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第7讲:博物馆观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参观是开放的过程,是观众人生链条上的一 环;
参观受社会因素制约,故博物馆可施加影响; 观众是多群体,多需求。如何“雅俗共赏”?
博物馆工作目标是稳定基本观众,转化偶然观 众,吸引非观众。
博物馆观众类型
我国博物馆常用的观众分类:
显在观众,潜在观众(是否参观);学生,学者, 游客(身份,行为);团体,散客(组织)。
期望对参观活动起引导、制约、评估作用,并深刻影 响博物馆体验。
影响期望形成的因素:个人经验,相同或类似的体验; 亲友推介;社会媒体;博物馆宣传;
进馆前:
馆舍,环境,服务:停车,存包,购票,验票等。 观众对博物馆性质、内容的初步判定。 明确个人与博物馆的关系,确定个人角色:服从,
“非观众”:不去博物馆的人。知而不去。休闲价值倾 向与偶然观众同,但对博物馆抱否定态度。认为博物馆 令人敬畏,是教育机构,为其休闲价值的实现设置障碍, 博物馆参观得不偿失。
家庭观众: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群体。亲子关 系,家庭角色及分工。
活动目的:儿童学习,全家外出,融洽家庭关系, 密切亲子关系。
40%态度消极, 46%举棋不定, 14%的忠实观众。
休闲价值标准
与其他人在一起,即社交。 从事一些值得做的事。 环境的舒适和轻松。 尝试新体验。 学习的机会。 亲身参与。
博物馆观众休闲学研究的启示:
个性:自发动、自组织、自主选择的行为;受个人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文化快餐,留影,购物。 文化旅游,博物馆应全方位展示文化:环境,展览,纪念
品,餐饮,表演等。
残障观众: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在让残障人融入 社会的前提下,为残障观众参观提供便利。肢残,视 障,听障,智障。无障碍通道,残障专用设施,专门 讲解。
我在博物馆里做什么?
二、博物馆观众参观行为
动机:为实现需求而采取特定行为的意愿、动力。
经常观众:经常参观博物馆,通常每年3次以上。 对休闲价值评价均高,对学习,体验,值得做的 事评价尤高。积极参与博物馆工作,熟悉博物馆 工作规则。人口学分析与一般观众同。
偶然观众:不经常去博物馆,每年一、两次,且主要参 加博物馆组织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社交色彩浓厚的活 动。其休闲价值倾向是社交,参与,环境。愿与他人共 同活动。认为博物馆太拘谨,不是从事其喜爱活动的场 所,不能实现其休闲目的。他们乐于参加社会活动。
第七讲: 博物馆观众与博物馆教育
缪斯也是这样。她首先使一些人产生 灵感,然后通过这些有了灵感的人把灵感 热情地传递出去,由此形成一条长链。
——苏格拉底
柏拉图:“伊安篇”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 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
学习就应该“老师讲、学生听”?
今天讲课的内容是服从。
目的:
理解当代博物馆“以人导向”的工作原则。 理解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和特点。 理解观众的多样性构成和特点。 了解博物馆要根据观众的学习特点组织教育活动。 了解博物馆怎样促进和帮助观众学习。
参观时间:
展品平均3秒; 展览平均10分钟; 博物馆平均1小时。
阅读展品说明:
大多数人读,大多数人读部分。 一般寻求基本信息。 先看展品,后看说明,以资验证。
膜拜,学习,欣赏,休闲。 影响个人情绪。
参观行为:
一般参观行为模式: 认真观看,80%左右时间看展览,大部分
人读说明。大部分人处于社会群体中,与同行 人交流。右拐,出口拉力,博物馆疲劳。
典型参观行为模式(四阶段):
定位定向:3-10分钟。确定方位,调适心态,确定行 为模式,决定行动方向。如无特定目标,则右拐。
行为:儿童为中心,家长指导、辅导、讲解。参观 活动受儿童兴趣、情绪、生理需求的影响。
注意:儿童不谙世事,其行为常与社会规范冲突, 致父母不悦,甚至过激反应。博物馆应创造条件, 不使父母尴尬。儿童专用设施。
旅游观众:团体旅游,自助旅游。团体游客置身社会 群体中,且受导游影响。
目的:休闲,观光,新奇,有趣。受旅游总目标的制约。 行为:日程紧张,多随导游行动,或据导游介绍寻找精品。
认真观看:30-45分钟左右。全神贯注(数分钟),排 除一切干扰,观看展览。认真观看(30分钟),主要 看展览,读说明,交流。此阶段主要是实践博物馆化 内容。
浏览:30分钟左右。浏览博物馆,浏览展览,行动加 快,只注意感兴趣的展品。其间购物,休息,餐饮。 主要完成个人化内容。
离开:寻找离开路径,开始讨论以后的日程安排。
人人都爱博物馆?
