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研究现状综述
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研究现状分析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8期·89·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8-0089-03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研究现状分析王晶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堆积体在中国广泛分布,其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遇降雨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工程安全和基础设施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滑坡发生频繁且破坏力大,相比土质岩质滑坡,目前对堆积体滑坡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方法。
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失稳机理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的研究进展,分析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降雨;堆积体;滑坡;失稳机理中图分类号:TU43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8.0331引言中国幅员辽阔,夏季降雨频繁,滑坡发生频率高。
而大多数滑坡为堆积体滑坡[1-5]。
堆积体是指第四系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质体,是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系沉积物等的组合体。
其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6-9]。
该类滑坡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复杂多变,其存在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
堆积体滑坡在夏季呈现数量多、频率大、灾害严重的特点。
由于堆积体的特殊性,对其研究不能参照以往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的经验和方法,需根据其形成机理和自身特点对已有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借鉴。
不少学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现场原位试验、数值分析等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堆积体滑坡进行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0-13]。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解释堆积体滑坡的演化机理。
因此,分析堆积体滑坡失稳的演化机理,对以后的失稳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研究方法现状分析2.1小尺寸模型试验滑坡模型试验是发展自20世纪初的结构模型试验。
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
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1 滑坡研究的发展阶段从滑坡研究的历史来看,人们对滑坡的科学描述是同地质学、工程学、自然地理学的成长分不开的。
大概到了16世纪,人们才把滑坡作为一个单独的科学研究客体来描述。
1512年,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毕雅斯库镇附近的布伦若(Breemo)河谷发生大滑坡的灾害记载是滑坡研究历史上发现较早的一篇专门性的文献资料。
至今,被科学界公认的滑坡研究最早的经典著作,是A.Heim于188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埃尔姆(Elm)附近的滑坡的文章。
人类对滑坡的系统研究源于瑞典。
在1928~1945年间,世界各国对滑坡的研究是片段和零星的,且研究工作大多由单独科研人员小规模的进行,只有瑞典、前苏联、挪威国立土工研究所进行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论与著文。
二战以后,对滑坡的研究工作逐渐系统而深入。
我们国家对滑坡的系统研究是建国以后才开始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建设中盲目挖方造成滑坡事故屡屡发生,由于对滑坡产生的作用因素、条件、运动的机理和发生以及滑坡的危害性缺乏认识,被迫对已发生的滑坡进行研究和治理,既增加了投资,又延误了工期。
20世纪60年代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建设中为了减少了滑坡危害,避开了不少大的滑坡和滑坡集中分布地段,但对滑坡运动机理和发生原因的认识尚不深入。
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为被动治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有效地治理和预防减轻滑坡灾害,必须深入系统地研究各类滑坡的分布产生的条件、类型、作用因素,以及其运动和发生的机理。
各部门都列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滑坡的分布规律、分类和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地形和主要作用因素下,滑带土的抗剪强度随着滑坡过程的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判断方法,防治滑坡的有效工程措施和原则等,特别是抗滑桩的应用使大中型滑坡也能治理。
滑坡灾害治理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变被动治理为治理和主动预防。
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边坡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边坡的研究治理也变得日益重要。
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加强和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1、现有的技术手段不够科学目前,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的技术手段还不够科学,模型研究、技术验证等都需要发展更多,以便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边坡研究和治理的要求,确保边坡治理的安全可靠性。
2、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面对同样的需求,高质量的研究投入大量资源,而低质量的研究却只投入很少的资源,使得边坡研究治理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相关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目前,相关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缺乏全面的边坡研究技术理论,以及治理技术设计的能力,使得边坡治理的实施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二、我国边坡研究治理发展趋势1、强化技术支持未来,我国边坡研究治理将以科学化、技术化为核心,力争提高边坡研究治理水平,加强现有技术手段的创新,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得边坡研究治理更加科学可靠。
2、加大资金投入为了更好地发展边坡研究治理,将加大对边坡研究治理的资金投入,加强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以提高边坡研究治理的效率。
