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论文
大众文化通论论文
大众文化通论论文大众文化通论——流行音乐论文金融丙邬嘉伟1490810304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其有发展方向:人文化发展方向、科学化发展方向、国际化发展方向、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2. 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3. 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4. 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 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 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 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指大众文化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产品,在作品内容、角色定位、事件情节构思、场景设置、语言风格、视听效果等方面流于套路化、公式化。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当代“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视作“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
“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大众文化”,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足以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流行音乐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行音乐形态的审视必须放在这个平台之上,否则难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嫌。
《2024年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范文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学风格,引领着当代文学的潮流和趋势。
本文将就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其中的现象与特点,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及其特点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广泛接受并普及的文化现象。
其特点主要包括普及性、商业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等。
大众文化借助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迅速传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三、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1. 题材与内容: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题材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网络小说、青春文学等为例,这些作品往往关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2. 创作风格:大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创作风格。
例如,网络文学的流行使得轻松、幽默、接地气的文风成为一种趋势;而影视剧的火爆则使得文学作品中出现更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描写。
3. 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当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文学、电子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等方式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
四、当代文学现象分析1. 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现象之一。
它以丰富的题材、独特的文风和广泛的读者群体为特点,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
网络文学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也推动了文学与科技的融合。
2. 影视剧改编热潮:随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这种改编不仅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也促进了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和融合。
同时,影视剧的火爆也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风格。
五、深层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通用)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通用)【摘要】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从商品社会到影像社会的过程,从日益增长的商品化和产品化到被后现代理论所描述的关键现象,内爆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新形式的思想、文化、技术与生活的出现,后现代文化开始初现,后现代话语已在全世界流行,与后现代有关的争议到处皆是,后现代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
【关键词】后现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一、初识后现代大众文化对于后工业社会大众文化的特点,杰姆逊的概括是五种差异的消失:一是内部和外部的差异;二是本质和形象的差异;三是弗洛伊德无意识和显意识的差异;四是存在主义真实性和非真实性的差异;五是能指和所指的差异。
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对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理解与研究,必须置于消费文化的发展之中,后现代大众文化从消费文化中吸收了生活的审美呈现方面的许多特征。
1、消费的符号化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生产不仅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现象。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即商品作为符号,能够提供声望和表达消费者的特征。
法国社会理论家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消费社会从根本上意味这消费游离与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物的实用性消退,非实用性浮出水面。
由于被消费物已经在实用功能的意义上全面满足了人的需求和欲望,整个资本主义的消费开始由物的有用性消费过度到物的符号性消费,符号价值代替了使用价值。
”后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从商品形式占主导地位进入到符号形式为主的时代。
2、消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
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在时尚与流行之中,娱乐、消遣、休闲、消费具有新的生活价值,寻求更新更好的消费成为人们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目标,人们关心的只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论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
