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圈椅鉴赏
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
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安夙︱北宋初年陶谷在其所著《清异录》中言:“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架,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日本僧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道:“相公及监军并州郎中、郎官、判官等皆椅子上吃茶,见僧等来,皆起立,作手立礼,唱'且坐’,即俱坐椅子,啜茶。
”相传顾闳中依靠“目识心记”画成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再现了南唐五代家具的辉煌,画面的整体结构依靠数量最多的各种坐具,再配合手卷特有的“时空”节奏,共同“演绎”了一场“别有用心”的豪门盛宴。
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家具也出现了繁荣与定型,最为突出的代表即为“太师椅”一词的由来。
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有言:“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
自来只有栲栳式,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秦桧)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
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选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
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椅’。
”明代对家具设计制作规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标准。
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于椅子的形制要求描述得十分具体:“总之,(椅子)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其折叠单靠、吴江竹椅、专诸禅椅诸俗式,断不可用。
”这一时期涌现了各种椅子的形式,如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扶手椅、玫瑰椅、杌凳……(明)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士人参与的设计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篇中曾言:“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
”其中的“随方制象”虽然本意是指园林的营造法则,但实则反映出明人的一种审美旨趣,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类日常视野的改变,从来与坐具相关。
跽坐式到垂足式改变的不仅是室内的装饰风格,同时也相应地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识注入其中。
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道家理论的“天人合一”,释家美学的“空寂静思”都可以在坐具设计中得到体现。
圈椅-线面-形式美
3、面的表情特征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面”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构成各 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面在家具造型中的应用,一是以板面或 其他实体的形式出现;二是由条状零件排列构成面;三是由线形零 件包围而成面;四是由线面混合构成。有了“面”,家具才具有使 用的功能。在家具设计中灵活运用面的不同形态特征,通过不同面 的组合,来构成不同风格特征、不同样式的家具造型。
4、形式美法则
镜面——最简单的对称形式,它是基于几何图形两半相互反照的 对称。同形,同量,同色的绝对对称。 相对对称——以对称轴线两侧物体外形,尺寸相同,但内部分割,色 彩,材质肌理有所不同。相对对称有时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 轴对 称——是围绕相应的对称轴用旋转图形的方法取得。它可以是三条、 四条、五条、六条中轴线作多面均齐式对称,在活动转轴家具中多 用这种方法。
与韵律、模拟与仿生等。
4、形式美法则
(一)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适用于各种艺术创作的一个普遍法则,同时也是 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有统一 与变化的规律,宇宙中的星系与轨道,树的枝干与果叶,一切都是 条理分明,井然有序的。这是自然界中的统一与变化的本质,反映 在人的大脑中,社会形成美的观念,并支配着人类的一切造物质活 动。 统一与变化是变化与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 依存。统一是在家具事例设计中整体和谐、条理、形成主要基调与 风格。变化是在整体造型元素中寻找差异性,使家具造型更加生动、 鲜明、富有趣味手法。统一是前提,变化是在统一中求变化。
3、面的表情特征
