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

在1986年schaffner 和thaler等人考虑到这类疾病的病变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建议称之为nafld后被人们广泛接受[2]。

早期研究认为,nafld预后良好,进展缓慢,或不进展。

近来研究显示,约20%的nash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其中30%~40%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部分发生亚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肝癌[3]。

dixon等[4]对105例严重肥胖患者行临床生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26例(25%患者有nash,其中11例(42%发生严重的肝纤维化。

这些患者的患病危险性与中等量饮酒者相似,说明nafl在严重肥胖患者中很常见,并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致病因子通过以下机制诱发nafl[5]:(1游离脂肪酸(ffa输送入肝过多,进而肝细胞对ffa的摄取及用于合成甘油三酯tg相继增多,最终造成肝内脂肪蓄积。

(2肝细胞合成ffa增加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tg增多,当肝细胞合成tg能力超过其分泌能力时,则诱致nafl。

(3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利用减少,肝细胞通过加速合成以防细胞内脂肪酸蓄积中毒,诱发nafl。

(4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tg排泄减少,从而导致肝细胞脂肪蓄积形成nafl。

1988年,nafld的“2次打击”假说被提出。

当时“第1次打击”是指脂肪储积;“第2次打击”是指氧应激和异常的细胞因子,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

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着胰岛素抵抗发病率的增高和胰岛素抵抗药物对肝脏脂肪储积的改善,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才是真正的“第1次打击”[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93 -评价[J].中医杂志,2010,51(6):500-505.[21]李洋,李瑞.李瑞教授针灸治疗情志病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1-373.[22]邵金华,李岩,王垂杰.从情志致病探析脾胃病的防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8-70.[23]陈白,曹丽萍,修春英,等.针刺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6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123-125.[24]张鹤腾.郁三针为主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5]汉达尔玛,艾丽雅,赵俊,等.蒙医针刺调节抑郁症的机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4):95-97,101.[26]张灵虎.调神腹部推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石家庄:河北中医学院,2019.[27]郭争鸣,王德瑜,李迎红,等.三部推拿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8):100-102.[28]高丙南,胡浩然.抑郁症的推拿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39-140.[29]谭禧.单纯性推拿手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内江科技,2008,29(10):122.[30]张爱军.《针灸大成》情志病治疗特色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600-1602.[31]岳延荣.五脏俞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4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19-20.[32]曹湘萍.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76-77.[33]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34]张浩,吕荣菊,郑智勇,等.情志相胜疗法在抑郁症中应用及其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70-73.[35]景丽俊,王嘉锋,吴惠娟,等.以喜胜悲法在减轻老年患者孤独感方面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14-15.[36]徐蕊,孔军辉,杨秋莉,虞雪云.广泛性焦虑障碍“思胜恐”情志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7,58(10):836-840.[37]侯志旺,陈家旭.情志致郁音乐疗法浅论[J].吉林中医药,2009,29(1):1-3.[38]艾春启,陈生梅,谢贵文.五行音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2):15-16.[39]韩扬,石岭,曾波涛.接受式音乐辅助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63-64.[40]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1-02-24) (本文编辑:薛琦琪)①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②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③通辽市医院通信作者:戈宏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吴蓝蓝① 戈宏焱①② 梁东亮① 王欢①③【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摄入高脂饮食、运动量的减少、肥胖人群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脂 肪 变 性 为 主 要 特 征 的常 见慢 忡 肝 痫 其 发病 机 制 目前 尚小 十 分 清 楚 , 腴 岛 素抵 抗 与脂 质 代 谢 异 常 可 能 是其 发病 的 中

心环 节, 肿 瘤 坏 死 子 、 自 介素 、 瘦素 、 脂联索 、 抵 抗 索 等 多 种 脂 肪 细 胞 冈 了以 及脂 肪 生 成 相 关 转 录 闳 子 N A F L D 的发 生 发展 l f 1 发 挥 了 重要 的作 川

. ’
( D e p a  ̄ m e n t o t P h a r ma c o h g y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t o n g
22 60 1 ) I 1

学 S 医 . ㈣
t h c t o  ̄,i nt e r l eu k i n s,l e p dn,a di p o ne c t i n,r e s i s t i n a n d l i p o g e ne s i s t r a ns c l i pt i o n t a e t ( us p l a y i mp o r t a nt r o l e s i n t he o e c u r r e ne e a n d de v e l o pme nl o f NAFLI ) .

