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故事,领悟人生大道理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一则则生动的佛教禅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向石头道歉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
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
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
当然,面对专程来赔不是的师徒二人,农妇也变得通情达理了,她还在老法师面前说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小沙弥的。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
老法师先是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阵,终于明白了师父的开导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是啊,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由石头到人,由人到人,我们都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2:想一想,便圆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杂技师走钢丝,钢丝悬于两幢8层楼高的建筑物之间,看上去摇摇欲坠。
杂技师登场了,每走一步钢丝都会摇晃,吓得观众尖叫连连,但他走了过去。
杂技师洒脱地朝着观众挥手,接着他用一块黑布遮住眼睛,他问观众相不相信他能走过去?观众大喊,不要这样,太危险了。
他在观众的大喊声中,迈开了第一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走得飞快,像是一路小跑就走到钢丝另一端。
观众拼命鼓掌,欢呼。
接下来,有人用绳子绑住杂技师的双手,而遮眼布条并没有拿下来。
杂技师问观众,相不相信我能走过去?观众彻底沸腾了,高喊,相信!当然,他又走过去了。
佛理生活感悟小故事
佛理生活感悟小故事关于佛理生活感悟的小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理生活感悟小故事,欢迎阅读。
长大了就不苦了【1】一位年轻人向大师诉说内心的痛苦。
“长大了就不苦了。
”大师说。
“可我已经长大了。
”年轻人说。
“可你指的长大,是年龄的长大,是身体发育的成熟。
”“一个人,除了年龄的长大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外,难道还有别的长大和成熟吗?”“有!那就是内心的长火和成熟。
”大师说,“你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当然会觉得痛苦。
”大师说完,拿来两枚果子,一枚成熟的,一枚青*的,他把两枚果子从中间切开。
大师问:“你比较一下两枚果子的横截面有什么不同吗?”年轻人仔细对照了一番,说:“青*的果子内心是空的,成熟的果子内心是实的。
另外,成熟的果子内心有果核,而青*的却没有。
”“我们知道,成熟的果子是甜的,青*的、未成熟的果子是苦的。
”大师说,“为什么呢?因为未成熟的果子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
内心怎样才算长大和成熟呢?就像这枚成熟的果子一样子,内心永远是充实的。
你知道这成熟果子的果核代表什么吗?”“这果核,就是果实的种子,代表着内心的希望和信念。
”大师继续说,“一枚果子内心永远是充实的,永远充满着希望和信念,那就*这枚果子已经成熟,自然也就变得甘甜了。
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他内心充实,饱含着希望和信念,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甜蜜的人。
”等一下也不会死【2】到圆通寺的大殿拜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见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要吃*淇淋不会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气死我!气死我!”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她双手抚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你先让我吃*淇淋,等一下再拜佛也不会死!”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出去。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这些佛教故事传承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通过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向人们传达着做人的道理和修心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精彩的佛教故事。
1.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2. 《释迦摩尼佛与神奇的乌鸦》。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讲经说法,许多人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突然从树上飞下,停在佛陀的肩膀上。
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佛陀却面带微笑,继续讲述着佛法的精义。
这只乌鸦就这样陪伴佛陀一整天,直到佛陀结束说法,它才飞走了。
3.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4. 《释迦摩尼佛与神奇的乌鸦》。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讲经说法,许多人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突然从树上飞下,停在佛陀的肩膀上。
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佛陀却面带微笑,继续讲述着佛法的精义。
这只乌鸦就这样陪伴佛陀一整天,直到佛陀结束说法,它才飞走了。
5. 《释迦牟尼佛与长者须达多》。
佛陀在舍卫城附近的一片树林中度宿,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拜访佛陀,他想要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
佛陀接纳了他的请求,须达多问道,“世尊,我对于佛法的理解还很浅薄,愿您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佛陀温和地回答道,“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佛教哲理小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佛教哲理⼩故事》,希望⼤家喜欢!※ 笨⼈吃盐 ※ 从前有⼀个笨⼈,到朋友家⾥去作客,主⼈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就在菜中加了⼀些盐,他吃起来味道就觉得很好了。
