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降水入渗系数的测定方法的讨论

陈晓成林高聪王楠052081班摘要:在水文水资源的评价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入渗补给系数的定义可知,求得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键为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补给量。本文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流域平均降雨总量的测定方法和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了平均值法、等雨量线法、泰森多边形法测定流域的平均降雨量,采用动态分析法(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区域水量均衡法和数值分析法测定降雨入渗补给量最终得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关键字:流域平均降雨总量降入入渗补给量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由于降雨入渗补给量取决于某一时段内总雨量、雨日、雨强、包气带的岩性及降水前该带的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下垫面及气候因素,因此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即使同一地区,不同时段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计算时段,确定相应的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补给量。本文采取年降雨总量和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确定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一次降雨首先要满足截留、地面产流及填洼等后才可能形成下渗,同时受包气带对下渗水量的在分配作用,只有下渗水量超过包气带最大持水能力时才能入渗补给地下水。降雨雨入渗补给到地下水的水量即为降雨入渗补给量,用P r(mm)表示,则

α=P r/P (1)α: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P r年降雨入渗补给量;P年流域内降雨总量由公式可知测定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键为测定流域内的降雨总量和降雨入渗总量。

一、流域内降雨总量的测定方法

从理论上说,降雨两的空间分布可表达为:

P=f(x,y)(2)p流域平均降雨量(mm);A流域面积。P时段或降雨量;x,y地面一点的纵横坐标;

可以利用下式来计算域平均降雨量:

A dxdy y x f P A ⎰=

),( (3)

1、平均值法 利用多个离散的局部区域的降雨总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流域上的平均降雨总量。

∑==n

i i i P a A p 1

1 (4) n 流域的计算单元数目;

A i 第i 个计算单元的面积,i=1,2,3,...,n ;

P i 第i 个计算单元的面积,i=1,2,3,...,n ;

2、等雨量线法

采用等雨量线离散化计算流域,假定相邻两条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并且假定两条等雨量线之间的降雨随空间呈线性变化,把相邻两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计算单元的降雨量。

i n i i i a P P A P ∑=-+=112

1 (5) p i ,p i-1第i 条和第i-1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雨量,i=1,2,3,...,n ;

a i 第i 条和第i-1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雨量,i=1,2,3,...,n ;

n 等雨量线条数。

3、泰森(Thiessen )多边形法

根据计算流域内雨量站网,以雨量站为顶点连接成若干个不嵌套的三角形,并尽可能使构成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然后对每个三角形求其重心。利用这些三角形的中心,就可以将计算流域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则可利用如下公式

i n

i i a P A P ∑==1

1 (6)

图一泰森多边形

a i第i个泰森多边形即第i个计算单元的面积,i=1,2,3,...,n;

p i第i个泰森多边形即第i个计算单元的雨量,i=1,2,3,...,n;

n流域内泰森多边形的数目。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算术平均法和距离平方倒数法,在这里不一一举例了,如果读者赶兴趣请参考《水文学原理》(芮孝芳著)

方法总结

平均值法最简便,在流域面积不大,地形起伏较小,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采用该法精度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等雨量线法在理论上是比较完善的,但要求有足够大的雨量站网密度,而且对每次降雨都必须绘制等雨量线图,计算工作量较大。泰森多边形法比较简单,精度一般也较好,但该法将各雨量站权重视为定值不适应降雨空间分布复杂多变的特点。此外不论雨量站之间的距离有多元,中间是否有地形阻碍,该法一律假定雨量在站与站之间成线性变化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降雨入渗补给量及入降雨渗补给系数的测定方法

降雨通过地面进入土中的那部分水量,即下渗的水量,首先在土壤吸力作用下被土壤颗粒吸附保持,成为土壤持水量的一部分,其中一些还要以蒸散发形势一处地面,返回大气,剩余的部分水量才可成为自由水补给到地下水中,即为降雨入渗补给量。

1、动态分析法

在地下水水平排泄微弱的平原地区,降水后补给潜水的水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利用地下水自记水位计或其他仪器能准确测得降水后地下水位上升幅度Δh。Δh和水位变动带给水度μ值的乘积大致等于降水入渗补给量,即Pr=μΔh。当计算时段内有数次降水,则将每次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相加,再乘以给水度即可。

(1)年水位升幅累积法

在一些平原区地下水侧流动较缓慢,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升幅完全代表了地下水含水层所获得的降水入渗补给。因此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降水所引起的地下水升幅之和乘以给水度被年降水量除。

∑∑∆===n i i

N i P u a i

11i h (7)

a 年降雨入渗系数; μ给水度; Δh i 第i 次降水引起的次水位升幅; N 全年降水次数; Pi 第i 次降水总量;

N i 全年降水引起水位升幅的有效补给的次数。

(2)前期影响降水量法

方法研究历次降水过程和补给,以及前次降水的影响。首先计算次降水入渗量,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再换算成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前期降水影响量:

∑-=1i t ai P k P (8)

P ai 前期降水影响量(它包含反映了无效降水量和非饱和带土层含水层对次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

k 影响系数,取值0.85-0.95,一般取平均值0.9;

P i 本次降水量;

P i-1前次降水量;

t ——距本次降水的天数,可由本次降水向前推15~20天;

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ai i i i P P h a +∆=μ (9)

a i 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须将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换算成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N i ai

i Ni

i P P h a 11)(μ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