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实验压强篇
初中物理教案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初中物理教案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实验与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例子,探讨如何通过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一、水的压强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
首先,准备两个相同高度的容器,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是空的。
然后,在水上方放置一个小圆球,观察其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接下来,逐渐向水中加入重物,观察小球的变化。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随着水中重物的增加,小球能够浮在水面上的高度越来越低。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压强与水深有关,并通过计算与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二、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一个趣味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实验可以采用一块玻璃板和一根笔,将玻璃板倾斜放置在桌上,然后将笔直插入玻璃板中。
当光线通过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导致笔在玻璃板中的位置发生偏移。
通过观察和测量偏移角度,学生可以体会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进而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三、电路实验电路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一些趣味的电路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材料和限制条件下,搭建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电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电流、电阻、电势等概念,进一步理解电路中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运动实践活动物理学与运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有趣的力学实践活动,如设计和制作小型车辆,通过调整车辆的结构和重心,探究不同因素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和力学等物理概念。
通过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利用大气压强实现瓶内液柱上升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1. 玻璃瓶(无盖)2. 橡皮塞3. 水槽4. 红墨水5. 计时器6. 纸条7. 针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当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容器内液体的压强时,液体可以被大气压强推动,从而实现瓶内液柱上升。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洗净,并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橡皮塞堵住瓶口,确保瓶内液面与瓶口齐平。
3. 将瓶口朝下,轻轻地将橡皮塞按入瓶内,确保密封良好。
4. 将瓶子浸入水槽中,使瓶口在水下。
5. 用针在橡皮塞上扎一个小孔,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
6. 观察瓶内液柱的变化,记录液柱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液柱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数据:- 液柱上升高度:10cm- 液柱上升时间:30秒数据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实验中,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3. 实验过程中,液柱上升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本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揭示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创新之处:1.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2. 通过观察液柱上升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瓶内液体的密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物理创新小实验——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物理创新小实验——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西安市户县西安惠安中学魏余船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
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
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
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本节主要从一系列趣味小实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准确理解压强的概念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压强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相关实验的原理。
③能用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认识压强及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设计创新实验,进一步体验压强及流体压强跟流速关系的相关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领略压强及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各种实验中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创新实验体会理解压强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物理实验并设计创新实验。
