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论第五章.社区人口讲解
第五章社区人口(共43张PPT)
![第五章社区人口(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6e9ac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6.png)
一、直接原因在于通过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来确定性别,并终止妊娠。
二、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社会 性别观念和意识。
2、社会性别及性别分层
社会性别(gender)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
的期待、要求和评价。强调影响两性发展的非生 物性因素,即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通过社 会化和文化的作用,群体内部会产生相同或相近 的关于特定性别的相对稳定的认知和平价,即通 常所说的“性别的刻板印象”。
一、社区人口结构
(一)年龄 社区的年龄结构主要指的是社区内不同年
龄人口所占的比例,具体到测量的话,还应限 制在某特定时点,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社区 人口年龄结构是所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也会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年龄结构类型
衡量某地区特定人口的年龄结构通常会采用人 口金字塔,以年龄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 左半轴为男性,右半轴为女性的一种绘图方 法,来显示特定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及其 变动趋势。
性别结构均衡的功能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均衡的性别结构是人类婚配和合法生育,维持人口 再生产的前提;
第二、均衡的性别结构是确保劳动力市场性别分工合作的 基础;
第三、均衡的性别结构是男女两性社会权利和地位 的体现。
1、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主要指的是出生婴儿中每出生100个
女婴相对应的男婴数量,自然状态的数值应
国际上判断一个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通常根据 老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和年 龄中位数的状况四个主要指标,讲人口结构划分 为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和年老型人口三种。
2、年龄分层和同期群
年龄分层是一种因年龄不同所形成的权利、地位和角 色期待差异的分层体系。该分层体系强调年龄的社 会意义及其等级序列的性质,这种社会意义和等级 序列往往意味着年龄和社会资源占有、社会行为以 及社会尊重的合法性密切相关。
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社区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4716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社区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430207Z10课程名称:社区概论(CommunityGenera1it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适用专业:社会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于显洋主编《社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2、蔡禾主编《社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3、丁元竹《社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1版;4、徐琦,莱瑞•赖恩,邓福贞《社区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1版;5、林德•罗伯特,海伦•林德《中镇》,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6、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社区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社会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社区的角度促进对社会的认识,其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从社会学视角对社区进行系统的分析,掌握和理解社区理论观点及社区实务工作方法,了解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从多维角度看待社区现象,制定改进社区状况的策略,采取有效行动促进社区发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社区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与研究方法。
能力:培养运用社区知识、理论和方法开展社区研究,解决社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备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社会,对社区进行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型等全过程的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由课堂考勤、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四部分成绩组成,考核内容、考核方。
社区概论网络课件
![社区概论网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f68a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4.png)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区绿色可持续发 展。
人本化服务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 化的服务。
社会和谐共融
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共融,增强社区凝 聚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社区的结构与治理
社区的组织结构
社区组织类型
包括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 物业公司等,各自承担不同的职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区作为人们生活 和工作的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措施
社区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环境,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居民 环保意识等。同时,还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REPORT
责和功能。
组织结构特点
各组织内部有一定的层级关系和分 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组织间的关系
各组织间存在相互协作和制约的关 系,共同维护社区的秩序和稳定。
社区的管理体制
管理层级
通常分为居民自治、社区管理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等 层级,各层级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方式
包括民主管理、行政管理、物业管理和志愿服务等多 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
管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社区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管 理策略和措施。