除了形状外,在家具中的面的形状还具有材质、肌理颜色的特 性,在视觉、触觉上产生不同的感觉以及声学上的特性。面是家具 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构成因素,所有的人造板材都是面的形态,有了 面家具才具有实用的功能并构成形体。在家具造型设计中,我们可 以灵活恰当运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面不同方向的面的组合,以构成不 同风格,不同样式的丰富多彩的家具造型。
明清家具经典款式对比
桌案类
二、经典桌案类欣赏
板式腿条案
案面为窄长的条形,案面的宽度大约是 长度的四分之一, 板式腿的条案,两侧板式腿上,作椭圆形 开光,板腿之下,又有向内翻卷的卷书足。 整个造型简洁而又大方,方圆之间透着 古雅书香之气。
二、经典桌案类欣赏
文竹小炕几,清乾 隆
一、经典椅凳类欣赏(明式)
灯挂椅
明代最为普及的靠背椅样式,其特点以 圆腿居多,搭脑后挑,整体光素,有的只 有背板上雕一组简练的适合的图案,整体 由下向上略呈收势,使得视觉效果稳定、 挺拔。
欣赏角度:整体框架稳定,造型简洁大方, 搭脑向后外挑形状独特,坐面上方的两根 椅腿与后背板的弯曲动势形成对比,充满 韵律。
此小几呈长方形,以松木为骨架,在其 棱角处镶嵌紫檀木细丝,中间贴饰极精细 的竹黄,色泽淡雅。几面正中镶瘿木心, 侧沿两端雕饰回纹。腿子为竖直方材,缩 进几面以内,其上端饰以透雕拐子牙头, 前后两腿间各施横枨两根。
此小几造型灵秀可人,颜色清新淡雅, 在故宫现存的文竹器物中可以说是精巧之 作,弥足珍贵。
欣赏角度:造型优美,线条精简,比例适中, 材质优良,雕刻精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一、经典椅凳类欣赏(明式)-圈椅
紫檀藤心矮圈椅
此椅紫檀木制,曲线形光素靠背板,扶 手外拐,镰刀把式联帮棍,藤心座面。座 盘下三面饰券口壸门,壸门边缘起阳线, 圆腿直足无束腰。
此种腿足高度矮于靠背的圈椅所存极 少,其功能或为富贵人家的儿童使用, 或置于轿中使用,又称轿椅,是明式家具 中较别致的一类。
明清家具经典款式对比
椅凳类
一、经典椅凳类欣赏(明式)-圈椅
黄花梨螭纹圈椅
此椅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 边柱向前顺势而下形成扶手。背板稍向后 弯曲,形成背倾角,颇具舒适感,板满雕 双螭纹。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s”形 联帮棍。席心座面。座面下装壸门卷口, 雕卷草纹。腿间管脚枨自前向后逐渐升高, 称“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四腿 外撇,称侧脚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稳定 感。
明代圈椅设计的工艺
明代圈椅设计的工艺
明代圈椅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其设计工艺有以下特点:
1. 结构稳固:明代圈椅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利用卯榫的精确连接方式,使椅子整体结构稳定牢固。
2. 精细雕刻:明代圈椅常常会选用花纹图案进行雕刻,其中包括如龙、凤、云纹等传统的贵族图案。
雕刻技艺精细,栩栩如生,体现了明代家具工匠的高超技艺。
3. 经典造型:明代圈椅形状独特,一般为圆形背景、扶手上下叉开、四腿支撑。
整体形状简洁而饱满,具有浓厚的传统气息。
4. 材质选用:明代圈椅主要采用名贵的红木作为材质,如红酸枝、黄花梨等,这些木材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美观性,使圈椅更加华贵。
5. 手工制作:明代圈椅大多数是手工制作的,工匠们熟练掌握各种木工技艺,将材料精细地削凿、连接和雕刻,注重细节,力求每一件圈椅都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总体而言,明代圈椅设计工艺注重结构稳固、雕刻精美、造型经典和材质讲究,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瑰宝之一。
拾器格物:细品明式座椅之美
拾器格物:细品明式座椅之美“细木”组建的框架;独立的靠背板、联邦棍以及桥梁档填充;或雕或镂的口、牙条、插角、结子、短棍装饰,辅以深邃光亮的色泽,在虚实与色彩的相互呼应与反差中,座椅的层次美凸显,韵味丰满,意味绵长。
明末清初黄花梨麒麟引凤纹四出头官帽椅此官帽椅尺寸甚大,比一般的椅子宽七八厘米多,兼以用材甚细,腿足仅2厘米左右,取得了舒朗大方的效果。
搭脑柔和起伏,与后腿间装有小角牙,既有装饰效果,又有结构作用。
靠背板甚为精彩。
三攒式,上方圆光,下方长方委角开光,恰合古人天圆地方之哲学概念。
圆光内浮雕丹凤朝阳纹,杂以牡丹装饰。
长方委角开光内浮雕麒麟纹,麒麟龙首,圆睛,两喙大张,须发凝为一束前冲,触角飘动,尚有万历时期龙纹特征,说明此椅制作时间离此不会太远。
图案雕刻手法细致大方,层次分明,物象准确,与竹木牙角小件雕刻手法相类,是大器细做的典范。
扶手柔和,曲线蜿蜒,直鹅脖与扶手间亦附角牙。
联帮棍为宝瓶式,上为竹节纹。
座面冰盘沿中间突出一道棱线,两边为弧形状,为江南俗称的“文武线”,甚为遒劲。
腿足间前方装窄素直券口牙板,边缘起细线强调轮廓,更觉空灵秀美。
其他三面连以刀牙板,腿足下装前后低赶枨。
此官帽椅造型甚佳,且是罕见的样式,体现了明式家具洗练挺拔的风骨,靠背板的装饰又属秾华风格,繁而不乱,优美如雕塑般的联帮棍与之呼应,文雅之中又增贵气。
传统家具的巅峰之作如果说“大木梁架结构”的框架式样、榫卯接合的构造方法、清新脱俗的审美追求,造就了明式座具独特的整体风格,那么,精湛细致的制作技术、富于变幻的艺术诠释手段则实现了明椅多样的款式和耐用、实用的品质。
一把做工精良、品位上乘的座椅即是一件实用与美观兼备、科学与艺术兼容的艺术品,凝结了能工巧匠们极高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品位。
“一寸之木,一日之功。
”与当今生产的批量化和机械化不同,古代家具的制作大多讲究“慢工细活”,制作一把座椅的程序似搭建一座精巧的建筑,严谨、严格。
选取适合的材料,熟谙各部位及纹理特色,起草可行的制造图纸,进行刨锛等必要的木工,按照已经设定的构架接合方式组装进行打磨、隐漆、浮雕等修饰工作,每一个步骤都要经过审慎的思索、科学的研磨和反复的推敲,以求使木材物尽其用。
明式座椅,用线条诠释美
明式座椅,用线条诠释美线条,中国传统美学的灵魂,从汉字一笔一划的神韵到工笔画尽其精微的意境,线条,简单的直与曲的组合,演绎了无数的精彩,家具亦然。