教学用具:水杯,纱网,塑料袋,铅笔,吹风机,乒乓球,塑料软管,轻质小球,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创新实验一:用纱网做覆水实验实验方案:水杯装满水,用一张纱网盖在杯口,一只手拿住杯子,另一只手按住纱网,然后迅速翻转,慢慢松开按住纱网的手,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
五则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铜瓮雷鸣”
五则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铜瓮雷鸣”一:〝铜瓮雷鸣〞实验西汉刘安(前179~前122)在«淮南万毕术»中云:〝铜瓮雷鸣。
〞其注日:〝取沸汤置瓮中,坚塞之,内于井中,那么作雷鸣,闻数十里。
〞意思是:把开水倒进铜瓮里(但勿倒满),将铜瓮密封后丢入井中,声似雷鸣,数十里也能听到。
铜瓮怎能〝雷鸣〞?缘由能够有两种:第一,铜瓮在下沉进程中,瓮内水面之上蒸气遇冷降温凝结,压强减低,水的沸点随之降低,水再次沸腾作响;第二,假定瓮壁极薄,当瓮内压强降低时,受大气压加水压的作用,铜瓮向内分裂,形成爆炸,声似雷鸣。
上述两种现象,都是经过空气冷凝的方法到达做功的目的。
现中学用铁皮盒替代铜瓮演示上述第2种现象,实验时因条件限制不在水中而在空气中停止。
假定演示上述第1种现象,那么是将烧瓶内水烧开后稍冷却,再在瓶外浇冷水降温减压来完成。
二:〝虚管悬液〞实验唐代王冰注解«黄帝内经素问»时指出:〝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
〞意思是:用手指捏住空管的一端,将管中灌满水后倒过去,水不会从管中流出。
由于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管中,所以管里的水不会流出来。
这就是〝虚管悬液〞实验,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当管中充溢水后,空气不能进入管中。
将管倒过去,管内压强为水压,其值通常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强,故水〝悬〞在管中。
这个实验是从〝瓶子倒水〞实验归结过去的。
早在南北朝的«关尹子»一书就已指出:〝瓶有二窍,水实之那么倒泻,开一那么水不下,盖不升那么水不降。
〞意思是:在密封的瓶上开两个小孔,瓶中灌满水,水就会从瓶中倒出。
假定只在瓶中开一个小孔,水是倒不出来的。
由于此时空气不能在瓶中对流。
很显然,上下两端启齿的瓶子,下口下面压强为一个大气压加水压,下面压强是一个大气压,这种状况下水会从下口流光。
但将瓶的上口封住时,水向下滴落一点点后,瓶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当瓶内气压减小量与瓶中水柱发生的压强相等时(有时只需水的下外表向外凸出一点点就行),水就不会流出来了。
物态转化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现象,如水结冰、冰融化、雾的形成等。
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趣味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揭示物态变化的奥秘。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 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类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的吸收与释放。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电冰箱、酒精灯、烧杯、冰块、热水、干冰、樟脑丸、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药品:水、酒精、干冰、樟脑丸等。
四、实验方法1. 熔化实验: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2. 凝固实验:将热水倒入烧杯中,待水冷却后,观察水逐渐凝固成冰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3. 汽化实验:将干冰放入烧杯中,观察干冰升华成气体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4. 液化实验:将酒精灯点燃,待酒精蒸发后,观察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5. 升华实验:将樟脑丸放入烧杯中,观察樟脑丸逐渐升华消失的过程,并记录时间。
6. 凝华实验:将干冰放入烧杯中,观察干冰升华后,烧杯内壁出现的霜,并记录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化实验: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这说明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2. 凝固实验:热水在室温下逐渐冷却凝固成冰,整个过程用时约10分钟。
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3. 汽化实验:干冰在室温下迅速升华成气体,整个过程用时约2分钟。
这说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4. 液化实验:酒精灯点燃后,酒精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水滴,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这说明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释放了热量。
5. 升华实验:樟脑丸在室温下逐渐升华消失,整个过程用时约20分钟。
这说明樟脑丸在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6. 凝华实验:干冰升华后,烧杯内壁出现霜,整个过程用时约5分钟。
固体趣味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探究固体物质的性质,了解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物理原理:1.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其计算公式为P=F/A。
2.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弹性: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4. 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砚台、墨、毛笔、吸墨纸2. 玻璃杯、水、小石子3. 橡皮筋、木块、砝码4. 硬币、塑料尺、橡皮擦5. 热水、冰块、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1)将砚台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毛笔蘸墨在砚台上书写“压强”。
(2)将吸墨纸放在砚台上,用毛笔在吸墨纸上书写“受力面积”。
(3)在吸墨纸上放置不同大小的石子,观察吸墨纸上的墨迹面积。
