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
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
21 0 0年 0 9月
农 业 图 书情 报 学 刊 J u n l f irr n n oma o c n e r utr o r a o b a a d If r t n S i c s nAgi l e L y i e i c u
Vo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o 0 l . 2 .9
作和 生活 的方 方 面面 。伴 随着 这种 数字 化 和 网络化 大 数 字 图书馆 和 文献信 息数 据 库 系统 ,如 电子杂 志 、电 潮 的推 进 ,在此 形 势下 ,作 为 知识 的殿 堂— — 传统 高 子 图书 、声 像 资 料 、动 画片 、影 视 片 、多 媒 体 资 料
馆 ,已是 大势所 趋 ,这 是 一个集 信 息储 藏 、加 工 、交 共享 资 源 。这一 概念 已被 较 大多 数人 所接受 。
(irr, zo c t nl n eh i l ol e Deh u2 3 3 , h a Lba Deh u y Voai a a d cnc l g , z o 5 0 4 C i ) o T aC e n
Ab ta t h sp p r d s r e h p c f a i g o e d g tll r r . h o g i i ll r r sa d ta i o a i r re src :T i a e e c b d t e s e i c me n n ft ii i a i h a b y T r u h d g t i a e n r d t n l b a s a b i i l i
Dic s in01 h su so 1teNe est f n tu t ga dd v lpn c si o Co srci n e eo igUnv ri ii l irr y n i es yd gt b ay t aL
浅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图书馆藏书质量与藏书结构的优劣 ,直接 影响着读 者对文 献资源 的使用效率 。由于 目前 国内图书出版现状 以及采集渠道 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 给图书的采购质量带来很大的危机 。 这种
危机表现为 : 出版市场不规 范增加 了图书采集的盲 目性 。 ① 由于 缺乏学术评审制度 , 致使低水平重复 出版现象严重 , 具有学术价
经 济 市 场
的总体情况 , 特别要 了解学校重点学科 的构成 ( 重点学科建设是
录发回采购部 门 ; 对学生读者而言 , 可通过汇文 系统 的读者 荐购 直接参 与图书的选订 。
34 紧密与院 系联 系, . 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宣传
高等学校 的生命线 , 其发 展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 办学 水平 、 办学 质量 的主要标志 )以便制定 出符合学校学科发展 的馆藏文献 资 ,
211文献采访模式方面 ..
3 优 化 图书馆馆 藏结 构 的思路 及建议
31 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分析 . 要制定馆藏资源建设发展政策 ,就必须 了解 学校学科发展
2 1 年 第 . 期 01 9
我馆 沿用 多年的 以图书馆 采访人员 为主体 的文献 采访模
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献资源建设 的科学性 、 合理性。虽然
l 邑 j 噻
技 经 济 市场
浅谈 高校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工作
欧 阳锋
( 江西财 经大 学 图书馆 , 江西 南 昌 30 1 ) 30 3
摘 要 : 文通过 对江西财 经大学 图书馆 2 0— 0 0年 中文 图书的采购情况及读者利 用情况 的统计分析 , 本 09 21 就文 献资源建 设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了相应的解决 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 高校 图书馆 ; 文献资源 ; 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doc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文明传播的窗口;校园文化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应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一)校园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
物质是基础,是保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无从谈起。
物质文化属于硬件设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高楼、绿地、公用设施等。
人们常说:当今高校的大楼多了,大师少了,这是事实。
可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完善的设施,没有合理的构建,没有舒适的环境,怎能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怎能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
(二)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一所学校,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文化气息,是由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体现在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体现在师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上,体现在校风和学风上。
追求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三)校园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强化学校的管理,规范师生的言行;是为了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制度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而是面向全局,适应学校需要的,它能促进学校平稳、健康发展。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校园文化。
这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其宗旨就是育人。
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这一规程强调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工作人员素质高,有条件、有能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浅谈高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建设—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一
、
二、 现刊 阅览室服 务 的优 化 与管理措 施的 改进 1 、 完善 阅览室制 度 , 规 范读者 和 管理 人 员行 为
随 着图 书馆 管理 系统 的普 遍应 用, 现 刊的管 理 方式 也发 生着变 化, 也 就要 求 现 刊 的管 理 人 员不 仅 要有 图情 方 面 的专 业 知 识 和技
浅谈高校图 书馆现刊阅 览室建设
西 部 教 育
浅谈高校 图书馆现刊 阅览室建设
以陕西 学前师 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赵联 锋
( 陕 西学前 师 范学 院 图书馆
【 摘
陕 西西安
7 1 0 1 0 0 )
要 】 本 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 分析 了高校 图书馆期 刊管理工作 中存在的 问题 , 探讨 了改进现刊 工作 的思路 和方法 :
