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艺术性
钢琴伴奏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艺术效果研究
037[摘 要] 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将钢琴伴奏充分应用在中国古典舞中,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节奏和速度,对于提升古典舞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表演者自身的气息与韵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探索钢琴伴奏在中国古典舞曲中的艺术效果,结合钢琴伴奏的艺术效果以及如何才能使钢琴伴奏发挥出更大价值来展开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钢琴伴奏;中国古典舞;艺术效果钢琴伴奏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艺术效果研究夏米西努尔·阿不都热合曼在中西方文化持续交融的背景下,中国古典舞表演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开始积极尝试钢琴伴奏的方法。
借助钢琴伴奏能更好地帮助中国古典舞表演者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也能通过发挥钢琴音域宽广和表现力强的特点来烘托现场氛围,所以应用之后能够极大地提升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力。
这也意味着钢琴演奏者应立足“伴奏”的特点来积极适应身份上的转变,由此才能使钢琴伴奏发挥出更大价值。
一、钢琴伴奏对中国古典舞艺术效果的影响(一)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地把握节拍与韵律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过程中对节拍与韵律的把握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传统的中国古典舞表演中使用的伴奏乐器多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这些乐器在伴奏过程中由于旋律感和节奏感与钢琴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帮助表演者准确把握节拍与韵律。
在古典舞中,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而钢琴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节拍感的乐器,在伴奏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每一个节拍点,使舞者更加准确地把握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从而使整个表演更加精准、流畅。
古典舞注重身体的协调与优美形态的展示,而韵律感是保证舞姿流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钢琴伴奏通过弹奏出不同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为舞者提供了明确的音乐线索,使舞者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并在表演中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舞者可以根据钢琴伴奏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整个表演更具情感共鸣,并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
钢琴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
钢琴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摘要:《十面埋伏》是钢琴家殷承宗在原曲的基础上改编的一首独具中国古典韵味和气势钢琴独奏曲。
该作品从结构、节奏和调式上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神”聚而“形”散的艺术特征,其高度凝练的思想内涵及音乐形象,使该曲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
本文将以钢琴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为起点,从旋律、调式、节奏、结构等多个方面对其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所独具艺术精髓。
关键词:《十面埋伏》艺术特征演奏技巧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庞博教学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一批具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底蕴的作品成为大批钢琴作曲家们青睐的对象,创作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曲的钢琴改编曲,如《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梅花三弄》等等。
这些作品的问世不仅以钢琴形式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同时也体现了钢琴这一乐器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十面埋伏》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其最经典的版本是运用琵琶演奏版本。
作曲家殷承宗在原曲的基础上,保持了琵琶曲的优美抒情和激昂气势,运用钢琴的创作手法再现了丰富的音乐形象,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钢琴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十面埋伏》是根据琵琶曲《十面埋伏》而创作的,该首作品是根据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而创作的,作品表现了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大战的场面,刘邦带兵杀入,项羽楚军大败,最后乌江自刎。
从整个作品的结构来看,琵琶原曲共分为十三个段落,即“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整个作品气势磅礴,音乐形象丰富,是经典的琵琶武曲之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大量的钢琴家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名曲进行改编,弘扬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展现了钢琴音乐的传统性与多样性。
上世纪七十年代,殷承宗以一曲钢琴伴唱《红灯记》获得了巨大的改编成功,从此之后,便与储望华、杜鸣心、黎英海等人对一系列的中国传统名曲以及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编,改编了诸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百鸟朝凤》、《梅花三弄》等一系列古曲。
浏阳河音乐鉴赏
目录引言 (2)一、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创作背景 (3)二、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民族音乐特点 (3)(一)曲式结构特点 (3)(二)五声音调式旋律特点 (4)(三)民族性的装饰音特点 (4)三、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演奏艺术特点 (5)(一)音效音色的特点 (5)(二)立体化音色特点 (6)(三)民族润腔特点 (7)四、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演奏分析 (7)(一)引子部分 (7)(二)主题陈述部分 (8)(三)主题变奏华彩部分 (8)(四)主题再现部分 (9)五、结语 (10)致谢 (12)引言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是一首将中国传统民歌融合于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民族音乐特点、演奏艺术特点和演奏分析四个方面对该曲进行探讨。
3钢琴独奏作品《浏阳河》在音乐色彩方面,由于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其表现出的音乐色彩非常丰富多彩。
