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治
发表时间:2012-02-21T14:25:00.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4期供稿作者:谭长磊高静[导读] 上述一些特殊检查对判别便秘类型有帮助。但临床上并不推荐每例便秘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谭长磊高静(山东省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255000)【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207-01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特别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科室的老年人为多,临床上遇到的慢性便秘的病人占有较大的比例。我国目前对于便秘的概念应以罗马II为标准:便秘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次数减少。从病因学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功能性便秘需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在过去的12个月中,持续或累积至少12周有以下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1)大于1/4时间排便费力;(2)大于1/4时间粪便呈团块状或坚硬;(3)大于1/4时间排便不尽感;(4)大于1/4时间肛门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5)大于1/4时间排便时需用手协助;(6)每周排便小于3次。
而器质性便秘是原发于肠管本身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或肌肉、神经病变,也可呈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肠管运动异常。这类便秘患者在临床上应当是容易诊断的。而功能性便秘,其病因和诱发因素比较复杂,饮食并非唯一饮食,许多功能性便秘患者补充纤维素饮食后并不能改善症状。因为影响排便过程导致便秘的因素很多,除了进食量和摄入纤维素少以外,其他还有精神、心理因素、应激、滥用泻剂等。
根据排便困难发生部位和动力障碍,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其中慢传输型为功能性便秘的比较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约占45%左右。出口梗阻型以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多见。慢传输型与结肠运动障碍有关。临床特点为排便次数减少,小于3次/周、无便意、排便困难和粪质坚硬,出口梗阻型则是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直肠对排便反射敏感阈值异常有关。患者常主诉为排便费力、肛门下坠感、排便不尽感、排便量少、质地坚硬或成形软便。混合型是具备上述两者特点。由于各种类型便秘发病机制不同,因此,临床医生应重视和详细分析患者对便秘的自我感受特点,初步进行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慢性便秘的诊断,首先要注意有无报警症状(如消瘦、贫血、血便、腹部疼痛、腹部包快等)以及全身其他器质性病变存在的证据。对于40岁以上、有长期便秘史、短期内症状加重者应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结肠肿瘤的可能。对于长期滥用泄剂者,结肠镜可确定有无泻剂性结肠。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如果临床上怀疑为出口梗阻型,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均是必要的。特殊的检查方法包括胃肠通过实验、直肠和肛门测压、直肠-肛门反射实验、耐受性敏感性检测、气囊排出实验、盆底肌电图以及阴部神经潜伏期测定等。上述一些特殊检查对判别便秘类型有帮助。但临床上并不推荐每例便秘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慢性便秘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通便,还应包括恢复正常的胃肠转运和排空、调节粪便质地、解除便秘引起的不适、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和排便行为以及除去病因等,要达到上述的目的并不容易,不是一剂泻药能够解决的。总的治疗原则包括: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增加膳食中纤维素和饮水量、消除紧张、调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轻型便秘患者可能有效;但是对于上述调整无效,应寻找可能存在的病因,并给予药物或特殊治疗手段,药物包括促肠道动力药(对慢传输型有效),如5羟色胺-4受体(5-HT4)激动剂等。轻泻药选择要慎重,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对于确诊为出口梗阻型便秘者药物治疗多无效,建议采用生物反馈行为训练,纠正不正确排便行为。总之,对慢性便秘应对不同病因、机制造成的便秘采取不同治疗手段,极少数需手术治疗,应严格手术适用症的选择,术前应对术后效果有充分预估。便秘发病的机制不同,因此,临床上应重视患者对便秘自我感受的特点,便秘特点表现不同在治疗上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参考文献
[1]Sandler RS,Drossman DA .Bowel habits in young adults not seeking care.Dig Dis Sei ,1997,32:841-845.
[2]Wingate D,Hongo M,Kellow J,et al .Working party report: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towards a new classification.J Gastrointestinal Hepatol ,2002,17 Suppl :sl-sl4. [3]Benning MA ,Bulle HA ,Taminian JA.Biofeedback training in chronic constipation .Arch Dis Child,1999,68;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