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灵活把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并明白得推理的过程,进一步进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并明白得推理的过程,进一步进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预设:找规律和列表推理,课件出示相关内容)今天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例3和例4,连续享受由数学摸索带来的“思维盛宴”。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题目:△、□、○、☆、◎各代表一个数。
(1)已知△+□=24,△=□+□+□。求△和□的值。
教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请在草稿本上试一试。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预设:△=18,□=6。
教师追问:你是如何想的?
预设:因为一个△等于3个□,能够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三个□。如此,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相加等于24,□就等于6。接下来求△,用6×3=18就行了。
教师:大伙儿听明白这种方法了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预设: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如此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该如何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呢?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学生有能力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应让学生把代换的过程(思路)讲清晰,通过教师的提问明白得关键步骤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在解题过程的表述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步出现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我们再来看第(2)小题:已知○+☆=160,◎+☆=160。○是否等于◎?
想一想,你的结论是什么?(相等)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
预设: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把☆分别减去就能够明白○和◎是相等的。
教师追问: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两边依旧相等。
教师:你能用第(1)题的方法表述那个过程吗?
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每一步都要写清晰依据。
交流汇报,逐步引导得出:
教师小结:在解决第(1)小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等量代换)第(2)小题则是依照什么?(等式的性质)将解题过程用如此的形式表示出来,采纳的是数学证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表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差不多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充分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思想。
2.教学例4。
教师:运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还能够解决几何知识中的推理问题。(课件出示题目)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谁来说一说?
预设:①平角是个角,而直线是条“线”;②平角可度量,1平角=180度;直线不可度量;
③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直线没有。
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1)每相邻两个角能够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
教师:谁来说说对题意的明白得?
预设:每相邻两个角能够组成一个平角,在图中有四组角是相邻的。
预设: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的两旁能够找到两个以O为顶点的平角。
教师:那么,我们能够找到几个平角呢?(4个)它们分别是由哪两个相邻的角组成的?(∠1和∠2,∠2和∠3,∠3和∠4,∠4和∠1)
课件出示第(2)题:你能推出∠1=∠3吗?
学生独立摸索,互相交流后汇报思路。
预设:∠1和∠2能够组成平角,∠2和∠3能够组成平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2,就能够得出∠1=∠3。
预设:还能够如此想,∠1和∠4能够组成平角,∠3和∠4能够组成平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4,能够得出∠1=∠3。
教师:这两种方法中都用到了同时减去同一个角,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你能用例3中学到的方法表示那个过程吗?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展现作业,逐步归纳得出: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出∠2=∠4吗?
学生练习,反馈讲评,突出强调表述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设计意图】题目中平角的概念和平角与直线的区别这两个问题是新知的生长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白得到位。第(1)小题既能够由题意“每相邻两个角能够组成一个平角”动身,也能够从平角的特点考虑加以解决。第(2)小题的解决依照第(1)小题的结论,同时例3中的第(2)小题为本题的推理提供了知识基础,那个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并明白得推理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9题。
第(1)小题可采纳等式的性质,将三个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求出○+□+△=100,然后
依次求出结果;第(2)小题先依照上面两式求出○和□,然后代入第三式求值。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
该题实际上是“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知识,是例4的配套练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和平角的概念进行推理。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强化了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数学证明的方法和几何证明等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推理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成?在数学证明中需要专门注意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