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公共基础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打印版)

合集下载

3《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打印版_重点知识点带下划线) (2)

3《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打印版_重点知识点带下划线) (2)

2010山东事业单位招聘应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基)单项选择知识点280条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事业单位中的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事业单位中的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事业单位中的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是考察考生对社会科学、法律法规、管理知识以及公共事务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进行汇总,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并准备相关内容。

一、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对于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是重要的考核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法律的体系架构以及一些重要法律的内容,如《劳动法》、《行政法》、《刑法》等。

此外,还需了解相关法律的修订和衍生法规的内容。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在经济学基础知识方面,考生需了解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此外,还需要了解基础的财务知识,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等内容。

对于领导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四、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事业单位考试中,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的考核是比较常见的。

考生需要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的构成和职能、行政决策的程序以及行政效能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公共事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如公共关系、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

五、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一个广泛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态意识、人际关系等;法学的基本概念、法治理论、法律适用等内容。

六、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在今天的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信息管理的知识也需要掌握,如电子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姓 姓
姓 姓 姓
4
21
姓 姓 古择 姓姓 姓姓
姓 姓 古7 姓姓 古 姓姓 该 姓姓 详 姓姓 旧 姓姓 旨 姓 姓 古8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 姓 古9 姓姓
姓 姓姓 姓 姓 该口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该古 姓姓
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 姓 该该 姓 姓 古979
姓 姓 古98该
姓 姓 古98旧 姓 姓 古997 姓 姓 古999
姓 姓
姓 姓

20
21
古9古该

姓 姓 姓
姓 姓

古该 古
姓 姓 古详 姓姓 古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该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详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旧 姓姓 姓 姓 古旧 姓姓 古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该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详 姓姓 姓姓 姓姓 旧 姓姓 姓 姓 古旨 姓姓 姓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13
21
姓姓旨

姓姓
姓姓 古
姓姓 该
姓 姓
姓姓 详
姓姓择 姓姓 古 姓姓 姓姓 该 姓姓 姓姓7 姓姓 姓姓 姓姓8 姓姓
姓姓9 姓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 姓 古口 姓姓 古
姓姓 该 姓姓 详 姓姓
姓 姓姓 旧
姓姓 旨 姓姓 择 姓 姓 古古 姓姓





姓 姓 姓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公共基础知识笔记(一)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体制和政治过程的学科,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支。

主要研究政治领域的国家、政府、政党、选举、民主与独裁、国际关系等问题。

政治学分为多个分支领域,如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行政学、公共政策、政治哲学等。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国际组织以及这些行为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和影响的科学。

比较政治学是研究不同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的科学。

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和公共部门的角色和职能的科学。

公共政策是研究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科学。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理论、价值观和理想的科学。

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动员、领导人和普通公民在政治中的角色,以及政治语言等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科学。

主要研究资源的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等过程,研究经济体制、市场、价格、货币、劳动力市场、经济政策等问题。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领域。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如何交换、生产和消费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领域,如经济计量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类的经济福利。

研究经济体制、市场、价格、货币、劳动力市场等问题,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达到最终的经济利益和福利的提升。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科学。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个体差异等问题。

心理学可分为多个不同的分支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交、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则是研究个体在生命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并探究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认知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思考、认知过程和知觉的科学。

心理病理学是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科学。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相关行业和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

它可应用于心理治疗,提高人们的精神健康,促进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可用于企业和管理方面,帮助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

2023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2023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2023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以下是一份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与思想体系: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

2.国家机构与政治制度:熟悉中国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人民代表大会等。

3.法律法规:掌握中国的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家法律体系的构建和运作。

4.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果。

5.科学技术: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6.社会生活: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人口、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信息。

7.国际关系: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方面的影响。

8.公共管理: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进行考察,例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

希望这份笔记能够帮助你备考相关考试,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全书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全书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全书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德阳市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重点1

