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合集下载

专项区域规划.ppt

专项区域规划.ppt
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 ➢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统一 ➢能够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业间用 地的矛盾,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 条件 ➢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的依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 ➢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 ➢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 ➢各类用地调整指标 ➢部门用地布局规划 ➢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
➢自然供给:存在于自然界的可得数量 ➢经济方法:在自然供给范围内随某种用途的收益 增加而增加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土地的供需矛盾 ➢矛盾的焦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 求的无限增加性,集中反映在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 例结构上 ➢解决矛盾的关键: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 应之间的关系 ➢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 要保护环境。
土地分区不是对土地的单一化使用。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的注意事项
➢耕地根据整体保护的原则尽可能都划入农业用地区。 ➢规划开垦的宜农后备土地和沟渠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 等设施用地以及农田之间的其它类型的零星用地,宜一并列 入农业用地区。 ➢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遵循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区位保 护配套统一的原则。 ➢村镇建设用地应按照逐步集中,将过于分散的零星居民点 逐步合并的要求,适当缩并。 ➢合理确定各类用途区的最小分区面积。
第四节 区域管治
管治:这一术语出现在1990s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及学 术研究中,原意是控制、指导或操纵。很快涵义扩展, 形成了一种管治的思潮,并冲击着政治、经济、社会 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方式。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是指在城市、乡村或其他地方规划和建设那些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设施的一种行动。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排水、污水处理、环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设施。

基础设施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条件。

基础设施规划需要考虑城市或地方的整体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规划者需要了解城市或地方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基本信息。

然后,规划者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发展目标和策略。

在基础设施规划中,交通规划是关键的一部分。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道路、公交、轨道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布局和组织。

交通规划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要考虑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建设。

供水和供电是基础设施规划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供水规划需要保证城市或地方的居民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农业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供电规划需要保证城市或地方的电力供应充足、稳定和可靠,以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信规划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通信设施的规划变得更加重要。

通信规划需要考虑到人们对通信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与供水和供电相似,排水和污水处理也是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水规划需要保证城市或地方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和污水,并防止水灾和环境污染。

污水处理规划需要建设和维护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污水的安全处理和回收利用。

除了上述基础设施之外,环保、医疗和教育设施也是基础设施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环保设施包括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等设施,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医疗设施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规划和建设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

教育设施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总之,基础设施规划是为了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财政政策 1 区域财政政策的目标 (1)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
在区域经济当中,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 根本需要,无效的增长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区 域经济的有效增长的第一要素是资本的充足,国
家和地区的财政政策是达到效率目标的基本保证。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 1 中心城市地区
• 中心城市地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带动广大 地区增长的力量源泉,具备大量有实力的产业部 门,已经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其的重点发 展政策,关键是指导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并引导这类地区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 (2)财政分配。中央政府投入是保证地区生产经 营活动正常进行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常建设的重要 因素,主要用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能源、原材料 等基础工业,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农业、 教育、科技等基础产业的建设。包括地区企业的 技术改造、高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 原材料基础工业重点开发等。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政策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重点问题: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职能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
•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 • 第三节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2020/4/10
区域经济政策
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 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 产业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更 在于加快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旨在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

基础设施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1. 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基础设施规划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通信网络和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 基础设施规划的要素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交通网络规划:包括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以便提供高效的物流和人员流动。

- 能源规划:确定能源供应的来源和分配,以满足工业、商业和居民的需求。

- 水资源规划:确保可持续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包括供水、排水和治理措施。

- 环境保护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包括医疗设施、教育机构和文化娱乐场所等社会福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3. 基础设施规划的挑战基础设施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其中包括:- 资金限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政府的财政收入通常有限。

- 土地使用问题:找到适合建设基础设施的土地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

- 社会影响评估:建设基础设施可能对当地社区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础设施规划需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4. 成功的基础设施规划案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国合作,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融合。