社区的治理模式
治理主体
包括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各主 体在治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治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主体间的合 作和共同参与。
治理效果
通过多种方式评估治理效果,持续改进和完善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概论 社会保障 考试重点 范围 名词解释 简答题论述题
![社区概论 社会保障 考试重点 范围 名词解释 简答题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dae10416fc700abb68fce2.png)
名词解释1社区我们可以把社区定义为,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2行为区位学分析方法以社区的环境区位为基础,分析环境区位对社区中的人们行为的制约与影响的研究方法,具体表现为研究人们的行为空间或活动空间,并由此进一步分析社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人口人口是指社区内按一定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聚居的人口群体。
4社区中介组织以社区居民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的,介于社区主体组织和居民个体之间的组织。
5社区管理所谓社区管理,是指政府和社区组织依据相关的法律对社区居民的公共行为和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实施管理。
6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理位置的变更,又称为人口的机械变动,这种迁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7社区文化(狭义)指社区居民在特定领域内,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文化现象的集合。
8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与信心,协助其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简答题1西方社会学家的早期社区研究经历的几次方向性的变化第一阶段:1800年前后到1915年。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社区贫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上第二阶段:以1915年帕克发表《城市》一书为开端它是社区研究进入分析阶段的标志社会学家研究的重点从如何改善贫民的社会状态转向城市社区生活的分析第三阶段:以1929年罗伯特·德林夫妇发表的有关美国中西部城市研究的著作《米德尔顿》为标志研究转向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分析2城市社区的社群和组织特征(1)社会群体的特征主要以地缘和利益为基础以利益或兴趣爱好为纽带的社会群体种类、形式愈趋多样化不排斥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解决矛盾、纠纷以理性契约和法律为主⑵社会组织的特征组织数量众多、类型复杂组织功能的专业化组织结构严密的科层制3小城镇社区的功能1、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2、小城镇是城乡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枢纽3、小城镇是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4、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4简述街道社区的特色1、就行政职能的角度来说,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2、就社会职能的角度,街道社区是我国基层社会的重要载体3、就社区自治来说,通过居民委员会来加强和完善社区居民的自治体制4、就社区建设来说,提倡辖区内各类企业、事业法人参与社区共建5、就政治核心的角度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领导地位5社区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关系社区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关系1、联系:研究社区理论属于社会学理论范畴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社区,是社会学的一般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在社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2、社区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区别社区理论是研究区域社会的理论,它属于社会学范畴,但它不一定运用于研究整个社会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学理论都能被用来研究社区6简述制约社区人口结构发展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出生性别比年龄增长性别死亡差异2、生态环境因素一个社区的人口地域结构必然受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的影响3、社会经济因素这包括生产力、技术、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宗教等7简述影响社区人口分布的因素1、人类所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人口分布的基本轮廓2、任何一种人口分布都是历史积淀的结果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4、人口过程的方方面面影响人口分布5、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人口分布8简述自然资源的性质1、自然资源自身的自然属性和可利用的社会属性2、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多样性3、自然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4、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5、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9矿业社区可持把握矿业生命周期,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转变依托自然资源求发展的思维定式加强矿业城市发展的区际联系,提高城市外向度以企业为结构调整的主体,提高企业和矿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续发展的对策10简述正式组织的特征(1)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存在稳定的秩序,人员流动性小,权责结构清晰。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讲义讲解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讲义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225b01c0740be1e650e9a46.png)
目录第一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1第二章社区概论 (34第三章社区建设 (47第四章社区居民自治 (80第五章社区组织 (96第六章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实务 (114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41附录二、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1431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报名专线:400-6300-999第一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 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也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