明式圈椅与官帽椅承载着明代文人审美意趣的,用流畅的线条,诠释着自己的美。
在中国艺术史上,可以说是一部线的造型艺术史。
线体现在青铜、玉器上,便是纹饰艺术;线体现在砖石上,就是造像版诏;线体现在纸墨上,就是书画;线体现在文字中,便是诗词格律;线体现在声音中,便是戏曲唱腔;明清以降,线体现在家具上,便是明式家具。
雅韵红木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式家具作为世俗文化的器用,但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线的神韵,它无疑在雅文化范畴之内,和文人生活就密切相关。
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与官帽椅所体现的这种线条的独特和空间造型,正合乎了传统审美的内在规律;而诗化的生活和生活的诗化,使明式家具合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审美目标。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这是构成文人与明式家具的深层原因。
方和圆,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观念的典型表现方式,明式椅用线条所构成的方与圆,也很值得玩味。
大如宇宙,天圆地方的学说在圈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圈背完美地连着扶手一顺而下,组成一个完美的弧度,坐面又四方平稳,好比圈椅的月牙扶手为天,方正的坐面为地,天与地的交会,隐藏的是圆满与稳健的愿景。
小到个体,“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自我约束也在官帽椅上打下深刻烙印。
从靠背到椅脚,官帽椅似乎更偏爱直线,方正、四平八稳也许就是循规蹈矩最佳展现。
虽说如此,但灵动的曲线又和谐地穿插其中,方中带圆,庄严中却又带着典雅。
线脚看似硬朗,但细看又会发现是圆形设计,用手触摸非常柔和。
外面圆滑里面却坚韧,明式椅隐藏的是阴阳平衡的哲学,坚硬却藏着温柔,刚柔并济,极具美感。
S型的靠背,整体微微下扩。
明式椅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细节玩的不仅是美观,更是如今被反复提起的人体工程学与黄金分割比例,从官帽椅、圈椅的整体线条上就能看出一点端倪。
官帽椅与圈椅的靠背设计,呈S型,这个S,是流畅的曲线,是柔美婀娜的表现,更是人体工程学里的延伸。
明式圈椅的_现代性_从汉斯_瓦格纳设计作品谈起_张玉芝
无论桌面是圆的还是矩形,壁柜是小是 大,骨架和平面都是‘积木’。掌握了模 数制作的技巧对装配一件大家具来说是绰 绰有余的。”[4]模数制的优点是家具的运输 比较方便,并且可以在最后装配。可以 说,这也是明式家具现代性的表现之一。
件以及明式家具的“现代性”精神,设计了许多具有国际水平 的“中国椅”,那么,为什么本土而生的明式家具设计精神没能 在中国现代家具设计中得以继承和弘扬呢?值得深思。
准——在构造中显示逻辑性。功能也是风格的考虑基础。当一 把椅子的设计和构造都出众,内容和形式相互和谐,并蕴藏着 较高的艺术水平,即它首先必须是一件功能性的设计,那么这 把椅子才会作为杰作被寻求和欣赏。”[1]实际上,明式家具是在
了我国古代建筑框架结构的传统工艺,而且结合家具造型的特 点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就是将家具的构件,如腿料、框料、档 料、柱料等组合成一个基本的框架,再根据功能的需要装配不 同的板料与附件,就设计出了功能不同,而造型千变万化的家 具式样。
其次,现代性还体现在明式椅子的尺度设计上。明式椅子 的设计尺度同现代人体工程学设计尺度高度贴合。陈增弼先生 曾将明式椅子和现代椅子的尺寸作了一个比较,结果发现,即 便以现代的技术观点来看,明式椅子的尺寸也非常合理[2](。见 附表)
子眼前一亮埋下了伏笔。 四、瓦格纳借计活 动中,对工艺、材质、结构比 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将雍容与灵巧和谐地融贯在 一个整体中,由此形成了自 己的独特风格。出于功能上 的、更是造型上的考虑,他赋 予实木结构以细微的曲线转 折,从而保持了丹麦历来设 计中带有的华贵、矜持的设 计风格,显现出对民族传统 的眷顾。 1944 年瓦格纳受命设计 一种木制椅,要求用最少的 材料做成弯曲木效果的扶手 椅。瓦格纳为此构思了多种方案,但始终 不能令人满意,直到有一天看到中国圈 椅时才茅塞顿开。于是以中国圈椅为主 题,一口气设计了四种“中国椅”,各具 特色。其一生至近500种设计中有三分之 一与“中国椅”的主题相关。其中最轰动, 并被称为设计史上最漂亮的椅子的“古 典椅”则于 1949 年完成。这件经典之作 已将中国明式圈椅简化到只剩最基本的 构件,但每一构件又被推敲到“多一分嫌 重,少一分嫌轻”的完善地步。这件椅子 适于多种场合,在国内外均获得巨大商 业成功。 说瓦格纳椅子设计受到中国明式家 具的造型启示,这是非常合理的。主要体 现在他有时会把从几件不同的中国椅及 其他椅子中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灵感结 合起来。例如 1949 年的椅子,1952 年的 牛角椅,1961 年的公牛椅,1969 年的 PP201 扶手椅,1975 年的 PP63 扶手椅, 1987 年的PP68扶手椅等,这些作品都蕴 涵着中国灵感。瓦格纳设计的中国椅都 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独特、舒适、杰出, 并且很容易被组成千差万别的家具,又 自然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体。由于结 合中国元素,他设计的家具也达到国际 水平。
永恒的明式家具之美——圈椅
永恒的明式家具之美——圈椅圈椅,为明式家具之经典,起源于唐代,在宋朝时初具雏形,发展至明代达到顶峰。
提起圈椅,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是明式,其实在唐朝时就出现了早期圈椅,元代画家任仁发的《张果见明皇图》,以及唐朝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都出现了圈椅。
