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型胃痛经方治疗体会
张仲景补胃的经方!五味药,缓解胃寒胃炎、胃溃疡,值得品味
![张仲景补胃的经方!五味药,缓解胃寒胃炎、胃溃疡,值得品味](https://img.taocdn.com/s3/m/5dd001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a.png)
张仲景补胃的经方!五味药,缓解胃寒胃炎、胃溃疡,值得品味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经方全书》、《临床仲景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讲故事,聊经方,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现在,我给你说说张仲景记载于《伤寒论》里面的一张古方——桂枝人参汤。
这张经方的配伍是这样的:桂枝12克,甘草9克,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其中桂枝要后下。
水煎服。
它能干什么呢?老规矩,先听我说个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患者,年36岁,素来胃部有疼痛的毛病,反复发作。
他曾做过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最近这段日子,感觉胃部隐痛明显,晚上尤为剧烈,饭后2到3小时开始明显加剧,右上腹部还有痞闷和压痛感。
患者觉得事态严重了,于是来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淡苔白,脉象迟弱,而且整个人显得精神疲惫,还吐清水,嘴巴里吃什么都没味道,而且也没有食欲。
这个患者十分沮丧。
他说自己的胃现在已经废了,不敢碰凉,不敢吃饭,整天在肚子上敷一个热水袋,什么都做不了。
这样下去,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医家劝解,不要过分忧虑。
这只不过是胃气虚寒而已。
于是遣方:党参5钱,白术5钱,干姜3钱,炙甘草3钱,桂枝4钱。
一共是3剂,每日一剂。
结果怎么样?3天之后,胃疼、吐清水等现象大大缓解,食欲也有所增强,只是时时感觉欲呕。
医家守原方,加入半夏3钱,结果这一次,所有症状基本消失。
这是一张老医案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曾经刊载出来。
我之所以收录和介绍它,就是因为它典型。
这里面用的,你仔细看,其实就是我开篇所说的桂枝人参汤。
只不过,把里面的人参换成了党参。
这个患者的问题,如医家所说,其实就是胃气虚寒。
怎么知道呢?你看舌头,舌淡苔白,这表明可能有寒。
看脉,脉象迟弱,这也是有寒邪,胃气虚弱。
胃不敢碰凉,而且夜间疼痛明显,这是阳气虚弱的表现。
吐清水、口淡无味、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患者脾胃虚寒。
这时候到医院检查,往往诊断为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慢性炎症等。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经方心得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经方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e12207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经方心得导读许多中医学者在步入临床时,往往接诊的第一个患者就是脾胃病患者,脾胃病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我们中医人来说,学习治疗脾胃病患者的经验应是我们所必须要去学习,要去面对的。
以下就是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治疗胃肠病的经验总结,希望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什么是胃肠道疾病胃肠疾病,主要是指病灶在胃肠的症候,有些旁及胰腺、胆道、胆囊以及腹膜的症状表现。
胃病包括西医所说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西医在鉴别上对于各种疾病做出了明确划分。
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食欲不振比较明显,多有胀满的感觉。
但胃神经官能症,精神情志的影响与症状的发生、变化相关性比较明显,而一般药物又不能减轻其症状,其往往还有头痛、头晕、心悸、无力等症状。
急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主症则有明显的疼痛。
不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痛,多以隐痛、胀痛、灼痛为主,并带有周期性或节律性,胃溃疡一般是餐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常常饥饿时疼痛,常在夜间或凌晨出现疼痛。
这些疾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胀满、食欲不振、疼痛等症状。
中医在鉴别区分上没有西医那么明确,但要切记,这类胃肠道疾病在辨证施治上却有其严格的规律性,这是必须用中医的辨证规律去理解和掌握的。
著名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在诊治疾病时,往往以患者的症候反应为根据,因此对于胃肠道疾病的证治,胡希恕先生根据不同的症候反应进行分类,并给出了治疗措施。
分症论治的具体疗法1.如果患者以胃疼呕吐、食欲不振,肠鸣下利、心下痞硬为主要表现,此处心下痞硬主要指的是满而不痛或闷胀发堵。
可以通过使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治疗此类疾病,此三方皆出自于伤寒论,在临床应用可以根据伤寒论原方加减使用。