新加坡则以其高效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而闻名。

5. 未来趋势在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基础设施规划将变得更加重要。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基础设施规划的关键领域。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新结构区域经济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新结构区域经济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10分)新结构区域经济学由南昌大学经管学院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合作形成。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区域的类型有三种:匀质区、结节区、规划区A.对B.错2【多选题】(2分)空间地理学的三大性质A.关联性B.异质性C.替代性D.相同性3【单选题】(2分)在新结构经济学中,什么是分析经济发展的起点A.禀赋特征B.比较优势C.产业结构D.技术进步4【判断题】(2分)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以发达国家为标杆,发展中国家缺什么补什么A.错B.对5【判断题】(2分)极化区,一般由运动、网络、节点、等级体系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A.对B.错6【多选题】(2分)区域经济具有哪些性质A.空间差异性B.相对独立性C.整体性D.关联性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区域科学的三个领域A.空间经济学B.区域管理学C.产业经济学D.区域经济学2【判断题】(2分)空间经济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静态均衡分析A.错B.对3【单选题】(2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结合点是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的什么禀赋及其结构A.技术B.资本C.要素D.自然4【判断题】(2分)新结构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范式结合的产物A.对B.错5【单选题】(2分)区域经济学起源于哪个国家A.中国B.德国C.美国D.日本6【多选题】(2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什么?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空间溢出机制C.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分)区位理论的鼻祖是谁A.廖什B.韦伯C.克里斯泰勒D.杜能2【判断题】(2分)杜能从区位地租出发,得出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理论化模式A.对B.错3【判断题】(2分)次优决策指成本最低、受益最多、市场份额最大化的决策A.错B.对4【判断题】(2分)廖什认为最佳区位在费用最小点,或者收入最大点A.对B.错5【多选题】(2分)新经济地理学的三大理论假说A.运输成本B.不完全竞争C.收益递增6【多选题】(2分)中心外围模型的基本特征A.差异性B.整体性C.不平等性第四章测试1【判断题】(2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A.错B.对2【多选题】(2分)在索洛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由哪三者组成A.劳动B.资本C.自然资源D.技术进步3【判断题】(2分)鲍莫尔法则驱动的产业结构变迁关键的假设是每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速度是有差异的A.对B.错4【判断题】(2分)阿罗模型(干中学)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下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下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内容提要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第四节优势区规划第五节土地保护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

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1)全局性。

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

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

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一套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非常重要。

一、需求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包括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就业需求、交通需求、能源需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城市当前的基础设施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瓶颈。

只有清晰地了解到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建设规划。

二、分类规划在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基础设施进行分类规划。

常见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等。

针对每一类基础设施,需要进行专门的规划和设计。

例如,在交通设施方面,可以规划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在水利设施方面,可以规划城市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

分类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各项需求,并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

三、整合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还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

资源整合包括土地资源、财政资源、技术资源等。

通过科学地利用现有资源,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引入私人资本,分担财政压力。

整合资源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

四、可持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注重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

例如,在交通规划中,可以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水利设施规划中,可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第一节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B.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开放带C.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D.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答案】B【解析】B项,长江经济带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应该建设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使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以上。

A.60%B.70%C.80%D.90%【答案】C【解析】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应该建设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

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杭州至瑞丽等国家高速公路为重点,建成连通重点区域、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边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网络。

应该提高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安全服务水平,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

加快县乡连通路、资源开发路、旅游景区路、山区扶贫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际交通网络中心是()。

A.上海B.南京C.杭州D.合肥【答案】A【解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

4“三角形、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属于()城市群。

A.长江三角洲B.成渝C.黔中D.长江中游【答案】D【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三角形、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

5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应该按照()要求,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有机衔接。

A.最后一公里无缝化衔接B.最后一公里高效换乘C.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D.零距离换乘、高效衔接【答案】C【解析】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应该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有机衔接,建设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系统。

6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要形成覆盖()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不仅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还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划。

一、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电、供水、排水系统以及通信和交通设施等。

这些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础设施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输效率。

通过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可以减轻交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使行车更加便利,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其次,基础设施规划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健全的供电、供水和通信设施能够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合理规划的市场和商业区域能够促进产业聚集,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最后,基础设施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

充足的供水和排水设施能够确保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和排泄,有效防止水源污染和水灾。

良好的居住区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可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有效的基础设施规划方法1. 充分调研和分析: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需求以及现有设施的状况。

通过调研,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 合理布局和规划: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

合理的布局能够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考虑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差异性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3. 引入科技和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成为了发展的趋势。

