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石改善绪论
《宝石学》教学大纲
《宝石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4622 学时:30 学分:1.5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宝石学》是资源勘查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宝石学的基本内容和常见的研究方法,掌握常见宝石的特性和基本的加工方法。
学习本课程能为今后宝石学的研究和宝石资源的开发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特点1. 本课程重点为各类常见宝石的性质及其成因,它们是宝石鉴定、改善及宝石加工的基础;2.宝石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注重学生对宝石鉴定和加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实验课程是该课程的最重要学习环节。
四、教学总体要求1.掌握各类常见宝石的性质。
2.掌握宝石鉴定的方法。
3. 了解宝石款式设计的原理及宝石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总学时30 学分1.5其中:理论教学14学时,实验16学时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宝玉石学教程》,郭守国,科学出版社,1998.8;(2)《宝石鉴定与加工》,马燕明、彭花明,自编教材;(3)《宝石鉴定实验指导书》,夏菲、彭花明,自编教材;(4)《宝石加工实验指导书》,彭花明、夏菲等,自编教材;(5)《GEMOLOGY》,Comelius S. Hurlbut, Jr. , Robert C.kammerling;(6)李兆聪,《宝石鉴定法》,地质出版社,1991;(7)王慧峰,将广福,《宝石加工学》,地质出版社,1992。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宝石鉴定(包括宝石改善部分)第一章宝石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1绪论1.1.1宝石的概念1.1.2天然宝石的必备条件1.1.3天然宝石的经济评价依据1.1.4当前国际宝玉石研究的重点1.1.5当前国际宝石市场发展趋势1.2宝石的物理化学性质1.2.1晶体和晶系1.2.2宝石的光学性质1.2.3宝石的力学性质1.2.4宝石的发光性1.2.5宝石的电学性质1.2.6宝石的热学性质教学要求:(1)了解宝石的基本概念、宝石的特点、宝石的价值;(2)掌握宝石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焰熔法
3. 晶体生长的界面模型 A. 完整光滑界面生长模型
晶体生长过程应该是:先长一条行列,再长相邻的行列, 长满一层面网,然后开始长第二层面网,晶面(晶体上最外层 面网)是逐层向外平行推移的。这便是科塞尔—斯特兰斯基所 得出的晶体生长理论。
用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晶体的自限性,并论证晶体的 面角恒等定律。
2. 合成品种 3. 焰熔法合成宝石的鉴定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焰熔法
思考题
1. 试述焰熔法生长宝石的工作原理。 2. 焰熔法可以生长哪些宝石? 3. 焰熔法生长的宝石晶体有哪些优缺点? 4. 如何鉴别焰熔法生长的刚玉类宝石? 5. 如何鉴别焰熔法生长的尖晶石及金红石晶体? 6. 焰熔法生长宝石晶体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冷却套:吹管至喷嘴处有一冷 却水套,使氢气和氧气处于正常 供气状态,保证火焰以上的氧管 不被熔化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焰熔法
• C. 生长系统 • 梨晶:长出的晶体形态类似梨形,故称为梨晶。梨
晶大小通常为长23cm,直径2.5-5cm。生长速度:1 厘米/小时,一般6小时完成即可完成生长。 • 旋转平台:安置籽晶棒,边旋转、边下降;落下 的熔滴与籽晶棒接触称为接晶;接晶后通过控制旋转 平台扩大晶种的生长直径,称为扩肩;然后,旋转平 台以均匀的速度边旋转边下降,使晶体得以等径生长。
前言
一、人造宝石材料的重要性 二、人造宝石材料的发展 三、基本概念
1. 合成宝石(A.原料:半人工材料;B.有天
然对应物;C.可以有小的差异)
2. 人造宝石(YAG:钇铝榴石,Y3Al5O12 )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焰熔法
四、晶体生长基本理论: 1.成核
成核过程实际是一个相变过程。 相变:当某一体系在外界条件改变时,会发生状 态的改变,这种现象即相变。宝石合成的过程即生 长晶体,从液相变为固相,或固相变为固相、气相 变为固相;相变过程受温压条件、介质组分的控制。 影响成核的外因主要是过冷度和过饱和度,成核 的相变有滞后现象 。 在合成晶体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的晶体,人为 提供的晶核称为种晶或籽晶。
天然宝石的改善
返回
3.1改色为主的宝石
3.1.1刚玉蓝(红)宝石
绿柱石类宝石 3.1.3 锆石 3.1.4 黄玉 3.1.5 钻石
3.1.2
返回
3.1.1刚玉蓝(红)宝石
刚玉宝石为γ—Al2O3的单晶,纯净的晶体是无色 的。由于常含有少量过度离子或色心,刚玉常带 有各种颜色,有红色,紫色,绿色,兰色,黄色, 黑色等。红宝石仅限于含铬的中至深红色的品种, 淡粉色到桔黄色的一般用泊德马德宝石 (PadParadscha)这个名称。其余颜色的宝石级 刚玉统称为蓝宝石。 ㈠热处理法 ㈡辐射法 ㈢一些加色的方法
(2)注入法
是将蜡油或朔料等填充到宝石材料中。可
除去宝石的破淀,使宝石材料更稳定提高 宝石的价值。 如:松散绿松石,在其孔隙中注入有色或 无色树脂使其更坚硬;石英、红宝石、蓝 宝石、祖母绿、绿松石、青金石、欧泊、 翡翠。
(3)组合法