为什么这三个方子能够治疗此类胃肠道疾病呢?因为这三个方子中都含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其中半夏与生姜可以降逆逐饮止呕,黄芩与黄连可以解热除痞而止下利,人参可以治疗胃气不振,胃肠道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胃气不振。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298319269eae009591bec6f.png)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目的观察食疗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1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饮食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黄芪建中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疗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标签:黄芪建中汤;食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消化道溃疡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以疼痛为主证,兼有嗳气、吞酸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证者,可参考胃脘痛内容辨证论治[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又居临床证型之首。
笔者于2010年9月~2011年10月以食疗配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55例,并与单纯食疗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3]。
110例均来自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011年中医科,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年龄27~59岁,平均4132岁,病程150~300 d;对照组55例,年龄29~61岁,平均3981岁,病程140~300 d。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食疗,规范饮食结构及规律: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细软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过冷过热及甜薯等易产气食物,忌食粗纤维和辛辣油腻腥膻等刺激性食物;萎缩性胃炎患者多食酸味果汁及酸牛奶;此外,患者须少量多餐进食,每日进食4~5次为宜。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每日1剂,水煎煮2次,取汁约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约150 ml,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戒烟酒、畅情志、慎起居。
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病的一些临床心得
![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病的一些临床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8a3e42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3.png)
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病的一些临床心得
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得胃病的人非常多。
可谓“十人九胃”。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千古名方。
其治疗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的心下痞症。
本方以半夏为君药,降逆化痰,和胃止呕,其用量为半升,为君药。
脾寒胃热,寒热之邪错杂于心下,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痞塞不通,故用芩连苦寒清热和胃,用干姜配合半夏温中散寒。
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所以除寒热之错杂结聚而消痞。
用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胃助其运化,恢复其升降之功能。
我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病,包括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呃逆、胃下垂、胃肠炎、肝炎等都收到良效。
其中有一个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子最为有效,最为得心应手。
用其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包括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者,见症状有,胃脘痛、胃胀、胃顶、嘈杂、呃逆、烧心等,效果明显。
组方:姜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生甘草、党参、砂仁、醋香附、木香、蒲公英、连翘、丁香、肉苁蓉、炒莱菔子、醋青皮。
上诸药若干比例打成粉,蜜调为丸,3克每粒,饭后半小时食用。
此药丸化水外用还可治疗湿疹、疮疡、疱疹、过敏性皮炎、足廯等皮肤病,这是患者自己在家运用后意外发现的,觉得惊奇遂来告诉于我。
首先,因效果肯定,我不敢独有,所以分享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希望能利益于众生。
其次还是要感恩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宝贵遗产,特别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其立法、用方、选药皆精妙无比!
吾不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已!。
治疗寒性胃病体会
![治疗寒性胃病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9c24586daef5ef7ba0d3c43.png)
乏
:
妻
莹
) ) 2耋
习 丰
手 差
茎
( 乏 萋
( I
墨 u 委
垂
事 童
垂
娶
萋
乏
寻
童
垂
置
:之 盘
^ j弓 。
茎
-
善
毒 妻
垂
蚕 一
. 要 u
. ’ 口 凳
毒
辛
. ∞
●∞
4
爿
蚤乏 才
未
●∞
t 差
导
吏 乏
.乏 妻 置
之
冀.
口 、 , g I
乏 量
一于
叉
.要
.乏
| ] :
皂 萎
萎 ,∽
墓
茸
重 吏 。. u雪
暑
6 I
霉童
( I
吏
善
差 搴 丢
姜 u 量 营 吏
. 6 I . 毛
萋
主 重 .
¥ 乏 Βιβλιοθήκη 墨 u ¥ 善至 羞
,
.
差
量
.
乏
.杰 u
一 . 黄 u 娶毛 .
垂
重 量 吏
.
量 宁
. 之6 I 季
亲 受 .于§
。
£
口 、 , 6 I 暑 . 司习 一 口 、 , 垂 口 、 ,
( I 蚕 .