明朝时圈椅的样式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改良,已经达到了一种艺术品的高度,这种形制也就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简约流畅极具美感的外形设计,更是符合当今“新中式”之潮流,一把明式圈椅,是当代人审美融贯古今的直接表达。
明式圈椅的外形上方圆相济,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即“天圆地方”,圆为和谐,象征美满,方为稳健,宁静致远,传递了中国久远而朴素的哲学思想。
制作精良的明式圈椅,圆弧圈舒展有力,靠背板曲波流畅,造型圆婉优美,榫卯相扣严丝合缝,整把圈椅各部件浑然一体,奇妙地让硬质红木呈现出柔婉与刚健合而为一的姿态。
圈椅每一个部件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圈椅的“人体工程学”,扶手从后背向前延伸顺势而下,座靠时肩、背、手臂都可以依靠在圈椅的扶手上,包圆式地承托上半身,S型曲线的靠背板向后倾斜,贴合人体脊柱曲线,仰靠休息时能够完全放松腰背,继而达到全身心的放松。
最具生命力的传承,是创新。
祥利出品的红木圈椅,在传承应用六大传统工艺、108道工序为基础的同时,顺应时代审美潮流在形制上进行创新,将圈椅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揉捏至高度统一,以匠心态度创新传承明式家具之美,引领东方审美新时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明式圈椅
上有较 大的创新与改 良, 除形 体精美 、 选材优 良、 _ r岂精致 , 采} } 】 席 心座
面外 , 还对前后 腿一小连 做且上部分 为不同弯 向干 " 弯度 变化 , 这 种制作 对1 : 、 取材的露求难度大大增加 . 此款 [ 】 』 J 式阁椅 件套 ( 材质为黑黄髓 , 俗称 “ 酸枝” ) 通 体为 包 j 匕 素, 明快简练 1. 的整体造 刭优美 , 选材搭 与 心 卜 分卡 ¨ 称 胁 ( 倚 后腿 上下 系一小连 做 , 其 l 半 部分大肌 采川蛮 l f I l 仃瞍 f l _ j 联
链褐色 , 带紫 或黑 褐色 条 }
黑黄檀产 自中国、 缅 甸、 印度 、 越 南等地
,
纹, 具美丽 花纹图案, 结构细而 均匀、 新刨切 l 面有弱酸香味, 气干密度1 . 0 4 —1 . 2 3 L /  ̄方厦 , i
米 在G B f r I 8 l 0 7 - 2 0 0 0 ( (  ̄ z木》 国家标; 住中 {
川 l j 价 值 .
巾问支撑 ) 不同方 向的弯翘 , 提 升了墼体 的天感 , H r 较 的 货 j 式 同倚的椅 掎 色化纹 案 、 ) 匕索外肜 , 以及 I i 谢包泽 , I H I 饭的拼接犹 一 小柑I ; 倚 -
黑黄檀纹理紧密 , f I 1 t 质 重的属性 . I . : 接倚} 毪 { 』 『 『 】・ 小所做 , 紧惭 尤缝 ;
帮 四周边框 装配密实 , 特 圳是边 点, 足现代红 小家具梢 - 的代表
联 帮棍 及 前后 腿、 卡 J l 细 比例 卜 分协 洲 , 完 地怵 脱 …彤 、 、 材 的『 l I J I I 质特
2 4 撕・林业
圜
明代圈椅鉴赏:国人的骄傲,让世界都为之喜爱
明代圈椅鉴赏:国人的骄傲,让世界都为之喜爱
黄花梨螭纹开光圈椅
61.47.100
椅背形状如圈,以楔钉隼五借或三接,扶手出头是圈椅的基本样式!圈椅是明朝家具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在世界各类家具发展史中,唯有中国才有圈椅的设计,二十世纪世界各国设计师从中得道灵感,创造出各种类似圈椅的家具!
此圈椅三接,扶手弧度超大,靠背浮雕如意形花纹,椅盘下牙子
曲线圆劲有力,浮雕卷草纹!
黄花梨拐手小圈椅成对
56.43.87
此圈椅较小,扶手五接,不出头,与鹅脖相连并做托角牙子,与靠背板的角牙相呼应,腿上圆下方,座下面只安平直横枨并不安牙子,造型十分特殊罕见!
白酸枝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红木扶手连鹅脖圈椅
60.48.89
圈椅扶手不出头而与鹅脖相连,也省去联邦棍的做法,非常少见,靠背分三段并透雕云纹,下段为落堂卷草纹亮脚!
白酸枝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白酸枝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白酸枝圈椅明式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白酸枝圈椅明式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白酸枝圈椅明式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白酸枝圈椅明式皇宫椅红木家具奥氏黄檀
海南黄花梨皇宫椅圈椅
海南黄花梨皇宫椅圈椅
海南黄花梨皇宫椅圈椅。
明代椅子的风格特点
明代椅子的风格特点
1. 明代椅子那简洁流畅的线条,就像优雅的舞者在翩翩起舞!看看那把黄花梨圈椅,多么优美的弧度,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啊!这不就是明代工匠的巧夺天工之作吗?
2. 明代椅子的工艺精湛得吓人啊!比如说那榫卯结构,紧密得一丝缝隙都没有,这得需要多高的技艺啊!就像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3. 明代椅子的比例协调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嫌多,少一分则嫌少。
就跟人的身材似的,完美的比例才好看呀!像官帽椅,那造型,啧啧,简直绝了!
4. 明代椅子的材质也是杠杠的!上等的木材,摸上去那质感,哇塞,细腻又光滑。
这可不就是品质的象征嘛,跟那些劣质的能一样吗?你说是不是?
5. 明代椅子还特别注重舒适性呢!后背的弧度设计得多贴心,让人靠上去就不想起来了。
这就好比躺在温暖的怀抱里,舒服得很呢!
6. 明代椅子的风格多样啊,有古朴典雅的,有华丽大气的。
这不就像我们人有不同的性格一样嘛!每一种都独具魅力,让人挑花了眼呀!