大众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和信息来源,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众文化研究则是研究大众媒体所传递出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在同一时间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看同样的节目或读相同的信息,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加强。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不断革新自身,更新世界观和文化形态,并引领大众的审美和文化观念。
最后,大众传媒也能够影响着大众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这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媒对我们的影响也存在着负面的一面。
作为商业媒体,大众传媒往往会以追求利益为前提来制作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不是关注真相和公平,这就会带来很多的虚假消息和误导。
此外,大众传媒普及过程中也使得电视和互联网成为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如色情、恐怖以及暴力等,让人们的道德和文化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大众文化研究正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进行的,它会关注媒体所传达出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形态以及文化认同等问题,并尝试从中找到影响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种研究还会分析大众媒体所代表的文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如何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社会关系、消费以及政治信仰等。
在国内,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了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论。
在学术领域中,大众文化研究更是以其批判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成为了各种大众媒体所传达的各种信息的曝光者。
这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背后的意义和真正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这样的文化形态,从而更好地肯定并推动现代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代学术界的热点和关注点。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
大众文化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大众文化论文专题的设计论证回想我们心目中典型的中国动画形象,大家会不假思索的说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牧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可是很显然,这些作品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
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所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都日益优越,但为什么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下来的优秀动漫作品却越来越少?由此我们提出了这一专题:为何中国的动漫无法跟上时代、无法大众化。
首先,我们从一些我们心目中的经典动漫入手,列举了《葫芦娃》、《哪吒脑海》等优秀动漫作品,然后介绍了一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然也只是在儿童之间受欢迎,还是无法大众化。
由此,我们联想到日本动漫,他们在大众化这方面比我国强很多,所以简单分析了日本动漫的盛行因素,并介绍了几部当前比较流行的日本动漫《海贼王》、《火影忍者》、《蜡笔小新》等。
紧接着,分析中国动漫的特点和中国动漫发展的几个障碍。
最后介绍了中国两部有所突破的动画《我为歌狂》和《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是一部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只供儿童观看,所以算是一部有所突破的动画。
创新点:(1)选材方面:选取大家小时候都看过的如《葫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经典动漫,以及正在热播的日本动漫《海贼王》、《火影忍者》等,能勾起同学们的回忆和兴趣,产生共鸣。
(2)视角方面:从大家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都是国产片而长大了基本上看日本动漫引发的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动画片只适合在儿童时期观看,为何不能使其老少皆宜?由此分析我国动画的不足之处以及日本动漫的盛行原因,然后提出我国动漫可以在哪些方面突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足:PPT中没有展现个人对动漫的理解、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案使中国的动漫老少皆宜,对这个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也和我们对动漫这方面不够了解有关,难点:(1)制作PPT不是很熟练,尤其是插入视屏方面,百度试了N种方法,终于弄好了,结果换台电脑就放不了,然后又百度。
《2024年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范文
《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大众文化是指在社会广泛传播,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通俗性、流行性、商业性等特点,以影视作品、网络文化、流行音乐、广告等形式呈现。
大众文化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电影等,迅速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三、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1. 传播功能:大众文化通过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将各种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给广大群众。
这些信息包括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审美标准等,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塑造功能:大众文化通过其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道德标准等,都会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3. 引导功能:大众文化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
在特定时期,大众文化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引导人们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大众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1. 积极影响:大众文化传播了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
2. 消极影响:大众文化中的一些低俗、媚俗内容,如暴力、色情等,可能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此外,过度商业化的大众文化可能削弱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五、如何发挥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1. 强化内容审查: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监管,确保其内容健康、积极,避免传播低俗、媚俗的内容。
