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五篇-昆虫的生态学

合集下载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资料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资料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绪论一、简答题1、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简述昆虫纲与甲壳纲、蛛形纲、重足纲和唇足纲的主要区别。

二、问答题1、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2、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初生分节、后生分节、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二、简答题1、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简述昆虫头壳上的沟和线,说明头壳的分区。

3、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4、简述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结构特点、危害特点及与防治的关系?6、简述具翅胸节背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7、成虫胸足从基部到端部分为哪几节?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各类型胸足的特点。

8、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9、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0、以通用的假想脉序为例,说明昆虫翅面上的主要纵脉和横脉。

11、简述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1-2种代表昆虫。

12、简述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3、简述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主要区别。

第二篇昆虫的生物学1.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什么叫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3.何谓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4.简述昆虫卵的基本构造?5.试述卵子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影响昆虫生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哪些?6.试述卵母细胞发育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它是如何变成受精卵的?7.何谓昆虫变态?昆虫的变态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8.何谓稚虫?幼虫?若虫?蜕?虫龄?龄期?蠋型幼虫?伪蠋型幼虫?蛃型幼虫?蛴螬?蛆?孑孓?离蛹?被蛹?围蛹?9.何谓雌雄二型?多型现象?社会性昆虫?补充营养?10.何谓世代?一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世代重叠?11.何谓滞育?休眠?它们有何不同?引起和解除滞育的条件有哪些?12.何谓食性?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食性在害虫的防治和利用中有何意义?13.什么是趋性?趋性有哪些类型?了解昆虫的趋性有何意义?14.什么是拟态?什么是保护色?一、基本概念孤雌生殖、两性生殖、胎生、孵化、化蛹、脱皮、羽化、变态、龄期、龄、产卵前期、产卵期、补充营养、雌雄二型、多型现象、世代、世代交替、世代重叠、年生活史、休眠、滞育、食性(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趋性、趋光性、趋化性、拟态、保护色、假死性、群集性二、问答题1.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孤雌生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何谓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4.昆虫个体发育分为哪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可分为哪几个连续的阶段?胚后发育包括哪几个发育阶段?5.胚胎发育过程中昆虫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别由哪个胚层发生而来?分别简述其发生过程。

昆虫基础之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昆虫基础之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世代分明的昆虫,上一代的虫量是下一代的基 数,世代重叠的昆虫,前一阶段的虫量是后一 代的基数。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二.填空: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

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

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

5.蜘蛛、蝎子属于()纲。

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

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A 蝎子B 蜈蚣C 金龟子D 蜻蜓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A 传粉昆虫B 工业原料昆虫C 药用昆虫D 天敌昆虫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B 蜈蚣C 蜜蜂D 马陆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A 蝎子B 鼠妇C 蚂蚁D 虾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A 蝎子B 蜘蛛C 蜻蜓D 金龟甲- 1 -五.论述题: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答案二.填空题:1.2/3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5.蛛形纲6.唇足纲7.重足纲8.甲壳纲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10.中胸后胸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问答题: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

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

(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

(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

普通昆虫学课件ppt

普通昆虫学课件ppt

不完全变态
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 三个阶段,如蝗虫、蝉等 。
变态机制
昆虫的变态发育受到基因 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 现。
昆虫的繁殖策略
产卵策略
昆虫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合 适的产卵地点和方式,以 保证后代存活和繁衍。
繁殖频率
昆虫根据食物来源和环境 条件调节繁殖频率,以适 应生存需求。
的许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02 昆虫的形态学
CHAPTER
昆虫的头部
总结词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器官集中地,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
详细描述
昆虫的头部是身体上最前面的部分,具有一对触角,触角上长有许多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气味、温度、湿度等。 此外,昆虫还具有一对复眼,能够感知色彩和光的强弱。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根据不同种类的昆虫,口器形 态也会有所不同,分为咀嚼式、刺吸式、舐吸式等。
繁殖方式
一些昆虫采用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等特殊繁殖方式 ,以快速繁衍后代。
04 昆虫生态学
CHAPTER
昆虫的分布与栖息地
昆虫分布
昆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从热带雨林到高山雪原,从海洋岛屿 到沙漠戈壁,都有昆虫的踪迹。
栖息地选择
昆虫根据其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栖息 地,如水生昆虫生活在水中,而陆生 昆虫则生活在土壤、植物或其他环境 中。
害虫防治与生物防治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施肥、灌溉 等农业措施,改善农田环境,
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 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