3、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为了更好地发展边坡研究治理,将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完善边坡研究技术理论和技术设计,提高边坡治理的水平和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边坡研究治理发展的宏观态势正在向科学化、技术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这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
但是,我国边坡研究治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技术手段不够科学,资金投入不足,相关技术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术结构单一等,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技术手段,增强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完善技术体系,提高边坡研究治理水平,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滑坡调查报告
滑坡调查报告滑坡调查报告一、引言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其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对某地区发生的滑坡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成因和影响,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背景本次滑坡发生在某山区,该地区地势陡峭、多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滑坡的隐患。
近期,由于连续强降雨,该地区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滑坡,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深入了解滑坡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现场调查。
三、现场调查1.地质环境该地区属于山地地貌,地势陡峭,多为黏性土壤和泥石流沉积物。
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雨水渗透性强,容易导致土壤液化和滑坡的发生。
2.滑坡规模本次滑坡发生在山体的中部,滑坡带宽度约为100米,滑坡高度约为50米,滑坡体积约为100万立方米。
滑坡带上的房屋和农田受到了严重破坏。
3.滑坡成因(1)降雨影响:连续强降雨是本次滑坡的直接诱因。
雨水渗透土壤,增加了土壤的饱和度,进而降低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导致了滑坡的发生。
(2)地质结构: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个断裂带和褶皱带。
这些地质构造使得山体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
(3)人为活动:该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农田和房屋的建设活动对山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也加剧了滑坡的风险。
四、滑坡影响1.人员伤亡本次滑坡造成了数人死亡和多人受伤,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2.财产损失滑坡导致了大量房屋的倒塌和农田的毁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3.环境影响滑坡导致了大量土壤和岩石的下滑,对周边的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五、防灾减灾建议1.加强监测预警在该地区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指标,及时预警滑坡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合理规划用地在土地规划和城乡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规划用地,避免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建设。
3.加强土壤保持在滑坡易发区,加强土壤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植被覆盖和护坡措施,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最新滑坡治理报告
最新滑坡治理报告在自然灾害中,滑坡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现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滑坡风险,各国都在不断探索滑坡治理的方法和策略。
最新的滑坡治理报告对当前滑坡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一、滑坡治理的背景和重要性滑坡是由于地表土壤或岩石层发生破裂、松动或滑动而导致地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表覆盖物、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很多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当,加剧了滑坡的发生风险。
因此,滑坡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滑坡治理的目标是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减轻滑坡带来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滑坡的危害。
二、滑坡治理的方法和策略滑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土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地质调查和监测:通过地质调查和监测,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和土壤稳定性等情况,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工程措施:包括土地整治、坡面加固、排水系统建设等工程措施,通过改善地质环境和土壤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风险。
3.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土地的抗滑性和稳定性,减轻滑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风险评估和预警:通过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滑坡风险,为防范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滑坡治理的进展和挑战在滑坡治理方面,各国都取得了一些进展。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改善工程措施和加强生态修复,使得滑坡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然而,滑坡治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滑坡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由于滑坡的发生风险广泛存在,治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投入。
其次,滑坡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土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不同滑坡类型和地区的治理策略和措施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方案。
近60年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与分析
