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 代)
1940年前后以DDT的发明使用为标志开始了害 虫防治的有机农药阶段,此后近30年主要依赖化学 防治。
DDT、六六六等杀虫剂的生产及应用,因其“广谱 性、安全性、稳定性”,化学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大 面积和大量使用,成为主要的防治害虫方法,被称为 “害虫防治的第一次革命”.
苏云金杆菌
体液浑浊﹑恶臭. 能见大量菌体
病毒 虫尸软化,体液 在电子显微镜下
清泽,无臭. 才能见到病原体.
(二)天敌昆虫 1.捕食性天敌昆虫
澳洲瓢虫 Rodolia cardinalis
2.寄生性天敌昆虫 ( 三)其它捕食性天敌
1.蜘蛛 2.蟾蜍和蛙 3.蜥蜴 4.鸟类 5.兽类
第四节 土壤因子
(2)有效发育起点温度本身是一个计算值,与实际有偏差。
(3)有效积温的测定是在室内恒温下进行,而实际上昆虫在 自然界中是处于变温中发育的。
(4)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休眠的昆虫在其期间有效积温 是不适用的。
二、湿度、降水对昆虫的作用
(一)昆虫获得水分的方式
1、 从食物中获得 2 、直接饮水 3 、体壁渗透水 4、 利用代谢水
源自文库
(1)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和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 代数。
N= K1/K
K1 :某地全年对该昆虫 的有效积温
如果N<1,若该昆虫是1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则可推测该昆 虫不能在该地分布。
(2)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育期
N= K/(T-C) 例:已知粘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1 0C,有效 积温常数为45.3日度,可预测卵后的平均气温为20 0C,则可计 算其幼虫的孵化期 N= K/(T-C) =45.3 / (20-13.1)= 6.56(天)。
二、天敌 (一)病原微生物
1.病毒 (1)核多角体病毒 (2)颗粒体病毒 (3)质多角体病 毒 (4)多形体病毒 (5)无包涵体病毒 2.立克次体 3.细菌 4.真菌 5.原生动物 6.线虫
三种昆虫病的主要区别
病类
病状
病症
例证
真菌病 虫尸僵硬 肉眼可见病原的营 白僵菌
养体和子实体
绿僵菌
细菌 虫尸软化 在光学显微镜下
3.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
如只有2个温度处理,
则:
K=N1(T1-C) K=N2(T2-C) C= (T1 N1-T2 N2)/ N1- N2
K=[T2 -(T1 N1-T2 N2)/ N1- N2] N2
如设n个温度处理,测出相应的发育历期,就可计算出 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
4.有效积温的应用
二、土壤的理化性状
许多土中生活的昆虫都是在土中空隙间穿行,具有 团粒结构和土中空隙较大而且质地疏松的土壤,常比 较适合昆虫的活动。如蝼蛄常在沙质土或沙质壤土中 活动。
土壤酸碱度对昆虫也有影响,如一些叩头甲的幼虫 适于生活在酸性土壤,而另一些却适于中性或微碱性 的土壤中。
三、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中的一些种类对昆虫种群数量诱密切的关 系,如线虫、放线菌等。
(二)昆虫水分散失途径及对失水的控制
1、 消化、排泄失水 —— 马氏管和直肠回收水分 2、 呼吸系统失水 —— 关闭气门 3、 体壁失水 —— 蜡层
(三)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湿度影响昆虫存活率 2、湿度影响发育速度 3、湿度对昆虫繁殖的影响 4、湿度通过对食物的影响间接对昆虫发生影响
(四)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纯依赖化学防治盛行一时,但人们很快发现单一化 学防治策略并未产生所预料的结果,反而带来了许多 新的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药性、 害虫更加猖撅、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及对非目标 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毒害等。重新回到以生态学为基础 的综合防治策略显然是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三、害虫综合治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
第六章 害虫防治原理
第一节 虫害发生的原因和虫灾防治途径
一、虫害发生的原因
1.虫源 2.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生的环境因素 二、虫灾防治途径 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植物检疫、阻隔法、驱避剂) 2.生态控制(农业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生物技术等
方法)
随机分布 :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呈较为均匀的分 布。如三化螟卵块的分布。
0
2.5
30
80.00
7.5
97.5
在不同的温、湿度组合下,昆虫的发育历期、死亡率都 不同。
四、光在昆虫活动中的意义
(一)辐射热
昆虫可从光的辐射热中吸取热能。
(二)光的强度
光的强度主要影响昆虫的昼夜节律、飞翔活动、交配 产卵、起飞迁出、取食和栖息等。
(三)光的波长
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人眼的不可见光, 昆虫的视觉光区 与人眼的视觉光区不完全相同,不同种类昆虫的视觉光区也有 差异。例如蜜蜂的视觉光区为650-297nm。人眼可见的红光对 蜜蜂来说适不可见光,二人眼不可见光的紫外光部分属于蜜蜂 的可见光。
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害虫防治才逐渐进入综合治理 阶段。
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及生物防治国际组织(IOBC)联 合召开一次会议,正式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C), 1972年在美国召开一次环境质量保护会议(CEQ)决定把IPC 改为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1、降水常成为昆虫机械致死的一个因素 2、降水能影响害虫数量的消长 3、降水影响昆虫的活动 4、降雪对昆虫的影响 5、降水是一些昆虫重要的生存生活条件
三、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大地老虎卵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的死亡率 (南京农学院 1960)
相对湿度 50
70
温度
20
36.67
0
90 13.5
25
43.46
核心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多个具核心的 小集团,但核心或小集团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如虫口密 度小时的三化螟幼虫的分布。
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疏密相间,由多个具不同密度的不规则的块或 带混合而成, 多个核心相互接触。如虫口密度大时的三化螟幼虫的分布。
(随机分布型和果树)
(随机分布型)