所谓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织,一般可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
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分为公共资源和公共项目、社会问题等。
1.公共资源(1公共设施、产品。
即特定社区所有人都有可能享用和受益的物质性存在,且它们本身必须是劳动产品,如能源、城市道路、路灯、桥梁、交通标志等。
(2公共信息资源。
即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和可能享用的各种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等。
整理《社区概论》
![整理《社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a8b13358fb770bf78a55f8.png)
第二章社区的基本类型第一节多视角的社区分类一、麦肯齐的分类*美国社会学家麦肯齐在《人类社区研究的区位学方法》中,将社区分为:1、基本服务区2、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能的社区3、工业城镇4、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二、纵横分类1、纵向的分类: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2、横向分类: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业社区三、功能型社区:*这种分类方法在二战以后欧美一些学者中间以及我国一些学者中间比较流行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四、发展过程分类1、血缘型社区2、地缘型社区3、业缘型社区五、地域分类(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方式)1、农村社区2、集镇社区3、城市社区第二节农村社区一、农村社区的含义*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最早出现的社区类型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农村社区的静态分类*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成平原村、山村、草原村、沿江湖海村、内陆村等*根据农村社区聚落形态的差异,可以分成散村和集村2、农村社区的动态分类*根据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的性质,可以分成:农业村(种植业)、林业村、牧村(畜牧业)和渔村等*按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可以分成:基层村和中心村三、农村社区的特点1、地域特征:*土地*地理位置*地域范围2、人口特征*数量和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3、组织特征*社会群体和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简单化*家庭是社区群体和组织的最基本单位4、文化特征*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四、农村社区的结构1、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农村人口数量:解放前89%,解放后70~80%,第五次人口普查63.94%;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农村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较城市低,少年儿童比例比城市高;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教育,水平低、文化层次低;职业结构,单一。
2、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家庭关系五、农村社区的功能1、经济功能——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2、政治功能:贯彻执行法律和政策,进行社区建设,开展基层管理3、文化功能4、社会保障的功能一、城市社区的含义*城市社区是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社区人口13
![社区人口13](https://img.taocdn.com/s3/m/0b8c388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7.png)
社区人口
社区人口是指在某一特定社区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社区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社区的发展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人口的构成和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社区人口的构成通常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数据可以帮助社区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社区内居民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
社区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人口的增长、流动和转移都会对社区产生影响。
例如,年轻人的外出打工会导致社区老龄化加剧,而外来人口的涌入则会带来新的文化和经济活力。
社区人口的增长也会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出挑战。
社区设施的建设、社会保障的供给等问题都需要根据社区人口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规划。
因此,社区人口的管理成为了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和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社会变革和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人口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社区的繁荣和稳定。
社区社区概论复习重点
![社区社区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d5ed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7.png)
0社区概念和理论1社区定义: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社区的要素:地域、人口、制度构造和社会心理1、地域要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区域的大小或边界2、人口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构造和分布3、制度构造要素:各组成局部之间的社会关系4、社会心理要素: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3社区理论类型学理论类型学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在社区研究中运用类型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展高度抽象确定出两个极端的社会类型并将其至于连续统的两端,然后将现实的关系和这两个极端类型进展对照比拟,从而到达对现实关系在连续统中开展程度的科学认识。
区位学理论人文区位论与自然区位论的联系城市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古典区位论、社会文化区位论、新正统区位论等理论社会行动理论〔1〕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
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相关联的。
〔2〕社区行动的类型:突发性的社区行动:突然爆发,根本无组织习惯性的社区行动:例行的、正常性的社区事件创始性的社区行动:有方案开展的,一般比拟复杂〔3〕社区领导者的类型:非正式领袖、制度性的领袖、权利精英五、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最典型的特点:两分法、抽象性,古典类型学、新类型学的时代背景、观点及代表人物。