首先,在调性方面,《浏阳河》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吕旋调”,该乐调是日本音乐学术界的经典调律,虽然吕旋调被认为这是日本的传统旋法。
但是从听觉感官上,有着中国风的感觉,是对中国古乐的吸收融合,所以吕旋调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可以使得作品表现得更清晰、纯净,让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
其次,在音色的表现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使用了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如使用特殊音色,比如颤音、颤音滑音等等,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生动而富有魅力。
此外,在快板和慢板交替的过程中,通过速度、音量、音色等多种手法,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真正实现了音乐语言的表达和传递。
最终,钢琴独奏作品《浏阳河》在音乐色彩上的表现不仅仅是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更是通过演奏家的技巧和现场表现,让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的《浏阳河》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音乐画面。
一、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背景《浏阳河》是湖南省的一首民歌,歌曲描写了浏阳河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在此的生活情景。
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音韵和动人的旋律吸引了无数听众,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瑰宝。
《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音乐特色鲜明《二泉映月》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整首曲子以双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添了钢琴的伴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调,融合了东方音乐的神秘和韵味。
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它的琴音柔和细腻,琴音清越,音色美妙,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而曲子中又融入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使得整体旋律更加富有层次感。
这种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方式, 展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动人的旋律《二泉映月》的旋律十分动听,曲调优美,如泣如诉,给人以一种浓烈的情感。
这种旋律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传唱。
听众在欣赏这首曲子时,往往能够深受其感染,沉浸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的情感。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充满了天籁之音的魅力,深得人心。
三、表现力强《二泉映月》通过钢琴和双胡的协奏,展现了其强大的表现力。
钢琴和双胡交错进行,充分展现了乐曲的动态和静态的对比,表现了它的丰富的音乐内涵。
它的曲调变化多样,音高变化多端,音色层次丰富,表现了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
整首曲子在表现力上凸显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叙事性强《二泉映月》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种通过音乐叙述故事的形式。
整首曲子通过琴音来诉说故事,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动人的情感世界。
这种叙事性强的特点,使得《二泉映月》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一种极具文化底蕴和价值的音乐艺术形式。
五、丰富音乐内涵《二泉映月》音乐内涵丰富,给人以深沉之感。
整首曲子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
曲子所蕴含的情感,如泣如诉,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泉映月》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融合了东西方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体现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体现钢琴虽然是一种西洋乐器,但是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钢琴曲都是根据民间的民歌旋律素材,或者中国传统民族器乐进行改编,从而再次创作完成的。
作曲家们通过钢琴的各种触键以及演奏技巧,对传统民族乐曲的银色、演奏手法,以及民歌唱腔、戏曲音乐等因素进行模仿。
比如,中国现代作曲家张朝使用京剧的板式结构创作了钢琴作品《皮黄》,作曲家江文也以京剧的二黄音调为素材,创作出了《断章小品十六首》中的《午后胡琴》。
这类的钢琴曲还有很多很多啊,我们今天选择的三首作品,分别是选自作曲家储望华老师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改编曲《中国民歌七首》中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刘海砍樵》、《太阳出来喜洋洋》。
接下来,我们要根据作品中所选用的不同的戏曲音乐元素来对曲子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对京剧摇板--“紧拉慢唱”形式的模仿《在那遥远的地方》原本是一首青海藏族的民歌,采用了汉族民歌中鲜见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既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
储望华老师于1999年,在原有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创新融入京剧旋律,创作出了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利用京剧“紧拉慢唱”的摇板形式将整曲的旋律放慢,让原曲在戏曲元素的加持下呈现一种绵绵不绝的韵律感。
变奏的基础是利用民族戏曲元素的运用改变钢琴音乐的旋律形式,再结合节奏、音响效果进行整体升华,让原本单一的旋律线条呈现立体化特征,展现钢琴音乐的动感层次。
乐曲中第9-18小节这段音乐采用右手的高声部主题性四分音符单线条旋律与中音声部的十六分音符双音形式的跳音形式,模仿京剧中的二黄摇板、越剧中的嚣板的手法,既“紧拉慢唱”的形式,右手高音主题旋律的抒情舒缓与右手终生不的双音快而急促的伴奏音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作品的旋律更加具有律动感、悠扬感。
演奏时,我们需要注意,右手高声部单音旋律采用手指较慢的贴键触键,用手臂的力量“送”到键底,以模仿演唱者优美抒情的歌唱,声音要柔和优美,旋律要连贯,但是触键力度不能过小,否则音色容日显得太飘渺模糊。
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古琴曲,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于唐代产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一直被音乐艺术家们广泛传唱演奏。
作品的名字“梅花三弄”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分别是“梅”、“花”、“弄”。
其中“梅”代表“节操、坚定、高洁”等品质,象征了玄妙高绝的艺术境界;“花”则象征了浪漫和多姿多彩的朦胧美;“弄”则是指演奏,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品的演奏技巧含蓄而细腻,以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感动着人们的心灵。
作品的旋律主要依托于三个著名的乐章,分别是“梅花落”、“梅花三弄-相思”、和“奏鸣梅花”。
在这三个乐章中,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三种元素。
