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ae4c337cc7931b765ce15c6.png)
放线菌
放线菌的观察
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 孢子。
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吸器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例如:青霉的繁殖菌丝无顶囊,经多次分枝,产生几
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 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 种霉菌? 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3、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03a59205901020207409cfe.png)
实验一:丝状微生物的鉴定实验目的:1、观察常见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观察镰刀菌与木霉的基本形态。
3、掌握埋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
4、掌握载片培养法培养丝状真菌。
5、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未染色样品。
实验原理: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真菌的菌丝较放线菌粗,菌落疏松,主要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利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孢子的着生状态,孢子形状及菌丝有无横隔等。
3材料3.1菌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诺卡氏菌(Nocard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3.2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PDA培养基。
3.3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流程4.1埋片培养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埋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载片培养法:滴琼脂→凝固→边缘接种→盖盖玻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步骤埋片培养法:1 向每个培养皿倒约20毫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待凝固。
2 用无菌手术刀在琼脂平板上平行开两条槽,取出其中的琼脂培养基。
3 在槽的外侧边缘接种待鉴定的放线菌菌株。
4 将无菌载玻片呈与槽垂直的方向盖在平板上面,用镊子轻轻压下,使载玻片与琼脂平板接触。
5 放于28℃培养3天。
6 将载玻片从平板上取下,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载片培养法:1 将无菌载玻片放于洁净工作台。
实验五 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五 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30b59e4f705cc17552709f0.png)
实验五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形态的方法。
内容:
1.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染色装片
2. 观察放线菌、青霉、根霉、曲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3. 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4. 观察大肠杆菌活菌
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斜面菌种。
装片:细菌三种形态的染色装片,青霉、曲霉、根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滴管
三. 操作步骤:
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用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观察球菌、杆菌、螺菌的染色装片、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2、观察霉菌、放线菌的永久装片并绘画。
3、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形态的观察
1)按无菌操作,用单染色发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形态观察。
操作步骤(略)
2)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用压滴法(略)
四.注意事项:
1.观察完毕。
必须将镜筒上升,才能取下装片。
放入另一装片后,要按油镜使用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镜下直接取下和替换装片。
2.无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灭菌后不能触及其他物品.挑取细菌不能过多。
3.演示无菌操作过程
五.实验报告
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个体形态视野图。
1、细菌三型形态图
2、根霉形态图
3、青霉形态图
4、曲霉形态图
5、放线菌形态图。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b68fe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4.png)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实验五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生科)
![实验五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生科)](https://img.taocdn.com/s3/m/562e73fa0975f46527d3e1d7.png)
4 实验步骤
1 实验要求
学习并掌握印片法制备标本片的方法
观察放线菌各部分菌丝特征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按要求绘放线菌的形态图
2 实验原理
放线菌形态结构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菌体由无隔、 分支状菌丝构成,可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两类, 基内菌丝伸入营养基质内;气生菌丝位于营养基质 上方。在发育过程中,气生菌丝分化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产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因菌种不同而不同,
4 操作步骤
(1)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用 拨针以无菌操作方式挑取少许根霉菌丝在染液
中铺展开,盖上盖玻片。
(2) 用低倍镜观察菌丝结构及孢子形态。
(3) 绘出黑根霉形态图
孢囊孢子 孢子囊
孢子囊梗 匍匐枝 假根
足细胞 黑曲霉
青霉的帚状枝
实验报告:
1 填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的一般特征
特征。
表1 细菌、放线菌、真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描述的特征 微生物种类 枯草杆菌
菌落特征
大小 表面 边缘 致密 程度 厚薄 程度 透明 程度 色泽
细菌 放线菌
八叠球菌
霉状芽孢杆菌
细黄链霉菌 5406放线菌 酵 母 菌 霉 菌 啤酒酵母
真 菌
毛霉 黑曲霉 青霉
二 放线菌形态观察
1 实验要求
2 实验原理
着生部位、排列方式以及孢子形态可作为真菌鉴定的重要依
据。菌丝特化形成假根等特化菌丝。 霉菌由于菌丝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易飞散,制片 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它一方面杀菌防腐,保持细胞
不变形,另一方面有染色作用。
3 实验材料
黑根霉平板菌落(每个学生必须自己制片)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6d860aa300a6c30c229f19.png)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霉菌子实体、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观察Ⅰ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
