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和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说明细胞呼吸(理解),探讨其原理的应用(经历)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经历)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要求是“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其中知识技能水平要求为“理解”,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并对要“理解”的知识,要求能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明确细胞呼吸的定义,理解细胞呼吸产物的由来,把握细胞呼吸的过程。

能力方面能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内容,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酿酒、稻田排水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活动建议,属于体验要求中的“经历”水平,是指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在本节课中应指学生通过个人活动或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相关的实验,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明确细胞呼吸的产物。

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为2课时,第1课时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但不能把本课时的课标理解成只是单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因为本探究活动与细胞呼吸过程、原理及应用原本就密不可分,探究实验的结果为学习细胞呼吸奠定科学的基础,探究实现的过程本身就体现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实际应用。

因此,第1节课的教学应当体现出整节内容的课程标准。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必修1第5章第3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以及“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的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而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那么葡萄糖中的能量是怎样转变成ATP中的能量呢?这就自然引出本节内容——细胞呼吸。

本节内容安排为2课时,我讲授内容为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亲自设计、完成实验,明确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下节课学习奠定科学的基础。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4.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锥形瓶、石蜡、氢氧化钠溶液、无水测重瓶、恒温器、滤纸、打火机等;2.实验材料:葡萄糖溶液、酵母粉、苹果、试纸等;3.多媒体教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三、教学过程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意义,引导学生讨论与分享。

2.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产物(2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并详细介绍该过程中产生的三种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3.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实验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5分钟)4.1实验一:温度的影响步骤:(1)将相同体积的酵母粉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

(2)用水浴将一个试管保持在常温下,将另一个试管放入恒温器中保持在较高温度下。

(3)记录两个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并观察结果。

(4)思考与讨论:温度对细胞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4.2实验二:氧气浓度的影响步骤:(1)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少量酵母粉和葡萄糖溶液,并将其放入无水测重瓶中。

(2)通过倒置法将无水测重瓶完全覆盖。

观察过程并记录结果。

(3)思考与讨论: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5.细胞呼吸方程式的推导(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并推导细胞呼吸的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ATP。

解释方程式中各项的意义和作用。

6.总结与延伸(15分钟)6.1小结:通过学习和实验,总结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并归纳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

四、教学效果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合理解释;2.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理解程度和满意度。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细胞呼吸的教学课题:细胞呼吸年级: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2.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及关键词汇;3.理解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联;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知识储备:熟悉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材料:课件、视频、实验器材等;3.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4.学生素材:教材、笔记、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呼吸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与其相关的问题。

知识讲解2.讲解:利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原理和主要过程。

强调细胞呼吸方程式及关键词汇,比如葡萄糖、ATP、线粒体等。

实验演示3.实验演示: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个简单的呼吸实验,如酵母发酵和呼吸管实验。

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学生探究4.学生探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关于细胞呼吸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材料,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展示总结5.展示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实验数据、结论和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对比,总结细胞呼吸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课堂巩固6.课堂巩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题目,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对生物的意义等,以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深入理解。

反思:1.教学设计方面,通过引入图片和实验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2.在课堂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调查和探索细胞呼吸,从实验数据和材料中搜集信息,加深了对细胞呼吸的理解;4.在评估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和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程度。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和关键词汇,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与课后评价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与课后评价

细胞呼吸一节的教学设计与课后交流张吉桂(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730030)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作为组内公开课,本人在教学设计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授课之后在组内与同事及时开展了交流,交流本着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

教学设计与课后交流如下:一、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第七节,其中涉及到前面所学酶、ATP、线粒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相关知识,也是在为第八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做铺垫。

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难点,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将知识融汇贯通,成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学习了前面共六节内容后,学生对部分知识已经遗忘,感觉知识琐碎,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起这部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法设计设问法、归纳法、指导读书法、对比法等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引言: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生命活动利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教师提问:那么绝大部分的ATP是有那种细胞器供给的呢?学生回答:线粒体。

教师提问:线粒体是我们进行哪项生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呢?学生回答:有氧呼吸。

教师引导:线粒体存在于细胞中,这说明呼吸作用的具体场所是细胞。

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细胞呼吸。

二、讲授新课学生活动:阅读细胞呼吸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勾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1有机物氧化分解;○2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有机物;○3释放能量;○4又叫生物氧化。