2. 实验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1)将橡皮筋固定在木块上,用砝码分别放在橡皮筋的两端,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
(2)将塑料尺放在木块上,重复上述实验。
3. 实验三:探究弹性形变与恢复原状的关系(1)将硬币放在橡皮筋上,用力拉伸橡皮筋,观察硬币的形变。
(2)松开橡皮筋,观察硬币是否恢复原状。
4. 实验四:探究热胀冷缩现象(1)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发现,石子越大,吸墨纸上的墨迹面积越小,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2. 实验二:通过实验发现,塑料尺的摩擦力小于橡皮筋的摩擦力,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摩擦力。
3. 实验三:通过实验发现,硬币在橡皮筋上发生形变,松开橡皮筋后,硬币恢复原状,说明物体具有弹性。
4. 实验四:通过实验发现,热水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冰块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实验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实验
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壁面或其中的物体施加的压力。
在物理学中,液体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在容器中倒入了不同种类的液体,例如水、酒精和食用油。
然后,我们在容器中放置了一个小的浮标,并观察了浮标在不同液体中的位置。
实验结果显示,浮标在不同液体中的位置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过测量浮标下沉的深度,我们发现不同液体对浮标施加的压强是不同的。
进一步分析发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具体来说,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为了验证这一规律,我们进行了一些定量实验。
我们通过改变液体的深度和密度,分别测量了不同条件下的压强。
实验结果再次证实了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成正比的规律。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液体压强的规律。
我们发现液
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成正比,这一规律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液体压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上物理实验
八上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同学们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验证理论,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八年级物理实验的案例。
实验一:压力传递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压力在液体中的传递规律。
实验原理液体中的压力是由液体的重力和液体柱高度决定的。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中处处相等。
当外力作用于液体封闭容器中时,液体将等压分布,会对容器壁面施加压力。
实验步骤1.将一根软管连接两个注射器,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悬空放置。
2.在水封闭容器下方,用一个小瓶放置一些液体。
3.拉动一端的注射器的柱塞,观察另一端的注射器的液体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当一端注射器拉动柱塞时,液体在另一个注射器中上升,说明压力在液体中得到了传递。
实验二: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原理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地面上放置一个平整的镜子。
2.用手持光源向镜子中照射光线。
3.观察光线从光源到镜子的角度和光线从镜子反射出去的角度。
实验结果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反射定律成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三:简单电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实验原理电路中主要包括电源、导线和元件。
电流会自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当电路关闭时,电网极积极,在闭合电路中形成电流。
实验步骤1.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小灯泡。
2.通过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的两端,使电路闭合。
3.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路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向负极,通过灯泡发出光亮。
通过这些实验,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验中学到更多知识,发现更多乐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3篇
1、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课上的趣味物理实验设计
科学课上的趣味物理实验设计在科学课上,趣味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原理,还能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物理实验设计。
实验一:会跳舞的盐粒实验材料:一个碗、保鲜膜、盐粒、勺子实验步骤:1、首先,将碗口覆盖上一层保鲜膜,注意要绷紧使其平整。
2、然后,在保鲜膜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粒。
3、接下来,用勺子轻轻敲击碗的边缘,观察盐粒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我们敲击碗的边缘时,碗会产生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保鲜膜传递给盐粒,使盐粒也跟着跳动起来。
这个实验直观地展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原理。
实验二:自制彩虹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盆、一面镜子、手电筒、水实验步骤:1、在塑料盆中装满水。
2、将镜子斜插入水中,使其与水面形成一定的夹角。
3、关闭室内灯光,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在水中的部分。
4、观察盆的对面墙壁上是否出现彩虹。