7. 明代椅子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美。
它们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难道不是家具中的瑰宝吗?
我觉得明代椅子真的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璀璨之星,它们的风格特点既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式圈椅的“七”大美学赏点
明式圈椅的“七”大美学赏点明式圈椅之美,汇聚着明式家具的艺术精髓,是明式家具的典范,堪称中国古典家具中最高颜值的代表,故此,明式圈椅是家具美学的至高点。
明式圈椅,是古典家具中的“艺术大师”。
其造型古朴,空灵清秀,线条比例适中,从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角度,明式圈椅的美可分为以下几点:明式圈椅古朴典雅、简洁流畅、色泽优美,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明式圈椅大都选用优质的木材,不加以过多的雕饰和涂漆,尽可能地展现其木质的精细纹理与天然的色泽,并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纹理与色泽,显示自然的材料美,符合中国人“师法自然”的审美情趣。
叁丨结构之美以经典的榫卯结构,少而精的用料工艺,塑造简明劲挺的造型,坚实且美观,追求家具美观、舒适、实用的特性,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便于拆卸。
肆丨造型之美明式椅类的靠背板,从侧面来看都是呈“S”形,圈椅也不例外,这种形状的曲线,在中国的审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张法教授认为,有关这种曲线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后天八卦图中的一段话:“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数往者顺,只来者逆。
其运行向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然后转回,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形成一个“S”曲线。
”这段史料不仅仅是对“S”形曲线的阐述,也是中国太极图产生的理论源头。
所以在明式圈椅中,这种“S”形曲线的凹凸走势不仅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太极图中所蕴含的阴柔之美,亦有吉祥的寓意。
伍丨韵之美明式圈椅的装饰少但精致,尽量避免繁缛的雕刻,以突出木材的本色;椅子在长期使用中会形成包浆,触觉上如玉般润滑,视觉上会产生琥珀般透明的效果。
陆丨人文之美明式圈椅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将中式的天然灵气、质朴简雅等神韵传递而来,也赋有着哲学的韵味。
柒丨艺术之美中国古典家具——明式圈椅,其神韵典雅、清秀、灵动、端庄,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中式独特的韵味,有文化的同时更具工艺价值。
明式家具的造型之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最终都要通过家具的造型而表现。
圈椅——最经典的明式家具
圈椅——最经典的明式家具在中国,有两张椅⼦⾮常有名⼀个是交椅,⼀个是圈椅有⼈说圈椅才是最经典的明式家具这是⼀把充满传奇和经典故事的椅⼦它起源于唐代,在宋朝初具雏形于明代发展到顶峰长期以来,明式圈椅代表着中国⽂化的传承,刊登于世界各地的媒体中,这种天圆地⽅的天⼈合⼀思想,彰显中国博⼤的⽂化精髓。
明式圈椅代表着中国⽂化被⼴为传扬着。
同样,这种传媒的影响也造就了明式圈椅的存世量和坊间产量的倍增,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圈椅,从不缺少“溢美之词”:选料考究、造型洗练、结构合理、做⼯精巧质朴美观、疏朗⼤⽅、雅致秀丽、意蕴⾮凡它更富有哲学意味:⼤道⾄简、⼤智若愚、有容乃⼤、上善若⽔、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共赢精神……然⽽圈椅之美,⾔语尚不能及其万⼀。
或唯有⼀词可形容,即:“虽由⼈作,宛⾃天开”⼀、与⾃然同规律⾃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定的规律,中国古代就崇尚⾃然、尊重⾃然的⼈⽂精神,在建筑、家具、器物等的设计上的体现⾮常明显。
圈椅依据⽣长的树⽊来设计。
圈椅的靠背板,是树的主⼲;椅圈、椅腿是树的枝⼲;联帮棍、鹅脖、⾓⽛、券⼝⽛⼦是树的枝条、绿叶,具有⼀定的修饰作⽤。
但装饰再漂亮,也绝不会抢了椅圈、椅腿的风头。
好的设计会让⼈很舒服,主次分明,且能从作品中读到设计者的思想和内涵。
⼆、与汉字同形共律“宋”,从⽊会意,表⽰⽤⽊材建造房屋。
本意居住,借指国名、朝代名。
“⽴”,本意是⼀个⼈⽴在天地之间。
说⽂解字中讲,宝盖头的意思就是象征着房屋,所有宝盖头的汉字,最初都与房屋有关系。
表⽰房屋意思的还有另外⼀个词汇就是宇宙。
“宇宙”本意就是指建筑,指屋檐和栋梁。
《淮南⼦·览冥训》:“凤皇之翔,⾄德也……⽽燕雀佼(骄)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
”之后引申为时空,这体现了在中国古⼈⼼中,⾃然宇宙就好像⼀座⼤房⼦⼀样,为⼈们遮风避⾬。
屋外是⼀个⼤宇宙,屋内是⼀个⼩宇宙。
从下⾯的图不难看出,圈椅的椅圈同汉字中的宝盖头的篆书写法⼀致。
明清红木圈椅的特点
明清红木圈椅的特点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
圈椅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画《会昌九老图》以后,出现得不多,到了明代时期又开始兴起。
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
只有圈椅,坐起来休息的时侯,不仅肘部有所依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能得到更好的休息,这是圈椅的一个最大优点。
再加上圈椅的椅背做成了与人体脊椎相适的“S”形或“C”状,并与座面形成100度的倾角,人坐在椅子上,后背与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韧带和肌肉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圈椅的靠背和扶手连在一起,圆形靠背顺势而下,造型优美,符合使用要求,而且四足稳稳落地,椅面像卡子一样卡住整个椅子,非常牢固。