制度 具有 全局 性 、 稳 定性 , 制 度建 设是 实现 源头 管理 、 长远 管理 的根本 方 略 , 要形 成 良好 的 阅览 室 阅读 氛 围 , 明 确 的阅 览 室规 章制
能, 也 必 须具 有 一定 的计 算 机 操作 能 力, 才 能顺 利 完成 现 刊 的日 常 度 是必不 可少 的 。一方 面是针 对 读者 的阅览 行 为规 范的规 章 制度 , 管理 和读 者接 待工 作 。信 息 时代的 高速发 展 , 获取 文献 资源 的途径 可 以使读 者有 规章 可循 , 有 纪律可 遵 , 以减少 、 杜绝 不 良阅 览行 为的 也越 来 越多 元 化 , 读 者 更强 调 情感 体验 , 这 就 要求 我们 读者 接 待 工 发 生 。另一 方 是面 针对 阅 览室 管 理人 员 的职 责 和任 务做 出 明碾 规 作更加 人性 化 、 突 出入文 关怀 。 如 果我们 馆员还 是被动 的维 持现状 , 定, 使 其免 于懈 怠 。例 如管 理 人 员应 具备 的 专业 知识 和 操作 技 能 , 不注 重 自身管 理水 平和 服务 能力 的提高 , 使 阅览室 的管 理和 服务 无 为读 者提供 高质 量的服务 , 整 洁的阅 览室 的环境 及日常 管理等 。 法跟 上 时代 的 步伐 、 满 足不 了读 者 需 求, 同时对 阅 览室 现 刊 的宣传 和导读 工作 也难 以做到位 , 这些都 影响 了现刊 阅览室 的长远发 展 。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知识资源中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和学术研究任务,也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浅谈。
一、现状1.馆藏规模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整体较大,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等齐备。
部分重点高校图书馆馆藏规模较大,其中不乏珍稀文献、古籍善本等。
2.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纷纷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等,丰富了馆藏资源,提高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效率。
3.阅览环境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阅览环境普遍较好,安静、整洁、舒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4.服务水平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逐渐提升,通过开展读者培训、信息咨询、文献传递等工作,提升了读者满意度和馆藏利用率。
二、存在问题1.馆藏建设不平衡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藏规模和质量较低,无法满足师生的学术需求。
部分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数字资源建设滞后,电子资源获取渠道不畅,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读者服务意识不强,文献传递速度较慢,阅览环境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发展建议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应加大馆藏建设力度,完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的采购和整合工作,提升馆藏质量和覆盖面。
4.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和合作建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馆藏,提升服务水平。
五、结语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资源中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不仅是提高高校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地区文化品位的需要。
希望贵州省各高校能够共同努力,加大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共同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高校 的图书馆是 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是一个文化 的聚
量与水平 不断提升的硬件基础 。
集点 ,它的存 在直接影响着学生 的素质和视野 ,同时它 也为教 学 、 提供大量 的参考信 息。对 于学生来 说 , 科研 他们可 以从 图书
[ ] 孔 德利. 营销与 图书馆 基础服 务 [] 3 服务 J. 图书馆工作 与研 究 ,06 6 :99. 20 ()8—0 第一作者 简介 : 黄 ( 责任编辑 : 戚米莎 ) 然, , 8 女 1 7年 3 生 ,08 9 月 20 年毕业 于
[ ] 张瑛 . 1 图书馆 员突破 “ 职业高原” 现象 的个人应对策略[] J. 当
n w me s r s r h evc f u l b ay e a u e esrieo bi l r r. o f t p ci KEY ORDS p bi b ay sr iec n e trfr n n v t n fau e e vc W : u l l rr ; e c o c p ;eo a di o ai ;e trds rie ci v m n o
HUANG n Ra
ABS TRACT:F o tre ap cso u l irr ’ rn fr t n o evc o c p in v t n o e vc r n rm he s e t fp b i l ay Sta somai fsrie c n e t n o ai fs riewok a d c b o o
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 5 6 3 (0 2 - 17 0 10 - 0 32 1 ) - 2 - 2 1 30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 M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思路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越发受到重视。
图书馆是高校学习、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思路也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从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特点和思路展开讨论。
一、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1. 改善教学条件。
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其阅读环境和藏书数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可以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促进科研成果的互通。
图书馆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也是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
一个良好的图书馆可以提供各种学术期刊、论文和书籍,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3. 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
一个完善的图书馆建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和科研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1. 融合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和科研人员,其阅读需求既有课程学习的教材、参考书,也有教师科研的期刊、论文和专著。