近60年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与分析一、本文概述滑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60年来中国滑坡灾害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滑坡灾害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滑坡灾害的预警、防治和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回顾近60年来中国滑坡灾害的历史演变,梳理滑坡灾害发生的频次、规模和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地质、地貌等多因素,分析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
本文还将对滑坡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分析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公众提供滑坡灾害防范和应对的知识普及,共同推动我国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中国滑坡灾害数据统计近60年来,中国滑坡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滑坡灾害的发生规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尤以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最为严重。
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脆弱,加上气候多变,降雨充沛,使得滑坡灾害频发。
在时间分布上,滑坡灾害多发生在雨季和汛期,尤其是夏季和秋季。
这两个季节降雨量大,山体饱和度高,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也会对滑坡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从灾害规模来看,中国滑坡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较大。
一些大型滑坡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同时,滑坡灾害还常常引发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破坏力。
在灾害类型上,中国滑坡灾害主要包括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和冰川滑坡等。
其中,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滑坡灾害总数的绝大部分。
这些滑坡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研究报告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研究报告近年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预防措施展开说明。
一、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松土、采石、挖掘土方和石方等,这些活动直接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断层活动等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土层和石层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地面土石体的滑动。
3.地形环境。
含水层在地形环境的影响下会流出地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特点1.突发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通常都是突发性的,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都会发生。
2.规模巨大。
大部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规模都是巨大的,占据了很大的地区和范围。
3.危害性较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危害较大,轻则导致人员受伤和房屋倒塌,重则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三、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了解地质构造、性质和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预防和控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2.生态治理。
加强植被覆盖,防止退耕还林造成的过度开垦。
3.灾后应急救援。
设立一定数量的避难所,及时进行疏散和救援,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的风险。
4.科学规划。
在新建住宅、工业和交通等项目时,必须考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采取足够的措施,确保项目的安全性。
四、结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对于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预防和控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研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
我们应该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滑坡研究现状综述
滑坡研究现状综述滑坡研究现状综述滑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质灾害,它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它影响甚广,因此,防治滑坡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滑坡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滑坡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滑坡发育的构造环境1、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因而大量研究表明,滑坡的发育与山脉构造活动、断裂破坏、地壳变形和沉积作用的关系密不可分。
构造活动主要包括构造控制、构造因素和构造过程3方面。
滑坡发育与地质构造的交互作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构造运动引起悬崖、断崖、混合体系、崩落体系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变化,从而诱发滑坡发育;第二,构造形成的滑坡引起活动破坏,对地质构造进行影响,从而构筑出滑坡的构造环境;第三,构造上受到滑坡作用的构造特征可以反映滑坡发育的性质和机理。
2、滑坡发育的地形环境滑坡发育的地形环境特征主要有河流交错、陡坡特征、水文作用、风蚀侵蚀等环境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都对滑坡发育有了较大影响,例如河流交错会加速地质构造破坏和岩体局部破碎,从而促进滑坡发育;陡坡环境易于形成断崖和悬崖,促进滑坡发育;水文作用、风蚀侵蚀会在岩石表面形成大量抗滑特性不同的非对称微槽,形成破碎带,从而促进滑坡发育。
二、滑坡发育机理滑坡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为岩体在地质构造和水文作用的叠加作用下发生破坏的过程。
滑坡机理的研究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地质工程学就滑坡的发育分类研究,主要涉及滑坡类型、发育类型和形成机理的研究;二是物理地质学就滑坡发育过程的研究,主要涉及岩石稳定性、岩石微观破坏机理和滑坡活动机制研究。
(1)岩石稳定性研究滑坡发育的前提是岩石存在某种不稳定性,因此,岩石稳定性是滑坡发育的关键。
稳定性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岩体稳定性,即岩体破坏时的坡度和坡向;二是地形稳定性,即地形变化及其对坡面稳定的影响;三是滑脱稳定性,即滑脱在滑动过程中的循环变化及其发育稳定性的影响。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滑坡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滑坡治理工作。
