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人文地理试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课后反思(2篇)
高中地理课后反思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班级的学生小红,在最近的高中地理课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思。
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也思考出一些解决办法。
现将我的反思整理如下,供您参考。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我会对地理课程感到厌烦,认为它与我的专业不相关,没有必要认真学习。
这种心态导致了我的学习动力不足,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够深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改变自己对地理课程的看法,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努力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地理课程上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以往,我一直倾向于死记硬背知识点,缺少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
这导致了学习过程缺乏透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将努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和参与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由此提高对课程的应用能力。
此外,我也发现自己在地理课程上的笔记和总结不够充分和系统。
有时候,我在课堂上缺乏集中注意力,没有将老师讲解的重点和要点及时记录下来。
这使得我在复习和整理知识时感到吃力,容易遗忘和混淆概念。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听讲,并做好笔记。
我还会利用课后时间巩固知识,及时总结,将重点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笔记或文章的形式,以便于复习和回顾。
除了上述问题,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完成地理作业上的不足。
有时候,我在完成作业时缺乏细致入微的精神,经常出现粗心导致的错误。
为了纠正这个问题,我决定在完成作业时更加细心,对题目要求和要点进行仔细审查,防止低级错误的出现。
我还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和讨论,以确保作业的准确和完整。
最后,在这次的地理课后反思中,我认识到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我承认,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有时候容易陷入拖延和抱着侥幸心理。
这使得我在某些学习任务的完成上出现了困难,也影响了我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
高中地理_人文地理试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人文地理模拟试题讲评地理核心素养1、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运用信息的能力3、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1、明确人口、城市、交通和产业活动区位因素。
2、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选择题和综合题。
二、重难点结合材料,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答生活实际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前准备1.按照学习小组坐好。
2.准备好课本,学案,听课笔记等学习用品3.以课本“目”为单位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四、学习过程1、试题、成绩分析本套试题以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交通和工农业的综合考查为主。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地理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
综合题,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选择题选择题解题思路(1)、审准题干,抓住关键词(2)、细读材料,揣摩出题意图(3)、甄别选项,回扣题干要求,作出判断3、图片展示、学生分析错因,教师归纳总结4、补偿训练,当堂小组探究,对点训练,强化巩固5、综合题存在问题---题干把握不准,要点遗漏6、展示完成较好和较差学生试卷,学生自主点评。
7、补偿探究,两小组到黑板现场比赛,老师打分。
8、教师归纳、综合题解题步骤读题干,审问题读图文,寻信息组信息,定答案五、板书设计1、选择题解题思路(1)、审准题干,抓住关键词(2)、细读材料,揣摩出题意图2、综合题解题思路(1)读题干,审问题(2)读图文,寻信息(3)组信息,定答案六、补偿训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8~10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D. 技术水平2.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11.(2018·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以往我在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
而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这就要求我及时变革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
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一、对高中地理教材的认知现行人教版的这套教材,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
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三、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
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
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引言:地理考评课是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考评课,学生能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理考评课的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地理考评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2. 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地理考评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注意内容的有机关联性,以便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这些内容应当包括有关地理概念、地球地理特征、气候、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以便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地理考评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研究报告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评估的方法地理考评课的评估方法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可以采用测试、观察、小组讨论和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估。
此外,还可以利用学习反思和自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五、教学资源的准备为了有效开展地理考评课的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
可以准备地理实物模型、地图、图片、视频和实验仪器等,以便辅助教学。
同时,也可以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学习和探索。
六、教学设计反思和总结在实施地理考评课教学设计之后,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_。人文地理之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课标分析“举例”两字表明这一节内容必须落实在实际例子上分析,因此这一节内容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特点”记忆要求比较高;“说明”两字表明“综合分析”,因此这一节内容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特点”进行理解和对比分析、运用要求也比较高。
二、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
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因此教材在讲授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第四章《工业地域类型形成和发展》后,安排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阐述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