笨⼈⼼⾥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就已这样好吃,那麽多吃些,味道⼀定格外好了。
』这样想了以後,笨⼈就向主⼈索取了⼀杯盐,⼀⼝吞进嘴⾥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吐出来。
这故事⽐喻∶修⾏⼈适当地节量饮⾷,少欲知⾜,是对於⾝体和修⾏都有好处的;但⼀般外道宣传,矫枉过正,索性提唱不进⾷,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断⾷七天或⼗五天的,结果影响⾝体,困饿⽽死,对修⾏却⼀点⼉没有益处,这是错误的。
那种作法和笨⼈吃盐⼀样,是可笑⽽愚蠢的举动。
※ 把⽜奶积储在⽜的*⾥ ※ 从前有⼀个⼈要在⼀个⽉以後宴客,需要⼤量的⽜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
他⼼⾥想∶『如果把⽜奶从⽜⾝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的⽊桶,⽽且也应该考虑到把⽜奶放在⽊桶⾥⽇⼦久了容易坏。
不如把它放在午腹⾥,到宴客那天⼀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可吃新鲜的⽜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头奶⽜和正在吃奶的⼩⽜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
⼀个⽉以後,宴客⽇⼦到了,他就把奶⽜牵来,正要取⽜奶,使客⼈们尝到新鲜的⽜奶,可是不论怎样⽤功,⼀滴⽜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们讥笑了⼀顿。
这故事⽐喻∶修布施的⼈,想等待到钱多时再来救济穷困的⼈是错误的,应该把握时间,及时来作,否则不就和那个把⽜奶积储在⽜的*⾥的愚⼈⼀样吗?※ 梨⼦打破头 ※ 从前有⼀个呆⼦,是⼀个秃头。
⼀天,有⼀个⼈看到他上没有头发,就把⼀个梨⼦打他的头,打了⼀个⼜⼀个,把这个呆⼦的头⽪都打破,⽽且流出⾎来。
可是这个呆⼦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开。
这时有另⼀个⼈看到,⼼⾥很是不忍,就对呆⼦说∶『你为什麽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也应该避开才是。
看你满头是⾎,不怕痛吗?』呆⼦回答说∶『唉!这种⼈愚痴横蛮到这样地步,真太不讲理了。
佛教故事大全
佛教故事大全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它源自古印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佛教故事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智慧和人生哲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1. 草庵禅师与一切如来。
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前来拜访草庵禅师,他问,“禅师,一切如来是什么?”草庵禅师微笑着说,“一切如来就在这里。
”出家人不解地问,“怎么可能?”草庵禅师指了指自己的心说,“一切如来就在这里,你看不见吗?”出家人顿悟了,顿时明白了一切如来的含义。
2. 菩提达摩面壁九年。
菩提达摩是禅宗的创始人,他为了追求内心的解脱,曾经面壁苦修了九年。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面壁九年?”菩提达摩答道,“因为我要找到内心的清净,我要超脱尘世的烦恼。
”他的坚持和决心最终得到了菩提的果实,成为了禅宗的开山祖师。
3. 贫穷和富有。
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前来向佛陀请教,“佛陀,我拥有无尽的财富,可是内心却无法得到平静,怎么办?”佛陀对他说,“你应该放下贪欲,学会满足,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富有。
”商人听后茅塞顿开,他开始懂得了财富的真正含义。
4. 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下觉悟。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苦修了六年,最终在一个月圆之夜觉悟成佛。
他在这一刻领悟了生死轮回的真相,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他的觉悟成就了佛教的创立,也启发了无数人对内心的探索和追求。
5. 阿难与佛陀的对话。
阿难是佛陀的亲信弟子,有一天他问佛陀,“世尊,您是如何看待生老病死?”佛陀回答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应该接受它,而不是逃避它。
”这段对话让人们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和宝贵,也引导人们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6. 阿难与大海的对话。
有一次,阿难问佛陀,“世尊,您认为大海有多深?”佛陀回答说,“大海有多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智慧有多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内心的智慧比外在的事物更加重要,我们应该注重修炼内心,而不是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
最新佛学哲理故事20个
最新佛学哲理故事20个最新佛学哲理故事20个1 快乐之道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
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
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
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
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2 四个老婆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
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问及寺院规划,她的弟子轻问:“师父,我来说吧?”她微笑着点头。她的弟子说,寺院建设困难重重,以后任务更加艰巨,但不管多难,她们都会坚持下去。以后要定期开办佛法班,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援助贫困老人和儿童,还要开展义诊活动,带动当地形成良好的民风。说这些时,一晴法师安静地坐在旁边,手捻佛珠,偶尔做些补充。
火车穿过城市与村庄,穿过山涧,穿过荒原。我坐在窗前,无喜亦无忧,看长长的河流,看野外桐花半落,也看见一只鸟,安静地停在墓碑上。
我的面前,放着一杯可冲饮奶茶。是她送的,我不忍拆开包装。这么想,又觉得矫情,可我真是喜欢她——那样温婉而高洁的女子,又是庄严而慈悲的法师。
她是成都高山寺的主持,法名一晴。自幼体弱多病,三岁入了空门,方渐渐好了。这么说,我想起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来形容她,真一点也不为过。