第五部分昆虫生态学概述教学课件

第五部分昆虫生态学概述教学课件

二、气候因子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温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抑制代谢过程。 2、昆虫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体内 的各种代谢过程也改变了速度。 3、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外界温度上升,昆虫的体温 也相应上升;外界温度下降,昆虫的体温也相应下降,保 持着与外界温度相接近的水平。 4、昆虫并不是完全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当温度偏高 时,昆虫的体温比外界温度稍低;当温度偏低时,昆虫的 体温比外界温度稍高。这是常见的现象。
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可将生态学分为 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 ecology) 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 淡水生态学(fresh water ecology) 草原生态学(grass1and ecology) 沙漠生态学(desert eco1ogy) 岛屿生态学(island ecology) 太空生态学(space ecology)等。
V=1/N 温度与发育历期(N)或发育速率(V)关系的总趋势可用 下列模式曲线(图30—4)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与发育 历期的关系为一曲线(N);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为一直 线(V)。
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关系还有其他一些表示方法。 1)范特—荷夫(vant-Hoff)定律 范特—荷夫认为,温度 每升高l0℃,化学反应速度随着增加两三倍。用公式表示 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昆虫与环境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气候因子 三、生物因子 四、土壤因子 五、昆虫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昆虫与环境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环 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长的一 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中的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生物的,如昆虫生态 学中的环境是对某种或某类昆虫而言。

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管理

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管理

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管理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全球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一百万种,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害虫则是让人头疼的生物,它们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物多样性破坏。

因此,了解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研究昆虫的分类、生态习性、行为、生命周期、群落结构等问题,以及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和昆虫对环境的影响。

昆虫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参与了土壤形成、植物授粉和减少死亡动植物的凋落物分解等过程。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作为食物链的基础,维系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为植物授粉而促进植物繁衍;控制其他生物的数量,使得生物群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并防止害虫的滋生等。

昆虫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因此保护昆虫多样性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二、害虫管理害虫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代价,他们会袭击农作物、破坏建筑、威胁人类健康等,因此需要进行害虫管理。

害虫管理是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害虫数量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措施。

包括密闭建筑、使用纱网、电网、黏虫板等物理障碍措施;还有地毯清洁、灰尘的清除、死亡动物的清理等措施。

2.生物措施。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利用蜘蛛、捕食性昆虫等控制害虫;引进天敌等生物来对付害虫。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杀虫剂,如BT虫菌等控制害虫数量。

3.化学措施。

化学措施是利用化学杀虫剂对害虫进行控制。

但应注意化学物质的选择和使用,尽量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遗传改良和计划种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进行种植,防止害虫大量繁殖。

害虫管理需要采用综合手段,不应只依靠单一手段,以防止害虫对控制措施的适应和抗药性的出现。

此外,在进行害虫管理时应注意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确保生态平衡的稳定。

三、昆虫生态学与害虫管理的关系昆虫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可以为害虫管理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路。

第五讲 昆虫生态学

第五讲 昆虫生态学
如有效积温法则只考虑温度条件 其他因素没有考虑进去; 如有效积温法则只考虑温度条件,其他因素没有考虑进去; 只考虑温度条件, 该法则是以温度与发育速率呈现直线关系作为前提的,但实际 该法则是以温度与发育速率呈现直线关系作为前提的, 上是呈S形的,无法显示高温延缓发育的影响; 上是呈S形的,无法显示高温延缓发育的影响; 该法则的各项数据一般是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 该法则的各项数据一般是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与外界 各项数据一般是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 变温条件下生活的昆虫发育情况有一定差距; 变温条件下生活的昆虫发育情况有一定差距;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 免有误差。 免有误差。
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a)有效积温的推算,假定昆虫在适温区内温度与 有效积温的推算, 发育速率成正比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 发育速率成正比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T=KV+C 一些昆虫在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曲线上有出 (b)一些昆虫在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曲线上有出 现发育恒定温区的可能性 恒定温区的可能性。 现发育恒定温区的可能性。 一些有效积温的材料是 (c)一些有效积温的材料是在室内恒温饲养下取得 但昆虫在自然界的发育处于变温之中, 的。但昆虫在自然界的发育处于变温之中,且 昆虫实际生活的小气候环境与气象资料 与气象资料不完全 昆虫实际生活的小气候环境与气象资料不完全 相同。 相同。 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夏蛰的昆虫 育或高温下有夏蛰的昆虫, (d)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夏蛰的昆虫,在滞育 或夏蛰期间有效积温是不适用的。 或夏蛰期间有效积温是不适用的。
对一些刺吸式口器昆虫来说 , 外界环 外界环 境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少;当湿度偏低时, 境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少;当湿度偏低时,植 物组织内含水量比较低,取食的干物质量 物组织内含水量比较低,取食的干物质量 相对增加 反而有利于生长发 增加, 生长发育 相对增加,反而有利于生长发育。