影响社区的人口因素1.人口的数量:出生、死亡、迁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2.人口的质量: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3.人口的构造:自然构造和社会构造4.人口的分布:静态的和动态的5什么是社区文化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0b59087cd184254b353527.png)
城市人口流动与社区管理摘要:流动人口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一直是城市人口管理的难点。
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社区构建的社会背景凸现探讨流动人口管理有效途径的重要意义。
要解决这一社会难题,应从流动人口城市社区融入的视角出发,积极探索通过流动人口主体介入、社区管理决策和过程介入以及互助合作参与等形式构建社区流动人口的参与式管理模式。
关键词: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参与式社区管理;社区融入在加速城市化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作为城市建设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群体最终转变为市民是一个必然趋势。
但由于种种原因,30年过去了,中国的流动人口仍然是城市的一类特殊群体:尽管他们居住、生活在城市,但身份、文化以及心理层面上并不属于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有学者提出:“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这种再社会化过程可以超越户籍的外在屏障而融入于生活方式之中,农民工融入了城市社区就是融入了城市。
一、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1.传统人口管理的惯性使流动人口失依。
调查结果表明,大约90%的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遵从街道的指令,并没有根据社区流动人口特点进行活动安排;只有10%的社区根据流动人口特点安排一些活动,但由于社区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有限,往往力不从心。
事实上,主要依靠以政府为中心自上而下的传统人口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情况。
城市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准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的直接管理机构仍然是另一种形式的政府权力延伸机构。
居委会的工作一直以来是以贯彻上级的指令为主,这种工作状态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路径依赖,在流动人口管理上也完全依靠街道。
首先表现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按照政府或者街道的安排完成任务,如进行“居住登记”、“三证的办理”、“计划生育”、社区安全以及卫生检查等,属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传统。
社区工作中过分强调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客观上带来了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强化了社区居委会的政府职能,表现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出台各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缺少依托社区为基础的创新性管理;二是出现流动人口社区管理制度的缺位,流动人口脱离了户籍所在地的制度管理,政府又没有制定出关于流动人口流入地有效的管理制度,出现组织缺位或“无组织”状态。
社区管理概论ppt课件
![社区管理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f3aa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4.png)
(一)社区管理的属性、要素和对象 (二)社区管理的主体 (三)城乡社区管理的边界
二、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状
(一)行政全能主义的“单位人管理”与“地区管理” (二)社会转型期社区管理的体制性矛盾 (三)当前政府角色的越位与缺位现象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基础。 2、细化现行各项法律制度的内容,明确各社区主体的
职责、功能边界,按章运作。 3、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及时创新法律文本。 (三)加快壮大社会中间阶层的力量 (四)寻找社区自治新的突破口,大力促进社区业主委
员会的发展 (五)改造社区自组织的微观生存环境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三章 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一、社区管理中政府行为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政府行为 2、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第一,引导行为 第二,规划行为 第三,扶持行为 第四,规范协调行为 第五,管理服务行为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五章 社区自组织 一、社区自组织理论综述
(一)“自组织”的理论关联 (二) 社区自组织理论梳理 (三)市民社会理论与社区自组织理论的耦合
二、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作用
(一)社区自组织的角色类型及其发展现状 1、审视社区组织类型的新角度——社区自组织 2、社区自组织的角色类型 (1)社区居民委员会 (2)社区业主委员会 (3)社区中介组织
社区护理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社区护理概论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ce246dba1aa8114431d979.png)
第一章概述
1社区(community):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地域里所形成的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性的、动态性的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5)居民家庭
2.简述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包括的内容。
答:
(1)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2)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和地点。
(3)选择健康教育者和确定健康教育对象。
(4)确定健康。
(6)健康教育的评价。
第五章——社区儿童与青少年保健指导
1小儿各年龄段分期及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护士角色:健康评估者,健康指导者,直接护理服务者,心理保健指导者。
8社区养老机构中的护士角色:管理者,培训者,健康指导者直接护理服务者
9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指在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增加的一种发展趋势。
第八章——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3)行为转变阶段模式(stages of behavior change model)
此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了根据个人或群体的需求来确定行为干预的策略,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转化策略也不尽相同。
题目:1.简述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地点。
答:
(1)学校
(2)卫生机构:社区
(3)工作场所:企业或机构