作品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以一种唯美的手法将梅花的形态和气质表现出来,达到了人、物、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
其中,“梅花落”描绘梅花的“凋零”和“活力”的矛盾,反映了人生的轮回和物态的无常;“梅花三弄-相思”则是以梅花作为境界,在冷冽的冬日里,以“相思”这一情感为内在动力,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奏鸣梅花”则是将梅花的气质与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相融合,形成新颖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上来看,《梅花三弄》承传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发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表现形式上,作品将梅花的“美丽”、“洁白”、“坚韧”、“活力”等气质进行了刻画,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同时,在音乐艺术手法上,《梅花三弄》融入了古韵、新意、华丽的风格特点,呈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独特的魅力。
总之,《梅花三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其承传与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品以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优美动人的旋律感动着人们的心灵,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音乐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呈现【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的完美结合是一种跨界的艺术表达形式。
古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富有中国特色和韵味;中国民歌和民间故事的影响,为钢琴曲增添了动人的情感色彩;中国传统舞蹈节奏在钢琴曲中的表现,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文人画和诗词在钢琴曲中的体现,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韵在钢琴演奏中的再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音乐的海洋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的留存与发展,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作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融合大大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钢琴作品、古琴音乐、中国民歌、民间故事、传统舞蹈、文人画、诗词、传统乐器、声韵、音乐发展、现代音乐、独特魅力。
1. 引言1.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而钢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乐器之一,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乐器之一。
当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结合时,便产生了独特而魅力的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古琴音乐元素,如古琴的特有音域和演奏技巧,被融入到钢琴作品中,使作品更具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中国民歌和民间故事的影响也可以在一些钢琴曲中明显地感受到,这些曲目常常表现出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和韵味。
中国传统舞蹈的节奏和韵律感也在一些钢琴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作品更具有动感和活力。
而中国文人画和诗词在钢琴曲中的体现,则表现出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抒情意境。
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韵在钢琴演奏中的再现,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了留存与发展,同时也给现代音乐带来了启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钢琴作品中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含蓄悠扬、深远绵长的风格 ,传承 了中国文化 或朦胧 淡雅、或空灵优美、或怡 然 自得的如诗如 画的美学意境。
关键词 : 中 国钢 琴 作 品 :意境 ;诗 情 : 画意 ;禅 韵
引 言
随着 2 O世 纪 初赵 元 任 先 生 《 和 平 进 行 曲 》 的诞 生 ,从
著名美学家宗 白华先生在 《 中国艺术 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讲 到“ 艺术家 以心灵映射万象,代 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 的是 主观的生命情 调与客观 的自然景象交 融互渗 , 成就一 个鸢飞
i . 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 意境是意与境、心与物、情与景等主客观融合为一的艺 术境 界,是情思与景物的统一,是 “ 化景物 为情 思”与 “ 化 情 思为景物 ” 的相互融合 。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最基本 的元素 。 “ 情”是淌于 心底 的真挚情感和真切情怀 ;“ 景 ”是寄托创 作者真切情感 的合时之景。 情景交融主要通过几下三种手法
予 以表 现 :
一
了中国风格和 民族特色的钢琴作 品创作新局面。 与发展历史
悠 久 的 西方 钢 琴 音 乐 相 比 ,以传 统音 乐为 基 础 , 充 分 吸 取 西 方创 作 技 巧 而 成 长起 来 的 中 国钢 琴 作 品 , 依 然 以意 境 的 创 造 为 其 最 高主 旨 。
承 了中 国传 统文化 的风格和韵味, 继承 了中国文化注重意境 和 内涵 ,讲究 “ 神、韵、意” ,以及 内心体验的一贯理念 , 充分表现 出 “ 弦外之 音” 、“ 以韵传神 ”的美学意境 。
一
就形成 了 “ 意境” 。
二 、“ 意境”的美学特征
意境是那种情 景交融 、 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 的韵
优美深远的意境。
四级钢琴曲目紫竹调
四级钢琴曲目紫竹调一、引言紫竹调,是一首著名的中国古琴曲。
通过该曲的演奏,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曲目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演奏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并欣赏这首美妙的四级钢琴曲目。
二、艺术特点紫竹调是一首以古琴演奏为主的曲目,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其音乐语言简练、纯粹,曲调悠扬、优美,通过对琴弦的弹拨,产生出清雅、内敛的音色。
整首曲目分为引子、主曲、尾声三个部分,融合了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要素,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三、历史背景紫竹调源于中国古琴音乐,古琴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紫竹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一,被广泛传颂并成为古琴爱好者学习的重要曲目之一。
四、演奏技巧演奏紫竹调需要娴熟的琴技和对音乐表达的理解力。
具体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力度、音色等方面的把控。
在指法上,需要使用正确的手指位置和变换方式,以保证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力度上,需要根据曲目的要求进行掌握,有时需要轻柔细腻,有时需要强烈有力,以展现曲目中的情感变化。
在音色上,需要通过手指的力度和琴键的触击方式等,创造出柔和、明亮或是深沉的音色效果。