将几种宝石或其他材料组合在一起构成宝石—注 意与合成宝石的概念区分开。 根据组合材料、方式或成品的不同,又可细分为 夹层,衬底和附生等各种组合宝石。 夹层和衬底: 由几种或几层材料组合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这 些材料有的是宝石,有的不是宝石,夹层一般是 三组合,三块料粘接在一起。衬底一般是两组合, 二块材料组合在一起,这种技术用的很早,方法 很多,购买时需认真辨别。
返回
(3)刚玉组合石
刚玉组合石在市场上出现多年,形形色色,各式 各样。常见类型有: ①红宝石和合成红宝石组合件 ②带绿的蓝宝石下面放一个合成红宝石底 ③合成蓝宝石顶用尖晶石底做成的刻面宝石中间 加染料层等 ④星光组合件:a:以质量好的星光宝石为底,上 面用无色透明材料做冠; b:在两块宝石中间夹一个衍射光栅层, 以代替星光宝石—专利。
宝玉石的优化和处理
第11章宝玉石优化自然界产出的各种宝石中,优质品的数量都很少,其中大多数在颜色、透明度、净度、韧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
因此,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这些宝石进行优化处理,以改善它们的外观和耐久性,提高这一部分宝石的档次和品级;而且,一些质量较差、原本不能作为宝石的材料,经优化处理后,可以作为宝石材料。
9.1宝玉石优化的含义和分类9.1.1优化的含义和目的宝石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宝玉石的颜色、净度、光学效应或韧性,以改善宝玉石的外观和耐久性的过程。
目的:使之更有商业价值。
9.1.2优化的分类⑴能为商业和公众所接受,在宝石交易中一般不需要特别指出。
例如热处理、无色油处理、无色蜡处理等。
⑵能为商业和公众所接受,但是在宝石交易中必须指出,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⑶优化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
如带有残余放射性的黄玉等。
近年来,随着优质珍贵宝石资源的日益短缺,改善宝石品级、丰富宝石市场越来越重要,宝石优化处理工作成为宝石科研的重要课题。
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染色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等。
9.2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9.2.1热处理热处理是利用加热的过程使宝石的颜色、透明度或光学效应得到改善。
热处理可以看成是天然过程的继续,处理后的产品稳定性好,对单晶宝石和有机宝石使用广泛,其中对刚玉宝石的使用最多。
据调查,目前国际市场的红、蓝宝石中,有90%以上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扩散处理。
但是对玉石使用较少。
9.2.1.1热处理的机理、效果和实例⑴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氧化或还原条件下,通过改变宝石中致色元素的氧化态来改善宝石的颜色。
这种处理方法最常用于含有铁离子的宝石:因为 Fe2+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Fe3+,可以产生或加强黄色,消除或减弱蓝色;Fe3+在还原条件下转变为Fe2+可以产生或加强蓝色,减弱或消除黄色。
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煅烧,含Fe2+的无色蓝宝石可以变为金黄色蓝宝石,深蓝色的蓝宝石可以减弱蓝色;在氧化环境下加热到1600℃,可以除去紫红色的泰国红宝石颜色中的蓝色调,获得纯正红色。
宝石优化处理教程(1)-PPT课件
•
•
三、优化处理的意义
• 宝石由于其特殊的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 对宝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 仅宝石进出口就是840亿美元,加上首饰和珍珠 的金出口额可达3200亿美元,其增长速度远远超 过国际上的平均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宝石业和珠宝市场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 由于自然界的资源有限,宝石新矿床的发展速度 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量,完美无瑕的天然产出品 极少。由于天然资源的局限,使供需发生矛盾, 决定了人们必须要对那些质量不好的天然宝石进 行改善,以满足社会对天然宝石的需求。宝石优化处理教程第章 序论一、优化处理的概念
• 。天然宝石的优化处理(Enhac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mstone) 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 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它是宝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 内容。 •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 两类。 •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 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如加热处理、漂白、浸无色油以及玉髓玛瑙的 染色等。市场上不予声明当做天然宝石出售。处理是指“非传统的, 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 散处理等。属于处理的宝石在市场出售时,必须声明其经过人工处理 的真实性。 • 关于宝石的优化处理,特别是对色泽和透明度较差的天然宝石颜色 的改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
