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划分及排序方法简介
网格划分排序方法

1.
(1)市区、县城网格保证连续、无缝连接,每个网格面积不大于4平方公里。
(2)交通枢纽、CBD、党政机关、大型聚集场馆、地标性建筑区域、产业园区、高层住宅区等区域划分为独立网格,不包含在城区及其他网格内。
(3)山区、戈壁、水面等不需要覆盖的区域不包含在网格内。
(4)网格内应包含全部基站。(现网、目标需求库)
各维度得分方法与业务密度得分方法一致
高等级用户数据维度评分方法:
4G终端数据维度评分方法:
用户投诉数据维度评分方法:
(3)综合得分
维度一权重:60%
维度二权重:15%
维度三权重:15%
维度四权重:10%
网格总得分=维度一得分*60%+维度二得分*15%+维度三得分*15%+维度四得分*10%。
3.
A类(精品)网格:刚性目标网格+总得分前30%网格
业务量数据:2G业务密度、3G业务密度、4G业务密度
网格业务密度综合得分=2G业务密度分值×2G权重+3G业务密度分值×3G权重+4G业务密度分值×4G权重。
(2)其他维度综合调整
维度二:高等级用户数据(去重后金卡、银卡、钻石卡用户之和)
维度三:4G终端数据(网格内4G终端数量之和)
维度四:用户投诉数据(网格内投诉次数之和)
(5)其他要求与集团下发标准保持一致。
2.根据业务量ຫໍສະໝຸດ 据对网格进行初步分级,叠加用户分布、用户投诉数据、市场重要性等对网格分级结果进行调整,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2.1
校园(包括一、二、三类校园)、4A以上景区网格,无论得分高低不进行网格分级排序,直接定义为A类(精品)网格。
2.2
第3章网格划分技术及技巧-图文

第3章网格划分技术及技巧-图文创建几何模型后,必须生成有限元模型才能分析计算,生成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就是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划分主要过程包括三个步骤:⑴定义单元属性单元属性包括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特性、单元坐标系和截面号等。
⑵定义网格控制选项★对几何图素边界划分网格的大小和数目进行设置;★没有固定的网格密度可供参考;★可通过评估结果来评价网格的密度是否合理。
⑶生成网格★执行网格划分,生成有限元模型;★可清除已经生成的网格并重新划分;★局部进行细化。
3.1定义单元属性3.1.1单元类型1.定义单元类型命令:ET,ITYPE,Ename,KOP1,KOP2,KOP3,KOP4,KOP5,KOP6,INOPRITYPE---用户定义的单元类型的参考号。
KOP1~KOP6---单元描述选项,此值在单元库中有明确的定义,可参考单元手册。
也可通过命令KEYOPT进行设置。
INOPR---如果此值为1则不输出该类单元的所有结果。
例如:et,1,link8!定义LINK8单元,其参考号为1;也可用ET,1,8定义et,3,beam4!定义BEAM4单元,其参考号为3;也可用ET,3,4定义2.单元类型的KEYOPT命令:KEYOPT,ITYPE,KNUM,VALUEITYPE---由ET命令定义的单元类型参考号。
KNUM---要定义的KEYOPT顺序号。
VALUE---KEYOPT值。
该命令可在定义单元类型后,分别设置各类单元的KEYOPT参数。
例如:et,1,beam4!定义BEAM4单元的参考号为1et,3,beam189!定义BEAM189单元的参考号为3keyopt,1,2,1!BEAM4单元考虑应力刚度时关闭一致切线刚度矩阵keyopt,3,1,1!考虑BEAM189的第7个自由度,即翘曲自由度!当然这些参数也可在ET命令中一并定义,如上述四条命令与下列两条命令等效:et,1,beam4,,1et,3,beam189,13.自由度集命令:DOF,Lab1,Lab2,Lab3,Lab4,Lab5,Lab6,Lab7,Lab8,Lab9,Lab104.改变单元类型命令:ETCHG,Cnv5.单元类型的删除与列表删除命令:ETDELE,ITYP1,ITYP2,INC列表命令:ETLIST,ITYP1,ITYP2,INC3.1.2实常数1.定义实常数命令:R,NSET,R1,R2,R3,R4,R5,R6续:RMORE,R7,R8,R9,R10,R11,R12NSET---实常数组号(任意),如果与既有组号相同,则覆盖既有组号定义的实常数。
网格划分方法

