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2022年职业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2022年职业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2022年职业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五篇教案是鲁迅手中的笔,是科比手中的篮球,是赛车手中的方向盘,好的教案就应该像武器一样,直插敌人的心脏,好的教案就应该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乐于也愿意听你的讲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职业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职业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倾向。

教学重点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和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内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诗作的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感情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和背景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格外的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二、体味诗的思想内容1.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经历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像,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的情不自禁的赞美,“五颜六色”“风风火火”“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

职高一年级第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职高一年级第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职高一年级第一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基础上,通过适应时代和适应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扩展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挥语文课的独特作用。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的学生基本素养一般要差于普高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思维意识和认识水平上,都需要加强培养和大力提升。

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均参差不齐。

而且家庭和社会的一些原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多样性,学习习惯急需规范,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

鉴于这些原因,职高一年级语文组将设法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文化成绩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目标任务:1、继续培养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课外书刊,扩大阅读量。

3、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展加深知识面。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5、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四、措施与方法:1、落实教学常规。

2、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教法。

3、研究新教学大纲,把握新形势新动向。

4、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和研究。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6、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锻炼机会。

7、适当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五、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时间内容安排第一周第一单元第二周第一单元、作文第三周26课、第二单元第四周第二单元第五周第二单元、27课第六周国庆假第七周第三单元第八周第三单元、28课第九周第四单元第十周第四单元、29课第十一周第五单元第十二周第五单元第十三周第五单元、30课第十四周第七单元第十五周第七单元第十六周第八单元第十七周第八单元第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考试。

职高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高教基础模块上册)

职高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高教基础模块上册)

一、我的母亲老舍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

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

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

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明确:四个方面——(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一、开放式导入: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三、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答: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答: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并大声读出来。

答: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案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案
2.教学策略的选用
这堂课成功的实现了师生互动,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启发诱导,循循善诱;学生鉴赏诗词,由品味意象到体悟情感,再到感怀心志,都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青年毛泽东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气概和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这堂课成功的实现了师生互动,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启发诱导,循循善诱;学生鉴赏诗词,由品味意象到体悟情感,再到感怀心志,都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青年毛泽东所具有的革命英雄气概和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⑵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 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 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 经霜染后, 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 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 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 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 怎能不思绪万端: 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 回忆往昔, 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 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 正当青春年少, 风采发, 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 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 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 激起波浪, 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 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 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老师提问: 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 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彩, 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 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 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 崇高的风范, 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 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 充满生机。

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授课人:金晓难课程:语文(基础模块下)二〇一三年二月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一、教学导入: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年龄“ 我” 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治疗、鼓励“我”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三、深析课文(一)介绍作者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新职业中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职业中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静 问 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湘江秋景图
近观 百舸争流 仰望 鹰击长空 动 俯视 鱼翔浅底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峥飞舟 答 同学少年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领导中国走向解放, 同时他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词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格调高雅、积极向上,没有任何的虚假造作。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 叫做《沁园春 雪》 ,大家跟着我来温习一下,能记得的同学跟着我一起 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 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 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 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 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 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二、文学常识 简介词的常识 词,又称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兴起于唐, 盛行于宋代,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 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 韵。 词牌和标题是不一样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次的 主要内容。 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三、背景简介 1911—1925 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

中专语文一年级教案模板

中专语文一年级教案模板

中专语文一年级教案模板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中专语文一年级教案最新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专语文一年级教案最新模板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一、揭示课题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五、小结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中专语文一年级教案最新模板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的母亲ppt

我的母亲ppt

我的母亲ppt篇一: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教案我的母亲1. 学习课文平实而生动、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 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4. 体会“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1.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 学习课文语言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1.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作用; 2.学习如何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深沉丰富的感情; 3.体会“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教师引导、情境教学图表式阅读总结2课时一、检查预习:1.学生自己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查字典,理解下边字词的意思:窘大褂刮痧筹划廿供给二、整体阅读:1.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把握本科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顺序线索谋篇布局,记叙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

- 1 -写母亲的一生,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母亲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2.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了解作者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同时完成表格。

