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33f21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6.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2016年1月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我国月球探测取得非凡成就主要归功于大力发展了()A.机械工业B.高新技术产业C.冶金工业D.飞机制造工业3、在我国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4、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水稻、油菜、甘蔗、棉花C.小麦、花生、甜菜、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5、小明乘火车沿途看到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成群的牦牛.火车经过的铁路线是()A.沪杭线B.哈大线C.青藏线D.陇海线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7、下列各组铁路干线中,全为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的是()A.京沪线、包兰线、焦柳线B.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京广线C.京沪线、陇海线、焦柳线D.京广线、沪杭—浙赣线、京九线8、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A.2 .1%,1 .7%B.3 .5%,1 .5%C.1 .5%,1 .7%D.1 .0%,0 .8%填空题9、农业部门:________、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10、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____实力和____国力的重要标志。
11、纵贯我国南北铁路运输大动脉——________线、京九线、________线,与黄金水道交织,便于________联运。
解答题12、读中国地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作业设计 (2)
![《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作业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82765c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1.png)
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中国”中“认识中国全貌”部分,课标具体要求见表U表1"认识中国全貌”中有关第四章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选择合适[方J 运费、运量、运速等交通运输路线 义和分类 沿交通线2.内在逻辑中国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
“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交通运输、农业、工业三部分。
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同时又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现代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是知识时代的支柱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理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观主旨内容早已通过各种形式渗透与中学地理教学中,同时也在地理教学中起到很好的应用,最终通过地理教学这一过程与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观,使得学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有着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对初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技能上,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读图、绘图、析图、用图的方法。
八年级在“中国地理”中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人口”及“中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全部内容,对于中国地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基本具备一定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能力,并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进行先行官I交通运输业(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中国 的 经济 发展7基础农业 ,主要农业部门伊部地区:农业地区j 分异I『I 东部地区I 自然五’境的差异发展乩要因地制宜。
畜牧业为主一四大牧区种植业:南北方的差异林业:三大林区渔业 M 社会、经济条件 :与对策工业的定3导 工业工业空间分布大势( 影口胴素资源、’交通、市场、科技等=沿河沿>合理布局定义及特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点我国高新技术产M 分布特点 地区发展差异r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航空线单一型 综合型方法的迁移。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c897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0.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选择题1、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是()A.辽中南B.京津唐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答案:A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是位于辽宁省中南部的辽中南工业基地,这里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石油等矿产资源,重工业发达,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结合题意,故选A。
小提示: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答案:A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之所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水平高;故选;A 。
小提示: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
3、水稻在海南岛可以—年三熟,而东北的水稻只能—年-熟,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河流因素答案:A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热量充足,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东北位于北温带,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作物不能越冬,因此只能一年一熟,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A。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人们生产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都能对气候造成影响,因此要结合情况具体分析。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A.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草B.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答案: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要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是对草原的保护,故A符合题意。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 -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 -](https://img.taocdn.com/s3/m/af54f23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b.png)
黑河
腾冲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三横
阿拉山口
第一横:京包线—包兰线
第二横:陇海线—兰新线
包头
北京
兰州
第三横:沪杭线—浙赣线 —湘黔线—贵昆线
昆明
贵阳
株州
连云港 上海
杭州
五纵
阿拉山口
第三纵:京哈线—京广线
哈尔滨
第四纵:太焦线—焦柳线
宝鸡
太原 焦作
成都
第五纵:宝成线—成昆线
昆明
柳州 广州
北京
第一纵:京沪线
2、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3、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
小结
运输方式 :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现代运输方式及特点: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如何选择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独学( 四):
东密西疏
我 国
铁
路
网
分
布
特
点
及
原
因
中国人口分布图
)
3、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在相应空格内打“√”
需要运输的货物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1吨活鱼从广州郊区市中
心的酒店
√
300万吨海盐从大连运往
广州
√
50万吨煤从大同运往武汉 √
10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 拉萨
五十万吨钢铁从重庆运往 上海
√ √
请帮忙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最经济的 交通工 具
直接且经济 的交通工具
①京沪线 ②宝成线 ③焦柳线 ④湘黔线
A①
B①②
C ①③
D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7f31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f.png)
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合的交通运 输方式呢?