有限元法——原理、建模及应用第二次讨论课关于网格划分方法问题讨论报告。
班级:模具1班小组成员:郑福鑫110101020059吴立军110101020049周坤110101020062杨钊110101020061邢增日110101020058目录16.1 网格划分原则一、网格数量二、网格疏密三、单元阶次四、网格质量五、网格分界面和分界点六、位移协调性七、网格布局16.2 网格划分方法一、半自动分网方法二、自动分网方法三、自适应分网16.1 网格划分原则一.网格数量网格数量又称绝对网格密度,由网格的整体和局部尺寸控制。
其多少主要影响结果精度和计算规模。
1.结果精度网格数增加,结果精度一般会提高。
因为:(1)网格边界能更好逼近几何模型的曲线或曲面边界(2)单元插值函数能更好逼近实际函数(3)在应力梯度较大的部位,能更好反映应力值的变化但网格数太大时,数值计算的累积误差反而会降低计算精度2.计算规模网格数量增加,主要增加以下计算时间。
(1)单刚形成时间(2)方程求解时间(3)网格划分时间选择网格量时还应考虑分析类型和特点,可遵循以下原则:(1)静力分析。
对变形可较少网格;对应力或应变应较多。
(2)固有特性分析。
对低阶模态可较少网格,对高阶应较多。
其中集中质量矩阵法精度低于一致质量矩阵法,应更多网格。
(3)响应分析。
对位移响应可较少网格;对应力响应应较多。
(4)热分析。
对热传导,结构内部温度梯度趋于常数,可较少内部单元;对热变形和热应力,按位移和应力原则选。
二、网格疏密网格疏密又称相对网格密度,指不同部位网格大小不同应力集中区(梯度变化较大处)应较密网格计算精度不随网格数绝对增加,网格数应增加到关键部位网络有疏密时,要注意疏密之间的过渡。
一般原则是网格尺寸突变最少,以免畸形或质量较差的网络。
常见过渡方式1.单元过渡。
用三角形过渡四边形、用四面体和五面体过渡六面体。
2.强制过渡。
用约束条件保持大小网格间的位移连续。
网格编号及划分说明文档v1.3

网格编号及划分说明文档V1.3 2011年5月3日一、网格划分规则根据集团最新要求,网格划分规则如下全国各地市高速、铁路、市区、干道网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划分:1.铁路及高速网格以省为单位进行提交,如果某条铁路或高速跨省,需要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分段进行划分,跨省的如津京高速,需要划分为津京高速北京段和津京高速天津段;省内高速不分段进行划分,直接作为一个网格,如浙江省的甬台温高速。
备注:最新要求,省内高速不再进行分段划分。
高速网格以省为单位进行提交。
2.进行网格划分时各图层(高速、铁路、市区、干道为4类图层)网格单独划分到一个图层,例如市区类网格可以单独划分到一个图层,高速类网格可划分到另一个图层中。
需要说明的是,绕城高速、机场高速、市区内主干线等作为干道网格进行划分,不再作为市区网格进行测试,市区到郊县的干线如不在考核范围内,不需要提交网格。
备注:最新要求,绕城高速、机场高速、市区内主干线作为干道网格进行划分。
二、网格编号规则全国各地市高速、铁路、市区、干道网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编号:1.市区网格编号必须为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某地市市区内有17个网格,编号应为1至17。
2.高速网格的编号格式为:H*高速名称,H代表此网格为高速网格,*为数字,表示为某省的第几条高速公路,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京津高速北京段,编号为H1津京高速北京段。
3.铁路网格的编号格式为:R*铁路名称,R代表此网格为铁路网格,*为数字,表示为某省的第几条铁路,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京津高铁天津段,编号为R1京津高铁天津段。
备注:暂不提交铁路网格。
4.干道网格的编号格式为:M*干道名称,M代表此网格为干道网格,*为数字,表示某地市的第几条干道,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北京的二环线,编号为M1二环线。
备注:在划分干道和高速网格之时,需要注意不要把干道、高速之外的非干道、高速测试道路划分到网格之内去,否则会影响渗透率等网格指标统计。
网格_百度百科

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被称为是下一代的网格体系结构,它是在原来“五层沙漏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Web Service
Service 服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服务(Grid
Service)”的概念,用于解决服务发现、动态服务创建、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等与临时服务有关的问题。
基于网格服务的概念,OGSA
将整个网格看作是“网格服务”的集合,但是这个集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扩展的,这反映了网格的动态特性。网格服务通过定义接口来完成不同的功能,服务数据是关于网格服务实例的信息,因此网格服务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网格服务=接口/行为+服务数据”。
三.网格技术的特征及其体系结构
1.网格技术的特征
在介绍网格的特征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网格是不是分布式系统?这个问题之所以必须回答,因为人们常常会问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网格?现在已经有很多系统(比如海关报关系统、飞机订票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这些系统与网格有什么区别?"
构造层(Fabric):控制局部的资源。由物理或逻辑实体组成,目的是为上层提供共享的资源。常用的物理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系统、目录、网络资源等;逻辑资源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计算池、计算机群等。构造层组件的功能受高层需求影响,基本功能包括资源查询和资源管理的QoS保证。
连接层(Connectivity):支持便利安全的通信。该层定义了网格中安全通信与认证授权控制的核心协议。资源间的数据交换和授权认证、安全控制都在这一层控制实现。该层组件提供单点登录、代理委托、同本地安全策略的整合和基于用户的信任策略等功能。
网页设计中的网格布局设计技巧