量
.
i
^ J 々/ , /, / ,亏 ;、 、 , . u
善 .
( ’
复 一
张仲景“暖胃”经方,补阳通阳,扫净胃中寒邪我们常说,万病由寒而
![张仲景“暖胃”经方,补阳通阳,扫净胃中寒邪我们常说,万病由寒而](https://img.taocdn.com/s3/m/713fdc6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8.png)
张仲景“暖胃”经方,补阳通阳,扫净胃中寒邪我们常说,万
病由寒而
张仲景“暖胃”经方,补阳通阳,扫净胃中寒邪
我们常说,万病由寒而生,那么要怎么祛除寒气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医圣张仲景少有的一个暖胃祛寒方,能够清除体内的寒邪。
这一个方就是桂枝人参汤。
主要是由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组成。
具有解表温里之剂,主要治疗脾胃虚寒,复感风寒。
我们来看他的应用效果
之前我接诊的一个患者,女,35岁,主要症状就是胃隐隐作痛,特别是在吃完饭之后2-3小时疼痛加剧,腹胀,而且还经常的感觉口淡,没有食欲,浑身无力,做什么都提不起精气神,容易吐清水,小便多。
于是给他开出一方: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桂枝。
7剂。
才服用了3剂后,就感觉腹痛腹胀的情况缓解了许多,食欲也有所增加。
服用完7剂后调方加减继续服用了7剂,症状基本消失了,为了巩固,继续服用了一段时间,症状都消失了,也一直没有发作。
我们看一下此方,党参能够健脾益气,白术可以健脾燥湿,桂枝能够温痛中阳,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能够补脾健中。
全方合用则可以暖脾胃、健脾胃。
所以患者的脾胃虚寒之证则可缓解。
中医辨证一人一方,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切勿自行服用。
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会一一回复解答。
#健康##脾胃##中医#。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病名医心悟经验体会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病名医心悟经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4a354d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7.png)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病名医心悟经验体会刘茜檬导读:以前刘医生治疗过一个高高瘦瘦,面色萎黄的患者,患胃痛多年,检查十二指肠溃疡,胃脘喜温喜按,脉弦,用黄芪建中汤而愈。
还有数年前,外公在家里看诊了一个男老师的胃病,胃痛,脉弦无力,喜按,属虚寒性胃痛,外公用的黄芪建中汤加了一两味消食药,神曲之类。
当时中药柜里没有饴糖,于是嘱咐母亲临时去集市购买,母亲买了一斤饴糖(买的就是走街串巷卖的那种叮叮糖),给了患者半斤,剩下的半斤弄成小碎块给贪嘴的我吃了,然后我上火了,长了一个超大的火泡儿这几天隔壁隔壁诊室的一个高高瘦瘦的医生同道患耳鸣,自服黄芪建中汤耳鸣消失。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分享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病的经验体会。
一、原方导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组成】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补气温中,和里缓急。
【主治】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证,见腹中挛痛,时痛时止,喜温按揉,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或虚劳心悸,心烦不宁,面色无华,阳气偏虚者。
现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二、名医心悟※秦伯未心悟秦老善于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病,并总结了临证加减的方法。
秦老认为,溃疡病属中医“胃痛”范畴,根本上是一个脾胃虚寒证。
溃疡病所见疼痛,多为久痛,发作在空腹,得食痛减,并有喜按喜温等特点,多属于胃痛中虚寒一类。
溃疡病人易见面色萎黄不华,全身疲乏困倦,行动感觉气短,比常人怕冷,手足不温,口淡或多清水,口不作渴,渴也不能多饮,饮喜热汤,以及大便多溏薄、舌质较淡等,多辨为脾胃虚寒证,基本治法是温养中焦,常选黄芪建中汤为主方,根据表现的不同兼症进行加减。
胃隐隐疼痛,喜温喜按,怕冷,腹胀,嗳气,四君子汤合小建中汤治愈工作经验分享。