旺 剞 M e
hi s t o pa t h o l o g i c a bn o r ma l i t i e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l y di fus e f a t t y de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l i v e r( , ' e l l s .Th e pa t h og e ne s i s o f NAFLD i s n o [

高糖高脂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血糖动物模型的研究

高糖高脂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血糖动物模型的研究
0f 12 months.on the 3month、6m onths、9 months、12 m onth of the experim ents, we observe animal weight visceral fat .
weight;Comparing relevant in the blood lipid levels,blood sugar,inflamm atory mediators aspect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observed histopathologica1ly. R esults Com pared with the norm al control group,weight and visceral f at weightof the animals of high glucose and high fa t groups increased obviously;the level of ALT ,FFA ,LPS,TNF ,FPG ,FINS and HOM A— IR of hig sucrose and high fat groups of every phases were higer.but the level of HOMA—beta of 6H group rats first showed the compensator y increase,then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sequence. The pat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display liver produces serious steatosis, fatty liver and hepatitis, f ibrosis and cirrhosis occurs; Over tim e progress islet gradually atrophic, accompanied by inf lam mator y inf iltrate; Fat cell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accompanied by inf lammator y infihrate. Conclusion H igh sugar and fat diet can establish rats m odels of NAFLD and hyperglycemia, this model can be play

奥美沙坦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奥美沙坦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奥 美 沙坦 减 轻 高脂 饮食 诱 导 的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病 的 机 制 研 究
许 仁 帆 杨 思 思 曾月 霞 牛 慧 琴 张 木 勋
(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附 属 同济 医 院 内分 泌科 , 武汉 4 3 0 0 3 0 )
[ 摘要] 目的 探 讨 奥美 沙坦 对 于 高 脂 诱 导 的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病 ( NAF L D) 的 影 响 及 可 能 机 制 。方 法 健 康 雄 性 8周 龄
p - I  ̄ B a 、 NF — B信号通 路的活化 。结果 奥美沙坦显著抑 制 了高脂诱 导的 NA F L D 脂肪变 性 , 并 明显改善 肝功 能 。实时 荧光 定量 P C R 结 果 表 明奥 美 沙 坦 能显 著 降低 肝 脏 组 织 中 TNF _ a和 I L 一 6 mR NA 表 达 水 平 ( P <O . 0 5 ) ; We s t e r n B l o t 结 果 显 示 奥 美 沙坦显著抑制肝脏 N F -  ̄ B信 号 通 路 活 化 。结 论 奥 美 沙 坦 显 著 抑 制 N AF L D小 鼠肝脏 炎性 病变 而保护 肝功 能 , 其 机 制 与 抑
C 5 7 B L / 6 小鼠 2 4只 随 机 分 为 高 脂 组 ( 一 1 6 ) 和正常饮食组 ( : 8 ) ,高 脂 组 小 鼠高 脂 饮 食 ( 6 0 的脂 肪 ) 1 2 w 后 再 随 机 分 为 高
脂饮食对照组 ( 一8 ) 、高 脂 饮 食 治 疗 组 ( ” 一8 ) 。高 脂 饮 食 治 疗 组 小 鼠 给 予 0 . 7 5 mg / k g / d的奥 美 沙 坦 灌 胃 8 w, 灌 胃结 束 后 处 理小 鼠, 留 取 空 腹 血 样 本 检 测 AS T 和 AL T。肝 组 织 冰 冻 切 片 行 油 红 O 染 色 观 察 脂 肪 变 ; 石 蜡 切 片 行 HE 和 F 4 / 8 0免 疫 组 化 染色观察肝脏炎症变化 ; 实时荧光定量 P C R 检 测 肝 脏 TNF _ a和 I L - 6 mR NA 的表 达水 平 ; We s t e r n B l o t 检 测肝组织 中 l  ̄ B - a 、

