向参与者普及报警和求助的渠道和方式,并指导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进行报警和求助。 3. 现场保护和处置

事故方面培训资料内容

事故方面培训资料内容 一、事故概述 事故是指突发的、非预期的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不良后果。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人为失误、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我们需要进行事故方面的培训。 二、事故分类 1. 交通事故:包括车辆碰撞、行人被撞、车辆自燃等。在交通事故培训中,我们需要学习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技巧以及应急逃生方法。 2. 劳动安全事故:包括工伤事故、职业病等。在劳动安全事故培训中,我们需要学习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急救技能等。 3. 火灾事故:包括建筑火灾、森林火灾等。在火灾事故培训中,我们需要学习火灾预防知识、灭火器使用方法以及火灾逃生技巧等。 4.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在自然灾害培训中,我们需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避险措施以及救援技巧等。 三、事故预防 1. 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公众对于事故预防的重视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事故预防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3. 提供培训教育:通过开展事故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风险。 5.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各项安全措施的监督,确保实施到位。 四、事故应对 1. 急救措施: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方法。 2. 疏散逃生:了解疏散逃生通道和方法,掌握疏散逃生的基本技巧。 3. 灭火救援: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灭火器的分类和适用场景,掌握基本的火灾扑救技巧。 4. 报警求助:掌握紧急报警电话和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方式,并能够准确、清晰地向救援人员描述事故情况。 五、事故调查与分析 1. 事故现场勘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记录,收集证据和相关资料。 2.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3. 事故报告撰写: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撰写事故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事故预防培训

事故预防培训 一、背景介绍 事故是企业运营中无法避免的风险,而培训则是事故预防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和防范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开展事故预防培训是每个企业的必要之举。 二、培训目的 事故预防培训的主要目的是: 1.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降低企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 3.确立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和标准操作流程。 三、培训内容 事故预防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基础知识 通过讲解和培训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员工对于安全防范和事故预防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事故的分类和特点;

•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2. 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员工了解真实的事故案例和事故的危害,深刻认 识到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能从中总结出防范措施和纠 正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安全制度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度宣传和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安全 制度的原则、内容和作用,还应告知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正确地遵 守和执行企业安全制度,杜绝侥幸心理和违章操作。 4. 应急处理 在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该向员工传授各 种应急处理技巧和方法,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理论讲解 由企业专家或聘请的专业讲师进行安全知识讲解,让员工掌握必要 的安全知识。 2. 现场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员工掌握正确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工伤事故防范培训重点

工伤事故防范培训重点 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意外伤害。为了保障员 工的安全和健康,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工伤事故防范培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工伤事故防范培训的重点内容,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 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 工伤事故防范培训的首要任务是让员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员工需要明白劳 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其他与工伤事故防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他们应该知道自身的权益,了解雇佣关系中雇主和雇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工伤事故责任的界定。 2. 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工作场所,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引发工伤事故。员工需要学习如何识 别和评估这些风险。他们应该了解常见的工伤事故类型以及其产生的原因。此外,员工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掌握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养 工伤事故防范培训还应当强调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培养。员工需要了解什么是 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如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培训还应包括紧急救护技能的学习,以提高员工应对事故伤害的能力。 4. 安全文化建设 工伤事故防范培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当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文化。企业应当设计和推行相关的文化建设措施,如开展安全意识竞赛、举办安全演练等

活动,以提高员工对工伤事故防范的重视程度。此外,安全文化还需要从高层管理层开始,树立榜样作用,让员工在每个层面都能感受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上几个重点内容的培训,企业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伤事故防范意识和能力。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同时也会给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工伤事故防范培训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只有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培训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培训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保障 公众的出行安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成为了迫切的需求。安全培训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几个关键的安全培训主题。 首先,了解交通规则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基础。培训应从最基本的事故原因开始,如超速、闯红灯、疲劳驾驶等,向人们强调这些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并告知违反交通规则所面临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此外,培训还应针对特定驾驶群体,比如新手驾驶员或老年司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规则培训。 第二,安全驾驶技能的培训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培训内容应包括正常驾驶 技巧、紧急情况避险技巧、反应时间实践以及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驾驶技巧等。此外,培训中应强调安全驾车的态度和习惯,如专注驾驶、文明礼让以及合理行车距离等,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素质。 第三,对于酒驾和毒驾应进行零容忍的培训。酒驾和毒驾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 因之一,因此培训中应该明确指出酒驾和毒驾的危害,并对常见的酒精和毒品进行科学解释。参与培训的人员还应了解酒驾和毒驾的法律后果和惩罚措施,以达到对这些行为的严重性有深刻的认识。 此外,培训中还应注重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培训。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如何正 确处理和报警是至关重要的。培训人员应解释事故现场保护和救援的基本原则,培养参与者的处理技能和应变能力。 再者,培训的效果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只有通过监督和评估,才能不断提高 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监督机构应定期对培训机构和教师进行监控,确保培训课程的内容合规并且受益于培训的人员。同时,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也很重要,可以通过理论测试和实际驾驶技能考试等方式来评估培训的成果。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大问题。在生产、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因此,进行安全事故预防培训就尤为重要。 什么是安全事故预防培训?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是指对于员工、工人、学生等特定群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安全事故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使他们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够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的必要性 1. 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通过一定的安全知识培训,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一些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进而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2. 合法合规 进行安全事故预防培训不仅可以保护企业、学校、机构的生产、课程进程正常开展,同时也是合法合规的行为。在我国,众多的行业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因此对于未接受培训的员工来说,甚至可能会面临处罚和法律问题。