《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任何能够繁衍到今天的生物,必定 具有各种自我保护的特征。
(柠檬香、茧)
昆虫与植物及其它生物的协同进化,
使昆虫产生了食性的分化。这种分化使
更多的昆虫物种繁衍了下来。
精选课件ppt
11
研究昆虫与寄主之间的信息关系, 可以调控昆虫的行为。
昆虫引诱剂的研究: • 信息物质的成份 • 不同昆虫对某类信息物质的敏感程度
25
病源微生物专化性强 —— 对人蓄安全 需要流行条件:比如真菌需要高湿度。 需要保持活力:怕紫外线等。
精选课件ppt
26
2、捕食性动物
捕食性昆虫、蜘蛛、鸟、鸡、鸭、青蛙 食蚁兽等。
请说出10类捕食性的昆虫
蜻蜓、螳螂、步甲、虎甲、猎蝽、 姬蝽、捕食性瓢虫、草蛉、蚁蛉、 食虫虻、蛛蜂、胡蜂等。
精选课件ppt
在雨林中,要发现100种昆虫比 发现100个同一种的个体更容易。
生境条件的优越和食物的充足, 使大多数动物形成食性特化,雨林中 的动物以狭食性和单食性种为多数。
精选课件ppt
39
由于热带雨林地带自然环境的季 节变化不大,动物生活规律的周期性 也不明显。无冬眠夏眠,无一定繁殖 季节,无明显的换毛期。
化学性状:含不利于昆虫生长的成份, 或有利于昆虫生长的成分少。
生育期性状:能错开为害的高峰期。
精选课件ppt
22
三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
寄主
植食性 昆虫
治虫资源 天敌
精选课件ppt
23
1、昆虫的病源微生物 死后症状
真菌:虫体僵直,有菌丝覆盖表皮。
细菌:虫体发黑,软化腐烂、有臭味。 病毒:虫体常下垂,无菌丝、无臭味。
诱杀害虫:杀虫有效成分 + 诱集辅料

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

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

八、昆虫的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型
– 种群在空间扩散分布的形式。

分布型式
– 均匀分布:正二项分布,罕见; – 随机分布:Poisson分布,较常见;
– 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最常见

二、环境因子分类及作用特点
环境因子(生态因子)


定义:对昆虫的生活、生长发育、繁殖有影响的一切 因素。
分类:

生物因子:食物、天敌、微生物等。 非生物因子:气候(温、湿、光、风) 地理(海拔、地形、坡度等)、 土壤。
昆虫生态学
(续)环境因子分类及作用特点
环境因子对昆虫作用特点
区 别 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土壤

昆虫生态学
五、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捕食、寄生、致病和竞争等是生物因子对昆虫影响
的主要方式。

食物和天敌是生物因素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昆虫生态学
1. 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不同种昆虫对营养要求不一:植食性、内食性、腐食性。 按食性范围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杂食性。
昆虫生态学
生态系统 (ecosystem)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 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 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信息联系等过程,结合而
成的生态单元,即生物群
落与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 统一整体。
昆虫生态学
森林生态系统
昆虫生态学
苔原生态系统
昆虫生态学
湿地生态系统
昆虫生态学
荒漠生态系统
昆虫生态学
对种群影响程度
作用方向 作用强度 作用面