天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

天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

樊荣,马国华,于珊珊. 天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381−391.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40193FAN Rong, MA Guohua, YU Shanshan. Protective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from Gastrodia elata Blume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Induced by High Fat Diet[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2, 43(1): 381−39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40193天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樊 荣,马国华,于珊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2)摘 要:目的:探讨天麻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和延缓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将60只ICR 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天麻多糖给药组(50、100和200 mg/kg),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以诱导模型。

同时,按剂量给予相应的药物,每 d 1次,持续10周。

末次给药后30 min ,记录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估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分别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 ,ALT )活力,并同时检查与氧化应激损伤和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天麻多糖可显著降低血清中AST 和ALT 活性(P <0.05),减轻脂肪肝组织病理损伤症状,同时调节多种与脂质积累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善脂质代谢(P < 0.05);此外,天麻多糖还通过上调Nrf2/GPx 信号途径改善氧化应激损伤(P <0.05),抑制肝组织中NF-κB 、TNF-α、IL-1β以及与炎症反应相关的iNOS 和COX-2蛋白表达(P <0.05),并同时可抑制Bax 表达,上调Bcl-2因子(P <0.05)。

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问题 。 当肝 细 胞 内的 脂 质超 过 肝 湿 重 的 5 %,或 组 织 学 上 每单 位面积有 1 / 3以上 的 肝 细 胞 脂 肪 变 性 时 , 为 脂 肪 肝 , 肪 称 脂

高脂饮食引起胰 岛的 N F D患者都存在周围 AL
组 织 和肝 脏 的 胰 岛 素 抵 抗 。I 肥 胖 会 使 脂 肪 中 的游 离脂 R和
肪酸( e a yai,F 释放增加。高脂饮 食状态下 , f eft c F A) r t d 血浆
a po e is s n r t rhoo e ie ta p a tto di s tsue i a a o t tpi l r r ns l nai n v
p s is e me e c y l se c l f r ta s ln ain o e t u s n h ma tm el at r n p a tt s s e o

7 ・ 2
塞 旦壁疸盘查 Q 壬 生 箜 1 卷第 1 3 期 . l ea lFb r 2 1.o1 o , iH pt ,ema 00 13N . Cn o y V. 1
叨. lo ,0 5 154 :85 12. Bod 2 0 ,0 ( )1 1— 8 2
CHENG R, ANG HB, t a .I W e 1 mmu o d — n mo u [4 W AN CD, 2】 l tr ef cs f me e c y l tm c l d r e f m ao y f t e o s n h ma s e el e i d r s v o
i omc i i ri uy . t e s2 0 ,6 1 ) n i wt l e n r[ Se C l ,0 8 2 (0 : t e h v j  ̄ m l

不同法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法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法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肝脏中脂肪含量的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脏中脂肪含量超过5%的肝脏疾病,在未饮酒者、缺乏毒性作用的药物、病原微生物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原因排除后,被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流行性疾病,患者主要为超重、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此外,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会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整体治疗取决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

然而,不同的治疗方案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和争议,如何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法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选择最优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搜集不同法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献;(2)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等。

2. 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采用国内外各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如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检索关键词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干预”等。

(2)筛选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

(3)数据提取和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逐一进行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不同干预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探讨出不同法则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选择最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也为深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推进临床治疗进程。