五、演奏技巧的训练方法要成为一位出色的紫竹调演奏者,需要长期坚持的练习和不断的提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演奏技巧的训练方法:1. 指法练习•通过各种手指独立、交叉的练习,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练习琴键的准确触击,保证每个音符都能清晰、准确地发出。
2. 力度的掌握•通过练习不同的音量变化,掌握演奏时的力度表达。
•注意手腕和手指的力度分配,保证演奏的均衡和连贯性。
3. 音色的探索•尝试通过不同的琴弦区域、弹拨方式等,创造出不同的音色效果。
•注意音符之间的连接、过渡,使音色更加连贯。
4. 曲目整体的表达•了解曲目的背景、情感,通过细致的演奏,传达出曲目所要表达的意境。
•注重演奏的细节处理,如音符的延音、变速等,提升演奏的艺术性。
六、结语紫竹调是一首值得深入学习和欣赏的四级钢琴曲目。
从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谈传统文化的承载与审美
的境地走向更高 的超脱般的古雅。 这种审美特征是一种深广 博大 的心怀,是美学 中最深邃的一种境界 。
10 2
张艺迪 《 从古琴 曲改编 的钢琴 曲谈传统文化的承载与审美》
王建 中 改 编 的 《 花 i 弄 》 是 ‘ 梅 , 首较 为 完 美 的 体现 了 上述 审美 特 征 的乐 曲 。《 花 三 弄 》 梅 ,又 名 《 花 引 》 玉 妃 梅 、《
2 ]年第三期 《 00 音乐创作 》
古琴 曲 改编 酌钢 琴 曲谈 传 统 文化 酌承 裁 与审 美
张艺迪
摘 要 :古琴 曲改编的钢琴 曲不仅承载 了古琴音 乐的艺术魅力,而且 以立体化的多声部 思维方式将我 国传 统文化表现 出
来,形成 了鲜 明的艺术特 色。古琴曲改编 的钢琴曲在创作 中继承 了中国传 统音 乐美学 中的原则,体现 出独 特的艺术趣味及审
美特 征 。 关键 词 : 古琴 ; 钢 琴 : 传 统 文化
中 国古 琴 曲 以其 独有 的艺 术 魅 力 , 百 年 来 一 直 在我 国 千
品在 继 承 传统 文化 的基 础 上 给 予 新 意和 创 造 , 求 把 握 住 中 力
音 乐艺术的圣殿 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把传统古琴曲改编 、 移 植 到钢琴上进行演奏 , 无疑是其艺术演奏 的一种尝试,同时 也使传统古琴曲焕发 出了崭新的艺术魅力。如 《 梅花三弄》 、 《 阳关三叠》 《 、 流水 》 等几首古琴 曲改编 的钢琴 曲不仅承载
拽 与 颤 吟得 到 修 饰 。
中国古琴曲表现 的审美意境, 大多体现着 山水景物和人
物 的 精 神气 度 。 表现 的是 一 种 舍 弃 华丽 而 追 求 淡 泊 的 美 学 它 心 态 。这其 中显 露 的 是 从 容舒 展 、平 和 淡 雅 的 胸怀 ,从 淡 泊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艺术特性及演奏诠释探究
6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7钢琴曲《阳关三叠》的艺术特性及演奏诠释探究于 欣摘 要:《阳关三叠》是钢琴音乐中将我国音乐特色及艺术特性展现的最好的作品之一,作曲家对此古曲进行了全新解读,并融入民族元素,借钢琴演奏出具有我国传统音乐风韵的作品。
该部作品将简约与精致发挥到极致,内蕴深刻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的一大瑰宝。
本文通过探析钢琴曲《阳关三叠》艺术特性及演奏方法,以期为钢琴作品本土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曲;《阳关三叠》;艺术特性;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于欣(1988-),女,硕士研究生,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通过对国内与钢琴曲《阳关三叠》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知,乐曲原型、文学知识、古曲音节元素、古琴与钢琴版本对比等方面属于研究重点,为钢琴诠释中国古曲意境美给予支持。
钢琴与古曲的碰撞开辟钢琴艺术中国化发展先河,以民族音乐为本体进行研究属于重点,旨在演奏时抒发古曲音乐情感,深入解析作品,为钢琴曲二度创作奠定基础。
基于此,为使我国钢琴音乐文化能稳健发展,探析钢琴曲《阳关三叠》艺术特性及演奏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黎英海生于四川,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理论家,1927年出生,1943年开始在南京国立音乐院系统学习钢琴演奏知识及技能,1984年从事音乐教学及作曲工作,钢琴曲代表作品有《夕阳箫鼓》、《中国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等,声乐代表作品有《噶尔丽泰》、《船歌》等。
黎英海所创作的音乐具有简约、清新、精致特点,民族性鲜明,文化内涵深刻,强调民族风格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将与中国复调音乐相关研究成果用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并取得骄人成果,为我国民族音乐调式理论发展奠定基础。
《阳关三叠》是唐代为送别而作的曲目,以《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七言绝句为创作基调,此诗讲述友人将要远行王维依依不舍之情,并对友人去西北边疆感到担忧。
在传唱中由乐府改为古琴曲,以古琴为依托诠释离愁别绪,突出古琴音色之美,赋予《阳关三叠》生命力。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艺术特色探析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艺术特色探析
《二泉映月》是一首知名的中国民族钢琴曲,由著名作曲家王子凤创作,他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清溪秋月''而命名。
该曲在音乐上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艺术特色,首先,它的旋律把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儒雅和清新馈赠给西方乐曲体系,通过轻快的节奏、平缓的休止音、流畅的倾调等来展现对历史的理解和深切的追思。
其次,它的和弦结构也反映了乐曲在音质上的独特性,利用了和中国古典乐曲中常用的白键组合,如五声和、内外变奏和混合等,以表现民族风情。
此外,《二泉映月》还把中国传统乐曲的特色融入其中,例如把封面上的古籍图案运用到乐曲中,把弹奏的重庆笛、不同形式的扬琴、竹笛等器乐与钢琴联系起来,让西方人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总而言之,《二泉映月》通过旋律、和弦和曲调等方式展现出中国民族文化在音乐上的特性,赋予乐曲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使它成为我们可以欣赏、感受和称道的一首真正的中国民族钢琴曲。
师法古曲得真趣别出新意柳成荫——古琴艺术元素在中国钢琴曲创作中的显现方式简析
2010年9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Sept e m ber,2010第8卷第3期J our nal of Zhej i ang V ocat i onal A c ade m y of A r t V01.8N o3文章编号:1672-2795(2010)03-0032-09王爱国翟毅师法古曲得真趣别出新意柳成荫——古琴艺术元素在中国钢琴曲创作中的显现方式简析摘要:20世纪中叶始,随着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钢琴艺术与古琴艺术逐渐建立起联系,古琴艺术成为中国钢琴艺术创作发展的文化资源之一。
作曲家从中国古琴艺术中汲取营养,主要通过对古琴乐曲移植改编、对古琴音乐的吸收与创编、传承古琴艺术所蕴涵的文化观念的方式实现了对古琴艺术元素的吸收,产生出了诸多与古琴艺术相联系的钢琴曲。
