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政治心理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关系
作者:秦可馨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7期
摘要:政治参与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政治参与情况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政治心理维度,分析政治知识、满意度、民主或权威意识、政治效能感对大学生投票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知识与外部效能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期望此发现能够对今后推动大学生政治参与奠定实证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政治知识,政治效能感
一、研究缘起
公民的政治参与一直是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今大学生群体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多方面的行为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知识文化的最高水平,也是一国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可能直接影响到一国的政治发展情况,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期对今后推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实证依据,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二、文献综述
政治参与作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国内近十年来的研究视角也比较多元化。王绍光(2008)分析了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传统社会结构——蜂窝型结构,在不同时期对政治参与的不同影响。信任、社会网络因素对政治参与不具统计显著性;而社会资本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其中社团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社会网络资源越多者,越可能参与维权抗争。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的提出事实上构成了对政治现代化理论的挑战。教育水平是体制化文化资本的一种体现,文化资本的外延大于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国内知名学者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条主线。第一条是从外部因素的影响来考察,重点分析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地位等对国内政治参与的影响;第二条主线是从内部因素即个体心理角来考察,分析政治心理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主要包括了政治效能感、政治知识、政治满意度、权威主义人格等;第三条主线则是以互联网的普及为大背景,在此条件下分析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新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