3. 提高企业效益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人员造成直接伤害,还会对企业造成很大 的损失。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处理 事故,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降低市场竞争力,从而减少企业收益。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应该因场所、人群不同而有所差别。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其涵盖了“安全就是生命,生命无价” 等基本观念。在进行安全事故预防培训时,必须告诉学习者安全的重 要性,并强调“安全第一”的观念。 2. 安全知识 安全知识是比较系统的内容,它应该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 的基本常识,安全防范的一些基本措施等。 3. 安全技能 安全技能主要是传授和演练一些特定的安全技能,例如灭火器的使用、逃生技巧等。 4. 安全案例 通过真实的安全案例向员工传递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事故 的严重性,从而加深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安 全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更会给员工和社会带来 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加强安全事故预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本 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的内容。 一、培训目的 安全事故预防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 工的安全技能以及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和健康。 二、培训内容 (一)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在员工入职、转岗、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安全知识。如急救知识、消防知识、安全标志、安全符号等。 2.安全法规。如《企业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条例》等。 3.安全责任。员工应了解自己的安全责任,明确企业的安全管 理制度和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 4.安全行为规范。明确不得穿拖鞋、擅自接电等不安全行为。 (二)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是指培训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操作规程。对机器设备、化学品、电器、工具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培训。 2.应急处理。包括如何发现事故、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紧急疏散等处理方式。 3.现场安全管理。包括如何发现和处理危险品、如何在高处作业安全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此,员工应了解企业安全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掌握相关流程和标准,培训内容应包括: 1.安全管理机构。包括应急处置团队、安全监察员、安全教育师等。 2.安全管理制度。如考核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监测、安全培训等。 3.应急预案。如火灾、炸药爆炸、泄漏事故等。 三、培训标准 根据《国内企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企业需要制定关于安全事故预防培训计划和标准。培训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

工伤事故的安全教育知识

工伤事故的安全教育知识 工伤事故的安全教育知识:构建安全环境,预防事故发生 工伤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安全教育知识成为了必备的工具和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有关。因此,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至 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计划,根据不同部门、岗位和风险等级,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其次,借助各种教育手段,如培训课程、安全宣传栏、安全演练等,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最后,建立健全的安全报告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事故的报告和整改,形成安全分享与学习的氛围。二、规范作业流程,建立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工伤事故常常与操作流程的不规范有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应制 定并贯彻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首先,明确工作流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其次,确保员工全面理解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例如佩戴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工具设备等。最后,定期进行作业流程的审核和调整,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以适应工作环境、工具设备和工艺的变化。 三、健全安全设施,优化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设施对工伤事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要全 面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改善和优化。例如,确保通风设施、照明设备和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火灾和中毒事故发生。其次,加强对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不合格或老化的设施。最后,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培训员工熟悉应急设备和应急逃生路线,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1、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安全生产 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条: (1)事故可以预防。在这种原则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方法。 (2)防患于未然。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关系,积极有效的预防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只有避免了事故,才能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事故与其发生的原因是必然性关系。任何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为了使预防事故的措施有效,首先应当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所以,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来源于深入的原因分析。 (4)全面治理的原则。这是指在引起事故的各种重要的原因,必须全面考虑、缺一不可。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为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根支柱,事故预防的效果就不好。 2、安全生产小常识 3、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4、如何防范事故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如何防范事故: 防范事故的发生,无外乎有两点,一是预防,二是反违章。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国际通则,也是我国始终坚持的方针,要把预防措施真正落实到现场工作中去,首先要增强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以及职工的责任心,特别是要防止对待安全工作或冷或热、时紧时松的认识,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其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到实处,只有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及时发现缺陷、消除隐患。 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护体系和监察体系的作用,坚持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对于疏于管理,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因“三违”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和有关人员必须依法追究,严肃处理。第四要认真分析以往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强化日常管理,堵塞各种漏洞,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重蹈覆辙。 再说反违章这是个常谈的问题,人身事故在单位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不按规章制度执行,而是凭经验和“感觉”操作,或者是嫌麻烦,图省事而随意工作。 违章习惯不是一日一时形成的,反违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杜绝的。主要预防措施, 要建立严格的监护制度,切实抓好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到实处,严格考核奖惩,养成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 领导者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勤检查严监督,常抓不懈。尤其是对发现违章行为决不能大事化

