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新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国情社情已整理
中考政治考试范围考点预测_国情部分
2012年中考政治考试范围考点预测国情部分国情部分主题(范围、方向)重要观点1、我国的基本国情(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成就)(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
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4)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
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途径)3、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国策★(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3)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我们青少年应该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4、对外开放国策■(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012最新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国情社情(已整理)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高分冲刺之国情社情高频考点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龚亚芳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较其他板块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
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国情社情高频考点,助考生高效备考。
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常识判断之政治复习三策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常识判断之政治复习三策纵观十年以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考试中,政治常识所占比重不大。
这其中,2002年考过6题这是政治常识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2003年5道题,2004年1道题,2005年2道题,2009年2道题,2010年3道题,近两年稳定在两三道左右。
虽然政治常识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它作为考查考生的政治素养来说还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它所体现的层面非常广泛,比如哲学理论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就是申论写作中常用的思想,所以学好政治常识对整个公务员考试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联系国情热点,灵活运用知识。
近几年政治部分考查的形式往往比较灵活,经常和当今发生的重大实事联系起来,是几个部分的交叉考查。
比如说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考查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收入分配的内容就涉及到政治常识中邓小平理论、和谐社会思想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2010年考查的两题一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内容,考查经济衰退时的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相关问题则是与当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考查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邓小平理论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内容,考查的是与近年发生的国内大事,由此可见这种命题方式是2011年考试命题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二、夯实理论基础,掌握重点内容政治常识考查的范围比较广,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当前的国际国内的形式政策,具体来说政治常识考查内容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我国的各项制度、政策、以及最新时事等。
虽然这几部分的考查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都有所涉及,但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所定位和要求与大学阶段所上的政治理论课是有所不同的,大学阶段所涉及的概念性、观点性的、基本理论的记忆性的东西多一些,而行测考试则主要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考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日常积累的过程而不是考前突击就可以解决的。
2012年国情专题 补充知识
国情专题补充知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民族国情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见课本P58-P63。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简称“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重要意义: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③“一国两制”方针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意义。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注意区分几个观点:①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③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4、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因为这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指挥者,负有重大责任;此外,和谐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1.必要性:(1)国际: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2012国考常识判断之国情社情及答案
2012国考考点大练堂:常识判断之国情社情(3)1.现阶段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解除政府机构与经济实体、直属企业的隶属关系
B.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及行政性公司
C.实行经理负责制
D.加强和改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2.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是:
A.精简机构 B.裁减人员
C.转变职能 D.核定编制
3.当前应注重( )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三项工作。
A.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B.反腐败
C.搞经济建设 D.抓精神文明建设
4.我国要求恢复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其基本原则是:
A.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承诺减弱关税
B.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承诺增加进口
C.以新兴工业国家身份,承诺减让关税
D.以新兴工业国家身份,承诺增加进口
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承包经营 B.租赁经营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股份制经营
6.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包括:
A.工业 B.农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2012国考考点大练堂:常识判断之国情社情(3)答案解析1.正确答案为C。
2.正确答案为C。
3.正确答案为B。
4.正确答案为A。
5.正确答案为C。
6.正确答案为A。
2012年国考常识国情社情热点考题预测
2012年国考常识国情社情热点考题预测行测科目的备考中,常识判断模块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诸多考点,近年来考题难度有所加大,与其他模块不同,常识判断也没有的明显奏效、短期提升的复习方法,这让很多考生面对常识备考,难以下手,无所适从。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2012年国考常识部分社情热点考题,希望能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
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下列选项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 )A.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B.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关于我国政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根本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常识判断备考之国情社情
常识判断备考之国情社情常识判断测查重点是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涉及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科技生活等方面。
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日常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真题解读1,2013-国考2.(2012-浙江110)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B.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C.我国的耕地面积不足陆地总面积的5%D.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C。
【解析】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1平方公里=1500亩,18.26亿亩=18.26×108亩,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1500=144×108亩,耕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8.26/144=12.68%。
故本题答案为C。
3.(2012-浙江75)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B.我国提出要协调区域发展,把全国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C.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D.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C。
【解析】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93亿,占总人口14.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国情社情主要考点(一)我国的气候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气候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此外,青藏高原属于垂直温带。
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由于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白昼比较长,获得的光热与南方相差较少。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比较丰富,但降水存在地区分布的不均匀和时间分配的不均匀。
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分析:常识判断国情成测试重点
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分析:常识判断国情成测试重点2012年421联考常识判断国情成考试重点:(一)加大政治经济考查比重自2009年以来,联考中的政治、经济题比例一直较低,考查的重心多放在历史人文、法律和科技模块。
今年政治、经济部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并且题目相对常规,都是对国情社情的考查。
本次考试考查2011年的成就,这是国考、省考中的常考点,四个选项的设置也是人人都会关注的点,如人均GDP总量、外汇储备、粮食产量、城镇化水平。
2011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A.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B.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C.城镇化率超过50%D.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0万亿斤【答案】C.城镇化率超过50%。
【华图名师技巧点拨】分析四个选项,都是评价一国实力的指标。
考生看到这个题的时候,会比较迷糊。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的是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而BD两项中都包含一个词“首次”。
题干考查2011年新成就,“首次”就可能成为错误项的设置点。