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昆虫作为害虫对作物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昆虫生态学在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展开阐述。

一、昆虫生态学
1.昆虫的生态环境
昆虫栖息于地面、植被和空气层之内的各种环境中,包括湿地、树上、地下等。

它们与植物、其他昆虫和其他动物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2.昆虫的生态角色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又能进行传粉、分解、病虫害防治等。

有些昆虫甚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生物。

3.昆虫的行为特征
昆虫具有多样的行为特征,如趋光性、CHEMOSENSORY、吸血、飞行等,这些特征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密切相关。

二、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1.生态控制
生态控制是指利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相互作用对害虫进行控制。

例如,引入天敌、增加绿色覆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方法。

2.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是指通过人工干预采取防治措施,例如采用黄板、紫光灯、毒饵等物理手段对害虫进行防治。

3.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害虫进行防治,这种方法虽然快速有效,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药剂残留等问题,因此需谨慎使用。

通过以上三个原则的掌握和实践,才能更好地进行害虫防治,保
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昆虫生态学在害虫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角色和行为特征,掌握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原则,才能更好地达到农业害虫防治的目的。

《昆虫生态学》课件

《昆虫生态学》课件
天敌种类
昆虫的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鸟类、爬行动物、两栖 动物和微生物等。
自然控制
天敌的存在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人类活动对昆虫生态的影响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导致昆虫栖息 地的丧失,影响昆虫的生 存和繁衍。
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
出生率与死亡率
昆虫种群的数量的变化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 是指种群中新产生的个体的比率,而死亡率则是指种群中死 亡个体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种群数量 的增长和消减。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也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素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的分布情况,而性别 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 化对种群的增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昆虫种群生态学
昆虫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昆虫种群的概念
昆虫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 内,同种昆虫个体的集合体。这些个 体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背景 ,共同适应环境并繁衍后代。
昆虫种群的特征
昆虫种群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如空间 分布、密度、动态变化、遗传结构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昆虫种群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的生物学规律。
生态系统恢复
通过生态修复和重建技术,恢复退化或受损 的生态系统,为昆虫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生 存条件。
THANK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昆虫群落的演替
昆虫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地区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 是由环境变化、物种进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昆虫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居住在各种不同的生境中并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

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和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深入了解昆虫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讨论昆虫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一、物种多样性在昆虫界,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不同种类的昆虫栖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如森林、河流、田野和城市。

这些不同类型的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满足了昆虫的生活需求。

昆虫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参与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昆虫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可以作为植物的花粉传播者,同时也是其他昆虫、鸟类和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

昆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当某个环节的昆虫数量发生变化时,会对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其他物种的存活和繁衍。

三、生态位和资源利用昆虫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即不同种类的昆虫利用和依赖不同的资源。

例如,一些昆虫以植物为食,而另一些昆虫则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

这种资源利用的差异使得昆虫种群能够共存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避免了直接竞争。

昆虫的资源利用策略也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种群动力学昆虫的种群数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食物供应、天敌的存在和疾病的爆发等。

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呈现周期性或不规则的波动。

例如,食草昆虫的种群数量可能在某个季节迅速增加,但在其他季节又会急剧减少。

种群动力学研究昆虫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共生与蜕变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共生关系。

共生是指互利共生的关系,即两个物种相互依赖并从中获益。

例如,某些昆虫与植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昆虫通过传粉为植物繁殖提供服务,而植物则提供昆虫所需的食物资源。

此外,昆虫的蜕变也是昆虫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6.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

6.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

(一)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育的形式(停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育的形式( 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环境中的其它因素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 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昆虫有很强 的致死作用。 的致死作用。
1.适温范围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温区内发育 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低温致死区、 亚低温致死区、 适温区、 I 低温致死区、II 亚低温致死区、III 适温区、IV 亚高温致 死区、 高温致死区。 死区、 V高温致死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温、最适温、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温、最适温、 低适温 高适温三个亚区。 高适温三个亚区。 三个亚区
会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 会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 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所以人们对农业生态 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会——经济 经济 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作用。 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作用。
新、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施用农药等,害虫及其天敌的数量变 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施用农药等, 动幅度较大。 动幅度较大。
(4)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农田外的非栽培植物也直接 )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或间接地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联系。 或间接地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联系。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General Entom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等基础课等后续课:农业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昆虫研究法等学分数:4.0主讲教师:李强、陈国华、张宏瑞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和昆虫生态学等基础昆虫学的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学习农业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昆虫研究法等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普通昆虫学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通过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普通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农业昆虫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昆虫在动物界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内容和任务;我国在昆虫学方面的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在动物界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内容和任务。