其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难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兼顾客、货的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并选取了“南昆铁路建设”等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少,且欠缺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实例,单纯的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交通的区位因素分析等内容进行深化,同时通过一些家乡或者典型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2. 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3. 学会分析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加强交通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树立交通安全和公共道德四、教学重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高中地理_城市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标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由此可见,教材较好的达到了课标要求。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在本节之前,学生通过对人口迁移的学习,明确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和目的;掌握了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能力基础:通过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地理规律的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地理图表,绘制简单地理图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总结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高中地理_其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成绩分析: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较大的同学,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二、选择题讲评1.错题展示:多媒体展示正答率在80%以下选择题的正答率及相应错选选项选择题答题情况:1、4、6、7、8、11、14、15通过率较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读图能力有待提高。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正答率较低的选择题)【思路点拨】选择题命题特点:选择题均以题组的形式呈现,选择题的设问视角也基本稳定:每个题组多聚焦某个核心考点,题组内不断换设问主体、设问落脚点,多为纵深推进设问,或横向展开设问。
设问主要涉及时间(季节)、地点、特征、区位因素或条件、变化趋势、影响、目的(作用)、原因、措施等方面或判断某时段某区域多方面的环境特征表现(或变化)、某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等。
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一般有材料、图、题干和选项组成,第一步细读材料、图、题干和选项,根据材料、图及题干明确题意,看材料、图、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知识。
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对比答案,找出最符合题干及材料、图的选项。
[试题详解]知识点一、地域差异判读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城差异,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散肩大拱、桥面平坦。
据此完成1-2题。
洪水位1. 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河谷宽度B. 河流水量C. 人口密度D. 交通方式【答案】1.D2.C【1题详解】注意题中信息“我国传统......”,意思是受自然条件限制明显、改造自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我国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为南船北马(南方河网密布,水运方便,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陆运方便),陡拱桥为了适应内河航运,桥洞高利于船只通行,桥面上大多数为步行通道;而直拱桥沟通河流两岸,便于车马在桥面通行。
高三地理一模试卷讲评教学设计和反思
高三地理一模试卷讲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典型题目,分析学生共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训练应试技巧和总结答题策略,使学生答题规范化。
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通过对图文材料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归书本,抓住主干知识,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将掌握的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试卷的评讲,坚定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树立良好的考试心态。
重点、难点训练应试技巧和解题策略,使学生答题规范化,做到会做题得满分,不会的题也力争得分,让学生有章可循,心中有数。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设计:一、2班得分分析其中自然地理部分得分率0.55,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得分率0.67,教师根据得分情况分析,学生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从知识属性看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为薄弱部分。
所以围绕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非选择题的讲评,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思路分析,细节优化首先,以40题为例,学生简述自己解题过程,教师总结解题步骤:①审材料(划关键词)②问什么(明确要求)③考什么(联系知识)④怎么答(规范表述)参照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解析40题中得分率较低的(2)(3)题。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分析题干:划出限定词“晋陕蒙”“接壤的地区”。
材料一:读图名;读图例;读经纬度;准确定位。
回归书本,结合相关地图和书本案例,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答案分析:①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季风、森林向草原)②流水③风力(不分先后)④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_高三二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举例说明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3)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区域比较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的意识。
(4)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的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授课方法:归纳法、对比法、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双边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学生回答过渡学生分析考纲原文: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合作教师点拨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教师投影讲评过渡以大豆的例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教师点拨学生回答练习题引出限制性因素与主导因素播放新疆农业相关视频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描述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交通便利政府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国家政策支持,优惠政策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劳动力素质高技术条件机械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科学技术是提高单产的最主要方式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化肥良种冷藏练习题2.农业区位的选择(1)局部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2)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_地理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地理_地理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模拟试卷地理试卷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教学⽬标】1、分析试题考查的⽬的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
3、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错误,使学⽣能够触类旁通举⼀反三,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4、培养学⽣合作探究意识。
5、总结答题⽅法。
【教学重点、难点】1、提⾼学⽣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
2、学⽣思路明确,⽅法得当。
【学情分析】我们已经完成地理的⼀轮复习,在知识上已经基本完善,通过这段时间的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解题⽅法,查缺补漏。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做到归纳提升,提⾼解题能⼒;“究错”反思,提⾼复习的有效性。
【教学⽅法】启发诱导,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导⼊:通过这⼀次测试,我们⼜⼀次锻炼了⾃⼰,我们的解题能⼒有了进⼀步的提⾼。
但我们也发现了⼀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考情分析综合题题多媒体展⽰部分试卷,找优点、不⾜。
对⽐⾃⼰答题卷,提⾼卷⾯质量。
(⼆)综合题讲评1、⼩组合作,对36题分析,分析材料,找出有⽤信息。
指向答案的关键词和语句。
总结做题思路:(1)细审“题⼲”。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2)列出“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
“先⾃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避免⼤⽩话)”、“套装语⾔(不⽤⾃造语句)”、“逻辑语⾔(不得互相⽭盾)”、“精炼语⾔(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语中的(语⾔不绕弯⼦)”。