知道一晴法师很久了。一位作家朋友采访高山寺归来,感慨不已:“要复兴那样一家寺院,谈何容易!真是难为她了,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悲心!”她的确年轻,刚过三十周岁。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寺院常住,她却选择来到偏远的高山寺—— 一座在地震中严重毁坏的观音禅院。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导语: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佛教经典哲理故事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佛教经典哲理故事(一)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时,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树下,互相讨论:世间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说:天下最苦,就是淫欲。
乙比丘接看说:世间瞋恨最苦。
丙比丘不以为然说:淫欲、瞋恨,比不过饥渴的痛苦。
丁比丘摇头说:你们说的都比不上惊怖的痛苦。
四比丘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观察四比丘得度机缘已到,于是来到四比丘前问说:诸位此丘,正在讨论何事?四比丘向佛顶礼后,禀告刚才所争论的问题。
佛开示说:你们都不知苦的根本真义,天下诸苦,皆由于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饥渴、寒热、瞋恚、惊怖、、怨祸等外苦,所以假身是众苦的根本,祸患的元凶。
至于内苦,更是劳心忧畏,苦恼万端。
须知三界众生,无不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受苦无穷,皆是由于有假身所致,若无假身,苦从何来?若想离苦,须求寂灭(不生不灭,万缘寂静),收摄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继,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静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最乐。
于是佛说了一首偈: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佛说偈后,又告诉四比丘一段宿缘:过去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进力,在山中树下,精进求道。
这时有鸽、乌鸦、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来依附于比丘周围,日子过得很安稳。
有一夜,这四禽互相问说:世间最苦是什么?乌鸦说:饥渴最苦,当饥渴时,四肢无力,眼前发黑,心不安宁,于是就不顾刀箭一切危险,投身罗网,因此我们都因觅食而丧身,所以说饥渴最苦。
鸽子说:淫欲最苦,当烧身,就无所顾忌,明知会害身丧命,也在所不惜。
毒蛇说: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论亲疏,也能杀人,又能自杀。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禅宗小故事大哲理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禅宗小故事大哲理佛教中,有很多有大哲理的小故事,让人听了之后都会觉得有多觉悟!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哲理佛教小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佛教小故事大哲理:放开心胸释然禅海以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有一次到江户游玩,做了一位高官的随从。
后来,他与大官的太太两相情悦,关系十分亲密。
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他俩的私情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在自卫中,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他们没有生活来源,但因为习惯了奢华的生活,后来两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禅海深恶痛绝,他最终选择离开了她。
之后,禅海来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
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他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
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于是,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尺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
他四处寻觅禅海想要报仇。
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禅海,发誓要将禅海置于死地才肯罢休。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
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
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在闲等中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
就这样过了一年,他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已经是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了。
这时,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的复仇者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佛教小故事大哲理:一切的烦恼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禅师的面前。
“我急需您的帮助。
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
我感觉生活真的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
佛家智慧故事
佛家智慧故事佛家智慧故事中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让人们在生活中明白生命的本质并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佛家智慧故事,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和探索。
1. 打盹的和尚有一位和尚在禅坐时打盹了,师兄们提醒他,但他不敬重听从,也不道歉,只是说自己是睡意太重了。
师兄们不欢迎他,他就回到家中。
他不再坐禅,于是他问自己:我到底是修道还是打盹?他体悟到真正的修行必须是心无杂念,不能有任何的执着和张扬。
2. 默默地贡献一位善良的商人在路上发现了一条重伤的蛇,他毫不犹豫地拾起它,并将它带回家中照顾。
他把蛇养好后,把它放回了自然界。
然而,商人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所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慈悲是不求回报的,就像这位商人一样,他默默地为蛇做了一件好事,而不求得任何回报。
