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新方讲义法新技术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653916650e52ea5518982b.png)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01综述1、写出5种与常规地面采集(地面激发、地面接收,主频20-40Hz)不同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零偏、非零偏、Walkway、三维)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时移地震/四维地震:多次采集随钻VSP:钻头激发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山地地震高分辨率采集高密度采集)2、写出地震勘探中5种解释新方法。
属性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叠后反演、叠前反演(EI)、AVO、裂缝预测、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3、写出5种地震勘探基础理论新方法。
反演理论、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图形图像学、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各向异性02 VSP1、什么是VSPVSP: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
也即在地面激发、井中放置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的一种地震观测技术。
2、VSP的采集方式(VSP的采集方式是指激发点、接收点的排列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地面多次激发,井中三分量接收,激发-检波器提升-再激发-再提升。
3、VSP分为哪几种采集方式(三种)按激发点、接收点的分布特征可以将VSP的采集方式分为①常规VSP采集;②长排列资料采集;③三维VSP与三维地震联合采集4、零偏移距VSP有哪些应用求取各种速度、识别地面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标定地质层位、计算井旁的Q衰减因子等。
5、偏移距(非零偏)VSP有哪些应用查明井旁的地层构造细节、其作为二维观测可以作出一小段局部地震剖面,具有很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描述井旁一定距离内的构造和岩性变化。
附:VSP应用:提取准确的速度及时深关系(零偏)标定地震地质层位(零偏)多次波的识别(零偏)提取反褶积因子预测井底下反射层的深度计算吸收衰减系数提取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等参数6、在VSP中,什么是上行波和下行波。
直达波是上行波还是下行波,一次反射波是上行波还是下行波向下传播到达检波器的波/来自接收点上方向下传播的波称为下行波;向上传播到达检波器的波/来自接收点下方向上传播的波称为上行波。
地质勘查中的新型测量技术
![地质勘查中的新型测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45a646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2.png)
地质勘查中的新型测量技术地质勘查是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调查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有关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为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勘查中,测量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地获取地质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测量技术不断涌现,为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精确的结果。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和定位系统,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在地质勘查中,GPS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野外地质调查、地质点定位、地质剖面测量等工作。
GPS 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等优点。
通过使用 GPS 接收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质点的坐标信息,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
同时,GPS 技术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地质数据的空间分析和管理。
然而,GPS 技术在地质勘查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山区、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地区,GPS 信号可能会受到遮挡,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此外,GPS 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电离层、对流层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误差修正。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获取远距离目标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在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两种方式。
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可以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航空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识别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分布等。
卫星遥感则具有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等特点,能够对大面积的地质区域进行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地质灾害监测等。