预防交通事故的安全培训

预防交通事故的安全培训 交通事故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意外中失 去生命,或者遭受伤害。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技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安全培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以期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与指导。 首先,安全培训应重点强调交通规则的学习。交通规则作为保障道路交通秩序 的基石,对于安全驾驶和行人安全至关重要。安全培训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交通规则,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等,使受训者清楚了解如何正确判断交通情况并做出正确反应。同时,鼓励受训者通过模拟训练和实地操作,提高对交通规则的掌握程度。 其次,安全培训需要注重交通安全常识的普及。许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参与者 对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比如,很多人对于行人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何时停车并礼让,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安全培训应该向受训者传达行人与车辆的安全距离、正确穿越马路的方法以及安全的路口交通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可以使培训内容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此外,培训还应着重培养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安全驾驶是减少交通事故的 重要手段之一。安全培训应该向驾驶员灌输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行车的重要性,强调长时间连续驾驶的危险性以及分神驾驶、酒驾、老年人和青少年驾驶员的风险等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讲解,提高驾驶员在危险或复杂道路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和驾驶技巧。 最后,安全培训应该关注危险品和特殊车辆的驾驶培训。在运输危险品或驾驶 特殊车辆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往往更加严重。因此,安全培训应该重点向驾驶员传授有关危险品的安全运输知识,以及特殊车辆如大型货车、客车、挂车等的驾驶技能。这样能够提高驾驶员对于驾驶过程中的风险的认识,增强危险品和特殊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培训教材 安全环保部 2006年3月23日基本要求:各单位将此教材培训到每位职工, 并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查找, 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一节危险辨识的基本内容 1. 熟悉安全生产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2. 掌握危险辨识和分析方法 一、概念: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各累)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事故成因):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危害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危害(能量、有害物质)是伤亡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危害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第二类危险、危害的“三圆环”理论: 系统的潜在危险转化为显现事故,是因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两两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引发的。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员处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或者是由于自身有危险的物质暴露在不安全环境中而发生的。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把任何一个复杂的危险源系统都分解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三个子系统,并以三个圆分别表示这三个子系统,那么, 每两个圆的交叉部分就为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 四、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 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共计六大类。 第1类: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⑴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

安全事故预防知识培训

1、违章操作原因分析及对策 前言 众所周知,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文,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它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谁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违反,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实际生产现场,员工的违章现象,却屡禁不止。大量事实证明,违章不但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而且还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事故统计表明,70%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杜绝违章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2、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 (1)主观心理因素 ①自我表现好胜心态。个别员工认为自己技术比较高,喜欢在别人面前“露一手”,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爱虚荣,这样的人往往会发生违章操作。 ②麻痹侥幸心理。有这种毛病的人往往不接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经验教训。是重复事故的思想根源所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别员工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或着认为别人也这样做而没有出事,因此,无视有关的操作规程,麻痹大意、无视警告,不按操作规程办事。 ③马虎敷衍,固执。有的员工工作不经心,我行我素,将岗位安全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扔在脑后,把领导的忠告和同事的提醒当作“耳旁风”,一意孤行。 ④懒惰蛮干,贪图方便。有的员工工作时不愿多出力,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操作时投机取巧,图一时方便,结果造成违章操作。 ⑤玩世不恭,逆反心理。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以及管理方法、教育方法欠妥或操作环境不良,使少数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领导在时我注意,领导不在时我随意,甚至产生对抗行为。 (2)客观因素影响 ①安全意识差。有不少员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漠视安全。这种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而且不愿参与各种安全活动。 ②安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有些员工接受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对象、设备、性能、状况及操作规程都比较熟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缺乏对企业财产、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往往明知故犯,违章操作。 ③缺乏安全教育意识。多年来,企业一直把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入厂“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HSE培训等。总的来说活动开展了,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第一章安全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第一节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基本知识 一、概念: 1.危害――是指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3.危险除害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职业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 4.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能量、危害物质失控。 5.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员失误、管理缺陷。 6.事故隐患――泛指现有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 7.故障――是指系统、设备、元件在运行中由于性能(安全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含安全功能)的现象。 8.故障产生的原因――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它系统影响。 9.故障发生并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泛、缺陷和设备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有缺陷。 10.人的不安全行为――即职工在劳动中违犯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行为。 11.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态度不正确、技能和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差。 12.不安全行为分类――分13类即: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和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进入不安全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13.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1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业――是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发生事故和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 15.客观因素(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温度、湿度、照明、风雨雷、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都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原因,也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16.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17.危险陷害因素分类――按国标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分6类。即1)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生理性、5)行为性、6)其他。 18.事故分类――按国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规定分20类。即1) 19.职业病分类――参照卫生部、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类。即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 20.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21.危害因素辨识作业――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 22.危害因素分析方法――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方法有两种:1)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故障树、事故树、安全检查表) 在 第二节危险陷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陷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陷害因素;3)处置危险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2.选择事故事故对策的原则: 1)设计过程中当预防事故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按等级顺序优先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使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为设备设计一种或多种安全装置,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事故。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人员采取相应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因素。 2)按等级顺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⑴消除、⑵预防、⑶减弱、⑷隔离、⑸连锁、⑹警告。 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预防伤亡事故行之有效的控制对策: 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2.设置安全装置。 3.机械强度试验。 4.电气安全对策: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 5.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6.工程地点布置与整洁。 7.个人防护用品。 第三节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1.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