3.教学重点与难点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实验: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章昆虫身体的一般结构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昆虫的体躯和体节;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体躯和体节;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3.教学重点与难点: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4.实验:5.习题课安排:第二章昆虫的头部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部的内骨骼;头部的形式和变化;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昆虫的颈部。

突出感觉和取食功能的讲解。

普通昆虫学-第五篇昆虫生态学

普通昆虫学-第五篇昆虫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的各个层次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
构成昆虫生存环境条件总体的各种生态因素, 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即气侯因素,或称为无机因素,主要有温度、 湿度、降水、光、风及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 因素,即有机因素,主要包括昆虫的食物和天 敌以及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昆虫产生的影响。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温区 内发育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I 致死低温区、II 亚致死停育低温区、III 适温区、IV 亚 致死停育高温区、 V 致死高温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温、 最适温、高适温三个亚区。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 环境中的其它因素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 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 降低对昆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
1.适温范围
第一节 非生物因素
过冷却点:当虫体温度随环境 温度下降止0℃以下某一温度 T1时,虫体的体温又突然上 升并接近于0℃,而后再继续 下降止与环境温度相同的T2 时结冰,则T1为过冷却点、 T2为体液的冰点。
寒带地区的一些昆虫产生了 忍受体液结冰、细胞内冰晶 机械损伤的生理破坏的耐寒 机能,适应了这些地区冬季 的恶劣环境。
美国生态学家Odum(1977)提出生态学是“综合研 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

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

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昆虫学研究者来说,了解昆虫的分类、解剖、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昆虫学的学生们需要通过考试来展示他们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昆虫的分类学1. 描述昆虫的三个主要体节并列举其特征。

2. 什么是昆虫的鞘翅目?请列举几个鞘翅目昆虫的例子。

3. 什么是昆虫的鳞翅目?请列举几个鳞翅目昆虫的例子。

4. 什么是昆虫的膜翅目?请列举几个膜翅目昆虫的例子。

5. 什么是昆虫的直翅目?请列举几个直翅目昆虫的例子。

第二部分:昆虫的解剖学1. 描述昆虫的口器结构并说明其功能。

2. 什么是昆虫的复眼?请解释复眼的结构和功能。

3. 什么是昆虫的触角?请解释触角的结构和功能。

4. 描述昆虫的飞行器官并说明其适应飞行的特征。

5. 什么是昆虫的生殖系统?请描述昆虫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三部分:昆虫的生态学1. 什么是昆虫的生态位?请解释昆虫的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描述昆虫的食性分类并列举几个例子。

3. 什么是昆虫的寄生关系?请解释昆虫的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描述昆虫的迁徙行为并说明其原因和影响。

5. 什么是昆虫的社会性?请解释昆虫的社会性在昆虫群体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昆虫的行为学1. 什么是昆虫的取食行为?请描述昆虫的取食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2. 描述昆虫的求偶行为并说明其在繁殖中的作用。

3. 什么是昆虫的保护行为?请列举几个昆虫的保护行为的例子。

4. 描述昆虫的社会行为并说明其在昆虫群体中的作用。

5. 什么是昆虫的学习行为?请解释昆虫的学习行为在生存和适应中的作用。

这些题目只是昆虫学考研题库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涵盖了昆虫的分类学、解剖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