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 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 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 少等方面。
水路运输 运量最大,价格最低
运 输
铁路运输
运量较大,价格较低
方
式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价格较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价格最高
3.交通运输的发展 交通运输自古有之,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多种多 样。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 机等工具的运输。
手提肩扛 牲畜驮运
人力 畜力 机械动力
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 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 输到另一个地方。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1.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主意。 A.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
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航空运输 时间紧,距离远
B.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 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 方案。
铁路运输 距离远,运费低
C.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 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新线、沪昆线
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 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 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 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 者步行、骑自行车等。
新 能 源 汽 车
1.(贵州贵阳)进行下列活动,最有可能选择水 路运输的是( B ) A.从花溪运新鲜牛奶到城区 B.从武汉运50吨大米到上海 C.从贵阳到西安参加花博会 D.从石家庄到乌鲁木齐参加紧急会议
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2c5f1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5.png)
基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分析摘要:初中伊始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初阶段,亦属于学生地理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
长久以来,在常规教学下的地理课堂,授课中教师将课堂重点放在知识传授,忽视初中阶段地理课堂应以知识普及为主,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思维能力教学设计和科普性地理教学理念的传播,以望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思维;教学设计引言:地理学是综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空间系统,包括所有地理现象的产生、变换及消亡等。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追求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普性教学理念的传播,让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现结合教育实践,探讨课堂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单元意识,深度理解理论知识的本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育目的。
因此,在初中地理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对每名学生的基础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引导学生对单元重难点内容展开深入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单元教学要突出核心知识的重要性,学生需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第二,单元教学要涵盖重点内容以及核心要点,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展开学习;第三,单元教学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实践活动以及创设情境等多个环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1]。
二、初中地理单元教学探索(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改造这六个层面。
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应制定全面的课程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具体方向,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做好铺垫。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bf7d4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d.png)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选择题1、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科技兴农手段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无土栽培、生物育种、节水灌溉,发展生态农业B.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可视化远程诊断、控制、预警等智能管理C.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答案:D利用无土栽培、生物育种、节水灌溉,发展生态农业符合科技兴农的做法,故A正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可视化远程诊断、控制、预警等智能管理也符合科技兴农做法,故B正确。
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是正确的,故C正确。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不符合科技兴农的做法,故D错误。
故选D。
2、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最重要条件是( )A.丰富的自然资源B.雄厚的科技力量C.充足的劳动力资源D.优越的地理位置答案:B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而大城市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科技力量雄厚.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
其主要原因是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D.英语的发源地是美国答案:B由所学知识桥,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AC错误B正确。
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现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4、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0d4e28f121dd36a32d82c4.png)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基础知识:1、人们把交通运输业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在我国(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此类产业开发试验区。
2、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其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选择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是(运送货物的性质)、(运送的目的地)、(运费)、(货物的数量)、(运输时间)。
一般情况运费最低的是(水运)方式 ,运速最快的是(空运)方式,运量最大的是(铁路)方式,最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4、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陆、海、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5、主要铁路干线: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西部新干线:青藏线、南昆线6、枢纽及经过的主要铁路线:北京: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京哈线;郑州:京广线、陇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兰州:陇海-兰新线、包兰线;株洲:京广线、浙赣-湘黔线;成都:宝成-成昆线、成渝线7、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8、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农业布局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目前,我国农业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9、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0be1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0.png)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选择题1、读沿106 .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图中甲地形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和冬小麦B.油菜和柑橘C.花生和荔枝D.甜菜和亚麻答案:B从图可知,甲地区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不适合种植甜菜和冬小麦,故AD不符合,甲地区不在热带地区,不适合种植荔枝,故C不符合。
