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引言分析第一部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1949-1956)取得的巨大成就。党领导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二、探索期间(1956-1966)和文革期间(1966-1976)经历了曲折过程。十年探索期间,忽

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十年文革期间,错误地确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

三、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

改革开放,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部分在学习建议中,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一方面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从理论上理解我国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一方面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经济现象和社会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及人民公社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

【课时安排】

一节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回忆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艰难经历,导出主要是客观方面的原因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建国以后,我们的客观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一些主观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建设又经历了一些新的曲折过程。再引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我们又是怎样走上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推进

【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完成填充了解结构、基本线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3)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3)

(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形势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过程: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3)结果: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经过三年努力,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4)影响:为有计划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2) 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

(3) 成就:1957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1)内容:①农业——参加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

(3)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2)内容:分析社会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确定党的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指导思想: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表现:①大跃进:特点:片面追求高速度。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根源: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

(3)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1959-1961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4)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调整:实行八字方针调整

(1)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成效: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

2.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

3.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

阅读下表:历史发展线索

【二】合作探究(理解历史、见解历史、探究问题)

探究1.阅读以下材料: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