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2019版高考历史复习贸易谈判——聚焦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时代最强音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复习贸易谈判——聚焦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时代最强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4a3635a76e58fafab003d8.png)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英国对外贸易政 策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英国采用了自由主义 政策,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英国这一 时期奉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未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故C项错 误。 答案:D
3.1955年至1969年间,中国与美国先后举行了134次大使级 会谈,但唯一的成果仅限于1955年9月10日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 协议。因此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出现 “聋子的对话”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B.中苏军事同盟建立 C.美国干预中国内政 D.中美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1)趋势:霸权优势相对下降。 原因:发动对外战争,军费负担过重;次货危机导致经济增 速持续低迷;联邦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影响职能发挥;美国决策 机制僵化,行政效率降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8分) (2)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中国是 南北国家经济交流的中心环节,有助于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周 边大国的崛起为中国提供了良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大国 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分) 影响:有利于加快中国走向世界中心的进程;树立了中国负 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4分) (3)启示:大国兴衰取决于自身的战略抉择;大国兴衰深受国 际环境的影响。(4分)
(3)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1989年):1979年初,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和“八一七公 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 (4)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以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 的冲突使得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但双方又有共同的利益,中美关 系在曲折中发展。
3.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1944年,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布雷顿 森林体系。 (2)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形成了以美国为中 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布雷顿 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 速,形成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可持 续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 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 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2334914964bcf84b9d57b8e.png)
2、20世纪七十年代
特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表现:1971年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年尼克 松访华签署《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8年《建 交公报》;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关系实现正常化。
原因:国际方面: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 第三世界的兴起也给美国造成极大的压力
专题复习: 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专题知识要点
一、中美关系的开始 二、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四、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 五、从中美关系中得到的结论和启示
六、备考建议
一、中美关系的开始(1784—1840)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56年间是第一阶段 基本特点:平等友好。
•
3)19世纪60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政府 和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越。
•
原因:
国际背景:冷战的爆发,资本主义阵营和社 会主义阵营的对峙,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霸 权 美国方面:在战后成为世界霸主,采取了全 球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扶蒋反共政策失 败,又加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它对中 苏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遏制和敌对的做法。
台湾某些人想把德国模式套在两岸关系上,主张先分裂再统一。 其实,他们的目的不是走向统一,而是谋求永久分裂。 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因而是不能相提并论 的。因此处理的方式也应该会有不同。
五、从中美关系发展历史得出的结论和启示:
第一个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1949年到 1971年,中美敌对,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 中美关系正常化,双方都从交流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 第二个结论: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首先 表现在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和双赢上。
202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
![202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f32e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c.png)
202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对外关系的国家。
特别是近现代中国,根据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变革,对外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以下是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知识点的总结。
1.不平等条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下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例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并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和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
2.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进行了一场由于对朝鲜独立引发的战争。
中国以惨败告终,签署了辛丑条约,使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3.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次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这次革命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思想和政治结构,并标志着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
4.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在北京发动了一次反对《凡尔赛和约》的示威活动。
这场运动在中国引起了一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潮流,对中国后来的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5.国共合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党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崭露头角。
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新中国。
6.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这场战争被誉为二战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7.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
正式建交后,两国之间开始了一系列的合作和交流,包括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
8.港澳回归:1997年,英国将香港回归给中国,结束了近150年的殖民统治。
1999年,葡萄牙将澳门回归给中国。
这两次回归标志着中国对外关系的一次重要转折。
9."一带一路"倡议:2024年,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高三历史中美关系
![高三历史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e4e509484868762caaed551.png)
D
C
第四部分 沙场练兵
3、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意识形态问题 B.台湾问题 C.人权问题 D.贸易问题
B
C
4、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 国家外交政策时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社会意识形态是决定国家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C.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应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 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 过了哪些“共同努力”?(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分) 国家利益
第四部分 沙场练兵
一、选择题 1、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取得中国的广阔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为了美苏争霸形势的需要 D.美国政府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2、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表明:①美国放弃敌视中 国立场,②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③中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 面,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 走向 正常 化
3、 合作 与斗 争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知识归纳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追随侵华 中美结盟 独立侵华 独占中国 竞争侵华
关系冰冻
走向正常
合作与斗争
第二部分 问题探究