(嵌纹分布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布………………………………………………………………………………………………………………………………………………型………………………………………………………………………)………………………………………………………………………………………………………………………………………………........................... (成行的作物和核心分布)
(3)耐害性
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 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二)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对害虫的抗性 1.昆虫对植物的选择 (1)产卵选择 (2)取食的选择 (3)营养的选择 (4)特殊物质的选择 2.昆虫选择取食的植物的原则 (1)对产卵和觅食有招引作用 (2)对取食有助长作用 (3)充分满足昆虫营养的需要 (4)充分满足昆虫的特殊需要
第五章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昆虫的主要生态因子有:气候(温 度、湿度、降水、光、风等)、生物(食物、 天敌及其它)、土壤(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化学特性)等。
第一节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自身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昆虫的体 温基本决定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再气象因子中,温度对昆 虫的作用最强。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风不仅直接影响到昆虫迁移、传播,而且间接影响到 环境温、湿度,从而间接影响昆虫的体温。
第二节 生物因子
一、食物
(一)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一般,昆虫取食适宜的食物时,生长发育快、 死亡率低、繁殖率高。
同一种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的影响也不同。
食物的含水量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也有很大的 影响。
例;正在繁殖松毛虫,要求20天后放蜂,已知其发育起点为 10.34 0C,有效积温为161.36日度,则可计算培养温度
T= K/N +C = 18.408 (0C)
即将温度控制在 18.4 0C,即可在20天后获得成蜂。
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1)正比的前提下推导的,实际上只有在最适温区内温度与发 育速度才成正比。
3.植物的抗虫性
(1)不选择性
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 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 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 害.
(2)抗生性
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 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 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 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 昆虫继续取食.
2.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一个虫期或一个虫态)需要一定热量 的积累,发育所经历的时间与该时间内有效温度的乘积为一常 数。这一则叫有效积温法则。可用公式表述为:
K = N(T-C) C-发育起点温度, T— 该阶段平均温度 , N -发育历期,T-C为发育有效温度。
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单位常为 “日度”。
昆虫的趋光性对光的波长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三化螟对 330-400nm的趋性最强,因而利用黑光灯(波长365-400)诱集 效果较好。
(四)光周期
光周期的年变化对许多昆虫的反应都非常明显。例如, 很多蚜虫在短日照时才产生两性个体,并已证明秋季短 日照的到来是产生两性蚜的条件。又如,光周期对许多 昆虫冬期滞育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高纬度地带的 许多昆虫,光周期的变化称为滞育越冬前生理上的追北 和进入滞育的先兆,并且是部分昆虫解除滞育的生态条 件之一。
一、土壤气候
(一)土壤温度
土温对昆虫生理上的作用与气温的作用基本上一样。
土中生活的昆虫在极端温度下,往往随着土中适温层 的变动而改变栖息及活动的深度。如金针虫和蛴螬。
(二)土壤湿度
土中生活的昆虫和虫期总是要求高湿度的。
土壤含水量与昆虫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土中许多昆虫 卵的发育要求吸收水分,如蝗卵和金龟子的卵如果不能 吸水,就不能完成发育。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历史
一、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
人类对害虫的防治由来已久,早在4500年前苏美尔人
就使用了硫化物防治昆虫和蜗类;我国自古就将虫害与旱
涝并列为三大自然灾害,最早关于治虫问题的文字记载已
有3000干多年的历史,有用烟草防治害虫的传统;1888 年美国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成功;这时期害虫防治主要 特点是各种方法都在尝试,但是零散的、简单的,没有从 理论上加以提高。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 指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 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以下,以获 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它害虫防治的一种策略 思想。 包含3个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社 会学观点
每一种昆虫都其适合生长发育的范围,这个温区叫适温区,一 般为8-40 0C左右。适温区的下限叫发育起点温度(8-15℃),上 限叫临界高温(35-450C)。适温区的上下限以外都不发育或会致 死。
在适温区内,有一段温度区域对昆虫种的生存和繁殖最有 利,这个温度范围叫最适温区。一般在最适温区内,发育速度 和外界温度成正比,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近似呈一直线,发 育历期与温度成反比,其关系为一曲线。
害虫综合治理是建立在人类治虫历史经验基础上的, 无数次挫折使人们认识到,害虫防治所面对的不仅仅是 成千、上万不断繁衍的害虫,而是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 纷繁复杂、干变万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将害虫全部消灭 是不可能的,只能设法与它们协调相处;任何一项防治 措施都不可能长久地解决所有的害虫问题,必须综合利 用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用优避劣,使它们协调一 致,才能达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