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康复学-第4章痉挛状态康复
合集下载
医学康复资料: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30% 血药浓度为80~400g/L。 口服后仅小部分代谢为活化物质,72h内药物以
原形由尿(80%)、大便(5%)排出,15%在 肝内代谢。
临床应用
用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例如屈肌、伸 肌、僵直、疼痛),少用于脑性痉挛状态。
剂量应个体化,成人5mg×3/d,3天调整一次 剂量,每3天增加5mg,直至起作用,保持此剂 量(副作用应最小)。老年人剂量宜从 2.5mg×3,成人开始 25mg/d,慢增量至100mg/qid。
潜在副作用: 肌无力,特别是力量处于最差时 肝中毒(<1%),肝病时要注意,妇
女大于30岁,剂量>300mg/d,服用过 60天时易发生,要用前,用后定期检 查肝功 CNS副作用少,可有昏睡。
乙哌立松( Eperisone Hydrochloride)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暂缓痉挛 保持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 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关节负重
患者的躯干或肢体关节在外力或自身肢体的 重力下,关节间隙变窄,从而激化了关节内 的感受器,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达到 稳定关节的目的,而长时间的关节负重又有 缓解痉挛的作用。
包括上肢负重训练和下肢负重训练。
口服药物
巴氯酚(baclofen)
巴氯芬是一种GABA 激 动剂,主要与脊髓 GABA2B 受体结合,减少 兴奋性神经递质和P 物质 释放,改善阵挛、减少屈 肌痉挛发作频率和增加 ROM ,从而改善功能。
药代动力学
口服,为胃肠道迅速吸收。
半衰期3-4h(脑卒中病人为2.78-6.6h)达峰时 间较长。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痉挛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其特 征是速度依赖性的肌张力增高并伴随腱 反射亢进,是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 也是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之一。
原形由尿(80%)、大便(5%)排出,15%在 肝内代谢。
临床应用
用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例如屈肌、伸 肌、僵直、疼痛),少用于脑性痉挛状态。
剂量应个体化,成人5mg×3/d,3天调整一次 剂量,每3天增加5mg,直至起作用,保持此剂 量(副作用应最小)。老年人剂量宜从 2.5mg×3,成人开始 25mg/d,慢增量至100mg/qid。
潜在副作用: 肌无力,特别是力量处于最差时 肝中毒(<1%),肝病时要注意,妇
女大于30岁,剂量>300mg/d,服用过 60天时易发生,要用前,用后定期检 查肝功 CNS副作用少,可有昏睡。
乙哌立松( Eperisone Hydrochloride)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暂缓痉挛 保持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 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关节负重
患者的躯干或肢体关节在外力或自身肢体的 重力下,关节间隙变窄,从而激化了关节内 的感受器,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达到 稳定关节的目的,而长时间的关节负重又有 缓解痉挛的作用。
包括上肢负重训练和下肢负重训练。
口服药物
巴氯酚(baclofen)
巴氯芬是一种GABA 激 动剂,主要与脊髓 GABA2B 受体结合,减少 兴奋性神经递质和P 物质 释放,改善阵挛、减少屈 肌痉挛发作频率和增加 ROM ,从而改善功能。
药代动力学
口服,为胃肠道迅速吸收。
半衰期3-4h(脑卒中病人为2.78-6.6h)达峰时 间较长。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痉挛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其特 征是速度依赖性的肌张力增高并伴随腱 反射亢进,是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 也是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之一。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康复治疗
Company Logo
振动法:
是一种连续的、快速的刺激。一般作用于肌腹或 肌腱的部位,引起拮抗肌的收缩,从而相应地缓 解了主动肌痉挛的程度。
Company Logo
物理治疗
Company Logo
导致痉挛加重的原因
疼痛 炎症
心理情况
原因
膀胱或直肠 充盈 皮肤损伤
机械因素: 过紧的衣服或鞋子
Company Logo
痉挛的评价
Company Logo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功能性电刺激
是通过电流作用于人体的组织,使之产生功能性 活动的一种疗法。 其缓解痉挛的机理: 刺激拮抗肌的收缩来交互抑制主动肌痉挛的程 度。 刺激痉挛肌肉,使之产生强烈收缩,引起肌腱 上Golji腱器的兴奋,经Ib纤维传入脊髓,产生 反射性地抑制主动肌痉挛的作用。
Company Logo
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该表将肌张力分为0-4级,使痉挛评 定由定性转为定量。
Company Logo
0:无肌张力增高
Ⅰ: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 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 和放松 Ⅰ+: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 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现 最小阻力。
Company Logo
