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略论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文化、民族文化、边疆文化和农业文化等。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对于形成区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龙江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的自然景观也是独具特色,如松花江、黑龙江等,这些自然景观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黑龙江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等。
这些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文化,在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丰富了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黑龙江是我国的边疆地区,拥有边疆文化的特色。
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俄边境地区最长的一段。
这使得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边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边疆文化代表着地域的边缘性与包容性,融合了中俄两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
黑龙江的黑土地是我国最优质的农田之一,这使得黑龙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农业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耕作技术、农产品的加工方法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等都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针对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可以制定以下发展战略:第一,加强对黑龙江自然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和传承黑龙江独特的自然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促进边疆文化的繁荣。
加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边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黑龙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分析
理论探讨摘要: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在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黑龙江人民勇于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及铁人精神。
新时代如何增强红色文化在文化强省实践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一、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基本内涵与特征(一)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代表的抗联文化和以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
东北抗联文化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表现形式是以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为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的文化。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总体来说,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在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黑龙江人民勇于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的特征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主要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新中国开发北大荒的实践,因此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精神的积淀、凝聚以及人民创业实践智慧的文化,体现了爱国、拼搏、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及明确的导向性。
二、黑龙江省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在文化建设工作中主动融入“红色文化,坚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加强革命文物、文献、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内涵的基础上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
但是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一)红色文化物质保护开发的力度不够 第一,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不够。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黑龙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也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
这个地方因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悠久的历史而备受瞩目,它的历史文化是宝贵的财富,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黑龙江的历史文化黑龙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自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交通枢纽,黑龙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地位特殊,它不仅是交通和经济中心,而且也是文化和教育中心。
这个地方最早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史前时期二道江文化和夏、商、周时期伏尔加文化就曾出现在这里。
在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朝,黑龙江都划归内地,是重要的行政地区,这也给黑龙江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黑龙江的清文化是独特的,它的基础是满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混合,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地方性。
同时黑龙江地区历史上建立的一些文化遗址,如清水源遗址、阔别兰若遗址、黑河遗址等,都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们的发掘和研究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既体现了它自身的风貌,又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黑龙江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发展是黑龙江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个地方,它也在加速度的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却不会忽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貌。
黑龙江的现代化饱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依托农业、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新兴服务业的经济格局。
有一些重点领域开始重点发展,如航空、石油、水电等领域,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在现代化的推动下,黑龙江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提升。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黑龙江与东北、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黑龙江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整合发展黑龙江在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发展之间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浅谈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