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则是解决滑坡治理的关键,本报告旨在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滑坡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因此,开展滑坡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则是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为滑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数学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滑坡治理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滑坡治理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评价。
四、滑坡治理的现状与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滑坡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的不足、治理资金的匮乏、治理效果的不明显等方面。
因此,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挑战,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在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理方案。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数据,可以对滑坡治理的成功案例进行总结,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六、结论和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滑坡治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以确保治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2. 需要加强对滑坡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本效益。
降雨型滑坡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降雨型滑坡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降雨型滑坡是指由于降雨作用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本文将从降雨型滑坡的定义、发生机理和危害三个方面概述降雨型滑坡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降雨型滑坡是指由于降雨作用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通常发生在山体、斜坡、沟谷等地区。
在降雨作用下,雨水会渗透到岩土体中,使其含水量增加,进而导致岩土体失去稳定性,产生滑动现象。
降雨型滑坡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雨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二是降雨对岩土体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在降雨作用下,岩土体的含水量增加,使其容重和摩擦角减小,进而导致岩土体的稳定性降低。
降雨还会使岩土体中的水位上升,产生静水压力和浮托力,进一步加剧岩土体的滑动趋势。
降雨型滑坡的危害非常大,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滑坡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人员伤亡等。
滑坡还会引起河流堵塞、水利工程失效、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加强降雨型滑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降雨型滑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对降雨型滑坡的研究也日益重视。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降雨型滑坡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型滑坡的成因和机理研究:国内学者通过对大量降雨型滑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影响降雨型滑坡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气候条件、地貌形态等。
同时,还深入研究了降雨对岩土体力学性质和稳定性影响的作用机制。
(2)降雨型滑坡的预测与评估研究:国内学者在研究降雨型滑坡的成因和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预测和评估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对降雨型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
同时,还研究了降雨型滑坡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降雨型滑坡的防治措施研究:针对降雨型滑坡的危害,国内学者开展了防治措施研究。
滑坡文献综述
滑坡治理的工程背景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1]。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常常会掩埋村庄、摧毁厂矿、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损坏农田和森林等,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滑坡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以上的破坏,这便赋予了研究和治理滑坡的意义。
滑坡的研究程度滑坡的组成要素: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量的人口、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都使得边坡受到了不断的损害。
如何有效治理边坡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我国边坡研究治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旨在为有效治理边坡提供依据。
一、边坡研究治理现状1、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边坡研究治理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
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灾害预测和预警、结构性加固技术、压实技术、监测技术以及绿化技术等方面。
其中,灾害预测和预警技术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提前发现边坡灾害,对防灾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边坡研究治理的投入,出台了《边坡研究治理技术指导意见》等针对性的政策。
此外,边坡研究治理的项目也可以申请获得一定的财政补贴,从而激发了更多的科研创新热情。
二、边坡研究治理发展趋势1、联合治理未来,边坡研究治理不仅要重视技术支撑,还要注重公众参与,增加社会参与度,实现联合治理。
在联合治理中,技术、管理、公众三者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治理体系,在抗击边坡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也是边坡研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边坡的状况,并做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例如,GIS技术可以将边坡研究治理的数字化流程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边坡研究治理的效率。