2、⾼考真题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茉莉花的种植,分析⽓候和⼟壤因素,验证和熟悉做题思路。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茉莉喜⾼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人文地理的教学重点与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人文地理的教学重点与实践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的教学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的教学重点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人文地理的教学重点在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中,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人文地理教学的核心,它指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空间思维和地理观念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 强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学中应重点介绍地球上各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地形等因素。
同时,还应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等。
通过深入理解这种相互关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人文地理的教学应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问题性质的地理现象。
比如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等。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人文地理的教学实践除了重点的选择外,教学实践对于人文地理的教学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技巧: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供学生独特的视角,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社区、乡村、城市各个地方进行考察。
在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案例,如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地理信息系统等,来呈现地理信息和数据。
高中地理_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教案【课程标准】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学会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掌握主要农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成自主练习,参与小组讨论和评价点评,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地理知识,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1.分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提高概括归纳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导学法、小组探究讨论法、比较归纳提升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等【教学过程】1(1)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
目标展示展示图片【课程标准】(如上)【教学目标】(如上)阅读了解知识构建出示知识结构对照课本回顾知识习题训练布置任务自主完成课堂训练题,选择题12个,综合题2个(见学案)完成练习展示答案对照答案自主反馈矫,正组内交流学习修改答案监督协调学生按照分组,点评答案交流学习引发总结整理课堂练习题,思考总结提升整理答案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产业活动区位因素生产地域对地理环境影23《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学案班级:姓名:课前回顾案1.阅读教材P57—58和P66—67,填出下表中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内容。
4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高中地理_《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最新考纲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识记:人地关系的思想内涵和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四个基本原则。
3.应用:根据相关材料分析其体现了或违背了哪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复习提纲梳理)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_____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___和任意开发利用的____,盲目追求征服____人地关系___,地理环境严重制约_________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________,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________、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________的发展2(1) 概念既满足________的需要,又不对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内涵____的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的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 基本原则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原则。
(4) 从概念到行动______合作,______参与。
考点二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行动纲领:控制______,节约_______,保护_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_____。
②合理利用_________,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 资源战略(1)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__________有限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篇1】1、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2、第二引入农业的重要性,设计的问题是: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是: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所以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然后我让大家自学课文,并找出答案。
农业包括五个部门,分别是哪五个生产部门?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农业原来包括:农、林、牧、副、渔。
但自70年代后我国就把副业划分到了牧业当中,将来我们讲到畜牧业的分类时就可以做好一个垫基。
4、关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我也设计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学生自己总结出是因为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答出许多结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篇2】目前,有部分学生感觉学好地理比较困难,如何帮助这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x理解而不是x死记,顺利通过会考,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广大地理教师是个现实问题。
人文地理教学反思
人文地理教学反思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人文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涉及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因此,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希望能够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人文地理教学往往以相关概念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决定在教学中注重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
例如,在讲解城市化过程时,我引入了一些城市案例,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来了解城市规划和管理。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存在不足。
人文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解为主,缺乏互动和合作。
为了改变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抵触情绪,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我可以运用动画、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人文地理现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而小组讨论则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在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但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以记忆和背诵为主。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开始尝试引入项目制学习和课堂展示等形式。
通过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团队合作,他们可以主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并最终呈现自己的成果。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人文地理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案例研究,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以及引入项目制学习和课堂展示等评价方式。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必将得到提高,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文地理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_高三二轮复习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地理文综试卷讲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与整理。