网页设计中的网格布局设计技巧在网页设计中,网格布局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技巧,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将网页元素有条理地排列,使页面更加美观和易于阅读。
下面将介绍一些网格布局设计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定义网格布局:网格布局是将网页划分为等宽的列和行,以便于放置不同的元素。
使用网格布局可以使页面看起来更加整齐、规整,并且有助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2. 选择适当的网格系统:网格系统是一种用于创建网页布局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些预定义的布局模板和网格线的参考。
常见的网格系统包括Bootstrap、Foundation等。
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网格系统,在设计时可以根据网格线进行元素的定位和对齐。
3. 使用对称网格布局:对称网格布局是指网页上的列数和行数相等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方式常用于展示图片或产品等元素,可以使页面看起来更加均衡和整洁。
4. 采用非对称网格布局:非对称网格布局是指网页上的列数和行数不相等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用来突出某个元素或内容,从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5. 划分主要和次要区域:在网页设计中,主要区域通常用来放置最重要的内容,如标题、主要图片等。
而次要区域可以用来展示相关内容、广告等。
通过划分主要和次要区域,可以使页面结构更加清晰,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6. 考虑响应式设计:在设计网格布局时,务必考虑到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的适配。
响应式设计是指网页能够自动调整布局和元素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
通过使用媒体查询和弹性盒子布局等技术,可以实现网页在不同设备上的良好显示效果。
7. 注意间距和对齐:在网页设计中,间距和对齐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间距能够提高页面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而对齐可以使页面看起来更加整齐和专业。
在使用网格布局时,要注意元素之间的间距和对齐方式,避免元素之间的杂乱和混乱。
8. 考虑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网页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使用合适的颜色可以增强页面的吸引力,并且有助于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情感。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编排方法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编排方法
在平面设计中,网格编排是一种常用的排版方法,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将页面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得页面整体看起来更加统一和有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格编排方法:
1. 等分网格:将页面均匀地划分为相等的网格单元,可以是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网格线,也可以是斜线等,适用于整齐的和有序的排版效果。
2. 黄金比例网格:将页面按照黄金比例(1:1.618)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黄金比例被认为是视觉上最具吸引力的比例之一,可以用来设计排版区块、图片展示等。
3. 垂直网格:将页面按照垂直方向进行划分,用于呈现长文本、导航菜单等内容,可以使得页面更加易读和具有节奏感。
4. 水平网格:将页面按照水平方向进行划分,适用于呈现图片、横幅广告等内容,可以使得页面更加醒目和引人注目。
5. 斜线网格:使用斜线来划分页面,可以使得页面看起来有一种独特的动态感和节奏感,适合用于设计创意、个性化的页面效果。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网格编排方法,实际应用时,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
求和效果来选择合适的网格形式,或者结合多种网格方式进行排版,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网格划分算法与原理的应用

网格划分算法与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网格划分算法?网格划分算法是一种将二维或三维空间划分为规则网格的算法。
它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小格子,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
网格划分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视觉等。
2. 网格划分算法的原理网格划分算法的原理是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都包含一定的空间范围。
常见的网格划分算法有均匀网格划分算法、自适应网格划分算法和层次网格划分算法。
2.1 均匀网格划分算法均匀网格划分算法将空间均匀划分为相同大小的网格单元。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适合处理空间数据量较小、密度均匀的情况。
然而,在处理空间数据密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均匀网格划分算法可能导致部分网格单元过于密集,而部分网格单元过于稀疏。
2.2 自适应网格划分算法自适应网格划分算法根据空间数据的密度进行动态调整,将网格单元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区域。
当空间数据密度较大时,网格单元的大小会减小,以便更好地表示密集区域;当空间数据密度较小时,网格单元的大小会增大,以减少计算量和存储空间。
自适应网格划分算法可以更好地适应空间数据密度不均匀的情况,但算法复杂度较高。
2.3 层次网格划分算法层次网格划分算法将空间划分为多个层次的网格单元。
每个层次的网格单元都比上一层次的网格单元更粗糙,但包含的空间范围更广。
层次网格划分算法通过使用多个层次的网格单元,可以在处理大规模空间数据时,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分析。
3. 网格划分算法的应用网格划分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部分应用场景:•计算机图形学:网格划分算法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网格结构,以便进行几何建模、光照计算和渲染等操作。
•计算流体力学:网格划分算法用于将计算域划分为网格单元,以便进行流体力学模拟和计算。
•计算机视觉:网格划分算法用于将图像或视频划分为网格单元,以便进行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等任务。
•空间数据分析:网格划分算法用于将空间数据划分为网格单元,以便进行空间查询和分析。
网格划分的技巧和策略

网格划分的技巧和策略网格划分是一种将区域划分成小网格的技巧和策略,通常用于解决空间和优化问题。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进行问题求解,提高算法的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网格划分技巧和策略。
1.固定大小划分: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网格划分策略。
将区域按照固定大小进行划分,即将整个区域分为相同大小的小网格。
这种策略适用于问题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自适应划分的情况。
2.自适应划分:自适应划分是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灵活划分的策略。
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可以将区域动态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小网格。
对于密集的区域可以进行更密集的划分,而对于空旷的区域可以进行稀疏的划分。
这种策略能够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3.均匀划分:均匀划分是将区域按照均匀分布的原则划分为小网格。
这种策略适用于问题的特征比较均匀分布的情况,可以保证每个小网格中的数据量相对均匀,能够更好地平衡计算负载。
4.优先划分:优先划分是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重点划分的策略。
根据问题的求解难度和重要性,可以优先划分那些对求解结果影响较大的区域。
这种策略能够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5.层次划分:层次划分将区域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将大区域划分成小区域,再将小区域划分成更小的网格,以此类推。
这种策略适用于问题具有多个层次结构的情况,可以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
6.聚类划分:聚类划分是将区域中相似的数据聚集到一起进行划分的策略。
根据问题的特点,将相似的数据划分到同一个网格中,可以提高数据的局部性和访问效率。
7.动态划分:动态划分是根据问题的求解过程进行实时划分的策略。
根据问题的求解情况,动态调整网格的大小和划分方式,以及重新划分区域。
这种策略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求解过程,灵活调整划分策略,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
总结:网格划分是一种常用的解决空间和优化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选择合适的划分方式和策略,可以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和准确性。
不同的问题和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网格划分策略,应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网格划分的几种基本处理方法