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
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
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2、仪器显微镜;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
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1、绘图绘出观察的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4fa9cf1c1c708a1284a44c6.png)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 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 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本实验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菌丝形 态。
2.酵母菌:酵母的菌落形态与细菌的相仿, 由于酵菌细胞比细菌的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 的细胞品,细胞间隙含水量较少,不能运动, 帮菌落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不透明,菌 落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 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1. 放线菌形态观察: A.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 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 B.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 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丝或 孢子)粘附在后一块载玻片中央,有印迹的一 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C. 用番红染液覆盖印迹,染色约1min后水洗 D. 干后用油镜观察
3. 霉菌的形态观察: A. 先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B.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的美蓝染液; C. 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 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D. 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 E. 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 高倍镜。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9286e1e83c4bb4cf7ecd1b1.png)
实验五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
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
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
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2、仪器显微镜;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
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1、绘图绘出观察的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
2、思考题: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放线菌的菌落(菌苔)有何主要特征?放线菌三类菌丝各有何主要功能?放线菌与所学专业有何关系?。
菌落形态观察
![菌落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cda0428aaea998fcc220e15.png)
一、实验目的 基本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特征及藻类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菌种 1、代表性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观察: (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 霉(蕈)状芽 孢杆菌 (2)紫色直丝链霉菌 (3) 酿酒酵母 (4)青霉、曲霉、根霉 2、藻类形态观察 水绵:固定片观察(营养藻丝体和接合生殖) 硅藻:水浸片观察 三、作业 1、以表格的形式描绘各种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形状、大小、表面及质地、隆起程度、透明度、边缘与颜色。 2、绘制水绵形态图 3、绘制硅藻形态图
菌落特征:
大小: 小,较小,中,较大,大 表面及质地: 干燥,湿润,粉粒状,颗粒状 粘稠,蜡质,胶质,紧密,絮状,绒毛状 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 颜色: 正面和反面都需要写
菌落形态描述
菌名 菌落 形状 表面及 质地 隆起 颜色 正面 反面 边缘 气味
青霉
黑曲霉 பைடு நூலகம்霉 酿酒酵母
紫色直丝链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胶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
带状叶绿体
合子
水绵形态图(10X)
硅 藻
细菌菌落
放线菌 菌落
真菌菌落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c8650ad284ac850ad024248.png)
请确保镜头擦拭 干净!
请第三排同学留下下周再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霉菌的载玻片培养
1、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 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 包扎后于121℃灭菌30min,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或察氏琼脂)培养基67ml注入另一块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用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的载玻片上(每块放两 片)。注意无菌操作
3、接种:用尖细的接种针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于琼脂块的边缘 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接种量要少,尽可能 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的边缘上,否则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 影响观察。
4、培养:现在平皿的滤纸上加3ml灭菌的20%的甘油(保持湿度), 盖上平皿,28℃培养。
五、实验结果
绘图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基内菌丝
三、实验材料
1.放线菌培养物 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的四天插片培养物。 2.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 3.显微镜、无菌培养皿、无菌盖玻片、显微镜、 酒精灯、接种针、载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的插片培养
接种位置
插片培养法:倒平板(将融化的高氏合成1号培养 基无菌操作倒平板) 插片(将无菌的盖玻片以 大约45°角插入培养基中(9片/皿/组) 接种 (无菌操作取灰色链霉菌或紫色链霉菌划线接种 于插片和培养基接触处) 培养(将插片平板倒 置,28℃培养3~5天) 观察镜检:轻轻地慢慢地逆着插入方向拔出盖玻 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下放 在滴有美兰的载玻片上,静置后观察。
和气生菌丝、孢子丝。