例如,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光谱分析,可以判断岩石的成分和类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纹理和形态特征分析,可以识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走向。
但是,遥感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遥感图像的解译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解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第3讲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
![第3讲地震勘探震源及其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87ac6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新型炸药震源dBX――2002年引入的一种新型的地震专用炸药。 dBX地震专用炸药也称为金属炸药,是一种添加了镁、硼、钙等 易氧化金属的混合爆炸物。其机理为:当爆炸反应开始时,起爆 冲击波传向炸药,压缩内部空间产生强大的内部压力。这种内部 压力提供了使燃料和氧化剂产生化学反应的启动热量,添加的金 属作为敏感剂,增加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一旦化学反应发生,形 成的金属氧化物可增加爆炸混合物的温度,加快反应速度,从而 增加爆炸能量。常规炸药与地震专用炸药(dBX)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表层地质条件下,采用dBX型炸药激发获得的地 震数据的质量明显优于用常规炸药获得的地震数据。
扫频信号的自相关
3.2.3 可控震源的工作参数
扫描长度
数据采集的持续时间
扫频宽度
震源个数
振动次数
3.2.4可控震源的工作特点
可控震源工作时,3~4台可控震源,以一定的组合形 式,在一个振点(即炮点)上同时振动几次甚至几十次。 每次振动的持续时间为8~16s,在同一地点振动规定的 次数就算完成一“炮“。
3.2.5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的对比
炸药震源
可控震源
激发波形不可控制
激发波形可控制
震源能量的利用率低
震源能量的利用率低
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损害
易受干扰
可通过相关压制随机干扰
3.3 震源同步系统
为了保证地震仪能准确地从震源激发瞬间 开始采集地震数据,震源和仪器车之间部配 备了震源同步系统来保持联系和同步。震源 同步系统就是一种在地震仪控制下自动启动 爆炸,并能传送爆炸信号和井口信号的震源 同步装置。它由两部份组成,安装在仪器车 上的部分为“控制器”,放在炮点的部分为 “爆炸机”。爆炸机与控制器之间通常用无 线电台联系(必要时也可以用有线通讯联系)。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54745d5a58da0116c17497d.png)
§4.2 多波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概述
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二、地震各向异性
多年来应用的地震勘探理论都是建立在 各向同性、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的假设基础上, 各相同性是指假设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播 方向无关。实际上,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 播方向有关,包括波传播的速度、振幅、偏振 特性等,具有这种性质的介质叫各项异性介质。 实际介质中存在着广泛的各项异性性质,油气 勘探和开发中也是如此。
1.各项异性分类
波的传播速度与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这叫 速度各项异性。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例如波沿 着地层水平方向传播速度与沿着地层垂直方向 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不同。在地震勘探中,常见 的各项异性介质可简化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各 相同性(简称TI介质),它具有一个垂直对称 轴,在垂直于对称轴的平面内,介质是各向同 性的,见图4-3(a),例如周期性的保护层就 属于此类。另一种是方位各向异性(简称为 EDA介质)它是由平行的垂直裂隙或定向的 孔隙所引起的,具有水平的无限次旋转轴的介 质。见图4-3(b),还有其它的复杂的各项异 性介质,见图 4-3(c)、(d)。 §4 .2 多波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概述
§4.2 多波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概述
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第一层是各向同性介质,第二层是各向异性介质,第三层是各向同性介质。 模拟过程省略,只看模拟结果。VSP记录是在地面放炮,井中检波器接收, 上行波是深部检波器先记录到,只看记录横波的情况。在第三层介质中, 只有一个横波(介质为各项同性)。当横波传播到第二层介质时,由于第 二层介质是各向异性的,横波产生分裂,分裂成两个横波,快波TS1,慢波 TS2。它们以不同度速度向上传播,由于传播速度不同,时差逐渐变大,传 到第一层介质时(各向同性),两个横波各自以其速度传播,表示为平行 的两个同相轴,图中后部表示有多次波和不断地又产生分裂(图4—9)。
物探新方法、新技术
![物探新方法、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ebefe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7.png)
物探新⽅法、新技术第⼀章地震模拟技术地震模拟技术是指⽤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代替地下真实介质,⽤物理实验和数学计算模拟地震记录的形成过程,以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各种⽅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物理模拟是⽤⼀些已知参数的介质做成⼀定⼏何形态的模型来模拟地下地质结构,采⽤超声波模拟地震波,专⽤换能器模拟震源和检波器,将野外地震勘探过程在实验室内重现,得到理论地震记录的⽅法和技术。