另外,圈椅和其他椅子相比坐起来更舒适,因为其他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当人坐在上面休息时,小臂可以搁在扶手上,但大臂悬空,不能充分地得到休息。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是由交椅发展而来,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大多成对陈设,很少单独摆放。
明代圈椅明代家具讲究简练、流畅的线条之美,明式圈椅继承了明式家具的这些优点,椅圈自搭脑处顺延而下成扶手,背板呈“S”形,饰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设壶门券口,底枨采用“步步高”枨法,扶手顶端或云头上出现雕花,更加美观。
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征,是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到了明代中后期,有的椅圈在尽头扶手处的云头外透雕一组花纹,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还有一些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脑;也有的圈椅椅圈从背板向两侧延伸通过边柱后,但不延伸下来,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圈椅了,这种椅子造型奇特,在明朝属新鲜的椅子类型。
清代圈椅清代家具以繁复为雍贵,化简素向厚重,把简洁典雅的明式家具转化为繁缛富丽的清代特质。
明式圈椅家具美学价值浅析
明式圈椅作为传统家具中的经典之作,是我国艺术宝库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形成了自身独特 的风格特点。明式圈椅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形制特征中, 最明显的形制特征是椅圈与扶手浑然一体顺流而下,人们在 落座倚靠时,使人的手臂、肩膀都可以找到支撑的地方。其形 态圆婉雅致、轻巧优美,产生了一种抽象的视觉美,比较符合 当代人的审美喜好。通过以明式圈椅的形制为探讨对象,归纳 出了其形态特征,发现了其中的美学价值,对我国现代中式家 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圈椅的传承演变 圈椅的形制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圈椅在古 代时期又被称为“罗圈椅”“栲栳椅”或“太师椅”,明式圈椅 主要是由扶手椅演变而来的。 唐末至五代是中国家具形式变革过渡时期,唐初时期的 凭几则是圈椅的雏形,经过历史的变迁,凭几在唐末时期逐渐 退出人们的起居生活,主要是由于垂足而坐与高型坐具的登 台,凭几的作用逐渐被椅子的靠背所代替,椅子的品类开始增 加,出现了最早的“圈椅”(如图1、图2)。这时期的圈椅在形 制上比较宽大厚重、浑圆丰满,给人以博大稳定的气势,在装 饰上比较华美富丽,常在椅腿处进行细致雕刻与彩绘装饰,形 成了独特的唐代风格。[1] 宋代时期家具的发展与当时的哲学思想具有密切的联 系,主要体现在道教自然的推崇与儒教理学的倡导。宋时的家 具在形制上与唐代的博大华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形态上 表现为简洁优美,装饰风格上呈现出隽雅的感觉,结构工艺上 多以榫卯部件组合而成,家具整体比例优美大方。[2]宋代时 圈椅又被称为“圆椅”或“栲栳样”,装饰风格上延续了五代 的风格,在椅子上不进行大面积的雕刻装饰,只是在椅子的局 部进行点缀雕刻,形态上呈现为朴素雅致的特性,这时期的圈 椅形制、椅圈的搭脑与扶手之间没有梯阶式落差的感觉,而是 顺缓而下,椅子的座面升高(如图3),并且已经具备了明式圈 椅“天圆地方”的基本构造。
明式圈椅体现的艺术美学探究
一
、
“ 内省 ”及 “ 中庸 之道 ”的处 世哲 学
儒 家思 想 是 中 国传统 的道德 观 念 。正 如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在 《 中庸 》 中强 调 :“ 而 不流 ” , “ 立 而 不倚 ”, “ 也者 , 和 中 中 天下 之 大本 也 :和 也 者 ,天 下之 达 道 也 。致 中和 , 天地 位 焉 ,万 物育 焉 。 ” 中庸 之 道 在形 式 上重 视 “ 中正 ”、 “ 行 ” ,在 内涵 中 上主 张凡 事 都不 要过 度 ,要含 蓄 , 以免适 得其 反 。 这 一传 统 思想 在 中 国传 统家 具 的造 型 中得 到 了完 美 的 体现 , 尤其 是 明代 的线型 在传 统 技 法上 提 炼概 括 成简 炼 、流 畅 、 舒展 和 刚劲 。无论 是 大 曲率 的着 力 构件 还 是 小 曲率 的装 饰线 脚 、 花纹 、 牙板 ,大 多简 洁挺 拔 , 圆润 流畅 ,而无 矫 柔造 作 之感 。尤其 是 明 代 圈椅 造型 中直线 与 曲线 的 完美 结合 ,不 但使 造 型式 样 具有 直 线 的稳 健 、挺 拔 ,而 且还 具 有 曲线 的流 畅、 典雅 ,更使 家 具造 型 收 放有度 ,刚柔 并济 , 具有形 神 兼备 的特 点 。 明式 圈 椅对 称 式 的整 体构 架 、外 扩 内敛 式 的 椅 圈及扶 手 、 鼓 腿 彭 牙 式及 内翻 马 蹄式 的 腿足 和 天 圆地 方 的整 体 造型 等 等不 仅 传 达 出中庸 、含蓄 的 “ 化特 性 ”,而 且 还 体现 了儒家 “ 文 中和 ”及
设计的魅力 明式木椅一
设计的魅力明式木椅一黄花梨木圆椅·明·通高930mm,圈椅最早见于五代前期的绘画作品,后来很少见到,到明代时期这样的圈椅又很盛兴。
此椅鹅脖上端略弯,与扶手交接处有挂牙装饰。
紫檀有束腰带托泥宝座·明·此座为皇宫内专用品。
除座面以外,通体浮雕莲花,莲叶,密不露地。
刻工细腻,刀法接近于元明之际的剔红器物。
宝座前配有风格相同的脚踏,制作同样精美。
宝座全为大料拼接,实为紫擅家具中之绝品。
老花梨木圆梗直背椅·明此种形式为苏式家具中年代较早的一种。
通体材料均取圆梗形,鹅脖、联帮棍、靠背都挺直不弯,造型简洁,隽永耐看。
黄花梨雕花靠背椅·明·从椅背精细的雕刻,和草书“寿”的风格看,与明嘉靖时期的雕漆花纹极为相似,所以可推断为明中期作品。
但这件椅子的结构非常罕见,有多处不协调的地方,据此有人怀疑此为拼合而成的作品。
老花梨高扶手矮背椅·明高915mm。
鹅脖稍退后单立,不与前腿足连做,通体线形坚挺,富于弹性。
靠背板是点睛之做,精雕细刻,上段浮雕团纹,虚实相间;中段较长,镶平面木板,展现木纹自身的变化;下段卷草纹亮脚,与上段呼应。
老花梨木笔梗式扶手椅·明此椅为早期明式家具式样,现已很少能见到实物,非常珍贵。
背板处由三根笔杆式圆棍替代,左右两根上部内倾,产生空间上的变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
四不出头扶手椅·明·万历高185mm是一件明器,出土于明代潘允徽夫妇墓。
搭脑呈弓形,中部为宽料,两端与后腿作套榫;座面为竹编;该椅给我们提供了明代万历时期四不出头扶手椅的标准样式。
榉木矮脚四不出头扶手椅·明椅子靠背板上的龙凤图案最为抢眼,造型硬朗,刀法刚劲。
此椅式样与一般文椅无甚区别,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矮脚。