3. 真正的武功有一位武术家在搏击竞技中总是获胜,但这丝毫没有使他骄傲。
他总是谦虚地说,他的真正武功来源于他的内心修行。
他认为,只有在心灵上获得平静并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强大的人。
4. 形势任务一个很有野心的年轻人给寺庙的主持人写信,他说他希望去拯救世界,并希望寺庙主持人给他分配一个跨越大洋的任务。
主持人回信告诉这个年轻人,他应该先将周围的环境与自己的内心平衡。
他需要在附近的山上修行,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建立自己的信仰,并从当地人的需要中发现意义。
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这些任务,他就能更好地拯救世界。
5. 以身作则有一位和尚正在准备告诉他的弟子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
他拿着一篮子水果,对于观看的人说:“我将为你们讲述一个重要的道德故事。
请记住,该故事的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围绕该故事的人如何行事。
”他说了一段故事后,抛弃了一些残留的水果,离开了那里。
教训是,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带动力,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以上这些佛家智慧故事,反映了佛教智慧和启示,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和哲理。
通过这些故事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并找到正确的生命道路。
佛缘哲理故事
佛缘哲理故事导语佛缘哲理故事是指那些以佛教文化和哲学为背景的故事,它们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传达了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这些故事常常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爱、奉献、慈悲、善行等内容,对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精选的佛缘哲理故事,希望能带给您心灵的平静和启迪。
故事一:心灯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大师,他非常受人尊敬。
有一天,一位年轻人来拜访大师,他问:“大师,心灯是什么?”大师微笑着回答说:“心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代表着我们内心的智慧和光明。
正如灯一样,它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但是这是一盏特殊的灯,它永远不会熄灭,只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和照亮它。
”年轻人不明白,他问:“大师,心灯怎样才会熄灭?”大师告诉他说:“心灯只会在我们忘记它的存在时熄灭。
当我们追求物质欲望,忘记了内心的智慧时,它就会逐渐熄灭。
而只有通过修行和思考,我们才能重新点燃它。
”年轻人明白了,他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照亮自己内心的心灯。
从此以后,他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平静和自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从内心找到答案。
故事二:善行的力量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患有重病的老妇人。
她一直在床上躺着,无法动弹。
有一天,一位来自远方的僧人路过这个村庄,他听说了老妇人的病情,决定去看望她。
当僧人来到老妇人的家中时,他发现她面带微笑,非常平静和安宁。
僧人问她:“你为什么如此平静,即便是在病痛缠身的时候?”老妇人回答说:“我一直坚信善行的力量。
虽然我无法为别人做任何事情,但是我每天都在心中默念着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和快乐。
”僧人感到非常惊讶,他说:“你的善行给了你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
你的善行是一束光明,照耀着这个村庄。
”从此以后,这个村庄的人们开始了解到善行的力量。
他们也学会了向其他人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善行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故事三:无常的教训有一位财富丰厚的商人,他拥有着许多财富和财产。
他以此为傲,认为自己非常幸运。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佛教智慧哲理故事篇(一)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太阳格外强烈,到了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他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回来吧。
”侍者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但他刚到,就有一队商人骑着马从那里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告诉佛陀说:“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我知道前面有一条小溪,离这里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溪看看吧。
”侍者有些犹豫,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佛陀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对他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边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曾经浑浊,再次到来时却是清澈的。
泥沙会扬起,亦会沉淀,溪水依旧的流淌不息,但前一分钟流淌的与后一分钟流淌的,却永远没有完全相同的一滴水。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
美好的东西不会永恒美好,可恶的东西亦不会永远可恶。
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但能真正明白它,却很难。
明白这个道理,顺境就不会那么令人执着不舍,逆境也不会那么令人痛苦不堪,因为顺逆随时都在变化着,并相互转化着——这是颠覆不破的自然规律。
因为变化,所以无常。
世人都不喜欢无常,因为不能适应它的铁面无情,概念中它只能与悲伤和无奈相联系。
而对于觉悟的人来说,正是有了无常,我们的生命品质才有提升的希望。
懂得无常的人,知道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属于我们。
一切外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只是一场因缘愈合而已。