一、热处理
一、热处理技术简介 • 将宝石放在可以控制加热的设备中,选择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不同氧化还原 条件进行加热处理,使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及净度等外观特征得到长期稳定 的改善,从而提高宝石美学价值和商品价值的技术。这是一种把宝石潜在美 显示出来的方法,也是一种容易操作且优化处理后的珠宝玉石被人们广泛接 受的方法。根据我国2019年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16552-2019珠宝玉 石名称”的规定,这一方法属于“优化”的范围。 在古代,宝石的改善主要靠加热的方法实现的。据报道,早在公元前2000年, 在印度已出现加热的红玛瑙和红玉髓。有人曾对古代宝石的改善方法进行推 测:在古代各地区之间,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时常会焚烧死者的尸骨, 有时就会发现一些被烧焦的贵重装饰品的残骸(因为贵族们常把珠宝当作护身 符而带在身上)。这样,或许偶然有人发现一颗与其主人一起被烧过的宝石的 颜色得到了改善,变得更漂亮了。这个人就有可能把这种现象告诉其他人, 遇到有心人就可能试着把那些不漂亮的宝石烧一烧,逐渐就摸索出一套方法。 这可能就是最初人类对热处理方法的发现。近代由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宝石 热处理的温度得到提高,使热处理工艺得到了新的发展。现代随着宝石学的 成熟,使天然宝石优化处理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加热处理宝石这一古老方 法,在这个时期又周期性的复苏了,并蓬勃的发展起来,工艺日趋精细与完 善。
宝石改善
1、天然宝石人工改善的概念:是指人们运用某种技术方法和工艺处理来改变宝石的颜色,提高宝石的净度、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使天然宝石的外观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宝石美学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不包括对宝石进行切磨、抛光、雕刻和镶嵌等加工方法)。
2、宝石人工改善品的工艺要求:A美观:天然宝石的人工改善应该是发掘美,而不是创造美。
B耐久:是否能保持宝石的耐久性,主要是在改善处理的过程中,不要改变宝石的晶格结构和主要化学成分,附加填充物的性质也要稳定。
例如:锂辉石、染色玛瑙。
C无害无污染:辐照残留、染色品。
3、天然宝石人工改善品的分类:a热处理改善品。
例如:刚玉类宝石、绿柱石类宝石、坦桑石、锆石、水晶、玛瑙、翡翠;b辐照处理改善品;c化学处理改善品。
分为染色品、着色品、净化品、漂白品;d其他处理改善。
例如(1)覆膜处理:穿衣翡翠,镀膜托帕石,虹彩水晶(2)充填处理:把塑料、玻璃、蜡、油等注入到宝石的空隙或者裂纹中,提高宝石的透明度,改变宝石颜色。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宝石的质地结构,提高宝石的物理稳定性。
例如:祖母绿,红蓝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碧玺,欧泊等。
(3)拼合处理;e综合处理改善品。
例如(1)辐照-加热改善品(2)扩散处理改善品(3)炝色品。
4、宝石的热处理:是指把宝石放在加热炉中加热,通过不同条件的热处理来改善宝石的外观特征。
当宝石受热时(尤其是高温热处理),宝石内部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可能会发生各种变化,不同种类的宝石,其内部变化不同。
5、宝石热扩散处理:是在高温或者是超高温的条件下,通过某种元素在宝石中以扩散的方式来改变宝石内致色元素种类、含量和元素间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变宝石外观特征(如颜色、透明度等)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
宝石辐照处理:用高能粒子束辐照宝石,使宝石中原子的价电子态、晶格结构等发生变化,产生色心,导致宝石外观特征变化,达到改善宝石的目的。
包括:电磁波辐照、高能电子束辐照、高能粒子辐照。
6、宝石经热处理出现的变化:a宝石氧化反应而发生的颜色变化;例如:有机宝石中常见于琥珀中的血珀、无机宝石的氧化作用;b宝石的色心被破坏发生的颜色变化;例如:烟水晶、黄水晶、紫黄晶;c引起宝石中的杂质扩散;d消除宝石中的包裹体,提高透明度和净度;e使一些含水的宝石发生脱水作用;f使某些宝石发生结晶构型的变化;g使宝石内部产生裂纹;例如:爆花水晶、琥珀中的“太阳光芒”;h使某些宝石发生重组。
宝石优化处理教程(1)
第一章 序论
可编辑ppt
1
一、优化处理的概念
• 。天然宝石的优化处理(Enhac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mstone) 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 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它是宝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 内容。
•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 两类。
• 例如:对于有机宝石如珍珠、象牙、珊瑚、琥珀等,加热处理会使其中的有机质氧化,温度过高会使颜色慢慢变暗 变黑,若继续加热即出现“碳化”现象。人们经常利用这个特点,掌握好温度实施有机宝石的“仿旧”处理。对于 宝石,加热处理往往将其中的低价态阳离子氧化成高价态,从而使颜色产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带绿色调的海 蓝宝石在空气中加热去除绿色,使颜色变成蓝色。
• 关于宝石的优化处理,特别是对色泽和透明度较差的天然宝石颜色 的改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
