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 王安石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危机和频繁的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大无畏精神,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变法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其利弊得失如何?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三冗”与积弱积贫
1、三冗
1)冗官
北宋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出来,形成冗管、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北宋增设了大量的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大大增加,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
官”的弊端。(中央增设枢密院和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分割相权。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知县,任期制,各州设通判,号称“监州”。同时官、职、差遣相互分离,即授予官衔、荣誉,但有名无权。北宋官僚队伍迅速增长。北宋初年到仁宗时代的100年间,官员增加了五倍之多。)
2)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支出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隶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禁军士兵实行募兵制,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社会地位低于一般人民,一旦入伍,终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北宋亦有厢军、乡兵和蕃兵,但厢军俸钱只有禁军的一半,
故战力不高。《宋史·兵志》:“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北宋的禁军数目非常大,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据钱穆《国史大纲》说,宋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
北宋禁军分为马军、步军、弓军三科,分别设置教头;之上又设置总教头(总教官)。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战斗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实际仅存三万人。北宋灭亡后,禁兵主力溃散。)3)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
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的赔款(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以辽为例,就大势而言,澶渊之盟后岁币给绢银合计三十万匹两,仁宗时增加到五十万匹两,每年定期缴纳,到徽宗时宋辽开战,就不再给辽岁币了。),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积弱积贫
1)积贫
冗费问题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出现.参考P-34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1021年--1065年收支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
2)积弱
北宋吸取中唐以后至五代十国出现的武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手中没兵.三衙有兵,但是没有调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直接导致宋军与
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失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3.“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除弊政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4、亲历新政的失败
1043—1045,宋仁宗亲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最终在官僚贵族的反扑下失败。宋朝弊政仍然无法革除。
5、“拗相公”王安石的改革决心
1)王安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2)中进士后,担任多年地方官,在地方上推行过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比较了解,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P—35小字鄞县改革)
3)调任中央上长达万言的《言事书》于仁宗皇帝,要求变革天下之弊法,但未被仁宗
接受。神宗继位后才委以重任,主持变法。4)性格刚正坚强,有三不足精神,百折不挠,两次罢官未动摇其变法的决心。
二、熙宁变法
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变法。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富国就是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之初就提出改革的基本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他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和募役法。1、理财
1)青苗法
为解决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豪强地主大放高利贷,最后导致农民破产的
问题。推出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
数量的钱或粮食做本,在夏秋两季两收
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
关。到夏秋收成后,农民再以20到30
的利息率归还钱粮,比高利贷利息率
低。同时,根据每家的贫富程度,贷款
有不同的最高限额,以避免有人从政府
低息贷入,再高息贷出,从中牟利。(阅
读P—37材料回答问题)
2)募役法也叫免役法
为避免农民到衙门中服役,影响生产。募役法规定,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
服役。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户每家富裕程度摊派“免役
钱”,越是大户人家,出钱的越多。
3)方田均税法
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令举办土地丈量,
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
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
田均税法清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
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
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4)均输法
“均输法”是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之一,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