在进行规划时,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水管理等,提高设施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根底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试行〕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推进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合肥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权责结合〞的原那么,建设合肥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市政根底设施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市已编制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包括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工业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标准所称的市政根底设施含道路、供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公共交通和绿地等设施。

第二章规划要求和建设目标第四条工业园区的总体开展规划和建设,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各园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41〞战略开展规划和各类市政根底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园区内各市政根底设施的布局、总量、建设时序等要求。

工业园区市政根底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为:与园区产业开发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根底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协调,与整个园区建设1同步,保证入园企业工程建设前各类市政根底设施设置建设到位。

第三章市政根底设施建设标准第五条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标准〔一〕、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系统宜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

规划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快速路红线控制宽度60—80米,双向八到十车道,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45—60米,双向六到八车道;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双向四到六车道,支路18米—24米,双向二到四车道。

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

〔二〕、工业园区道路用地占园区总用地比例10—18%。

〔三〕、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规划确定的园区道路交叉口,沿道路红线转角切点位置向主干道方向延伸80米范围,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其他道路延伸30米范围及立交路口向连接道方向延伸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左转方向出入口。

1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1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二、基础设施规模的需求预测
(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预测 目前从需求角度对基础设施物质存量和投资额进行的相关研究主要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1)基础设施跨部门或跨地区的最优物质存量测算; ➢ (2)对基础设施投资量的预测; ➢ (3)对基础设施投资量是否充足的研究。
第二节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客运量 (104人) 253993.0 772682.0 1478573.0 3526318.7 3804034.9 1497.7 492.3 257.3 107.9 8.3 7.5 8.2
货运量 (104t)
248946.0 970602.0 1358682.0 3696961.1 4099400.3
门同时发展 基础设施的发展在 一个时期落后于生
产的需要
对经济发展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投资效果 国民经济
影响
效果
较差
较好
与经济协调发展
较好
较好
阻碍经济发展
较好
较差
综合 评价 一般
较好
较差
第一节 基础设施概述
五、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是比较落后的,属于滞后 型发展的国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是1950~1980年代,这是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建设以重工 业为核心,基础设施作为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总 额中比重很小。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逐 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以薄 弱环节为突破口,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制定了以农业、能源、交 通、教育和科学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促进消费品增长,带动 整个经济平衡发展。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基础设施规划(完整版)

基础设施规划(完整版)

基础设施规划(完整版)基础设施规划(完整版)引言基础设施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基础设施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基础设施规划,以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增长。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 提供高效、可持续和可靠的基础设施服务;-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发展。

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以下关键项目:1. 交通系统- 建设现代化的道路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改善;- 扩大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和公共汽车服务;-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促进非机动交通的发展。

2. 水供应系统- 建设新的水源和水处理设施,确保持续的供水服务;- 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能源供应系统-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如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站;- 提高能源供应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4. 垃圾处理系统- 改善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效率;- 倡导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依赖;- 推广可持续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和气化。

5. 通信网络- 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快速和稳定的互联网连接;- 扩展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提升通信覆盖和信号质量;- 促进数字化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

规划实施和监测为了确保基础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财务预算和资源分配;2.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审查规划进展和运营效果;3. 合作与合作伙伴,包括政府机构、私营部门和社区组织,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4. 进行必要的法律和环境评估,确保规划符合相关法规和可持续发展原则;5. 定期与居民和利益相关方沟通,收集反馈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

新都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

新都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

第一部分文本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五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分区职能与规模 (3)第三章规划范围和期限 (3)第四章功能结构规划 (4)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4)第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八章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7)第九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9)第十章规划标准分区 (9)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9)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规划 (10)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12)第十五章环卫设施规划 (13)第十六章区域空间管制规划 (13)第十七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1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配合新都区社会经济发展,依法建设,统筹安排土地使用,为城市建设活动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新都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编制本规划的背景:2.1省政府提出“三个转变”及成都市提出的建设“三新、三最”特大中心城市的目标,对北部新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新都区委、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加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工作。

2.3新都分区规划与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有利于发展问题的研讨和解决。

2.4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已通过评审,其中提出了成都在四川省以市区为核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同时强调主城区重点发展方向是南北向。