实验原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镜子上,一部分光被反射,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
在水中,光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分解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这体现了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实验三:神奇的静电现象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碎纸屑实验步骤:1、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快速摩擦多次。
2、然后将梳子靠近碎纸屑,观察纸屑的变化。
实验原理:塑料梳子在摩擦头发时会带上静电,当带有静电的梳子靠近碎纸屑时,纸屑会被吸附在梳子上。
这展示了静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
实验四:浮力的奥秘实验材料:一个装满水的水槽、一个鸡蛋、盐实验步骤:1、将鸡蛋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水槽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2、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盐,并搅拌均匀,观察鸡蛋的变化。
实验原理: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是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当向水中加盐时,水的密度增大,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这个实验揭示了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用乒乓球放在水杯口的物理实验原理和经过
用乒乓球放在水杯口的物理实验原理和经过乒乓球放置在水杯口的物理实验原理和经过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该实验的原理涉及到气压和液态物质的性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实验的原理和经过。
实验原理实验中用到的原理主要是气压和液态物质的特性。
气压是指地面上所受到的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是由地球上的空气分子产生的。
当气压变化时,液态物质会受到影响,导致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将水杯口垂直放置并填满水,保证水面平稳。
将乒乓球轻轻放在水杯口上,球将不受任何盖压,并保持静止。
当我们倾斜水杯时,水位会开始上升,直到水中的压力增加到等于大气压力时,乒乓球才会被迫移动到杯子口的一侧,并被压在杯壁和水级之间。
这是因为球被水压力推动,而杯子和球之间的摩擦力会让球停在一个位置,而不是掉下去。
当倾斜角度增加时,水位会继续上升,水压也会增加,导致乒乓球继续朝杯子壁移动。
当倾斜角度达到一定值时,水压会导致乒乓球脱离杯口并滑落到桌面上。
实验经过该实验需要以下材料:一个普通的水杯,足够的水来填满水杯,一个乒乓球。
以下是该实验的详细步骤:1. 填满水杯并敲掉任何表面的水滴。
2. 将单个乒乓球轻轻放在杯口上,并保证其不会滑落或受到盖压。
3. 倾斜水杯,注意球的移动情况。
4. 重复步骤3,但倾斜角度逐渐加大。
当倾斜角度增加时,水压增加,乒乓球会逐渐被压在杯壁和水面之间。
当倾斜角度达到一定值时,水压力足以克服球的重力和杯子与球之间的摩擦力,导致乒乓球脱离杯壁并掉落了。
实验原理和经过可能有些复杂,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压和液体的特性,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这个实验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实验。
乒乓球放在水杯口的实验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物理实验中。
可以用这个实验来演示压强的概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倾斜水杯时,乒乓球被压在杯壁和水面之间。
也就是说,球受到了水和杯子对其的压力。
根据物理学的知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
几个简单趣味物理小实验
几个简单趣味物理小实验1.用铅笔做的小实验:(1)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将铅笔一端削尖,再用双手的同时有力向里顶铅笔的两端,可以探究压力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研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将一摞书平放在桌面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并记读数,然后再书下平放几只铅笔再测力计匀速拉动并记读数,并将两次读数比较,得出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2. 感受大气压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意图课本上是用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后倒过来,而纸片不掉下去,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此实验中易拉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效果明显,并且能使学生既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也认识到大气压的“威力”之大。
效果比课本上的要好。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实验在烧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连通(或者连接一个小气筒)。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你可从温度计上看到,当温度接近100℃时,瓶里的水沸腾了。
这时你用力推压针筒活塞(或者压气筒活塞),增大瓶里的压强,你会看到,虽然仍在加热,水的温度也略有升高,但是沸腾停止了。
这说明,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了。
意图课本上仅仅是用一句话“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补充本实验就是用数据真实的使学生认识液体到沸点与其上方的气压的关系。
然后紧接着向学生介绍有关高压锅的原理:“高压锅”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世界上第一只高压锅是在1681年发明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医生兼物理学家和机械师丹尼斯·帕平。
这只高压锅做得十分坚固,锅盖是铁制的,份量很重,紧紧地盖在锅上。
