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3-07-03T09:56:28.10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4月供稿作者:谢宝胜
[导读]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广西陆川县珊罗镇初级中学谢宝胜
摘要: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那么,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特点话题 “根本”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那么,初中语文对话性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
1、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
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法”截然不同。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
2、互动性。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
3、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对话状态下的语文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前提下展开的,它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之间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在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
4、主体性。如前所说,对话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更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对话建立在最基本的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关系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关系。过去“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我——他”驯化关系,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则是“我——你”关系,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是在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学生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意识觉醒,自己读书,自己感知,自己思考,自己体验,交流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获得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另外,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二、创设对话话题,点燃探究激情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也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具有"张力"的对话话题。什么是"张力"?张力本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被引入哲学范畴,主要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和落差。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张力是指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他的知识、阅历、思维等语言活动的背景与他表现在作品中的意想主体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差距。正因如此,一个文本,总是有很多"空白"和未定性,使读者不可能一目了然地把握文本的全部内涵,这就形成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张力。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任务,就是把这些张力挖掘出来,努力创设具有"张力"的对话话题,让深隧、隽永、博大的文本震撼学生,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交流欲望,进而把对话活动引入深层。
三、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湖蓝色的湖水、青青的草地、清朗的天空、迷蒙的鸟岛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细看青海湖的现在,展望青海湖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如何写草地、湖水,又是如何写鸟岛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试找出几处,品味其梦幻般的意境。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文中写关于青海湖的传说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湖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青海湖?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