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节选)

芦淞区教育局课题研究组

一、研究的背景

“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把眼光瞄准经济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瞄准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一重要渠道,用这种观点来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教育,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主要包括:重书本知识学习,轻实践教育活动;重分科课程学习,轻综合课程学习;重学校封闭式教学,轻社区开放式教育。

为了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教育现状,我们早在2000年就提出在小学开发综合实践课的构想。2001年秋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到中学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此,综合实践活动正式以“课程”的身份进入了中小学校园。然而,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遇到了诸多的阻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指导纲要”的精神也无法很好地落实。因此,为了探索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途径,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2000年立项时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发与研究”变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套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课程管理体系。

2、探索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3、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全区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一)课程管理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

2、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基本方式。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方式。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策略。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三)课程评价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2、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3、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研究过程及主要举措

本课题研究从2000年9月开始,到2004年6月结题,历时近四年之久。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可以划分成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9月—2002年6月),此阶段的主要工作除完成研究实施计划中安排的调研、培训、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整理资料等工作之外,主要由区内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条件,组织部分年级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2002年8月—2003年2月),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各校自主探索的成效,选择贺家土小学等4所学校作为样板校,从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课程设置与研究的前期探索;第三阶段(2003年3月—2004年3月),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在全区26所中小学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同步进行校本教研工作;第四阶段(2004年4月—2004年6月),此阶段主要完成课题实施计划中安排的检测、成果撰写、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等任务。在长达四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五条研究措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一)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二)扎实抓好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三)认真落实组织管理,确保课程规范实施。

(四)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凸现学校课程特色。

(五)高效建设“绿色营地”,广开学生实践时空。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关于课程设置

我们在全区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探索出具有地区特色的管理方式。本课程对于芦淞区而言,是一门“从无到有”的新课程。所以,在全区全面开设课程的时候,我们专门下发了《芦淞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方案工作》,还研制了“课程开设工作流程图”、及关于“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方案”文本的基本范式。

(案例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工作流程图

(二)关于课程管理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我区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管理职能机构的特点,我们还研制了适合本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模式图,

以上图示需要说明的有三点:其一,校长主要负责下属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构建、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核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方向及大型活动主题的确立等宏观调控工作。其二,政教部门因工作需要,经常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密切配合,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主题活动与非指定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实施。其三,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各个主题的特点,有时采用某个主题由某个部门牵头,其余部门配合协助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三)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实施方式

在“指导纲要”中,指定了四个领域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但那种将其当成四门学科来“教学”的做法,却违背了纲要的精神,也有损于本课程注重综合、注重实践的课程价值。因此,我们要求学校从本校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整合形式,以活动主题为“联结点”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下列表格中,介绍了目前我区使用的几种课程领域整合形式及其具体实施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整合形式列表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因此,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着眼于宏观控制,而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其基本框架进行具体规划。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就是具体规划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指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又为活动主题的确立提供了选择的维度。伴随着我们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和课程资源开发范围的扩大,新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尤其是2004年,“芦淞教育少年绿色营地”建成以后,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营地的作用,使营地设置的实践课程与学校选择的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又为学校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在该表中所列举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以我区已具备的课程资源和一年多来学校形成的课程特色为基础而开发的,当然同时也体现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指定内容的落实。我们指导学校以该表内容为参考,采用“自上而下”(全面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使指定领域内容与学校、地区实际有机结合)与“自下而上”(通过校本化开发活动领域,使活动主题找到连接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桥梁)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措施,既避免了学校在单一领域开展活动,又避免了学校简单地将各个主题任意混杂、随意拼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