网格划分的几种基本处理方法贴体坐标法:贴体坐标是利用曲线坐标,并使其坐标线与燃烧室外形或复杂计算区域边界重合,这样所有边界点能够用网格点来表示,不需要任何插值。
一旦贴体坐标生成通过变换,偏微分方程求解可以不在任意形状的物理平面上,而在矩形或矩形的组合(空间问题求解域为长方体或它们的组合)转换平面上进行。
这样计算与燃烧室外形无关,也与在物理平面上网格间隔无关。
而是把边界条件复杂的问题转换成一个边界条件简单的问题;这样不仅可避免因燃烧室外形与坐标网格线不一致带来计算误差,而且还可节省计算时间和内存,使流场计算较准确,同时方便求解,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形状流动区域的计算,在工程上比较广泛应用。
区域法:虽然贴体坐标系可以使坐标线与燃烧室外形相重合,从而解决复杂流动区域计算问题。
但有时实际流场是一个复杂的多通道区域,很难用一种网格来模拟,生成单域贴体网格,即使生成了也不能保证网格质量,影响流场数值求解的效果。
因此,目前常采用区域法或分区网格,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外形特点把复杂的物理域或复杂拓扑结构的网格,分成若干个区域,分别对每个子区域生成拓扑结构简单的网格。
由这些子区域组合而成的网格,或结构块网格。
对区域进行分区时,若相邻两个子域分离边界是协调对接,称为对接网格;若相邻两子域有相互重叠部分,则此分区网格称为重叠网格。
根据实际数值模拟计算的需要,把整个区域(燃烧室)分成几个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生成网格。
这样不仅可提高计算精度,而且还可节省计算机内存,提高收敛精度。
但是计算时,必须考虑各区域连接边界处耦合以及变量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问题。
处理各个区域连接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办法是在求解各变量时各区域可以单独求解若干次而对压力校正方程.设压力校正值在最初迭代时为零,为了保证流量连续各个区域应同时求解,然后对各个速度和压力进行校正。
或者采用在两个区域交界处有一个重叠区,两个区域都对重叠区进行计算,重叠区一边区域内的值,要供重叠区另一边区域求解时用。
第十五章网格划分方法

第⼗五章⽹格划分⽅法第⼗五章⽹格划分⽅法建⽴⼏何模型和选择单元类型以后,就应基于⼏何模型进⾏分⽹。
分⽹的⼯作量⼤,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格形式直接影响结果精度和模型规模,因此分⽹是建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本节⾸先介绍⽹格划分的⼀般原则,然后介绍半⾃动和⾃动两种分⽹⽅法,并介绍⾃适应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第⼀节⽹格划分原则划分⽹格时⼀般应考虑以下原则。
⼀、⽹格数量⽹格数量⼜称绝对⽹格密度,它通过⽹格的整体和局部尺⼨控制。
⽹格数量的多少主要影响以下两个因素:1.结果精度⽹格数量增加,结果精度⼀般会随之提⾼。
这是因为:⑴⽹格边界能够更好地逼近⼏何模型的曲线或曲⾯边界;⑵单元插值函数能够更好地逼近实际函数;⑶在应⼒梯度较⼤的部位,能够更好地反映应⼒值的变化。
但应注意,当⽹格数量太⼤时,数值计算的累计误差反⽽会降低计算精度。
2.计算规模⽹格数量增加,将主要增加以下⼏个⽅⾯的计算时间。
⑴单元形成时间这部分时间与单元数量直接相关。
当单元为⾼阶单元时,由于计算单元刚度矩阵要进⾏⾼斯积分,所以单元形成要占相当⼤的⽐例。
⑵求解⽅程时间⽹格数量增加,节点数量会增加,有限元⽅程的数量增加,求解⽅程组的时间将⼤⼤增加。
⑶⽹格划分时间⽹格数量增加时,⽆论采⽤半⾃动还是⾃动⽅法,都会使⽹格划分更多的时间。
由于⽹格数量增加对结果精度和计算规模都将提⾼,所以应权衡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般原则是:⾸先保证精度要求,当结构不太复杂时尽可能选⽤适当多的⽹格。
⽽当结构⾮常复杂时,为了不时计算精度⽽⼜不使⽹格太多,因采⽤其他措施降低模型规模,如⼦结构法、分布计算法等。
图15-1中的实线表⽰结构位移随⽹格数量收敛的⼀般曲线,虚线代表时间随⽹格数量的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当⽹格数量较少时,增加⽹格数量可明显提⾼精度,⽽计算时间不会明显增加。
当⽹格数量增加到⼀定程度后(例如点P),继续增加⽹格对精度提⾼甚微,⽽计算时间却⼤幅度增加。
因此并不是⽹格分得越多越好,应该考虑⽹格增加的经济性。
如何做网格建筑排版方案设计