物理模拟的优点是与实际情况接近,真实性和可⽐性⾼;缺点是模型制作和改变参数均困难、成本较⾼。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假设条件是:(1) 地下介质是⽔平层状的,⽆岩性横向变化,各层间密度变化不⼤,均可视为常数;(2) 地震⼦波以平⾯波形式垂直向下⼊射到界⾯,各层反射波的波形与⼦波波形相同,只是振幅和极性不同;(3) 所有波的转换、吸收、绕射等能量损失均不考虑。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步骤是:(1) 获得反射系数反射系数曲线?)(t R 波阻抗曲线),(ρv z根据假设(1),可⽤速度曲线代替波阻抗曲线。
通常⽤声速测井资料即可,但某些地区⽆声速测井资料,也可利⽤电测井资料获得声速资料(法斯特公式)6/13)(102)(ρh h v ?= (1-1)(2) 地震⼦波的选择选⽤不同的⼦波来制作合成记录,与井旁的地震道⽐较,选择最接近的⼀个。
(3) 不考虑多次波及透射损失情况地震⼦波与地层反射系数的褶积为合成记录)()(*)(t s t t b =ξ (1-2)(4) 不考虑多次波,但考虑透射损失情况)()(*)(t s t t b =ξ (1-3)式中 )(t ξ——t 时刻并考虑以上各界⾯透射损失的等效反射系数。
例如第n 个界⾯的等效反射系数为)1()1)(1(212221ξξξξξ---=-- n n n n(5) 考虑多次波及透射损失情况)()(*)(t s t t b =ξ (1-4)式中 )(t ξ——t 时刻并考虑多次波与以上各界⾯透射损失的等效反射系数。
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4986c4ad51f01dc281f148.png)
VSP简介
随钻VSP测量(利用钻头噪声作震源)作为R-VSP技 术的一种,具有资料应用的实时性,可以对钻前 地层进行预测,在钻头尚未钻开地层之前进行标 志层识别、归位,确定层速度,对钻头周围及前 方目标成像,是钻前预测的有力工具。 尽管VSP技术有诸多优点,但占用井场时间长,经 费开支大,接收器组合级数少,叠加次数低,而 且处理流程不完善,三维VSP技术尚未成为常规的 勘探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资料采集效率,降低 成本,开发新的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挖掘资料所 蕴涵的实用价值,是VSP技术常规化的基础和前提。
– 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 – 四维地震:多次采集 – 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 – 山地地震: – 高分辨率采集 – 高密度采集
井间地震采集
井间地震记录
井间地震的应用
直接结果:
– 井间的速度分布 – 高分辨率的井间构造像
井间地震的应用
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监视蒸汽驱(火 驱)前沿,提高采收率。 储层连通性填图(RCM),可以测量和确 定储层的特征:
VSP简介
井区域附近构造及盐丘成像,需要逐步加大偏移 距,因而发展了变偏VSP成像技术。为了克服覆 盖区域上有一定角度限制的缺陷,发展了井周区 域全方位激发的三维VSP技术。三维VSP资料分 辨率高,可以对井眼附近区域地面地震无法成像 的小构造进行成像。三维VSP资料的各向异性信 息丰富,可以实现井周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有利 于岩性特征研究和井位评价。因此,尽管成本比 较高,VSP技术还是成为不可缺少的勘探开发工 具。
–单个河道砂岩 –自然裂隙 –连通性和封堵 –估算垂直渗透性 –垂直裂隙
寻找未圈闭的气藏。 在工程地质中寻找裂隙。
井间地震分辨率
在地震和测井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井间地震方法
物探-浅震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物探-浅震中的新技术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7cf26a680203d8cf2f247b.png)
风化系数
Vp新 Vp风
Vp新
各向异性系数
rV V//
衰减系数
1 ln A1
x2 x1 A2
岩体质量分级
按现行标准(GB50218-94)
分级
Ⅰ
Ⅱ
Ⅲ
Ⅳ
Kw Es(Mpa)
σ Ls
>0.75 >33 <0.2 <0.25
0.75~0.55 0.55~0.35 0.35~0.15
33~20
20~6
式中:Vpw为湿岩样p波速;Vpo为干岩样p波速 w岩石湿度;α为经验常数(砂岩0.0379)
(4)岩石的速度与孔隙中含泥量的关系 针对砂岩所做的回归方程:
Vp 5.5 96.932.1C 8 Vs 3.524.911.8C 9
(5)岩石的速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单轴抗压强度的估算:
p V 3
p
P单轴抗压强度;α为常数
1. 利用波速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与岩体参数不同,地基土的动力学参数对建 筑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动力基础和建 筑物抗震设计。主要计算的指标有Em、σ、Gm、 Km等,土体无需转换成静力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中σ、Gm对动力基础设计尤为重要
2. 地基土速度分层
地基土的速度分层主要根据实测的Vp、 Vs值,在分层时应注意地下水对Vp值的影响, 如果不含水地层的Vp<1500m/s,则含水后对 Vp的影响较大,此时应充分考虑剪切波Vs值。
用于激发和接收SH横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工作方便;弱点是激 发能量小、传播距离短,探测深度、范围都不大。一般说来,在50m左右深 度范围内进行横波地震勘探或者横波速度测井用敲板法即可。
(2)弹簧激振法
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勘探新技术
![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勘探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b7dc3eddccda38376baff6.png)
一,地震资料预测储层的基础
地震勘探原理:人工激发地震波——传播、反射或折射— 接收——处理——利用地震属性研究、解释。
地震勘探基础: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速度或密度界面) 油气储层与围岩存在物性差异,对地震波的各种 属性有不同的影响。
地震勘探的保证条件:地震属性的多样性 计算技术的先进性 人对地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演和模型法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基于反射系数是一系列大脉冲,层数 增加,外推精度降低,适合于反射层少、有突出界面的 情况。Strata、 Jason中均有模块。