2008年,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元。
即便考生对具体年份不熟,也应该知道这是很久以前的新闻了。
【解析】本题考查时政常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年12月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
这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回顾”:“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第八题考查中国以非成员国身份参加的政府间组织。
正确答案选择东盟十国。
这个问题的考查与2011年东南亚地区热点事件紧密相连。
我国作为非成员国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A.上合组织B.东盟十国C.金砖国家D.G20【答案】B.东盟十国。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1.【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
国家测绘局2011年5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历时3年科技攻关、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简称,机载SAR测图系统)‛的研制取得全面成功。
A、B、C三项所述都是2010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故答案为D。
【中青名师点拨】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发展,常识判断越来越注重对复合类题目的考察,即在一道题目中出现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点,需要对每项进行判断,知识点增多,难度上也有所增加,需要考生对国情社情及生活常识有更为充足的了解和积累。
2.【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对时政的了解。
‚十二五‛规划中‚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里指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可见,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才是‚十二五‛期间要做的。
故C错误。
3.【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①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查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
‛②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的。
④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故答案为B。
4.【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行测答题技巧:常考国情社情
行测答题技巧:常考国情社情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较其他板块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
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公务员常识考试知识点--国情社情
国情社情核心知识速记1 我国的地势地形气候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式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这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极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山岭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喷锡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海湖及时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西藏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青藏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III级(较重)、II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2 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局世界第3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
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
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6位。
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矿产资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我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
目前,全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总储量局世界第三位。
能源以地热能、水能、太阳辐射能、煤、石油、天然气为主。
我国的地热资源很丰富,已经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
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我国水资源理论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没过、加拿大、刚果(金)。
2012年国考常识
2012年国考常识:国情社情部分十大必备知识(2)2011-10-11 18:06:29学易网【字体:放大正常缩小】【打印页面】2.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五、我国的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阐述了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即“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六、“十一五”成就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
2009年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
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国情常识知识点打印版
国情常识知识点打印版国情知识考核要点国情知识点归类复习“基础”类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3、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4、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5、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6、我国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根本”类2、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3、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6、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7、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12、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3、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本质”“实质”“性质”类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类2、我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同情感:面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7、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8、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集中”“集中体现”类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3、体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4、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5、艰苦奋斗集中表现:创业精神“决定”类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4、我国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制度”类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核心”“中心”类2、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国情知识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国情知识国情社情知识在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涉及,重点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资源、人口和气候等知识。
一、自然状况(一)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南面临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
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
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
大陆海岸线总长约为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约为1.4万千米。
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二)我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的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高原和大型的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全面透析2012-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专项
全面透析2012—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专项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广大考生也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
复习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进行综合剖析和深入理解。
为此,结合历年国考行测真题,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2012年—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进行深度分析,以期能够给予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常识判断作为行测考试五大专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辨别的基本能力,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国情社情、政治(哲学)、人文、科技、法律、经济和地理知识。
接下来对近五年的考试大纲和真题进行了分析,对2015年的公务员考试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题型题量分析201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情况分析二、知识点盘点(一)国情社情考点盘点2012—2014年国情社情考点盘点由上表可知,国考常识国情社情部分呈现出以下两大特点:一是题量呈减少趋势,为国考常识判断主要考查对象;二是重者恒重,重点考查方向不变。
(二)政治(哲学)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政治(哲学)常识考点盘点近三年国考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中,对于政治(哲学)常识的考查,更加突出考生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关注度,多是结合当前社会时事热点来出题,并且有明显的结合多学科出题的特点,但题量呈逐年减少态势。
(三)人文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人文常识考点盘点近三年的文化常识主要体现了以下两大特点:一是我国特色文化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二是外国文化列入人文常识的考查范围。
(四)科技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科技常识考点盘点科技常识部分考查内容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生活常识为常考内容;二是科技史的考查力度加大,国内国外科技史均列入考查范围。
(五)法律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法律常识考点盘点法律部分考查内容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近颁布修改的法律法规为常考内容;二是考察纯法学理论的趋势愈加明显。
国情社情高频考点
国情社情高频考点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较其他板块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
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国情社情高频考点,助考生高效备考。
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2012北京社区国情市情民情政治济法律哲学等基本常识社区工作基本知识!必过80分!