(4)公共场所
全身:生命体征、精神、心理、饮食、大小便、睡眠
社区概论:社区人口
![社区概论:社区人口](https://img.taocdn.com/s3/m/f9db9b8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d.png)
·爱德文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 3 零值增长人口论 • 所谓人口零值增长是指出生人数与死亡人
数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 • 代表人物:麦都斯 • 4 粮食安全线危机论 • 人口、粮食增长观。 •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
• (2)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 • A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B就业率,C文化普及率,
D平均寿命指数,E出生率,F婴儿死亡率 • ASHA=ABCD/EF • 比较理想的人口质量是:A为3.5%,B为850‰,
C为850‰,D为1.00,E为25‰,F为50‰。由理 想指标算出的ASHA指数为20.23。
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四、城市化
(三)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战略问题 • 所谓城市化战略,就是城市化采取什么样
的发展模式 • 1 小城镇模式 • 2 中等城市模式 • 3 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
第四节 社区人口质量
• 人口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 提高社区人口质量的途径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一)几种人口发展规模理论 • 1 人口转变论 • 以西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历史资料为依据,
对人口发展不同阶段作描述性说明的理论 • 代表人物 • 法国人口学家兰德里&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 2 适度人口论 • 适度人口是指最适宜、最有利的人口数量、
一、社区人口分布
• (3)城市化指标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 • 城市化水平=某地区城市人口总数/该地区总
人口数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5a006037cd184254b3535c1.png)
社区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社区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人口人口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3、社区组织为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预防和解决社区内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建立的组织。
4、社区组织体系是指社区里存在的各类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体系。
5、社区整合指社区内所有趋势都有一种共同的取向,人们有一种参与和认同感;并且社区中每一种互相依赖关系都能顺利地突破阻碍,而对社区有所贡献。
6、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1.人文生态学定义:人口的空间分布较为稀疏的社区2.2.行业划分:农业生产3.3.社会文化方面的定义:初级的社会群体、传统的文化、变迁的惰性等。
7、集镇社区费孝通先生认为:“集镇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
这种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8、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9、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迁出率=一定时期某社区的迁出人口数/一
定时期某社区的平均人口数×1 000/‰
• 总迁移率=(一定时期某社区的迁出人口数+
迁入人口数)/一定时期某社区的平均人口数 ×1 000/‰=迁入率+迁出率
•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某社区的迁入人口数-
迁出人口数)/一定时期某社区的平均人口数 ×1 000/‰ =迁入率-
三、社区人口迁移
•2 • (1)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区内人口迁移和
区际人口迁移
• (2)迁移人口的居住时间长短:永久性人口
迁移和非久性人口迁移
• (3)迁移人口的主体差异:农村人口迁移和
城市人口迁移。
• (4)迁移人口的方式:自愿性人口迁移、强
制性人口迁移和有计划的人口迁移。
• (5)迁移人口的原因:政治性人口迁移、经
比,科研机构的门类、数量和水平
• (7 • (8
一、人口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3 • (1)PQLI指数,即生命质量指数 • PQLI=(A+B+C)/3 • A为婴儿死亡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最高值
229-某地区的死亡率值)/2.22 100%
• B为一岁时预期寿命指数 =(该地区1岁时
平均预期寿命-最低值38)/0.39
二、社区经济对人口发展影响
• • • •
三、人口对社区
• • • •
四、人口与社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依据社区具体情况,确定人口发展战略 • • 努力促进社区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的协调发
• 寻求社区总体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促
进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结构的协调发展
复习思考题
•1 •2 • 3 如何理解社区人口的地域结构和社区人
•1 •2 •3 •4 •5
第二节 社区人口结构
• • • • •
一、社区人口结构的概念与种类
• (一)社区人口结构的概念 • 所谓社区人口结构,也称社区人口构成,
是指社区人口本身在一定时间的内部组合 状态,一般用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来表示。
• 社区人口结构有时间上的规定性,没有具
体时间标志的社区人口结构是不存在的。
第五章 社区人口
•社区人口的概念和特点 • • •社区人口质量 •人口与社区发展
第一节 社区人口的概念和特点
• •
一、社区人口的概念
• 人口:是指存在于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 量和质量,并表现为一定结构的有生命的 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人口迁移
• •1 •2 •3
四、城市化
• •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
现象或过程。它的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在农业生产 力和非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非 农业产业、从事农业的人口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 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工和分离,从而使非农产业 和人口在较大地域范围内集聚,使城市规模扩大、 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四、城市化
• • 多种因素: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 • 根本因素:生产方式的制约,首先是受生
四、城市化
• 所谓城市化战略,就是城市化采取什么样
的发展模式
•1 •2 •3
第四节 社区人口质量
• • • •
一、人口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 • 人口质量或称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时间、