笔者试图就古琴艺术元素在中国钢琴曲中的显现方式进行探析,意将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中部分钢琴曲所表现出的与古琴艺术元素有关的显现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考究古琴艺术元素在中国钢琴曲创作中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古琴艺术;中国钢琴曲创作;显现;方式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A nal ysi s of t he A r t i s t i c E l em ent s of G uqi ni n t he C r e a t i on of C hi nese Pi a no M us i cW A N G A i-guo.Z H A I Y iA b s t r act:Si nce t he m i d-20t h c ent ury,w i t h t he dev el opm ent of pi a no a rt i n C hi na,t he a rt of guqi n hasgr adual l y been one of t he cul t u r al r es o u r c e s f or t he devel o pm ent of pi a no art.C om pos ers l e ar n f rom t heC hi nese guq i n a rt,and cr eat e a l ot of pi ano m us i c r e l at e d w i t h t he ar t of guqi n m ai nl y by t he adapt at i onand der i vat i on of guqi n m us i c,and i nh er i t i ng i t s cul t ur al c onnot at i on.The paper anal yze s t he ar ti s ti c el e—m ent s of guqi n i n C hi nese pi a no m us i c,s or t s ou t and s um m ari zes t he w a y of ap pl i c at i o n i n t he deve l op-m ent of C hi nese pi a no a rt,and st udi e s t he re fe re nc e val ue of t he art i s t ic e l e m e nt s of guqi n i n t he cr eat i o nC hi nese pi ano m usi c.K ey w or d s:gu qi n ar t;cr eat i on of C hi nese pi a no m us i c;s how;w ay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中国钢琴创作领域产生了诸多与古琴艺术相联系的钢琴作品。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百鸟朝凤》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深受欢迎的古曲之一,其曲调悠扬,优美动听,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钢琴演奏方面,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这首曲子的艺术价值。
一、艺术特色1、曲调优美、简单易懂。
整首曲子的旋律流畅,清晰易懂,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大众喜爱的古曲之一。
2、曲子富含中国古代的鸟类文化。
《百鸟朝凤》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了曲子的主题,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对于鸟类的热爱和敬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曲子表现出中国人向往美好的心态。
通过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读出中国人向往和追求和谐、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内在精神。
二、演奏技巧1、运用合适的速度和韵律感。
在演奏《百鸟朝凤》的时候,需要根据曲子的特征,灵活掌握速度和韵律感,避免过于生硬或是过于急促,否则就会失去曲子的美感。
2、注重弹奏的轻重和变化。
在弹奏曲子的时候可以根据曲子的节奏进行轻重变化,比如说一些重复的旋律可以轻重脱节,或者是用手指跳跃来表达曲子的高潮部分。
3、合理运用和弦演奏。
和弦是钢琴演奏中使用比较频繁的演奏技巧之一,可以增强音乐的和谐感和乐曲的渲染力,所以在演奏《百鸟朝凤》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和弦节奏。
4、注意节奏和后期的修饰。
钢琴演奏中的节奏和修饰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能够让演奏更加精细。
比如说可以使用转音、颤音等技巧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让曲子更加生动。
综上所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具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通过钢琴演奏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这些特点。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重个人风格和理解力,能够将曲子演绎得更加完美。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钢琴曲《百鸟朝凤》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作品,曲调优美,旋律婉转动人,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本文将就《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学习钢琴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借鉴与启发。
一、《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1. 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百鸟朝凤》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曲调清新优美,充满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
曲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展现了中国乐曲的独特魅力。
演奏时要注重把握好曲调的韵律感,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准确地表达出来。
2. 朴实的旋律《百鸟朝凤》曲调朴实而又婉转动人,旋律清晰流畅,极具表现力。
钢琴演奏时要做到音符的连贯性和转折的平稳过渡,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曲调的魅力和旋律的美妙。
3. 独特的表现手法《百鸟朝凤》曲中采用了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如滚音、琶音、颤音等。
这些手法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曲调的韵味,还使得整个曲目更加生动、富有变化。
演奏者要熟练掌握这些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诠释这首曲目。
1. 手指的灵活运用《百鸟朝凤》曲中存在许多琶音和颤音等特殊的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的手指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灵巧性。
在演奏时,要注重手指的按键力度和力道的控制,使得琶音和颤音的表现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地释放出曲调的魅力。
2. 节奏的把握《百鸟朝凤》的节奏感较强,演奏者在演奏时要能够准确把握曲目的节奏,不偏不倚地将每个音符都演绎出来。
需要注重弹奏节奏的平稳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乐谱的指示进行演奏。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曲目在节奏上更加丰富生动。
3. 情感的表达《百鸟朝凤》曲调清新婉转,需要演奏者能够用心感受曲中的每一个音符,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去,让音乐更具感染力。
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音色和音响的处理,注重曲调的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曲目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曲目是一首充满了中国古典音乐韵味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演奏者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钢琴演奏的经典作品,它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梅花三弄》在钢琴演奏中如何传承并发展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我们来了解一下《梅花三弄》这首钢琴曲的背景。
《梅花三弄》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曲目,最早出自古琴曲。
它的曲调婉转悠扬,以梅花的形态为主题,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梅花情怀。