①找出文章中表现时间顺序的语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母亲生在农家”“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母亲已去世一年了”②找出重点时间段母亲的生平事迹,了解母亲的基本品质:母亲的伟大形象,就是通过这些平凡而又琐屑的事情,具体而又完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③课文先后至少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

这些内容贯穿全文,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可分为五个层次:- 2 -三、重点段落(13)阅读:精读课文第13段,主要写了三件事(“三送”),充满浓烈的感情: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2.母亲送三姐出嫁;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2020市一级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金大力》教学设计

2020市一级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金大力》教学设计

《金大力》教学设计汪曾祺教学目标1.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阅读文本,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白描。

2.把握文章中的另一重要特点:造境。

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3.品味汪曾祺富有个性的语言,欣赏作者“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自觉检测1.作者作品资料共享2.积累字词(1)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知识整合)①湍()揣()踹()遄()②戳()戮()③淘()陶()啕()掏()④掺()渗()惨()⑤痄()柞()祚()⑥篙()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间或()一爿()塑造()瓦脊()冲坍()半晌()傍黑()颠簸()瘌痢头()()3.设置问题,请学生用100个左右的文字,介绍形象。

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示二、合作探究,感受鉴赏1.你欣赏金大力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同一答案。

)明确:他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辞,但是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

依靠的是他淳朴的性格,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满足的心态。

2.教师补充打鱼的一家特点:在艰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

这一家人面对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现出的平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呼号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们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钓鱼的医生他潇洒脱俗,一边钓鱼,一边行医。

经常免费为乡亲看病治病。

家乡发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报。

他是乡村医生,但却集侠义与隐士于一身。

三、读出人物描写的语句,学习白描手法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

四、小结课堂,盘点收获侧重于基础,重在方法五、课堂作业及自学任务1.练习与思考一、二、三2.继续培养朗读能力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1.汪曾祺的作品,最高明之处就是不刻意雕琢。

中等职业中专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中等职业中专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一、我的母亲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概况.2、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4、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以及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负责本组活动。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

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2、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以及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

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编辑好了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

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生自由发言)二、解题: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优质17篇)教案的编写应该注意语言简练、清晰明了,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操作。

职高一级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教学设计

职高一级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教学设计

职高一级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教学设计本教案适用于职高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满文军的《懂你》为背景音乐配以表现母子情深的图片导入。

导语:“生命的教育”,谁能担当?一位平凡的母亲用自己一生的为人之道和做事之法,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最好的回答。

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一生一世的成长。

一个平凡的母亲养育了一个真情的儿子。

“母亲”苦难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因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

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做人的率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二、作家剪影通过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预习1.解决生字词。

荒芜(wú) 宿(sù)命剥(bō)蚀淡褪(tuì) 玉砌(qì) 亘(ɡèn)古撅(juē) 杈(chà) 捋(luō) 蝉蜕(tuì) 窸(xī)窸窣(sū)窣嘈(cáo)杂雕琢(zhuó) 熨(yù)帖猝(cù)然余暇(xiá) 羡(xiàn)慕隽(juàn)永恪(kè)守坍圮(tān pĭ) 步履(lǚ) 狼藉(jí) 2.相关资料的展示四、品读课文读一读品一品 1.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全文是按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到了发生在母亲及“儿子”身上的哪些事情? 明确: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2自然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认读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

3. 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书写。

2. 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1)带领学生复习上一单元的生字词。

(2)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练习。

2. 导入新课:(1)展示本单元的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3. 课堂学习:(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生字词,讲解字词用法。

(3)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练习:(1)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2)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2)布置课后作业。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3.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馈:1. 在课后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生字词的学习进行针对性辅导。

《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案一:致橡树一、教学分析二、教学实施爱情绝唱。

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环节二预习检测掌握基础(8分钟)1、找同学朗读课文,并为难字、易错字正音。

2、检查关于作者的相关常识。

重点:原名。

其重要作品有:诗集、、等。

其诗歌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

她是诗派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3、关于朦胧诗,找同学介绍,教师加以补充。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运动的产物。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