患侧卧位
Company Logo
患侧卧位: 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腕关节略过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 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 关节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背部放一个枕头, 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
病症康复学 痉挛状态的康复课件
9
大腿内收/足下垂
学习交流PPT
10
拇趾背伸
学习交流PPT
11
康复评定
学习交流PPT
12
康复评定
评定内容
痉挛的严重程度 痉挛的分布
受累的肌肉、肌群或肢体部位
痉挛所致的功能性不良后果
评定方法
量表评定 仪器评定 功能评定
学习交流PPT
13
量表评定(1)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等级 0 1 1+
学习交流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量表评定(4)
痉挛的阵挛评分
1. 无踝阵挛 2. 踝阵挛持续时间1~4秒 3. 踝阵挛持续时间5~9秒 4. 踝阵挛持续时间10~14秒 5. 踝阵挛持续时间超过15秒
学习交流PPT
18
仪器评定
神经电生理检查
EMG检查:H反射、F波、Hmax/Mmax等 多通道动态EMG检查
学习交流PPT
28
侧面
正面
偏瘫患者坐位时的抗痉挛体位
学习交流PPT
29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A) 健侧卧位(B) 患侧卧位(C)
注:没有1+ 即是Ashworth痉挛量表(ASS)
学习交流PPT
14
量表评定(2)
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
CSS的评定内容与标准如下
跟腱反射: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 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0分:无阻力(软瘫);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 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度到中度增加,尚可完成踝关节全 范围的被动活动;8分:阻力重度(明显)增加,不能或很难完成踝 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ppt课件
系统性药物—地西泮(diazepam)
GABAA的协同剂,抗痉挛作用是经由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复合体的。 在脊髓水平对输入增加突触前抑制,减少单突触和多突触的反射传导。 在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时用于症状缓解,如屈、伸肌痉挛、僵直、疼痛。 治疗剂量5~40mg/d 潜在副作用:嗜睡、呼吸抑制、成瘾、撤药综合征。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
定义: 痉挛状态;是一种由速度决定的,强直性牵张反射增强运动障碍,牵张反射是对肌0 +肉牵伸而产生的肌肉收缩的反射,由于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处于亢进,组成所称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损(UMN)”综合征。
定义: 痉挛:自发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可由痉挛状态,过强脊髓反射,如张力障碍、强直、去大脑、去皮质性强直,帕金森病,僵人综合征引起。 肌肉痉挛:在增加肌肉运动活动时,局部区域肌痉挛伴疼痛。
痉挛状态的评定
Ashworth 量表(1964)国际通用 O级:无肌张力增高 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在屈伸肢体过程中,出现 一过性停顿。 2级:较明显肌张力增高,但肢体尚易于屈伸。 3级:明显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强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出现强直状态而不能动。
ITB的病人选择
痉挛状态应是严重的; 对口服药物反应差,对创伤性治疗疗效差,如神经阻滞等; 对ITB巨丸剂量呈阳性反应(给药试验); 体积大,腹部可装泵; 一般病后一年才做; 由肾排出,在肾病、妊娠、哺乳、精神不正常者不做
GABAA的协同剂,抗痉挛作用是经由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复合体的。 在脊髓水平对输入增加突触前抑制,减少单突触和多突触的反射传导。 在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时用于症状缓解,如屈、伸肌痉挛、僵直、疼痛。 治疗剂量5~40mg/d 潜在副作用:嗜睡、呼吸抑制、成瘾、撤药综合征。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
定义: 痉挛状态;是一种由速度决定的,强直性牵张反射增强运动障碍,牵张反射是对肌0 +肉牵伸而产生的肌肉收缩的反射,由于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处于亢进,组成所称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损(UMN)”综合征。
定义: 痉挛:自发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可由痉挛状态,过强脊髓反射,如张力障碍、强直、去大脑、去皮质性强直,帕金森病,僵人综合征引起。 肌肉痉挛:在增加肌肉运动活动时,局部区域肌痉挛伴疼痛。
痉挛状态的评定
Ashworth 量表(1964)国际通用 O级:无肌张力增高 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在屈伸肢体过程中,出现 一过性停顿。 2级:较明显肌张力增高,但肢体尚易于屈伸。 3级:明显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强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出现强直状态而不能动。