2. 多样性。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多样化,图书馆的藏书也需要涵盖各个专业的相关书籍和文献,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3. 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网络检索、自助借还书等现代化的图书馆技术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1. 融合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要兼顾到学生的课程学习、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社会读者的知识获取需求。
可以设置不同的阅览区、自习区、学习小组区等,为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 多元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需求,多角度地整合和开发藏书资源,包括纸质书籍、数字资源、学术期刊和数据库等,丰富馆藏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设
吉林 农 业科 技学 院学 报 Ju ao l gcl r c neadTcnl yC lg orl oee n Ji i ul e g l
V 11,o4 o.7N . D cm e,08 ee br20
ce a ay e o ri otntp rso d m ir t o src in,a d a v n e o a u e o te gh n n e l— l n z sfu mp ra a t fmo e l aT c n tu t l b o n d a c ss meme s rsfrsr n t e i gt i h b ay c n tu t n. r r o sr ci o
2 高校 图书馆发展 现状
随着数 字 时 代 的到 来 , 国 图 书 馆 事 业 也 得 我 到 了迅 速 的发 展 , 其 是 图 书馆 学 理 论 研 究 取 得 尤 了丰硕 的成 果 , 是 在 某 些 方 面 还 确 实 存 在 许 多 但 亟 待解 决 的实 际 问题 , 理 论 研 究 与 实 践 应 用 的 如
浅 谈 高 校 图 书馆 建 设
剥 国 旗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 , 吉林 12 0 ) 3 11
摘
要: 高校 图书馆建设是 网络 时代 必须面临的课题 , 文就新形 势下图书馆建设 的四个方 面进行 了探 讨 , 本 并提 出加
强 图 书馆 建 设 的 几 项 措 施 。 关键词 : 高校 图 书 馆 ; 力 资 源 ; 人 网络 技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 2 15 3 文献标识码 : A
馆作为大学教学科研 的重要 基地, 肩负着大学精 神文 明建 设 的艰 巨任 务 。 正如 郭 沫若 先 生 所论 断 的 样 : 没 有 一 流 的 图书馆 , 办 不好 一 流大 那 “ 就 学。 由此 可 见 图 书 馆 在 高 校 中所 处 的重 要 地 ”
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发展
地方高校 图书馆是 为教学 、 科研及人才培养而服务 的机构 , 地方高 校 图书馆 由所属 院校的地方性 以及所在 区域 的环境特征 , 来决定 其特 点、 功能 以及发展模式 。近年来 , 随着教育规模 的扩 张及信 息技术的高 速发展 , 图书文献作 为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 , 被广泛应 用于文化 、 经济 、 政 治等多个领域 , 地方高校 图书馆作为 区域内最重要 的信息传播 平 台 之一 , 在地 区发展 的道路上起 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 2 .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发展 2 . 1 地方高校 图书馆 在推 广地方性 特色文化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个 地方都有 自己特色的文化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各地都在挖掘 当 地的特色 文化 , 进行 区域 性文化建 设。地方高 校图书馆是 地方的重要 文化机构 , 在建设地方特 色文化 中有其深远 的作用 。地方 高校图 书馆 将地方特色文化 吸纳为馆 藏资 源后 , 不能让其沉积在纸堆之 中 , 应该充 分利用图书馆对地方文化 进行 收集 、 整理并帮助其传播 , 使地方特 色文 化得到推广和传承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都市 文化对传统地方特色文化 的冲击越 来越大 , 各地 的文化差异逐 渐缩小 , 许 多珍贵的地 方特色文化逐 渐淡 出了人们 的视 野。例如现 在去很多少数 民族世居之 地 , 会发 现人们 的服饰 和新 建 的住宅 已经 和外界差距不 大 , 其地方特色 越来越淡 。收集 、 整理 、 保 护、 研究 、 推广 和传承 这些地 方特色 资源 已经刻不 容缓 。在这种 情况 下, 以地方特 色为基础 , 建设 地方高校 图书馆的特 色品牌 , 是新 形势下 图书馆的必经 之路 。图书馆 的特色 、 品牌及服务 只有结合地方 特色文 化 才能充分体 现出来 。而建设具有地方 特色 的高 校图书馆 , 也 必须加 强 对地方特 色文化的宣传力 度。随着 图书馆的知 名度提高 , 其 信息传 播 能力也会得 到提高 , 从 而推动 了地 方特色文化 的推广和传 承 。在推 动地方特色文 化事业 的过程 中 , 地方 高校图书馆应 根据读者 的需要不 断完善 自身的服务技能 , 合理配置馆 藏资源 , 加 强人员培训 , 提高整个 图书馆 的办馆 水平 , 真正 使地方高校 图书馆成 为全 面 、 细致 、 专业 的知 识宝库 , 从而树立地方高校 图书馆 的 良好社会形象 , 更好地体现其 在地 方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2 . 2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旅 游业发展提供信息平 台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服务机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纸质书籍、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便利。
图书馆还是学术信息资源的重要仓库,收藏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参考资料,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海洋,帮助他们提升学术能力和解决问题。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也是文化传承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展览和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形成。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高校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柱,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现状概述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学习、研究资源的重要角色。
目前,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馆藏资源相对不足。
虽然各高校图书馆都在不断扩充馆藏,但仍存在着图书种类单一、数量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馆内设施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有些高校图书馆的阅览环境较差,设备老化,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师生的学习体验。
数字化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存在欠缺。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在现状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通过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数字化建设等措施,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