2. 提升创作者素质:提高创作者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水平,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具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3. 引导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人们对大众文化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意识。
影视艺术大众文化论文(全文)
为向影视艺术献媚并不是文学艺术的唯一出路。例如,近年来出 现的为拍影视即兴创作的剧本或脚本,这种为影视而文学的作品, 影视化的痕迹明显,文学的味道全无。正如作家、编剧徐小斌分 析说:“为了迎合市场,不少作品都被打上了浓厚的商业化烙印, 粗制滥造、狗尾续貂之作比比皆是”[6]。这种舍本逐末的文学 创作道路,无疑是不可取的。文学应该在融合其他媒介的基础上, 丰富自身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影视汲取小说的能量以激活自身,而小说则借助影视巨大的 传播力获得扩展的机会。文学要在坚持进展自我的艺术宗旨下创 新求变以顺应文化大潮。大众影视文化充分发挥其优势,丰富人
1
们的休闲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充 分发挥导向作用,将整个人类社会引向更高更美的精神文化境地。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面对影视艺术的蓬勃进展,面对权威的丧失和话语权的取代, 作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底蕴宏厚悠久的文学艺 术一时手足无措。在影视艺术的冲击下,文学在话语地位﹑审美 形态﹑情感的表达及作家的生存方式﹑身份处境和价值取向等 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巨变[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视 觉狂欢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面
其次,影视艺术要以开放谦卑的姿态面对文学艺术。影视艺 术是多元吸纳、全方位融合艺术成果的一种新的媒介艺术,诞生 进展的历史仅百余年,所以各个方面进展还不完善,在文学艺术 面前,多少显得有点稚嫩。文学在长达几千年的进展、流变中, 积存了极为丰富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沉淀了一大 批经典之作,为影视的艺术进展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素材和 营养,所以我们要看到影视艺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学艺术,如 果没有文学各种艺术形式作支撑,影视艺术很难获得飞速进展。 正如张艺谋说:“ZG 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 影提供了再制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ZG 电影的大部 分作品都不会存在。”[7]不仅仅是小说对影视贡献极大,文学 的其他三种体裁(诗歌、散文、戏剧)都极大地影响了影视的进 展,无数小说、戏剧和散文作品不断被直接改编成为电影,如古 典四大名著、莎士比亚的戏剧、海明威和莫言的小说等。影视虽 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但如果没有文学的支撑很难有佳作。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第一篇: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及具体要求一、参考选题(范围)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张艺谋电影的文化阐析运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类型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近期有关“革命”(“谍战”、家庭伦理等)题材的电视剧分析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新媒介时代中的流行音乐通俗文学的文化意义俗文学与雅文学关系辩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当代中国电影现状分析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运用作者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文化研究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电视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的审美特色对某档电视栏目的分析流行音乐媒介浅析通俗文学的特征大众文化笼罩下的通俗文学《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从小说到电视剧——《贫嘴张大民图像文化的审美特征的幸福生活》不同文类之比较图像时代的文学图像时代的电影和文学论大众图像文化的“视觉凸现性” 论大众图像文化的“情感消费性” 浅析现代广告的视觉表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与艺术消费文化中的时尚浅谈时尚与大众传媒广告与时尚(广告如何利用时尚文化达成商业目的)论时尚的基本特征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中的青春偶像崇拜青春亚文化与当代都市文化论二、具体要求1.一人一题,相互选题尽量避免重复。
2.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论文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得抄袭资料。
3.查阅参考文献不少于5种,做一篇2000字以上文献综述。
4.小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用学校统一方格稿纸、黑色或蓝色水笔誊写。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5.班级、姓名、学号置于题目下方。
第二篇:中国文化概论论文选题一、封面格式: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题目:姓名:学号:院部:专业:年级:二、期末论文选题:1、儒家文化(任选儒家文化的某方面来分析论述)如:分析孔子“礼”的思想;从“仁爱”思想来看孔子对人性的关怀;试析孟子的民本思想;试论孟子的理想人格;孟子“性善论”对当代人的启示;试析孟子的义利及对今人的启示。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传播并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通过分析大众文化的起源、传播途径、特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大众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结合当前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展望了大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大众文化的本质和重要性,了解大众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思考。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重要性,起源,传播途径,特征,影响,发展趋势,现状,未来展望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社会中广泛流行、普遍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是以大多数人的口味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大规模传播和普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众文化不仅反映了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社会多元化和文化交流的产物。
大众文化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它通过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和市场经济等方式传播和延伸,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众文化的定义具有多重影响和意义,它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大众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能够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促进社会的整合和稳定。
