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口与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市人口与分布
卷3第二章数量与分布
古代和近现代没有完整系统的人口统计资料,地区范围经常变化,统计口径不尽一致,从春秋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人口数量与分布,只能按史籍有关记载来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数量与分布,以四次人口普查和历年的年终报表资料为准,其中分布在港澳、台湾地区和旅外华侨情况,单独立节记述。
第一节人口数量
春秋时期,越国人口约30万人。
西汉,会稽郡领县26,户223038,口1032604(《汉书·地理志》)。
东汉,会稽郡领县14(治山阴),户123090,口481196(《后汉书·郡国志》)。
晋,会稽郡领县10,户3万(《晋书·地理志》)。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会稽郡领县10,户52228,口348014(《宋书·州郡志·食货志》)。
隋,会稽郡领县4,户20271(《隋书·地理志》)。
唐天宝年间(742~755),越州领县7,户90279,口529589(《新唐书·地理志》)。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越州领县8,户187180,丁329348;嘉泰元年(1201),绍兴府领县8,主客户(长期永住为主户,临时寄住为客户)273343,丁334020,不成丁107072(按:《续资治通鉴》:“男夫60为老,20为丁,女口不须通勘。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宋人丁,指20至59岁男子。
)
元至元年间(1271~1294),绍兴路领县8,户300148,口854847;泰定年
间(1324~1327),户222657,口548869(明万历《绍兴府志》)。
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绍兴府户267074,口1038059;永乐年间(1403~1424),户272707,口925609;天顺年间(1457~1464),户179887,口632258;万历年间(1573~1619),户165678,口575651(明万历《绍兴府志》、清乾隆《绍兴府志》)。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绍兴府户167331,口676597;乾隆五十六年(1791),户609527,男女大小丁口4023970(清乾隆《绍兴府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绍兴府丁5389830。
民国5年(1916),绍兴地区(含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5县。
下同)人口为2610262人;15年为591534户,2580582人;37年为522998户,2259053人,其中男1172954人,女108609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地区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年末数
单位:万户、万人
项目总户数其中:农业
户
总人口
其中
男性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
口
1949年58.1949.01222.86115.28188.0134.851952年61.2152.04234.80121.33200.1434.661957年64.7455.93258.33136.80228.6134.721962年69.0360.55284.09146.64248.4035.691965年70.7463.45310.28158.74280.1930.091970年77.8971.53344.89177.37316.0628.831975年86.5779.77368.64190.02338.7329.911980年96.3087.72382.71198.02346.6936.021985年110.6095.07394.88204.54344.6650.221990年128.87111.67412.67212.87359.0653.61
四次人口普查数
单位:万户、万人
项目普查时人户数行政区划变动后调整的
人户数
户数总人数
其中
总户数总人数
其中男
性男性农业人口
1953年第一次人
口普查地区五县
62.43242.92125.79211.1361.91240.11124.37
1964年第二次人
口普查地区五县
68.88295.07152.66266.1769.49297.64153.97
1982年第三次人
口普查地区五县
99.94385.21199.11
1990年第四次人
口普查五县一区
120.96399.71203.67345.82
※1949年后人口普查数为年中数(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零时),历年人口统计为年末数。
凡未注明是人口普查数的均为人口统计数。
第二节人口分布
县区分布
境内县域人口分布记录,始于北宋。
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大中祥符四年(1011),越州(除余姚、萧山。
下同)人口分布:
山阴:户2171,丁3800
会稽:户34076,丁35585
上虞:户5141,丁28257
剡县:户32578,丁55600
新昌:户23000,丁47767
诸暨:户49062,丁77567
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嘉泰元年(1201),越州人口分布:
山阴:户36652,成丁46227,不成丁15767
会稽:户35406,成丁41781,不成丁14378
上虞:户30303,成丁322319,不成丁9458
嵊县:户39792,成丁53577,不成丁17478
新昌:户28820,成丁363822,不成丁11755