浅谈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哈尔滨是中国近代很有建筑特色的北方大城市。
从1898年起,作为中东铁路的交汇枢纽和路局驻在地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建设和近代建筑活动。
1905年开放为商埠起,各国移民纷纷涌入,先后有俄、日、法、美、德、英、意、比等19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
在半个世纪中,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近代城市。
哈尔滨的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时期起步较早、近代化水平较高、洋风十分浓厚的建筑。
它包括一整套的公共建筑、多种类型的居住建筑、数量可观的宗教建筑和少量规模较大的早期工业建筑。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欧美的建筑创作中流行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思潮。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建筑文化逐渐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新艺术运动,开始于比利时,进而传遍欧洲,甚至影响到美洲。
哈尔滨的近代欧式建筑也开始于19世纪末,而大规模的兴建则是进入20世纪以后,大约经过50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
哈尔滨位于松花江畔的一隅,这里恰是水陆交通的交汇点,所以沙俄殖民主义者选择在这里建城,抓住了地理环境的优势。
由于哈尔滨始终处于单一帝国主义控制之下,先是沙皇俄国,后是日本,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内没有相互之间的激烈争夺和势力冲突,所以城市发展比较有秩序,有统一的规划。
在沙俄侵入之初——1906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就在其势力范围内进行较为科学的初期规划。
当时中东铁路的势力范围不包括道外区,道外区的建设规划比道里区、南岗区要晚一些,也粗糙一些。
哈尔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远比欧美为迟,在建筑创作思潮上,也不完全同步,有的流行风格在欧美已经过时,或正在衰退,而在哈尔滨不仅在流行,甚至方兴未艾。
哈尔滨是从20世纪开始突发兴建的城市,这个时期西方正流行着折衷主义建筑思潮,许多欧洲移民建筑师很自然地就把这种形式带进哈尔滨。
在移民队伍中虽然俄国移民居绝对多数,但是其他国家移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黑龙江的文化特色
黑龙江的文化特色
黑龙江文化基本特征
黑龙江,处于东北五省之一,是我国文化发展最丰富的地方。
黑龙江文化具有
悠久的历史、完善的思想体系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受中国古老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影响,历经数代发展而成,构建了以东北民俗文化为主体的独特的多元文化,影响了全国的文化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文化史角度看,黑龙江文化包括文学文化、民间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呈现多元同时又相互渗透的特点。
其中文学文化和民俗文化被称为黑龙江文化最重要的内容,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东北文化特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学文化是黑龙江文化久远的根基,是黑龙江文化特色最鲜明的部分。
这里汇
集了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古老的童谣、叙事诗歌、传说、神话、神话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繁荣的文学文化系统,丰富了黑龙江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也是黑龙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
传统的宗教信仰给黑龙江特有的文化、思想体系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宗教信仰、习俗和礼仪。
此外,艺术文化与黑龙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艺术、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等受东北人的坚守和推崇,也成为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黑龙江文化的现代文化成分,它不断吸收并消化西方文化,同框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以抗击黑势力的文化思想,形成了令人欣赏的多元文化,更加完整地表现了黑龙江文化的完整图景。
总之,黑龙江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多元同时又相互渗透的特征,构
建出完整、完善的黑龙江文化,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
黑龙江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
黑龙江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黑龙江历史知识点总结黑龙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下面将对黑龙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
第一部分:黑龙江的起源和发展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河流,是中国最长的内河之一。
它发源于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向东北流经黑龙江、吉林等地,最终汇入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沿岸的区域被称为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流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古代游牧民族和渔猎部落的聚居地。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出现了人类的聚居点和文化遗址,如黑龙江中游的松花江文化等。
第二部分:黑龙江的重要历史事件1. 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黑龙江成为中国边疆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
康熙时期,清朝开始在黑龙江流域进行边防的加强和开发,建立了许多城镇和军事要塞,开拓了黑龙江的边疆防线。
2. 俄罗斯的侵略: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开始对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
1898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黑龙江条约》,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割让给了俄罗斯。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主权造成了重大影响,并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斗争。
3. 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黑龙江成为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一部分。
黑龙江流域的重要城镇哈尔滨曾是日军的重要据点,中国军民在黑龙江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第三部分:黑龙江的历史文化遗产黑龙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了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1. 伊春林业文化:伊春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林区,这里的林业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伊春林区建设和林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经验,成为中国林业的一面旗帜。
2. 道台制度:黑龙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制度是道台制度。
道台是清朝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行政长官,负责地方政务、军事防御和边境管理。