大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品,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大众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
大众文化概论论文论题:“穿越”里的文化——“清穿剧”占领荧屏现象分析大纲:一、前言简介:最近与“时空穿越”相关的电视剧作品发展极度繁盛,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下热播的清穿剧《宫》在全国电视观众收视份额中占到11.25%,高居内地电视剧排行榜首,还掀起了网络收视热潮。
清穿剧到底为何魅力如此之大?二、定义分析:单纯从字面意义上看“时空穿越”,是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改变来做出解释。
“时空穿越”在古代是神话传说和文学典籍之中的浪漫想象,而现在的火热的“清穿剧”可以说是“时空穿越”在当代的新发展、新现象。
三、原因分析:1、积累发展的结果“战穿”有《寻情记》、《神话》,“明穿”有《穿越时空的爱恋》,直到“清穿”《宫》掀起收视狂潮,前几部作品起了良好的铺垫。
2、作品题材的优势构思新颖,古今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另外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作品充足的演绎空间。
《宫》还给大众一个寄托情感和释放压力的平台。
3、传播媒介助推收视率大众传播媒介对《宫》的热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使“时空穿越”现象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
4、时尚潮流因素的撑台《宫》运用了古装、言情、偶像等足以吸引眼球的各种有利因素,充分混搭在一起,颇受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
四、反映的大众文化特点:1. 商品性《宫》的背后有着一套商业化的核算方式。
该剧的创作者,包括演员、导演、编剧等等都具有了价格标签和商业价值。
2. 通俗性《宫》是穿越清代的历史剧,具有叙事艺术的通俗性,使观众不费力气地按照史实发展的线索观看下去。
3. 流行性《宫》的热播流行,引发一种流行趋势。
甚至该剧中的语言、台词、歌曲都会成为流行元素。
4、依赖性对媒介的依赖性明显,电视与网络营销结合产生成了巨大影响。
5. 娱乐性轻松搞笑的剧情、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们津津乐道。
五、反映的大众文化本质: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时空穿越”在新阶段的发展中有很深的大众文化的烙印,以《宫》为代表的清穿剧的审美取向越来越偏向大众生活,娱乐和消遣性的趋势,其本质就是大众文化的内涵所在。
《2024年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范文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分析其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现象。
其特点包括普及性、流行性、商业性等。
大众文化以娱乐为主要功能,满足了人们追求快乐、放松身心的需求。
三、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1. 文学形式的创新:在大众文化的推动下,当代文学形式不断创新,出现了网络小说、微博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多种新的文学形式。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 题材的多样化:大众文化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从都市生活、职场斗争到历史传奇、科幻幻想等,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多元性和人们的多重需求。
3. 商业化的趋势: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许多作家通过出版、影视改编等方式实现文学作品的商业化运作,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这种趋势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更加广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文学价值等。
四、当代文学现象分析1. 网络文学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现象。
网络小说、网络作家、网络阅读平台等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网络文学的创作自由度高,题材广泛,吸引了大量读者。
2. 影视剧改编的热潮:近年来,影视剧改编成为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途径。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如《琅琊榜》、《庆余年》等,这些作品在影视剧的传播下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3. 跨界合作的趋势: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跨界合作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趋势。
音乐、电影、游戏等与文学的跨界合作,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大众文化思潮管理论文
大众文化思潮管理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文化产品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学习、社交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负面的文化现象也不断出现。
为了保护广大群众身心健康,需要开展一系列大众文化思潮管理工作。
本文将围绕大众文化思潮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众文化思潮管理的概念大众文化思潮管理是指针对当前大众文化中出现的不良思潮,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手段纠正不良思潮,并启迪人们头脑,使社会更加和谐和稳定。
二、大众文化思潮管理的必要性1、吸引大量的大众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大众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交性,能够让人们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这对于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未来成长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都会在这里被打造。
2、借助大众文化展示我国的文化实力大众文化的影响面广泛,可以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高国际影响力。
3、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有积极贡献在当前,大众文化不仅仅是单纯地作为文化生活上的一种满足,更是对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肩负着重要责任的文化载体,责任在于抱打不平,继续维护着社会相关的正常秩序。
三、大众文化思潮管理的措施1、加强大众文化类节目、作品的引导作为娱乐大众的载体,大众文化作品、节目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因此,对大众文化作品、节目内容的优化和監管显得极为重要。
2、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向群众讲述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等方面的重要而有意义的内容,让他们更理解我们所秉持的理念,正确理解大众文化发展的价值。
3、强化大众文化产业的监管和管理国家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当在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监管方面做出更多在法律地位上有力的规范。