第三条本规划的基本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5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3.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3.7《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8《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送审稿)3.9《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送审稿)》(2002—2020)3.10《新都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3.11《新都县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3.12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城市规划标准与规范3.13防洪标准(GB50201-94)第二章分区职能与规模第四条分区职能新都区是成都市主城区北部的分中心,依托铁路枢纽建设的物流中心、以电子、食品、医药为主导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片区,与青白江共同构成北部新城。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30)规划公示之令狐文艳创作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30)规划公示之令狐文艳创作

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公示(1)令狐文艳录入:网站管理员来源:济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时间:2012-7-6 关注度:6025目录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章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三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四章村镇体系规划第五章市域城乡建设总体布局第六章村庄整合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九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一章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市域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三章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指引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第四章居住用地与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第五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七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第八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章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第十五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第十六章旧城改造规划第十七章城市“五线”控制规划第十八章城市建设时序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四部分附则第一部分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根据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济源市确定了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济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济源市人民政府对《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修编,编制《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理念,建立济源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济源从地区中心向区域中心转变;加强济源城乡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能力,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5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
1.公共性:为地区社会经济整体服务,具有共享性,属于公 共产品。
2.两重性:既为物质生产服务,又为人民生活服务。 3.系统性: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系统,交通、电力、电讯、给
排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4.长期性:施工周期长、消费周期长、效益回报期长。 5.间接性:投资效益往往分散到其服务对象的效益上。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7
3.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
(1)图上作业法 (2)实地调查法 (3)统计分析法 (4)计量模型法 (5)历史分析法 (6)综合分析法 ……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 区域给排水规划 第五节 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 区域电信规划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1
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1.超前型——英国 2.平行型——美国 3.随后型——苏联 三种发展模式比较:各有其优缺点;从综合效果看,以平
行型最好,超前型次之,随后型较差。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2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一般指四大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的线网、
港站等设施。 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的水源工程、输水管道、自来水生
产和供应设施,以及雨水排放管网和污水排放的处理设施。 动力系统:包括电力生产及输变电设施,区域性的煤气、燃
气、石油液化气的生产输配设施和热力生产供应设施。 通讯系统:包括邮电局所、各种通讯手段收发和传输设施。
地(设施)”,原属军事用语,指后方军事工程中的固定设施或 永久性基地,如导弹基地、机场、军用物资仓库等。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3
2.产生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导致基础设 施部门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愈高基础设施系统愈加完备。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4
3.分类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0
部门按比例投资、共 同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是大推进理论的倡导者,他在《不发 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1953年)一书中,主张对工 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基础设施等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按不同比例进行大规模投资,实 行平衡增长战略。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
1.含义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又称基础结构):指国民经济
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
(1)广义的基础设施:包括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2)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技术性的工程设施。 基础设施词义是“基础”、“下部(底层)结构”,“永久性基
13
三、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基础设施属于滞后型发展的国家。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传统计划经
济时期。国家建设以重工业为核心,基础设施作为非生产 性建设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比重很小。 (2)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 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促 进经济平衡发展,扭转了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9
2.滞后论
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 门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是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倡导者,从投资 效益出发,认为有限的资本应首先发展工业部门,然后再 来建设基础设施部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利用 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以便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8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1.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英国经济学家P.罗森斯坦·罗丹在《东南欧工业化》 (1943年)一文中提出了“社会分摊资本”的概念和超 前建设的观点,基础设施应优于直接生产部门,超前发展。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社会分摊资本是遍及整个社会利 益的公共设施投资,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为直接生产部 门提供外部经济效果,从而达到收益递增的目的。
输网络结构和布局。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6
2.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
(1)客货运输与交通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未来客货运量、流量、流向预测。 (3)客货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 (4)运输网规划和主要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方案。 (5)估算投资、修建时间和经济效果分析。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4
第三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一、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二、铁路网规划 三、公路网规划 四、水运网规划 五、航空港规划 六、综合运输网规划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5
一、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 要求交通便捷、通畅、经济、安全。 (1)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 (2)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 (3)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 (4)选定重大交通项目和具体布局。 (5)工程建设时间和造价估算。 对于大区域的交通运输规划侧重于交通骨架、交通枢纽以及交通运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6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
1.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 2.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 4.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5.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
2020/4/1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三、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