诸暨:户42424,成丁56421,不成丁18527
(按:成丁指20至59岁男人,不成丁指老幼病残和妇女)。
据明万历《绍兴府志》载,洪武年间(1368~1398),绍兴府人口分布:
山阴:户53946,口204503
会稽:户39879,口59439
上虞:户30037,口131734
嵊县:户28765,口93692
新昌:户7363,口25662
诸暨:户31037,口179644
据明万历《绍兴府志》载:万历年间(1573~1619),绍兴府人口分布:
山阴:户29142,其中民户23227,军户3532,匠户558,灶户956,官户125,生员户116,力士、校尉户22,阴阳户25,医户15,厨户32,捕户9,弓兵、铺兵、皂隶户189,水马、驿站、坝夫户286,僧户25,道户25;口115409,其中男82299,女33110。
会稽:户18608,其中民户14087,军户1613,匠户354,灶户697,官户109,生员户207,力士、校尉户28,阴阳户10,医户37,厨户35,捕户15,弓兵、铺兵户65,水马、驿站、坝夫户267,僧户28,道户20;口62004,其中男40613,女21391。
上虞:户19311,其中民户17880,军户940,匠户301,灶户190,阴阳户5,捕户3,僧户25,道户3;口35637,其中男23259,女12378。
嵊县:户11605,其中民户9985,军户59,官户12,生员户29,医户13,捕户4,弓兵、皂隶户33,水马夫户36,窑冶户3;口58717,其中男41203,女17514。
新昌:户7345,其中民户6407,军户519,匠户64,官户33,生员户234,阴阳户5,医户5,捕户20,水马、驿站户30,僧户16,乐人户12;口13316,其中
男8800,女4516。
诸暨:户18410,其中民户11103,军户652,官户20,生员户160,医户5,捕户3,铺兵户15,杂役户384,僧户64,道户5;口38684,其中男23796,女14888。
据清乾隆《绍兴府志》载,康熙年间(1662~1722),绍兴府人口分布:
山阴:户30172,口115210;男82555,女32655
会稽:户18787,口627628;男41021,女21747
上虞:户15213,口68937;男44259,女24678
嵊县:户18400,口35914;男18400,女17514
新昌:户5315,口12039;男8800,女3239
诸暨:户18561,口110273;男83410,女26863
据清乾隆《绍兴府志》载,乾隆五十八年(1793),绍兴府6县共有户436516,口2864534,其分布为:
山阴:户122119,男女大小丁口1002582
会稽:户61949,男女大小丁口266526
上虞:户57035,男女大小丁口176577
嵊县:户55324,男女大小丁口334787
新昌:户21731,男女大小丁口127506
诸暨:户118358,男女大小丁口956556
清嘉庆至宣统年间,以战乱和灾害等原因,户籍册散失,今零星拾得者有:
山阴:嘉庆七年(1802),丁口1008832,其中,土著丁口947392,寄居丁口61440。
会稽:(缺)
上虞:嘉庆元年(1796),户64172,口178266;同治八年(1869),口141829;光绪十六年(1890),口147236;宣统二年(1910),户61926,口275230。
嵊县:道光元年(1821),户64107,口427409。
新昌:(缺)
诸暨:光绪二十五年(1899),户42270,丁130424。
民国期间,绍兴地区设专员公署,据《浙江经济年鉴》,各县人口分布为:
人口分布(一)
项目
1935年1947年增减比较(人
口)
户口户口
合计59295426070575283142268381-338676绍兴2360241088122197808853886-234236诸暨118546546012115439488177-57835上虞7244730568467598301569-4115嵊县10291441998485278369399-50585新昌6302324725562191255350+8095
人口分布(二)
(1947年)
项目
乡、保、甲数
户数
人口数
乡保甲总数男女
合计2261300336620528314226838111800541088327绍兴731102213124197808853886427097426789诸暨486337724115439488177261712226465上虞31376478967598301569153328148241嵊县44450584085278369399200424168975新昌305225143621912553501374931178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地区人口稳定增长,分布情况为:
人口分布(三)
单位:万人
项目全市越城绍兴诸暨上虞嵊县新昌1949年222.8667.9754.0036.7140.6923.49 1952年234.8071.9055.7940.7841.9224.41 1957年263.3380.0962.4646.7546.7227.31 1962年284.0984.9866.6150.7351.2230.55 1965年310.2891.8274.5155.4955.6032.86 1970年344.89100.7584.8261.9461.4935.89 1975年368.64106.5091.6266.6566.1237.75 1980年382.71109.7495.2069.2969.0539.43 1985年394.8825.0988.6197.8771.0570.8541.40
1990年412.6727.8092.98101.8474.3972.9142.75市镇分布
据1952至1990年统计,绍兴地区各县市镇人口,从24.68万增加到165.21万,39年间增长5倍多。
其间经历了3次起伏,1952至1957年间,城乡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少数农村人口转向参加工业生产,市镇人口缓慢上升。
1958年的“大跃进”浮夸风,导致农业人口进城过多,从1960年起,动员大批劳力回农村参加生产。
同时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压缩市镇户口。
