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的重要岗位,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医生开展妇产科手术、护理产妇及新生儿、管理病房和医疗器械等。
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面临一系列危险和风险。
本文将讨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风险1. 感染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接触产妇和新生儿,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经常接触血液、体液等物质,护士可能面临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此外,在剖腹产手术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同合作,以及快速准确地处理紧急情况,可能会受到手术器械污染的风险。
2. 身体和力量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身体和体力要求较高。
在助产过程中,护士需要移动重物,并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势。
如果操作不当或缺乏运动,护士可能面临背痛、腰痛等问题。
此外,在产妇分娩时,护士需要快速、准确地反应,可能面临受到撞击或推挤的风险。
3. 手术风险妇产科手术风险较高。
如剖宫产、分娩既往难产等,涉及到高风险的手术过程。
护士需要在准确掌握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并且能够做好各种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管理1. 培训医院应该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妇产科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专项培训课程,令护士了解妇产科常见病、常见症、手术常规、新生儿护理等。
2. 操作规范妇产科护理人员需要遵循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手术的风险。
在分娩手术中,预设相关的应对计划,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反应,让产妇和胎儿迅速接受救治。
3. 装备和设施医院要提供最新的设备和器械,让妇产科护理人员安心工作。
同时,还应该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和失灵。
4. 风险评估医院要进行风险评估,在确立风险之后,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让医院有监督地运行。
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较高,对护士的身体、心理以及专业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从人员培训、操作规范、装备和设施、风险评估等方面入手,降低风险,并保障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面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护士们需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护理。
然而,妇产科护理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及时加以管理和防范,可能会对患者和护士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就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护理操作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经常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如输液、导尿、换药等,这些操作如果不得当,可能会造成患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此外,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保持专注,避免疏忽大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二、患者情绪风险妇产科患者往往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敏感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护士态度的影响。
因此,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冷漠或不礼貌的行为。
同时,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呼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三、工作强度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通常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们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容易导致工作疲劳和身心俱疲。
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士工作强度的监管和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同时,护士们也要自我保护,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超负荷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传染病风险妇产科患者中常常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在接触这些患者时容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因此,护士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需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佩戴防护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患者家属和访客也需要强调个人卫生意识,减少传染风险,保护患者和护士的健康安全。
五、医疗差错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个专业团队进行紧密合作,一旦出现医疗差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7T10:55:02.4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曾丽珍单欢[导读]曾丽珍单欢(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0年10月就诊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并且,将相关的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采用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接受风险管理模式的产妇护理其风险发生率显然低于対照度,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基于风险管理模式下的妇产科护理工作能够较好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且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妇产科护理应用效果观察近年来,妇产科作为医院内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患者病情发展相对比较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妇产科科室的护理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人们的医疗需求不断地增长,妇产科属于医患纠纷发生频率较高的科室,其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因此,妇产科这一科室的医护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引入,以此更好地降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探讨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主要随机选取了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0年10月就诊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将相关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患者为50例。
选取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21-48周岁,研究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21.5-49周岁,其中62例顺产,38例剖宫产;选取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年龄20~39岁,平均(27.7±1.6)岁;其中65例顺产,35例剖宫产。
基于护理风险的产科护理管理探究

基于护理风险的产科护理管理探究【摘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产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104例产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52例。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采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护理管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产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产科;护理产科工作主要具有变化速度快、技术要求高、工作风险大等几大特点,孕妇在入院、分娩、出院的整个在院治疗过程中,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的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1]。
护理风险是一项始终贯穿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产科护理环节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即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护理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2]。
本次研究对104例产科患者应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抽取本次研究的104例产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中初产妇37例,经产妇15例;年龄18至43岁,平均28.2岁;试验组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17例;年龄19至41岁,平均28.8岁。
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照章办事,护理管理者应该不定期的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做到三不放过,即在问题没有查清的时候绝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真正接受教训绝不放过;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改防范措施的绝不放过。