教师介绍细胞呼吸的种类。

(一)有氧呼吸1、概念学生阅读有氧呼吸的概念,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语:○1氧的参与○2酶的催化○3有机物彻底氧化○4产物二氧化碳和水○5释放大量能量;说明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要求学生找出有氧呼吸与细胞呼吸二者概念上的区别。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细胞的呼吸作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的定义和意义。

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意义。

使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功能和能量需求。

提出问题:“细胞如何获取能量?”引发学生思考。

使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第二章:有氧呼吸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有氧呼吸的深入理解。

2.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深入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使用实验视频和动画展示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体验有氧呼吸的过程。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第三章:无氧呼吸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无氧呼吸的深入理解。

3.2 教学内容无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无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深入理解无氧呼吸的过程。

使用实验视频和动画展示无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无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体验无氧呼吸的过程。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氧呼吸的理解。

第四章:细胞呼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反思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反思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细胞呼吸原理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2.教学方法选择3.学生理解程度评估三、细胞呼吸应用教学反思1.实验设计2.实验操作规范性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效果总结与改进措施1.学生反馈分析2.教学策略优化3.后续教学计划调整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我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进行了反思。

细胞呼吸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还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细胞呼吸原理的教学和应用教学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在细胞呼吸原理的教学中,我认识到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各个阶段,我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等。

同时,我还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易懂。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以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原理的掌握程度。

其次,在细胞呼吸应用教学方面,我注重实验设计。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我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强调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学生反馈分析,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互动、实验操作和理论应用方面表现较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优化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需求。

此外,我还将调整后续教学计划,增加细胞呼吸相关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掌握探究细胞呼吸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胞呼吸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实验器材。

2. 准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安排实验观察时间,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4.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应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机制。

3. 讲解细胞呼吸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运动训练、食品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量等。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简单的细胞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乙醇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来改善生活质量。

6. 总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搜集更多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

(2)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化学反应式。

(3)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关注。

(2)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2)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从而引出细胞呼吸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细胞呼吸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如人的呼吸、食物的消化等,讲解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①展示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图片,结合动画演示,讲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②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H₂O + 6O₂ →6CO₂+ 12H₂O +能量(2)无氧呼吸①以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例,讲解无氧呼吸的两种类型。

酒精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少量能量乳酸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少量能量②强调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能量供应、新陈代谢调节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应用,尤其是与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 演示文稿、实验器械、白板等。

2. 收集相关案例:细胞呼吸在健康、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

根据此类任务的需求,可制定一份包括图文资料、短视频等丰富形式的预习清单,为学生提供线上预习平台,并附上一些小测验和问题以供检验学习效果。

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在课前有充分了解并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生物过程。

安置讨论话题:学生在教室上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涉及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际案例,并将结果展示出来。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将教室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过程。

此外,通过与其他同砚的交流,他们还可以拓展思路,发现更多与生物过程相关的平时案例。

安置复习测试:课后,教师可设计一份涵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点的测试题,以便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习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为他们在生物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由于细胞呼吸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我们将分两课时进行讲解。

本节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验操作和课后思考题。

1. 导入:通过介绍细胞呼吸在我们平时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再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细胞呼吸》教学反思(通用5篇)

《细胞呼吸》教学反思(通用5篇)

《细胞呼吸》教学反思《细胞呼吸》教学反思(通用5篇)《细胞呼吸》教学反思(通用5篇)1《细胞呼吸》的教学反思首先教师要明确细胞呼吸是所有活细胞重要的生理作用,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每一个活细胞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生成高能化合物ATP的过程,接着再向学生介绍有氧呼吸,利用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的图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各个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各个生化反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有氧呼吸全过程的整体认识,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促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本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实验背景材料,让学生知道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然后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影响酵母菌呼吸的因素,并针对一个因素提出一个假设,接着再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图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这个实验中包括两组,第一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第二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思考并理解每个装置设置的目的,最后猜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无氧呼吸内容中,可以介绍有些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只能依靠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并举几个实例。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无氧呼吸对生物重要的生理意义体现在何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胞呼吸》教学反思(通用5篇)2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增加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难度。

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节课完成教学流程的七个过程,相对来说容量较大,往往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太精细,在衔接上不太从容,感觉较仓促。

但是教学的目的性体现较明确,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通过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和分析,同类知识的类比和从新组合,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但是由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但是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最终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产物。