探究一、中国近代时期美国在华侵略势力消长呈现 怎样的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什么对中国采取敌视 政策? 探究三、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为何要改善关系?70 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究四、结合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 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近现代中美关系史
![近现代中美关系史](https://img.taocdn.com/s3/m/e1b80f7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1.png)
近现代中美关系史◆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一)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加入侵华行例1、基本特点:追随着英法等西方国家加入侵华行例,尚无独立侵华政策,只是充当配角。
2、背景材料:(1)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迅速进展,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英国首先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美国不甘落后。
(2)美国此时只充当配角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如英法(根本原因);②致力于西部领土扩张;③致力于解决国内矛盾(南北战争);④致力于拉美的渗透和扩张,无力争锋亚洲。
3、主要史实:“条约”、“租界”、“帮凶”、“助剿”、入侵台湾。
4、主要影响:美国追随英法等国共同参与侵华,充当帮凶,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迅速增长1、基本特点:(1)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标志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国家,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从此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不断加强。
(2)以扶植代理人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2、背景材料:(1)19世纪末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跃居世界第一,对外加强扩张;(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国无暇东顾,战后欧洲列强严重削弱,相反,美国实力大增,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全球推行“金元外交”,而东亚是其重点之一;(1920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有利于美国远东扩张)(3)中国国内革命运动不断,战争频繁,政局动荡。
3、主要史实:(1)一战前:①资本输出;②“门户开放”政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④破坏辛亥革命,扶植袁世凯和直系、桂系、滇系等军阀。
(2)一战爆发后:①美日加强对中国的争夺,导致“府院之争”;②美国参战后,在华问题上对日让步,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操纵会议,拒绝中国代表要求,把原属德国在山东的全部利益转让给日本;③1921—1922年操纵华盛顿会议通过……不断扩大侵华势力。
新课标高三历史复习中美关系专题
![新课标高三历史复习中美关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48ee617e21af45b307a81c.png)
第三轮复习资料专题七大国关系之一(中美关系)1、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1)晚晴时期:①1844年美国逼迫中国政府签订《望厦条约》;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③1900年美国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2)民国时期:①在辛亥革命中美国政府和外交官拒绝支持和承认革命军;南方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美国政府对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则奉行中立政策,一方面继续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但另一方面,扶持袁世凯。
②出于维护在华政治经济利益、扩大在华的思想与文化影响和支持中国共和运动的考虑,威尔逊就任总统后,美国于1913年不顾其他列强的反对,放弃大国协商一致的原则,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③(简单了解)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
美国为阻止日本独占中国,支持中国要求解决了山东问题。
从1899年开始美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势力在中国开始膨胀。
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势力(改变了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了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率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至1933年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失去关税自主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⑤二战中: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⑥二战结束后,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
专题02 中美关系何去何从-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必备
![专题02 中美关系何去何从-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a24e3ac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f.png)
(六)走向缓和,中美建交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底,中美发表《关于 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奠定了中美建交的法律基础。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七)多方合作,摩擦不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 际格局暂时形成了美国一 超独大的局面。进入21世 纪以后,随着中美贸易之 间发生冲突,中美之间关 系曲折不断。美国国内甚 至出现了“中国威胁论”。 2021年3月,中美双方在 阿拉斯加举行高层次会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美国向列强提出 了“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2、一战后,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 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中美合作,联合抗日。
二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侵略, 美、苏、英、中等26国在华盛 顿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在亚太战场上,中国战场成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中美两国联合抗日。 1943年开罗会议召开,签署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 中国的领土须归还中国。 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重 申《开罗宣言》的精神。
(四)扶蒋反共,独占中国。
抗战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 共的对华政策。国民政府与美 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 约》,使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 国市场,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 的资本市场。
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 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 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 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 研制的弾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 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 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主要的大国关系
![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主要的大国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4259a4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7.png)
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主要的大国关系自古以来,大国关系一直是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动态的核心因素。
在历史上,各种大国之间的关系交错纷繁、错综复杂,学成历史必背考点,是我们深刻理解历史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中主要的大国关系。
第一、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其关系牵动全球。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冲突,中美关系一度处于冻结状态。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才得以重启。
此后,中美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态势。
1997年至今,中美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缓和、合作和竞争。
当前,随着两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中美关系不断呈现出新的希望和挑战。
第二、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二战结束后开始,中俄关系经历了起伏波动的历程。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和苏联的各种矛盾逐渐激化,由此中苏关系急转直下。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83年之后,中苏关系发生大变化,中俄关系开始由冷到热。
近年来,中俄两国密切合作,尤其在战略合作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两国从共同利益角度出发,积极推进了相关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第三、中日关系中国和日本是两个地缘结构最相近、经济和文化实力最接近的国家之一。
两国在历史和现实中经历了数次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及2012年钓鱼岛遇难事件等,都给两国关系带来极大的麻烦。
当前,中日关系的未来面临着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应该携手合作,加强各种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从而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第四、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欧洲议会国家(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关系。
2003年12月,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高级别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原有的中欧经贸、科技、文化等各种领域合作关系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中欧关系不断深化,露出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a2550c770bf78a64295478.png)
国 2005年4月,日美《安全保障协议》把台
也海局势列为军事合作的内容。
有 ……
不
断
(bùduàn)
第二十页,共24页。
讨论:从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 化中你可以得出(dé chū)哪些结论?