模型法反演,用得最广,把测井和地震紧密结合的方 法,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设计初始地质模型,以严格的约 束条件来克服多解性,理论上可达到测井的分辨率,而 且井越多精度越高。
页岩
(棱角状砂)
波阻抗随深度、孔隙度变化图
楔状 楔状 楔状 模型的地震响应 川地西震侏响罗应系砂岩一般小于25m
小于25m 的砂体的振 幅与厚度近似呈线性 关系
楔状模型及地震响应(振幅、时差随厚度变化规律)
储层测井评价—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自然伽玛:低值(1020API), 补偿中子、声波、密度:呈高孔隙度特征, 双侧向电阻率:高值, 井径:明显缩径。
缺点:精度低,干扰因素不易排除。
例①:川东石炭系储层的识别和预测 波形法 振幅法 时差法 瞬时振幅厚度计算法
前人在川东地区研究石炭系厚度识别模式:
① 石炭系缺失的地震识ຫໍສະໝຸດ 模式 当梁山组低速层与志留系上部泥岩直接接触时,
Ⅶ反射层消失,形成?无反射型?。 当梁山组与志留系顶部较高速砂岩接触时,Ⅶ
层具有好的物性界面,形成?有反射型?。 ② 石炭系厚度变化的地震识别 厚度小于8m,为无反射型 厚度10~20m,为振幅减弱型 厚度大于20m,为波峰、谷振幅增强型
微地震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共26页
![微地震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共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aac6cd6880eb6294dc886c95.png)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微地震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https://img.taocdn.com/s3/m/564bda4850e2524de5187ee2.png)
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第一节 多波地震勘探概述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是利用单一的纵波进行勘探。多波勘探
是指不仅利用纵波、还利用横波、转换波、进行勘探,以提供有 关地质、油气藏更多的信息,解决单一纵波勘探所不能解决的问 题。近年来,由于勘探目标区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油田开发的 难度也日益增大,国内外都在研究利用多波勘探。多波勘探是近 年来发展较快的新方法之一。由于采用的三分量检波器纪录,不 仅记录Z分量,同时纪录X分量和Y分量,且震源也可以沿X、Y、 Z三个方向激发,这样在地震纪录上就得到了更丰富的信息,不仅 可以研究岩性,还可以研究地下介质的裂缝特性,为石油天然气 的精细勘探和开发服务。我国从“六五”计划就开始研究横波, “七五”、“八五”均有单位立项研究多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大项目的一个二级课题,并取得可喜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效果。 国家“八六三”计划也将多波勘探立为研究项目。
⑴EDA介质中地面地 震记录模拟。同样, 有关数值模拟的具体 过程省略,只看一些 明显的模拟结果,见 图4—7。在各向同性 介质中,弹性波数值 模拟分量只有直达横 波和反射横波,在 EDA介质中,弹性波 数值模拟分量记录了 直达横波、直达纵波, 转换波,还有横波。 这表明波场有更多的 信息。 ⑵ EDA 介 质 中 弹 性 波 VSP记录模拟。一个三 层模型如图4—8。
⑵EDA介质中的三维弹性波数值 模拟。在EDA介质中考虑裂隙是 垂直于地面的情况,数值模拟的 具体过程这里省略,只看一下一 些显著的波长特征,以便直观地 了解在各向异性介质情况下波场 的复杂性。理论研究表明:平行 于裂隙面和垂直于裂隙面波前特 征不同。首先,看平行于裂隙面 的情况,取某一时刻的快照,见 图4—5(a),有纵波和横波, 它们地波前面都是圆;再看垂直 于裂隙面的情况,取某一时刻的 快照,见图4—5(b ),纵波和 一个横波耦合在一起,称为准纵 波、准横波,此时准纵波波前为 菱形,而准横波为梅花状,另有 一个纯横波波前面是椭圆,见图 4—5(c ),若既不平行也不垂 直裂隙面,则波场更加复杂。
新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及发展趋势
![新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a5f73d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1.png)
新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得到应用,使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为煤田开采提供了可靠支撑。
煤田地质勘探的作用是保证煤炭开采的准确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合理应用地震勘察、遥感技术、地质雷达、重力勘探等技术。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煤田地质勘探中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新技术;煤田地质勘探;应用;发展趋势1煤田地质勘探中新技术的应用1.1地震勘察技术的应用在煤田地质勘探中,二维地震技术是早期使用的地震勘察技术。
它通过在地下埋设一条地震检波线,在地震源的作用下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从而获取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
然而,由于二维地震技术只能提供地下剖面的信息,对于地下目标的三维形态和几何特征了解有限,因此其应用范围局限较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三维地震技术被研发出来,并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维地震技术通过在地下布置一系列地震检波器,同时激发多个地震源,以多角度、多方向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目标的三维图像,准确预测目标的位置和形态。