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2)艺术上意象叠加,扑朔迷离,心事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在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

4、解题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明确:木棉致橡树,木棉的自白师生互动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便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环节三品析诗歌(20分钟)(一)激情诵读,感知音乐美1、深情范读——配柔和的背景音乐和图片,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2、学生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节奏,语调,重音等(二)探究阅读,鉴赏意象美(7分钟)学生分组阅读,回答问题鉴赏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写了哪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

诗人为什么要否定?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①极力攀附②单方痴恋③一味奉献;这种爱情,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鉴赏第二部分(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

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

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明确: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自读,互动,团体合作,互评等学习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查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制作教学课件。为进一步的阅读分析奠定基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形成学习小组,有利于课上的讨论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并注重对语言的运用。
(2)服饰细节描写
(3)语言细节描写
(4)动作细节描写
(5)心理细节描写
(6)表情变化细节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学会发掘身边的“感动”
1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像作者一样经历过这样的感动。如果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小散文,你会写一件什么事?请同学回答。
2这种不起眼的“感动”是否有价值,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感动。
3我们该如何去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感动”,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的?
4分组说说自己的“感动”,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发言
1、处理了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是周密而又弹性的预设在动态生成中更精彩,同时也让学成因预设而更丰富。
2、体现了三维整体推进的原则。设计中既引导学生大胆探究,但也不回避知识的讲解,文本的解读。
3、实践了改变学习方式的探讨。设计中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均组织到位,既具探究张力,又充满生活,让阅读教学回归个性化阅读的自然状态,基本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职高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

职高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

职教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威尼斯(朱自清)教学目的:1、了解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概况。

2、了解游记散文的又一种写法:特征概括式。

学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本文自然清新、巧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领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5、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本及单元介绍:1、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区别。

2、第一单元重点是诵读与速读、写景与状物。

二、课题及作者介绍:1、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的重要港口,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素有“水上城市”的美誉。

该城历史悠久,公元六世纪兴建,以后曾在此建立过城市共和国。

有118个岛屿组成,靠378座桥梁连接。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这篇游记选自《欧游杂记》。

