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文书信写作及常用语

合集下载

书信用语汇总

书信用语汇总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如下:
1. 致敬之辞:
- 拜启(称呼对方)
- 敝函(谦称自己的信函)
2. 自我介绍:
- 窃书生某某(自称为书生某某)
- 忝居某职(谦称自己的职位)
3. 表达问候:
- 问安(向收信人问好)
- 寒暄(共同寒暄)
4. 表达感激:
- 谢恩(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深感钦佩(对对方的品德或才能表示钦佩)
5. 表达关切:
- 关心(对收信人的身体或工作等表示关心)- 承蒙关照(对对方的关心表示感激)
6. 结尾祝愿:
- 谨启(结束语)
- 祝安(对收信人的祝福)
以上词汇在古代书信中常见,展现出古人交际时的礼貌与情感表达。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笺文的结构和其写作标准

笺文的结构和其写作标准

●知识看台笺文的结构及其写作标准笺文事实上是一种书面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先向谈话对象打招呼,打招呼要讲礼貌,接着要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或亲爱的话,接下来要有几句应酬语自然地引出谈话的正题,再接下来才是正文,正文完了以后,还要说上几句终止谈话的应酬语,然后向受信人报自称并签名,最后写明谈话的时刻。

就整体来讲,笺文的结构如下表所示:1.称呼称呼,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号,它表示两边的关系,在信笺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

我国风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因此,在交际活动中应该专门重视称呼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

笺文中的(1)名字(或号)的称呼、(2)公职位的称呼、(3)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的称呼、(4)尊词的称呼等四者,在有的信中单独利用,如“主席”、“妈妈”、“大哥”、“爷爷”等;在有的信中那么两项联合利用,如“希哲教师”、“母亲大人”、“王涛先生”、“春生儿”等等。

在实际利用中,四者如何结合,值得注意。

(1)关于名、字、号称呼的选用受信人是晚辈,信能够称名。

除此之外,凡有字号的,都要称“字”或“号”;也能够从受信人的字号当选一个字,下面加一个“公”或“翁”、“老”等。

依照风俗,对名、字、号的选用有以下原那么:A.对儿女称名不称字号;称学生可称字,也可称名或号。

B.对尊亲不称名号,直写表示关系的称号,有的在称号下加尊词“大人”。

C.对长辈以称字号为敬,字号下加书职位、称号或尊词。

(2) 关于公职位称呼的选用公职位,即在社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集体、企业公司等)中的职务、职称、地位。

如主席、总理、部长、局长、校长、主任、领导、董事、会长、秘书长、理事等等。

若是受信人有过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职衔),乃至同时身兼数职,这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称号。

选择的原那么是视书信内容与受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紧密。

如受信人之前是寄信人的教师,此刻当了局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叙师生情义,那么这封信的称呼就应以表示师生关系为宜。

文言书信及常用词语

文言书信及常用词语

文言书信及常用词语文言书信书写格式: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师长: 尊鉴、台鉴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夫妇: 俪鉴宗教:道鉴常用礼告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兄弟、姐妹:手足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书信的格式及写法优秀12篇

书信的格式及写法优秀12篇

书信的格式及写法优秀12篇1、“尊敬的:”或“亲爱的,:”(顶格写,别忘了冒号)2、(空二格)先向对方问好长辈的话:“您好!”;平辈的话“你好!”熟稔的话:“好久不见了!”之类的3、正文有事说事儿,没事儿闲扯,反正随你写了,每段段首也要空两格。

4、结尾格式:“此致(空几格写)敬礼”(另起一行,要顶格写)5、写信人署名(靠右)写信日期(靠右)内容实例:尊敬的XXX:您(你)好正文……(略)此致敬礼!(上两行也可写成:祝身体健康!)写信人名字或昵称写信的日期亲爱的赵老师:你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在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对你的印象是,你一定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可是在相处下来的日子里,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在教学方面是一丝不苟的人,却在课堂外是一个非常孩子气的人。

赵老师我对你的教学方法觉得很满意,可是如果你在上课能把题目讲得更让人理解一些,那上课一定会更有趣,更深动。

赵老师,我是一个对英语很感兴趣的人,我对英语的喜欢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老师也让我参加过许多活动,可是在这个暑假里,你让我知道了英语成绩好,也不一定什么都懂了,我还有很多要学。