六、问题与讨论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9e4b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e.png)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同菌落特征的观察方法,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实验原理:放线菌和真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观察和描述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微生物并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菌液和培养皿等实验用品。
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放线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X字形标记。
b.将放线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放线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3.真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真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O字形标记。
b.将真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真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真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4.其他微生物菌落的特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其他微生物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其他形状标记。
b.将其他微生物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不同菌落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的差异。
实验五 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五 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cbe0fb56bec0975f565e218.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制片时滴加乳酚油,防止干燥,可保持菌丝体原形。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0f61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4.png)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摘要:本实验在实验室中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分析其结构与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同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实验对于深入理解放线菌的生产、利用与控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放线菌;形态特征;显微镜;差异性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其具有非常多样化的菌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中,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对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探究其生存规律、研究其应用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为后续有关放线菌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放线菌、琼脂培养基、显微镜、盖玻片、显微摄像机;2.实验步骤:(1)接种放线菌,利用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2)在培养好的放线菌中,选择纯种菌体,取一定量的菌体;(3)将放线菌菌体放到盖玻片上进行备用;(4)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中的细芽和孢子的形态结构,进行拍照记录。
结果: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得到了如下结论:1.不同的放线菌之间表现出彼此独特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2.在显微镜镜头下观察,不同的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3.通过观察发现,放线菌中不仅存在菌丝,还产生广泛的分生孢子,形态结构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讨论与分析:放线菌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由于其环境适应性的结果。
在自然环境中,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水分、PH值等环境因素,因而其形态特征与结构也有所变化。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生存规律和自身的适应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产和利用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与差异性,得到了如下结论:放线菌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其形态特征和结构因菌种差异而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微生物实验5 放线菌
![微生物实验5 放线菌](https://img.taocdn.com/s3/m/e477df4e69eae009581bec80.png)
微生物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刘欣怡201100140057生物科学基地班组别:周一下午三组同组者:曹平平,周楠,刘艺,刘希伟实验完成时间:2012年11月5号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3. 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4. 掌握配制高氏一号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试剂及培养基:酒精溶液,用来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的淀粉、氯化钠、琼脂、水、硝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镁、磷酸氢钾等。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锥形瓶,酒精灯,火柴,载玻片,接种环,镊子,显微镜等。
三、实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 ( 简称“基丝” ) ,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 简称“气丝” ) ,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2. 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
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3.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
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
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实验五 放线菌
![实验五 放线菌](https://img.taocdn.com/s3/m/980652ee6294dd88d0d26bde.png)
实验五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丝状的原核生物,主要以产生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主要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
霉菌是丝状真菌,主要以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青霉、根霉、酿酒酵母和放线菌。
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种环和0.1%美蓝染色液等。
四、操作步骤