![胃隐隐疼痛,喜温喜按,怕冷,腹胀,嗳气,四君子汤合小建中汤治愈工作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f542e4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6.png)
胃隐隐疼痛,喜温喜按,怕冷,腹胀,嗳气,四君子汤合小建
中汤治愈工作经验分享。
中医的发展就是不断的研究学习古方,应用古方,然后把古方治病的经验总结记录,在遇到相同病症的时候再去应用。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用《伤寒论》中小建中汤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四君子汤合在一起加减治疗脾胃虚寒,阳虚的胃病案例,患者男性46岁,来看病是自己叙述胃隐隐疼痛6年多,腹部喜温喜按,喜欢用手捂这肚子,有时候腹胀,嗳气,饥饿的时候会泛吐清水,疼痛加重,身体疲劳,手脚怕冷,我观察患者,身体比较瘦,面色黄,舌苔薄白,脉沉细。
患者去年做胃镜诊断是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我用中医诊断诊断为脾胃虚寒,胃阳虚,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炒白芍,乌贼骨,煅瓦楞,生姜,大枣,患者服用20天时,效果还不明显,又开10剂药,服用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后又配散剂治疗2个月,精神,饮食都正常,身体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了,这个是去年看的一个病,最近得到患者反馈,现在没有服用,以痊愈根治。
此治病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附子理中汤治疗胃脘冷痛96例体会
![附子理中汤治疗胃脘冷痛96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e28254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8.png)
附子理中汤治疗胃脘冷痛96例体会附子理中汤治疗胃脘冷痛96例体会胃脘冷痛的基本发病机理为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寒邪客胃。
脾主运化升清,脾以升为健,胃主受纳腐熟,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脾胃虚弱则升降失司,传化失职,后天失养,气血阴阳虚损,而寒湿、血瘀、食积、气滞随之而生。
胃病日久,气血阴阳虚损,多呈标实本虚之证,或脾胃虚损之证。
附子理中汤是一剂治脾胃虚弱,风冷相乘,呕逆虚弱的传统方剂。
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96例胃脘冷痛患者采用中药附子理中汤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96例确诊胃脘冷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14-72岁之间,病程在1年至21年之间。
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畏寒,空腹时疼痛加重,饭后疼痛感有所减弱,多伴有泛吐清水现象,普遍纳差。
自觉神疲乏力,有肠鸣现象,患者舌淡苔白,其脉象以虚弱或迟缓为主,脉象均为脾胃虚寒。
1.2 治疗方法。
在温中散寒健脾的治疗原则下,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进行治疗。
处方如下:药用盐附子10g;干姜20g人参30g、白术30g、黄芪30g、茯苓30g、白芍30g、焦三仙30g、、砂仁20g、延胡索20g、甘草10g、木香10g。
每日1剂,分三次水煎服。
盐附子先煎2h,砂仁最后放入。
部分患者兼证不同适当加减,一周为一疗程,对患者进行一至四疗程治疗。
1.3 疗效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同时采取胃镜检查判断疗效。
2 结果治愈52例,占54.1%;有效31例,占32.3%;无效13例,占13.6%。
总有效率达到86.4%。
3 典型病例患者张某,女,47岁,2011年10月21日诊。
主诉脘腹隐痛,纳差已经8年。
曾自己购药服用,效果不佳。
近1年来胃脘冷痛加剧,神疲乏力,有肠鸣现象,空腹时疼痛加剧、得食稍减,口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象沉弱。
治疗虚寒型胃痛验方胃中冷痛、形寒喜暖秘方名方
![治疗虚寒型胃痛验方胃中冷痛、形寒喜暖秘方名方](https://img.taocdn.com/s3/m/b5d7f32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3.png)
治疗虚寒型胃痛验方胃中冷痛、形寒喜暖秘方名方
治疗虚寒型胃痛验方胃中冷痛、形寒喜暖秘方名方,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您于危难之中,为鼓励作者,请关注、转藏等,管用了,请想着赞赏、打赏作者!