ITB的病人选择
痉挛状态应是严重的; 对口服药物反应差,对创伤性治疗疗效差,如神经阻滞等; 对ITB巨丸剂量呈阳性反应(给药试验); 体积大,腹部可装泵; 一般病后一年才做; 由肾排出,在肾病、妊娠、哺乳、精神不正常者不做
痉挛的康复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 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 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 但受累部分仍能比较容易地被移动。
1
概述
病理
脑或脊髓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高位运 动中枢对低位的脊髓水平牵张反射调控 发生障碍,中枢抑制作用减弱以及低位 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致 使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牵张反射过 敏和反应过强,表现为肌肉发生不自主 的较强或强烈的收缩。
1
概述
分类
✓ 脑源性痉挛:是指因脑部的各种疾病造成脑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的痉挛。 ✓ 脊髓源性痉挛:因损伤的脊髓节段不同表现出不同部位的痉挛性瘫痪
评定标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 阻力
在PROM的后1/2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位置时已出现阻 力,使PROM难以完成
2
康复评定
仪器评定
✓ 屈曲维持试验 用于上肢痉挛的评定方法。 ✓ 钟摆试验 主要用于下肢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痉挛程度的定量评定。 ✓ 便携式测力计 用于长期痉挛的患者评定。通过不同速度下的被动
3
康复治疗
预防伤害性刺激
尽量消除增加肌痉挛严重程度的各种诱发因素。如: 寒冷、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尿路感染、尿潴留、 严重便秘、皮肤受压、压疮等
3
康复治疗
康复教育
如何有效预防痉挛发生和减缓痉挛程度基本知识教育
✓ 使患者清楚痉挛的可防性和可控性,减轻患者精神 压力和思想负担
✓ 教会患者日常生活中常需掌握的防护知识 ✓ 学会自我护理 ✓ 主动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
1
概述
病理
脑或脊髓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高位运 动中枢对低位的脊髓水平牵张反射调控 发生障碍,中枢抑制作用减弱以及低位 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致 使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牵张反射过 敏和反应过强,表现为肌肉发生不自主 的较强或强烈的收缩。
1
概述
分类
✓ 脑源性痉挛:是指因脑部的各种疾病造成脑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的痉挛。 ✓ 脊髓源性痉挛:因损伤的脊髓节段不同表现出不同部位的痉挛性瘫痪
评定标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 阻力
在PROM的后1/2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位置时已出现阻 力,使PROM难以完成
2
康复评定
仪器评定
✓ 屈曲维持试验 用于上肢痉挛的评定方法。 ✓ 钟摆试验 主要用于下肢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痉挛程度的定量评定。 ✓ 便携式测力计 用于长期痉挛的患者评定。通过不同速度下的被动
3
康复治疗
预防伤害性刺激
尽量消除增加肌痉挛严重程度的各种诱发因素。如: 寒冷、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尿路感染、尿潴留、 严重便秘、皮肤受压、压疮等
3
康复治疗
康复教育
如何有效预防痉挛发生和减缓痉挛程度基本知识教育
✓ 使患者清楚痉挛的可防性和可控性,减轻患者精神 压力和思想负担
✓ 教会患者日常生活中常需掌握的防护知识 ✓ 学会自我护理 ✓ 主动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
痉挛的康复 PPT课件
发症 • 影响步态和日常生活
痉挛的好处
• 防止肌肉萎缩 • 防止深静脉血栓 • 防止肢体水肿,骨质疏松 • 维持姿势、转移、站立甚至行走
痉挛的常见诱因
• 关节快速活动 • 各种疼痛 • 各种情绪激动和紧张 •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痉挛按部位分类
• 全身性 • 区域性 • 局灶性
痉挛的临床表现
• 疼痛 • 僵硬 • 阵挛 • 屈肌和伸肌痉挛模式 • 触感异常 • 动作费力、迟缓、不协调
痉挛的临床问题
•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
以完成精细动作 •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 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
肌张力比较明显地增: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 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能叫容易地被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根据自发性肌痉挛发作频度分级
penn分级法 0级:无肌张力增高 1级:肢体受到刺激时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 2级:偶有肌痉挛 小于1次每小时 3级:经常痉挛 大于1次每小时 4级:频繁痉挛 大于10次每小时
(蜡疗、超短波、红外线)、交替电刺激疗法等。
4、运动疗法: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抑
制作用,降低肌痉挛、被动活动、牵张、按摩、功能训练、 运用PNF\Rood\Bobath等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等。