道台制度对于黑龙江地区的治理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部分:黑龙江的现代发展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黑龙江省在农业、工业、旅游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大美龙江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美龙江的历史文化内涵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大美龙江的目标,大美龙江内涵除了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之美,我认为其内在的社会历史文化之美更能显示出大美的风景。
黑龙江历史文化的积淀所显现和展示出的人文精神是黑龙江大美的真正内涵。
长久积淀的历史文化使黑龙江大地的形象显得更加厚重和丰满,源远而流长。
因此,要想展示黑龙江的美好画卷、把大美龙江展示世人,就必须把黑龙江历史文化精华挖掘、展示出来。
一、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起源与内涵黑龙江历史文化起源于黑龙江本土,也就是古人和今人所说的白山黑水之间,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是黑龙江历史文化的根基和底色。
据考古发掘和专家论证,黑龙江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域是哈尔滨市学田村、阎家岗文化遗址。
之后在黑龙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与中原文明相互对应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古代的黑龙江先民在这块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上,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灿烂历史文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这些实物和中原古籍的记载相印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黑龙江历史发展画卷。
古代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在这样高纬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奇迹,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人文文化。
在这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黑龙江古代先民先后在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牡丹江流域、绥芬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地区创造了肃慎文化、挹娄文化,勿吉文化、靺鞨渤海文化、辽金文化、女真文化及满清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在这些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化石、陶器、骨器、骨雕、石器、铁器、玉器等器物。
从这些器物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黑龙江古代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变革。
不仅如此,这些先民所创造的文化,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到近代以来的文化都能在黑龙江这块辽阔土地上找到她的历史痕迹。
在这个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古代先民先后建立的三个主要政权和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公元698年由靺鞨民族建立的渤海国政权,这是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封建地方民族政权。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发展的两条主线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发展的两条主线[纵观齐齐哈尔近代历史文化的发展走向,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就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是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以它生生不息的创造,以它顽强的抗争精神,同各种自然的、社会的各种力量进行顽强拼搏,创造了属于北方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文化、本土文化。
二是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迁居移民的快速增加,清朝、民国时期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以及解放后恢复经济建设奠定老工业基地基础建设,百万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历史上几次较大的运动变迁,少数民族同汉族的交往融合就成为本地区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运动的发展变迁造就了少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同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以及其它地区文化的基本统一。
北方民族的强悍豪放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兼具南北方特点的黑土文化、关东文化、齐齐哈尔文化。
这种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一种炽热的守边卫国的责任感;一种以求生存、求发展的忧患心结。
这种为自身生存的意识文化自然地转化为民族的、国家的利益至上情怀,转化为强烈的爱国主义。
同时,这种文化中所蕴藏的豪放性、开放性本身就是一种包容、开放和吸收,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因此,近代齐齐哈尔文化是固有的本土文化和中原文化以及其它地区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也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消化外来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和创新的多元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扎根于松嫩大地。
实践证明,涵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近代齐齐哈尔文化始终推动了边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彰显了它的独特魅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近代齐齐哈尔文化的主线是什么?笔者认为,近代齐齐哈尔文化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贯穿历史的民族英雄文化。
就是说从齐齐哈尔建城三百多年的历史看,始终贯穿着英雄城市、英雄民族、英雄人民的荣誉和光辉形象。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历史沉淀和未来发展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历史沉淀和未来发展第一篇: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历史沉淀和未来发展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地广人稀,物产富饶,千百年来,白山黑水间,朝代更迭,风云聚散,曾经的宫闱楼阁、金戈铁马都湮灭在历史的尘沙之中;百年来,日俄列强侵吞国土,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在林海雪原间谱写下壮烈的民族赞歌,解放后,人民子弟兵开进北大荒,用双手战胜天寒地冻,用毅力征服茫茫林海、大庆油田,用智慧耕耘新中国的粮仓,新时代,哈大齐力争焕发新活力,黑土地欣欣向荣,龙江水载着边境口岸贸易繁荣的欢歌欢快地流淌。
黑土地的文化,是一部多民族战胜大自然的胜利诗篇,是一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诗篇,是一部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诗篇,更是踏入新时代的龙江人全方面发展,打造多元性经济发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瑰丽诗篇!然而,要复兴黑龙江,就一定要摸清楚沉淀在黑龙江历史长河中的独有特点,更要明白黑龙江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关联关系。
只有在明白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本地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才能有助于做好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
黑龙江地域文化可分为以下几点: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
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