虚寒型;分偏寒和偏虚两种情况。
偏寒:温中调气散寒。
组成:潞党参9g、炒白术9g、炮姜6g、肉桂(后下)3g、广木香9g、制香附9g、煅瓦楞30g、丹参12g、炒白芍9g、甘草6g、焦神曲9g。
适应症:胃中冷痛、形寒喜暖,喜热饮,泛吐清水,澳清利或腹痛,舌质淡青,苔白,脉细缓。
偏虚:健脾调气和胃,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广木香9g、春砂仁(后下)3g、党参9g、炒白术9g、茯苓12g、枳壳9g、陈皮9g、焦神曲12g、炙黄芪9g。
适应症:胃中绵绵作痛或胀满不舒,喜暖喜按,得食暂安,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缓或濡细。
治胃寒,张仲景有一个名方:桂枝加葛根汤,暖胃、缓痛,建议收藏
![治胃寒,张仲景有一个名方:桂枝加葛根汤,暖胃、缓痛,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c85ce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c.png)
治胃寒,张仲景有一个名方:桂枝加葛根汤,暖胃、缓痛,建议收藏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张仲景在不经意间,留下的治胃寒的方子。
什么叫做“不经意留下”呢?无心插柳柳成荫。
人家立方的时候,本来没想达此目的,但却被后世通过临床,发现了这一功能。
它是谁呢?是桂枝加葛根汤。
它的原方是,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葛根。
好了,现在,别的不说,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是47岁,医案记载姓马。
这个人,有胃病,已经历时10年之久。
什么时候犯病呢?就是一旦劳累,或者吃得不热乎、生冷的时候,就疼痛难忍。
有这么一回,患者因为吃饭不热乎,胃疼的毛病又犯了,钝痛不已,必须用手来按,或者用热水袋热敷,才能好一些。
怎么办?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舌淡苔白。
但是,医家经过一番揣度,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什么呢?就是前面我讲过的桂枝加葛根汤。
结果怎么样?患者连服两剂,胃痛感消失,从此以后竟然再未复发过。
你说,神奇不神奇?当然了,这是一张治疗效果特别好的医案。
同样的方子用下去,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效果不好。
但既然效果好,我们就得探讨,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属于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舌淡苔白,脉象弦细,胃痛因受寒或劳累加重,一旦犯病就喜欢用手按着,或者热敷。
所有这些,都指明一件事儿,就是脾胃虚弱,寒踞中焦。
既然是脾胃虚弱,有寒,那我们自然要散寒温中。
散寒温中的方子,不少。
医案里,医家偏偏用了桂枝加葛根汤。
我们再来看看这张方子的原貌——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葛根。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方子到底为啥能治胃寒胃痛。
首先,你得明白一件事儿,桂枝加葛根汤的主治,是风寒客于太阳经脉,导致营卫不和、项背强而不舒。
啥意思啊?就是说,你感冒了,恶风、怕冷、出汗、头痛,发热,浑身难受,脉象浮缓,苔白,脉浮缓,这就是风寒表虚。
在这个基础上,由于风寒之邪郁滞太阳经脉,这就导致患者项背僵硬、不舒服、酸痛。
脾胃虚寒型的胃痛最适合用黄芪建中汤,这类胃痛常有的表现是畏寒怕冷
![脾胃虚寒型的胃痛最适合用黄芪建中汤,这类胃痛常有的表现是畏寒怕冷](https://img.taocdn.com/s3/m/7ddce6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c.png)
脾胃虚寒型的胃痛最适合用黄芪建中汤,这类胃痛常有的表现
是畏寒怕冷
脾胃虚寒型的胃痛最适合用黄芪建中汤,这类胃痛常有的表现是畏寒怕冷、空腹则胃痛。
并伴有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四肢不温、身体消瘦等症状。