3、智能技术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边坡研究治理体系达到自动化,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减少人员的投入,同时提高研究治理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提高边坡研究治理的准确度,提升研究治理的水平。
三、结论我国边坡研究治理近年来得到了持续发展,无论从技术支撑还是政策支持来看,都有较大进步。
未来,边坡研究治理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在联合治理、数据采集和智能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边坡研究治理体系,以期为抗击边坡灾害做出贡献。
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
认 的 滑 坡研 究 最 早 的经 典 著作 , A. e m 是 H i 设前 , 可能进行灾害调查 、 尽 评价 和预 测 ,
尽 可 能 事先 避 开 , 采 取预 防 措 施 , 或 一防 止 究 , 因而 工 程 地 质 学 与 岩 土 力 学 以 及 工 程
的灾 害 记 载 是 滑 坡研 究 历 史上 发 现 较 早 的 发 展 , 防 灾 减灾 的要 求 也 更 高 , 对 更加 重 视 势 。 于 滑 坡 发生 的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作 用 因 由
一
篇 专 门性 的文 献 资 料 。 至今 , 科 学 界 公 滑 坡 灾 害 的影 响 。 一 项 大 的 工程 开 发 建 素 众 多 , 是 一个 动 态 的 变 化 过 程 , 被 在 又 要弄 清 其 发 生 发 展 规律 , 要 多 学 科 交 叉 、 合 研 需 综
Q:
Sci ce en and Tec ol gy n hn o I nov i et on Her l ad
工 程 技 术
滑坡 国 内外研 究概 况 的综 述 ①
张 开 ( 湖南 省高速 公路管 理局 湖南张家界
4 0 1 1 3) 0
摘 要: 本文对 滑坡 研 究的国 内外现状 进行 了 综述 , 力求 为滑坡 治理提 供技 术参考 。 关键 词 : 滑坡 现状 治理 参考 中图分类号 : 6 2 2 P . 4 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6 4 0 8 ( 0 ) 2a- 1 2 0 1 7 - 9 X 2 1 0 () O - 2 2 0
Ke wo d l nd ld s r ng h n e e e c y r s: a si e, t e t e r f r n e
黄河上游滑坡调研报告
黄河上游滑坡调研报告黄河上游滑坡调研报告一、前言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具有重要的经济、农业和生态功能。
然而,黄河上游地区经常发生滑坡事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上游滑坡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滑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滑坡调研,包括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
首先,我们去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实地考察了滑坡发生的地点以及周边地形、土壤和岩石情况。
然后,我们收集了过去几年黄河上游滑坡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最后,我们请来了地质专家对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了评估和解读。
三、调研结果经过上述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滑坡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较大。
黄河上游地区存在较多的坡地和山地,地质构造相对较复杂,这就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2.大部分滑坡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的。
在某些地区,由于盲目进行了采石、疏浚河道、泥石流控制工程等,导致土地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3.气候变化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多变,降雨量不稳定,频繁的干旱和暴雨事件会增加土壤侵蚀和滑坡的可能性。
4.滑坡事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
滑坡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破坏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农田,给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四、对策建议为了减少黄河上游滑坡事故的发生,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建议:1.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
加大对黄河上游地区的地质调查力度,掌握地质情况和滑坡风险,及时监测滑坡的情况,提前预警。
2.严格控制土地开发。
对于滑坡风险高的地区,严格限制土地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3.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提前预警暴雨等极端天气,减少滑坡事故的可能性。
4.加强科学技术支持和应急管理。
加大滑坡防治的科技投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滑坡的预测和识别能力。
国内外滑坡防治与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滑坡防治与研究现状综述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探究滑坡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很多国内外学者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重视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工作,滑坡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滑坡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 滑坡地质机理研究通过对滑坡形态、地质构造、地质物理特征以及工程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学者们深入探究了滑坡发生的内在机理和原因。
例如,岩土力学分析、地质勘察和地形测量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滑坡地质机理研究中。
同时,大量的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观测也能够帮助学者们研究滑坡地质机理,并为滑坡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滑坡预测与防治滑坡预测与防治研究是我国滑坡研究的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及时的预警与应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还有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
因此,滑坡预测和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滑坡预测与防治研究主要从地质勘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测、防治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尤其是滑坡监测技术已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数字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到滑坡监测与预测中,这些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滑坡监测预测方法,为滑坡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国外滑坡研究较早,相对于我国,国外的滑坡研究更为深入和复杂。