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黑龙江区域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传承与创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在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规划,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凸显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地方的文化影响力。
本文将就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1.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鄂温克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相处和交流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体现在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民俗风情中,还体现在歌舞、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
蒙古族的蒙古包、马头琴艺术、哈尔滨的松花江冰雪文化等,都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2. 历史文化的底蕴黑龙江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曾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文化交流中心,孕育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黑龙江地区的古建筑、古城遗址、文化遗迹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文明发展。
特别是黑龙江的滨江地区,曾是辽、金、元、明等历代王朝的疆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 地方文化艺术的繁荣黑龙江地处东北亚地区,气候寒冷,资源丰富,这为当地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营养。
黑龙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比如黑龙江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额尔古纳河》、哈尔滨雕刻艺术、丹东书画艺术等,都是当地文化艺术的瑰宝,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喜爱。
二、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战略1.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黑龙江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渊源
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渊源黑龙江历史悠久,自清末建政以来,无论是在力劈榛莽的开发初期,还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还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黑龙江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锻造出了宝贵精神财富,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兴安岭精神”、“闯关东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这些精神概括起来可统称为黑龙江优秀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黑龙江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
而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源于黑龙江特定的历史环境从历史来看,近代,黑龙江地区一直是祖国的边疆,气候寒冷,远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以及清末民初,中原地区的移民开始北上,在边陲冻土上开拓出一片生机,铸造了惊天动地的“闯关东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在长达十四年的幽暗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新中国成立前后,十余万转业官兵和数十万支边青年、城市青年用青春乃至生命,创造了闪烁光芒的“北大荒精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王进喜为首的大庆人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干劲,铸就了奋发图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还有大兴安岭人在“高寒禁区”谱写的宝贵的“大兴安岭精神”。
2.源于黑龙江优秀的传统文化黑龙江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在远古的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就出现了我们的先民。
他们打渔狩猎,辛勤耕作,开始了人类的文明史。
肃慎、挹娄、勿吉、夫余、濊貊、鲜卑、靺鞨、契丹、女真、满、汉……几十个民族兄弟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等。
因此说,黑龙江优秀传统文化是黑龙江优秀精神之来源。
3.源于黑龙江的革命和建设20世纪初至今,反帝、反军阀斗争迅速在黑龙江大地掀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黑龙江实现了由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飞跃。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区域文化。
这些文化包括许多鲜明的特点,如东北民歌、黑龙江民间艺术、东北菜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彰显着这个地区的个性和魅力。
首先,东北民歌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这些民歌通常是由一些具有强烈情感的歌词以及清晰而朗朗上口的旋律组成,主题涵盖了人们生活和情感而产生的深刻体验。
无论是在周末小聚和团体活动中,都可以听到这些经典的东北民歌,它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标志。
其次,黑龙江民间艺术也是这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包括了木雕、麻雀画、蒲坝面扮等等,这些传统艺术体现了黑龙江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尽管这些技艺在过去可能已经降温了,但是现在,随着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推广,这些民间艺术将重新焕发生机。
最后,东北菜是黑龙江省的另一个鲜明特色。
这种菜肴通常是由较多热量和油脂组成的肉类食品制成的,与其他地区的食物相比,其独特的烹制方法和口感使得它备受欢迎。
众所周知,东北菜通常会让人觉得温暖和舒适,因此,在冬季里,吃东北菜就成了黑龙江人的传统。
回顾黑龙江省的区域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的文化以及相关界面的意识形态和影响一向坚持了传承和原创的平衡,并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稳步的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意味着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在文化推广方面的更积极的投入,并承诺将会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之间建立良好的平衡关系。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重点。
通过创意的发掘和深入挖掘,传统黑龙江文化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和表述,并以更加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转变为黑龙江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更多商业价值,也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通过这样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省的文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黑龙江省的区域文化也被更多人所关注和欣赏,而这将是推动这个地区继续发展的动力。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摘要】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受到民俗传统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产业。
现在面临着发展的挑战,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未来,应该注重保护与传承黑龙江区域文化,发挥其重要性,促进其持续发展。