网格建筑排版方案设计一、网格建筑的特点网格建筑是指沿着一定方向布置有规则的道路网格和建筑物的建筑形式。
网格建筑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规整性:网格建筑的布局规整,道路呈现网格形状,建筑物呈现直线排列的特点。
2. 可扩展性:网格建筑布局简单,便于扩展和调整,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地进行拓展。
3. 便利性:网格建筑道路交叉卡口少,行车便利,行人步行距离短,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4. 通透性:网格建筑的道路交叉节点多,呈现开敞的形式,有利于空气流通和景观观赏。
5. 安全性:网格建筑的道路直线排列,行驶视野开阔,车辆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和行驶,提高了行车安全。
二、网格建筑排版设计的原则在进行网格建筑排版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则: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网格建筑排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建筑物和道路的布局,确保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保持整体和谐性:网格建筑的排版设计需要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避免杂乱无章的布局,应该注重整体规划的统一性。
3. 注重功能分区:在进行网格建筑排版设计时,需要合理划分区域的功能,确保各个区域的功能互补和协调,提高整体的利用效率。
4. 突出重点建筑:在网格建筑排版设计中,需要突出重点建筑的位置和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5. 便利出行:网格建筑的排版设计需要注重道路的通畅性和便利性,确保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6. 保护环境:在进行网格建筑排版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7. 考虑可持续性:网格建筑排版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素,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三、网格建筑排版设计的具体步骤在进行网格建筑的排版设计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逐步进行,以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 调查研究:首先需要对设计的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地形地貌、交通情况、人口分布等情况,为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网格划分及排序方法简介_图文

网格划分及排序方法介绍1.概述1.1引入网格的目的在地理维度的基础上叠加用户维度,综合用户分布、用户行为、终端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存量和增量市场等维度查找价值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的价值大小确定建设目标和投资节奏,精准网络投资。
1.2网格与场景及站点的关系网格颗粒度介于场景与站点之间,其本质是按照价值属性对区域进行聚类。
网格是对市区、县城、行政村等场景的进一步细分,但校园、景区、乡镇镇区专题网格的边界要求与对应的场景边界保持一致,交通干线为独立的网格图层。
网格化思路的引入,形成“场景、网格、站点”三维模型,可提供个体与整体的全方位参考,从而为引导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率、支撑市场发展提供帮助。
1.3网格化思路1.3.1有效面积与无效面积全国42%的面积聚集了95%的人口,人口及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分布情况,所以部分区域(如沙漠、大面积水域、山脉等)建站效益难以保障,于是引入有效面积与无效面积的概念,量化衡量具有建站需求的区域。
图1.3.1 无效覆盖区域示例有效面积定义如下:基站覆盖范围内人口密度达到100人/Km2或单站覆盖人口达到2000人的区域(以收支平衡为目标进行测算)所占面积定义为有效面积;✧收支平衡测算标准:10*站点年收入 /(建设成本+10*站点年运维成本)≥ 1✧计算期为10年,考虑到铁塔公司成立,新增基站配套投资按照1/3计列。
不符合以上标准的的为无效面积。
在进行网格划分时首先就要明确有效面积、无效面积各自的区域范围。
1.3.2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有效面积为已完成网络覆盖或将要进行覆盖的区域,对于这一部分区域需要进行连续的更细化的网格划分。
结合传统的“点、线、面”概念,将地理上连续的栅格化的网格划分称之为“物理网格”,将交通干线定义为“逻辑网格”,如下图所示:图1.3.2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示意图(此图不含无效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效面积区域内也可能有交通干线分布,所以逻辑网格可以在有效面积、无效面积分布,而物理网格只能在有效面积内划分。
网格划分及排序方法简介

网格划分及排序方法介绍1.概述1.1引入网格的目的在地理维度的基础上叠加用户维度,综合用户分布、用户行为、终端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存量和增量市场等维度查找价值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的价值大小确定建设目标和投资节奏,精准网络投资。
1.2网格与场景及站点的关系网格颗粒度介于场景与站点之间,其本质是按照价值属性对区域进行聚类。
网格是对市区、县城、行政村等场景的进一步细分,但校园、景区、乡镇镇区专题网格的边界要求与对应的场景边界保持一致,交通干线为独立的网格图层。
网格化思路的引入,形成“场景、网格、站点”三维模型,可提供个体与整体的全方位参考,从而为引导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率、支撑市场发展提供帮助。
1.3网格化思路1.1.1有效面积与无效面积全国42%的面积聚集了95%的人口,人口及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分布情况,所以部分区域(如沙漠、大面积水域、山脉等)建站效益难以保障,于是引入有效面积与无效面积的概念,量化衡量具有建站需求的区域。
图1.3.1 无效覆盖区域示例有效面积定义如下:基站覆盖范围内人口密度达到100人/Km2或单站覆盖人口达到2000人的区域(以收支平衡为目标进行测算)所占面积定义为有效面积;收支平衡测算标准:10*站点年收入 /(建设成本+10*站点年运维成本)≥ 1计算期为10年,考虑到铁塔公司成立,新增基站配套投资按照1/3计列。
不符合以上标准的的为无效面积。
在进行网格划分时首先就要明确有效面积、无效面积各自的区域范围。
1.1.2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有效面积为已完成网络覆盖或将要进行覆盖的区域,对于这一部分区域需要进行连续的更细化的网格划分。
结合传统的“点、线、面”概念,将地理上连续的栅格化的网格划分称之为“物理网格”,将交通干线定义为“逻辑网格”,如下图所示:图1.3.2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示意图(此图不含无效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效面积区域内也可能有交通干线分布,所以逻辑网格可以在有效面积、无效面积分布,而物理网格只能在有效面积内划分。
网格化管理三级网格划分