四、结语大众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由于行业政策和市场状况的变化,大众文化产业也越来越突出了重要性。
因此,开展大众文化思潮管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加大舆论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行业监管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才能在保证文化发展的同时确保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
《2024年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范文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日益显著。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还反映在文学传播方式和读者接受度等方面。
本文将就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大众文化是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渠道,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在当代社会,大众文化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迅速传播,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众文化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许多文学作品以大众文化现象为背景,从流行音乐、电影、网络热词等方面汲取养分,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
其次,大众文化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接受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迅速传播,使更多人接触到文学作品。
同时,大众文化的普及也提高了读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要求更加多样化。
三、当代文学现象分析1. 网络小说与IP热近年来,网络小说在大众文化中异军突起,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现象。
许多网络小说通过改编成影视剧、动漫等方式,实现了跨媒体传播,形成了所谓的IP热。
这种热潮不仅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还为传统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传播途径。
2. 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逐渐回归文学主流。
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描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3. 多元化创作风格与题材选择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当代文学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从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到科幻、悬疑等各类题材,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四、结论综上所述,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接受度。
批判理论的大众文化论文(全文)
批判理论的大众文化论文一、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大众文化的概念一般而言,所谓的“大众文化”指的是共同的文化,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大部分人们共同拥有的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狂欢、聚会以及娱乐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大众文化的界定相当于我们说的“民间文化”。
它源于日常生活,是依据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文化。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被当作是工业、媒体、消费、娱乐等加以理解,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文化概念理解与其对文化工业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
“文化工业”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指的是科学技术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以大规模机械的生产单一性、标准化的大众文化产品为手段,通过新兴传播媒介将文化产品传达给消费者,从而猎取高额利润,这种借助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间的虚假文化,满足了人们文化需要。
从这个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所论述的大众文化就是这种与民间流传的大众文化不同的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工业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形成的,供大众消费的商品性文化。
(二)大众文化批判的内容马克思指出,在技术高速进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的产品具有商品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交换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区分。
人们不再是关注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重点注重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样,商品本身的性质和质量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的数量以及商品所带来的商业利润。
在这种演变中,商品逐渐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失去了产品和人之间的人性化沟通,成为单纯获得利润的物件,这种现象也体现在大众文化上,大众文化因此成为商品性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直接而肯定的论述,大众文化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商品性的存在。
马尔库塞也指出:“在这个世界上,艺术作品,同反艺术一样,即成为交换价值,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商品而存在的大众文化,它的交换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文化自身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中被忽略,“纯粹的使用价值,肯定已经被完全的交换价值所取代。
《2024年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范文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还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分析其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
二、大众文化的崛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一)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文化指的是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的文化现象。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如电视、电影、网络等。