木犀草素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木犀草素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木犀草素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王新;张磊;蔡皓;鲍斌【摘要】Luteolin is a natural flavonoid compound which exists infruits ,vegetables and natural herb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luteolin has the properties of anti‐inflammation ,anti‐oxidation ,improving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immune regulation . Obesity is often accompanied wit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so it is of importance to studythe effect of luteolin on NAFLD .In this paper ,the NAFLD model ofC57BL/6 mice induced by high fat diet(HFD) for 20 weeks was established .The mice fed with low fat diet(LFD) were set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mice fed with HFD adding 0.01% luteolin were set as the test group .The liver lipid accumulation was detected by using the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and Oil Red O stainingprocedures .And the lipid metabolism‐related gene expression was quantified by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teolin decreased the lipid accumulation in liver of mice ,and improved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lipid synthesi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e presented study verified the effect of luteolin on the improvement of NAFLD caused by HFD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木犀草素是一种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以及天然药草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16个氨基酸多肽对高脂饮食+CCl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中期报告

16个氨基酸多肽对高脂饮食+CCl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中期报告

16个氨基酸多肽对高脂饮食+CCl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超过5%,没有明显的酒精摄入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肝脏损伤。

高脂饮食和CCl4是常见的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这种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除了作为体内蛋白质的构成成分之外,它们也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些氨基酸多肽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力。

16个氨基酸多肽是一种新型的多肽,但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6个氨基酸多肽对高脂饮食+CCl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16个氨基酸多肽对高脂饮食+CCl4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2.研究16个氨基酸多肽对肝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3.研究16个氨基酸多肽对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60只C57BL/6J小鼠,雄性,6周龄,体重20±2g。

2.实验组设计:正常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饮食+CCl4诱导实验组:高脂饮食+CCl4诱导+16个氨基酸多肽治疗3.高脂饮食的成分:脂肪含量为60%,糖含量为20%,蛋白质含量为20%。

l4注射:每周一次,注射CCl4/橄榄油(1:1)混合液(0.1mL/10g)。

5.16个氨基酸多肽治疗剂量:每天50mg/kg。

6.检测指标:肝脏重量、肝脏指数、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肝脏功能指标、肝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等。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16个氨基酸多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并为发展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发病现状和机制研究进展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发病现状和机制研究进展
N S 的 主要发 病 机 制是 肥 胖儿 童 在遗 传 基础 上 发 AH 生 胰 岛素 抵 抗 ( sl ei a c 。 和 脂 质 代谢 异 i ui rs t e I n n sn R) 常[1 ( ) 岛素抵 抗 : 7 。 1胰 - 9 脂肪 细胞 , 肉细胞 , 肌 肝细 胞 对 胰 岛素产 生抵 抗 , 导致 肝脏 的对 糖 、 肪 的代 谢 紊 脂
2 N S 的 主 要 发 病 机 制 AH
脂肪 肝影像 学 改变且 伴 肝 酶谱 水平 升 高 ,排 除常 见
肝炎 ( 病毒 感 染 , 物 性 肝 损 , 胃肠外 营养 和 自身 药 全
免疫性 肝病 )及 可 能 引起 的肝 脂肪 变性 的代谢 性 疾
病 的肥胖儿 童 发生 的肝 炎 。 国 内外 有关 肥 胖儿 童 伴 酒 精性 脂肪 肝 炎 的状 况 日益受 到关 注 ,本 文对 儿 童 非 酒精 性肝 炎 的发病 现 况及 可 能 的发病 机 制研 究进 展进行 综述 。
1 肥 胖儿 童伴 酒精 性脂 肪肝 炎 的现 况 肥 胖 (b sy 是 指 长 期 能 量 摄 入 超 过 消耗 , o ei ) t 导
肥胖 儿童 N S A H与体 质量指数 (o y s id x b d sn e , ma B ) 高 脂 血 症 、 稳 态 模 型 胰 岛 素 抵 抗 指 数 MI 、 (O H MA—R) 切相 关 。 代 谢综 合 征 的肝 脏 表 现 。 I 密 是
理 类 型 。儿 童 非酒精 性 脂肪 肝炎 即 为对肝 脏 B超有
有 血 清 的 A T的升 高 ,9 L 1 %的肥胖 儿 童 血 清 的 AL T 正 常 , B超 已有 脂 肪 肝 表 现[ egm I 但 5 1 ro i1 。B 6 在对 1 5 9