2. 正文2.1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问题1. 图书馆建设规模不足:一些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特别是一些新建高校的图书馆,在建设初期未能充分考虑到馆藏规模的问题,导致资源紧缺。
2. 馆藏资源更新不及时:部分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新颖的书籍和期刊无法及时进入馆藏,影响师生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1.数字化水平提升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建成了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借阅、还书、续借等服务可以在线完成,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此外,各个高校图书馆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资源库,方便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获取。
2.服务能力增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得到了增强。
每个学期,图书馆还会开展各种培训和讲座,如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有利于加强读者信息素养和提高学术水平。
此外,图书馆内还设置了自修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和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书籍采购更新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科特点,及时更新和采购新图书,充实馆藏。
除了纸质图书,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也在线上提供了大量学习和研究资料。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资源,也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设施服务不足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设施与服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设备老旧、座位不足、空气不流通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授课效果。
2.资源共享不足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互相之间资源共享比较少,大多数图书馆都是自行建设自行维护,信息孤岛现象较为突出。
这些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费用。
3.信息获取不畅贵州省高校图书馆虽然建有自己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但是部分图书馆的资源更新与不齐,检索系统不太人性化,这给读者查找资料带来一定的不便利;同时,线下和线上资源不同步,也影响到读者的查询。
三、发展思路1.加强设施建设重视信息资源建设与设施建设,增加图书馆座位、休息室、自修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会议室设备等设施,满足读者需求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推进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通过联盟或平台建设,与各高校图书馆展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各个图书馆的经济压力和资源浪费。
浅谈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浅谈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图书馆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一座充满书香的知识堡垒,更是一个集信息资源、文化传承、学术交流和社交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此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最主要的知识信息资源中心,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图书、期刊、论文、电子书籍和数据库等,满足师生在学术研究、选课、论文写作、考研备考等各方面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之丰富,规模之大,在整个高校的信息生态环境中都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校图书馆是学术研究交流中心高校图书馆还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高校图书馆内,学生可以搜寻到全球最新的学术研究数据,并能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导师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展开一系列学术活动。
一些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也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内借阅,帮助学生及教职工保持与时俱进地了解学术前沿。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传承中心高校图书馆还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之一。
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呈现,还是各种宗教哲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文化知识,高校图书馆都将其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图书馆也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
高校图书馆是社交活动中心高校图书馆也是学生们进行社交、扩展人际关系的一处重要场所。
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广大学生通常都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自习。
当然,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内相互沟通、协作学习。
更多时候,高校学生也会在图书馆内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发掘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扩展人际关系,增强自身的社交能力。
总结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它汇集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文化知识,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文化娱乐、社交等多种功能。
因此,高校应当对图书馆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让图书馆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浅谈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数 字化 图 书馆 的优 点
与传 统 图书馆 相 比 , 数字 图书馆有很 多优点 , 它干净 、 占用