大众文化在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二)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大众文化的崛起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大众文化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时代性。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容易传播和接受。
三、当代文学现象的特点及原因(一)当代文学现象的特点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文学作品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人性探索,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影视剧等新兴文学形式逐渐崛起,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当代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当代文学现象的原因当代文学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和传播方式。
其次,人们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也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
此外,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挑战(一)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当代文学将继续保持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网络文学、影视剧等新兴文学形式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当代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和人性探索等主题将继续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关注点。
此外,跨文化、跨媒介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也将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发展趋势。
《2024年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范文
《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其广泛的传播方式和普遍的接受程度,扮演着构建和维护社会意识形态的关键角色。
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和传播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征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以全球化的媒体技术为媒介,以广大普通市民为消费对象的文化形式。
它具有广泛性、通俗性、流行性和商业性等特征。
大众文化通过电影、电视、网络、音乐、书籍等媒介,将各种信息、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传递给广大受众。
三、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1. 传播功能:大众文化以其广泛的传播方式和普及程度,将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传播给广大受众。
这种传播不仅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还具有价值引导和社会规范的作用。
2. 塑造功能:大众文化通过其内容、形式和风格,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3. 维护功能:大众文化通过其内容的选材和表达方式,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
它通过传播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强化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四、大众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大众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其传播和塑造功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又对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大众文化形式和内容。
五、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实证研究以电影为例,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文化形式,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
电影通过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和画面等元素,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主流电影往往强调家庭、友情、爱情等积极价值观,而一些商业大片则通过科幻、动作等元素,传递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认同。
大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作文
大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作文在咱们日常生活里,大众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咱忽略。
要说这大众文化到底有啥意义和价值,那可得好好唠唠。
就拿这几年特别火的短视频来说吧,那可真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无聊的周末午后,瘫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
突然,一个教做菜的短视频吸引了我的目光。
视频里的博主操着一口亲切的家乡话,一边手脚麻利地处理食材,一边嘻嘻哈哈地和观众唠着嗑。
那感觉,就像是一个熟悉的朋友在你面前大展厨艺。
博主从切菜的小窍门,讲到火候的掌握,再到调料的搭配,事无巨细,说得明明白白。
我跟着视频的步骤,居然也成功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魅力。
它让原本复杂的烹饪技巧变得简单易懂,让我这个厨房小白也能享受到做饭的乐趣。
而且啊,这短视频可不单单是教做菜。
还有各种搞笑段子、生活小妙招、手工制作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就比如说有个教如何整理衣柜的视频,博主用一些巧妙的收纳工具和方法,把原本乱糟糟的衣柜收拾得整整齐齐。
我照着做了之后,每次打开衣柜,心情都格外舒畅。
大众文化还为很多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我认识一个姑娘,平时就喜欢唱歌,可一直没啥机会展示。
后来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开了直播,凭着一副好嗓子和活泼的性格,吸引了不少粉丝。
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变成了拥有众多支持者的“小歌星”。
这不仅让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再说说那些热门的电视剧吧。
前段时间有部剧特别火,叫。
讲的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那些家长里短。
这剧一播出,就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为啥呢?因为它太真实了,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就像是从咱们身边搬上去的一样。
苏大强的作妖,苏明玉的坚强,苏明成的幼稚,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让人又爱又恨。
咱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追剧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
边看边讨论,一会儿为苏明玉的遭遇愤愤不平,一会儿又被苏大强的荒唐举动逗得哈哈大笑。