你的教学态度从给我们讲试卷开始,我就知道了你是一个好老师,对同学负责。

赵老师,我相信如果你成为一名教师,一定是同学们的好老师,因为你的高度负责,因为你和其他的同学很处得来。

当我知道老师喜欢的和我喜欢的东西一样时,心里很激动,因为周围的同学很少会喜欢黑色和红色,因为他们觉得红色太艳,黑色太阴郁了,所以当我知道老师也喜欢时有点高兴。

希望以后如果有缘再能见面。

祝:身体健康,天天开心!亲爱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您那熟悉的身影。

您把许多的爱都给了我,然而您却自己过着平凡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一丝的爱。

记的我九岁的时候,我从外面打棒球回来,我就感觉像到了太阳一样热似的,热的受不了。

就洗起了冷水澡,我刚洗完,您就回来了,说道:“哎呀,今天我们小虎真不简单,自己动手洗澡了。

信件开头及结束语

信件开头及结束语

写书信时于信封上的「启封词」用语:对尊长用「钧启」,对老师可用「钧启」或「道启」,对平辈及一般人用「台启」「大启」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祺,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

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

书信写作格式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 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书信函的格式及其范文

书信函的格式及其范文

【导语】你写过书信吗,书信是怎么写的,它的格式是怎么样的,下⾯是®⽆忧考⽹⼩编为⼤家收集的关于书信格式范⽂,欢迎⼤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书信函频道!1.书信函的格式及其范⽂ ⼀、书信概述 我国历史⽂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多通过⼀定的礼仪形式和⼀定的⽂化活动⽅式来进⾏,在实际⽣活中,每个⼈都经常使⽤到⼀系列的应⽤⽂,如传统的书信、名⽚、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邮件等。

这些应⽤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化⾊彩。

书信是⼀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书。

“信”在古⽂中有⾳讯、消息之义,如“阳⽓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经·应》);另外,“信”也有托⼈所传之⾔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捎的⼝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带、录像带、电⼦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语⾔⽂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思想感情交流的信,⼀是有运⽤⽂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具;三是有⼈进⾏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的思想感情,⽽且能给受信⼈以“见字如⾯”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带、录像带、电⼦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段,可以预见,未来电⼦邮件这⼀新兴的⼿段会被越来越多的⼈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重新建构,书信的运⽤除传统⽤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需要⽽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类信件的使⽤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公⽂。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对爱⼈、对朋友...)。

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
望外。手教敬悉,词童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 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 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忡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其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其念贤劳。啖违日久, 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 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悄,溢于言表。H页奉手教,敬悉康与, 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A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谨蒙悔语,用日,
思何可支?
时怀渴想.
喜接教诲,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徳宏才羡,屡屡怀慕.
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四、书信一开头,便就是称呼;信得末尾,再具名得上面,也要称呼;信得中间,
提到别人时,乂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K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 祖父 侄女 弟\ 姊\ 吾夫 吾儿 侄女 君舅
自称对她人称对她人自称A祖父\母孙\孙女令祖父\母家 \ 盼父\母亲儿\女令尊\堂家父\帥伯父\伯母侄\
令伯\伯母家伯\伯盼兄\嫂弟\妹令兄\嫂家兄\嫂 弟妇兄\姊令弟 妹家姊\妹 妻尊夫外子4贤妻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辈:儿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A师长:函 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A半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都同 学:砚右、文儿、台鉴
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慧鉴、妆鉴、芳鉴、淑览A二、祝愿语
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书信中常用书面语大全2021 常用的书面语

书信中常用书面语大全2021 常用的书面语

书信中常用书面语大全2021 常用的书面语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

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称谓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弩,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古代书信常用语14类 文化人还在用

古代书信常用语14类 文化人还在用

古代书信常用语14类文化人还在用导读:本文古代书信常用语14类文化人还在用,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代人的交流,比古人方便得多,QQ、微信使得天涯变成咫尺,即时性的交流没有了古人见信如晤面的期待,现代人很难想像古人“家书抵万金”的感受。

现代人快递包裹很多,却没了一纸信箴的牵挂,现代人很少有写书信的了,甚至连笔也很少拿起,不由得让人怅然若失。

看下面这些常用书信语,让我们回味书信曾经的美好。

其实这些常用语中的大多数我们还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另外如果使用电邮,这些常用语也有所裨益。

家书抵万金(资料图图源网络)一启始1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惠”是敬辞,表示对来信的珍重。

你给我的信我都看了,感到非常欣慰。

2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示”是对来信的敬称。

刚刚得到了你的信,就像看到你一样。

3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好久没有通信了,我非常想念你。

4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我的上一封信,想必你应该看过了。

5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笺”原指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来题咏或写书信,后来就成了书信的代称。