目前,国外滑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外学者对滑坡的形态、地质构造、地貌地质、岩土结构和应力耦合制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大量有关滑坡地质机理的理论与观点,并通过现场实践和数值模拟不断深化和完善相关理论。
国内外已有多种滑坡预测方法,包括数据驱动方法、物理问答方法、过程驱动方法等等。
在防治工作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采用预防措施和干预措施两大类。
其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工程防护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而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生物工程和地质工程等方面,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员安全和保护财产安全。
滑坡的情况汇报
滑坡的情况汇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所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滑坡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险。
在这篇情况汇报中,我将对滑坡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滑坡的发生情况。
近期,连续的降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导致了多处山体滑坡的发生。
这些滑坡不仅造成了道路的中断和交通的不便,还对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初步统计,已有数十户居民被迫撤离家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滑坡对环境的影响。
大面积的山体滑坡不仅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周边的植被和水源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这不仅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滑坡事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对受灾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滑坡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范围。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滑坡隐患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防范滑坡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受灾居民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态平衡。
在此,我代表当地政府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滑坡事件,共同努力应对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抗灾救灾工作中,为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着灾后重建的曙光,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受灾地区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重现美丽风采。
愿我们的家园早日恢复平静和安宁,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繁荣景象。
滑坡治理情况汇报
滑坡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滑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
有效治理滑坡灾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就我所在地区滑坡治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针对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降
雨情况等因素的综合研究,找出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加强了滑坡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监测
设备,对潜在滑坡隐患点进行了全面监测,建立了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通知附近居民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减少了滑坡灾害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滑坡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结合当地地质特点和滑坡灾
害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包括植被覆盖、加固坡体、引导排水等方法,有效稳定了滑坡隐患点,降低了滑坡灾害的风险。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滑坡治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
途径,向广大市民普及滑坡灾害的防范知识,提高了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滑坡治理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我们在滑坡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滑
坡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滑坡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滑坡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滑坡治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滑坡治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共同为
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而努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建设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奋斗!。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综述及思考
国内外滑坡防治与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滑坡防治的现状和研究 进展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滑坡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监测预警方面,我国研究者利用遥感技术、自动监测设备和数值模拟等方 法,对多处大型滑坡进行了有效监测。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质调查 局在四川绵竹市开展了基于遥感的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为灾后重建提供了 科学依据。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次演示的创 新点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滑坡防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现有研究多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类型的滑坡灾害,缺乏普适性的滑坡防 治方案;