考生们可以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来检验自己对昆虫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性
昆虫生态学 Insect ecology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 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学习昆虫生态学的意义
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 植物检疫对象的决定 农业防治:垦荒、轮作和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益虫 ( 或害虫 ) 的饲养
昆虫与环境
一、环境 环境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长的一切 事物的总和。 根据范围可以把环境分为: 大环境 :影响生物的分布、化性、种群周期性 小环境 影响生物的生存质量和数量变化 内环境
测定过冷却点可了解昆虫耐寒性的程度。 不少种类昆虫在冬期到来之前,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明显增加,水分减 少,由于体液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地降低 体液结冰的温度;当温度继续下降 , 体 内结合水的比例增加 , 又进一步降低体 液结冰的温度。通过这样的生理过程使 过冷却点明显下降 , 耐寒性也显著提高。
范围:8~40℃ 表现: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有效温区) (1)高适温区 (zone of high favorable temperature) 范围:30~40℃ 最高有效温度 (2)最适温区(zone of most favorable temperature) 范围:20~30℃ (3)低适温区 (zone of low favorable temperature) 范围:8~20℃ 最低有效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developmental zero) 生物学温度(biological zero)
例如,正在繁殖一批松毛虫赤眼蜂,要求20d 后散放成蜂,已知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 度为10.34 ℃,有效积温为 161.36日度,其培 养温度(T)为:
K 161.36 T= — +C = ——— +10.34=18.41 N 20
即如果控制培养温度为 18.4 ℃,这批 松毛虫赤眼蜂可于20d后羽化散放。
(三)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a) 降水提高空气湿度,故对昆虫发育发生影响 (b) 降水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中生活的昆虫起 着重要的作用; (c) 降水对一些昆虫却是重要的条件。 (d) 降雪:对土中或土面越冬的昆虫起保护作用 (e) 降雨也常常成为直接杀死昆虫的一个因素。 (f) 降雨影响昆虫的活动。
(一) 温区的概念
1.致死高温区(zone of high lethal temperature) 范围:45~60℃ 表现:兴奋-死亡(酶系破坏、蛋白质凝固) 2.亚致死高温区(zone of high sublethal temperature) 范围:40~45℃ 表现:热昏迷
3. 适温区(zone of favorabletemperature)
4.亚致死低温区(zone of low sublethal temperature) 范围: -10~8℃ 表现:冷昏迷 5.致死低温区(zone of low lethal temperature) 范围: -40~-10℃ 表现:死亡(体液结冰)
(二)适温区内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的关系
发育历期: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
3. 有效积温的应用
(1) 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 X=K1/K X<1,可能没分布(多年发生一代的昆虫除外 ) (2)推测昆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 X=K1/K( X=2, 1年可能发生 2 代 ; X=5.5, 1年可能发生五六代) (3)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育期
例如,已知粘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 为 13.1 ℃ , 有效积温为 45.3 日度 , 预 测产卵后的平均气温为 20 ℃ , 则可 计算幼虫孵化期。 45.3 K = ———— =6.56 N= —— T-C 20-13.1 即气温为 20 ℃时粘虫卵将于 6-7d 后孵化。
2. 逻辑斯蒂 (1ogistic) 曲线模式 逻辑斯蒂曲线是一近似于 “S” 形的曲线。
K Y= 1+ea-bx
Y 为发育速率; x 为温度; K 为 Y 值的上限; a、b为常数; e 为自然对数的底值 (e=2.718 … )
(三)有效积温法则 1.有效积湿的概念 Reaumer(1735)提出来的。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 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 的总热量为一常数。 NT=K
大气候:指由各地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资料。 生态气候:指昆虫生活地的地表气候。 小气候:指昆虫栖息场所的气候。 气候因子
{
温度 湿度 光照 风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因此温度对昆虫发育速 度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太阳辐射(主要) 热能获得 新陈代谢(次要)
{
热能散失