患者多数由于长期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饮食,最终导致脾阳不振,脾胃受损,中焦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或者寒邪侵袭胃部导致胃痛。
寒者热之,虚则补之,用黄芪建中汤,有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等药物组成,有比较好的温中补虚缓急等作用,内外兼治,一些虚寒性的胃病,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b86181f55270722192ef789.png)
将 胃脘 部称为心下 、 中 , 胃病分为痞证 、 心 将 胀证 、 满证 与痛证 , 对 后世很 有 启 发 。如 “ 中痞 , 逆 心 悬 痛 , 枝 生 姜 枳 实 汤 主 心 诸 桂
胃脘痛初起多实 , 多虚。各 证型 可单独 出现 , 可复合 久病 也 出现 , 亦可相互转化及互 为因果 。如气滞 、 易使 食停 中脘 ; 寒凝 寒
溏; 脾阳不振, 寒湿内生, 饮邪上逆, 故泛吐清水; 舌质淡而胖, 边
有齿痕 , 苔薄白 , 脉沉细无力 , 为脾 胃虚寒之象 。
脾 胃虚寒型 胃脘痛 治 法 当选 温 中健 脾。方 药 : 黄芪 建 中汤 ( 金匮要略》 。方 中以黄芪补 中益气 、 《 ) 饴糖益 气养阴为君 ; 以桂
郁可 以化火 , 久变 生湿 热 ; 积 久痛不愈 , 气滞 、 阴虚 、 虚寒诸 证都可
之 。 “ 之心下满痛 者 , 为实也 , ”按 此 当下之 , 大 柴胡 汤” 宜 。书 中
所拟 的方剂 如大建 中汤 、 大柴 胡 汤等 , 是治疗 胃脘 痛 的名方 。 都
《 斋直指方》 胃痛 的原因 已经认识 到“ 寒 , 热 , 死血 , 仁 对 有 有 有 有
蛋 白质和维生素 的细软易消化食物为主 , 少食过冷过热及甜薯等 易产气食物 , 忌食粗纤 维和辛辣 油腻腥膻 等刺 激性食 物 ; 萎缩性 胃炎患者多食酸味果汁及酸牛奶 ; 此外 , 患者须少量多餐进 食 , 每
摆脱胃寒的小方子!蒙尘70载,治胃凉、胃痛、胃胀、胃打嗝
![摆脱胃寒的小方子!蒙尘70载,治胃凉、胃痛、胃胀、胃打嗝](https://img.taocdn.com/s3/m/828db06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d.png)
摆脱胃寒的小方子!蒙尘70载,治胃凉、胃痛、胃胀、胃打嗝大家看一下(砂半理中汤)——砂仁9克(打碎),清半夏9克,高良姜9克,制香附9克,炒枳壳9克。
总共是五味药,各9克,用砂锅将它们都装好,加水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厘米左右,其中的砂仁要打碎后下。
每一剂煎煮2次,每日服用一剂,分2次服。
这办法,有年头了。
它的创制者,乃是杏林前辈宋孝志老师。
宋师生于1911年,卒于1994年,13岁就开始随舅父临床,上世纪50年代曾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内经》、《伤寒》、《金匮》教研室的主任。
上面这个配伍,是他在39岁,当时还在宜章县任职的时候,创制的,一度在业界很有名。
它能干啥呢?我告诉你啊,它就是治疗胃寒的,功效在于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症状是啥呢?就是胃脘部位疼痛,胀满,反酸,嗳气,甚至在发作的时候吐涎沫。
疼痛往往连及胸胁和背部。
症状什么时候明显呢?就是受寒、受到低温刺激的时候。
只要一凉着,就不行。
舌质淡,苔薄白或者白腻,脉象沉弦或者弦紧。
我最初见到这个小配伍,还是跟我老师在农村工作的时候。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一个孩子的奶奶来找我们,说他的孙子肚子疼,让我们帮着去看看。
我们到那里,发现患者不小了,都十八九岁了。
怎么回事呢?头天晚上,他和几个同龄人到城里买东西,回到家都快九点了,也没吃饭。
他来到厨房,揭开锅盖,看到有晚上剩下的茄子。
虽然凉了,但是饥饿下的他顾不了那么多,直接拌大酱就吃了。
高粱米饭也不热乎。
结果,这一吃完,没一会儿就胃疼了。
疼到什么程度?一个大小伙子,用热水袋捂着,还直不起腰来。
疼了一宿,第二天,患者家人就来找我们了。
我老师在知道这些情况后,给患者诊脉,发现脉象弦紧,舌质淡红,苔白略腻。
我老师立即嘱咐我,把上面这几味药给预备上,教给患者家人煎煮的办法。