空 间小 、 资源海量 、 新速度 快 、 更 查阅更方便 、 可以面 向社 会 、 受
众更广泛 。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在 的计算机硬盘装 载量成几何倍
数增 长 ,从 以前 的 8 B、6 B、2 B、0 B到现 在的 1 0G 10G 3 0G 5 0G T 2T 再加 上新 的压 缩技术 , B、 B, 硬盘所 能装载 的资料之 大简直
质书, 那摆放它所需要 占用 的空 间将是 巨大的 , 而查 阅它也将是
一
人们对于信息 的需求 量也随着科技 的发展 而空前 的庞大 。大学
生是信息需求最 为旺盛的群体 ,但传统 图书馆 大多收集 的是 纸 质文档资料 ,而且从采 购到上架程序太多 ,资料 更新 的过程缓
个重体 力活。但是如果将它做成电子资料 的话 ,它将 只需要
求量上都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 的需求 。 数字化图书馆所收集 的都是数 字化 的信息 ,万千世界统一
报 ,0 0 1 :8 — 8 . 2 1( )14 15
就可以在同一 H 间接纳更多 的老师和 同学来 图书馆学 习和交流 。 -e
[ ] 袁 晓琴 . 5 浅析新时期高校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 的任 务与对策 [] J. 福建图书馆理论 与实践 ,0 5 2 :6 4 . 2 0 ( )4 — 7
第 1 期 8
收稿 日期 :0 2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2 1 — 4 1
浅谈 高校 图书馆 未来的发展 方 向
王 茂 成
( 华 师 范大 学 图 书馆 , 川 南 充 ,3 0 0 西 四 670 )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摘要】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资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有不足。
本文将从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现状概况、资源建设情况、数字化服务发展现状、人才队伍建设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可以为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贵州省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数字化服务建设,拓展图书馆资源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最终实现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在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方面的更加突出地位。
【关键词】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现状、发展、资源建设、数字化服务、人才队伍、发展趋势、分析、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重要责任。
由于各高校之间的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导致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各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将对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进行概述,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对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问题意义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智慧的源泉,承担着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角色。
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仍存在不足,部分学校的藏书量不足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影响了教学和科研质量。
数字化服务发展不够成熟,对于数字化资源的整理、共享和利用仍有待加强。
人才队伍建设也亟需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需要提高,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发展道路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发展道路【摘要】在21世纪中,网路信息已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图书馆仍是人们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所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文明传播的窗口;而图书馆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图书馆要想继续保持其价值,就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作为承载和传承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从注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再到注重文献收藏的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又必将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而且,也还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管理模式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以更加式样社会发展需要的态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那么,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发展之路应该建立怎样的认识呢?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的特征现代图书馆是开放性的信息咨询平台,是为阅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重要场所。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的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力量,建设网络信息化的现代图书馆。
(一)资源多样化现代图书馆要适应各种高校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全面需求,馆内藏书不仅要有纸质图书,还要有电子图书,还要配备音像以及光盘等馆藏资源;而且不仅要有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要引进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博大精深,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博大的道德文化,学生接触这些文化,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服务自动化传统的校园图书馆只提供学生借阅的场所,其他服务非常有限,随着现代高校学生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校园图书馆应建立自动化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多种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的查询、使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