1.2遥感技术的应用1.2.1技术优势RS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RS技术具有直观性,可从宏观角度评估勘探结果;②通过应用RS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勘测数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③RS在不同波段内的性质变化不大,使其能在多种场合应用;④RS能获得大量的勘测信息,成本低,收益较高;⑤RS技术不像传统勘探技术那样受到多方因素限制,能在恶劣的条件下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1.2.2地形图与地质图绘制传统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会拖慢地形图绘制的工作进度,还会降低地形图的准确性。
而RS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获得直观、准确的煤田地形图,为地质研究提供可靠支撑。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地质图的绘制是重要的工作内容,RS在地质图绘制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8176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4.png)
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方法,用来获取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在能源开发、地质探测以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高精度地震仪器的应用传统的地震仪器在获取地震波信号时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而高精度地震仪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精度地震仪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地震波信号,并提供更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勘探的数据质量大幅提高,为后续的地质解释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多参数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通常只能获取地震波的一个或几个参数,难以全面了解地下结构的细节。
而多参数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填补了这一空白。
多参数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震波的多个参数,如振幅、频率、极化等,从而更全面、细致地揭示地下结构的特征和变化。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可解释性,也为地质灾害预测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
三、三维地震成像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在地震勘探中得以广泛应用。
传统的地震成像技术通常是基于二维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难以准确地揭示地下结构的三维特征。
而三维地震成像技术能够综合地震数据的空间和时间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地下结构,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更准确的判断。
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震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地震反演技术的改进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中重要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手段。
传统的地震反演技术常常只能得到地下结构的模糊影像,对于细节部分的解释力度较弱。
近年来,随着反演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地震反演技术在分辨率和精度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
新的反演技术能够更好地还原地下介质的细微特征,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利用率,为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更精确的指导。
(7)地震新技术地震勘探 教学课件
![(7)地震新技术地震勘探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0bfab6915f804d2a16c16d.png)
扩径部位A2>A1, 2v2=1v1,此时 Ru>0,由扩径引起的反射波与人射波 相位相反,见图6.1-3所示。扩径部位 可由(6.1.6)式求取, L’仍代表扩径 顶界面距柱顶距离。
一般离析是质量渐变,在离析处,
A1=A2,2 <1 ,因而Ru>0,出现同相 反射波,桩底也为同相反射,与缩径桩 类似。但当有严重离析时,桩底反射波 明显减弱,桩身波速明显降低,桩底反 射到达前出现干扰波组。
• 凡是出现断桩,其波形均出 现不规则且有明显桩间反射,缺 陷严重的断桩在断桩界面可出现 多次反射波,一般无桩底反射, 如图6.1-10所示。
图6.1-10 严重缺陷桩实测波形曲线
实测断桩的波形曲线分析
从实测断桩的波形曲线分析, 入射波 t0 =3.36ms,断桩界面反 射波 t1=8.56ms,波形幅值明显 较高,其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同。 它的二次反射也较明显,当 t2=13.75ms时,其相位与入射相 位相同,
vv
(6.1.1)6
上式表示,对于不同的刚度K,具有不同的 固有频率。
利用 (6.1.16),由固有频率值 可计算出桩土之间的刚度值。进 而由桩振动的固有频率可推算出 桩的允许承载力。 (三)桩两端自由
相当于在孔中无接触情况的预 制桩,或打人地层中无端承力的 自由单桩,
其边界条件为
u x
x0
0
u x
并保持桩顶平整,激振时力锤 垂直激振桩的中心;
对长桩采用低频大能量激振, 为获得低频激振信号,在激振 时需垫上胶垫,使应力波易于 传播并能得到较好的桩底反射。
检测时用黄油或橡皮泥将传感器 紧贴在桩顶上,其位置要与激振 点保持一定距离。 1. 扩径模型桩实测波形曲线
图6.1-6是扩径模型桩实测波形 曲线。该桩桩长8m,桩径0.4m。
地震勘探新技术共68页PPT
![地震勘探新技术共6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b0780d700abb68a882fba1.png)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8Βιβλιοθήκ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