这首曲子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广泛流传,而且也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
在20世纪初,中国钢琴家胡瓦伯将《梅花三弄》改编为钢琴曲,并且进行了演奏和录制。
从此,这首曲子以钢琴演奏的形式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在西方音乐领域的代表作品。
传统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而《梅花三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在乐曲本身的旋律和节奏上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婉约,更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了中国人对梅花的深沉感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演奏《梅花三弄》时,钢琴家需要深入理解曲子的内涵,并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听众。
这就要求钢琴家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重表现力和感情的投入,将传统音乐的内涵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
除了内在的情感表达,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还体现在它的曲调和演奏技巧上。
在这首钢琴曲中,钢琴家通过对旋律和音调的处理,使得原本属于古琴曲的旋律在钢琴上得以完美呈现。
也融入了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和审美情趣,使得这首曲子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这种跨文化的融合让《梅花三弄》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实现了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曲调和演奏技巧、内在的情感表达以及演奏形式等方面。
它通过钢琴的演奏形式和西方音乐的审美标准,让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一首在钢琴音乐界广受欢迎的曲目,它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情,富有梦幻般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给人一种飘逸、悠扬的感觉。
本文将对钢琴曲《彩云追月》进行音乐分析,并介绍演奏这首曲目的技巧。
一、音乐分析《彩云追月》是由著名作曲家阿炳创作的一首钢琴曲,整首曲子以慢板为主,富有优美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旋律,展现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首曲子整体气氛温婉流畅,旋律优美动人,在音乐性上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古典美感,充分展现了中国音乐独特的魅力。
曲子开始时,以怀旧的音调缓缓开场,仿佛是在述说一段关于时光的故事,带着浓浓的忧郁和留恋之情。
接着逐渐增加音符的密度,情绪渐渐高涨,音乐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很多有中国古典音乐特色的技法,譬如云梯、雪舞、连音、颤音等,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旋律更加动听悠扬。
在承上启下的发展过程中,主题曲的旋律逐渐由低调转向高亢,情感也随之逐渐升华,仿佛是随着彩云的飘移而渐次开启。
而在高潮处,音乐达到了顶峰,如同迷人的月光,抒发出了深情的思绪。
整个曲子像一部盛开的绚烂图画,将人们引领进一个美丽的意境中,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
整首曲子充满了丰富的音乐韵味,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浓厚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赋予了这首曲子独特的韵味,使其成为了钢琴音乐中的一颗明珠。
二、演奏技巧演奏《彩云追月》这样一首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情的钢琴曲,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技巧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演奏这首曲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表现情感《彩云追月》这首曲子注重情感的表达,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在演奏时,要注重每个音符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将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得准确而有力,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更加动听。
2. 控制音色在演奏中,需要掌握好音色的控制,不同段落的音色也需要做到区分。
譬如在柔和的部分需要柔和的音色,而在高潮处需要明亮的音色。
钢琴改编曲《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
I~||_,十艺TltWI究I I__RESEFIRLZH 钢琴改编曲《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纬纬摘要:歌声起,群舞动,钢琴改编曲《霓裳羽衣曲》,既彰显出中国古曲的空灵清雅,也拓展了更多遐想空间,通过钢琴乐器体现出唐代乐曲的独特韵味。
有效融合了中西方音乐的意境,体现出中国音乐的无限魅力。
就《霓裳羽衣曲》来说,其突出优点是只通过钢琴,就对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进行模仿,基于现代审美品味充分扩充与还原古典音乐的独特韵味,通过韵脚体现出多层次的民族风格。
基于美学角度而言,《霓裳羽衣曲》继承与发展古典音乐的风格,体现唐诗独特意境,具有深远的意境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钢琴曲艺术特征谢耿改编的《霓裳羽衣曲》钢琴曲,于1984年发表期刊《乐府新声》中。
就创作背景而言,作者结合《月儿高》的乐曲对《霓裳羽衣曲》进而钢琴曲改编,因为《霓裳羽衣曲》蕴含着无限意境和诗情画意,体现出中国音乐特色,所以在改编时不但最大程度维持古曲意境,也深入彰显出现代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以“散板”为典型结构,不但有婉转低迷,也有波澜壮阔,此“神聚形散”的表达类似于我国诗词的表达:既随性有张力却没有散漫之感,汇聚多种意象体现出中国文化精髓与价值,进而刻画出情绪的波动和意境的层次感。
《霓裳羽衣曲》通过钢琴乐器对不同民乐音响进行模仿,产生特色鲜明的音响意象,不但彰显出中国传统音乐的表达手法,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集中展示我国传统音乐美。
一、钢琴曲《霓裳羽衣曲》创作创作者谢耿教授曾经说过,《霓裳羽衣曲》是按照琵琶曲《月儿高》进行改编的,期间他借鉴了彭修文创作的民族器乐合奏曲谱,在民族器乐合奏乐谱一文中彭修文阐述:“这是按照《华氏琵琶谱》中的一篇曲目《月儿高》改编创作的乐曲。
在一段时期内其叫作《霓裳羽衣曲》。
这首《月儿高》是形容月色的演奏曲……。
”结合此段话,了解到谢教授在对《霓裳羽衣曲》进行钢琴曲改编时参考过哪些曲名和选择过哪些表现内容,假设采取《月儿高》名字,乐曲就要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刻画海上月出、西山月沉,月光下的各种各样的美丽景色,这无形中增加了钢琴乐器性的难度;但是采取《霓裳羽衣曲》的曲名说明此乐曲是根据历史记载的《霓裳羽衣曲》相关故事来改编与创新的,有效提升钢琴的发挥空间。
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特征和价值
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特征和价值作者:白云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5期【内容摘要】上个世纪初钢琴传入中国之后,一代代中国音乐家就开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根据中国的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这些作品既符合钢琴作品的艺术规律,又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精神。