②入院评估:对孕妇婚育史、家族史进行评估,入院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孕产妇的隐私,例如未婚先孕、性病史、多次流产等,医护人员应该帮助其做好保密工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孕产妇足够的尊重,以免孕妇及家属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孕期护理、产前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进行妇产科护理工作时,医护人员也需要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比如感染风险、手术风险、心理压力等。
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感染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与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频繁,容易受到各类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尤其是在接触病原体较多的产褥期病人时,更容易受到感染。
而且,产妇在分娩时身体状况较弱,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新生儿由于抵抗力差,也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针对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和防范:1. 做好个人防护。
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时,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患体液,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
一旦发现身体不适或患上传染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产妇和新生儿。
3. 做好环境消毒。
妇产科病房和诊室等环境需要定期进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4. 加强教育宣传。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产妇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手术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参与和协助各种手术操作,比如剖宫产手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等。
而手术风险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不仅需要面对手术本身的风险,还需要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做好手术准备。
在进行手术护理工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准备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规范操作流程。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意外情况。
3. 加强团队合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人员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在医院中经常接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与其他科室不同,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许多特殊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需要面对许多特殊的风险,如传染病、工作压力、情绪压力等,因此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传染病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接触到的患者种类繁多,其中可能存在患有传染病的患者。
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疾病在妇产科患者中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在接触这些患者时,护士很容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从而危害自身健康。
针对传染病风险,妇产科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手套、消毒等是常见的防护措施。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也是重要的防护手段。
在接触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时,护士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伤口等情况,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妇产科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尤其是在忙季或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
孕妇分娩时的突发情况、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处理等,都需要护士们高度紧张地面对。
为了降低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帮助护士们排解工作压力。
三、情绪压力妇产科护理工作与生命直接相关,护士们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出现并发症或突发情况时。
这种工作环境下,护士们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长期如此,会导致护士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管理上,可以针对护士的情绪压力提供心理援助。
管理部门可以邀请心理医生定期对护士们进行心理健康的培训和辅导,帮助护士们缓解情绪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职业暴露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一些特殊的职业暴露风险,比如放射线、超声波等。
护士在接触这些设备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受到辐射的危害。
从长期来看,这些职业暴露风险可能会对护士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医 护人 员 时 间 和 精 力 , 保证病人安全 , 最 大 限 度 地 合 理 利 用 住 院
床位资源 , 提高工作效率 , 从而满意度提高 , 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
E l i 叶枫 , 李建 , 罗大刚. 六西格 玛在人 院流程优化 中的实践 [ J ] . 中国
医院, 2 0 0 5 , 9 ( 5 ) : 1 4—1 6 .
组: 经阴道分娩 4 5 9例 , 手术 分 娩 2 4 5例 ; 年龄( 3 3 . 0 6 ±0 . 9 4 ) 岁 。2 0 1 2年 7月一 1 2月 收 治 的 产 妇 6 9 5例 为 观 察 组 : 经 阴 道 分 娩4 4 5例 , 手术分娩 2 5 0例 ; 年龄 ( 3 2 . 9 1 ±1 . 8 6 ) 岁 。 两 组 产 妇 年龄 、 文化程度 、 分娩方式 、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等 比较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苏 丽杰 , 于 奎花
S u L i j i e , Yu Ku i h u a ( Fo u r t h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Ha r b i n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0 0 4 0 Ch i n a )
流 程 管理 模式 能建 立 公平 有序 的 急诊 人 院流 程 , 提 高 病 人 满
意度 。
E 2 ] 姜稳妮 , 杜红霞 , 柴雪艳. 六 西格 玛 管 理 在 患 者 入 院 流 程 中 的应 用 E J ] . 中 国误 诊 学 杂 志 , 2 0 0 7 , 7 ( 2 6 ) : 6 2 8 8 —6 2 8 9 .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摘要】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感染风险、误操作风险、工作强度大等。
常见的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主要包括手术风险、放射线暴露、职业暴露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遵守操作规程,同时组织管理措施也尤为重要,包括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
建议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组织方也应该提供培训和支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护理质量和工作安全。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风险因素、防护措施、组织管理、建议、提高水平1. 引言1.1 妇产科护理工作概述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妇产科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妇产科护理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技能。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密切关注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母婴的安全。
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家属等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妇产科护理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是一项令人满足的工作,能够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带来健康和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护士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2. 正文2.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多种因素,主要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
妇产科患者的病情特点是影响护理工作风险的重要因素。
妇产科患者可能面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这些病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都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妇产科护理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论文