黑龙江区域文化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黑龙江区域文化、鲜明特色、发展战略、历史渊源、民俗传统、特色产业、现状、挑战、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保护、传承1. 引言1.1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鲜明特色,融合着汉、蒙、满、鄂、朝鲜等多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在发展战略方面,黑龙江区域文化需要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战略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黑龙江的振兴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肃慎、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民族在黑龙江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明清时期,黑龙江地区成为满洲正黄旗地和清朝东北边疆重要的军事防线,这对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朝时期,黑龙江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如满族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色。
清代的黑龙江地区也是著名的文化名人如龚自珍、李渔等的活动地,他们的文化成就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以来,黑龙江地区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
特别是20世纪以来,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更加明显,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俄罗斯文化、日本文化等,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
其文化传承和发展一直是该区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战略。
1.多元文化和多民族融合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独有的融合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特色之一。
历史上,以汉、俄、满三大民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文化在此交融、交流,形成了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多元文化。
2.极地文化黑龙江地处中国极地,这里的气候、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塑造了黑龙江特有的极地文化。
以独特的霜降文化、黑龙江渔猎文化和科学考察基地等为代表的极地文化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俗文化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如牡丹江、哈尔滨等地的冰雪文化、松花江流域的江南文化、乌苏里江流域的满洲文化、亚洲河谷的游牧文化等。
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1.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黑龙江区域文化遗产,是对黑龙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必要加强对黑龙江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工作,建立健全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大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广大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认知。
2.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旅游业是黑龙江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有必要将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探索和实践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这不仅可以推动黑龙江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黑龙江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3.建设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文化交流平台,可以促进黑龙江地区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可以通过文化节会、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强黑龙江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黑龙江文化的发展,提升黑龙江的文化影响力。
4.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青少年文化建设,既可以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又可以传承和发展黑龙江地区文化。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创新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创新黑龙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经历过许多风云变幻,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这些宝贵的财富也一直激励着这个地区文化创新的努力。
一、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黑龙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有人定居生活。
在后来的东汉、魏晋时期,这里已经是北方的重要行省之一。
而在唐代,这里更是先后建立了辽东、节度使轨迹,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风景胜地,如“北国春城”博爱庵、名医李时中等。
宋代,黑龙江成为了防卫女真族侵略的屏障。
辽宋时期的辽阳、锦州等地,既有较高水平的军事设施,也有很多的文化遗迹,如王诜陵、罗百万墓等。
明代初期,黑龙江地区成为了明朝政权的重要版图,这也促进了这个地区的文化繁荣。
明代的黑龙江沿江地带,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例如中华文化的重要出版物《永乐大典》即曾在这里诞生。
此外,黑龙江的农业、渔业、工匠业以及交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黑龙江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多。
以黑龙江省为例,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如中华文化的重要出版物《永乐大典》、龙胜古塔、东北古民居等等。
此外,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如长春林场,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如果喜欢文化,也可以前往位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松花江风景区等地,领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美丽风景。
三、黑龙江文化的当代创新除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黑龙江也在不断进行当代文化的创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传统的传媒行业上,黑龙江的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一直在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传媒水平与实力;在旅游业上,黑龙江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开展了冰雪文化旅游节等等。
同时,黑龙江也在进行着文化产品的创新,例如,在音乐方面,黑龙江交响乐团已经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在电影方面,黑龙江的影视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如电影《铁血战士》便是黑龙江电影产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论黑龙江历史的“特色”
论黑龙江历史的“特色”从本地区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与邻近地区的比较研究中,探求其所特有的内涵与外延,实事求是地总结l出历史上黑龙江地区和黑龙江人的如下“特色”:资源丰富,地曼人杰;入主中原,君临全国;反抗压迫,抵御外侮;不断进取,锐意争先;开放包容,和谐交融;顾全大局,默默奉献。