后腿与搭脑之交接处托角挂牙呈卷草形,更显精致美观。
老花梨木带联帮棍四出头扶手椅·明末这种扶手下端安装联帮棍的扶手椅,鹅脖部分大多与前腿一木连做。
明代圈椅的特点
明代圈椅的特点
明代圈椅是一种典型的明式家具,具有以下特点:
1.圆形或近圆形的椅背和扶手,呈半圆弧形,造型简洁大方。
2.椅腿粗壮短小,底部呈马蹄状,整个椅子稳定结实。
3.圈椅主要用松木、柏木、榆木等木材,并采用纯手工制作工艺,体现了明式家具的工艺精湛和造价昂贵的特点。
4.圈椅的舒适度很高,适合垂直坐姿,使人可以放松身体、缓解疲劳。
5.圈椅的装饰性很强,常常使用雕刻、镂空等工艺进行精美的装饰设计,体现了明式家具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明代圈椅是一种结构稳定、造型简洁、舒适度高、装饰性强的典型明式家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式圈椅鉴赏
学院:设计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
姓名:栾子宁
学号:201206006
浅谈明式圈椅的艺术文化及其现代应用摘要:家具文化作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
其中,明式家具可称之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典范。
本文以明式家具中的“明式圈椅”为研究对象,对“明式圈椅”本身的造型艺术进行分析,阐述其美学价值,进而寻求其中的造型元素,并就如何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提出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明代家具;现代中式家具;传承;发展
导言:家具文化作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
其中,明式家具可称之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典范。
本文以明式家具中的“明式圈椅”为研究对象,对“明式圈椅”本身的造型艺术进行分析,阐述其美学价值,进而寻求其中的造型元素,并就如何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提出可行的方法。
“圈椅之名是因圆靠背其状如圈而得来。
宋人称之为“栲栳样”。
明《三才图会》则称之曰‘圆椅’。
‘栲栳’就是用柳条和竹编成的大箩筐。
圈椅古名栲栳样乃因其形似而得名。
它的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不像官帽似的有梯级式高低之分,所以坐在上面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
”(王世襄,2007)
“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在宋代的时候称之为“圆椅”。
在装饰上继承五代的风格,没有大面积的雕刻装饰,造型朴素典雅。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圈椅的背部连着扶手,顺势缓慢而下,座靠的时候人的肩、背都可倚靠圈椅的扶手,十分舒适,完全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明式圈椅精湛的工艺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已成为传统家具跨时代的标志,其独有的魅力不仅在造型、工艺上具有极高的审美文化,而且蕴涵着一种“现代性”的设计精神,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在今天看来,它的造型工艺及方法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将其融入现代家居的设计当中会对现代家居的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圈椅的鼎盛时代是在明朝,明嘉靖以后,政治、经济等回复并迅猛发展,圈椅得到很好的发展并达到高峰。
随着海外贸易不断加深,大量的高级木材从南洋进口而来,例如紫檀木、红木、花梨木、楠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色泽优美,利于细加工,制作精细的结构部件,促成了明代的圈椅在工艺与结构中的改进与创新。
同时,明代的思想文化因素也为圈椅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成就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尊崇天圆地方的基本思想。
明式圈椅有十分独特的造型风格,清新淡雅、单纯简练、清秀空灵、比例适中等,圈椅的细部构造没有繁复的装饰,即使偶有装饰也是点睛之笔,用以衬托造型的需要,而且装饰主要以线形为主。
与清中期以后不重视实用,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繁琐雕刻的风格形成了强烈对比。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也是人体工学的要求。
明式圈椅的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细部装饰与整体风格的统一,都及其匀称而自然和谐。
符合其功能要求,没有多余的部分,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
明式圈椅巧妙的应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从选材、功能、工艺到装饰等方面真正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结合工艺美术的审美角度,本文将明式圈椅的美学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意匠美
明式圈椅古朴典雅、简洁流畅、色泽优美,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材料美
明式圈椅大都选用优质的木材,一般不涂刷油漆,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纹理与色泽,显示自然的材料美,符合中国人“师法自然”的审美情调。
三、结构美
明式圈椅采用的是榫卯结构,榫卯与木料接合,坚固而美观,不同的部位用不同形式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便于拆卸。
四、造型美
明式椅类的靠背板从侧面来看都是呈“S”形,圈椅也不例外,这种形状的曲线在中国的审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张法教授认为,有关这种曲线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后天八卦图中的一段话:“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数往者顺,只来者逆。