一切境遇,无论是称讥毁誉,还是利衰苦乐,刹那便化为云烟,不可留,亦无所留,又何须牵肠挂肚?懂得无常的人,不会因“有”而沾沾自喜,当然也不会因“无”而心心不乐。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佛理小故事短小精炼,风趣幽默,能把深刻的大道理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出来,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1:天堂和地狱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正在沉思之中。
突然,他的沉思被打断。
“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一个武士用嘶哑而恳求的声音问道。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
但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
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只听“刷”的一声武士拔出剑来,他被激怒了,把剑举到老僧头上。
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时,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武士惊愕不已,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
肃然起敬,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跟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
”老僧说道。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2:妖艳于外,清静于心一位年轻人热恋了4年的女友跟着一个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轻人痛不欲生,后来,终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选择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发为僧,成了一名小沙弥。
那是一座香客盈门的寺院,为了接受香客们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们的香火钱,还专门在寺院的园子里开了一块花圃,供施主们在佛前种些花草。
这片园子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经开垦之后,很快生机盎然起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门手捧着一棵棵花草,像是擎着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诚地铲土,施肥,烧水、埋土……没过多久,园子里一派姹紫嫣红,蜂蝶翩跹其间,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们闻着花香,看着美景,心情也十分舒畅,唯有小沙弥,终日愁眉紧锁,对着园子唉声叹气,住持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问小沙弥,别人都眉飞色舞地照料园子,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小沙弥苦着脸说,住持,您不知道,园子里有许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红的杜鹃花、鲜艳的牡丹花,还有芍药、映山红,甚至还有玫瑰!佛门清净之地,怎能容得下这样烟火味充斥的花草,岂不是乱了僧人们的心性?住持听了小沙弥的话后,不疾不徐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佛门清净之地,许多妖艳的女施主都可以进入,如果说乱心性,我们岂不是要关起门来,把许多香客拒之门外?我们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风吹不动,心若柳絮,稍有气息便扬于山门之外了!当天下午,小沙弥便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佛教哲理小故事大全
佛教哲理小故事大全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可以尽力而为。
也许人生中有许多情形我们无力而为,但我们可以用心对待。
如下是*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佛教哲理小故事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有一个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时来了一个富人,他想趋奉那富翁,请富翁吃一杯糖浆,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
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烦,想把糖浆立刻减低温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间忘记了把小锅子从火炉上拿下来,因此虽然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
那人很著急,弄得满头是汗。
旁人看了觉得很好笑,对他说∶『你这样是作是白费气力的。
锅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这个故事比喻∶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去除灭贪、嗔、痴烦恼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凉解脱的,尽管您忙著其他无益的苦行,还不是徒劳无功,无补实际的,将来依旧是流转生死,受苦无穷。
有两个商人,在一处作生意,一个贩卖金,一个贩卖棉花。
一天,有人向那个卖金子的买金子,要当面试验是不是真金,便把金子放到火里去熔解。
那个贩卖棉花的商人,私自偷了一块,恐怕别人见到,连忙把这块金子塞入棉花中,不料滚热的金子,立刻把棉花燃烧起来了。
这样,偷窃的行为马上被戳穿,他不但偷不到金子,反而把自己的棉花却都烧掉了。
这故事比喻∶外道偷取佛法,妄称是他自己的法,但因为他们不明原理,不善运用,不但得不到好处,曲解了佛法,而且也混乱了自法,终究是马脚毕露的。
有两个鬼,找得了一只箱子,一根手杖,一双木屐;他们都想独得,争执了起来,相持不下。
那时有一个人走来看到,就问他们两个鬼说∶『这三件东西究竟有甚麽用处,你们争得这麽起劲?』两鬼回答说∶『这只箱子,能够变出一切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和晚上睡觉盖的棉被,以及一切资财。
这根手杖,你只要拿在手里,一切仇敌就都向你归服,不敢抵抗。
这双木履,穿上了,就能够飞行,无论要到甚地方,一眨眼的时候就到了。
20个佛学哲理故事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4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9 礼物
20个佛学哲理故事
1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五则短小佛故事,深深智慧大道理
五则短小佛故事,深深智慧大道理(一)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个人用尽各种方法去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个人:“若有人赠予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礼物属于谁呢?”“当然属于原本赠送礼物的那个人!这都不懂你怎么当和尚的?”那个人轻蔑地回答。