看完之后,还会一起交流感受,探讨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论文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论文大众文化的界定, 有这样几层含义: 一是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随着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新的文化现象, 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
二是大众文化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文化传播形式,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文化生产形式, 因此能够成为被大众广为使用的文化消费形式, 大众文化要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
三是大众文化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受众, 大众文化成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消费品。
它与以往的革命大众文化和民间的通俗文化既有联系, 但又有很大的区别。
大众文化的出现改变了当代社会审美风尚的基本格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全文如下:关键字: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学当我在80年代初沉浸于"人类感性的解放"的审美理想时,决没有预料到,这种感性解放在今天是以大众文化的感性愉悦方式变形地实现的。
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市民的心弦。
无论是在家读周末报纸、看电视剧、听流行歌曲,还是出门骑行在街头林立的广告中、进商场享受美化的环境,或者是安坐在电影院与主人公同悲喜,都无不置身在大众文化的休闲氛围中。
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每日每时地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当然组成部分。
因而认识和阐释大众文化,就成为认识和阐释人们自身的一个重要方面了。
然而,对如此日常而又重要的大众文化,知识界却知之甚少:要么对其存在置若罔闻,要么一概视为低俗物而严辞拒绝,要么仍旧沿用以往高雅文化的分析手段去观照,从而一再推迟真正意义上的探讨。
所幸的是,近几年来已陆续有学者开始正眼打量它了,尽管这打量还远不及大众文化本身的发展和演变速度。
本文正是想从我个人的视角加入到这种打量之中,就大众文化谈点浅见,并尝试提出建立中国大众文化学的初步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Hanent整理摘要: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文化以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它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市场要求取代精神要求。
在这种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化形态的商业化运作中,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关键词: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关系大众媒介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在传播文化、提高人类文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现在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大众媒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理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大众文化及大众文化在构造人类大众精神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
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
大众文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的生活。
为此,有人竟突发奇想:而今最无法想象的就是今天的人类倘若失去大众文化会怎么样?大众文化是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以大众传播为媒介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批量化、类象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一般而言,作为人类20世纪文化的一大创造,大众文化的出现于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直接的渊源。
大众文化是唯一为技术而生的文化。
大众文化所对应着的就正是传播技术所“激起”的现代的“美感”。
在更大的范围来考察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的出现与市场化、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大众文化的出现也和大众的出现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一般而言,在人类世界已有的自然、人本身、社会这三大因素之外,技术可以说是第四大因素。
技术对现今社会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进入20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已转为技术本体论的。
技术对于文化的介入是20世纪的一大特征,也是20世纪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
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与大众传媒有关。
大众文化就是一种高情感的文化。
作为虚拟的世界的对应物,大众文化体现的是一种虚拟的感情。
更具体地来说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媒所制造的文化。
因为传播媒介是技术在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中的直接体现。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是我们考察大众传媒的重要思路。
麦克卢汉曾以电灯为例加以说明:电灯的出现,其意义不在于它所带来的光明,而在于它所导致的传统时空关系的转换。
电灯使人们在晚上不觉得很晚,在凌晨不会觉得很早,这无疑就影响了人们构建自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方式,也影响了人们构建诸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感知的方式。
“电视带来的不仅是画面,而是它所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体传统结构的改变。
”(鲍德里亚)大众传媒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是我们的工具,而且是我们越来越不可离开的世界。
大众传播媒介第一次把信息传输方式与物质运输的方式区分开来(从电报开始)。
大众传媒是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它在时间上使整个地球成为地球村,在时间上使整个社会文化与传播网络同构。
最终,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了空前的延伸。
借助于大众传媒人类实现了远距离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
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根本改变起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传播方式的改变。
过去的传播是在社会群体中进行的,而大众传媒与社会群体无关,是个人去直接面对媒介,这无疑更加自由了。
只有在大众传媒中,信息才被认为是资源,同其它资源一样主要实行市场配置。
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从群体参与走向非群体参与的内在的特征是:距离的消失。
距离与个体和人际传播密切相关,哈贝马斯、贝尔、杰姆逊都发现了大众媒介被“抽掉了距离”。
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
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可以说是即时的,与现实之间不存在任何距离。