文章从艺术特征的角度,对几部作品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为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演奏和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古曲中国钢琴作品艺术特征一、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1.标题性特征标题音乐诞生于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是注重情感的抒发,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常常为作品写上几个词语或一小段话。
钢琴音乐也不例外,从那时开始逐渐有了标题作品。
中国的古琴曲中,大多也都有明确的标题,虽然有的标题都是一些曲牌,但还是能够直接或隐喻地概括出作品内涵,让观众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具体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容。
所以,将其改编为钢琴作品之后,这种标题性不但得到了保留,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
如《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名曲,不但有音乐版本,唐代诗人张若虚还有一首十分优美的诗歌作品。
黎英海在上个世纪初改编了这首作品,整个作品一共有10个小的标题,十分具有意境美感。
江楼钟鼓中,描绘的是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闪起了金光。
月上东山,描绘的是傍晚来临的时候,一弯新月升起,月光洒在水面上,又一次泛起了粼粼波光。
风回曲水中,描绘的是夜晚江风吹拂在水面上,流水的回荡声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花影层台,描绘的是江水、月色和岸边的花草交相辉映的景象。
水云深处,则描绘了朦朦月色下,江水一望无际的景象。
名段“渔舟唱晚”,则描绘了打鱼人辛劳一天,满载而归的场景。
“回澜拍案”,是渔夫摇桨的时候,水流拍击岸边的情境。
而最后的尾声,则是渔船远去,万籁俱寂。
可见作者对原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根据要表现的内容,对标题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整个作品更像是一幅画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及其应用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及其应用在中国音乐领域中,钢琴被认为是西方音乐文化的代表,随着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钢琴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使得中国钢琴作品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及其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主题、节奏韵律、和声和音色。
1.音乐主题许多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古典音乐、民歌、戏曲等,这些音乐主题里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二胡音乐特色、琵琶音调等,使得钢琴作品具有了浓厚的中国特色。
2.节奏韵律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韵律非常独特,常常强调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跌宕,这种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跌宕也被运用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使得钢琴作品更具有动感和震撼力。
3.和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和声特色可以在一些钢琴作品中得到体现,譬如,特定的和弦进行、和声线的运用等,这些和声特色为钢琴作品增添了丰富的音乐内涵。
4.音色中国音乐中有很多独特的乐器和音色,如古琴、二胡、琵琶等,这些音色的魅力也被运用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通过特殊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处理,使得钢琴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音韵。
二、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民族元素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得钢琴作品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增加了钢琴演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丰富钢琴作品的表现力中国钢琴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使得钢琴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丰富了钢琴演奏的表现力,为钢琴演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
2.丰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在钢琴作品中应用民族元素,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得以在现代音乐中传承和发展,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丰富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民族元素的应用可以使得钢琴演奏具有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加了钢琴演奏的魅力和吸引力,为钢琴演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艺术性钢琴音乐与古琴音乐两者可以互相融合,钢琴通过立体化的多声思维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有明显的古琴音乐的线性特征,而且形成了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
通过将中国古曲改编并移植为钢琴演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求和挖掘。
我们坚信在钢琴改编中,在演奏的王国里,古曲定会更加绚丽多姿。
一、气韵和意境古琴曲向来以“气韵”著称,这种醇厚的感觉很难用现代乐器表达,而钢琴却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立体化声维方式很好的诠释。
在中国音乐审美中,“气韵”也是一项重要标准,通过钢琴曲改编而表达出的音乐内容表现出了与中国审美传统的融合。
在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最早出现中国“气韵”这一范畴。
中国迄今为止在文献中发现的最早的“韵”字,是曹植在《白鹤赋》中写的“聆雅琴之清韵”。
但在宋代,才正式出现作为中国美学最高范畴的“韵”。
“气”与“韵”是一对矛盾综合体,其相互依存却又相互背离,这种特殊的结合方式,却正给了中国古典美学中难以言道的“气韵”之说。
中国古典美学艺术中的另一重要审美范畴是——意境。
最早出现在王昌龄的《诗格》中的“意境”,作为审美范畴,在讲诗歌的意境之美时,主要是将其从“情景”、“意境”、“物境”三个方面诠释,而情景交融的方式则具有抒情含蓄、意在言外的特色,在艺术作品中意境可以理解为情与景的融合。
古琴音乐强调所谓的气韵与意境,即以含蓄为基调,以音、意为依托,以音证意、以意求音,达到音乐中的极境。
其实,音乐作品没有纯粹的写物之说,其目的与诗词一样,皆是为了咏怀和抒情,或借景抒情、或借情写景,都是一种心理感受的表达。
在创作中,作曲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继承了其创作方式。
这首曲子与陈毅诗词中的意境相结合,同时也集成了原曲的审美特色,时代特色非常鲜明,“音诗”在西方则被认为是交响诗(symphoniepoem)的别名,而“交响诗”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是一种大型管弦乐曲,按照历史故事、绘画、文学和民间传说等作成的。
文学性的交响诗亦称为“音诗”。
通常结构较自由,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
显然作曲家可以说是继承了音诗的文学特征及结构性质,作品并非交响曲的体裁。