BTG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意义

BTG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意义

BTG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意义宋美君;王旭;韦宁;牟露敏;李鹏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24(48)5
【摘要】目的探讨BTG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将45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35)。

在模型组(n=35)连续高脂饮食16周,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TG2的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TG2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BTG2的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模型组中显著提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BTG2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

结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BTG2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总页数】5页(P675-678)
【作者】宋美君;王旭;韦宁;牟露敏;李鹏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病房;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5
【相关文献】
1.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IRS-1的表达
2.高脂饮食诱导CYP4A 高表达参与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研究
3.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4.高脂饮食和西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特征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液 中固定备用 。
用高脂饲料和 四环素腹腔注射联合应用 , 建立符合人类脂肪
肝发 病 特点 的大 鼠 N A F L D模 型 , 旨在 为 N A F L D实验 研究
1 . 5 . 2 生化指标 的测 定 : 分别采用酶学 法 、 比色法在 7 1 5 0型
全 自动生化 分析仪 上测定血 清 A L T 、 A S T 、 T G、 T C水平 , 操
。3 7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 0 1 3 年1 1 月第 2 0卷第 6 期 C h i n J T C M WM C r i t c ,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 20。 No . 6


研究报告 ・
高脂饲料联合 四环素腹腔注射 复制
凝血 0 . 5 h后 , 离心 1 0 mi n , 取上 清液 备用 。处 死动 物摘 取
肝脏, 观察 肝 脏标 本 外观 并 称肝 湿 重 ; 于 肝左 叶取 大小 约
0 . 5 c mX 1 . 0 c m×0 . 3 c m 的 组织 2 ~3块 , 放入 1 0 % 甲醛 水 溶
提供一种优 良的脂肪肝模型 的建立方法 。
1 材 料 与 方 法
作按照试剂 盒说 明书进行 , 由河南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
化 室协 助完成 。 1 . 5 . 3 肝指 数测定 : 取新 鲜肝组织 称重 , 计算 肝湿重 ( g )占
1 . 1 实验动物 : 健康雄 性 S D大 鼠 2 4只 , 购 于郑州大 学医学 院动物 实验 中心 , 动物 合格证号 : S C X K( 沪) 2 0 0 3 — 0 0 0 3 , 体 质量 ( 1 9 0 ±1 0 ) g 。将大 鼠饲 养 于河 南 中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 55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7 — 71 2 08) 4 0 8 — 3 6 2 2 X( 0 0 — 2 0 0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 o ac h l a t ie i a e n n l oi f y l r ds s , o c t v e
2 发 病 机 制
NA L 是 一 类 除 外 酒 精 和 其 他 明 确 的 损 肝 因 素 所 致 的 , F D) 以 弥 漫性 肝 细 胞 大 泡性 脂 肪 变 为 主要 特 征 的临 床 病 理 综 合 征 。 近年来 , 着肥胖 和糖尿 病的 高发 , 随 NAF D 的 发 病 率 逐 年 L 升 高 , 被 认 为 是 隐 原 性 肝 硬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 包 括 单 并 它 纯 性 脂 肪 肝 (o a o oi ftyl e , n n l h l t vrNAF 、 酒 精 性 脂 肪 c ca i L)非
6 0 6 3 3— 3.
口] C n e e ,2 0 ,0 12 —3 1 . acrR s 00 6 :3 61 3 .
Na a a E。 a o k t M s n KA 。 n e 。 ta . t n i t n o u Hu t r N e 1 Po e ta i f t mo o r
2 0 5 7 .
n s 一 n i io . a e 2 i h b t r SN一 9 , n n e h fe t o a a i n i 3 8 e ha c s t e e f c f r dito n
vt o a n vv r f r nt ly o h e l h t e r s y ir nd i i o p e e e i l n t e c l t a xp e s c — a s