2、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如监测预警或风险评估),缺乏对滑坡全 过程的综合研究;
3、现有研究多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应用,缺乏对滑坡防治的社会经济和政策 方面的研究;
在风险评估方面,我国研究者结合遥感技术、GIS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针对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滑坡灾害,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和规范。例如,中 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提出了基于GIS的西南山区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为该地区 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防治措施方面,我国研究者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滑坡灾害,提出了多种 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对于小型滑坡,可采用排水、削坡和加固等工程措施; 对于大型滑坡,可能需要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如植被护坡、土地利用规划和管 理以及公众教育和紧急应对计划等。
在风险评估方面,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制定了详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南 和规范,明确了评估流程和方法。同时,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滑 坡危险性评估模型,如“CLUE-S”模型等。这些模型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气 象等因素,可对滑坡危险性进行快速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研究现状综述张建永[摘要]本文就滑坡的调查方法、稳定性评价、失稳模式、预报以及处理措施等简述滑坡研究的现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做出简要的评述,并指出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失稳模式;预报;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类型:A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规模日益增大,遇到的边坡稳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边坡失稳轻则增加投资,延长工期;重则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统计资料显示,1951~1991年的40年中,我国工程滑坡灾害至少造成1169人死亡;经济损失更是巨大,仅云南漫湾水电站滑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亿元,延误工期一年以上,本文拟就滑坡的调查、稳定性评价、失稳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预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浅谈研究的现状。
1滑坡的调查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变形迹象调查。
后缘张裂缝、陡壁等地貌特征是滑坡存在的明显证据。
如果坡脚有泉出露,泉水流量和清澈程度的变化往往是滑坡即将发生的征兆。
在有些情况下,已经张开的后缘裂缝又趋于逐渐闭合,恰恰是滑坡即将发生的征兆(据王兰生)。
近年来,除了钻探、物探等常规方法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勘探方法,如钻孔电视、地质雷达、钻孔CT等技术。
遥感技术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大型工程的勘测阶段,利用遥感图像可以显著提高效率,改善工作条件。
在京九铁路的选线和施工阶段,遥感技术的成功应用说明了这一点。
再如,石家庄西郊石灰岩山区的一大型滑坡就是首先在遥感图像上发现的,后来的实地考察证实了原判断。
应当指出,遥感技术毕竟不能深入到地质体的内部,它得到的只是表层的信息,因此,遥感技术无法完全取代现场的勘察工作,而只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2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滑坡的稳定性关系到工程选址、设计方案等重大决策问题。
稳定性评价要求适宜的分析方法和合理的参数取值。
为解决复杂的问题,须将其作适当的简化,即抽象出适宜的模型。
模型太简化了不能反映滑坡的真实状态;太复杂了则须确定的参数又太多,受参数可靠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必然大打折扣。
殷宗泽指出,如果片面追求模型的复杂性,虽然使用了很复杂的本构关系,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全面,但列出的方程式过于复杂,不是在数学上难以求解,就是所要求的有些参数无法取得,从而使理论没有实用价值。
现今使用的数学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条分法,另一类是数值分析方法。
虽然条分法人为假定的条间作用力并不代表斜坡真实的应力状态,但条分法计算简单,发展历史较长,就稳定性而言,其结果已可满足实际需要,尤其对土坡是如此。
各种条分法的对比说明,在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假设,相互之间结果差别不大,误差主要来源于参数的取值。
这也说明条分法的发展已相当成熟。
七、八十年代有些学者致力于求取最可能滑动面。
所用方法一般是将稳定性系数Fs视为滑面上某些函数的泛函,用变分法求该泛函的极值,Fs最小的滑面即最可能的滑面。
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是数学上不够严密,即给出的只是极值的必要条件,而未能给出充分条件。
换言之,满足同一Fs值的滑面可能不止一个。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现今计算机的速度已相当快,并且性能仍在不断提高,因此可以取一相当宽的搜索区域反复试算,直至得出的稳定性系数达到最小;况且,影响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参数取值,既然如此,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到计算参数的合理优化上,似乎更为有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最可能滑面的求解只具有理论上的价值。
此外,最可能滑面理论仅适用于土质边坡,对岩质边坡而言,情况与土质边坡有很大不同。
由于岩质边坡在长期的地质历史环境中接受改造,形成很多结构面(如层面、裂隙面、节理面),这些“预制”的结构面控制着边坡的变形发展,而完整岩石的力学性质尚居其次,所以,岩质边坡的破坏遵循的规律与土质边坡的有较大的不同。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另一类数学模型是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单元法FEM、边界单元法BEM、离散单元法DEM、有限差分法FDM等)。
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数值分析方法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进入成熟阶段。
当前,最大的矛盾是对本构关系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计算技术的发展,成为制约计算成果可靠程度的瓶颈。
有限元要继续发展完善,应该考虑本构关系上的非线性和几何上的非线性。