《流水》一曲在1977年即被一位作曲家改编为管弦乐音画,所以说前者又是后者的钢琴缩谱。
唐代琴歌《阳关三叠》被黎海英先生改编为一首钢琴曲,结构是三段体的变奏曲。
古曲《阳关三叠》原为唐代的著名琴歌,歌词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写出后不久即被乐工写成歌曲收入乐府,由于这首诗只有四句,每句七个字,乐工为避免在演唱的时候过于单调,将这四句诗反复叠唱,形成了“三叠”。
诗词被编写成歌曲后,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并用于唐代大曲《伊州》的第三段,之后又被加入了古琴谱,以琴歌的形式流传下来。
该作品寄情于景,意在抒情,采用了一种最为简朴洗练的表现手法,融汇了王维的诗意情景,极富层次感的道出了古人依依惜别的感觉,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意境,运用平和、深沉的旋律音调,音乐旋律古朴凄凉。
黎海英先生改编的这首钢琴曲,保留了原曲的特色,同时也发挥了钢琴的特长,运用大量的新语言和新手法表现了原曲的精华,并且给予了新感觉。
改编的钢琴曲在曲式结构上与古曲差异较大,整体结构规模扩大。
但横向上来看,每一个变奏的结构基本相似,没有太大的改编,除了变奏四为三段式,变奏六和变奏七为二段式之外,其他均为乐段,这点和古曲的变奏相似之处,保留了原古曲的结构特征。
二、旋律线条之美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当中,不管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都非常注重线条的美感,在绘画技法中更有“铁线描”之说。
虽然类别不同,但是艺术相通,他们都是通过一种盘旋曲折的追求,达到一种隐逸婉转,或者通过一种飘逸流利追求一种“一泄千里”的畅快,这都是“线的韵律”。
古琴音乐,其作为一种文人音乐,则与文人画作在审美取向上和中国古代的文学趣味趋向一致。
笔墨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
琴、棋、书、画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其对中华古曲文化的传统文化特征可以说是基本概括。
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人的画作中得到启示,在文人的眼中,绘画的美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而且在于描绘本身的线条。
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气韵”、“兴味”,也能表现出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种种。
中国古琴所表现出的音乐独具特色的旋律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MnaerfdDahmer这位美国音乐学者在他的着作中则对中国琴乐做了总结,他总结了两个特殊的美学现象,而其则被看作与其他音乐文化特征不尽相同的地方。
并基于古琴的演奏技法:音的颤吟和音的拖拽。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音发出之后常常颤动变化而不是单纯的一个音的自然衰减,目标音常常是通过滑音或刮奏到达,而不是直接出现。
颤音、滑音和刮奏,尽管也普遍存在于西方音乐中,但是也只是对旋律做的一种装饰,它们只是一种特殊的演奏技巧,因为几乎绝大多数的音乐都要通过拖拽与颤吟得到修饰,因而在琴乐中他们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这三首钢琴曲在对中国古琴音乐旋律力求把握其特点和本质上,还集成了传统文化的基础,并给予旋律以新意和创造。
而且主要通过音程、力度、节奏、音色变化形成旋律起伏波动丰富生动的变化,并对古琴演奏技法的继承。
在作曲家的加工之下,自然而然的反映出钢琴的性能,而追摹古琴的旋律则出现在钢琴上之后,并适应钢琴的特性与音色特点。
同时三首钢琴作品使音乐既洋溢着古曲的神韵和风貌,并利用五声古曲调式作为基础,融进了西方音乐中的复调手法,又使音乐充满复杂而丰富的音响现代感。
作品在听觉上首先强调了旋律线条变化的美感,并十分注重旋律线条的表现力。
三、淡泊至古雅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的过程中,作曲家们在原曲的基础上兼收西方传统曲式和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特征,依感情变化和钢琴的演奏特点尽情发挥,一气呵成,形成自由的曲式结构。
古曲在通过对钢琴的表现性能中,更加善于体现那种具有戏剧般变化的表现功力,更善于表现那种大跳急速或者激昂辉煌的变化。
而通过钢琴的演奏,中国古曲所表现的那种飘逸超群的古雅典范,淳朴自然的淡泊,则是在钢琴演奏中中国古曲最具典范的意义,也是古曲个性化的又一特征。
而且在钢琴上演奏中国古曲,可以说拓宽了两者的表现空间,表现出淡泊乃至古雅的风格,而在西洋音乐的审美意义中,它则完美地体现了思辨的美学意境。
通过中国古典乐曲而表现出的审美意境,大多数都体现着人的精神气度和山水景物。
这其中,尤其突出的即是一种中国古典文化独有的淡雅从容、平和幽静,从心灵上追求的一种淡泊境界,从俗至雅、从雅至俗,返璞归真,凝练无华。
这种中国独有的审美特征,是一种非常广袤的、博大的、深远的情怀,是美学中的一种极境,而这种深邃的境界在钢琴的演奏中,具有了不尽相同、却又意味相通的宽厚的美学味道。
在《梅花三弄》中钢琴曲中即有了深刻的体现,改编者以钢琴特有的演奏方式和肢体,将原曲的内涵进行了精神诠释。
引子部分在主旋律的调子上,使用了极低音区的八度装饰音,这种钢琴的宽厚音域,使得总体感觉立即呈现出一种深远空旷的意境。
主题第一次出现通过左右首交叉,左手在右手高一个音区里呈现空五度的和声,加上全曲大量使用平行四度和声进行,给人呈现出一种非常透亮清明的感觉,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梅花的那种傲岸、孤独、倔强的高洁品质。
高潮部分,主题在翻滚的琶音和双手交替中闪烁出现,就好似古琴的刮奏,鲜明的表现出环境的恶劣,以及梅花的顶风而立的骄傲,经过酷寒洗礼后,依然傲立枝头的姿态;结尾部分,乐曲旋律引入小二度装饰音,基调上也比较轻松幽默,表现了梅花视严寒如无物的高傲姿态。
总之,改编曲《梅花三弄》,“多声手法,变化音的引入不减古曲格调,反增新趣。
”《梅花三弄》则又称作《梅花引》、《玉妃引》。
乐曲以梅花高洁安详,不畏严寒的品格特征比喻人的品格高尚。
乐曲在这里共分为6个小部分。
第1部分速度比较慢,一拍一个音,一拍一个和弦,在缓慢沉静的情绪中,可以说是在轻拂中抒写着、描绘着。
在标有两个pp中虽然以极为微弱的力度演奏,但钢琴在具有穿透力的音响中,则把低音区8度的空旷和高音区4、2度的和弦,在稳中有序地连接起来,有一种在淡泊中挺立的风雅之感,使梅花的傲雪形象描绘得透明清隽。
第2部分稍见活跃。
在开始的时候钢琴曲用宽大的音域,对低音音区进行了对比。
梅花美丽的形象刻画在其有个性化的古曲4、2度和弦风格中。
在这里突出地把梅花的性格树立起来,钢琴在轻盈机敏的弹奏中,织体布置丰满,密疏兼备,富有淡雅的美感。
第3部分速度则情绪激昂,活跃更加有力。
在比原音域超出一个8度音,钢琴曲在低与高、重与弱、跳与连的对比中,其功能渐渐展开。
钢琴那刚硬的音质,塑造出迎着寒风巍然挺立的刚美形态,抒以乐曲明快流畅的旋律,使得冰雪中梅花的清拔遒劲“一览无余”。
第4部分,在速度上稍有稳定。
在32分音符较快速的10连音中,钢琴划拨出梅花在那苍茫的漫天大雪中中,不惧严寒的苍劲刚烈的气质,傲然独立的坚毅形象。
在进入到第5部分,情感开始变得热切而激烈,速度自然的加快。
在低音区加上右手快速的6连行,两条声部互为轰鸣,相互交织,旋律进行更加坚定,在铿锵有力的弹奏中,梅花的形象被钢琴推向顶峰,全面地体现了乐曲苍劲、古雅之气度,一种高大完美的气度形象跃然跳出,站立在人们面前。
最后一段即第6部分,速度转为极度缓慢,在标有mp——3个ppp弱至极限,把人的联想送上飘逸流动的典雅之境中。
在演奏中钢琴给人一种余意未尽的感觉,也把那种梅花那种深邃超凡的气度清澈和淡泊的美质、平和安闲的风貌体现出来。
从三首作品的体现可以看出,钢琴曲不仅保有了古乐的线性特征,还具有立体化的多声思维,形成了极度鲜明的东方音乐艺术特色,同时也充分证明了钢琴音乐与古琴音乐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在创作中,三首钢琴曲皆是以古琴曲的音调为基础,保留继承并且坚持了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美学中的原则,体现出中国古曲独特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特征。
同时,将中国古曲改编,并移植为钢琴曲演奏,也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求。
将中国古典乐曲过渡到钢琴演奏中,其所能表现出来的原曲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蕴,也非常有力的证明了中国音乐的深厚凝重的熔铸性,以及广博的宽容性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钢琴作为西洋乐器的典范,在表演艺术上的广泛应用,也体现了钢琴的包容性,为其流传和发展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也期待着在钢琴改编、移植和演奏中,古曲将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