5、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是利用特殊装置把无法感觉到的肌电活动 转换为各种能够看到的或能够听到的信号。从而让患者能 够客观的了解到肌肉紧张\松弛时的各种肌电活动,通过 训练,从而达到肌肉松弛\紧张目的。
痉挛的好处
• 防止肌肉萎缩 • 防止深静脉血栓 • 防止肢体水肿,骨质疏松 • 维持姿势、转移、站立甚至行走
痉挛的常见诱因
• 关节快速活动 • 各种疼痛 • 各种情绪激动和紧张 •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痉挛按部位分类
• 全身性 • 区域性 • 局灶性
痉挛的临床表现
• 疼痛 • 僵硬 • 阵挛 • 屈肌和伸肌痉挛模式 • 触感异常 • 动作费力、迟缓、不协调
痉挛的临床问题
•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
以完成精细动作 •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 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
肌张力比较明显地增: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 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能叫容易地被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根据自发性肌痉挛发作频度分级
penn分级法 0级:无肌张力增高 1级:肢体受到刺激时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 2级:偶有肌痉挛 小于1次每小时 3级:经常痉挛 大于1次每小时 4级:频繁痉挛 大于10次每小时
(蜡疗、超短波、红外线)、交替电刺激疗法等。
4、运动疗法: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抑
制作用,降低肌痉挛、被动活动、牵张、按摩、功能训练、 运用PNF\Rood\Bobath等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等。
5、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是利用特殊装置把无法感觉到的肌电活动 转换为各种能够看到的或能够听到的信号。从而让患者能 够客观的了解到肌肉紧张\松弛时的各种肌电活动,通过 训练,从而达到肌肉松弛\紧张目的。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痉挛的有益之处
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 相对保持肌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麻痹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
24
痉挛的有害之处
阵挛、髋内收剪刀样和屈肌痉挛损害站立平衡 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屈肌痉挛或伸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 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形成挛缩的危险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功能 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持续的屈肌痉挛导致疼痛 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肌张力分类
低张力 (hypotonia)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正常张力 (normal tone)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高张力(hypertonia)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张力障碍(dystonia)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
•脊髓感觉和运动系统联合作用的 神经环路
•感觉神经元发出信号,与运动神 经元产生兴奋性联系,兴奋同一块 肌肉
α运动神经元 快速牵拉肌肉(+) 肌梭传入( Ia) (+)脊髓
r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 梭内肌收缩
牵张反射:自主抑制 (Autogenic Inhibition)
肌肉牵张 (Ia 传入)
(+)α 传出 肌肉收缩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 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05
痉挛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
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安全性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使用暴力、注意姿势和体位、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
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Bobath疗法
通过控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姿势和 运动的发展。
Rood疗法
通过刺激皮肤、关节和肌肉等感觉器官,促 进运动功能和姿势的改善。
06
痉挛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痉挛的措施和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增强身体免疫 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减少血管痉 挛的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减少痉挛发生的 可能性。