妇产科护理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探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86-01【摘要】本文分析了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风险控制基本方法和人性化管理措施以控制风险,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妇产科风险新生儿1 前言妇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之一,随着患者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妇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重要。
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多方面的风险,制定相对标准化的医疗操作规则非常重要,医疗人员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妇产科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患者互相协作,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2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1)护理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所谓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患者在医院期间的全部护理情况。
它不仅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也是意料纠纷中重要的举证材料,甚至成为判定医疗责任的重要依据。
无可否认,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工作繁琐,急诊分娩和抢救新生儿的情况会随时的发生,这样护士就很难实现随时性和临时性记录的可能性,也就造成了护理记录不全的问题。
很多的护理记录是在手术后经过护士的回忆进行记录的,这种回顾性的记忆因为是延时性的,因而有时会与医生所提供的时间不符合的情况发生。
由于在危急的时刻,也会出现很多的字迹不清、记录不清的情况。
回顾性妇产科的护理记录常常会发生涂改记录、重抄记录的情况,这些都会使护理记录失去原本应该有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
(2)护理记录不妥当:有的护士在做护理记录时候,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需要而已,其记录的内容并不是对患者进行观察后而得的,也不是对医疗措施的实施以及落实情况的记录,更没有对其实施措施及后果做总结性的说明。
这样的护理记录并没有反映个体的差异,也根本不能体现患者的体态特征,更不能成为日后继续治疗的依据。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风险,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讨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包括感染风险、误操作风险和身体伤害风险。
在妇产科护理
工作中,由于患者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容易感染各类病原体。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手卫生
和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一些操作时,如插管、输液等,也需要注意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以避免误操作引发的风险。
患者的身体状况较为脆弱,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造成身体伤害,如翻身时要防止摔倒等。
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进行预防。
建立完善的操作规
范和操作流程,包括手卫生规范、操作步骤等,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工作,减少误操作的风险。
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还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器械的安全和
有效使用。
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确保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有
效地协调配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应对。
一旦发生感染或误操作等风险,护
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紧急处理误操作的后
果等。
还需要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并加强
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产科护理新进展文献

产科护理新进展文献引言产科护理是指在妊娠、分娩、产后期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专业护理的工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产科护理也得到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分娩过程、产后期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等方面介绍产科护理的新进展。
一、准备阶段1. 孕妇评估工具的应用近年来,产科护理开始使用更为准确的孕妇评估工具,如孕妇健康评估表和产前风险评估表。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孕妇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产前教育的重要性产前教育是指向准妈妈提供孕期保健知识、分娩知识和产后护理知识的过程。
近年来,产前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通过产前教育,准妈妈可以更好地了解分娩过程和产后护理,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分娩恐惧和产后抑郁的发生。
二、分娩过程1. 痛苦管理的进展分娩是一种疼痛性过程,痛苦管理一直是产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痛苦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
无痛分娩技术通过麻醉药物的使用,减轻分娩痛苦,提高分娩的满意度。
2. 分娩方式的选择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分娩方式的选择也有了新的进展。
除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外,现在还有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等方式。
产科护士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和分娩过程中的变化,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确保分娩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产后期护理1. 产后抑郁的预防和干预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疾病,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产科护理开始重视产后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护士会对产妇进行产后心理评估,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产后期。
2. 乳房护理的新技术乳房护理是产后期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乳房护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如乳腺按摩和乳头保护器的应用。
乳腺按摩可以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乳房堵塞和乳腺炎的发生;乳头保护器可以减轻乳房疼痛,改善母乳喂养的体验。
四、新生儿护理1. 新生儿早期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需要特别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对50例入院的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访问,了解到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患者、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
针对产科护理风险,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计划、耐心治疗及暖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
标签:妇产科;护理风险;人性化管理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
对50例入院的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访问,以了解产科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入院的孕产妇50例,年龄21~38岁,平均26.5岁,接受访问的孕产妇家属80名,所有受访者一般资料及心理均无异常。
1.2方法从患者本身、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对50例孕产妇进行访问,并对家属进行询问,分析其对医院产科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有关意见,了解护理风险原因。
2主要风险及原因2.1患者方面本组35例孕产妇及64名家属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充分重视,认为分娩是人生必经阶段,是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2.2护士方面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因疼痛而挣扎,致使部分助产师态度差,从而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部分护士不认真进行产程观察,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
2.3医疗护理技术部分护士对护理技术认识有局限性,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往往不能及时察觉一些新生儿的病症,耽误了治疗时间。
对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不当,致使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出现误差,严重时致使患者发生子痫。
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造成会阴裂伤,特别是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时,如果没有及时将医疗设备、相应药物准备妥当,或者对病情的处理判断和医疗技术发挥不当,均会导致纠纷发生。