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分析试卷和考试情况,引导学生注重考试出现问题的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分析错题原因,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找到解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然后能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
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自查自纠结果反馈】【典型错例一】——知识体系【典型错例二】——方法点拨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平原、盆地中,地下水水蒸发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长期过湿,地表滞水地段,可能产生沼泽化,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右图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地下水埋藏深度,请在图中画出等潜水位线。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典型错例三】——生活化的地理宁夏南部山区属半干旱黄河上游丘陵沟壑区,热低水欠,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是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早春低温、有效积温少的宁南山区具有特殊的生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热量、水资源的不足。
覆盖地膜不但能提高地温(2-3℃),有效保持土壤含水量,而且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因子互相协调,较好地解决了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不协调,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株的早生快长,对提高产量作用明显。
【合作探究】1.地膜覆盖有什么作用?2.不同季节(春、夏、秋)地膜覆盖作用有何差异?3.不同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地膜覆盖作用有何差异?全覆膜:就是把整个地面全部覆膜,最大程度地保持土中的水分。
高中地理_地理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模拟试卷地理试卷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3、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错误,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5、总结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2、学生思路明确,方法得当。
【学情分析】我们已经完成地理的一轮复习,在知识上已经基本完善,通过这段时间的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解题方法,查缺补漏。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做到归纳提升,提高解题能力;“究错”反思,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这一次测试,我们又一次锻炼了自己,我们的解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考情分析综合题题多媒体展示部分试卷,找优点、不足。
对比自己答题卷,提高卷面质量。
(二)综合题讲评1、小组合作,对36题分析,分析材料,找出有用信息。
指向答案的关键词和语句。
总结做题思路:•(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2)列出“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2、高考真题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茉莉花的种植,分析气候和土壤因素,验证和熟悉做题思路。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模拟试题讲评
地理核心素养
1、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2、调动运用信息的能力
3、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人口、城市、交通和产业活动区位因素。
2、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选择题和综合题。
二、重难点
结合材料,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答生活实际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前准备
1.按照学习小组坐好。
2.准备好课本,学案,听课笔记等学习用品
3.以课本“目”为单位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四、学习过程
1、试题、成绩分析
本套试题以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交通和工农业的综合考查为主。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地理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
综合题,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选择题
选择题解题思路
(1)、审准题干,抓住关键词
(2)、细读材料,揣摩出题意图
(3)、甄别选项,回扣题干要求,作出判断
3、图片展示、学生分析错因,教师归纳总结
4、补偿训练,当堂小组探究,对点训练,强化巩固
5、综合题存在问题---题干把握不准,要点遗漏
6、展示完成较好和较差学生试卷,学生自主点评。
7、补偿探究,两小组到黑板现场比赛,老师打分。
8、教师归纳、综合题解题步骤
读题干,审问题读图文,寻信息组信息,定答案
五、板书设计
1、选择题解题思路
(1)、审准题干,抓住关键词
(2)、细读材料,揣摩出题意图
2、综合题解题思路
(1)读题干,审问题
(2)读图文,寻信息
(3)组信息,定答案
六、补偿训练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8~10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2.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11.(2018·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冷凉蔬菜又称错季蔬菜,是指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7~25 ℃,多种植在海拔1 500 m以上的高原上。
冷凉蔬菜“家族”里有菜花、甘蓝、娃娃菜、西兰花、洋葱、青笋等。
兰州辖区海拔1 500~3 300 m,是我国著名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
盛夏时节,兰州能够向上海、杭州、广州等南方市场提供20多个种类的冷凉蔬菜,弥补了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因高温、暴雨等气象灾害导致的蔬菜供应缺口。
榆中县是兰州市冷凉蔬菜
的主产区,2016年6月,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南方蔬菜退市期推迟等因素影响,榆中县冷凉蔬菜出现严重滞销并遭大面积倾倒,给当地菜农带来较大损失。
图甲示意兰州市的位置和范围,图乙为兰州市气候统计资料。
(1)说明兰州辖区有利于冷凉蔬菜种植的气候条件。
(6分)
(2)榆中县菜农将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在海拔1 500~3 000 m的山坡上,试解释采用该种植方式的优点。
(6分)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纠错、分组讨论,同学协商等形式,展示答题技巧,概括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在既紧张又上进的气氛中以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
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基本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主,涉及内容主要是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部分,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息息相。
教材介绍相对简练,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
从知识安排来看分为两部分,一是各人文要素的时间发展变化,二是空间发生变化,要求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建立较为系统的时空观念。
在测试中要求我们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出题紧扣时代主旋律,提高学生认识,训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
(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段国道能够( )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图示区域内( )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千米)。
交通运输耗能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
下
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新疆比较,四川省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B.地形地势
C.运输方式D.综合运输网密度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省区交通运输耗能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2018·吉林调研)杨先生从吉林省长春乘飞机到云南省昆明参加会议。
下图示意机票信息。
据此回答6~7题。
6.杨先生从昆明返航时因雾飞机起飞时间出现延误,昆明长水机场此时大雾多发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拔高,气温低B.谷底冷空气下沉
C.冷锋过境降温多雾D.空气湿度大
7.杨先生返程过程中发现飞机飞行时间比预定时间缩短,原因可能是( )
A.西风强劲B.返程路程短
C.天气晴朗D.对流较弱
课后反思
1、注意把握课堂节奏,不要担心学生思考、探究问题会浪费时间,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了,应该是节约了今后的时间。
2、精讲精练,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做好引领个工作,几十点评、归纳总结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解释其形成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工业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