高糖高脂肪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高糖高脂肪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 0 0 ) T e ert i enr a go pw r dwt o l i , n oeo temoe go pf i P> .5 . h nt s nt o l u eef i n r e a dt s f h d l ru dwt h a h m r e h ma d t h e h
Th t d fNo a c h l a t v r I d c d b g u o e a d Hih F t e S u y o n lo oi F ty Li e n u e y Hi h Gl c s n g a c
Di: m o sr c o ac h l at ie d lb e d n a swih h g l c s n ih f t e . Ai To c n tu ta n n l o o i f t lv rmo e yf e i g r t t ih gu o e a d hg a t c y di M eho 0 asa er n ml ii e n ot e n r lgo p a d lgo p at r3 da so da tto t ds2 r t r a do y dv d d i t h o ma r u nd mo e u fe y fa p ain.T i e — r hed f r f e c n b d i h n o he c li d c tri lo e m t e h wo go p sn tsait al infc n n e i o yweg ta d bic mi a n i ao n b o d s r u bewe n t e t u swa o t t i ly sg i a t r sc i
i l dsrm( 0 0 )nt oe go p tecnet o T T M A w r i e n eat i f O nbo u P< .5 i h m d l ru ; h ot s f G, C, D eehg r dt c v yo D o e e n h a h it S

高脂饮食诱导cyp4a高表达参与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研究

高脂饮食诱导cyp4a高表达参与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研究
1678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2019 Novꎻ54(11)
网络出版时间:2019 - 9 - 19 10: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 / / kns. cnki. net / kcms / detail / 34. 1065. r. 20190917. 1059. 003. html
死亡 [4] ꎮ 细胞色素 P450 ( cytochrome P450ꎬCYP) 依
赖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icotinamide
2019 - 07 - 10 接收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1808085MH284)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ꎬ合肥 230032
ern blot 法检测肝组织 CYP4A 的变化ꎻ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
法( LC / MS / MS) 检测花生四烯酸经 CYP4A 羟基化产物 20 ̄
氧化 脂 肪 酸 产 生 活 性 氧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ꎬ
ω ̄羟基化脂肪酸ꎬ该代谢途径能产生关键的脂质介
质 20 ̄羟基二十烷四烯酸(20 ̄hydroxyeicosatetraenoic
1. 1 材料
CYP4A 和 20 ̄HETE 的表达量随着肝脏脂质堆积而增多ꎮ 肝
体质量 18 ~ 22 gꎬ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ꎮ
示脂肪空泡于第 10 周出现ꎮ 高脂乳剂灌胃 C57BL / 6 小鼠后
延长而逐渐升高ꎬ而 SOD 水平显示下降的趋势ꎮ 肝组织中
组织活性氧的荧光强度表现为第 10 周最强ꎮ 结论 CYP4A
到油相中溶解并进行混合ꎮ 将混合均匀的乳剂进行

二黄祛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二黄祛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二黄祛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疗效及其机制研究二黄祛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疗效及其机制研究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黄祛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疗效及其机制。

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二黄祛脂颗粒治疗组,对比疗效参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二黄祛脂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并减轻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

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二黄祛脂颗粒能够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和促进脂肪酸氧化来减少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此外,二黄祛脂颗粒还能够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二黄祛脂颗粒具备良好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并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酸合成和促进脂肪酸氧化、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二黄祛脂颗粒,脂肪酸合成,脂肪酸氧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肝脏疾病,目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常常伴随着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祛脂颗粒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制剂,一直以来被用于治疗各类肝脏疾病。

其主要成分含有二黄素和黄芩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因此,本研究选择二黄祛脂颗粒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其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2. 小鼠模型建立: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模型组和二黄祛脂颗粒治疗组小鼠均接受高脂饮食处理,对照组小鼠接受正常饮食处理。