禅师笑着说:“没错。
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高尚的人不会去无故谩骂别人,只有低俗的人才会在高尚的人面前秀自己残缺的可怜的人格。
(二)输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了一休禅师的房间。
“尊敬的一休禅师,我们来打一个赌,你来猜我手里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若他说是死的,武士就会松开手;若他说是活的,武士就会暗暗使劲捏死那条鱼。
“是死的。
”一休禅师平静地回答。
武士马上松开手,笑道:“是活的,哈哈,一休禅师你输了。
”“是的,我输了。
”一休禅师继续平静地回答。
说罢,一休捧起鱼走出,把鱼儿放生回河里。
谁输谁赢我界定不了,但我看出了佛家的真谛,“苦自己而救众生!”(三)修佛一个人去深山里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有坏,不需要修,先修自己。
”修身养性是参透佛理的基础。
(四)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年少未出家的时候,家境贫寒,无处栖身,靠卖瓶生存。
所以道悟禅师就把禅院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感谢,他每天送十张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何不对呢?”龙潭听后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就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至理。
(五)一滴水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泊里面去。
”融入这个社会,才能实现自己。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101个佛理故事(2012-02-26 13:54:5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转文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1-21)1.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了,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你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到:“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2.逆子变孝据《佛为老婆罗门说禅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按享清福安享清佛,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了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
充满禅意的哲理小故事
充满禅意的哲理小故事在一个古老的寺庙里,有一位智慧的老和尚。
他的教诲不仅启迪了寺中的弟子,也吸引了众多来自远方的求道者。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满怀困惑地来到寺庙,向老和尚倾诉自己的烦恼。
他说自己一直努力追求成功和财富,但无论怎么努力,似乎总是无法达到心中的目标,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
老和尚微笑着,带年轻人来到寺庙后的一片花园。
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老和尚指着一朵美丽的花问年轻人:“你觉得这朵花美吗?”年轻人点头称是。
老和尚又说:“这朵花在绽放之前,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无数的风雨,它没有因为急于开放而抱怨,只是默默地吸收阳光雨露,积蓄力量。
最终,在恰当的时候,它绽放出了最美的姿态。
”年轻人若有所思,老和尚继续说道:“人生也是如此,成功和财富就像这朵花的绽放,需要时间和积累。
你不能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忽略了他们背后的付出和等待。
有时候,过于急切地追求,反而会让你迷失方向,失去耐心。
”年轻人恍然大悟,明白了成功需要耐心和积累。
还有一次,一个商人来到寺庙,他为生意上的竞争和压力感到疲惫不堪。
老和尚给他倒了一杯茶,商人迫不及待地一饮而尽,老和尚却没有再给他添茶。
商人疑惑地问:“大师,为何不再给我倒茶?”老和尚微笑着说:“这杯茶就像你的生活,如果你急于一口气喝完,就无法品味其中的滋味。
生活中的忙碌和竞争,让你失去了感受细微美好的能力。
”商人听后,陷入了沉思。
又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他自认为才华横溢,却始终得不到认可,心中充满了怨恨。
他找到老和尚倾诉,老和尚带他来到一幅壁画前。
壁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但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处微小的瑕疵。
老和尚问画家:“你看到了什么?”画家说:“那处瑕疵破坏了整幅画的完美。
”老和尚摇摇头说:“你只看到了瑕疵,却忽略了整幅画的美。
就像你的作品,也许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能因此否定全部。
而且,所谓的完美也是相对的,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让你失去创作的快乐。
”画家听后,顿时明白了自己的狭隘。
在寺庙的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庄。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那些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那么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手中的禅意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大师,大千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不是尔虞我诈,就是虚伪以对,实在是没意思。
请问这是为什么,我该如何对待呢?方丈沉默不语。
这时,树上鸟儿啼鸣,零星的鸟粪落下,差一点儿沾到后生身上。
后生举手指着鸟儿大骂:该死的东西,没长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后生看着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树上的鸟儿,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无名指、小指则很自然地指向自己。
看着后生纳闷的样子,大师解释说:你瞧,你指责鸟儿的手形,意味着指责别人的手指是一个,而指责自己的手指是三个,也就是说假如要指责别人,那么自己首先要承担三倍的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再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至于哪个指向天空的大拇指,意味着还有一些事情谁也没有想到、说不清,只好由上天来裁判了。