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摘要】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包括设计与规划阅读空间、建设与管理文献资源、举办与推广阅读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以及创新与发展阅读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推进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通过不断完善图书馆的阅读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学生学业和成长的有益助力,为实现教育目标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设计、规划、文献资源、阅读活动、文化氛围、创新、发展、学生素质、推进、实践1. 引言1.1 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文化方面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还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场所。
在图书馆的安静环境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阅读,思考并解决问题。
这种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图书馆阅读,学生可以获取知识,提升素养,拓展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本文探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本文则着重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阅读资源和开展阅读活动的职责。
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加强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刘晨燃(山东经济学院图书馆,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
图书馆建设也遇到了诸如版权、安全存储、数字化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技术等问题,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指出高校图书馆要在网络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才能更好地为高校读者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弊端对策建设发展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已初步完成了由传统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的转化。
我们不必亲临图书馆,通过任意一台与虚拟图书馆网络相连的电脑.可在任何时间、地区自由地存取、检索、查询、浏览网上已有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数量、时间限制;也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信息资源利用频率高。
使用范围广泛.极大地支持了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
所产生的影响和效益远大于传统图书馆。
但经过信息热和电子化浪潮冲击之后。
高校虚拟图书馆的种种弊端开始显露出来。
一、当前高校虚拟图书馆的主要弊端1.版权问题在虚拟图书馆。
文字、图像等作品通常在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后。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利用,随意的复制给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且难以甚至不可能对侵权行为加以控制。
这样版权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
假如数字化作品通过网络在国际间传递,那么版权问题将更加复杂。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将成为频繁发生侵权行为最集中的地方。
2.安全存储问题数字化方式存贮的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和破坏。
计算机病毒、磁场、电磁脉冲对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程度.并不亚于一把火把传统图书馆化为灰烬。
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已经发现的约6000多种,且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
一旦数字化信息受计算机病毒侵蚀就可能化为乌有。
磁场对电子图书破坏更严重。
一个强度微弱的磁场就能令电子图书不复存在。
电磁脉冲也能破坏计算机系统。
还有人为的误操作等失误行为,以及火灾、水灾、地震、停电都可能对数字化信息载体、信息设备和备份系统造成破坏。
而且数字化信息载体虽然存贮量大、体积小,但不如经过处理的纸张载体与缩微胶片(胶卷)载体保存时间长,缩微胶片可保存500年以上。
浅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6 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5月下浅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伍湘玲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河南 洛阳 471023摘 要 特色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于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整体发展起到了直接作用。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应强调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概念。
建设特色馆藏资源的同时开启特色服务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更好地为师生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数字化引言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物质基础,特色馆藏作为馆藏资源的一部分,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1]。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师生研究和学习的需要。
读者文献信息要求的广泛、专深、复杂化,单靠一馆之力是不可能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因此,在当今“资源共享”被普遍认同的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也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如何实现特色化,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与探索。
1 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首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对促进高校特色学科以及高校各个学科整体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丰富的特色馆藏资源能够为学校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有力高效的文献保障。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同时也是学科整体性建设的有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为师生们提供的文献资源保障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能够为在某一学科或专业范围内的研究提供最丰富最前沿的文献资源保障。
