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4-08T11:30:55.59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作者:沈新爱
[导读]
沈新爱山西晋城泽州一中山西晋城 04800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111-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到来,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虽然仍用旧教材,但自觉贯穿五大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学中我力求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教学。以下是我撷取的教学中的几个花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岳麓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内容长、跨度大,教材呈现结论性的东西多,而对事件本身的叙述过于简单。所以在高一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两节自习课让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了解重大事件如:北伐战争、秋收起义、长征、西安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史实,并谈谈回头去看初中教材的感受。
林南南同学感慨地说“过去初中只是背背历史,这次重新阅读我才理解了长征是“左”倾错误指挥下的结果,是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以往我老以为是很自豪的事情呢。不过,红军躲过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雪山、草地,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书写了伟大的长征传奇,却是值得赞颂的。”吴昆说“我现在才真正理解了淞沪会战的意义,它虽然失败了,但虽败犹荣,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增强了中国人战胜日本的希望和信心,国民政府没投降,为中国的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小婷同学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说明我党越来越成熟了,能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捐弃前嫌,逼蒋抗日,迎来全面抗战的新局面,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思考,我由衷的替他们高兴。学生学会了去解释历史,我想这就是学科素养的培养了。有了对旧知识的感悟和思考,再学习新知识,学生一定会收获更多,历史思维和意识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抓住单元主题,构建单元线索,在整体化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树立历史时空观。
在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的复习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是割裂的看问题的,没有整体思维,不知道整个单元是围绕“儒学的发展和演变”这一条线索进行的,不懂宋明理学和儒学的关系,不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也属于儒学体系等。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开展了一节讨论课,设置了三个探究题目。
题目1:有人说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背弃,因为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也有人说先秦儒学关注下层群众,而汉代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把儒学神秘化,让儒学更大程度上成为“为上上人说”。上面的说法有道理吗?你怎样看待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呢?
题目二:结合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思考宋明理学哪些内容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又有怎样的新发展?
题目三: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有人评价说: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这三个探究问题是围绕主题一气呵成的整体,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了不同时空下儒学发展演变的特点,从而构建起了单元知识线索,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思想——儒学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去解释儒学发展演变的特点,明确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三、采用问题教学,深挖教材、层层递进,激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穷究欲望,养成自觉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选修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阶段(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的反动统治)的教学,我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问题本身的科学性和深度性,让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
思考一: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曾经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然而,11年后,同样是他们,却迎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他们的做法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思考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实质是什么?说明了英国的阶级力量对比哪个阶级强、哪个阶级弱?
思考三: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与革命前相比,是否一样?
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理解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回了查理二世,希望能实现他们的理想,然而,查理一世,尤其是詹姆斯二世进行反攻倒算让他们的理想破灭,但是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和革命前又不完全一样,受革命的影响,王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产阶级的限制。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并在教学中不断尝试,让核心素养成为历史课堂的灵魂和生命线,相信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