可编辑ppt
2
二、优化处理的历史
• 有一些改善宝石的处理方法尽管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认识了,如加热的方 法使红玛瑙变红等等,但当时更多的是在偶然的机遇中发明的。只有在今天, 当人们弄清了固体物质包括无机质矿物(如金刚石、刚玉、黄玉、绿柱石、 水晶等),有机质宝石(如珍珠、琥珀等)的固体物理性质和研究了宝石的 致色机理之后,才是这个古老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各式各样新的 完善的宝石处理技术。
• 在古代,宝石的改善主要靠加热的方法实现的。据报道,早在公元前2000年, 在印度已出现加热的红玛瑙和红玉髓。有人曾对古代宝石的改善方法进行推 测:在古代各地区之间,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时常会焚烧死者的尸骨, 有时就会发现一些被烧焦的贵重装饰品的残骸(因为贵族们常把珠宝当作护身 符而带在身上)。这样,或许偶然有人发现一颗与其主人一起被烧过的宝石的 颜色得到了改善,变得更漂亮了。这个人就有可能把这种现象告诉其他人, 遇到有心人就可能试着把那些不漂亮的宝石烧一烧,逐渐就摸索出一套方法。 这可能就是最初人类对热处理方法的发现。近代由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宝石 热处理的温度得到提高,使热处理工艺得到了新的发展。现代随着宝石学的 成熟,使天然宝石优化处理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加热处理宝石这一古老方 法,在这个时期又周期性的复苏了,并蓬勃的发展起来,工艺日趋精细与完 善。
宝石优化处理
一、优化处理的概念天然宝石的优化处理(Enhac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mstone)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
它是宝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如加热处理、漂白、浸无色油以及玉髓玛瑙的染色等。
市场上不予声明当做天然宝石出售。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属于处理的宝石在市场出售时,必须声明其经过人工处理的真实性。
关于宝石的优化处理,特别是对色泽和透明度较差的天然宝石颜色的改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
二、优化处理的历史有一些改善宝石的处理方法尽管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认识了,如加热的方法使红玛瑙变红等等,但当时更多的是在偶然的机遇中发明的。
只有在今天,当人们弄清了固体物质包括无机质矿物(如金刚石、刚玉、黄玉、绿柱石、水晶等),有机质宝石(如珍珠、琥珀等)的固体物理性质和研究了宝石的致色机理之后,才是这个古老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各式各样新的完善的宝石处理技术。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优化处理宝石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手段、新方法。
随着宝石学的成熟,使优化处理天然宝石以增加宝石价值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
人们的认识从宏观领域进入了微观领域,使以前偶然发现的优化处理宝石的方法,成为有目的的自觉行为,人们可以有意识的改变宝石的物理性质。
当前,世界上许多技术手段齐全的实验室都开展了天然宝石优化处理的研究。
目前,人们已经能将绿色的绿柱石改善成为天然色的海蓝宝石;物色的黄玉改善成为蓝色的黄玉;无色的金刚石改善位黄色、绿色、蓝色、粉红色等。
宝石改善第一讲
绿、青、蓝、紫
第一节 颜色的概念
• 三原色学说
• 指在视网膜上存在分别对 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 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相应 的3种感光色素。当某一 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3种 视锥细胞通过混色,人大 脑就产生某一颜色的感觉。 此学说能够解释混色现象 的原因,但不能满意的说 明色盲以及颜色为什么会 存在补色等原因。
课程内容
第一节:颜色的概念
第一章:颜色及其 有关理论
第二节:宝石的颜色
第三节:照明光源
第一节 颜色的概念
• 颜色是宝石最重要的 外观特征之一。 • 对于有色宝石,颜色 是其首要的评价标志。 • 作为一个宝石学家或 从事珠宝行业的人员, 应该正确理解和掌握 有关颜色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颜色的概念
第二节 宝石的颜色
一、光与宝石 的互作用 5、光的内反 射和散射作 用 1、光的反射 作用
4、光的全反 射 3、光的吸收 作用
2、光的透射 作用
第二节 宝石的颜色
二、宝石的颜色特性
彩色系列 无色和黑白系列
第二节 宝石的颜色
三、关于宝石颜色的替代律 • 1、两个颜色相同的宝石 • (光谱组成可能不同), 分别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颜 色,最终仍有相同的颜色; 2、两个颜色一样的宝石, 当它们的色度(或色耀度) 增加或减少的量一样时, 它们的颜色仍然一样。
第一节 天然宝石的颜色分类
• 自色 • 自色天然宝石的颜色, 主要是由宝石的化学 成分和晶体结构特性 决定。
第一节 天然宝石的颜色分类
• 他色 • 由宝石矿物中的内含 物(或机械混入物) 引起宝石呈色。
第一节 天然宝石的颜色分类
• 假色 • 由于某些几何光学和 物理光学原因造成的 颜色。如:变彩、晕 彩、游彩等。