ຫໍສະໝຸດ Baidu、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观众:
来博物馆参观的人。 博物馆为之提供服务的人。
博物馆观众与博物馆:
博物馆与观众的目标相同:在民众中增进和传播知 识。
民众素质的全面提高。 观众是博物馆联结社会的主要渠道。 体现博物馆社会作用、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20世纪70年代公众对博物馆态度
参观期望:参观活动欲实现的具体需求,打算,计划。
期望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博物馆化内容,个人化内 容。 博物馆化内容:参观,读说明,听讲解,学知识。 博物馆化内容是观众的社会化需求的反映,要做一 个社会认同的人。 个人内容:休闲,避世,欣赏,购物,社交,看到 一些有趣的事物等。个人化内容是观众个性需求的 反映。
博物馆观众是一般的社会公众,参观博物馆是本能、 自发的行为。博物馆对公众有巨大的吸引力。参观 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潜在观众是不知道博物馆的公众,可通过宣传、组 织,使其成为显在观众。
讨论:“学海无涯苦做舟”。学习基础。需求层次。
一般观众:有稳定的工作,较好的收入,良好的 教育,较年轻的社会群体,热心社会活动。家庭 群体。
一般动机:休闲价值观,决定是否参观博物馆。 特殊动机:为满足特定需求和爱好,决定参观何类博物馆。 学习知识,与家人共度愉快时光,避世,拜物,欣赏。
动机具有指向、约束、激励的作用,是保持完成过程 的心理动力,内驱力。
动机需得到强化,实现需求的可能性、难度和阶段成 果。
动机的发生要有触发点,有些是观众自控,有些是博 物馆影响。
参观受社会因素制约,故博物馆可施加影响; 观众是多群体,多需求。如何“雅俗共赏”?
博物馆工作目标是稳定基本观众,转化偶然观 众,吸引非观众。
博物馆观众类型
我国博物馆常用的观众分类:
显在观众,潜在观众(是否参观);学生,学者, 游客(身份,行为);团体,散客(组织)。
期望对参观活动起引导、制约、评估作用,并深刻影 响博物馆体验。
影响期望形成的因素:个人经验,相同或类似的体验; 亲友推介;社会媒体;博物馆宣传;
进馆前:
馆舍,环境,服务:停车,存包,购票,验票等。 观众对博物馆性质、内容的初步判定。 明确个人与博物馆的关系,确定个人角色:服从,
“非观众”:不去博物馆的人。知而不去。休闲价值倾 向与偶然观众同,但对博物馆抱否定态度。认为博物馆 令人敬畏,是教育机构,为其休闲价值的实现设置障碍, 博物馆参观得不偿失。
家庭观众: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群体。亲子关 系,家庭角色及分工。
活动目的:儿童学习,全家外出,融洽家庭关系, 密切亲子关系。
40%态度消极, 46%举棋不定, 14%的忠实观众。
休闲价值标准
与其他人在一起,即社交。 从事一些值得做的事。 环境的舒适和轻松。 尝试新体验。 学习的机会。 亲身参与。
博物馆观众休闲学研究的启示:
个性:自发动、自组织、自主选择的行为;受个人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文化快餐,留影,购物。 文化旅游,博物馆应全方位展示文化:环境,展览,纪念
品,餐饮,表演等。
残障观众: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在让残障人融入 社会的前提下,为残障观众参观提供便利。肢残,视 障,听障,智障。无障碍通道,残障专用设施,专门 讲解。
我在博物馆里做什么?