3. 实验药物:二黄祛脂颗粒由草药配方制备而成,每日口服给药剂量为200 mg/kg。

4. 参数测定: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

nash造模方法

nash造模方法

nash造模方法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造模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高脂饮食(HFD)模型:通过给动物喂食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模拟人类疾病形成机制。

这种方法周期较长,适用于NASH模型构建。

2. 蛋氨酸限制、胆碱缺乏饮食:这种方法成模周期短,适用于肝炎、肝纤维化等研究。

常用的有MCD(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和MRCD(蛋氨酸微量、胆碱缺乏饮食)等。

3. CCl4诱导:CCl4是最早采用的试验性脂肪肝模型诱导剂,可单独施用或配合高脂饮食来诱发脂肪肝或肝纤维化。

这种方法造模时间较短(8周左右),形成率高,适用于肝纤维化的研究。

但是发病机制、病程变化及组织学形态与人类脂肪肝存在较大差异,并且CCl4具有较强的毒性,易致动物死亡。

4. 四环素诱导:四环素属于抗生素类药物,具有肝毒性,可用于诱发动物脂肪肝。

其主要通过干扰线粒体DNA复制或转录,抑制载脂蛋白合成并影响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抑制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释放,脂质以脂滴形式聚于肝细胞内,继而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

该模型造模时间短,费用低,药物毒性较CCl4弱,脂肪变性显著,适用于模拟某些环境因素所致的NAFLD研究。

5. 正常小鼠饮食诱导:用高脂饲料造模(40周以上),可出现显著的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脂肪肝,但是炎症浸润和纤维化(尤其是纤维化)表型不够显著;用MCD(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 diet)饲料造模(4周或以上),可出现较为严重脂肪肝,并伴随较严重的炎症和纤维化,缺点在于小鼠体重下降显著,与正常的NASH发病机制差异较大;在上述基础上,MCD饲料改良为HFD-MCD饲料(6周及以上喂养),这样既能确保NASH发生,小鼠体重也不会降低;目前较常用的NASH造模方式为:含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AMLN(Amylin Liver NASH)饲料诱导(24周以上),可出现较为显著的脂肪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
李春;梅聪;周琼;朱丽芹;王毅鹏;翁晓春;周松兰;唐哲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22(35)5
【摘要】目的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小鼠模型,观察病理生理变化,明确Kupffer细胞在经典激活(M1)和选择性激活(M2)之间的转换与NAFLD发病机
制的关系。

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到普通饮食组、4周高脂饮食组和
8周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

每周评估小鼠体重、毛发、精神状态等指标。

在培养时间结束后,进行肝脏组织切除和采集小鼠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胰岛素、胆固醇、ALT和AST)及组织切片HE染色确立模型建立和病理生
理变化特征。

切除的肝脏组织同时进行分离Kupffer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TNF-α、IL-6、MCP1、IL-1β、iNOS、VEGF和IL-10
各细胞因子水平评估Kupffer细胞的分化状态。

结果高脂饮食组的小鼠体重高于
对照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体重、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ST和ALT
水平均高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显示高脂饮食组脂滴弥漫浸润肝细胞中,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极度肿胀呈圆形,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加;4
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TNF-α、IL-6、MCP1、IL-1β、iNOS及VEGF
水平均高于普通饮食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高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IL-10水平低于普通饮食组,且8周高
脂饮食组低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NAFLD
中,Kupffer细胞通过经典激活途径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
使肝脏处于高炎症状态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

【总页数】5页(P83-86)
【作者】李春;梅聪;周琼;朱丽芹;王毅鹏;翁晓春;周松兰;唐哲
【作者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5;R363.2
【相关文献】
1.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2.奥美沙坦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3.黄连素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4.高脂饮食诱导CYP4A高表达参与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研究
5.冬凌草甲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幼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