锅的外围罩了一层金属网,以防意外爆炸。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伯努利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最新教育资料
xx原理教学中的趣味实验伯努利原理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严重原理,在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中,学生在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伯努利原理。
该原理在1726年由瑞士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首先提出,它说明了流体压力的一个特征――对于安定流动的流体(如安定流动中的空气或水)在横截面大的地方,流速小,压强大,而在横截面小的地方,流速大,压强小[1]。
伯努利原理应用非常广博,如飞机的升力、喷雾器等。
本文介绍伯努力原理教学中有关的趣味实验,供大家参考。
1乒乓球炮弹1.1实验设计本实验用一个大功率电吹风作为风源,透明塑料纸一张,乒乓球若干个。
实验制作时,将透明塑料纸裹成直径为稍大于乒乓球直径的纸筒。
演示的时候,将乒乓球放在一个盘子里,纸筒的下端靠近乒乓球,打开电吹风后,将电吹风沿着纸筒的上端吹气,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乒乓球像“炮弹”一样发射出来了。
本实验需要注意:电吹风的功率要比较大,风力要强,吹?L的角度也十分严重,这是本实验能否胜利的关键。
1.2实验原理实验中,当用吹风机吹纸筒上端的时候,上端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下端压强不变,在纸筒上下端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一股由下向上的气流,纸筒下端的乒乓球也就随着气流从纸筒上端发射出来(图2)[2]。
2气球风轮2.1实验设计本实验的主要器材是:一个大功率鼓风机,点胶,气球若干个。
制作时,首先将气球吹得同样大并系好,然后用点胶将气球粘结成内一圈外一圈的一个圆形气球环。
演示时,先用一只手扶着气球环,然后拿着鼓风机对着气球环的一端吹气,这时候,我们就会看见气球环悬浮在空中并且旋转起来。
本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找准鼓风机给气球环吹风的位置,气球环受本身的重力,同时受到鼓风机吹风时一个冲击力,在合力矩的作用下,气球风轮就会旋转起来(图3)。
2.2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了康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有偏离原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2]。
趣味物理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变化的科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
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趣味物理小实验活动。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同学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增强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器材1. 小木块2. 玻璃杯3. 水彩笔4. 胶带5. 小纸条6. 铅笔7. 橡皮筋8. 烧杯9. 量筒10.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重力作用(1)将小木块放在桌面上,用铅笔记录其位置。
(2)将小木块沿桌面移动一段距离,放手后观察其运动轨迹。
(3)分析木块运动的原因,解释重力作用。
2. 实验二:浮力现象(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将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浮沉情况。
(2)逐渐增加水量,观察木块浮沉变化。
(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解释物体浮沉条件。
3. 实验三:摩擦力实验(1)将小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橡皮筋将小纸条系在木块上。
(2)用力拉纸条,观察木块运动情况。
(3)分析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 实验四:压强实验(1)将小木块放在烧杯底部,观察其受力情况。
(2)在烧杯中逐渐加水,观察木块受力变化。
(3)分析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容器形状的关系。
5. 实验五:温度变化实验(1)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观察温度变化。
(2)在烧杯中加热水,观察温度变化。
(3)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解释热量传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木块在重力作用下沿桌面运动,说明了重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实验二:木块在水中浮沉,说明浮力是物体浮沉的原因,物体浮沉条件为浮力大于或等于重力。
3. 实验三: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有关,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困难。
4. 实验四:压强与液体深度、容器形状有关,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容器形状越深,压强越大。
趣味物理实验压强篇
温度与压强的关系
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从而使得分子间的碰撞更加频繁。
温度与压强的关系
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分子运动速度和分子数密度的变化,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压强 的变化。在密闭容器中,温度升高会导致压强增大,反之温度降低会导致压强减小。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趣味实验二:压强的应用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伯努利定律
流速,使其平行并有一定间距,然后在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到两张纸被 吹向中间,这是因为吹气使得两张纸之间的空气流速增加,导致压强减小,外界 的压强大于两张纸间的压强,所以两张纸被压向中间。