方丈抬头望着树上啼鸣的鸟儿,接着说:鸟儿是无辜的,因为树林本来就是飞禽栖息之处,有鸟粪落下来是自然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世上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所以也没有必要凡事都分出个高低、争出个胜负,退一步海阔天空。
后生凝视着自己的手指形状,仿佛明白了什么。
佛教励志禅理小故事:那位叫母亲的佛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感情,如果有一个人在你落魄的时候依然关心你爱护你,把你当成宝贝一样,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母亲。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
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佛教是充满智慧的,真正参透佛家智慧的人其实并不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佛教智慧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1:老人与孩子的故事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
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
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
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
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见世间过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小故事,领悟人生大道理篇一:佛学大师的60条人生感悟1、立志、努力,纵然不能完全成功,也会得到进步;发愿、向上,纵然不能完全实现,也会得到进展。
2、世间上没有小人物,只要发大心,就是大人物;世间上没有大问题,只要虚其心,就没大不了。
3、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
4、一个人要出类拔萃,必须从小养成“接受”的习惯,一味地“我想”、“我愿”、“我要”、“我觉得”、“我认为”、“我喜欢”等等,可能是原动力,也可能是进步的阻力。
5、从一沙一石中看到无限的世界,从飞湍鸣涧中听到真理的声音,从刹那因缘中感受永恒的未来,从明月清风中体悟清净的自性。
6、我,是自私的、痛苦的,有我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痛苦;能无我,自然不会自私执著,自然会拥有更多、更大的空间。
7、树之毁灭,因为役于刀斧;人之毁灭,因为丧失良心。
恒心是成功的根本,怠惰是败事的先驱。
8、不择细流者才能成江海,不辞土壤者才能成高山;不耻下问者才能致渊博,不文饰非者才能尽善美。
9、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苛求,此乃事业成功之捷径;善德不嫌多,恶习不沾身,是为修行佛道之初阶。
10、欲知涵养心量,须看乱时气势;欲知谦恭进退,须看利益当前。
11、一个人如果怕吃苦、怕吃亏,则成就有限。
每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过程的,就是要耐烦、耐久、耐屈、耐苦。
12、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须知“方便有多门,根机有多种”,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顺从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职,才能成为健全的有用之人。
13、不夸小善,终积大德;正如涓流,点滴汇聚,终成大海;不除小恶,终必败事;则如磨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
14、人生如行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张满信心的风帆;人生如战场,无论是安是危,都要鼓舞奋发的斗志。
15、少执多放心安泰,少傲多谦人缘好;少色多德名誉佳,少私多公成就大。
16、以平常心面对世事,以欢喜心学习接受;以服务心和人结缘,以感恩心回馈社会。
17、取人之直,疏其谄曲;取人之朴,疏其奢侈;取人之宽,疏其狭隘;取人之敏,疏其懒惰;取人之辨,疏其迷糊;取人之信,疏其虔偶。
此乃用人之道也!18、职位愈高,愈需要直言不讳的属下;处境愈险,愈需要肝胆相照的朋友。
19、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能让自己越来越进步;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能让自己越来越慈悲。
20、最高明的管理原则,是让团体能产生共识,是让上下能打成一片;最良好的管理方式,是以授权来代替干涉,是以己心来体恤他情。
21、有计划,则不乱;有分工,则不忙;有预算,则不穷;有欢喜,则不苦。
22、伟大是由血汗堆积,牺牲越多,越是伟大;成功多因勤劳而获,用力越多,越会成功。
23、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是富有的人生;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必是贫穷的人生。
24、日常小事能尽责,当能成就大事;重要大事能尽力,自能顾全小事。
25、小罅可以溃堤,微隙可以伤谊,防微能够杜渐,知错能够弭患。
26、做人,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要;处世,不以成功为急,而以结缘为尊。
27、一等官员:勤政爱民,理性沟通;二等官员:操守清廉,洁身自爱;三等官员:吹牛拍马,党派营私;劣等官员:公器私用,仗势欺人。
28、以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份,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
29、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0、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在自已所认为的“有缘”。
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
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1、“幸福配方”__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已不要悲伤。
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已融入群众。
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已增长智慧。
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已增加内心的善美。
32、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曲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33、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34、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时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一下。