1、弱国无外交;
2、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主要是由国 家利益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3、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 焦点问题。
中国(zhōnɡ ɡuó)近现代史上的中美
第一页,共24页。
第二页,共24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虽 然存在一些(yīxiē)分歧,但在事关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 利益,并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 --江泽民
第三页,共24页。
讨论(tǎolùn):
发动朝鲜战争,形成对社会 主义(shèhuìzhǔyì)的包围;
第十三页,共24页。
朝鲜战争期间,派遣第七舰队到达台湾海峡,干预中 国内政;
1964年美国入侵(rùqīn)越南,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五、1972--至今 走向正常,矛盾(máodùn)不
断1、;转变原因:
60年代中期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陷于越南战争中无法自拔; 70年代后经济(jīngjì)陷入滞胀阶段;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需要
第十七页,共24页。
(guóyǒu)
的中 合美 作两
国 有
多 方 面 请思考:中美在哪些方面存在(cúnzài)合
作?
第十八页,共24页。
材料一、中国(zhōnɡ ɡuó)贸易总值、中美贸易表(亿美元)
国家和地 区
总值 美国
1999年
高考历史热点:中美关系
![高考历史热点: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4da4e1a43323968011c925d.png)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中美关系模块:时事热点材料+历史考点分析+高考真题选编+原创试题演练一.时事热点材料美国政府在2009年9月11日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这一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正式生效。
这是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而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这一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15日晚乘专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这是奥巴马200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
他也是就任后一年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
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谈。
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二.历史考点分析1.大纲版(1)中国近代史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1844年《望厦条约》新增权益: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等。
根据“一体均沾”条款,英法美在中国的列强共享。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两国公使充当“调停”角色(实际上是侵略者的帮凶)。
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记忆:公使进北京,十处开口岸,长江自由行,内地游经传,赔款六百万)。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军。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甲午战争前,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华助手,对日本侵华默许、纵容。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美关系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757193360cba1aa811da4f.png)
中美关系的一个十字路口——1949
背景:随着国民党军队战场上节节败中国革命胜利在 望,美国从对苏联冷战的全球战略出发,调整了对华 政策,制定了NSC——34/1文件,将对华政策目标由 阻止中共取胜修订为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 附庸。
原因 (1)美国方面。 (2)中国方面。
60年代末70年代初,彼此发出要求缓和关系的信号
现今中美关系特点
第一,在性质上,中美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伙伴关 系,而非盟友关系。
第二,在内容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竞争合作 的关系,而非对抗关系。
第三,在发展方向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强调维护和 平,而非霸权争夺。
第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未知性。因此,能预见, 在中双方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加 剧的局面甚至出现危机的局面难以避免。
1、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史称“破冰之旅” 原因:(1)美国方面
(2)苏联方面 (3)中国方面
如今的中美关系
如今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最复杂、最活跃、最重要 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整个亚太地区以 及全球的战略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全世 界不同国家对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预期。
国际政治学第四小组
主讲人:包春琴 小组成员:甘仁仁、柴惠、王亚倩、葛媛、王 秀文、何佳栩、张启德、刘莹、段智元、李瑞
从历史角度分析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的开展始于 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 号商船。该商船从纽约港 驶出最终抵达广州黄埔港。 从而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序 幕
中美关系史 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2)1979.1——1989.5这是合作抗苏 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关系基本正常, 合作和发展是主流,对立是次要至今,这是一个若即若离的时期, 对抗为主要方面。以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哈 里·哈丁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友非敌的时 期”可以看出美国在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不 甚明了,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2019高考历史热点押题】2019高三历史热点复习——中美关系的演变(共21张ppt)
![【2019高考历史热点押题】2019高三历史热点复习——中美关系的演变(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d0cb33f78a6529647d5361.png)
•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图片材料型
• 1、审图:人物、器物、文字(时间) • 2、审注:“注”是“图”的补充和解释,
是解题的关键。 • 3、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 4、联系教材,确定答案。
• 有“世界历史库” 之 称的美国《时代 周刊》,一直以其独 特的报道风格和对 中国发展及中美关 系的关注,而受到世 人的瞩目。被世人 称为“中美关系的 风向标”。
图说中美关系
学习目标
• 1、通过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能 正确解读二战后期到今天中美关系的 发展历程。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独立思考后 展开小组讨论,归纳出影响中美关系 的因素。
图6中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怎么样?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 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 The Chinese are coming”
图片6《时代》 1971年11 月8日封面:周恩来
“中国人来了” 指什么?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 ,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 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 ……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 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 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图片7:1972年2月6日 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 “长征”)。画面表现 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 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 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历史中美关系复习课件ppt