2、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植树造林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提高水价答案:B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跨流域调水,而解决时间不均的措施为修建水库;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3、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技术应用可以①推进农业生态化②加速农业现代化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喷药杀虫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故不选①,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加速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故选D。
小提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4、下列各组铁路线中,不属于东西走向的是()A.湘黔线B.陇海线C.京哈线D.沪杭线答案:C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依据题意。
故选C。
5、北京直达香港的铁路线是()A.陇海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九线答案:D陇海线的起止点是连云港和兰州,A错误,京广线的起止点是北京和广州,B错误;京沪线的起止点的北京和上海,C错误;京九线的起止点是北京和香港,D正确;故选D。
6、北方著名的温带水果是()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答案:A北方地区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的水果是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香蕉、椰子和柑橘是在南方地区种植的水果,故选A。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48cd3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7.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选择题1、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二年三熟C.一年二熟D.一年三熟答案:A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A正确,BCD错误。
所以选A。
小提示:作物熟制就是根据某地的积温数来确定一个年度内需要种几茬作物、各自是种什么作物,以达到最好的种植效果。
2、读沿106 .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图中甲地形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和冬小麦B.油菜和柑橘C.花生和荔枝D.甜菜和亚麻答案:B从图可知,甲地区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不适合种植甜菜和冬小麦,故AD不符合,甲地区不在热带地区,不适合种植荔枝,故C不符合。
3、现代运输工具中,速度最快、最慢的分别是()A.火车、轮船B.飞机、火车C.飞机、轮船D.火车、汽车答案:C试题分析:在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中,速度最快的是飞机,其次是汽车和火车,速度最慢的是轮船。
所以选C。
考点:该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
4、“农业是我们的衣食来源、生存之本,无农不稳”这些都形象的说明农业( )A.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B.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C.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D.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答案:B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故B符合题意;故选:B。
5、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植树造林B.跨流域调水C.修建水库D.提高水价答案:B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跨流域调水,而解决时间不均的措施为修建水库;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6、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答案:C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大,有天然的旅游景点,可以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会造成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破坏生态的平衡,C符合题意;山区地形起伏大,水流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利于修建水电站,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f0949108a1284ac8504378.png)
《中国的经济发展》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面左图为利用GIS技术制作的我国某地区的经济林木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经济林木可能是:A. 柑橘B. 香蕉C. 苹果D. 荔枝2.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 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丰富的光热资B.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D. 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肥美,发展畜牧业3.在我国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是因为我国:()A. 自然环境地区差异大B. 人均资源储量少C. 市场需求多样化D. 林地和耕地比重小4.观赏“独木成林、亚洲象、竹楼、孔雀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应去()A. 长白山地区B. 四川卧龙地区C. 西双版纳地区D. 武夷山区5.国庆节期间,远在哈尔滨的网友要到广州的明明家做客,明明准备采购南方特有的水果招待客人,请你帮忙挑一挑,哪些是的呢?()A. 苹果、香蕉、梨B. 橘子、葡萄、哈密瓜C. 桃子、杏子、菠萝D. 荔枝、桂圆、菠萝6.将甜菜加工成糖、将铁矿冶炼成钢材都属于()A. 农业生产B. 工业生产C. 高新技术产业D. 农产品加工工业7.“五一”期间,小刚从广州乘火车到北京旅游,沿途可能看到()A. 湖南乡村片片茶园分布B. 湖北农民正在采摘苹果C. 河南农民正在收获香蕉D. 河北境内水塘遍布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能长距离运送客货。
B.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门对门”服务C. 水路运输运载量大,投资大,运价高,速度快D. 航空运输速度快,舒适,安全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如果该图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按因地制宜原则考虑,本区适合发展的产业是:A. 种植水稻B. 栽培柑橘C. 发展畜牧业D. 种植苹果、梨等10.一吨活鱼,从大庆市的大庆水库运往哈尔滨市市区销售,应该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 水运 B. 空运 C. 公路运输 D. 铁路运输11.(题文)我国的四大牧区是A. 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B.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 甘肃、青海、西藏、新疆D. 甘肃、青海、陕西、宁夏12.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A. 国民经济的主导B. 国民经济的基础C. 国民经济的关键D.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草发展中心于2019年1月1日在京发布《2019中心城市发展年度报告》。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全部重要知识点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全部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6efcb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e.png)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全部重要知识点选择题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C.位置优越D.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B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因素有科技水平、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科技因素是主导因素,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技术人员或专家较多的沿海地区或省会城市多成为技术指向性产业的优选地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力量,而大城市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科技力量雄厚.故选B.2、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内蒙古高原利用平坦的地势,发展种植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发展淡水养殖业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答案:C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内蒙古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故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该地区不能开垦草原,这样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故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适宜发展淡水养殖,该地区有水乡之称,故C正确;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适宜发展种植业,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属于我国东西铁路干线的是A.陇海—兰新线B.京沪线C.京哈—京广线D.京九线答案:A我国铁路运输非常发达,有五纵三横,①、南北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②、东西向: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特别是五纵三横。