{
体壁传导 体壁辐射 水分蒸发
的时间,通常以“日” 为单位。
发育速率:昆虫在单位时间 (如“日”)内能
完成一定发育阶段的情况。
1 V= N
温度与生长发育速度关系还有其他一 些表示方法。
1. 范特-荷夫 (Vant-Hoff) 定律 范特-荷夫认为, 温度每升高 10 ℃ , 化学 反应速度随着增加两三倍。用公式表示为: Q10=2~3 Q10=K(常数) 表达温度与发育历期及发育速率关系总趋势
二、食物
(一)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
{
各种昆虫不但食性专门化的程度不同,而且 不同食物对生长发育速度、成活率、生殖率都会 是生影响。 幼虫取食不同食料与营养的积累关; 幼虫积累的营养对成虫的生殖力发生影响; 成虫羽化后补充营养(性器官、卵发育); 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生长发育有影响。
____ R.H Qw= T
温、湿度系数可以作为一个指标 , 用以比 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或用以表示不同年份 或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温、湿度系数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 局限性的。
如15℃、45%相对湿度 25℃、75%相对湿度
(二) 气候图
气候图 (climograph) 的绘制是在坐标上以 纵轴表示每月的平均温度 , 横轴表示每月的总降 水量 , 以线条顺次连结每月平均温度和每月总降 水量的交合点。气候图可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 特征。用其可分析昆虫在新区分布的可能性和不 同年份昆虫的发生数量。
4.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a)有效积温的推算,假定昆虫在适温区内温度与 发育速率成正比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 (b)一些昆虫在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曲线上有出 现发育恒定温区的可能性。 (c)一些有效积温的材料是在室内恒温饲养下取得 的。但昆虫在自然界的发育处于变温之中,且 昆虫实际生活的小气候环境与气象资料不完全 相同。 (d)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夏蛰的昆虫,在制育 或夏蛰期间有效积温是不适用的。
2. 有效积湿的计算方法
2 个温度处理 (T2-C)N2=K (T1-C)N1 = (T2-C)N2 (T1N1-T2N2) C= ———— N1-N2
{
(T1-C)N1=K
设有n个处理,其温度分别为T1,T2, T3……Tn ,其发育速率依次为 V1,V2, V3 …… Vn 。可采用统计学上常用的 “ 最小二乘方” 法进行计算 C 和 K, 其推导公 式为:
(一)昆虫对环境湿度要求
(a) 水生性昆虫 (b) 土栖性昆虫或生活于土中的虫期 (c) 钻蛀于浆果内、茎内的昆虫 (d) 裸露生活于植物上的昆虫或虫期
例如 , 亚洲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 在温度30~50 ℃,相对湿度 35% 时不能完成发育 45% 时发育期为 36~43d 100% 时发育期为 25~ 31d, 但成活率较低 70% 时为适宜湿度 , 发育期为 32~37d, 成活率较高
3.体液结冰以下的温度 寒代地区的一些昆虫以滞育状态度 过漫长的塞冬。 这些昆虫不但降低过冷 却点的温度 , 而且可忍受体液结冰而不 至于死亡。
二、湿度、降水对昆虫的作用
昆虫水分获得途径: 食物 体壁、卵壳从空气、土壤、植物中吸取 直接饮水 利用体内代谢水 昆虫水分散失途径: 消化、排泄系统排水 呼吸系统蒸发失水 体壁蒸发失水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s) 是指环境中 对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 殖、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一) 综合性 (二) 不等性 (三) 不可替代性 (四) 补偿性 (五) 限制性 (六) 阶段性
第二节 气候因子
N 为完成生长发育期所需的时间 ( 日数或小时 ) T 为该期平均温度 K 为 常数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的公式: V=T/K 生物发育起点温度往往在0℃,因此 , 在发 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生物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所受的总热量应该是有效温度的总 和。 N(T-C ) =K V=(T-C)/K 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 ( 发育 起点以上的温度 ) 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单位 为“日度 ”;“ 小时度 ”
(四)低温对昆虫的影响及昆虫耐寒性 冬期的低温引起大多数昆虫的大量死亡。 1.代谢消耗和生理失调 2.体液结冰 体液结冰引起昆虫的死亡 , 主要是由于原 生质失水,不断扩大的冰晶在原生质内形成分 割的孔隙,引起原生质和原生质膜的质壁分 离 , 破坏组织和细胞膜的生理结构等。
过冷却点: 俄罗斯学者巴赫梅捷耶夫 (1898) 提出: 温度降低时,昆虫体温随着降低,当降 至0℃以下的一定温度时,昆虫体温突然 上升, 上升至接近0℃而后又继续下降至 与环境温度相同为止。开始突然上升的温 点称为过冷却点 , 体温上升而后再下降 的温点称为体液冰点。
三、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温度与湿度对生物的作用是相互关 连的。温、湿度的关系在生物气候学上常 常以温、湿度系数或气候图来表示。 (一) 温、温度系数 温、湿度系数 (Q) 是降水量 (M) 与 平均温度总和 (T) 的比值得 P 降雨量和 积温比 ) 。其基本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