一九三一年八月至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记下许多旅途见闻。

一九三四年,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

三、明确学习目标:《威尼斯》是游记。

游记散文的典型写法是游踪型,如《雨中登泰山》。

还有特征概括型,如《天山景物记》;叙议结合型,如《内蒙访古》、《游褒禅山记》。

本文是特征概括型游记,这类散文要求对客观景物做主体观照,艺术地感受景物的总体特征。

点明特征的词语往往是着意锤炼的,概括性强,文章主体即是对此的诠释与印证,顺序上表现为分承关系的居多。

朱自清的散文“严谨不苟”,“着意锤炼文字”。

因此,他的这类散文更能让我们认识特征概括式游记的特点。

而他的《欧游杂记》因为是为了“写给中学生看”,文字上下了不少功夫,所以风格平易自然。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乡愁》邓方乡愁起时是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倾诉……乡愁浓时是杯中香茗的热腾乡音话家常的甘畅魂牵梦萦的深情乡愁深时是炊烟散尽的空无雨停更深的寂寞流水长行的孤独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1960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1975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 注音:鬈( )曲兀( )立汩汩( ) 镌( )刻苍虬( ) 凹( )槽皮癣( ) 饭甑( ) 温馨( ) 荫( )庇( ) 蓊( )郁粗犷( )摇曳 ( ) 泯( )灭袅袅( ) 虔( )诚淳( )朴脸颊( )黝 ( ) 黑笼( )罩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 凉飕飕( ) 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4.汲水:到河里打水5.兀立:高耸突出6.镌刻:雕刻7.虔诚:恭敬诚恳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高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了解演讲辞地文体特点.
.掌握阅读文章地基本方法.
.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地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地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地大致内容,了解作者地思想感情.
.选用最适合自己地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一、开放式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地亲身体会或别人地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地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地“创造”地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世纪地我们地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地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地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地材料,你地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地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地目地又是什么呢?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地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地创作.
1 / 6
作者简介: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地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地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地“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地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地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地中国教育家.
三、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
.看完整篇文章后地感觉是什么?
答:大量地人、事和很多经典地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答:文中地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作者地观点和感情是怎样地?并大声读出来.
答: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让学生体会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地整体思路.)
()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段)引出教育家所要创造地是真善美地活人.
第二部分:(~段)作者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地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外界环境()主观因素
第三部分:(段)以排比地手法,激励人们努力创造.
(根据每段开头地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涉及地人和事有哪些?教育地最大成功是什么?
答: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地创造;教育地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第二部分涉及地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地错误观点?作者得出地结论是什么?
答: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地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地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地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地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2 / 6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地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地写法.
四、课文小结
陶行知用生动地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地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地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五、思考
了解陶行知先生创造精神地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问)
学生们可能会想到“我们怎么才能进行创造性地学习”等等问题.(可课下讨论.)
四、作业
阅读有关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地资料,开阔眼界,扩大信息量.
附: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陶行知
驳——————————举例————————立
④环境太平凡(石头——不朽地塑像)时时
⑤生活太单调(监牢里——《正气歌》)处处
⑦年纪太小(莫扎特——音乐家)人人
⑧太无能了(惠能——传黄梅教义)
⑨走投无路(玄奘——得佛经)创造
课后记: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地主要内容,把握记叙文四大要素.
、把握文章主旨.
、欣赏文中主人公“我”精彩地回答.
3 / 6
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各个回合回答地关系及层层推进地方法.
、分析归纳“我”地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地机巧睿智.
、把握大胡子教授地形象.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拿到金牌时,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当国歌响起时,运动员为什么会眼含热泪?而你地心情又是怎样地?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金牌越拿越多地原因是什么?但我们也会遭受不公正地待遇,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与国家地强盛至关重要.
呆在国内地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但往往走出国门地中国游子体会很深,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国留学生地中国情节.
二、解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含义:对中国、中国人地尊敬
寓意:既写出了中国人地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地真诚.
三、分析课文:中国赢得尊敬在文中是怎样体现地?找出本文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那年地十二月
地点:巴黎十二大学地一堂对话课
人物:教授、我、其他国家地留学生
事件:我和教授对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我和教授地整个对话过程
第一回合(4-9):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地回答
教授:、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
、作为中国地首长如何工作?
教授地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地提到刁钻古怪.
“我”:“概括地讲”、“愿意”
我地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地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地心情
大家:“窃笑”、“哄”、“笑”、“竖”
4 / 6
大家地反映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地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地成功.
第二个回合(10-16):关于国籍地回答
教授:、来自哪个中国?
、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地第二个问题是敏感地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地暗流.他地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地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地政治敏感性.
“我”:、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地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地谬论.
、理直气壮地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地附和.
我地回答纠正了教授地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地骨气、尊严.
大家:“咔咔”
反衬了我地成功,各国学生地友善,当时课堂地气氛有紧张转为了活跃.
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地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地气氛.
第三个回合(17-23):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地回答
教授:、你走遍了中国吗?、谁负责台湾问题?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地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
“我”:、讲到台湾.
、年轻地父辈.
、仍健在地父辈.
、邓有更重要地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地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地问题,避免跟教授地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地父辈相信能解决好台湾问题.
大家:笑声(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
第四个回合(24-29):关于中国富强地标准问答
教授:、邓小平最重要地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此时地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地肯定)
5 / 6
、中国富强地标准?
“我”:“站”、“狠狠”、“一字一字”
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地地步.
教授对我回答地反映:动作、语言、神态
总结: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地真实目地,我在回答地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地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地人格,表达了他真诚地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地良好愿望.
五、比较都德《最后一课》地结尾.
六、“大胡子”教授人物形象地分析(老师点拨)
、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地学者
、提地问题难度高
、对学生地熟悉了解
、提问思路敏捷
、提问地真正目地:测验中国学生地政治敏感性
、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
七、作业:排演课本剧,表现“我”与教授地对话.
附:板书设计:
6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