本构关系上的非线性已经考虑到(如粘—弹—塑性模型),但岩土体的本构关系实在太复杂,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总有一定差别;几何上的非线性在小变形时还不明显,因此不为人所注意,变形较大时就不可忽略了,如隧道软岩的变形破坏就无法用基于小变形假设的计算结果来解释。
小变形已越来越不适应理论发展的需要,基于大变形前提的计算理论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如前所述,参数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首要因素,而岩土体又固有一定的不均质性,受参数取值的变动,计算结果必然有一定的离散性。
因此,每次单独变动某一参数的取值,得到新的稳定性系数,如此重复,找出对稳定性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即所谓敏感度分析。
例如,岩土体的内聚力c与内摩擦角φ相比,后者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增大内摩擦角能更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麻面爆破法即利用了这一原理,其大致作法为,适量装药将边坡内部软弱结构面爆破为破碎状态,当滑坡沿该软弱面滑动时,必须克服块体的倾倒角,从而提高滑坡的稳定性。
作用在滑坡体上的营力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边坡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概率理论已应用于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非线性理论也已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
以上介绍的是数学模型。
计算技术虽发展迅速,但由于对物理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加之很难精确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数值计算至今还不能完全取代比较成熟的物理模型试验。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模型试验将与数值模拟并存,两者还可以相互验证。
模型试验还会继续得到发展。
日本的模型试验水平是比较高的。
他们的模型试验规模大,仿真性强,自然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如在日本科技厅防灾技术中心设置的降雨装置高23.0m,降雨场地面积75×50m2,其最大降雨强度可达200mm/h(日本降雨量最大的一个地区最大降雨强度185mm/h);模型比例尺大到1:50。
佐佐恭二建立了滑坡体(或泥石流土石水混合体)运动微分方程;中村浩之将佐佐恭二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滑动土体视为“不可压缩的牛顿粘滞流体”,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对滑坡土体作了三维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这些成就表明,日本对滑坡的研究,无论是在数学模型还是在物理模型上,水平都是比较高的。
3滑坡的失稳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张倬元等将斜坡变形机制分为6种模式:蠕滑—拉裂、滑移—压致拉裂、滑移、滑移—弯曲、弯曲—拉裂、塑流—拉裂。
这6种模式相互复合可以解释更为复杂的斜坡变形机制。
Douglas Stead and Eberhardt在总结露天高边坡的破坏机制时,将其分为6类:(1) 双结构面破坏(Bilinear slab failure);(2) 犁起破坏(Ploughing);(3) 弯折破坏(Buckling);(4) 逐步破坏(Step-path);(5) 平面型失稳(Planar failure);(6) 旧有构筑失效(Old working collapse).这个分类方法直观易懂,值得借鉴。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地质构造、地应力、岩性、结构面、边坡坡角、天体引潮力、地震、植被、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其中以水对边坡的影响最为突出,故有“治坡先治水”、“无水不滑坡”之说。
水的存在会增大岩土体的容重,软弱岩在水的长期浸泡下力学性质劣化,孔隙水压力使滑动面上的有效正应力降低,滑坡后缘的孔隙水压力产生水平分量,这些都不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当岩土体中含有可溶盐类(如石膏)时,水的溶蚀作用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大气降水(主要是降雨)触发滑坡已屡见报导,滑坡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径流排泄条件、初始地下水位、滑坡体岩土体的渗透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另外,低温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触发滑坡。
M.Gori et al报导了意大利东北部Belluno省Ioldo Alto镇Ru delle Roe Stream滑坡。
该地区秋季为雨季;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15~-20℃,降水很少。
然而滑坡是在冬季发生的。
究其原因,乃是寒冷的天气将水封闭在坡体内而聚集起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从而触发了该滑坡。
现场的勘察证实了这一推断。
一般认为,植被可以缓冲降水对坡面冲蚀,加快土壤水分的蒸发,其根系对坡体有加固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滑坡的稳定。
但是考虑到植被也同时增加了边坡的荷载,在一定条件下,植被对滑坡也可以产生不利的作用。
例如,发现在有植被覆盖的有些地区,边坡发生了滑塌,没有植被覆盖的边坡反而是稳定的。
经研究,这些发生滑塌的边坡坡角一般为40°左右,恰为临界坡角,上覆植被系新栽种的,其根系尚未贯穿滑面扎入稳定地层中。
当有大风作用于植被时,增大了滑坡体上的水平分量,因而触发了滑坡。
这也从反面提示人们,边坡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其后果是很严重的,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再如,南加州海岸地区的一种土滑发生在覆盖着冰植物的陡切斜坡上,在潮湿的冬季,扎根浅的冰植物拦蓄水分,使陡坡增大了相当大的重量,因而增大了驱动力。
有些粘土边坡经受反复的浸水和曝晒,坡面上形成很多龟裂面,甚至可以贯穿至坡体的深部,对坡体稳定十分不利。
在这样的边坡上种植草木可以调蓄径流,减少地表水入渗和对坡面的冲刷,维护边坡的稳定性。
总的说来,植被对边坡的稳定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保护好现有的植被,禁止乱砍乱伐是必须长期贯彻的政策4滑坡预报问题在滑坡研究中,时空预报问题不确定性最大,难度也最大。
约旦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对滑坡进行地质填图,按照滑坡可能性进行分区,对工程决策起了很大作用。
这可以看作是滑坡空间上的预报。
而时间上的预报则困难得多。
根据长期观测资料,将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外延可以推测滑落的时间,但误差一般较大。
况且,当位移速度足够大时,推测的精度固然提高了,而这已失去预报的意义。
人们总试图找到一个稳定判据以衡量滑坡的稳定程度,并且作了大量的尝试。
一般的出发点都是找到一个物理量来表征滑坡体这一力学系统的状态,当这个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滑坡即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滑坡是沿做功最少即最“省力”的路径下滑的。
事实说明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举例来说,宏观的张裂缝不总是有效的判据,有的滑坡后缘张裂缝持续发展到相当程度,许多人断言必滑无疑,却又稳定下来;还有,人们通常认为,机车振动、工程活动、暴雨等是滑坡的触发因素,而有的滑坡是在这些触发因素并不存在的情况下滑落的,找不到明显的触发因素。
这些尚未得到完善解释的实例说明,滑坡孕育、发生的规律是相当复杂的。
徐嘉谟指出,目前提出的几乎所有的判据都是不完善的。
有的作者试图以重力势能作为判据,理由是势能越小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