标签:黑龙江地区;历史;“特色”黑龙江地区的历史究竟有哪些“特色”,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各样的认识不一而足,但从来就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所认同的共识。
本文力图从本地区历史发展演变的具体进程及其与邻近地区历史演变的比较研究中,透过历史的种种表象,探求其中所特有的内涵与外延,总结出如下的诸多“特色”。
资源丰富,地灵人杰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总面积45.46万平方公里,从地势上看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由于地形地貌多样,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耕地面积917.5万公顷,林地面积也居全国首位。
既有连绵起伏的高山峻岭,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以及集中连片、承草丰美的大草原,地上地下资源都极其丰富,石油、煤炭、黄金、石墨等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又因为地处温带至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并以肥沃的黑土地而称雄于全国,具有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绿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水资源相当丰富,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外,太太小小湖泊与泡沼更是星罗棋布,其中黑龙江全长4370公里,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江宽水深,奔腾不息,不但是我国的第三条大江,在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第七条大江,整个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
在今日我国境内也还有88.48万平方公里,我省名字即因其而得名。
黑龙江文化的历史2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思考
(三)对策思考
2、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繁荣发展文化 (3)改革创新内容形式,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 生活,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善于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表现力,不断创造 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4)改革创新传播手段,提高文化影响力 ——加快构建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提高我省文化传播能力。 ——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经营和传播模式 ——运用和管理好 “文明网”、“黑龙江文化网上 展示及交易平台”等,使网络文化成为新引擎、
——黑龙江文化同中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 联系,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演变轨迹和认识
(二)几点认识
2、黑龙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哈尔滨文化是黑龙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它是 古代土著文化、近代移民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 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演变轨迹和认识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思考
(三)对策思考
4、以本土特色为重点繁荣发展文化 (4)大力开发和建设移民特色文化 ——如建立“闯关东”、“知青”文化园等。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思考
(三)对策思考
4、以本土特色为重点繁荣发展文化 (5)大力开发和建设当代特色文化 ——以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为核心的援“川” 文化等等,开发潜力和空间巨大。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思考
(三)对策思考
4、以本土特色为重点繁荣发展文化 (2)大力开发和建设历史特色文化 ——加强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流人文化、 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知青文化、大庆 文化等综合和立体开发。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思考
(三)对策思考
4、以本土特色为重点繁荣发展文化 (3)大力开发和建设民族特色文化 ——10个世居民族都有多样的富有个性的 文化成果有待深入和系列开发及推广。
论黑龙江历史的“特色”
论黑龙江历史的“特色”黑龙江历史的特色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北面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着独特的历史特色。
黑龙江历史久远,先后为女真、满洲、俄国、清朝以及民国政府等所统治过。
黑龙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北疆重镇,也是中国和俄国交通、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因此这里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
一、女真文化的影响在早期的历史中,黑龙江一直受到女真族的影响,这也是黑龙江历史的一个特色。
女真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唐朝时期起义抗击外族入侵,建立了辽朝,并将燕京(今天的北京)作为他们的首都。
女真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对黑龙江地区的文化、艺术和政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女真王国曾是高度文明的,她们的Bronze Vesse、Jade 和 Ceramics在其地区和中国北方都极受欢迎,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址和文献留下来的重要历史。
二、草原文化的独特性黑龙江地区属于草原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都非常独特,因此这里的文化也非常独特。
草原上的游牧文化一直是黑龙江历史上的一个特色,这里的诸多民族通过游牧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三、东北三省战争的历史黑龙江历史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东北三省的战争。
1895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败北,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还要向日本支付赔款。
这引起了中国内部各地的强烈反弹,其中东北地区更是激起了浓厚的反日情绪。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组成了东北军阀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三省会战期间,东北红军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这段历史对黑龙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四、鸦片战争引进俄国的历史在19世纪时,中国与英国发生了鸦片战争,这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段悲惨历史。
鸦片战争怒火中烧,英国与法国先后占领了中国的太原、天津等重要城市,这对中国的政治、文化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损失。
中国在这段历史中的落败,不仅引来了欧洲列强的入侵,更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纪元。
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略论
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略论摘要:多姿多彩的黑龙江历史文化是多民族共同谱写的壮丽乐章。
她气势如虹,分外妖娆。
黑龙江地区在近代时期深度浓缩了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景象。
秉承华夏多元一体的文化原则,黑龙江历史文化特色在近代尤其突出,她内部蕴藏的中华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民族精神不但促使她积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在续写当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建设富饶黑龙江的时代重任。