4、如图为长江三角洲和辽中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两大地区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是()A.劳动力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B.能源丰富,工业区靠近原料产地C.沿海,沿铁路线,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强大,重工业发达答案:C图中是沪宁杭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基地的共同发展优势是沿海、沿铁路线,交通便利;沪宁杭工业基地劳动力素质高,消费市场广;辽中南工业基地能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常考点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常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e0c37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02.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常考点选择题1、图中的“共享单车”今年2月在百色城内开始使用,它们被安放在人口密集区,打开手机扫车身二维码便可获得自行车的骑行使用权。
关于“共享单车”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低碳环保出行B.受天气影响小C.实现了资源共享D.出行更加方便快捷2、下列各组铁路干线中,全为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的是()A.京沪线、包兰线、焦柳线B.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京广线C.京沪线、陇海线、焦柳线D.京广线、沪杭—浙赣线、京九线3、人种是指在体质、体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为某大洲人种分布图及儿童绘画作品。
读图,判断左图图例①②③代表的世界主要人种和右图中主题内容最贴切的是()A.①白色人种,②黑色人种,关心儿童,健康成长B.①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珍爱生命,保护地球C.①黑色人种,②白色人种,人种平等,和谐相处D.②混血人种,③黄色人种,建设城市,促进发展4、如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区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京津唐工业区B.乙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C.丙为沪宁杭工业区D.丁为辽中南工业区5、如图中序号与铁路干线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宝成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B.①宝成线、②焦柳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C.①陇海线、②京广线、③京九线、④京沪线D.①陇海线、②京九线、③京广线、④京沪线6、下列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合理的是A.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选择公路运输方式B.一吨活鱼从洪泽湖水产批发市场运到淮安市区,选择铁路运输方式C.汶川地震时,重症病人急需转送到上海做手术,选择航空交通运输方式D.送几百千克的葡萄到市场出售,选择水运运输方式7、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8、如下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①大豆、②棉花B.①甘蔗、②油菜C.①油菜、②大豆D.①棉花、②甘蔗填空题9、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_______运输、水路运输、______运输、______运输。
初中地理八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dd70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e.png)
初中地理八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本章对应的课标要求: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重难点内容介绍: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三大问题。
其中“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材从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请同学谈对交通运输的体会是为了说明交通运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材提供的《南京日报》及《人民网》的消息和活动部分设计的两个活动,分析“四大米市”的成因和“五岭县的变化”则重在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的内容教材分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和“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两个部分。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所以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利用“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主要交通线路,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及重要交通枢纽,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其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教材通过填表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铁路“三横五纵”的分布格局,还通过活动和阅读材料讲解了铁路命名的方法,和列车时刻表的使用方法。
这一部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根据交通运输的具体需求和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设计出合理经济的交通运输路线,教材设计的“为旅行社安排旅游路线计划”的活动体现了这一教学目的。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1fb3dd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3.png)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7
8
6.下列地区适合发展电子工业的是( )
A.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大学、科学研究所附近
C.油田附近
D.铁路沿线
关闭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能利用廉价劳动力,
又可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排除A项;油田附近适宜发展石油及加工工
业,排除C项;铁路沿线适宜发展重工业,也可以发展轻工业,便于产品、
关闭
B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等科技实力雄厚的地区。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7
8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
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
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厂产品可能是( )
A.化工产品
B.钢铁制品
C.陶瓷制品
D.电子产品
关闭
D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7
8
4.该厂工业布局首先考虑靠近( )
A.铁路枢纽 B.海港
C.公路枢纽 D.航空港
关闭
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应该是航空运输,故其产品可能为体积 小且贵重的电子产品。
关闭
D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7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7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归类整理(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归类整理(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dfc6142e3f5727a4e96247.png)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归类整理(201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参考答案】13.D 14.A 15.A(2018四川省绵阳市)(2018年湖南省娄底市)(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参考答案】13.D 14. A 15.C 16.C 17.D 18. C 19.B 20.C(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22.我国工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是A.完善的基础设施 B.雄厚的农业基础支撑C.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D.领先技术与人才优势【参考答案】22. D(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23.关于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沿河沿湖分布 B.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多沿交通干线分布 D.多依附于大中城市的高新区【参考答案】23. D(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蜀道难”再添通途: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客运专线于2017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如图所示)。
该客运专线设计时速 250km,成都至西安的用时,从以前的13个小时缩短至4小时。
沿线穿越秦岭、大巴山、汉江、渭河等,道路建设多高架桥和隧道。
据此完成7~10题。
7、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A.单一性方向发展B.高速化方向发展C.大型化方向发展D.多样化方向发展【解答】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客运专线设计时速 250km,成都至西安的用时,从以前的 13 个小时缩短至 4 小时,所以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
故选:B。
8、修建西成高铁客运专线的最大困难是()A.地形地质复杂B.城市众多C.全线高温多雨D.台风频繁【解答】解:西成高铁从西安至成都,该铁路线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
由此可判定,西成高铁施工过程中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地质复杂,地势起伏大。
依据题意。