痉挛患者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
康问题。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 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
畅。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素
质。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 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
痉挛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提升
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 配合,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的痉挛治疗药物
口服药物
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 适用于轻中度痉挛患者。
注射药物
如肉毒素、苯酚等,适用 于重度痉挛或口服药物无 效的患者。
痉挛期康复PPT课件.ppt
现痉挛
在患膝上加压
坐位:上肢体位同卧位,患侧下肢
可踩在矮凳上,增加屈髋、膝角度, 膝部沙袋加压或健腿翘在患膝16上
控
肩部
制
关
键
点 骨盆
头颈部
关键点
拇趾
胸骨柄
拇 指
膝部
17
分指板
18
AFO
19
抑制上肢痉挛
20
抑制下肢痉挛
21
正确坐位
22
坐位平衡分级
1级平衡:静态坐稳 2级平衡:自动态坐稳 3级平衡:他动态坐稳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 2级 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
地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不能活6 动
治疗目的
打破上肢的屈曲、内收痉挛模式和 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各种随 意控制的分离运动,提高平衡能力 完成坐位站位的转换,达到坐位 Ⅲ级平衡或站位Ⅰ~Ⅱ级平衡。
斜板站立
14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移动性活动
上下楼时出现明显上下肢肌 双手交叉上肢伸展置于体前或患
痉挛,尤其健腿先上、患腿 手支撑在扶手上或他人保护同上,
先下时出现膝过伸、足跟不 上楼时患腿先上,下楼时健腿先
能着地
下
步行出现患侧上肢屈曲挎篮,平衡杠内训练,患侧上肢伸直支撑 下肢膝过伸、足跟不着地 于双杠上,治疗师站在患侧控制
患手关键点,患手扶持拐棍/桌面 前后移动患侧下肢支撑时膝保持 10度左右,足跟着地
患膝跪在矮凳练习健腿前后摆动 抑制股四头肌痉挛
15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痉挛康复治疗
度等
02
功能恢复:运动 功能、日常生活 能力、社会参与 度等方面的改善
03
疼痛缓解:疼痛 程度、持续时间、 发作频率等方面
的改善
04
心理状态:焦虑、 抑郁、恐惧等情 绪和心理状态的
改善
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通过医生对患者的检查和询问,了 解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情况
量表评估:使用标准化的量表,如Ashworth 量表、Fugl-Meyer量表等,对患者的痉挛程 度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痉挛康复治疗
演讲人
目录
01. 痉挛概述 02. 痉挛康复治疗方法 03. 痉挛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04. 痉挛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
痉挛概述
痉挛的定义
痉挛是一种不自 主的肌肉收缩,
1 通常表现为肌肉 紧张、僵硬和疼 痛。
痉挛的原因包括
3 神经系统疾病、 肌肉疾病、药物 副作用等。
痉挛可以分为局部 痉挛和全身痉挛,
03
结合医生的建 议和患者的意
愿进行选择
04
定期评估治疗 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 服药,避免自行
调整用药量
适当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等
定期复诊,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社交 关系,避免情绪
01
02
03
04
痉挛程度减轻:痉挛程 度降低,患者疼痛减轻
心理状态改善:患者心 理状态得到改善,自信
心增强
谢谢
2 局部痉挛通常影响 身体的某一部分, 而全身痉挛则影响 整个身体。
痉挛的治疗方法
02
功能恢复:运动 功能、日常生活 能力、社会参与 度等方面的改善
03
疼痛缓解:疼痛 程度、持续时间、 发作频率等方面
的改善
04
心理状态:焦虑、 抑郁、恐惧等情 绪和心理状态的
改善
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通过医生对患者的检查和询问,了 解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情况
量表评估:使用标准化的量表,如Ashworth 量表、Fugl-Meyer量表等,对患者的痉挛程 度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痉挛康复治疗
演讲人
目录
01. 痉挛概述 02. 痉挛康复治疗方法 03. 痉挛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04. 痉挛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
痉挛概述
痉挛的定义
痉挛是一种不自 主的肌肉收缩,
1 通常表现为肌肉 紧张、僵硬和疼 痛。
痉挛的原因包括
3 神经系统疾病、 肌肉疾病、药物 副作用等。
痉挛可以分为局部 痉挛和全身痉挛,
03
结合医生的建 议和患者的意
愿进行选择
04
定期评估治疗 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 服药,避免自行
调整用药量
适当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等