宝石处理优化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珠宝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宝石的美观性、独特性和耐久性要求日益提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宝石处理优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对宝石处理优化技术的概述、常见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旨在为珠宝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宝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宝石处理优化技术概述宝石处理优化技术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宝石进行加工,以改善宝石的外观、颜色、净度、耐久性或可用性。
宝石处理优化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 切磨抛光:通过切割、打磨、抛光等手段,提高宝石的透明度、光泽度和对称性。
2. 热处理:通过高温处理,改善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和净度。
3. 化学处理:通过化学药剂处理,改变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和净度。
4.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技术,改善宝石的外观和耐久性。
二、常见宝石处理优化方法及其优缺点1. 热处理优点:热处理可以改善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和净度,提高宝石的价值。
缺点:热处理可能会影响宝石的耐久性,部分宝石在高温下易发生颜色变化。
2. 化学处理优点:化学处理可以改变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和净度,使宝石更加美观。
缺点:化学处理可能会对宝石的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宝石在化学处理过程中易发生损坏。
3. 生物处理优点:生物处理可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和耐久性,降低处理成本。
缺点:生物处理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应用范围有限。
三、宝石处理优化技术的应用前景1. 提高宝石品质:通过宝石处理优化技术,可以改善宝石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宝石的市场竞争力。
2. 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技术可以减少宝石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技术有助于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推动珠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宝石处理优化技术在珠宝行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优化技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美观、耐用的宝石产品,推动珠宝产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应加强宝石处理优化技术的监管,确保宝石市场的健康发展。
宝石学全套课件
第二章 宝石的物理化学特征 第一节 晶体和晶系
一、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 是指具格子构造的固体。即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做周期性重复 排列的固体。如石盐。
2.非晶质体 是指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上做无序排列的 貌似固态的物质。如火山玻璃。
二、晶体的特性
1.自限性 2.均一性 3.对称性 4.异向性
宝石界人士泛指的宝石一般限于此类。如果涉及人造宝石必须 注明“人造”两字。
三、玉石 是指自然界中凡是质地细腻、坚韧、光泽强、颜色美观, 由单 矿物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翡翠、软玉、岫玉等。
第二节 天然宝石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美观:
1.颜色 2.透明度 3.出奇(特殊的光学效应,奇特的固态包体)。 二、耐久: 1.高硬 2.稳定 三、稀少
(一)、无机宝石
主要包括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
1.天然宝石
是指自然界中色泽艳丽、透明、硬度大、耐腐蚀、经琢磨可以
制成首饰和工艺品的单矿物晶体和岩石。如金刚石、红宝石、蓝宝 石、翡翠、软玉等。
2.人造宝石 :包括合成宝石和赝品两类:
(1).合成宝石
是指按照某些天然宝石的化学组成, 模拟在自然界中生成时的 物理、化学条件, 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宝石。如合成红宝石、合成
第三节 天然宝石经济评价的依据 一、宝石品种
1.高档宝石:通常指五大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 母绿和猫眼石)。
2.中—低档宝石:坦桑石、欧泊、海蓝宝石、电气石、尖晶 石、橄榄石、水晶、黄玉等。
3.低档宝石:为装饰石,如孔雀石、绿松石、花岗岩、大理石 等。
二、宝石的质量
主要是依据颜色的色相(色调)、亮度、饱和度、透明度、净度、 特殊的光学效应及清晰程度来做为评价参数。