35、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已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已对工作没有计划。
36、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5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5分钟的人。
37、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38、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
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39、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40、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41、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42、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43、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著,是除恼第一秘诀。
44、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
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45、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
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特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46、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47、忙,象一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48、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49、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活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50、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51、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52、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53、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篇二:经典佛语悟人生十大经典佛语悟人生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皆为虚幻,应出自佛法大般若部。
般若部卷数众多,据说浓缩的精华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经》。
金刚经里有云,一切皆为虚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也就是说,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
一切皆为虚幻,这里说的虚幻不代表没有,我想应该是佛家讲的“空”。
经典二:不可说,说即是错。
仿佛记得的原文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
什么文字没有破绽,语言、表达亦如是。
你说一句话,总有话能反驳你,是不是这样?释迦佛说法49年,最后说他自己一字未说,也确实,他老人家是一字未立,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是佛的弟子们整理流传下来的,史上的第一次500比丘大会就是做这个工作的,由佛的表弟阿难尊者来口述,大家纪录的。
这个阿难尊者,据说的记忆力超强,佛说的,他都能记住,而且他一直跟在佛的身边,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佛经,不得不谢谢这位大尊者。
当时,流传的教义,现在东南亚盛传,我们这边的叫他们小乘佛教,,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修行法门,是自己解脱,我们这边的是大乘佛教,讲究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藏密也许是保持最原味的原始佛教了。
我们中土的佛教有十大宗,大家熟悉的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那个是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很多老人家念佛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净土宗,还有华严宗、法华宗等等,有人言: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就转到这句话上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句话在典藏中出现的很多,我们平时看到、想到的一切,都可以说是色,色是相,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的思维意识也是色,是个相;空是理,是相的真实本质。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
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
佛家遵人心其一,身其二的教诲,认为只要心不动则可避祸万千,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是一俗人,若没了想念,是一种什么样的空虚,人因为有了欲望,而道生了动力,什么都皆空了,还人世来做什么,而痛苦也是一种修炼,就不扯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段子了,就你自己从痛苦中爬出来的经验也是一种财富。
其实此禅语很是喜欢,也能从中参透些许道理,只是自己是红尘中人,也没打算看透红尘,就把它暂且记下来,当来日到达心如止水境界时再细细品味。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
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
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缘是无尽的思念。
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无泪!是的人到悲痛的极点,也就是万物的极限,那就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以对于背来说,就可能出现“悲极生乐、或者悲底见喜”的结局。
大悟无言!同理,理解的顶端、认识的终点、领悟的深处,就是大明白,也存在争论和雄辩,所以唯一的做法和姿态就是沉默无语!大笑无声!根据以上的解释规律,我想无论是谁都会自我理解了吧!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