定期复诊,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社交 关系,避免情绪
01
02
03
04
痉挛程度减轻:痉挛程 度降低,患者疼痛减轻
心理状态改善:患者心 理状态得到改善,自信
心增强
谢谢
2 局部痉挛通常影响 身体的某一部分, 而全身痉挛则影响 整个身体。
痉挛的治疗方法
痉挛状态的康复现状详解演示文稿
• 剂量应个体化,成人5mg×3/d,3天调整一次剂量,每3天增加5mg, 直至起作用,保持此剂量(副作用应最小)。老年人剂量宜从 2.5mg×3/d开始。
• 剂量不应超过80mg/d
• 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嗜睡)、头晕与乏力(CNS抑制),并可影响 注意力和记忆力,且可发生精神混乱,在肌无力影响功能时,考虑停 药,此外,尚可有低血压,癫痫发作等;
• 本药能增强抗高血压药物作用与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出现直 立性低血压。
• 本药可影响反应性,故驾驶员应慎用。
• 妊娠妇女必要时用,初期最好不用。 • 停药要慢避免反跳作用。
第23页,共72页。
系统性药物—地西泮(diazepam)
GABAA的协同剂,抗痉挛作用是经由苯二 氮卓类—GABAA受体复合体的。
抑制r-运动神经元 的自发冲动,抑制 肌梭传入冲动,使 骨骼张力下降
肌肉过度松弛,胃 病、恶心、厌食、 脑骨、嗜睡
CVD脊髓病变,脑 外伤
第29页,共72页。
鞘内注射巴氯芬(ITB)
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
口服巴氯芬,脂溶性差,不易通过BBB,经ITB后, CSF中浓度提高,腰段水平4倍于颈段
鞘内注射巴氯芬,使在Ia纤维终末摹拟突触前抑制,
巴氯芬是GABAB受体的协同剂,
GABA与此受
体结合减少钙流至突触前终末而降低递质量的释放。
ITB包括病人选择,种植与泵的维持
第30页,共72页。
ITB的病人选择
痉挛状态应是严重的;
对口服药物反应差,对创伤性治疗疗效差,如神经阻 滞等;
对ITB巨丸剂量呈阳性反应(给药试验); 体积大,腹部可装泵;
•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 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 剂量不应超过80mg/d
• 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嗜睡)、头晕与乏力(CNS抑制),并可影响 注意力和记忆力,且可发生精神混乱,在肌无力影响功能时,考虑停 药,此外,尚可有低血压,癫痫发作等;
• 本药能增强抗高血压药物作用与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出现直 立性低血压。
• 本药可影响反应性,故驾驶员应慎用。
• 妊娠妇女必要时用,初期最好不用。 • 停药要慢避免反跳作用。
第23页,共72页。
系统性药物—地西泮(diazepam)
GABAA的协同剂,抗痉挛作用是经由苯二 氮卓类—GABAA受体复合体的。
抑制r-运动神经元 的自发冲动,抑制 肌梭传入冲动,使 骨骼张力下降
肌肉过度松弛,胃 病、恶心、厌食、 脑骨、嗜睡
CVD脊髓病变,脑 外伤
第29页,共72页。
鞘内注射巴氯芬(ITB)
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
口服巴氯芬,脂溶性差,不易通过BBB,经ITB后, CSF中浓度提高,腰段水平4倍于颈段
鞘内注射巴氯芬,使在Ia纤维终末摹拟突触前抑制,
巴氯芬是GABAB受体的协同剂,
GABA与此受
体结合减少钙流至突触前终末而降低递质量的释放。
ITB包括病人选择,种植与泵的维持
第30页,共72页。
ITB的病人选择
痉挛状态应是严重的;
对口服药物反应差,对创伤性治疗疗效差,如神经阻 滞等;
对ITB巨丸剂量呈阳性反应(给药试验); 体积大,腹部可装泵;
•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 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定内容
痉挛的严重程度 痉挛的分布
受累的肌肉、肌群或肢体部位
痉挛所致的功能性不良后果
评定方法
量表评定 仪器评定 功能评定
量表评定(1)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等级 0 1 1+
2
3
4
标
准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评分
1. 无踝阵挛 2. 踝阵挛持续时间1~4秒 3. 踝阵挛持续时间5~9秒 4. 踝阵挛持续时间10~14秒 5. 踝阵挛持续时间超过15秒
仪器评定
神经电生理检查
EMG检查:H反射、F波、Hmax/Mmax等 多通道动态EMG检查
钟摆试验(pendulum test)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第四章 痉挛状态的康复
主要内容
概 述 康复评定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概述
定义
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由于脊髓与脑干 反射亢进而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状态。
经常在脑或脊髓病变后出现 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 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
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 腱反射的亢进( Lance,1980)
痉挛常见诱因
关节快速活动 各种疼痛 各种情绪激动和紧张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便秘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痉挛常见诱因
压疮及其感染灶 骨折、脱位等外伤及异位骨化等 关节挛缩 痔等肛门疾患 紧而挤的衣服和鞋 气候、气温的急剧变化 精神不安、过度紧张状况下痉挛加重
量表评定 (4)
Penn痉挛频率量表
每天痉挛频率量表
1. 无痉挛 2. 肢体受到刺激可诱发轻度痉挛 3. 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4. 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5. 频繁痉挛,痉挛发作>10次/小时