故选:A。
9、西成高铁客运专线,很多地段采用高架桥和隧道,目的是()A.减小噪音扰民B.保护野生动物C.缩短线路里程D.降低工程难度【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西成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测试-章节测试习题(5)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测试-章节测试习题(5)](https://img.taocdn.com/s3/m/ec9cb93d0975f46527d3e1de.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上海市郊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B. 市场需求量C. 农业技术装备D. 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相关知识。
【解答】上海市城市人口数量大,对花卉、蔬菜、肉、乳、禽、蛋等农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所以上海市郊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所以选B。
2.【答题】下列做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的是( )A.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大,大量种植哈密瓜B. 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大力发展畜牧业,以便提供充足的畜产品C. 华北平原地区,可以大量种植水稻和小麦,实行稻麦间种,提高粮食的亩产量D. 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相关知识。
【解答】哈密瓜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新疆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湿热的季风气候,气候不适宜哈密瓜种植;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但缺乏草场资源,不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不适宜可以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少,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综合题文】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回答下面小题。
【答题】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 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B.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C. 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D. 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解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东北平原应该发展春小麦种植,四川盆地发展亚热带作物生产,海南岛大力发展热带农作物,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故选D。
【答题】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A. 气候复杂多样B. 夏季雨热同期C. 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D.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分析
本章对应的课标要求:
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重难点内容介绍:
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三大问题。
其中“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材从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请同学谈对交通运输的体会是为了说明交通运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材提供的《南京日报》及《人民网》的消息和活动部分设计的两个活动,分析“四大米市”的成因和“五岭县的变化”则重在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的内容教材分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和“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两个部分。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所以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利用“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
了解我国的主要交通线路,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及重要交通枢纽,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其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教材通过填表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铁路“三横五纵”的分布格局,还通过活动和阅读材料讲解了铁路命名的方法,和列车时刻表的使用方法。
这一部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根据交通运输的具体需求和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设计出合理经济的交通运输路线,教材设计的“为旅行社安排旅游路线计划”的活动体现了这一教学目的。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这一部分教材密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价格,速度,运输量等基本属性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本节分为四部分:“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农业与我们: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使学生体会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农业的概念: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等。
2)农业的地区分布: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
在此基础上,又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进行对比,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结合我国的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本节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工业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图片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以及工业生产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图时就可以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学会归纳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的方法;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着重介绍了高新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及分布特点,通过阅读材料提供了高新技术产业为我国工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
如何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立足于使用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工业产品入手,结合查阅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探究,从而突破难点和重点,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式建议:
1)本章的学习当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如:我国交通运输网络总体上讲,东部密集,西部稀疏,这种格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形,人口,资源等
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原因,但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中通过“中国人口密度图”了解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中学习了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所以人口因素及地形因素与交通运输网络分布的关系是学生可以把握的。
但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与资源的关系,由于学生缺乏资源分布的基础知识,所以不必强调,可以在本章的下两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中再分析资源,交通与经济的关系。
2)本章的学习当中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例如:在学习工业与我们这部分内容时,引入建议以学生的自身生活为例,如:同学们早上来上学,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是哪生产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工厂、工业产品等。
也可以从学生用具(课桌、教科书、文具)或服装入手,都可以达到自然引入的效果,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工业产品是由许多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称为工业部门。
同时也说明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由此引出工业的生产过程和相互联系。
3)本章学习中还要注重利用书上的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国工业的分布时要紧紧围绕教材中的地图进行教学。
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中工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如有条件还可以把这幅图中工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做成闪动的,学生就很容易观察出工业沿交通线、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