近来很荣幸能多次和您书信交流,对您的厚谊深情很感恩。

6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接到你写的信,饱含着深情厚谊,使我感动和愉快。

7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多次得到您的亲笔信,里面流露着您的热情真诚。

8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

前段时间我给你的信,想来应该已经到了你的手上。

9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读好友的来信,就好像看到了老朋友本人一样。

10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捧读知己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资料图图源网络) 二思念1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驰系”相当于“驰念”。

分别后一个多月,深深地想念你。

2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暌违”是分散隔离的意思。

“拳”有诚挚的意思,特别是叠用的时候。

分开的日子久了,真诚的思念更加深厚。

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

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

书信写作格式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 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笺文书信写作及常用语
笺文就是书信的主体,即内容。

笺文写作要注意:态度端正,立意诚恳,述实在之事,多肺腑之言,少虚饰,勿卖弄。

一、笺文结构
笺文结构首

1.称谓
•提称语
•启事敬语
•开头寒暄语


五、正文


六、结尾应酬和敬语
七、问候祝颂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时间(也可加写信地点)
九、附候与补述
二、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尊鉴、台鉴
平辈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青鉴、青览、收览
钧鉴、台鉴、勋鉴
政界
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俪鉴
宗教道鉴
应用对象常用敬语
直系尊亲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手书、手谕、字、示
应用对象常用语
祖父母、父母
叩禀者叩肃者谨禀者谨肃者敬禀者敬肃者及上级
尊长谨启者敬启者兹肃者
通常使用启者兹启者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敬恳者敬托者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
使用
哀启者
三、书信常用语
分类常用语
人事叙别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
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
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
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
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
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自京中分别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分别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
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分别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
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应用对象应用环境常用语
长辈亲友临书
谨肃寸禀,不尽下怀。

肃此奉陈,不尽欲言。

请教
乞赐指示,俾便遵循。

幸赐清诲,不胜铭感。

请收伏祈莞存。

伏望哂纳。

候复乞赐钧复。

恳赐钧复。

申悃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保重
寒流来袭,伏请珍卫。

寒暖不一,千祈珍重。

平辈亲友临书临纸神驰,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不尽所怀。

请教乞赐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赐兰言。

请托如承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通融,感激不尽。

请收敬希鉴纳。

至祈台收。

候复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申悃特此奉闻。

草此。

申复专此敬复。

申贺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申谢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辞谢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感谢感荷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可直言。

请鉴
伏乞鉴察。

伏祈垂鉴。

敬祈明察。

并祈垂照。

馈赠
土产数包,聊申敬意。

附呈薄仪,聊申下悃。

谨具芹献,借祝鹤龄。

薄具菲仪,用申贺敬。

保重秋风多厉,珍重为佳。

暑气逼人,诸祈自卫。

吊唁恭陈唁意。

借申哀悃。

居丧人节哀保重伏祈节哀顺变。

还乞稍节哀思。

应用对象常用语
祖父母、父母敬叩金安敬请福安
尊长
恭请福安敬请康安顺请福履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虔请崇安恭请福绥
老师敬请讲安虔请诲安肃请麈安祗叩教安
上级恭请德安敬请勋安祗请钧安
平辈祝你安好此颂曼福即请道安敬颂台安敬颂大安顺颂时绥即颂时祺此颂时祉敬候佳祉即颂佳胜即颂近祺此祝康吉即候日祉顺候起居并祝安健
小辈顺询近祉此询近佳即问近好即问日佳
文化人
敬候撰安敬祝著安即颂著祺敬请文安即颂文祺
祗请著安祗颂道安顺颂撰安即颂文址
女性长辈敬颂壶安敬候坤祺
女性小辈此询壶佳即询闰好
商人即请财安顺颂筹安顺颂商祺
旅途者敬请旅安顺请客安顺颂旅祺顺候旅祉贺喜信敬请俪安恭贺燕喜顺贺大喜
贺年信敬贺年禧敬贺年禧顺贺新祺顺贺新禧
季节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候夏址此颂暑安即候夏安即请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
四、书信传统礼告用语
应用对象常用语
直系尊亲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长辈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敬启拜启谨白
晚辈手书手谕字示
应用对象常用语
请受信人代为问候长辈令尊(堂)大人前,乞请叱名请安。

某伯(叔)处,烦叱名问候。

请受信人代某兄处,祈代致候。

为问候平辈某友处,祈代致候。

附带问候受信人的晚辈顺候令媛近佳。

顺问令孙康壮。

代长辈附带问
候家严(慈)嘱笔问候。

某伯处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带问
候某兄(弟姊妹)嘱笔问候。

某兄附笔道候。

代晚辈附带问
候小儿(女)侍叩。

小孙随叩。

五、书信传统请安用语
应用对象常用敬语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长辈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手足
平辈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英鉴、伟鉴、台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