1. 无痉挛 2. 极少或1次痉挛 3. 1~5次痉挛 4. 6~9次痉挛 5. 10次以上或持续性收缩
消除加重痉挛的诱发因素
尿潴留或感染 严重便秘 皮肤激惹
压疮
外界感觉刺激增强
不合适的支具和尿袋
正确的体位与坐姿
正确的体位
保持肢体抗痉挛的良好体位 避免各种可以加重痉挛的体位良姿位
正确的坐姿
保持骨盆稳定,不会倾斜,微微前倾 脊柱保持腰椎前屈、胸椎后曲和颈椎前曲 髋维持90°,膝和踝90°
踝阵挛:1分: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结果判断:0~7分:无痉挛;8~9分:轻度痉挛; 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量表评定 (3)
两侧内收肌肌张力分级
0 肌张力不增加 1 肌张力增加,一人可轻易使髋关节外展到45° 2 肌张力增加,一人轻微用力即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 3 一人需用较大力才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 4 需两人才能使髋关节外展到45°
治疗目标
改善活动能力、ADL、个人卫生 减轻疼痛、痉挛 增加ROM 增加矫形器配戴的合适程度,改善矫形位置,提高耐力 改变强迫体位、改善在床或椅上体位摆放 消除有害的刺激因素,预防压疮发生或促进更快愈合 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如挛缩等,延迟或避免外科手术 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
侧面
正面
偏瘫患者坐位时的抗痉挛体位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A) 健侧卧位(B) 患侧卧位(C)
C B
A
物理治疗
神经发育技术
Bothath技术中的控制关键点和反射性抑制 PNF技术中的上肢伸展模式、下肢屈曲模式 Rood技术中的缓慢牵拉、肢体负重 Brunnstrom技术中的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治疗方案个体化 治疗计划(包括短期、长期的目标)应清
晰可见 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必须能够接受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消除加重痉挛的诱发因素 正确的体位与坐姿 物理治疗 矫形器的制作与应用
在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目标基础上,把物理及 作业治疗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应用,最 大限度减轻痉挛。
功能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 关节活动范围(ROM)的测量 Brunnstrom运动功能 Fugl-Meyer量表 Barthel指数(BI)或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Berg平衡量表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
治疗方法
痉挛是否治疗
治疗的适应证 所希望达到的治疗结果,
即是否影响功能 治疗的严重副作用
注:没有1+ 即是Ashworth痉挛量表(ASS)
量表评定(2)
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
CSS的评定内容与标准如下
跟腱反射: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 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0分:无阻力(软瘫);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 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度到中度增加,尚可完成踝关节全 范围的被动活动;8分:阻力重度(明显)增加,不能或很难完成踝 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病因与分类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脑瘫、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 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
脑源性痉挛:如脑卒中、脑外伤和脑瘫,3~4周 脊髓源性痉挛:完全性痉挛,不完全性痉挛3~6月 混合性痉挛:如多发性硬化
屈肘/握拳
拇指内收
大腿内收/足下垂
拇趾背伸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手法治疗
被动牵伸、关节负重、肌腱挤压、轻刷和振动
功能性活动训练
床上翻身动作 坐位/立位平衡的维持 站起和步行训练 痉挛肌的拮抗肌肌力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温度刺激和超声波等 直流电刺激 热疗、冷疗、水疗
痉挛的严重程度 痉挛的分布
受累的肌肉、肌群或肢体部位
痉挛所致的功能性不良后果
评定方法
量表评定 仪器评定 功能评定
量表评定(1)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等级 0 1 1+
2
3
4
标
准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评分
1. 无踝阵挛 2. 踝阵挛持续时间1~4秒 3. 踝阵挛持续时间5~9秒 4. 踝阵挛持续时间10~14秒 5. 踝阵挛持续时间超过15秒
仪器评定
神经电生理检查
EMG检查:H反射、F波、Hmax/Mmax等 多通道动态EMG检查
钟摆试验(pendulum test)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第四章 痉挛状态的康复
主要内容
概 述 康复评定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概述
定义
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由于脊髓与脑干 反射亢进而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状态。
