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李建利

[内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诗歌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反映悠闲惬意的生活及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主要以游宴诗、建功诗、赠答诗为主。后期反映凄楚人生及怀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愤诗、建功诗、闺怨诗、游仙诗为主。

[关键词]曹植 诗歌 风格

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在我国建安诗坛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他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锺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曰:“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这些“骨气奇高”的诗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重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个颇具雄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后期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 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出现明显的差异。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

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但到黄初年间,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政治上的悲怨加上忧生之恐惧,使他写出了许多情兼雅怨、词采华茂的诗赋文章。他的后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凄楚、愤慨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

一、建安时期

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乱后的第三年,他“生于乱,长于军”,自幼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同时又深受曹操影响,从小就胸怀大志。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年幼即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年十余岁,诵读书、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铜雀台建成之际,曹操当面出题令其作文,他挥笔而作《铜雀台赋》,其才思令曹操大为诧异,并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谢灵运对曹植的才能极为推崇,他称:“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

安有继之。”曹植在《前录自序》中也自称:“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曹植因其才华,深受曹操宠爱,再加上曹氏的僚属中丁仪、丁翼兄弟对他的拥护,

曹操认定他“最可定大事”,曾考虑立他做太子。所以,建安时期曹植在其父曹操的庇荫下过着优游裕闲、风流自赏的贵族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的大多是优游裕闲的生活以及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诗歌中散发着欢愉的气息,也充满了开朗豪迈的情调。

(一) 游宴诗

公元204年,曹操打倒袁绍,取得邺城做根据地。从此,邺城成了曹丕、曹植兄弟以及文士游宴的乐园。在当时的邺城,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他们朝夕游宴,诗酒唱和。他们的诗作大凡“ 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诗中虽不无建功立业的期望,但更多的是对游乐宴饮的吟咏。对于年轻的曹氏兄弟来说,这种风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尤其

是曹植,他“不及世事,但美遨游”, 在其父曹操的宠爱之下,以贵公子的身份过着斗鸡走马的生活。所以,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中,曹植写的大多是自己青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反映的是贵族阶级的生活情趣。如《斗鸡》、《公宴》、《箜篌引》、《名都篇》等作品,作者都不加掩饰的宣扬了豪华放诞的生活与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如《斗鸡》中,曹植叙说了玩斗鸡的原因,并生动地描写了斗鸡的场面:“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在《公宴》中“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箜篌引》中的“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1](p12)这些都是描写宴会豪华奢靡的,也是诗人放纵生活的自我写照。在《名都篇》中的“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云散还城邑,清晨复还来。”诗中刻画的京都少年是一位气爽才丽、英姿勃勃的贵族子弟的形象。他身着丽服,腰佩宝剑,走马于东郊,饮宴于平乐,日复一日,优游卒岁,惟恐白日西驰,寿命有限,一心汲汲于及时行乐。这与诗人当时的生活和思想很接近。这一时期的诗歌无论是《斗鸡》、《公宴》、《箜篌引》,还是《名都篇》,都有一种从容不迫、无繁弦的情调。

(二)建功诗

建安时期是一个崇尚功业的时代。汉末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受到猛烈冲击,似乎给每一个有识之士都提供了角逐天下的机会,而各种政治集团军事力量之间的兴衰变化使这种角逐成为可能。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也使有识之士“为天下除暴乱”成为历史和社会的需要。于是,建安诗人发出的多是踌躇满志的慷慨之音。对于“生乎乱,长乎军”,深受其父影响的曹植来说更加如此。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外,他又深受社会风气的感染,养成了放纵不羁、蔑视世俗礼教的性格 。曹植的这种

拯世济物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贯穿在他的思想和行动中,并成为他人生的基本精神。在《与杨德祖书》中,曹植充分阐发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抱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

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可见曹植的最高理想是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名垂后世。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当属《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自己的游侠儿的英雄形象。“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诗歌一开头就勾勒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游侠儿形象,然后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连写了游侠少年的四个令人惊奇的动作:“空弦破左的,右发催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紧接着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将一位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俊少年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首诗是诗人远大理想的写照,也是他决胜于疆场、效力于军中的豪壮自白。

(三)赠答诗

曹植生活在邺城时,周围就聚集了许多文人学士,如王粲、徐幹 、丁仪、丁翼等等。这些文人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因而常常会发出一些不甚得志之叹。曹植明白他们的心志,却无力帮助朋友。对于政治上没有权利的曹植来说,只能用一些赠答诗来慰勉朋友,希望朋友们采取中和态度,等待机会。[2](p45)在《赠徐幹》中诗人写到徐幹贫贱著书,沉沦

不仕,犹如瑰宝被弃,十分可惜。他虽贵为公子,但手中却没有权利帮不上徐幹的忙。他只能劝勉徐幹,只要胸怀德义,终会有出头之日。

二、黄初、太和时期

由于曹植早年就胸怀大志,风流俊赏,深得曹操宠爱,所以常被其兄曹丕所猜忌。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