二、博物馆观众参观行为
动机:为实现需求而采取特定行为的意愿、动力。
经常观众:经常参观博物馆,通常每年3次以上。 对休闲价值评价均高,对学习,体验,值得做的 事评价尤高。积极参与博物馆工作,熟悉博物馆 工作规则。人口学分析与一般观众同。
偶然观众:不经常去博物馆,每年一、两次,且主要参 加博物馆组织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社交色彩浓厚的活 动。其休闲价值倾向是社交,参与,环境。愿与他人共 同活动。认为博物馆太拘谨,不是从事其喜爱活动的场 所,不能实现其休闲目的。他们乐于参加社会活动。
第七讲: 博物馆观众与博物馆教育
缪斯也是这样。她首先使一些人产生 灵感,然后通过这些有了灵感的人把灵感 热情地传递出去,由此形成一条长链。
——苏格拉底
柏拉图:“伊安篇”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 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
学习就应该“老师讲、学生听”?
今天讲课的内容是服从。
目的:
理解当代博物馆“以人导向”的工作原则。 理解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和特点。 理解观众的多样性构成和特点。 了解博物馆要根据观众的学习特点组织教育活动。 了解博物馆怎样促进和帮助观众学习。
参观时间:
展品平均3秒; 展览平均10分钟; 博物馆平均1小时。
阅读展品说明:
大多数人读,大多数人读部分。 一般寻求基本信息。 先看展品,后看说明,以资验证。
膜拜,学习,欣赏,休闲。 影响个人情绪。
参观行为:
一般参观行为模式: 认真观看,80%左右时间看展览,大部分
人读说明。大部分人处于社会群体中,与同行 人交流。右拐,出口拉力,博物馆疲劳。
典型参观行为模式(四阶段):
定位定向:3-10分钟。确定方位,调适心态,确定行 为模式,决定行动方向。如无特定目标,则右拐。
行为:儿童为中心,家长指导、辅导、讲解。参观 活动受儿童兴趣、情绪、生理需求的影响。
注意:儿童不谙世事,其行为常与社会规范冲突, 致父母不悦,甚至过激反应。博物馆应创造条件, 不使父母尴尬。儿童专用设施。
旅游观众:团体旅游,自助旅游。团体游客置身社会 群体中,且受导游影响。
目的:休闲,观光,新奇,有趣。受旅游总目标的制约。 行为:日程紧张,多随导游行动,或据导游介绍寻找精品。
认真观看:30-45分钟左右。全神贯注(数分钟),排 除一切干扰,观看展览。认真观看(30分钟),主要 看展览,读说明,交流。此阶段主要是实践博物馆化 内容。
浏览:30分钟左右。浏览博物馆,浏览展览,行动加 快,只注意感兴趣的展品。其间购物,休息,餐饮。 主要完成个人化内容。
离开:寻找离开路径,开始讨论以后的日程安排。
人人都爱博物馆?
ຫໍສະໝຸດ Baidu、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观众:
来博物馆参观的人。 博物馆为之提供服务的人。
博物馆观众与博物馆:
博物馆与观众的目标相同:在民众中增进和传播知 识。
民众素质的全面提高。 观众是博物馆联结社会的主要渠道。 体现博物馆社会作用、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20世纪70年代公众对博物馆态度
参观期望:参观活动欲实现的具体需求,打算,计划。
期望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博物馆化内容,个人化内 容。 博物馆化内容:参观,读说明,听讲解,学知识。 博物馆化内容是观众的社会化需求的反映,要做一 个社会认同的人。 个人内容:休闲,避世,欣赏,购物,社交,看到 一些有趣的事物等。个人化内容是观众个性需求的 反映。
博物馆观众是一般的社会公众,参观博物馆是本能、 自发的行为。博物馆对公众有巨大的吸引力。参观 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潜在观众是不知道博物馆的公众,可通过宣传、组 织,使其成为显在观众。
讨论:“学海无涯苦做舟”。学习基础。需求层次。
一般观众:有稳定的工作,较好的收入,良好的 教育,较年轻的社会群体,热心社会活动。家庭 群体。
一般动机:休闲价值观,决定是否参观博物馆。 特殊动机:为满足特定需求和爱好,决定参观何类博物馆。 学习知识,与家人共度愉快时光,避世,拜物,欣赏。
动机具有指向、约束、激励的作用,是保持完成过程 的心理动力,内驱力。
动机需得到强化,实现需求的可能性、难度和阶段成 果。
动机的发生要有触发点,有些是观众自控,有些是博 物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