(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用镊子小心取出用玻璃纸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玻璃纸,用无菌剪刀取小片置于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二)霉菌的形态观察
根霉假根观察:将已做好的根霉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
只要用低倍镜就能观察到假根及从根节上分化出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和两个假根间的匍匐菌丝,观察时注意调节焦距以看清各种构造。
(三)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1.以无菌水洗下PDA斜面培养的酿酒酵母菌苔,制成菌悬液。
2. 取0.05%美蓝染色液1滴,置载玻片中央,并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区分其母细胞与芽体,区分死细胞(蓝色)与活细胞(不着色)。
3. 在一个视野里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共计数5~6个视野。
酵母菌死亡率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以下式来计算:
死亡率=死细胞总数/死活细胞总数×100%
五、实验报告
1. 计算酵母菌的死亡率
2.根霉和青霉形态图,示各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片法放线菌菌丝(100 × )
印片法放线菌孢子(实10验0 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印片法放线菌孢子(100 × )
浸染法放线菌形态观察
取片-石碳酸复红浸染0.5-1 min -干燥: 注意温度不宜高 -镜检: 滴入适量蒸馏水,将盖玻片放在滴有蒸馏水的地
方,有菌的一面朝上,显微观察。
Filamentous Actinomycetes
Antibiotic ac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s on a crowded plate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streptomycetes Bacillus
插片法
1.倒平板 2.接种:划线培养 3.插片:无菌操作将盖玻片以大约45度角插入培养基 4.培养 倒置培养28℃ ,通常4-6天 5.镜检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思考题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观察放线菌的基本方法 加深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实验材料
放线菌培养物:费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 )或 “5406”产生菌(St. microflacus)细黄链霉菌四天培养物。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1)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分枝菌丝 孢子体或气生菌丝 菌丝无横隔 好氧 原核生物 降解高分子底物 生长条件简单 抗生素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2)棒状杆菌属(Corynrbacterium) 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
味精生产菌 氨基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Various types of spore-bearing structures in the streptomycetes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Filamentous Actinomycetes
Several spore-bearing structures of actinomycetes: Streptomyces
调节亮度 直接镜检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Filamentous Actinomycetes
Stages in the conversion of a streptomycete’s(链霉菌) aerial hypha into spores (conidia)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Filamentous Actinomycetes
Typical appearance of a streptomycete growing on agar slants
The colors are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pigments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3)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不规则杆状菌 抗酸性染色 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脂类和分枝菌酸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抗生素
链霉素
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四环素 红霉素 新霉素 庆大霉素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浸染法放线菌形态观察
插片培养(高氏1号培养基),取片 浸染: 把盖玻片上长有放线菌的部分,放入石碳酸复红染
液池中浸染0.5-1 min
染色液:A液:碱性复红 0.3g, 95%乙醇 10ml;B液:石碳酸 5.0g, 蒸馏水95ml。
印片染色法
载玻片-印片- 固定 -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 -水洗 -晾干-油镜
5406菌孢子丝的形状,如分枝状况及孢子丝的卷曲 等,并绘图说明。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思考题
在用插片法观察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时, 要注意些什么?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结束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
霉菌的载片培养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插片法放线菌菌丝( 40 × )
插片法浸染法菌丝( 40 × )
插片法浸染法放线菌孢子实(验五10放0 ×线菌)形态观察
插片法浸染法放线菌孢子( 100 × )
印片染色法
1.接种培养 28℃培养4-7d 2.印片: 用镊子取一小块菌苔,置于载玻片上,取另
外一洁净玻片盖在菌苔上,轻轻粘一下菌苔表面,使 培养物(气丝、孢子丝、孢子)粘附载玻片中央,过 火焰2-3次固定 3.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 4.镜检(油镜).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插片法
28℃插片培养4-6d,轻轻取出盖玻 片,直接观察镜检。
观察菌丝和孢子丝自然生长的性状, 其中包括气生菌丝(较粗)、基内 菌丝(较细)和孢子丝的形状,如 分枝状况及孢子丝的卷曲等,并绘 图说明(本实验采用费氏轮生菌接 种后观察 )。
首先寻找插在培养基的界面分界线, 观察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形态及分 枝情况。
染色时,混合A液及B液,再将混合液稀释5倍即成。
干燥: 染色完毕,用吸水纸吸掉盖玻片上多余的染液,将 盖玻片放于酒精灯火焰上部烘干,注意温度不宜高,以免 盖玻片碎裂。
镜检: 取一洁净载玻片,滴入适量蒸馏水,用镊子将干燥 好的盖玻片放在滴有蒸馏水的地方,有菌的一面朝上,操 作中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盖玻片紧紧地贴附在载玻片上 后,切勿随意移动,随即进行显微观察。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解剖针、解剖刀、酒精灯、镊 子等。
酒精、蒸馏水等。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G+
GC含量高(和另一类阳性菌——厚壁菌门相比)
好氧、少部分寄生兼性厌氧
放线菌重要的属有: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微球菌属(Micrococcus) 微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实验五放线菌形态观察
青霉、黑曲霉 培养小室准备(干热灭菌) 无菌操作 半固体察氏培养基分别滴在载玻片两端 接菌种(孢子) 盖上盖玻片 吸入无菌水2-3ml(or 20%甘油) 28度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