社区基础知识社区基础知识非常多,但是由于迎接考试,我们把基础中的基础给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注意灵活运用。
这里要大家明确八个问题。
第一、自治与社区自治,第二、社区居民自治,第三、为什么搞社区居民自治,第四、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建设,第五、民主管理,第六、社区居民自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七、社区自治系统(下划线要着重理解记忆)一、自治与社区自治。
1、自治类型谈起自治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自治类型,一般来讲自治类型有三种,一种是地方自治,一种是民族区域自治,一种是基层群众自治。
地方自治主要是在一些联邦制的国家,实行的是地方自治,比如像美国,各个州以及各个州下面的县都是自治的,这是地方自治。
我们国家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还有一种在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在农村是村民自治,在城市是居民自治。
因此我们国家主要存在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即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
2、居民自治的特点居民自治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全体性,也就是说居住在社区里的居民都要参与到居民自治里面,面向的是全体的居民,因此具有全体性。
第二就是开放性,这个开放性除了生活在社区的居民,还包括生活在社区的各级组织、各类组织,也就是我们说的住社区的单位。
第三就是非经济性,非经济性是我们国家特别是城市社区的一个特点,它不具有经济性的功能。
如果说起社区的发展,国外最早有的社区也有了很长的历史,它的发展史最初并不是在城市产生社区,而是在农村产生社区,农村产生社区主要有一个特点就是经济性。
后来我们国家开始搞社区建设的时候,首先是从城市里开始搞起,在城市里不具备农村的土地,因此我们搞社区的时候也是从社区服务开始搞起,搞的社区建设基本上是不包含经济性的,不包含经济功能。
这是我们国家居民自治的三个特点。
3、社区自治的表现形式社区自治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不同的层面看,首先如果说从全社区的层面看包含四个方面,一个是民主选举,一个是民主决策,第三个是民主管理,第四个是民主监督,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自治四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高分冲刺之国情社情高频考点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龚亚芳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较其他板块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
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国情社情高频考点,助考生高效备考。
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
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00公里,径流总量约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6.8%。
考点二:气候概况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
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我国气候之最:我国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我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台湾省的火烧寮;我国最干旱的地方当属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我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
地区主要气象灾害西北地区干旱、冰雹和暴雨等西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台风等东北地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状况考点三:资源、能源 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
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
因而,总的来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主要类型在土地资源中的比重 分布 耕地 13%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区林地 28%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27% 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难以利用的土地23% 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原荒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
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六位。
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又是矿产资源小国。
从矿产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堪称矿产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资等 华北地区 干旱、暴雨、洪涝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暴雨、洪涝、伏旱、台风等 华南地区 暴雨、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台风等源量来看,我国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0位,如:煤炭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因而实际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而白云鄂博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约占世界探明矿藏量的72%。
从种类上说,我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军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我国占有的份额更多。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以及安徽和江苏两省北部,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区也不少。
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煤炭资源较少。
山西省煤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煤探明储量的1/3,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
考点四: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
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面积41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国的94.4%;西北一侧,面积548.3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5.6%。
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1700万人,而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2011年7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听取了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今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报范围,明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编报范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总人口。
约为13.7亿。
2.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3.性别构成。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4.年龄构成。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5.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6.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为.08%,下降2.64个百分点。
7.城乡人口。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
8.东、中、西部人口。
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9.各省人口总数排名。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广东省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省份。
考点五: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经济指标数据(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财政收入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进出口外贸总值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2010年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黄金储备1054.1吨,占外汇储备比例为1.7%中国内地黄金储备总额世界排名第六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