历史文化本就浩瀚精深,故本文旨在针对黑龙江地区在近代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较具特色的几点历史文化试做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57-02广袤神奇的黑龙江大地自古是多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
黑龙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独具特色。
她也是东北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东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由原始氏族向奴隶制和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夫余、高句丽、慕容鲜卑、粟末■、契丹、女真、满族等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种政权的建立无一不受到中原封建制的影响。
”[1]黑龙江是满族人的故乡,特别是其建立的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引导文化发展走向的因素众多,对历史文化的解读也难于做到一览无遗、面面俱到。
但是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泱泱中华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一、时代沧桑——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剪影黑龙江因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政治方面等因素,使其在古时成为流放“汉囚”之地。
独特的流人文化是黑龙江在近代之前沐浴汉文化滋养的一种特殊现象。
流放的生活和黑龙江的山水人文,给这些远离故土,饱受乡愁煎熬的“流人”以独特的写作素材。
从他们的诗词文章中亦能感受到这些知识分子对于北国风光的无限敬畏与开始新生活的自励。
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流人文化是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激活的前奏。
何时明令不再向东北发配“汉囚”,可追溯至乾隆初年。
黑龙江文化论纲
黑土文化刍论——一个笔记式的提纲高国兴一黑土文化是黑龙江省文化工作者为建设有黑土特色的龙江文化而提出的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所谓理论意义是指有黑土特色的龙江文化应该具备的性质、特征和基本要求,所谓实践意义是指黑土文化命题将推动有黑土特色的龙江文化建设,要求龙江文化建设要树立黑土意识。
这也就是说黑土文化命题提出意义不仅在于认识黑土文化特征,更重要的在于在了解认识黑土文化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又是区别于其他文化区域的活生生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体系应该立足于黑土文化历史基础,经过分析、吸收和扬弃,将优秀文化成份予以发扬光大,并吸收其他文化体系中的优秀成果,经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改造而创造出来,具有黑土民族风格与黑土民族气质。
二黑土文化不是颜色与地域简单的相加,如黑龙江因为土质黑而称黑土文化,陕北土质黄称黄土文化。
作为地理文化概念,黄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名词,这是由于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原始部族华夏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容,属于历史文化范畴。
而黑土文化是文化工作者为创造独具特色的龙江文化而提出的命题,所以属于当代文化范畴。
按照地理文化概念的严肃性,文化区是指具有文化特质而这特质又具有时间性、历史性的区域,在这个意义上黄土文化是异于欧洲文化的独立的发展系列,而黑土文化则不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它与吉林、辽宁(学术界把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并称为关东)地区是在中华文化一体格局下形成的一个子系统,属于关东文化的亚文化,只是在社会结构(行政区)界定意义上才具有独立性。
三黑土文化具有对文化历史的总结性。
文化是历史的,是一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新文化总是在旧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黑土文化命题的提出虽然是崭新的,但作为文化历史遗存却早已存在。
因此,这个命题便具有了对过去了的文化历史的概括性和总结性,并包涵着许多文化历史内容,诸如:精神含量、艺术形态、物质文明、人文气质、社会形态、、生态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略论摘要:多姿多彩的黑龙江历史文化是多民族共同谱写的壮丽乐章。
她气势如虹,分外妖娆。
黑龙江地区在近代时期深度浓缩了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景象。
秉承华夏多元一体的文化原则,黑龙江历史文化特色在近代尤其突出,她内部蕴藏的中华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民族精神不但促使她积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在续写当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建设富饶黑龙江的时代重任。
历史文化本就浩瀚精深,故本文旨在针对黑龙江地区在近代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较具特色的几点历史文化试做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57-02广袤神奇的黑龙江大地自古是多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
黑龙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独具特色。
她也是东北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东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由原始氏族向奴隶制和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夫余、高句丽、慕容鲜卑、粟末■、契丹、女真、满族等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种政权的建立无一不受到中原封建制的影响。
”[1]黑龙江是满族人的故乡,特别是其建立的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引导文化发展走向的因素众多,对历史文化的解读也难于做到一览无遗、面面俱到。
但是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泱泱中华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一、时代沧桑——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剪影黑龙江因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政治方面等因素,使其在古时成为流放“汉囚”之地。
独特的流人文化是黑龙江在近代之前沐浴汉文化滋养的一种特殊现象。
流放的生活和黑龙江的山水人文,给这些远离故土,饱受乡愁煎熬的“流人”以独特的写作素材。
从他们的诗词文章中亦能感受到这些知识分子对于北国风光的无限敬畏与开始新生活的自励。
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流人文化是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激活的前奏。
何时明令不再向东北发配“汉囚”,可追溯至乾隆初年。
作为黑龙江古典文化发展之尾声,其影响范围虽有限,却为后人分析当时塞北边疆的社会文人心态提供众多生活化的素材。
还有一个群体的人,他们当中既有塞北的封疆大吏也有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像周树模、宋小濂等一大批治民安邦之才,对于黑龙江的贡献也是彪炳史册。
“由于黑龙江地区文风闭陋至极,财政拮据,学校之创办十分困难。
然而,幸得一批‘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主持政务、苦心经营,教育才始具新气象。
”[2]他们对于黑龙江近代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虽岁月已久,赤子情怀亦感人肺腑。
足以体现官民对于黑龙江发展尤其是文化领域的殷切盼望。
随着近代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加剧,针对开源节流、边疆告急等问题的处理已经是摆在清朝统治者案头上的当务之急。
清政府审时度势做出决定:解禁黑龙江等地。
此时的黑龙江迎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作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石,农业的飞跃性进步成为黑龙江开发浪潮中的重头戏,也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与财力。
“自1861年至1911年的半个世纪期间,整个黑龙江地区从部分开禁放垦到全部放垦,共放荒764万余垧,是黑龙江地区土地放垦的重要时期。