宝石改善实习报告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的综合鉴定( 实习三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的综合鉴定(一)
标本号 外观描述 物理常数测定及放大观察 改善、合成、仿制特征 鉴定结果(定名)
实习四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 的综合鉴定(二)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巩固宝石的改善(优化处理)方法。 2、掌握各宝石改善品(优化处理品)的重要鉴定特征。 二 实习内容 1、各种宝石天然品、改善品、合成品及仿制品的物理常数测定。 2、各种宝石天然品、改善品、合成品及仿制品中的典型包裹体的鉴定。 3、各种宝石改善品的改善特征(优化处理特征)鉴定。 4、按国家标准(GB/T16552-2003)正确定名。 三 思考题 1、宝石有哪些改善方法?各改善方法有哪些鉴定特征? 2、宝石的天然品和优化处理品有什么区别? 3、宝石的合成品和优化处理品有什么区别? 4、宝石有哪些仿制品? 四 鉴定实习报告
实习一 单晶宝石改善品的鉴定
标本号 外观描述 物理常数测定及放大观察 改善、合成、仿制特征 鉴定结果(定名)
实习二 多晶宝石(玉石)改善品的鉴定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多晶宝石(玉石)的改善方法。 2、认识并初步掌握各多晶宝石(玉石)改善品的重要鉴定特征。 二 实习内容 1、多晶宝石(玉石)天然品、改善品、合成品及仿制品的物理常数测定。 2、多晶宝石(玉石)改善品的改善特征(优化处理特征)鉴定。 3、按国家标准(GB/T16552-2003)正确定名。 三 思考题 1、多晶宝石(玉石)有哪些改善方法?各改善方法有哪些鉴定特征? 2、多晶宝石(玉石)的天然品和优化处理品有什么区别? 3、多晶宝石(玉石)的合成品和优化处理品有什么区别? 4、多晶宝石(玉石)有哪些仿制品? 四 鉴定实习报告
目
录
实习一 单晶宝石改善品的鉴定 实习二 多晶宝石(玉石)改善品的的鉴定 多晶宝石(玉石)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的综合鉴定( 实习三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的综合鉴定(一)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的综合鉴定( 实习四 改善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的综合鉴定(二)
应用宝石学试题库
2011《应用宝石学》课程复习题绪论一、单选题1.下面哪种人工宝石没有天然对应物(B ) 0.4P3A.合成尖晶石B。
钇铝榴石C.合成红宝石D。
合成钻石2、下列的宝石名称中不正确的命名是(A)A货翡翠B、再造琥珀C、红宝石(处理) D、合成钻石3、下列宝石名称中哪个是正确的( C)A.缅甸红宝石 B.林德祖母绿C。
星光红宝石D.金绿猫眼4、不属于人工宝石的有(D)A.合成尖晶石B.钆镓榴石C。
再造琥珀D.天然玻璃5、下列属于高档宝石的有(B )A。
海蓝宝石 B。
金绿宝石C。
琥珀D.珍珠6。
由人工生产的自然界尚无对应物的宝石种类是(D)0.4P3A。
优化宝石B。
处理宝石C.合成宝石D.人造宝石三、填空1. 晋朝(公元3世纪)天竺(印度)的________传入中国,促进了海内外的宝玉石和宝玉石知识的交流。
绪论.1 P 1四、名词解释题1。
宝石(狭义)绪论.2P2; 2.宝石(广义);3。
玉石五.论述题1.举例说明根据宝石的成因可将宝石分为哪些种类?绪论P3-4第一章宝玉石地质及资源一、单选题1.中国绿松石的主要产地为(A)A.湖北 B.湖南C。
云南 D.新疆2.欧泊的矿床类型为( D)A。
伟晶岩矿床 B.岩浆矿床C。
变质矿床 D.外生淋滤矿床3.红宝石的主要产地为(C )A.阿富汗B。
巴西C.缅甸D.澳大利亚4.欧泊的主要产出国为(D)A.巴西B。
加拿大C.美国 D.澳大利亚5。
山东蓝宝石产于(B)A、花岗岩B、玄武岩 C.伟晶岩 D.石英岩6.中国蓝宝石的主要产地为(A)A.山东B.辽宁 C.安徽、 D.广东7。
中国金刚石的主要产地为( A)A.山东辽宁湖南 B.青海新疆湖南C.广东云南贵州 D.云南辽宁甘肃8、金刚石的母岩为(A)A。
金伯利岩 B。
花岗岩 C。
石英岩D.辉绿岩9、软玉仔料属于(A)A.砂矿 B.原生矿C。
岩浆矿床D.伟晶岩矿床10.下列钻石产区属于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的是(D )1。
01 优化绪论
2、定名规则 、
(1)优化的珠宝玉石定名 ) a、 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名称; 、 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名称; b、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2)处理的珠宝玉石定名 )
a、 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二字 、 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 或注明处理方法, 蓝宝石(处理) 或注明处理方法,如:“蓝宝石(处理)”、“蓝宝石 扩散) 翡翠(处理) 翡翠(漂白、 (扩散)”、“翡翠(处理)”、“翡翠(漂白、充 填)”;也可在所 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前描述具体处理方 扩散蓝宝石” 漂白、充填翡翠” 法,如:“扩散蓝宝石”、“漂白、充填翡翠”。 b、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必须描述具体处理方法。 、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必须描述具体处理方法。 c、在目前一般鉴定技术条件下,如不能确定是否经处 、在目前一般鉴定技术条件下, 理时,在珠宝玉石名称中可不予表示, 理时,在珠宝玉石名称中可不予表示, 但必须加以附注说明且采用下列描述方式, 但必须加以附注说明且采用下列描述方式,如:“未 能确定是否经过×××处理” ×××处理 可能经过×××处理” ×××处理 能确定是否经过×××处理”或“可能经过×××处理”, 托帕石,备注:未能确定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如:“托帕石,备注:未能确定是否经过辐照处理”,或 托帕石,备注:可能经过辐照处理” “托帕石,备注:可能经过辐照处理”。 d、经处理的人工宝石可直接使用人工宝石基本名称定 、 名。