德阳市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重点1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第一部分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单”的思想(2)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4、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1)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间矛盾2、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阐述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所规定的党和人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中国、印度、缅甸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2、市场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3、计划机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自觉性、事先性、整体性和宏观性特点4、计划机制的长处(1)集中必要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2)进行经济预测,在宏观上规划资源配置(3)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公平(4)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5、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是以“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6、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1)个人业主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以上股东以出资面额为限对公司负责;股份制企业,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等筹集资本7、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市场经济三大支柱8、货币市场,指融资期在一年以内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在一年以上的市场9、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10、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3)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1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1)保障职能(2)参数调节职能(3)间接的资源配置职能12、政府职能转表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13、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精简、统一、效能14、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1)宏观指导性原则(2)计划指导原则(3)集中和重点原则(4)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原则15、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1)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强制和速效的特点16、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是机制是价格机制17、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下降18、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所形成一种分配关系20、最早出现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组织是经济互助委员会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自身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4、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1)福利性分配,销售公有制企业福利待遇而形成的收入,货币形式如物价补贴,实物形式如住房、公费医疗等(2)资产性分配,投资于股票或债券得到的股息、利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利息,租金(3)经营性分配,(4)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5、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注重公平”分配原则6、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最大项目和核心内容,是基本纲领(2)社会救助,最低纲领(3)社会福利,最高纲领(4)社会优抚,特殊纲领(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补充纲领六、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理论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坚持思想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4、我国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1)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对外政策主要目标(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4)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第二部分,三个代表思想1、三个代表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意义(1)共产党新时期的理论旗帜(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4)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南3、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4、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要做到三结合(1)要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2)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结合(3)坚持运用知识和发展理论相结合5、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浓缩精华笔记

目录第一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2)第一章事业单位 (2)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3)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4)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第三篇毛泽东思想 (7)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7)第二章新民主主义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8)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第一章邓小平理论 (9)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第三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第五篇法律 (11)第一章法律学 (11)第二章宪法 (12)第三章刑法 (15)第四章民法 (17)第五章行政法 (19)第六篇公文与学术论文写作 (22)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 (22)第二章学术论文 (23)第七篇文学、历史 (23)第一章文学 (23)第二章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25)第八篇科技常识与环境 (27)第一篇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第一章事业单位1.事业单位的定义: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事业单位的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机构的分支。

2)宗旨: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

2.那些组织是事业单位:①各级党政机关;②教科文卫;③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④某些机关的附属机构和法律事务所。

3.事业单位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

所以它具有典型的计划特征:①各类事业机构都是公立机构,资产均为国有;②政府决定事业单位的设立、注销及编制,并对其直接组织管理;③经费来自政府拨款。

4.事业单位的四大特征:①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②公益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根据规定可以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民政局办结婚证9元)③知识密集性:专业人才是其主要人员构成。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一、人际关系<核心:把工作做好>,认真审题,时间可以短一点1、帽子<符合题干,忌假大空>例:虽然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对我造成困扰,也会影响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处理。

2、自查(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合理假设(假设未必要表态,根据题干决定)。

3、如何沟通?(说出具体如何沟通)。

4、怎么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最终目的)。

5、要表明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找领导,希望领导指示,注意题干中领导的称呼。

6、鞋子(紧扣题眼,说将来)。

注意:主体分析法,原则与矛盾的处理,阳光心态,坚决服从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越权。

实例:你们单位在审查下属工作时发现了违法事件该事的主要负责人是局长的亲戚,这是局长找你,希望你去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办?首先,(说认识)局长找我,希望解决此事,是为了告诉我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要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而有不必要的顾虑,一切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上<阳光思维>。

我会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违法事件彻查,并将有关资料、证据记录并保存(原则+自保)。

对此事彻查后,如果并未对单位、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按规定只要内部纪律处分的话,我会提交相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给领导,由领导决定。

如果对单位、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如挪用公款等,我一定会坚持对事原则,同时也建议局长要让负责人弥补损失、承担责任。