一定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 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一、社区人口结构的概念与种类
• • 就人口构成因素的特点和性质: • 社区人口的自然结构 • 社区人口地域结构 •
二、社区人口的自然结构
• • 性别比:男女人数分别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表
示,或男女人数之比
• 出生婴儿性别比,即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出
生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
三、社区人口的地域结构
• • 指人口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的分布形成的组成
• 4 制约社区人口结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
复习思考题
•6 •7 • 8 简述人口质量的概念及如何测量人口质
•9 • 10
推荐阅读书目
•1
社,1999
•2
2002
•3
1992
•4
2003
•5
1997
•6
•7
——
华夏出版社,1996
2000
• 人口集中系数越小,则人口相对于土地分布越均
匀;反之,则说明局部区域人口集中的程度较高。
一、社区人口分布
• (3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
• 城市化水平=某地区城市人口总数/该地区
总人口数
一、社区人口分布
• •
• 2 任何一种人口分布都是历史积淀的结果 • 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 •4 •5
状况,说明了人口发展的地点和空间。
• (二)人口的行政区划结构 • 根据人口在各个行政区域的分布而形成的人口结
构。
• • 指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率,反
映了人口在城市和乡村中的分布情况。
四、社区人口的社会结构
• 指按不同的民族标志来划分的民族人口结构, • 指社区中各种宗教信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 指一个社区内具有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社区总人口
的比重。
• 指的是社区内不同类型家庭比重的变化。 • 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同行业的人口占全部在业人口中
的比重。
五、制约社区人口结构发展的因素
• •1 •2 •3 • (二)生态环境因素 •
第三节 社区人口分布与变迁
• • • • 城市化
(一)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1 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
• 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 扩散型的人口再分布:是指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
济性人口迁移和社会性人口迁移。
三、社区人口迁移
•3 • 绝对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
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总迁移人口数 (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和净迁移人口 数(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 相对指标则是指迁入率、迁出率、总迁移
三、社区人口迁移
• 迁入率=一定时期某社区的迁入人口/一定
• 1 人口的自然变动是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 • 2 人口的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的 • 3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在社会有机体
三、社区人口迁移
•1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上的位置变更,
又称为人口的机械变动。从狭义上讲,人 口迁移就是改变常住地点;从广义上讲, 人口迁移既包括改变常住地点,也包括不
• C为成人识字率 =某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中
的识字人口/该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100%
一、人口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 PQLI值的区间是0~100,0代表最低水平的
质量,100代表最高水平的质量。一般而言, PQLI≤65,为低素质人口类型;PQLI在 65~80之间,为中等素质人口类型; PQLI≥80
(一)几种人口发展规模理论
•1 • 以西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历史资料为依据,
对人口发展不同阶段作描述性说明的理论
• 代表人物 • 法国人口学家兰德里&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2 • 适度人口是指最适宜、最有利的人口数量、
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人口素质。
• 代表人物: • 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英国经济学家坎
换关系
• • •
• 1 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
•2 •3 • 4 加强优生科学研究,发展社区医疗卫生
保健事业,重视环境保护
第五节 人口与社区发展
• • 社区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 •
• (一)人口是社区发展的承担者 • 1 劳动人口是生产力的主体 •2 •3 • (二)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
南·爱德文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3 • 所谓人口零值增长是指出生人数与死亡人
数相等,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
• 代表人物:麦都斯 • 4 粮食安全线危机论 • 人口、粮食增长观。 •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
• •1 • 2 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相互制约 • 3 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存在着替代转
面积 ,单位为:人/平方公里)
• 人口密度的倒数为面积指数(a),是指一个区域内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数
• 人口密度通常用来评估人口规模与资源、生态环
一、社区人口分布
• (2 • 人口集中系数是反映人口相对于土地的分布均匀
• C=1/2 ∑| Pi-Si| (C为人口集中系数,Pi为某地区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Si为该地土地面积在总 面积中的比例。)
一、人口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 (2)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 • A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B就业率,C文化普及率,
D平均寿命指数,E出生率,F
• ASHA=ABCD/EF • 比较理想的人口质量是:A为3.5%,B为850‰,
C为850‰,D为1.00,E为25‰,F为50‰。由理 想指标算出的ASHA指数为20.23
通过人口迁移不断拓展居住空间的过程。
• 二是内聚型人口再分布:是指随着人口的增加,人
类发展出一种人口不断聚集的形式,经由人口密 度的不断增强形成人口生存的新战略
一、社区人口分布
•2 • (1 • 人口密度是指某一时点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
• D=P/A (D为人口密度,P为人口总数,A为总
• 主要包括: • 1 身体素质 • 2 科学文化素质 • 3 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