遵循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责任“网格化”:乡镇为大网格,行政村为中网格,生产经营单位为小网格,对每一个网格内的责任单位实现“三定”(定人、定岗、定责)机制,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各网格内的责任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具体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方案.
五、工作职责
(一)大网格职责。
负责全镇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各网格点的基础数据台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镇、村两级网格的责任人、责任目标;负责对村级网格安全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建档登记,形成镇级安全管理数据库;督促、指导村级网格完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与执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全面收集汇总村级网格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至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中网格职责。
负责落实本级本单位安全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人员;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建档登记,协助上级做好巡查检查工作;及时汇总上报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安全宣传.
(三)小网格职责.负责建立本单位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构和方案,配备安全生产网格管理员;明确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和组织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及时上报安全生产工作动态信息;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检查、宣传教育、会议等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情况台账,对安全生产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向上级网格上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网格划分的方法

网格划分的方法1.矩形网格差分网格的划分方法划分网格的原则:1)水域边界的补偿。
舍去面积与扩增面积相互抵消。
2)边界上的变步长处理。
3)水、岸边界的处理。
4)根据地形条件的自动划分。
5)根据轮廓自动划分。
2.有限元三角网格的划分方法1)最近点和稳定结构原则。
2)均布结点的网格自动划分。
3)逐渐加密方法。
353025201510505101520253035距离(m)距离(m)3. 有限体积网格的划分方法1) 突变原则。
2) 主要通道边界。
3) 区域逐步加密。
距离(100m)离距(100m)距离(100m)离距(100m )4. 边界拟合网格的划分方法1) 变换函数:在区域内渐变,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边值问题。
),(ηξξξP yy xx =+),(ηξηηQ yy xx =+2) 导数变化原则。
⎪⎪⎪⎪⎭⎫⎝⎛∂∂∂∂=⎪⎪⎪⎪⎭⎫ ⎝⎛∂∂∂∂-ηξ1J y x ,⎪⎪⎭⎫ ⎝⎛=ηηξξy x y x J 为雅可比矩阵,⎪⎪⎭⎫ ⎝⎛--=-ηηξξy x y x J J 11, ξηηξy x y x J -=)22(1222233ηηξηξηηξηξξηηηηηξξηηξξξηξy y x y y y x y y x x y y x y y x y J xx +-+-+-= 同理可得yy ξ,xx η,yy η。
变换方程为020222=+++-=+++-)()(ηξηηξηξξηξηηξηξξγβαγβαQy Py J y y y Qx Px J x x x 其中2222,,ξξηξξηηηγβαy x y y x x y x +=+=+=。
网格划分