它就是现实生活,也就是感官经验。
第二,传播内容的改变。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提供的不是受众应该知道的东西,而是受众想知道的东西。
只要有人买,就是信息;只要卖得出去就是信息。
这是因为大众传媒所奉行的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第三,传播对象的改变。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作为信息的人、符号的人。
也就是大众。
大众是相互独立的、互不统属、自主选择信息的自然人群。
第四,传播话语的改变。
从有机的、向心的话语转向无机的、离心的话语。
其中蕴涵的是时间的中断和空间的膨胀。
大众传媒所制造的“主观真实”,只是为了更有利于它对现实的虚构。
人们往往以为在大众传媒看到的是现实世界,实际上却只是幻影而已。
“电视上都说了”,成为人们下意识中的判断标准。
第五,传播性质的改变。
李普曼在他的《舆论》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
社会成了大众传媒的反映,没有进入大众传媒的就不是现实,与大众传媒不符合的就不是现实。
第六,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的改变。
人类开始用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人类的思维大大地开阔。
大众文化是时尚的文化。
20世纪,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之一,关键在于时尚自身符号功能的突出。
所谓时尚,在20世纪,就意味着一种在话语幻象中制造出自身的存在的意义幻象。
在时尚之中,信息传播的符号功能被突出出来。
因此,当代的时尚完全是一种话语活动。
也就是说,“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于是谁在说”。
在20世纪,尽管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人的异化了的占有欲望却被完全的激发出来了,异化活动开始走向极端,这正是时尚被突出来的主要根源。
大众文化是视觉的、虚拟的文化。
贝尔认为大众文化是“视觉的文化”,并且指出:“形成知识的印刷和视觉的相对比重中却存在对一种文化的聚合力的真正严重后果”。
大众文化的形象是没有原本的虚拟,当代学者一般称之为类象、拟象。
大众文化通过混淆了能指与所指,也就混淆了文化、审美与生活之间的区别。
张爱玲的洞察颇为深刻:“虽然人生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
但我们这样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到海的图画,后看到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总是借助于人为的戏剧。
”以虚拟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意味着消费社会与技术社会的来临。
大众文化是娱乐的文化。
大众文化对现实的逃避实际上是对自由的逃避。
在大众文化中追求的是过瘾、刺激。
在娱乐中忘掉自己。
传统文化的深度、韵味被抛弃,可以说大众文化是拒绝深度、韵味的。
大众文化传递的是主体欲望的外化。
列维-斯特劳斯曾说:当能指与所指分裂时,人们就会产生无名的痛苦。
它本生没有所指,但却可以包容各种具体的所指。
也因此,当代人才会喜欢自己所害怕的东西。
例如世界的荒诞、人生的无意义、主体的失落、人的绝望、精神的危机这类被阿多诺称之为“20世纪的世界情绪”的东西。
人类在大众文化中体验的恐惧,实际上是对虚无的恐惧,这是一种对无法确定具体利害关系的无功利的恐惧。
要剖析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必须先从欲望谈起。
在传统文化、审美中,欲望被排除在外。
传统文化、审美的起点,正是从拒绝欲望开始。
康德就是用理性、道德甚至上帝去压抑欲望。
他指出:美感是一种“反思性”的判断力,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在他看来,在感性中对理性的把握就是美感,也就是说,必须与欲望绝缘。
传统文化、审美片面地认为只有理性才是人类的财富,把欲望视作罪恶的代名词,实际上欲望本身并非罪恶,只有以欲望排斥理性甚至一味泄欲才是罪恶。
因此贬低欲望事实上就是对理性的同时贬低。
因为对欲望的剥夺实际上就是对生命的剥夺。
大众传媒给欲望的文化、审美实现以最强大的技术支持。
人类社会对于欲望的追求必然导致技术的诞生。
大众传媒的出现造就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这就是大众文化。
从现代技术到大众传媒再到大众文化,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雅斯贝尔指出:日益崛起的电子文化势必“以自然科学为根基,将所有的事物都吸引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变化,而成为一切生活的统治者,其结果是使所有到目前为止的权威都走向灭亡。
”所以说,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是有共性的。
大众文化是欲望的文化,这种欲望是一种技术(与市场、全球)时代被激发起来的超欲望。
由于大众文化的出现,人们不再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生活,而是把因大众文化诱导的欲望当作自己的欲望,去展示欲望、表达欲望、刺激欲望。
刘易斯在《精神分析、电影与电视》一文中指出:“事情很清楚,技术的要素和情欲的要素二者共同相互作用,从而在总体上构成电影机器。
”其实,整个大众传媒都是如此。
正是技术与欲望二者共同相互作用,在总体上构成了大众传媒机器。
大众文化同样是一部欲望的生产机器。
电视剧《雷雨》的改编,最为典型。
剧本《雷雨》中存在着“乱伦”的故事,但是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仅仅是付诸交代,并未在剧情中展开。
然而在电视剧中,《雷雨》原作中作为经典的价值、意义和深度被“拆解”了,多重乱伦通奸,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卖点。
大众文化抹去了各种差异,去竟可能多地迎合最多的对象的需要,从而在文化趣味、审美口味上去有意识地寻找所有的共同点。
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的:“市场首先创造条件使公众有能力获得文化商品,而后,通过降低产品的降格,从经济上更多公众的获得能力。
或者,市场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文化商品的内容,从而在心理上增强各个阶层民众的获取能力。
”大众文化的话语是无机的、离心的。
弗洛伊德认为,对当代文化、审美来说,当然不是对欲望的压抑,然而也不是对欲望的放纵。
其中的关键是力图成功地把欲望转化为叙事的问题。
从而既保证感官欲望的满足(细节的放纵),有加以叙事上的升华。
对此,弗洛伊德的解决方法是:既通过自由联想来满足肉体欲望的隐秘快感,又借助“超我”的力量来达到升华的目的。
由此形成了欲望叙事的基本结构。
大众文化在我国新时期的崛起始于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获得了主体意识的民众,不仅需要新的娱乐形式,而且也需要表达这一阶层的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有一系列发行量巨大的通俗杂志和报纸作证,有一系列原来属于高级文化阵列的严肃文学纷纷改弦易帜为通俗文学作证。
大众文化的通行无阻表明的是大众对它的支持与认同。
关于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塑造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重要影响。
文化影响传媒,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邹广文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大众传媒与政治刘华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谢岳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众传媒经济学(21世纪传播研究丛书)吴飞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李永健、展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媒通论——21世纪传播研究丛书(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邵培仁、海阔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大众传播学——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米切尔·古尔维奇:《文化、社会与媒体》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