因此,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于师生的帮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工作计划或者规划中侧重于重点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尽量能够覆盖各个学科点的方方面面,系统地收藏各个学科相关的最前沿最全面的馆藏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能够加速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且达到研究级收藏水平的发展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的产生是同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随着书籍的增多,便出现了如何收集、保存和使用这些文献的问题,图书馆由此应运而生。
因此,图书馆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图书馆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当时的“藏书楼”就是我们今天的图书馆,典型的图书馆类型主要有:皇家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寺院藏书等。
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图书馆基本上都是私有的,只有少数人可以享用到图书馆的。
而当时的图书馆最大的功能也仅限于藏书功能。
到了清朝末年,图书馆的私有性质开始慢慢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由古代私有图书馆开始向着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变。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诞生。
但是,刚刚诞生的大学,初期多数没有图书馆,一般是老师把自己的藏书拿给学生看。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各高校才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藏书楼或图书室。
初创时期的高校图书馆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间或十几间馆舍,几千至几万册书,几名或十几名工作人员,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差距较大。
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次飞跃发展。
(一)第一次飞跃发展时期(1919-1928)“五四”运动的爆发,加快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新教育制度的推行,兴办学校、建立图书馆、译印西方书籍一时蔚然成风。
高等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由1922年的19所,增加到1927年的109所。
高校图书馆也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进入第一次飞跃发展时期。
说这一阶段是第一次飞跃发展期,是因为其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特点一:高校图书馆数量增多、藏书日益丰富。
这一时期,全国包括国立、公立、私立的大学院校图书馆已经有109所,共有图书近450万册,校均4万多册。
特别是国立大学图书馆经费较多,注意聘任学有专长的图书馆学专家,如杜定友、洪有丰、戴志弯、袁同礼等。
因此,图书馆藏书规模、馆舍建筑及业务工作均较其他类型图书馆有成绩,学校图书馆数量仅次于公共图书馆。
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统计,1923年共有藏书18.4万册,到1927年藏书增加到22.2万册。
清华大学图书馆1921年4月共有藏书57066册,到1927年增加到9.2万册。
特点二:图书馆机构建全,工作方法科学。
高校图书馆大都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许多图书馆的工作机构在当时是比较健全的。
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有阅览室和书库,分西文、中文、古物美术三个部,下分类登录、编目、购书、典书四个科,并设有打字处和装订处,馆员约20人。
编有中西文分类、著者和书名字顺卡片目录等。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方法也越来越科学,采购、分类、编目、流通等技术操作日趋复杂精细。
例如借鉴西方科学分类方法,改造中国古代图书四库分类法;仿美国杜威分类法编制中国的十进医书分类法等。
特点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师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图书馆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例如1920年4月山西大学做出了整理和扩大图书室的决议,并同意图书室可以随时请求学校购买书报由图书室保存。
图书室不断增加新学科的图书,成为当时学校的主要建筑之一,成为大学一个十分活跃的学术场所。
为会么会出现第一次飞跃,究其原因主要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蓬勃开展,兴办高校蔚然成风;图书馆学术活动活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二)第二次飞跃发展时期(1956-1961)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发动政治和军事围剿的同时,在文化战线上也进行了文化“围剿”,高校图书馆事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停滞不前;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后,高校图书馆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图书馆事业百废待举,直到1956年才迎来了它的第二飞跃。
1956年12月5日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向现代科学大进军”的号召,高教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
确定了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性质是:“辅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
它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
会议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高等学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办法》等4个文件。
这一次飞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高校图书馆数量速增,藏书倍长。
1957年高校图书馆已有229所(藏书4000万册)。
到1960年高等学校增加到1289所,在校学生达到96.1万人,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创举,也是我国高校图书事业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
例如山西大学图书馆,1957年藏书量为30万册,到1961年馆藏已达61.2万册,藏书量增长了1倍多。
特点二:馆际协作活动频繁,合作成果不断涌现。
国内外馆际协作活动频繁,许多大学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建立交换和互借关系。