![历史中美关系复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5680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9.png)
军事摩擦
同时,中美两国在军事上也有一些 摩擦和冲突。
冷战时期的对峙与缓和
总结词
冷战对峙
冷战对峙、多领域冲突、缓和与接触。
中美两国在冷战期间处于对峙状态,政治和 军事上存在紧张关系。
多领域冲突
缓和与接触
在多个领域也存在着冲突和对抗,例如朝鲜 战争、中国*问题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两国的关系逐 渐缓和和接触,开始进行一些文化和经济交 流。
投资与金融
除了贸易,中美之间的投资和金融关系也非常重要。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促进 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也增加了双边贸易的平衡性。
地缘政治与安全
亚太地区安全
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地缘政治利益使得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变得复杂。双 方在该地区的军事竞争和战略角力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06
中美关系案例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案例
总结词
中美贸易摩擦是指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产生的争 端和矛盾。
2018年贸易战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引发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2022年贸易战
美国继续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导致中美 贸易额下降。
中美科竞争案例
20世纪初,中美两国开始相互接 触,中国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学习 。
初步接触
美国也开始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文化 ,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战时期的合作与冲突
总结词
同盟关系、经济合作、军事摩擦。
同盟关系
中美两国在二战中建立了同盟关系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经济合作
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援 助,帮助中国进行战后重建。
中美两国在19世纪初开始接触,美国传教士和商人开始进入中国。
高考历史中美关系测试题
![高考历史中美关系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4b0c2a581b6bd97f19eac0.png)
高考重点专题复习:历史视角下的中美关系一、选择题:1. 美国取得其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19世纪中期,美国在侵华问题上基本追随英法两国,没有独立的侵华政策,其原因有①经济军事综合实力不及英法②国内南北矛盾激化,并爆发了内战③对外致力于西半球的扩张④奉行中立主义政策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形成4.美国近代对华侵略最突出的特点A.依仗武力侵略中国B.借助其他国家力量加紧侵略中国C.着重外交、培植亲美势力控制中国D.凭借经济优势独占中国5.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A.力促国共两党合作使中国避免内战B.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的势力D.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统治6.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A.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B.由冷战走向缓和C.由战争走向和平D.由对抗走向正常化7.新中国诞生后,中美曾有一段互相隔绝而又敌对的历史,其起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B.美国蓄谋侵略中国C.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D.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8.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时期,这一时期中美斗争的实质是A.意识形态的斗争B.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C.台湾主权的归属问题D.国家利益的冲突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关键在于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中国承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美国对外战略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0.尼克松访华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结束隔绝状态,进行交流与合作 B 结束与越南的战争C. .改善中美关系,加强同苏联争夺欧洲D.改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二、非选择题:11.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以及美日关系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04 中美建交40周年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周年热点专题解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 中美建交40周年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周年热点专题解读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926f4dad02de80d4d840f0.png)
中美建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
4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与日俱增,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且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所以,关于中美关系的知识将会是2019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特别注意。
中美关系的演变1.20世纪70年代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因素(1)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美国处于略势,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经济发展缓慢,欧洲走向联合并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在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控制日益力不从心。
(3)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对中国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中国需要改善外交环境减轻外部压力。
(4)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2)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中美正式建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重点专题复习:历史视角下的中美关系一、选择题:1. 美国取得其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19世纪中期,美国在侵华问题上基本追随英法两国,没有独立的侵华政策,其原因有①经济军事综合实力不及英法②国内南北矛盾激化,并爆发了内战③对外致力于西半球的扩张④奉行中立主义政策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形成4.美国近代对华侵略最突出的特点A.依仗武力侵略中国B.借助其他国家力量加紧侵略中国C.着重外交、培植亲美势力控制中国D.凭借经济优势独占中国5.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A.力促国共两党合作使中国避免内战B.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的势力D.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统治6.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A.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B.由冷战走向缓和C.由战争走向和平D.由对抗走向正常化7.新中国诞生后,中美曾有一段互相隔绝而又敌对的历史,其起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B.美国蓄谋侵略中国C.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D.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8.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时期,这一时期中美斗争的实质是A.意识形态的斗争B.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C.台湾主权的归属问题D.