作为本次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上,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切实调查清楚,按规定处理。

(表态)人际沟通N字方针: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大局为重责任意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沟通协调消除误会;谦虚谨慎学习请教;团结协作营造氛围;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二、计划组织(注意题中主题,突出亮点)1、帽子例:我会认真组织好此次XX活动,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事前准备工作例:我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方式为XX,确定好此次活动(报告会等)的时间、地点,地点选在XX,并与XX的管理员沟通时间,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见,进一步商榷,确定出席的主要领导,并电话或上门邀请确保能准时参加。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

对于许多考试和学习来说,掌握公共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

一、政治政治部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等是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容忽视。

要熟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例如,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制度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了解这些制度的内涵、特点和运行机制是必要的。

国际政治方面,需要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

二、经济在经济领域,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有许多重点。

宏观经济中,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等。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经济部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明白市场机制的作用,如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同时,也要了解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经济制度方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三、法律法律部分的知识点较为繁杂。

宪法是根本大法,要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设置等。

民法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构成和承担等都是常见的考点。

刑法则需要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

行政法中,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等是重点。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笔记2024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笔记2024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笔记2024English:In 2024, the public basic knowledge for career preparation will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This will includ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proficiency in reading,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dditionally, knowledge of civics, economics, and current events will be important for a well-roun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Knowledge of basic computer skills and digital literacy will also be crucial for navigating the modern work environment. Overall, a strong foundation in these public basic knowledge areas will be essential for individuals to excel in their careers and contribute effectively to society.中文翻译:到2024年,职业准备的公共基础知识将包括广泛的学科,这些学科对于在职场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这将包括对基本数学、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以及阅读、写作和沟通技能的熟练运用。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Doc版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Doc版

领这局部费用。

26、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2〕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和管辖X围不同,分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

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 4〕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别离制。

完整制也称“集约制〞、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别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一27、非领导职务指数的限制八个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 75%。

40%,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巡视员不超过 3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务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 50%。

省辖市〔行署、州、盟、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设置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县级〔地辖市、旗、省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设置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职务职数的50%。

28、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1〕在近两年度考核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

(2〕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对于我们在各类考试、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一、政治常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及党在不同时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如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

二、法律常识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要重点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等内容。

2、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常见的知识点有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侵权责任等。

3、刑法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

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如盗窃罪、抢劫罪、贪污罪等。

4、行政法行政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

三、经济常识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

要掌握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运用。

2、微观经济微观经济侧重于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企业的生产决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

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是微观经济的核心内容。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体系的构成,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要点识记一、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12、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5、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8、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26、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2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公考必看公共知识基础高分笔记(348页重点)

公考必看公共知识基础高分笔记(348页重点)

公基高分笔记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分析 (6)考点精讲 (6)难点分析 (16)真题回顾 (17)模拟练习 (19)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分析 (35)考点精讲 (35)真题回顾 (40)模拟练习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分析 (48)考点精讲 (48)真题回顾 (57)模拟练习 (58)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公共行政 (65)公共服务 (84)公共政策 (8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道德概述 (9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9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内涵 (9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9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 (108)宪法部分 (111)刑法部分 (134)民法部分 (151)商法部分 (190)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部分 (206)经济法部分 (257)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部分语文基础知识 (288)公文写作部分 (289)公文处理 (290)经济知识与科技知识微观经济 (315)宏观经济 (316)国际经济 (318)金融经济 (320)产业经济 (321)科技知识 (329)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代序)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看一遍是很不现实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学的。

从近几年的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命题的特点来看,公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快速掌握指定考点、有效提高应试成绩是每个考生颇为关注的问题,这里涉及到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

精于阅读,把厚书变为薄书。

?读薄?的目标是将百万计的文字读成十万计的文字,把零散的知识点读成网状知识图,对每个部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准确定位。

?读薄?的方法是?一纲五点?——?一纲?即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梳理;?五点?是指紧抓常见考点、高频考点、新增考点、易错考点和热门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