经常在脑或脊髓病变后出现 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 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
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 腱反射的亢进( Lance,1980)
痉挛常见诱因
关节快速活动 各种疼痛 各种情绪激动和紧张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便秘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痉挛常见诱因
压疮及其感染灶 骨折、脱位等外伤及异位骨化等 关节挛缩 痔等肛门疾患 紧而挤的衣服和鞋 气候、气温的急剧变化 精神不安、过度紧张状况下痉挛加重
量表评定 (4)
Penn痉挛频率量表
每天痉挛频率量表
1. 无痉挛 2. 肢体受到刺激可诱发轻度痉挛 3. 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4. 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5. 频繁痉挛,痉挛发作>10次/小时
1. 无痉挛 2. 极少或1次痉挛 3. 1~5次痉挛 4. 6~9次痉挛 5. 10次以上或持续性收缩
消除加重痉挛的诱发因素
尿潴留或感染 严重便秘 皮肤激惹
压疮
外界感觉刺激增强
不合适的支具和尿袋
正确的体位与坐姿
正确的体位
保持肢体抗痉挛的良好体位 避免各种可以加重痉挛的体位良姿位
正确的坐姿
保持骨盆稳定,不会倾斜,微微前倾 脊柱保持腰椎前屈、胸椎后曲和颈椎前曲 髋维持90°,膝和踝90°
踝阵挛:1分: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结果判断:0~7分:无痉挛;8~9分:轻度痉挛; 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量表评定 (3)
两侧内收肌肌张力分级
0 肌张力不增加 1 肌张力增加,一人可轻易使髋关节外展到45° 2 肌张力增加,一人轻微用力即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 3 一人需用较大力才可使髋关节外展到45° 4 需两人才能使髋关节外展到45°
治疗目标
改善活动能力、ADL、个人卫生 减轻疼痛、痉挛 增加ROM 增加矫形器配戴的合适程度,改善矫形位置,提高耐力 改变强迫体位、改善在床或椅上体位摆放 消除有害的刺激因素,预防压疮发生或促进更快愈合 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如挛缩等,延迟或避免外科手术 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
侧面
正面
偏瘫患者坐位时的抗痉挛体位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A) 健侧卧位(B) 患侧卧位(C)
C B
A
物理治疗
神经发育技术
Bothath技术中的控制关键点和反射性抑制 PNF技术中的上肢伸展模式、下肢屈曲模式 Rood技术中的缓慢牵拉、肢体负重 Brunnstrom技术中的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治疗方案个体化 治疗计划(包括短期、长期的目标)应清
晰可见 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必须能够接受
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消除加重痉挛的诱发因素 正确的体位与坐姿 物理治疗 矫形器的制作与应用
在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目标基础上,把物理及 作业治疗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应用,最 大限度减轻痉挛。
功能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 关节活动范围(ROM)的测量 Brunnstrom运动功能 Fugl-Meyer量表 Barthel指数(BI)或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Berg平衡量表 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
治疗方法
痉挛是否治疗
治疗的适应证 所希望达到的治疗结果,
即是否影响功能 治疗的严重副作用
注:没有1+ 即是Ashworth痉挛量表(ASS)
量表评定(2)
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
CSS的评定内容与标准如下
跟腱反射: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 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0分:无阻力(软瘫);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 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度到中度增加,尚可完成踝关节全 范围的被动活动;8分:阻力重度(明显)增加,不能或很难完成踝 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病因与分类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脑瘫、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 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
脑源性痉挛:如脑卒中、脑外伤和脑瘫,3~4周 脊髓源性痉挛:完全性痉挛,不完全性痉挛3~6月 混合性痉挛:如多发性硬化
屈肘/握拳
拇指内收
大腿内收/足下垂
拇趾背伸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手法治疗
被动牵伸、关节负重、肌腱挤压、轻刷和振动
功能性活动训练
床上翻身动作 坐位/立位平衡的维持 站起和步行训练 痉挛肌的拮抗肌肌力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温度刺激和超声波等 直流电刺激 热疗、冷疗、水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