国家利益的冲突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关键在于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中国承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美国对外战略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0.尼克松访华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结束隔绝状态,进行交流与合作 B 结束与越南的战争C. .改善中美关系,加强同苏联争夺欧洲D.改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二、非选择题:11.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以及美日关系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1)19世纪末以来,伴随美国和日本的争夺,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结合这一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①为什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②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美国深知目前中国国民政府是“一党政府”,并且相信如果这个政府的基础加以扩大,容纳国内其他政治党派的话,即将推进中国的和平、团结和民主的改革。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的存在……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上述自治性的军队及中国的一切武装部队,应有效地结合成为中国国民军。
——杜鲁门总统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15日)材料二、总统特别被问到他是否仍支持他在1945年12月15日所作的声明。
总统回答这个声明仍然有效,在答复进一步问题时,他解释说,美国的政策不是劝中国国民政府把共产党揽入政府,美国的政策是帮助蒋介石政府应付他所面对的情况,……他声称“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不愿意在中国政府中或任何其他地方的政府中有任何共产党人。
”——杜鲁门1948年3月1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解释材料三、1949年夏,当共产党在大陆上扫荡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时,……杜鲁门及其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断定,不使这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落入共产党手中的最佳方案是扶植台湾独立运动,……他决不能设想让共产党政府占领这个岛屿。
美国必须采取行动。
——[美]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的历史剖析》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前期)共和党保守派从各种角度陈述继续对共产党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的必要性。
……认为只有对共产党中国实施比对苏联更加严厉的贸易禁运,才可能分化中苏同盟。
正是在上述观念指引之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在亚洲大陆上遏制中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在政治上策动“两个中国”。
这些举措诚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也几乎同样地损害了美国自己。
——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回答:(1)结合上列材料分析指出美国在抗日战争结束时、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前期这三个时期实行的对华战略。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背景和造成的后果。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
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材料二:[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
”“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当时调整对华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中苏分歧,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尼克松在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得尽快并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因为中国当时是越南的主要支持者。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敌视中国的政策已有20余年,而今中国不仅没被遏制和削弱。
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已告失败。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关系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2)扼要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
------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材料二:国会的意见: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来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讲话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以台湾协会办理和靳行。
——1979年4月《与台湾关系法》材料五:与中国合作是促进我们利益的最好方法。
——1998年6月11日克林顿就中美关系的演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使“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的政治政策。
中国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怎样?(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4)阅读材料四、五,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
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商品象潮水一般地涌入中国,美国货在上海的百货架上占有80%。
据统计,1946年,中国外贸总额中美国占53.1%。
材料二:冷战期间,国际贸易被高度地政治化了,封锁、禁运、贸易管制成为美国对付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一个重要武器。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8年间,中美贸易中断了将近20年。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有了进一步发展。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2年1—11月,中、美两国贸易额达到879.7亿美元,2001年间同期增长19.6%。
2002年,中、美贸易额比2001年增长约20%,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
有学者测算,美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将增长10个百分点。
美国商会执委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表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中国是更具潜力的国家。
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将为中美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美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美贸易的状况,分析其主要原因。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中美贸易的主要不同点。
(4)依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1----5 BCCDB 6----10DCDDC11.(1)侵华格局变化: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为首形成列强竞相侵华局面;19世纪末,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20世纪20年代,再次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抗日战争后,美国单独控制中国。
(2)①拒绝的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大阵营的对抗。
握手的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国际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下降。
②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③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12.(1)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企图让国民党来收编人民军队。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为防止共产党占领台湾,策划扶植台湾独立。
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包围和禁运,并继续实行两个中国政策。
(2)背景:第一,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历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