1、划分有限元网格后,不能再删除节点和单元,也不能再进行布尔运算,除非将网格也清除。
2、网格划分的三个步骤(a)定义单元属性。
即Mesh Attributes(b)定义网格控制。
即MeshTool、Size Cntrls(c)生成网格。
即Mesh3、自由网格对单元形状是无限制的,可以划分任意形状的单元;映射网格划分,划分面单元时只能划分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而划分体单元时只能划分成六面体单元,不能划分成四面体单元,也就是说映射网格划分的模型需要是规则形状,明显的成排4、第一步是定义单元属性。
主要是设定以下的信息:单元类型ET/实常数R/材料特性MP/单元坐标系/截面号等注意对梁(Beam)单元划分时,要给出方向关键点作为线的属性。
5、网格划分控制网格划分控制能控制网格单元的形状、中间节点位置、单元大小等。
在整个分析中最为重要。
(a)网格划分工具(MeshTool)可以达到的目的控制智能尺寸(smartsizing)。
可以设置网格单元的尺寸:包括网格数和网格单元的大小。
可以指定网格单元的形状【Tri/Quad/Tet/Hex】可以指定网格划分的方式:自由划分free、映射划分mapping或者是扫射划分sweeping可以清除网格(clear)可以细化网格(refine d at)6、网格单元的形状对于一个模型可以用多种类型不同的网格,但是一般情况不要混用。
7、此算法首先对划分网格的面或体的所有线估算单元边长,然后对集合体的弯曲和接近区域的线进行四化。
最后划分。
8、关于映射网格划分包括面的映射网格划分和体的映射网格划分。
面的映射网格划分的条件:(1)面必须是三角形或四边形(2)面的对边划分相同数目的单元(NIDV)或划分时有过渡网格进行配合(3)如面是三角形单元,则划分的单元必须为偶数且各边单元数目相等(4)若面的边多余四条,则不能直接进行映射网格划分,可以将一些线合并或连接,减少边数,然后进行映射网格划分体的映射网格划分(1)划分的网格单元只能是六面体单元(2)体必须要有6个或5个或4个面(3)对边必须划分成相同的单元数或采用过度网格(4)若体有4个或5个面,则三角形面上的单元分割数必须是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划分及排序方法介绍1.概述1.1引入网格的目的在地理维度的基础上叠加用户维度,综合用户分布、用户行为、终端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存量和增量市场等维度查找价值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的价值大小确定建设目标和投资节奏,精准网络投资。
1.2网格与场景及站点的关系网格颗粒度介于场景与站点之间,其本质是按照价值属性对区域进行聚类。
网格是对市区、县城、行政村等场景的进一步细分,但校园、景区、乡镇镇区专题网格的边界要求与对应的场景边界保持一致,交通干线为独立的网格图层。
网格化思路的引入,形成“场景、网格、站点”三维模型,可提供个体与整体的全方位参考,从而为引导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率、支撑市场发展提供帮助。
1.3网格化思路1.3.1有效面积与无效面积全国42%的面积聚集了95%的人口,人口及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分布情况,所以部分区域(如沙漠、大面积水域、山脉等)建站效益难以保障,于是引入有效面积与无效面积的概念,量化衡量具有建站需求的区域。
图1.3.1 无效覆盖区域示例有效面积定义如下:基站覆盖范围内人口密度达到100人/Km2或单站覆盖人口达到2000人的区域(以收支平衡为目标进行测算)所占面积定义为有效面积;✧收支平衡测算标准:10*站点年收入 /(建设成本+10*站点年运维成本)≥ 1✧计算期为10年,考虑到铁塔公司成立,新增基站配套投资按照1/3计列。
不符合以上标准的的为无效面积。
在进行网格划分时首先就要明确有效面积、无效面积各自的区域范围。
1.3.2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有效面积为已完成网络覆盖或将要进行覆盖的区域,对于这一部分区域需要进行连续的更细化的网格划分。
结合传统的“点、线、面”概念,将地理上连续的栅格化的网格划分称之为“物理网格”,将交通干线定义为“逻辑网格”,如下图所示:图1.3.2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示意图(此图不含无效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效面积区域内也可能有交通干线分布,所以逻辑网格可以在有效面积、无效面积分布,而物理网格只能在有效面积内划分。
1.3.3小结有效面积、无效面积、物理网格、逻辑网格关系如下图所示:图1.3.4各名词概念逻辑关系图注:本地网面积=本地网有效面积+本地网无效面积本地网有效面积=本地网所有物理网格面积之和无效面积与有效面积无重叠区域物理网格之间无重叠区域逻辑网格与物理网格、无效面积可重叠2.网格划分原则网格划分总体原则如下:1)物理网格、逻辑网格为独立的两个图层;2)原则上,物理网格是闭环结构,网格应与现有的行政区域(镇区和街道办)边界和基层责任单元、运维网格关联,尽量避免和减少网格交叉,建议上级网格包含下级网格,同级网格无重叠区域。
为与市场形成有效互动,需以基层责任单元的边界为基础进行划分;图2.1.1基层责任单元与微网格布局示意图(此图不含无效面积)3)物理网格网格划分应统筹考虑现有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划分;4)省内一条交通干线原则上只归属一个逻辑网格,如果同一交通干线在不同区域内客流量会有较大区别,则可按照行政区界分段划分网格,但同一个本地网内的同一条交通干线只能归属同一个逻辑网格;5)网格应考虑地形地貌和功能特征(如住宅区、商业区、商务区、政企办公区、大学城、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将无线网络环境相似的区域划分为一个网格;6)网格的划分应便于人口和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的统计,便于进行网络覆盖、网络质量、业务量等方面的评估;7)网格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最好以完整的一个(或相关的几个)校园、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等定义为一个网格;8)不需要覆盖的区域不包含在网格内。
3.网格划分流程3.1网格划分工具及数据准备1)软件平台: Mapinfo软件(建议选取11.0及以上版本,可直接在软件中打开卫星地图)。
2)图层基础信息:Mapinfo软件使用的行政区划图层(省、市、县、乡镇界)、行政村分布图层、城区街道图层、河流水域图层、交通干线图层、地标建筑图层等,分场景的KML文件。