3. 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长、代谢和能量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长和代谢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注射器等,以便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3. 准备相关视频和资料,介绍细胞呼吸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安排学生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准备讨论和提问。

5. 确定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教学:1. 引入课题: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过程。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2. 讲解原理: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我会举一些实际的案例,如酵母菌发酵、无氧运动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5. 总结与作业:最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布置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报告或提出一项与细胞呼吸相关的改进方案等。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 能够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2. 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

3. 实验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运动员运动时的呼吸,引出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意义、基本过程和类型。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酵母菌呼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总结细胞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

6. 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应用细胞呼吸作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作物栽培和养殖。

2.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疾病诊断和治疗。

3.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如燃料电池和微生物发电。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时,可以使用图表和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理解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掌握有待提高。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比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生物必修一第三章。

因本节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容还牵涉到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

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五教学策略和和方法:1、策略: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2、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一)有氧呼吸本节的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也在于此,只要有氧呼吸过程研究透彻,无氧呼吸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预习容主要是关于有氧呼吸的基础知识,起到熟悉知识的作用,并且在学案上明确要求:记准化合物名称,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掌握细胞呼吸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学的兴趣,树立生命观念,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细胞呼吸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ATP的生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指导书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准备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

2. 介绍细胞呼吸的三种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 比较三种呼吸类型的特点,强调有氧呼吸是生物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观察酵母菌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呼吸现象。

2. 实验二: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细胞能量产生的影响。

3. 实验三:分析ATP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生成和利用。

(四)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ATP的生成。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回顾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

2. 强调有氧呼吸是生物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主题:细胞的呼吸作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探究细胞呼吸作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呼吸作用的类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呼吸作用。

2. 利用实验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定义、基本过程和类型。

3. 演示实验:进行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细胞呼吸作用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的运用。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评价其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细胞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运动锻炼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细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研究。

八、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的理解。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如气体收集、数据分析等。

3. 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九、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如酵母菌、澄清石灰水等。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

3. 准备相关习题和答案。

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作用的掌握程度。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及反思陈锦云2012年12月一.教材分析:除了光合作用不利用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 TP外,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几乎是由细胞呼吸供给的。

所以学习细胞呼吸对于理解物质过膜的主动运输、线粒体的作用、细胞分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四.教学难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和进化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师的教法: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闽清一中陈锦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1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图解。

识记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在本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生物体中的生命现象,强化图文转化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比较法来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尝试概念的推导式,探索式教学,学会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生命物质的特殊性所在,同时更是发生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规律的化学变化,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的意义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分成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呼吸作用” 与我们通常了解的“ 呼吸” 是一回事吗?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可以带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不同。

)讲述:其实“ 呼吸作用” 并非我们学习过的“ 呼吸” ,我们熟悉的“ 呼吸” 指的是人和动物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

3. 理解细胞呼吸的能量变化,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2. 准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用于诠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 准备一些习题,用于检测学生对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水平。

4. 邀请生物实验室教师,准备实验设备,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实验演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细胞呼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细胞呼吸的过程。

2. 提问: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介绍细胞呼吸的原理: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2.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a.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b. 无氧呼吸:通常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简单的有机物。

3. 讨论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应用:a. 有氧呼吸在动植物细胞呼吸、酒精饮料、面包制作和某些微生物发酵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b. 无氧呼吸在某些动物(如马、牛等)的肌肉细胞呼吸、某些微生物(如乳酸菌)的发酵等方面有应用。

c. 不同细胞呼吸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密植、轮作套种、增施有机肥等。

4. 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无氧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恢复体力。

5. 总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三)实践活动1. 设计一项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示范区,了解不同农作物种植方式对细胞呼吸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细胞呼吸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发酵、呼吸作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现象;(2)运用图像、模型等辅助工具,形象地展示细胞呼吸过程;(3)分析细胞呼吸的生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情和兴趣;(2)认识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呼吸作用、发酵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作用;(2)讲解: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ATP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需氧、完全氧化、产生CO2和H2O;(2)无氧呼吸:厌氧、不完全氧化、产生酒精或乳酸。

3.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1)有氧呼吸: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CO2和H2O;(2)无氧呼吸: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酒精和CO2或乳酸。