2.4消毒隔离方面患者的会阴切口处要严格消毒,否则会致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9篇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9篇第1篇示例: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涉及到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是妇女健康的守护者。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好相关管理,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一、风险分析1. 传染病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使用防护用具,避免受到感染的风险。
2. 外伤风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产伤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并避免二次伤害。
产后患者也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护士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3. 患者家属情绪风险:妇产科疾病往往伴随着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处理与家属的沟通,及时解决矛盾,避免因情绪问题导致不良后果。
4. 职业暴露风险:长期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可能会受到职业暴露的影响,如辐射、化学品接触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体检,减少职业健康风险。
二、管理措施1.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护理人员了解职业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加强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具,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感染风险。
3. 定期培训和考核:医院应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 加强沟通协作: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传递关键信息,预防和解决危机事件。
5. 规范操作程序: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导致工作失误或事故发生,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

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妇产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涵盖了孕妇的孕期、分娩以及产后护理等环节。
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如病人突发状况、手术并发症等。
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医护人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
本文将对妇产科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首先,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之一是病人突发状况。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如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情况,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降低病人突发状况带来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培训。
他们应该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熟悉各种处理方法和救护技巧。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效率。
第二,手术并发症是妇产科护理中另一个重要的风险。
妇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伤及器官等。
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带来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此外,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也十分重要。
术前评估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妇产科护理中还存在着其他风险,如药物过敏、误用药物等。
为了降低药物相关风险,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正确使用药物、正确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等。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对常用的药物进行了解和培训,掌握常用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相关的问题。
对于以上提到的妇产科护理风险,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控制对策,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首先,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继续教育培训。
这样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其次,加强团队协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医护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
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护理风险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对其住院期间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讨论其中存在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结果: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有诸多不足之处以及护理风险,将18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不足,经过科室内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了风险和问题。
结论:对妇产科现有不足之处以及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是一个系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科室内医护人员进行深度的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同时,树立了健康意识,对医护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已经发展到全新的阶段,因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妇产科患者较多。
想要确保患者的医疗质量,就应该找出现阶段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解决对策。
下文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研究加强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1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妇产科接诊治疗的患者年龄、病史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每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外加大部分患者在住院之后会担心自身病情的发展,此外,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内心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进而在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时产生问题。
下文对180例患者出院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1.1护理态度问题近些年,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精神文化要求逐渐提高,对以往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而言,因大部分医护人员对现代化护理观念认知不足,缺乏全面的了解,不能够意识到高质量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进而使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开展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感染风险、放射线风险、身体伤害风险等。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风险的来源、具体的风险和风险管理几个方面来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一、风险的来源1. 感染风险:由于妇产科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因此感染风险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患者与护士的密切接触,以及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消毒都可能导致感染的传播。
2. 放射线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和MRI 等,这就带来了放射线的风险。
放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3. 身体伤害风险:由于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背部、腰部和腿部容易受到损伤。
护士在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扶举、搬运等操作而造成身体损伤。
4. 精神压力: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面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流产、死产等,这些情况可能给护士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具体的风险1. 感染风险:病原菌由于手术操作和患者体液的接触而引起护士感染,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2. 放射线风险:长期暴露于放射线会导致护士的白血病、白内障等放射线相关疾病。
3. 身体伤害风险:长时间的站立和扶举、搬运等操作容易导致护士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等问题。
4. 精神压力:由于特殊情况引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状况。
三、风险管理1. 感染风险的管理:护士在进行手术操作和接触患者体液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手术器械和环境也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并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控制机制。