其运行向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然后转回,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形成一个“S”曲线。
”(张法,2004)这段史料不仅仅是对“S”形曲线的阐述,也是中国太极图产生的理论源头。
所以在明式圈椅中,这种“S”形曲线的凹凸走势不仅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太极图中所蕴含的阴柔之美,亦有吉祥的寓意。
五、装饰美
明式圈椅的装饰少但精致,尽量避免繁缛的雕刻,以突出木材的本色。
值得强调的是蜡饰在明式圈椅中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蜡饰家具表面光镜,更能凸显木材的质地与纹理。
比如使用蜡饰的黄花梨木圈椅,视觉上会产生琥珀般透明的效果。
明式圈椅主要的造型构件有枨子、搭脑、牙子、腿子和线脚。
枨子最早出现的时候只是一种单纯的结构部件,用来加固椅腿之间的稳定性,到了明代这种构件得到了进一步的美化,成为明式家具重要的造型部分。
搭脑是椅子上端的横梁,因坐时后仰脑袋搭于其上而得名。
其基本形式有圆形、扁形、方形,这三种形状又衍生出许多种变化。
牙子多运用于椅子的竖档与横档的交角处。
牙子包括牙条和牙头,横向较长的称为牙条,角上的短小花牙称为牙头。
这一构件不仅是圈椅极好的装饰,也是其坚固耐久的结构部件。
明式圈椅腿子造型的变化十分丰富,主要有直腿、外翻马蹄腿和内翻马蹄腿三种基本形式,其它略有变化的腿形也主要由这三中基本形式变化而来。
线脚主要用在圈椅的“边抹”(即大边和抹头)上和腿足上,线脚是造型中的细节部位,对圈椅的装饰有特殊意义,线脚的变化也是十分丰富的。
点和线的应用在明式圈椅造型中达到了极致。
点在明式座椅的造型中虽不起主导作用,但是应用得很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
“点”在圈椅中有分割整体空间的装饰性作用,有效破除面的单调性,一般用于装饰性的构件上面。
如图是明式黄花梨带托泥圈椅,椅子体量较大,靠背板两端都用牙头加固,并带有透雕装饰图案和云纹亮脚,整个靠背板和搭脑、座面衔接自然而且不显拘束。
该椅采用了内翻式腿并带有托泥,这样椅腿和托泥的衔接处难免会显得呆板,椅腿末端牙头的透雕装饰有效地减轻了该部分的重量并且丰富了造型,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通过各处牙头中镂空的“点”的分割,整个椅子看起来流畅清新,并没有笨重的感觉。
线可以有效地把握对象的形态特征,是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把握和表现对象的一种重要手段。
曲线具有变化多样的特点,没有像直线那样肯定的形式,明式圈椅中所应用的曲线大多都是几何曲线。
几何曲线的特点是线的走向比较明确,形式变化较为固定,比自由曲线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几何曲线还具有规矩整齐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特征。
圈椅中由搭脑至扶手的曲线决定了整个椅背曲线的走势,组成了圈椅扶手大体的形态,一般具有抛物线的特征。
圈椅的整根扶手曲线流畅的结合了抛物线、反向曲线和中性曲线,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使圈椅整体雄劲沉稳而局部又有丰富的变化,视觉上很自然地就让人有典雅明快的美感。
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是现代设计中的常用方法。
产品的模块化是指在设计中把产品分为一系列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单体模块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不同规格和功能的产品。
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加产品使用的灵活性。
在结构上,模块化设计能降低家具的生产成本,储存费用,运输费用,维护和修理费用,也方便使用者拆卸和移动,同时有利于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在造型上,不同的模块数量和结合方式能构成不同样式的家具组合,在保证形态风格
统一的基础上也使产品具有更大的延伸性。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也应纳入现代中式家具的设计之中,并且要认真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真理,其理念应用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必定会引导其不断创新与发展,影响全球。
参考书籍:
[ 1 ]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 2 ] 王世襄.锦灰堆[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 3 ] 濮安国.中国红木家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
[ 4 ] 杨耀.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5 ] 梁启凡编著.家具设计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 6 ] 2005 年中国家具市场研究报告[EB/OL].中华商务网.
[ 7 ] 刘健.古家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 8 ] 胡文彦.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9 ]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 10 ] 李德喜,陈善钰.中国古典家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 11 ] [美]金伯利·伊拉姆,李乐山译.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 12 ]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 13 ] 张帝树.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开创途径[DB/OL].维普中文期刊网,TS664.
[ 14 ] 黎敏.中国古典家具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