吸管喷泉实验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压强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同时也存在相互排斥的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使得分子间的距离 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压强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这种变化会 导致物体内部压强的变化。
特点
同一压强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力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压 力越大。
02
趣味实验一:水柱与压强
实验目的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深度、液体密度和重 力加速度的关系。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帕斯卡原理及其 应用。
实验材料
01
一根长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
02
水
03
尺子
04
重物(如石头、砝码等)
实验步骤与结果
实验步骤
将水银倒入一个玻璃管中, 然后将其密封,将玻璃管 竖直放置,观察水银柱的 高度。
实验结果
水银柱的高度大约为 760mm,这个高度就是 大气压强的值。
压强问题(压强综合及应用)
1.城市燃气供应行业常用毫米水柱作为燃气的压强单位。
JMB-3型煤气表的铭牌如下表所示(铭牌中“压力”指的是压强)。
当煤气的压强 大于___________p a ,小于____________ p a 时,这种煤 气表可以正常工作。
2.拖拉机的履带是由一块块金属板做成的,每块板上都有一、二条凸起的棱( )A .金属板和它上面的棱都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B .金属板和它上面的棱都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 .金属板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 .金属板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压强问题二测得一个24cm 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0.1kg ,排气孔的内径为3mm 。
如果用它煮水消毒,根据下面水的沸点与压强关系的表格,这个高压锅内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压强问题三小英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水的内部压强和水深的关系,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增加细管内的砂粒可以改变细管沉入水中的深度。
(1)指出所作的测量工具,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逐条写出实验步骤。
(3)根据测量量导出在不同深度处计算压强的公式。
(4)说明怎样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水的内部压强是否与水深成正比。
1. 小刚今年15岁,因重感冒输液,针头插在左手背的静脉上,其间他必须下床,这时他发现只有右手把药瓶高高举起时,血液才不会回流到输液管内。
试根据这个现象估算,手上静脉的血压比大气压大多少。
这个差值相当于多少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水银的密度是13.6×103 kg/ m3)?2.如图所示,锥形瓶中盛有0℃的水,现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升高到10℃,在这一过程中(不考虑水的汽化及锥形瓶的热胀冷缩),则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变化是()A.不变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大气压问题一1、有些家用玻璃茶几的桌架是用四个塑料吸盘吸附在桌面上的(图所示)。
如果每个吸盘的直径是4cm,计算一下,桌架质量不超过多少时,抬起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
趣味物理实验报告
压强差的广泛应用:
3.还有吸管喝饮料,注射器将药液吸入 针筒中,人吸气时,吸管式钢笔吸钢笔 水时等等 不得不说压强差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 在,而智慧勤劳的人们则能将其利用 起来,发挥其作用,为人类的生活添 加更多的便利与美好,期待物理能有 更好的发展!Best Wishes!!!
谢谢观看!
NO.1:背景
背景现象:
NO.2: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到的材料有:
1.一个玻璃瓶+粘合有吸管的瓶盖; 2.足量热水(至少能装满瓶身) 3.带有颜色的液体; 4.用来装有颜色液体的小盆; 5.(为了避免实验时使用热水被烫 到而准备的)防烫手套
N过程:
实验具体过程:
NO.4:结论
深入本质见原理:
NO.5:应用
压强差的广泛应用:
1.飞机的升力产生就是利用了压强差 的原理:飞机的上下表面,上表面有一定的
弧度,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下表面平坦,气 流通过时的路程较短,流速慢,压强大,机翼上 下表面存在压强差.
2.高铁站台边的“不要越界”的标志:
火车经过时,由于空气流动快,所以火车周围 压强小,站台上压强相对较大,所以这两处就 存在压强差,可以使人产生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篇
什么是物理?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 素材下载:/s 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 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 教程:/exce l/ 资料下载:/ziliao/ PPT 课件下载:/ 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 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尝试解决问题!
1、真空衣帽钩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 3、登山的时候为什么会耳鸣?
THANK YOU
实验器材:水,吸管,针。
气压 实验
为什么呢?
气压的形成: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 这些分子每时每刻都在随意运动。每次碰撞, 都会给物体表面压力,而分子数目非常多,就 表现出大气压力现象。
气压的大小:
想象一下一个杯子中装同样的空气(也就是许 许多多分子),那么压缩瓶子的时候,气压会 怎么变化?。
What is Physics?
真空衣帽钩: 小小的衣帽钩为什么能 够承受这么大的力?
吸管: 为什么用吸管可以吸力?
实验器材:衣帽钩,称重计,重物。
气压 实验
倒立瓶子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实验器材:瓶装水,纸片。
气压 实验
吸管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吸起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