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与43个国家的257个单位建立了交换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与6个社会主义国家的29个图书馆建立了交换关系;中山大学图书馆与5个国家的28个图书馆建立了交换关系等。
1957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成立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经过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合作,陆续编辑出版了《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丛书综录》等300余种全国性、地区性联合目录,这些成果是图书馆界、学术界的重要参加书目。
特点三:业务深化,推广加快。
这一时期的高校图书馆从功能上实现了从“收藏为主”向“藏用并蓄,以用为主”的过渡。
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流通阅览等业务工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经验、方法,并及时得到了推广应用。
例如馆藏复本问题、藏书补充、图书交换等都是当时学术探讨的热点。
当时全国处在大跃进的形势、学习借鉴前苏联图书馆的经验都为第二次飞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次飞跃发展时期(1981-1988)在经历过第二次飞跃发展时期以后,高校图书馆事业平稳发展。
然而时隔不久,“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巨大创伤,高校图书馆数量锐减,很多高质量图书也损失殆尽。
直到1981年才迎来了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又一次高峰。
9月16-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高校图书馆3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史上一次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同年10月,教育部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成为“文革”后第一个保证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法规,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建设进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1982年12月,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这些重要会议和《条例》为高校图书馆第三次飞跃发展带来了生机。
第三次飞跃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人书馆倍增,高校图书馆全面发展。
在这次飞跃发展中,高校图书馆的数量、馆舍面积、藏书量、工作人员、读者服务人数等都有了较大增加。
1988年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至1059所(是1978年全国高校图书馆583所的1.82倍),系(研究所)资料(情报)室5795个。
1982年共有147所院校新建和扩建馆舍60多万平方米,接近1981年670所院校原有馆舍面积的一半。
1988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917758平方米,馆均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2倍和1.41倍。
1987年高校图书馆文献收藏总量增长至345亿册(件),是1980年193亿册(件)的1.78倍。
据北京34所高校图书馆的统计,截止1987年底,共收集图书5308666种,2625万册,是解放初的13.46倍,其中27%是1981-1987年采集的。
1987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情报专业人员增至4.16万人,是1980年1.7297万人的2.45倍。
1987年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师生增至304万人,是1980年177.67万人的1.71倍。
特点二:《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有了突破性发展。
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一次把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育任务和高校图书馆联系起来。
经过1982年的酝酿和准备,1983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师资培训班,并召开全国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第一次研讨会。
1984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问题作了原则规定。
文件的颁布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促进了文献检索课的发展。
至1984年底,全国有近半数高校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年度听课人次超过10万人,培训师资2000多人,编写教材90多种。
有的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了电化教育手段,教学普遍受到高校师生及社会的欢迎。
1985年“青岛会议”之后,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文献检索课又有了新的发展。
特点三:图书馆现代化开始起步。
1980年只有为数很少的高校图书馆拥有复印机、计算机,在应用上只有南京大学等极少数图书馆用于图书馆的试验探索。
根据全国高校图工委统计,到1987年底已有232所高校图书馆拥有小型机和高档微机31台、微机261台,引进光盘系统和磁带数据源几套,建立国际联机检索终端10个。
有4所普通高校的图书馆比较全面地实现了计算机管理,100多所高校图书馆局部应用了计算机,有了一支463人的从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
复印声像设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
特点四: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或协作委员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立后,1982年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或协作委员会,加快了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前进的步伐。
教育备受重视,经费投入的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组织领导的加强,依法建设步伐的加快;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图书馆学术活动频繁等一系列因素是促成第三次飞跃发展的主因。
(四)第四次飞跃发展时期(1999-2004)80年代中后期,由于书刊价格逐年大幅度上涨,而文献购置费增加有限,使得图书馆年进书量逐年下降,生均藏书量甚至下降到“文革”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连年扩招,高等学校规模的迅速膨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把高校图书馆推进了第四次飞跃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
特点一:图书馆诸要素再次全面提升。
一是新建图书馆楼多,馆舍条件大大改善。
1999年12月启用的新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功能齐全、高雅舒适。
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并组建促进了馆舍建筑的扩展,分别在南北两个校区建成一幢14000平方米和一幢15000平方米的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