3)市场信息:基层责任单元的图层及列表信息,集团客户及大客户地理分布及列表信息。
4)楼宇库信息:楼宇库数据,地理化呈现不同类型建筑布局情况,为网格划分提供参考。
5)无线网络数据:小区级连续7天2/3G网络各自话务量及数据流量、小区级连续7天2/3G网络服务用户数。
6)其他数据:网优网格图层、综合业务接入区图层等。
3.2网格划分步骤3.2.1专题网格及重要区域划分打开各参考图层,新建物理网格图层文件,逐个圈画独立的校园、景区、交通枢纽、CBD、党政机关、大型聚集场馆、地标性建筑区域、产业园区、高层住宅区等区域。
需要关注的内容为:1)校园、景区边界原则上与现有KML文件保持一致,相同性质的区域可适度连片。
2)每画一个网格需要及时添加网格编号及名称信息,便于后续信息化处理,其他网格划分也需及时添加信息。
3.2.2城区网格划分及修正专题区域外的网格划分,应综合考虑业务量、用户分布、功能区、以及无线传播环境(与覆盖方案相关),可结合功能区域、地理环境、街道布局划分网格,将连续的近似价值属性的区域归属到同一个网格中。
随后参考基站级全天业务量、基站级用户分布、集团及大客户分布情况对网格边界进行修正。
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如下:1)对于高层住宅小区、银卡以上用户聚集区域原则上应单独划分网格。
2)物理网格原则上要求与基层责任单元边界一致,城区网格大小建议不超过4KM2。
3)相邻网格需要去除重复区域,保证网格面积统计的准确性。
3.2.3郊区网格划分郊区网格划分主要依托行政区边界,同时参考地形、厂矿、人口分布等信息进行聚类,不能与城区所画网格重叠。
郊区网格划分注意事项如下:1)乡镇镇区独立划分网格,镇区的网格边界与23类场景的乡镇边界保持一致。
2)农村区域因基站分布较为分散,网格划分面积可以适当扩大,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只归属于一个网格,但单个网格最小应该不小于一个行政村。
3)厂矿(企业)园区、大型市场、旅游景点等独立划分网格。
4)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带,城市群以及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可以参照城市划分网格。
5)不需要覆盖的区域(如山区、戈壁、水面等地广人稀的区域)不划入网格。
3.2.4逻辑网格划分新建逻辑网格图层文件,将交通干线逐条、逐段的划分成网格(只需要画高铁、动车线、机场高速、跨省高速、省内高速、普通铁路、国道、省道及水运航道),路由可参考前期已画的交通干线KML文件。
3.2.5完善图层信息完成物理网格划分后,可以通过Mapinfo软件读取各网格的面积、给物理网格各站点添加网格归属标签等,后续将其他字段信息导入以形成完整信息的图层文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相嵌套的两个网格,系统读取的外圈网格面积包含了内圈网格的面积,需要进行减除的处理。
各逻辑网格管辖站点确定方式与前期通过KML文件匹配各站点场景信息方式一致,同样后续需将其他字段信息导入以形成完整信息的图层文件。
物理网格、逻辑网格图层文件字段信息补充完善后即可导出成Excel文件,便于后续信息化处理。
3.2.6网格划分流程修正对网格进行分级分析后,部分网格的边界调整会根据需要进一步的修正调整。
完整的网格划分流程图示如下:图3.2.1 网格划分完整流程示意图网格编号、图层字段要求、线型要求详见附件。
4.网格分级方法4.1网格分级思路物理网格与逻辑网格分别建立分级体系,物理网格从业务量、用户分布及行为(包括终端分布的分析)、市场重要性、用户投诉等纬度进行叠加分析,逻辑网格从交通干线属性和客流量等角度进行分析,物理、逻辑网格各自分为三类:一类精品网格、二类赶超网格、三类潜力网格。
4.2物理网格根据业务量数据对网格进行初步分级,然后再叠加用户分布、市场重要性、用户投诉数据对网格分级结果进行调整,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图4.2.1物理网格分级逻辑图首先用业务量数据对网格进行初步分级,这里业务量指的是网格的业务密度,即网格内单位面积承载的业务量,需要同时考虑网格内多个制式网络的业务量,以2/3G网络为例介绍计算业务密度维度得分的方法,用相同参数横向对比、同网络制式内部纵向归一相结合的方式。
各网格2/3G业务密度计算公式如下:2G业务密度(Erl/KM2)=∑(网格内2G小区话务量+网格内2G小区数据等效话务量)网格面积3G业务密度(MB/KM2)=∑(网格内3G小区话务量折合数据流量+网格内3G小区数据流量)网格面积由于2/3G业务密度是分别计算且采用单位不一致,所以各网格分2/3G 网络分别进行评分,取网格中2G业务密度、3G业务密度各自的最大值均为100分,其余网格2/3G业务密度的得分按照归一法进行计算,例如网格A的得分计算如下:网格A 2G业务密度分值=100×网格A 2G业务密度所有网格中2G业务密度最大值网格A 3G业务密度分值=100×网格A 3G业务密度所有网格中3G业务密度最大值通过以上步骤计算出各网格2/3G各自得分,接下来通过加权计算业务密度的综合得分,考虑到数据业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网格2/3G业务密度各自的得分权重由各网格内2/3G承载数据流量比值确定,由此可计算出每个网格2/3G业务密度各自权重,例如网格A的2/3G业务密度权重计算如下:网格A 2G业务密度权重=∑网格A 2G小区数据流量MB∑网格A (2G小区数据流量+3G小区数据流量)MB网格A 3G业务密度权重=∑网格A 3G小区数据流量MB∑网格A (2G小区数据流量+3G小区数据流量)MB最终各网格业务密度综合得分计算如下:网格业务密度综合得分=2G业务密度分值×2G权重+3G业务密度分值×3G权重三类网格分级标准如下(以省为单位):✧精品网格:综合业务密度排名TOP30%的网格;✧赶超网格:综合业务密度排名在TOP30%-60%之间的网格;✧潜力网格:综合业务密度排名在后40%的网格。
然后采用用户特征、用户投诉、市场重要性等纬度进行网格属性修正:用户特征可从用户分布、用户迁移情况、VIP用户数量或占比、高端终端数量或占比等维度进行分析。
用户投诉可从投诉次数、VIP客户投诉次数等维度进行分析。
市场重要性可从集团客户或大客户数量、功能区域类型重要程度(如重要政府部门所在区域)等维度进行分析。
对初步确定的赶超及潜力网格进行修正,给出网格分级结论,要求如下:1)业务量在前Top30%和市场重要性高以及存在VIP客户投诉(按照去重后的用户数统计)的网格定义为精品网格,原则上精品网格所占面积不超过有效面积的10%;2)业务量在前30%-60%之间的网格定义为赶超网格,原则上所占面积不超过有效面积的30%。
各省可根据自身情况细化物理网格排序原则,要求在省内细化指导意见中进行体现。
4.3逻辑网格逻辑网格参考其交通干线属性及客流量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网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