2. 放射线风险的管理:护士在进行放射线检查时,要佩戴防护用具,如铅衣、铅手套等,同时要减少不必要的放射线暴露时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产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处理

产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处理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方法:对我院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采取问卷、走访等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并根据其中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结果:我院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为护理工作者护理服务水平不足、对护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加大了护理风险,易导致护患矛盾。
结论:我院产科护理中人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认识和管理,寻求较好的对策处理方式,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产科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对策处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36-02产科作为临床上较为复杂的一门科室,在护理过程中,极易引发安全隐患以及医疗纠纷。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护理质量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提升产科的护理质量并降低其中风险方面[1]。
作为护理人员,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责任意识和护理耐心,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为此,就我院医院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注其中影响较大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产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1.1 护士的护理积极性不高我院产科护理中普遍存在护士对护理的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提升护理态度,对现代化护理方式缺乏理解,重视程度不高。
只关注对患者的基本生活的护理,未能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
未形成针对性护理的模式,对所负责的患者护理方式均一概而论,且不能很好的保持耐心,说话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容易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引起护患纠纷,造成不好的影响。
1.2 护士和患者缺乏必要的沟通由于产科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在医院住院治疗过程往往周期较长,病情反复不愈。
因此患者常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甚至拒绝接受治疗[2]。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养 成每天洗足 的 良好 习惯 ,水温不宜太 冷、太热 ,经常 检查足部 有 无破 损 裂 E、水疱 及 红肿等 ,防 止感染 。剪 平趾 甲,不随意 抠鸡 l 眼 ,选择合适 的鞋 ,穿鞋 前检查鞋 内面 ,注意保持平整 ,每 日做足部 运动 ,预防糖尿病足 。
2 自我监测 . 4
自我监测和护观察 “ 三多一少”症状改善情况 ;另一方面掌握检查尿糖和血 糖的方法 、正常值及影响因素 ,教会老年患者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法。
中图分类号:R7 .1 43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 — 14 (0 1 2 0 0 - 2 6 1 8 9 2 1)3 - 23 0
随着 医疗护理 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患者维权 意识的 日 益增 强 ,产科
心脏病4 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 例。选择在20 年4 0 8 月至20 年4 09 月我院
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 象与 方法
1 . 1研究对象
1. . 1产科护理 风险管理 方法 2 1 . 1加强护理 风险教育 , 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_1 2. 树 我们 定期 组织学 习 《 医疗 事故 处理 条例 、 《 士执 业法 护 《 护士职业 道德规范 》及 各项护理核心 制度 ,学会 以法律 手段维护护
产科 收治 的孕产 妇2 0 为对照 组 ,采 用常规 护理 ,年龄 2 ̄ 2 , 4例 44岁 平均 年龄 (74 ± . )岁 ,初产妇 25 ,经产妇 3例 ,妊娠 高血 2 . 80 8 7 0例 5 压综合征 l例 、妊娠合 并心脏病3 、妊娠 合并糖尿病2 。两组在年 2 例 例 龄 、合 并症 等方面 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 比性 。
1 . 2方法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在现代护理管理当中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是衡量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之一。
对于产科患者而言患者病情并不稳定且病情风险较大,另外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这也给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产科涉及面较广也造成了护理工作的琐碎、复杂,这就让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升。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综述如下。
标签: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产科是医院风险和纠纷”双高”的科室,这也使得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强化产科护理风险能够让风险大大降低并保证患者以及新生儿的安全。
与普通患者相比,产妇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期望,这也使得产科护理具有较高的要求[1]。
为了让产妇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控制护理风险就需要对当前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从而让整个产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①护理风险识别(nursing risk identification)[2]。
在整个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护理风险识别是其基础之所在,其首要目的是将护理服务于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识别,同时对影响护理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
事实上护理服务从客观角度上来看是一个动态性过程,这也使得风险识别其实也就具备了动态监测的属性[3]。
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并得出评估结果后可以让管理者全面地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点并以此为依据得到风险控制的实质性方向。
一旦风险识别出现偏差则会让护理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评判甚至会影响到整体性的风险偏差,这样就让风险控制失去了针对性并且让风险控制的成效性受到了制约。
有效的风险识别可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并成为风险管理制度控制的导向性原则,其中分析临床资料、工作流程图法以及调查法是最为常见的方法。
②护理风险评估(nursing risk measurement)[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目前医患矛盾和纠纷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中因为护理工作出现问题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也很常见,尤其是产科,护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该文通过查阅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文献,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医院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和产妇以及家属对产科护理风险的认识,规范相关风险的发生。
标签: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产科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对西产科相关的护理工作缺乏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维权意思的加强,医院产科成了护理事故纠纷的多发区。
由于近年来产科护理的危险性越来越高,所以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对产妇分娩以及生命安全更加重要。
虽然产科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和水平上都要求比较高,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地遏制部分护理人员产生护理不当的行为以及由于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宣传不到位导致医患矛盾突出的问题。
作为护理人员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做好产前风险宣传,让患者和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这是减少产科护理事故发生率重要方面。
产科护理工作直接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它是一项医疗风险比较高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降低护理风险,这对于遏制医患矛盾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该研究就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如下。
1 产科护理中影响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1.1 护士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自然更加重视。
相对应产科护士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工作压力也在加大。
由于我国仍然采用由原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的医护比例1: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1:0.4来实施,导致长期以来护士都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
