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Hanent整理

摘要: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文化以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它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市场要求取代精神要求。在这种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化形态的商业化运作中,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关键词: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关系

大众媒介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在传播文化、提高人类文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现在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大众媒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理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大众文化及大众文化在构造人类大众精神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影响力。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

大众文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为此,有人竟突发奇想:而今最无法想象的就是今天的人类倘若失去大众文化会怎么样?大众文化是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以大众传播为媒介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批量化、类象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一般而言,作为人类20世纪文化的一大创造,大众文化的出现于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直接的渊源。大众文化是唯一为技术而生的文化。大众文化所对应着的就正是传播技术所“激起”的现代的“美感”。在更大的范围来考察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的出现与市场化、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大众文化的出现也和大众的出现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一般而言,在人类世界已有的自然、人本身、社会这三大因素之外,技术可以说是第四大因素。技术对现今社会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进入20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已转为技术本体论的。技术对于文化的介入是20世纪的一大特征,也是20世纪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与大众传媒有关。

大众文化就是一种高情感的文化。作为虚拟的世界的对应物,大众文化体现的是一种虚拟的感情。更具体地来说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媒所制造的文化。因为传播媒介是技术在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中的直接体现。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是我们考察大众传媒的重要思路。麦克卢汉曾以电灯为例加以说明:电灯的出现,其意义不在于它所带来的光明,而在于它所导致的传统时空关系的转换。电灯使人们在晚上不觉得很晚,在凌晨不会觉得很早,这无疑就影响了人们构建自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方式,也影响了人们构建诸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感知的方式。“电视带来的不仅是画面,而是它所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体传统结构的改变。”(鲍德里亚)大众传媒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是我们的工具,而且是我们越来越不可离开的世界。大众传播媒介第一次把信息传输方式与物质运输的方式区分开来(从电报开始)。大众传媒是时间

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结合。也就是说,它在时间上使整个地球成为地球村,在时间上使整个社会文化与传播网络同构。最终,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了空前的延伸。借助于大众传媒人类实现了远距离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

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根本改变起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传播方式的改变。过去的传播是在社会群体中进行的,而大众传媒与社会群体无关,是个人去直接面对媒介,这无疑更加自由了。只有在大众传媒中,信息才被认为是资源,同其它资源一样主要实行市场配置。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从群体参与走向非群体参与的内在的特征是:距离的消失。距离与个体和人际传播密切相关,哈贝马斯、贝尔、杰姆逊都发现了大众媒介被“抽掉了距离”。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可以说是即时的,与现实之间不存在任何距离。它就是现实生活,也就是感官经验。

第二,传播内容的改变。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提供的不是受众应该知道的东西,而是受众想知道的东西。只要有人买,就是信息;只要卖得出去就是信息。这是因为大众传媒所奉行的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第三,传播对象的改变。大众传播的对象是作为信息的人、符号的人。也就是大众。大众是相互独立的、互不统属、自主选择信息的自然人群。

第四,传播话语的改变。从有机的、向心的话语转向无机的、离心的话语。其中蕴涵的是时间的中断和空间的膨胀。大众传媒所制造的“主观真实”,只是为了更有利于它对现实的虚构。人们往往以为在大众传媒看到的是现实世界,实际上却只是幻影而已。“电视上都说了”,成为人们下意识中的判断标准。

第五,传播性质的改变。李普曼在他的《舆论》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社会成了大众传媒的反映,没有进入大众传媒的就不是现实,与大众传媒不符合的就不是现实。

第六,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的改变。人类开始用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人类的思维大大地开阔。

大众文化是时尚的文化。20世纪,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之一,关键在于时尚自身符号功能的突出。所谓时尚,在20世纪,就意味着一种在话语幻象中制造出自身的存在的意义幻象。在时尚之中,信息传播的符号功能被突出出来。因此,当代的时尚完全是一种话语活动。也就是说,“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于是谁在说”。在20世纪,尽管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人的异化了的占有欲望却被完全的激发出来了,异化活动开始走向极端,这正是时尚被突出来的主要根源。

大众文化是视觉的、虚拟的文化。贝尔认为大众文化是“视觉的文化”,并且指出:“形成知识的印刷和视觉的相对比重中却存在对一种文化的聚合力的真正严重后果”。大众文化的形象是没有原本的虚拟,当代学者一般称之为类象、拟象。大众文化通过混淆了能指与所指,也就混淆了文化、审美与生活之间的区别。张爱玲的洞察颇为深刻:“虽然人生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但我们这样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到海的图画,后看到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总是借助于人为的戏剧。”以虚拟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意味着消费社会与技术社会的来临。

大众文化是娱乐的文化。大众文化对现实的逃避实际上是对自由的逃避。在大众文化中追求的是过瘾、刺激。在娱乐中忘掉自己。传统文化的深度、韵味被抛弃,可以说大众文化是拒绝深度、韵味的。大众文化传递的是主体欲望的外化。列维-斯特劳斯曾说:当能指与所指分裂时,人们就会产生无名的痛苦。它本生没有所指,但却可以包容各种具体的所指。也因此,当代人才会喜欢自己所害怕的东西。例如世界的荒诞、人生的无意义、主体的失落、人的绝望、精神的危机这类被阿多诺称之为“20世纪的世界情绪”的东西。人类在大众文化中体验的恐惧,实际上是对虚无的恐惧,这是一种对无法确定具体利害关系的无功利的恐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