”[3]虽在此期间难免有仓促、疏漏之处,但对封闭已久的黑龙江来说,终于迎来沐浴开放的春风。
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黑龙江的历史文化繁荣与日俱增。
闯关东这样宏大的历史画卷也由此开启了更大规模。
如史诗般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与闯关东相关联的众多整体与个体都有了一部自己的奋斗史。
历史文化通过人类这样智慧勇敢的载体,在新的大地上得到生根发芽的契机。
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娱顺理成章地在黑龙江广大地区被传播。
拿剪纸来说:“剪纸是民间艺术,具有久远的历史。
清代中叶对东北地区开禁,河北、河南、山东等关内谋生的流民纷纷涌入,剪纸艺术也随之传入。
松花江地区所属各县城乡均有此项民间艺术,尤以方正县的剪纸活动最为突出。
”[4] 在开发黑龙江经济与文化上,这些移民虽然文化程度有限,但却是构成近代黑龙江文化特色形成的中坚力量。
比起长期封闭的黑龙江来说,他们已经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语言、习俗、观念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都将历史文化的创造推向高峰。
一个“闯”字道出了近代中国旷世罕见的移民潮。
“闯”如果说是为生存而形成的冒险精神,那么同时这也演变成了一种开天辟地、不畏艰险的英雄品质。
在山东、河北等省份,到关外闯一闯,是当时的主流。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地区文化传统,‘闯关东’深深扎根于日益扩大的社会联系中。
”,“对绝大多数的山东人移民来说,东三省无非是山东省的扩大,山东村、河北村等在关东的‘复制’,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有充分理由保持齐鲁文化或燕赵文化。
”[5]这些历史文化的迁移与扩散,在新的土地上又产生了变异,更具有黑龙江的特色。
这些闯关东移民对于黑龙江的感情浓厚,正如曾经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逐渐的,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黑龙江人。
哈尔滨,被冠以众多城市美誉,“东方莫斯科”最能体现其特色。
在黑龙江其他地区的人们也对俄文化怀揣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们不应忘记俄国势力曾带给中国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残酷侵略,特别是开启俄国全方位侵入黑龙江的中东铁路的建设,带给黑龙江人民的压榨更是罄竹难书。
但是正因为铁路的建设,使跨地域大范围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此时期,由于哈尔滨交通便利,开埠通商人口骤增,一些评剧与京剧名角竞相来哈献艺。
上演的《爱国娇》、《马振华哀史》、《杨三姐告状》、《安重根行刺伊藤博文》等时装剧目颇受赞誉。
”[6]俄国在以哈尔滨为首的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经营许久,大批的俄国侨民涌入黑龙江,有学者总结:“俄国侨民所到之处,都把优秀的俄国文化带到所到国家,并吸收侨居国文化,从而孕育了风格独特的侨民文化,侨民文化不但是20世纪俄国文化的一宗瑰宝,而且也是俄侨所在国文化的一宗瑰宝。
”[7]具有宗教色彩的教堂或是典型俄国式的民居这些仿佛如童话世界般的建筑,既是俄国人民热爱生活的写照,也给无数中国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可以肯定的是:“俄国文化、苏联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在这里与中国的文化相互撞击、相互交流。
新旧文化的斗争、中西文化的交汇不仅丰富了黑龙江地区的文化,而且加速了它的开发进程。
”[2]各种历史文化现象组织起来促使一个黑龙江历史文化特色体系的形成,所以黑龙江其他地区的发展也值得注意:“清末民初,由于经济日趋发达,佳木斯农、林、矿、商不断开发,人口骤增。
关内各地京、评剧行班及曲艺艺人纷纷来此做营业性演出,致使佳木斯镇艺坛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8]还有边疆的黑河地区:“清末民初,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及无声电影传入区内,区内的影剧院亦相继建立,丰富了边疆的文化生活。
”[9]由于抵抗沙俄、日本的侵略,文化领域也成为黑龙江儿女的战场。
许多英雄人物由此诞生:“黑龙江地区沦陷后,爱国文艺人士在文化战线上进行着抵抗运动,形成了以哈尔滨为活动中心的北满作家群,萧红、萧军、金剑啸、关沫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血雨腥风的时局里他们为民族自由奔走呼号,在敌人严刑拷打中仍保持铮铮铁骨,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天动地。
在揭露敌人残暴统治和人民疾苦的时刻里,他们无不体现着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身为社会头脑的责任,在文化战线上,用血肉与才智筑起民族尊严的长城。
二、小议龙江文化范式的形成对于上述黑龙江历史文化特色,究其形成过程展开分析,以下几个因素只是众多成因的一部分,但也具有一定思考性:其一,从自然地理等环境因素上讲,这里自古为“极边苦寒”之地,酷寒恶劣的气候使人望而却步。
漫长的冬季给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诸多不便。
气候环境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的双刃剑,既铸就了黑龙江人勇敢豪迈的气质,却也会在某种程度上给此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困扰。
这里的农、林、牧、副、渔之丰富是举世公认的资源“福地”,从古至今既吸引人们冒险到此求得财富,也成为战略大后方的绝佳首选。
其二,战争的破坏带给黑龙江文化的摧残在近代更是充满血泪。
就拿俄国来讲:“俄国本来是一个欧洲国家,它原疆界远在乌拉尔山以西,同亚洲部分的中国相距很远,并不接壤。
”[3]随着俄国不断侵扰黑龙江地区,战争涂炭生灵、哀鸿遍野,人民流离失所。
日本势力在取代俄势力后更是将历史文化囚困在战争与奴役的阴霾中。
“哈尔滨沦陷后,民族文化艺术遭到摧残,城市文艺社团演出受到严格的控制,农村戏曲活动面临衰亡。
”[6],“日本侵略军占领佳木斯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各项文化活动均鼓吹‘日满亲善’,宣扬‘王道乐土’,文化艺术事业萧条。
”[8]残酷的殖民文化教育摧残着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民族保持活力的标志之一,就是这个民族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广泛地运用其所使用语言的口语和书写形式。
”[10]而日本侵略军却在用奴化教育,妄图控制中国人对于汉语和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企图消灭华夏民族的尊严与活力,这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侵略。
其三,在传承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黑龙江历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桎梏,有学者指出:“黑龙江区域的古代民族,曾经历过夫余人的‘汉之属国’、渤海人的‘海东盛国’、女真人的‘金源内地’等几度兴盛的时期,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亦曾达到空前的繁荣。
但予人遗憾的是,这种‘兴盛繁荣’没有像农耕文化那样传承发展,且在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联系,而总是在‘兴盛繁荣’之后便又回到了落后乃至原始的状态之中。
”[11]这仿若在留住记忆的过程中失去了一条连贯、绵延的历史准绳,失去她,不但使一切还要重新梳理,同时损失的将是令后人为之扼腕的难以复制的辉煌。
其四,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于黑龙江历史文化近代特色的形成也十分关键。
长期的封禁政策,严重阻碍黑龙江的人口流动与对外文化交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而黑龙江却被封闭在历史的边缘长达数百年。
黑龙江虽贵为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却没有畅享文化交流的机会,原本就薄弱的历史文化基础变得更加敏感与脆弱。
城乡发展尤其在文化领域内的差距更是大的惊人。
黑龙江近代历史文化特色的形成是内外原因交织的结果。
我们在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弘扬黑龙江历史文化而努力。
三、总结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她的文化发展带有浓厚的近代色彩。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移民,黑龙江带给他们的是一系列单纯却又复杂的感情。
禁止开垦诏令的实施,人为地阻隔了文化的再创造,使这里的文化事业一度被打入历史的冰封期,在特定时期的百花齐放之后转而走向万马齐喑。
但这不是历史的沉沦。
这里有太多的迁徙,人来人往。
这里海纳百川,虽也有战争的涂炭,但这里带给移民的情怀,更多的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与气度。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积淀不厚,但是她的特色就是这样,中国的“和”是一种传承,而“融”也是一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