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

本章对应的课标要求:

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重难点内容介绍:

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三大问题。其中“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材从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请同学谈对交通运输的体会是为了说明交通运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材提供的《南京日报》及《人民网》的消息和活动部分设计的两个活动,分析“四大米市”的成因和“五岭县的变化”则重在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的内容教材分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和“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两个部分。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所以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利用“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

了解我国的主要交通线路,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及重要交通枢纽,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其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教材通过填表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铁路“三横五纵”的分布格局,还通过活动和阅读材料讲解了铁路命名的方法,和列车时刻表的使用方法。这一部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根据交通运输的具体需求和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设计出合理经济的交通运输路线,教材设计的“为旅行社安排旅游路线计划”的活动体现了这一教学目的。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这一部分教材密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价格,速度,运输量等基本属性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本节分为四部分:“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农业与我们: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使学生体会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农业的概念: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等。

2)农业的地区分布: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进行对比,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结合我国的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本节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工业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图片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以及工业生产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图时就可以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学会归纳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的方法;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着重介绍了高新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及分布特点,通过阅读材料提供了高新技术产业为我国工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如何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立足于使用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工业产品入手,结合查阅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探究,从而突破难点和重点,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式建议:

1)本章的学习当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我国交通运输网络总体上讲,东部密集,西部稀疏,这种格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形,人口,资源等

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原因,但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中通过“中国人口密度图”了解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中学习了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所以人口因素及地形因素与交通运输网络分布的关系是学生可以把握的。但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与资源的关系,由于学生缺乏资源分布的基础知识,所以不必强调,可以在本章的下两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中再分析资源,交通与经济的关系。

2)本章的学习当中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工业与我们这部分内容时,引入建议以学生的自身生活为例,如:同学们早上来上学,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是哪生产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工厂、工业产品等。也可以从学生用具(课桌、教科书、文具)或服装入手,都可以达到自然引入的效果,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工业产品是由许多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称为工业部门。同时也说明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由此引出工业的生产过程和相互联系。

3)本章学习中还要注重利用书上的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工业的分布时要紧紧围绕教材中的地图进行教学。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中工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如有条件还可以把这幅图中工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做成闪动的,学生就很容易观察出工业沿交通线、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