公元前 C.Pliny(23-79)总结有,贴箔法、注油法、 染色法以及组合宝石。 表面有裂纹的祖母绿进行注油处理,它就能 呈现绿色;糖-酸处理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对 多孔的宝石,如玛瑙进行处理;如何制作三 层石。 1-12世纪 如何伪造珍珠和其他宝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源来实现。 标准照明体A:代表绝对温度2856K的完全辐射体的
辐射光,充气钨丝灯。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点色温约为4874K的直射日光,
中午的日光。
物质结构理论与宝石颜色
一、传统宝石学颜色成因 传统宝石学主要基于宝石的化学成分和
祖母绿也是由Cr3+致色,致色机理与红宝石
相同,所不同的是Cr3+分裂后的能级与红宝石不 同,能量略下降,致使祖母绿虽同是Cr3+致色, 但最后产生的颜色效果并不一样。当Cr3+进入晶 格替代了祖母绿中的Al3+时,d轨道在氧八面体晶 体场作用下发生能级分裂,形成四个能级。另外 由于祖母绿成分中的Be2+和Si4+的存在,使金属离 子周围配位体电场分裂能减弱。
2.3能带间的电子跃迁呈色(能 带理论)
部分宝石的颜色是由晶体中不同能带之 间的电子转移所引起的。
能带理论认为,固体中的电子不是属于某 一个原子的,而是在整个晶体中运动,在晶 体周期性晶格势场中,相邻原子的原子轨道 重叠形成具有一定能级宽度的能带。
能带又可分为价带和导带,价带充满了 电子,又称满带;导带为一个高位能量带, 也叫空带。两个能带之间的间隙称为带隙 或禁带,禁带宽度为Eg。
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
讲授人:李敬敬 QQ:870915595
课程说明与安排
课程名称:宝石改善与人工合成 参考书目: 《天然宝石人工改善及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吕新彪,李珍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 《宝石的人工合成与鉴定》何雪梅、沈才 卿、吴国忠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 《系统宝石学》 张蓓莉等 地质出版社 2006
由电荷转换形成的颜色比单一原子内的 电子跃迁所产生的颜色要鲜艳得多。
1.金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转移
金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转移可分 为同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异核 原子价态之间的电子转移。
(1)同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
堇青石的蓝紫色的产生是这方面的典 型实例。在堇青石中,Fe3+和Fe2+分别处 于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中,两个配位体以 棱相接,当可见光照射到堇青石时,其 Fe2+的一个d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跃迁到 Fe3+ 上 , 此 过 程 的 吸 收 带 位 于 17000cm1(相当于588nm即黄光),使堇青石呈现蓝 色。
蓝色和绿色电气石,以及海蓝宝石也 是由于Fe2+—Fe3+间的电子转移而呈色。
(2)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子转移
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子转移的典型实 例是蓝宝石,在蓝宝石中Fe2+与Ti4+分别位 于相邻的以面相连接的八面体中,Fe、Ti离 子的距离为0.265nm,二者的d轨道沿结晶 轴c轴重叠,当电子从Fe2+中跑到Ti4+中时, Fe2+ 转 变 为 Fe3+ , 而 Ti4+ 转 变 为 Ti3+ , Fe2++Ti4+→Fe3++Ti3+。
700 630 580 550 490
红橙 黄 绿
440 400
蓝
紫
光的颜色变化表达方法之一——牛顿光谱
• 光的颜色变化表达方法之二——CIE颜色系统 • 颜色三要素:色相、饱和度(色度)、明度(亮度)
颜色的感觉
三原色说
(赫姆霍尔兹)
明视觉、暗视觉 相互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
1.2 宝石的颜色
一、光与宝石的相互作用
编(章)次
内 第一篇 第一章
容 第二章 安 第三章 排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合计
内容 宝石改善 宝石人工改善的理论基础 热处理 辐照处理 化学处理(扩散、染色和漂白处理) 其它处理(充填、拼合、表面、激光和高温 高压处理) 人工合成
概论
水热法 焰熔法 助熔剂法和冷坩锅熔壳法 熔体法和区域熔炼法 高温超高压法 化学沉淀法和其他仿宝石
的天然宝石颜色的改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已成 为一个专门的学科。
宝石人工改善历史
1、古代埃及和印度加热的方法使玛瑙变红等;(公元前 2000年)
2、普林尼(公元23-79)时代宝石相关书籍的编纂; 3、1672年,Robert Boyle《宝石的起源与美质随谈》; 4、19世纪,宝石人工改善和合成重大进展;1880年,《迪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核外电子呈云雾状分布于原子核的周围。 物理学中用原子轨道来表征原子中一个电 子的定向分布和运动状态。过渡元素的电 子层结构的一般形式为:ns2np6nd0~10, 可 具有5个d轨道。