患者的奶奶问,多长时间能好?我老师很有把握地说,不着急,喝上就好,喝上就好。
结果,果然如我老师所说,患者用药以后,疼痛大减,可以直起腰来了。
胃寒要怎么调理?一个经方很简单就把道理讲透了
![胃寒要怎么调理?一个经方很简单就把道理讲透了](https://img.taocdn.com/s3/m/8ead66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5.png)
胃寒要怎么调理?一个经方很简单就把道理讲透了中医老苗说胃不舒服,吃饭没胃口,老是吐清水,怕凉,还手脚凉,中医经常会说这是胃寒,需要慢慢调理。
胃寒要怎么调理呢?中医方剂有一类“温中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其中的吴茱萸汤,更好地了解其温中祛寒的真实含义。
我们来看看《伤寒论》中的记载:吴茱萸汤药方:吴茱萸 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汤头歌诀: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在《伤寒论》里,吴茱萸汤的主治就是三经寒邪,也就是阳明呕吐、厥阴头痛、少阴吐利,但都是寒邪所致。
此外,吴茱萸汤里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吴茱萸和人参的配伍关系。
由于有人参的存在,便有人认为是针对虚寒而设。
但我们深入归纳的话,就会发现全方的主证实际上都是阴寒之气上逆,这才是全方病机的重点。
其次,吴茱萸汤里还要注意生姜的用量,以起到降逆止呕之效。
《伤寒论》药方中遇到呕吐,临证处置都是加生姜,或者配伍半夏,比如:葛根汤原本有生姜,呕吐则加半夏;大柴胡汤有剧烈呕吐,生姜用到五两;真武汤如果呕吐,加减法则明确,生姜需要加到半斤(古时的八两);黄芩汤,理中汤遇到呕吐都需要加生姜三两等。
这也就说明了吴茱萸汤有不错的降逆之用,不能局限于散寒温中。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吴茱萸汤的“三经”病机:一是阳明病,可见有进食后欲呕,这是由于中焦虚寒,导致胃气上逆而呕吐,往往伴有吞酸。
既然是中焦虚寒,这种痛就有点喜温喜按,同时伴有畏寒肢冷。
这个方面,既有胃气虚寒而致的浊阴上逆,又有肝胃不和的进食后欲呕吞酸;二是厥阴病,这里主要是厥阴头痛的问题,这是中焦的浊阴之气沿着厥阴经上逆巅顶,于是便出现巅顶痛、干呕而吐涎沫。
三是少阴病,这一点稍微难理解一些,也就是《伤寒论》原文说的“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主之”。
胃寒散胃病一治必愈绝方:附子6克...
![胃寒散胃病一治必愈绝方:附子6克...](https://img.taocdn.com/s3/m/c26de0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f.png)
胃寒散胃病一治必愈绝方:附子6克...配方及用法: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上述生药研细过100目箩成粉,装包,一包4克,每次服一包,每天服两次。
忌:孕妇禁服。
按: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洪洞的古楼街有位魏老先生治胃病很出名,他在街上摆个摊子,并挂着一张纸,上写着:“胃癌吃一包,一时三刻管保好。
有钱没钱捎一包,十人九胃少不了。
”逢会赶集的人宁肯不吃不喝,也要买几包畏寒散拿回家。
曾经有一个学生大雨着凉,胃痛得特别厉害,买了几包胃寒散。
回家后仅喝一包,不一会疼痛就消失了.经过观察验证,胃寒散对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癌等均有效.....属于脾胃阳虚或者阴寒痼冷者,用胃寒散都颇有奇效。
从1972年到1981年经过临床观察112例,其中有43例在服用3——9剂后症状消失,69例在服用20剂左右疼痛消失。
还观察到不论青年和老年发生的胃痛,凡属胃疼者,谁服胃寒散而痛不缓解,则应怀疑是胃癌早期阶段。
验例:乔某。
女39岁,干部,1980年6月初诊,该患者胃脘疼痛十余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时放射背部,遇冷加重,有时感到冷气撞心,暖气吞酸,纳呆少食,每日能吃四,五口饭,经过地区医院诊断为,胃溃疡(活动期)口服胃寒散23包疼痛减轻,未有大发作,食欲增加,连服一个半月,症状消失。