另外在产科护理中新生儿不计算在病床数中,因此产科护理的工作比其他科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更加繁重。
很多产科护士常处于疲惫工作状态,精神压力也比较大,这就增加了工作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产科护士工作常出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缺乏专业态度,尤其是产科护理工作相关的相关程序制度没能掌握,在工作中没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突发情况处理不得当,甚至护理记录不规范完整;②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与其他医护人员或产妇及家属的配合不协调,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加,甚至导致护理风险发生;③部分产科护士的服务态度不好,由于产妇与家属精神相对比较紧张,如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态度不好,很容易引发矛盾。
④目前医患纠纷增加,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同样给护士带来不少的精神压力。
1.2 患者与家属因素新生儿的听、视、感、触觉等尚不完全,加大了风险;新生儿本身比较娇弱,没病史可以参照,有些新生儿会对某些药物出现过敏现象,但是家属由于不懂得医疗知识,认为患儿出现问题是护士的护理出现了问题,不但不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有的家属甚至擅自离开医院。
另外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在其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
1.3 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的因素医院作为一个负责患者生命安全的机构,它需要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一个超强的组织管理机构。
首先就是组织职能因素,产科的护理管理、针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已及护理人员职责不清晰,都能带来护理风险发生;其次对产科护士的工作事项、工作步骤未做出规定并做到有效的监督;最后就是未能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考核。
因此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如何在产科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应用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与法律意识要想有效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对产科护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产科护理相关风险意识教育。
只有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本身具有风险意识,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规范培训,尤其是产科护理安全规章和程序的培训,此类教育培训需要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培训的时候,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加强,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积极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要定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讲座,开展相关医疗护理纠纷案例探讨,让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以此来加强产科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针对风险科学的处理能力。
2.2 加强产科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技术和质量目前产科护理之所以具有这么多的风险,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医院产科应该完善产科护理基础规范操作规程,明确医护人员的各自职责。
对于实习护士和刚转入产科的护士,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工作中,老护理人员需要对新护理人员多指导,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产科护理相关的考核工作,尤其是床边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产科护理团队建设,积极组织团队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以护理为基础,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更加有效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2.3 护理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2.3.1 完善好醫院的管理制度,降低护理风险医院应该完善产科护理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完善各项评价指标。
要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产科护理风险的预测与评估,识别产科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同时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定期进行相关的研讨和培训。
为了有效控制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需要完善监管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产科用药风险的管理对于产妇的药品使用,是护士的重要工作。
由于孕妇与普通患者的体质不同,所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孕妇不可用药,以及孕妇使用药品的剂量问题,这些方面都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操作规范,不可马虎大意。
另外为了方便医院的用药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将一些特别注意的药物贴上容易辨识的标签,对于孕妇集中管理。
2.3.3 急产护理的风险管理随着流产、引产分娩的情况越来越多,产科护理面临的紧急情况也越来越严峻。
由于流产、引产等涉及到很多隐私,一些患者可能会隐瞒一些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仔细检查,同时要多与产妇沟通,了解病情。
还需要对产科护理人员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能够熟练地进行产程观察等。
产科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同时定期进行模拟强化培训,制定科学的急产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对产科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3 讨论目前由于护理引发的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情况。
尤其生孩子是一家的大事,对优生优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产妇和家属对各个环节都比较关注,护理自然成为重要的内容。
产科护理风险不仅对产妇有重要影响,对护理人员,对医院科室都会产生重要的问题。
所以产科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充分考虑产妇的利益,要有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我国目前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还处于初始阶段,各医院应该重视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产科护理质量,系统化、制度化来降低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目前频繁的护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1] 王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264-265.[2] 杨凤翔.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0):195-196.[3] 李建荣,马志敏.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8):245-246.[4] 陈蓉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9):132,136.[5] 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5):221-223.[6] 吴琦.护士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09-110.[7] 马秀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學教育,2016(4):133-135.[8] 朱新霞,刘世清,马春燕.风险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4):176.[9] 米桂平.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7):248-249.[10] 刘世梅.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147-148.[11] 丁慧丽.妇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47-149.[12] 陈应辉,成沛玉.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76-77.[13] 王世影.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3):31-32.[14] 韦雨宏.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5,7(2下旬版):177-178.[15] 张秀香.妇产科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141-142.[16] 刘艳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40-242.[17] 何春燕.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1,19(2):119-120.[18] 范彩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31-832.[19] 秦学玲,王秀梅,刘雅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9):808-810.[20] 赵慧娟.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右江医学,2012,40(3):435-437.[21] 周丽萍.妇产科病房护理服务中风险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12):5477.(收稿日期: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