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动员大批市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城镇居民“不在城里吃闲饭”,到农村参加农业劳动;一批“五类分子”和“三九类人员”被迁送农村,市镇人口锐减。
其中绍兴县市镇人口,1952年为16.46万人,至1981年减少到11.03万人,30年间,市镇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543万人;绍兴城区,历来为绍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城区人口10.85万人,1960年增加到13.00万人,1970年减少到10.15万人,1979
年始回升到11.67万人,30年间,城市人口总数,仅增加0.82万人,城区面貌并无新的变化。
1978年后,全地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制镇日益增多,市镇人口和城市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市镇人口数
单位:万人
项目人口数项目人口数
1952年24.681982年35.48
1957年28.821983年50.74
1960年32.871984年66.55
1962年29.681985年118.70
1965年21.511986年130.17
1970年20.251987年130.62
1975年22.561988年149.05
1980年26.391989年159.16
1981年34.511990年165.21
分县市镇人口数
项目绍兴诸暨上虞嵊县新昌
镇数人口数镇数人口数镇数人口数镇数人口数镇数人口数19
210590621431152617611352111240073
年
19
83
220308278400545725698949124538年
19
84
91428794805377719606100815125261年
19
1322508111224300112044111118322479909485
年
19
15252190162692331120690113214282710111686
年
19
16277838162336601321038013217116710257287
年
港台分布
20世纪30年代,一些有实力的绍籍工商业主由沪、甬转往香港经商办厂。
之后,迁往港澳地区者逐渐增多。
至1990年,全市在港澳的绍籍同乡约有1.6万人,大多从事商业,在南货、印染、酿造、纺织、服装等行业有较大影响,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也有一部分从事科研教学或在当地政府和社团中担任职务。
据1987年统计,全市去台湾人员1.7万余人,其中越城区2800余人。
这些去台人员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9日随浙江省主席陈仪去接收台湾的人员,其中以政界和银行系统人员居多;二是通过“接收人员”的关系去台湾求学或经商的人员;三是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的军政界人士及其眷属。
国际分布
19世纪中叶,绍兴县、上虞县沿海一带小商贩、手工业者和农民多远涉重洋,到东南亚国家经商做工,创业谋生。
清末民初,陶成章、沈钧业等绍兴革命志士东渡日本,辗转东南亚兴学办报,在华侨中宣传革命,筹措经费。
其后,有的定居东南亚,经商办厂,致力于实业。
20世纪30年代以后,去港定居的绍籍同乡,时有向日本、
美国、印尼、马来西亚等迁徙侨居者。
其时,一些已在海外站稳脚跟的华侨到家乡大量招募劳工,在绍亲友亦纷往投靠。
国民党军政外交人员中的绍籍人士,有的出国经商,有的滞留国外。
60年代起,港澳台地区向国外移民日渐增加,并逐渐向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发展,大部分华侨陆续加人居住国国籍,融入当地社会。
1978年后,出境定居者增多,出现一批新华侨(1984~1989年,仅市区批准出境定居302人)。
1990年,全市约有旅外侨胞5000人,分布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其他侨居国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巴西、荷兰、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奥地利等。
第三节人口密度
春秋时期,越国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人。
西汉时,会稽郡每平方公里12.3人,每人耕地平均为13.88亩。
元至元年间(1271~1294),绍兴路每平方公里78
28人。
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绍兴府每平方公里95.06人。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绍兴府每平方公里36849人。
嘉庆二十五年(1820),绍兴府每平方公里493.57人。
人口密度
单位:人/平方公里
项目合计越城绍兴诸暨上虞嵊县新昌
1932年
总人口25768341112938509927303811413517236641面积80741908209993218691266密度319583243326221187
1964年
总人口2950690883088685500530295534227317580面积790115042265117217601200密度374587303452304265
1982年
总人口38521131107175952571698286693725400356面积790115042265117217601200密度488736421596394334
1990年
总人口399712529304893051977864710107703204419495面积790110114032265117217601200密度5062905637432606400350
※1964年、1982年、1990年总人口数,
均为人口普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