百姓验证:北京顺义大孙各庄镇石各庄村孙东复来信说:我老伴患有急性胃腹痛已有20多年的病史了,曾在县医院检查并治疗2次,在镇和村的卫生院治疗,吃过痢特灵,胃得乐,胃霉素,还输过两次吊瓶,花药费1000多元仍不见好,后又发展为腹痛腹泻,不敢吃冷食物。
后我用本条方为她试治。
自配药连吃一个月,她的病全好了,一共花费不到15元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寒型胃痛经方治疗体会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廖华君黄仕营余洁英
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程较长,往往缠绵难愈,时发时止,尤其是在饮食不当、情绪欠畅、睡眠不佳、工作压力大、受凉等条件下极易诱发,出现胃痛、胃胀、反酸、打嗝、胃脘部有烧灼感等症状。
此时,患者服用西药的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制酸药以及胃粘膜保护剂等药,往往症状会有所缓解。
但是,如果病情长期反复发作,后期即使服用西药,症状也无法得到改善,患者的胃痛、胃胀、反酸、烧心感可能依然无法消除。
许多“老胃病”的患者最后往往都会求助于中医药的治疗与调理,中医药在调理肠胃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临床发现,有一类“老胃病”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胃脘部疼痛,患者时常描述为像绳子扭紧般的疼痛,且此类胃痛常发生在半夜凌晨,白天减轻,天气转凉或下雨时加重,患者往往喜饮温水,胃部喜欢敷热水袋,大便稀溏不成形,易拉稀,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无力。
中医辨证为胃寒型胃痛,用药宜温胃、散寒、行气、补中,代表方为小建中汤,如果疼痛较重,还可以合上良附丸或理中丸。
除服药治疗外,饮食宜忌冷饮、生冷瓜果、凉水、凉茶等生冷寒凉之品,多吃温性的食物,最好都要加热食用。
验案举隅:
刘某某男66岁慢性胃炎
2020.6.9 闰四月十八芒种后4天
胃脘部疼痛不适10余年,加重1月余。
起初服西药耐信、达喜等药有效,后来再服无效。
现症: 夜间凌晨3点左右胃脘不适,疼痛,似扭紧状,偶有烧灼感,偶有反酸,白天症状缓解,纳眠一般,二便可,大便不黑,容易拉稀,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甚,脉左细极如弓弦,右关脉分叉,稍弦,沉取无力。
小建中汤+良附丸
桂枝10g 白芍20g 黑枣5枚炙甘草5g 高良姜10g
醋香附10g 干姜5g 党参10g 麸炒苍术10g 生姜3片
蜂蜜2勺
7剂
2020.6.16 闰四月初二十五夏至前五天
服药后明显好转,患者诉中药比较辣,服下后感觉胃中暖暖的很舒服,胃痛基本消失,偶有不适感,纳眠可,大便偏稀,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较前好转,脉右关分叉,稍弦,左脉浮细,较前为宽,沉取无力。
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胃多发息肉。
小建中汤+理中汤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 干姜5g 党参10g
麸炒苍术10g 麸炒白术10g 麸炒枳壳15g 黑枣7枚生姜3片
蜂蜜2勺
7剂
随访:胃痛基本消失,偶尔吃错食物,稍有胃胀不适。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
养,嘱其饮食继续调理。
按语:刘某某,慢性胃炎10余年,加重1月余。
起初服西药有效,后来再服无效。
胃痛似扭紧状,凌晨易发作,白天症状缓解,为寒邪犯胃,故夜间重,白天轻;大便易稀,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为脾阳亏虚,失其运化;脉左细极如弓弦,右关脉分叉,稍弦,沉取无力,张仲景云:“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脉细兼弦,为中焦气血不足兼有寒凝。
综合考虑,辨为中焦阳虚,寒邪犯胃,拟小建中汤合良附丸治疗,服药后患者说中药比较辣,服下后感觉胃中暖暖的很舒服,胃痛基本消失,方药对证,疗效显著。
(以上中药与剂量,需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