4. 细胞呼吸的应用(1)发酵: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应用于酿酒、发酵面包等;(2)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通过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现象;2. 模型法: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细胞呼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细胞呼吸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过程和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酵母菌发酵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发酵装置等;3. 模型或图解:细胞呼吸过程模型、酵母菌发酵过程图解等;4.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展示细胞呼吸过程和相关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比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生物必修一第三章。

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还牵涉到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

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
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
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
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和方法:
1、策略: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
2、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一)有氧呼吸
本节的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也在于此,只要有氧呼吸过程研究透彻,无氧呼吸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预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有氧呼吸的基础知识,起到熟悉知识的作用,并且在学案上明确要求:记准化合物名称,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有氧呼吸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自学与讨论:独立完成如下图片,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2、知识细化:依据动画细化有氧呼吸过程,明确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去向。

3、书面落实:依据学案独立完成知识小结
有氧呼吸过程小结:从反应物和产物的角度落实基础知识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依据课件内容独立写出并要求学生板演
4、讨论与陈述:
学案上有如下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
①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与
线粒体的什么结构有关?②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
储存于AIP中1161 KJ,其余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大?
5、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有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

6、练一练:
(二)无氧呼吸
1、依据动画总结无氧呼吸过程,并简单描述。

2、书面落实:(学案导学)
①无氧呼吸过程小结:从反应物和产物的角度落实基础知识
②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依据课件内容独立写出并板演
3、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无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
4、练一练:
七作业
例1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

(2)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为何要用不透光的钟罩罩住植物?。

(4)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5)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是。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2)检验CO2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 溶液吸收(3)防止光合作用吸收CO2(4)检验是否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5)实验效果与前者一致。

例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展示的是物质代谢系列反应就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是在叶绿体的薄膜上进行的,需要的外部条件是,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③④⑤主要是在中进行的,所需的外部条件是。

(3)在上述①→⑤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用标号表示)。

答案(1)基粒片层结构;光;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化学能(2)线粒体;有氧(3)①③④⑤(4)③
例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室温25℃的实验室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C)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增加 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减少例4.将酵母菌放含有培养液的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一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B)
A、1/6
B、1/3
C、1/2
D、1
5.训练巩固;这是一堂课的检查和反馈阶段,大约5分钟
教师要设置针对本节课知识点设置适当的、多角度、灵活的、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做答,并当堂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再次暴露学生对本节课还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解疑。

【训练1】下图表示大气中O2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CO2的影响,其中A曲线代表CO2释放量,B曲线代表O2的消耗量。

贮藏水果时O2浓度应调节到(D)A.M 点B.N 点
C.P 点 D.Q点
【训练2】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
A.活细胞 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D.气孔周围的细胞【训练3】8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D)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B.丙酮分解成CO2和[H]
C.释放出CO2时D.氢和氧化合成水时
【训练4】16在航天飞机舱中的宇航员,体内彻底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消耗的氧气量,可产生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数,依次分别是(A)A.6mol 2870kJ 1161kJ B.6mol 686kJ 300kJ
C.2mol 1870kJ 1715kJ D.2mol 1255kJ 686kJ
【训练5】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
A.甲B.乙C.丙 D.丁
【训练6】26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练,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右图。

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B)
A.O2、CO2、乳酸
B.乳酸、CO2、O2
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
【训练7】下图表示水稻(实线)和小麦(虚线)的幼苗在不同生理状况下,CO2的释放量与O2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

请据图回答:
(1)曲线①表示呼吸的速率,曲线②表示呼吸的速率。

(2)当O2体积分数为%时,水稻幼苗的两种类型速率相同,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数量相当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数量的。

(3)当水稻幼苗进行两种呼吸并且CO2的释放量大致相同时,小麦以呼吸为主要形式。

答案(1)水稻无氧;小麦有氧(2)8;1/3(3)有氧呼吸]
6.总结提升;这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
大约5分钟。

学生先对本节课做出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刚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系,形成知识串。

并要做补充总结,提炼其中解题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而使知识达到升华。

八、板书设计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答疑、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典例分析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CAI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预测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本节课充分体现和落实了我校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模式。

从具体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这六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些环节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自学探究与合作释疑。

在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中教师要做好有效调控,及时铺设将知识拓展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并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后仍不能解决的时候给与解疑点拨,所以教师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善于将知识问题化,锤炼课堂语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采用各种有效地教学设计,构建高效快乐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