当一个过渡元素离子处于球形对称的势
场中时,5个d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电子 占据任一轨道的几率相同;一般情况下,5 个d轨道未被电子充满,从而各电子轨道可 在空间叠合,而不呈球形对称分布。
克实用配方和工艺过程大全》 总结性专著; 5、1895年伦琴射线的发现,辐照处理宝石开始。 6、直至今日现代处理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 1、仰韶文化出土的净化处理的玉石; 2、周朝古墓中出土的染色处理的玉器; 3、南北朝时期象牙染色; 4、唐宋时期玉器染色; 5、明清两代宝玉石改善普遍; 6、解放后,有专门的研究部门; ……………(成果和差距)
外部构造特点,将宝石颜色划分为自色、 他色和假色。 二、近代科学颜色理论
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能带理论、结构缺陷理论
2.1离子内部电子跃迁呈色 (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认为: (1)在晶体结构中,阳离子与周围的配位
体(与阳离子成配位关系的阴离子或阴极朝向 中心阳离子的极化分子)形成一个静电势场。 在此,阳离子也称中心离子,它位于势场之 中,配位体被作为点电荷来看待。
鉴定问题、工艺的不确定性和保密性、安全性。
天然宝石改善的理论基础
• 1、颜色及其有关理论 • 2、物质结构理论与宝石的颜色 • 3、物理光学与宝石的颜色 • 4、物质的结构
1.1 颜色的概念
颜色是人眼对一定光波的感觉。所以,颜色既是光线
的特征,也是人的一种感觉。
可 见 光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它们从长波 一端向短波一端的顺序依次为红色(700nm)、 橙色(630nm)、黄色(580nm)、绿色(550nm)、 蓝色(490nm)、紫色(440nm),两个相邻颜色之 间可有一系列过渡色。
Eg>3.1eV 无色
Eg<1.77eV 黑色
Eg在3.1~1.77eV 彩色
2.4结构缺陷引起的宝石颜色
(色心成色)
宝石晶体结构中的局部范围内,质点的排列偏 离其格子状构造规律的现象,称为晶格缺陷。其 产生原因与宝石晶体内部质点的热振动、外界的 应力作用、高温高压、辐照、扩散、离子注入等 有关。
轨道发生能量分裂,形成多个能级。
4A2为基态,当可见光照射到宝石时,d电子吸 收能量为2.2eV的光波(黄绿色光),并从基态跃迁 到 4T2 能 级 上 , 同 时 部 分 d 电 子 吸 收 了 能 量 为 3.0eV的光波(紫色光),从基态4A2跃迁到4T1能 级上,这两种吸收光谱带有一定宽度,且有相当 程度的叠加,使可见光中的黄、绿、紫及部分蓝 光被吸收,能量小于2eV的红光被透过,所以d-d 跃迁的结果,红宝石呈现鲜艳的红色,微量的蓝 色使红宝石略带紫色色调。
电子转移的这一过程,伴随着光谱吸收 能 为 2.11ev , 吸 收 带 的 中 心 位 于 588nm , 其结果是在蓝宝石的c轴方向只透过蓝色, 呈现蓝色。当二个八面体在垂直c轴方向上 以棱相连接时,这时电荷转移吸收带略向 长波方向位移,使蓝宝石在非常光方向上 呈现蓝绿色。
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子转移,也是 蓝色黝帘石、褐色红柱石呈色的原因。
(3)当一个过渡元素离子进入晶格中的配 位位置,即处于一个晶体场中时,d轨道在 配位场的影响下,发生分裂,导致部分d轨 道的能量状态降低,而另一部分d轨道的能 量增高,其分裂的具体情况取决于配位体 的种类和配位多面体的形态。
当d轨道发生分裂后,其各组的能量不 再相同,其最高能级与最低能级之差称为
2.2 离子间的电荷转移呈色 (分子轨道理论)
部分宝石的颜色是由元素离子之间的 电子转移或元素电荷转换而引起的。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一个分子中所
有的轨道都扩展到整个分子上,占据这 些轨道的电子不是定域在某个原子上, 而是存在于整个分子之中。
不同原子内的电子可以从一个原子的轨 道跃迁到另一个原子的轨道上,这种电荷 跃迁称为电荷迁移,对可见光产生了强烈 的选择性吸收,使宝石呈色。
2.其他类型的电子转移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电子转移外,还有非金属 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以及非金属与非金属 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
宝石中常见的非金属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 移为O2-—Fe3+。在O2-—与Fe3+之间的电子转移对 可见光光谱中紫色、蓝色光强烈吸收,导致宝石呈 金黄色。金黄色绿柱石、金黄色蓝宝石的颜色均由 O2-—Fe3+之间的电子转移引起。
色心作为晶格缺陷的一种,泛指宝石中能选择 性吸收可见光能量并产生颜色的晶格缺陷。
色心的种类很多,宝石中常见的色心有电子色 心(F心)、空穴色心(V心)和杂质离子心。
色心是某些宝石种的主要致色原因,如 萤石、紫晶、烟晶、蓝色托帕石和钻石等。
色心和致色元素的最大区别是,色心形
成的颜色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会由 于晶格缺陷的变化或者消失,而改变色心 的性质,致使颜色发生改变或者褪色,称 为色心转移和漂白。这种机制在宝石的颜 色改性处理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宝石的颜色特性 宝石的颜色可分为彩色系列和非彩色系列
三、宝石颜色的替代律(改色的理论依据)
1、两个颜色相同的宝石(光谱组成可能不同),分别 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颜色,最终仍有相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