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断及报告
传染病自我诊断报告
传染病自我诊断报告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传染病自我诊断的信息。
请注意,这个自我诊断报告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员的诊断和建议。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传染病,请立即咨询医生。
自我评估
请仔细阅读以下症状,并在每个症状后面选择相应的答案。
症状1(发热)
- [ ] 我有发热的症状
- [ ] 我没有发热的症状
症状2(咳嗽)
- [ ] 我有咳嗽的症状
- [ ] 我没有咳嗽的症状
症状3(乏力)
- [ ] 我感到乏力
- [ ] 我没有感到乏力
症状4(呼吸困难)
- [ ] 我感到呼吸困难
- [ ] 我没有感到呼吸困难
症状5(喉咙痛)
- [ ] 我有喉咙痛的症状
- [ ] 我没有喉咙痛的症状
症状6(腹泻)
- [ ] 我有腹泻的症状
- [ ] 我没有腹泻的症状
症状7(头痛)
- [ ] 我感到头痛
- [ ] 我没有感到头痛
评估结果
根据您选择的答案,我们可以初步评估您可能的健康状况。
- [ ] 您可能患有传染病,请立即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
- [ ] 您的症状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请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
总结
自我诊断是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做出初步判断。
但是,只有医疗专业人员才能进行准确的诊断。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及时咨询您的医生。
传染病诊断及报告手册【最新版】
传染病诊断及报告手册1.鼠疫(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急热待查病例、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2.霍乱(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4.艾滋病(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疾病名称:HIV感染者(病原携带者)、艾滋病。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诊断标准如下:5.甲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甲肝最终需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
告的病例分型:急性病例、慢性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乙肝最终需订正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无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诊断标准如下:注:乙肝病原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诊断标准如下:8.戊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9.未分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诊断标准:排除了甲、乙、丙、戊4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例则归入未分型肝炎。
10.脊髓灰质炎(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明确诊断的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在2小时内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均按照AFP病例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报告(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传染病诊断及报告
常见传染病诊断及报告常见传染病诊断及报告1、介绍1.1 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性疾病。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相关内容,以便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2、传染病诊断2.1 一般诊断程序2.1.1 症状观察包括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的观察,并记录相关信息。
2.1.2 体征检查包括体温测量、血液检查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评估病情。
2.1.3 病原体检查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培养、抗原检测等,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
2.2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2.2.1 流感根据流感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2.2.2 麻疹根据麻疹的传染性、皮疹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诊断。
2.2.3 结核病根据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结核菌感染等进行诊断。
更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请参考附件1:3、传染病报告3.1 报告对象3.1.1 卫生部门任何被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都应向卫生部门报告。
3.1.2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以便进行相关的疫情调查和控制措施。
3.2 报告内容3.2.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3.2.2 诊断信息包括传染病的名称、确诊日期、病情状况等。
3.2.3 相关调查资料包括患者接触史、旅行史、就医史等。
更多传染病的报告要点请参考附件2:附件:1、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表2、传染病报告要点及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一部专门规定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该法规规定了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对传染病报告的行政许可要求和程序。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流程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染病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及对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2. 病期2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 晚期潜伏梅毒。但不论病史有多长,均无 任何梅毒性旳临床症状和体征。
3.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2次以上阳性 (滴度在1:8以上)。
4.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需排除生物 学假阳性)。脑脊液检验阴性。
1.2.3.2.2 E组临床体现 a)不明原因旳中度营养不良; b)不明原因旳连续性腹泻; c)不明原因旳发烧(>37.5℃),反复或连续l个月以上; 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淋巴结结核; h)肺结核病; i)反复发作旳严重细菌性肺炎; j)有症状旳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k)慢性HIV有关性肺病,涉及支气管扩张; 1)不明原因旳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数<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反复发生旳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 直肠)超出l个月; g)任何旳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 外);
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旳患者。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旳时间。平均潜伏期(50%旳HIV感染者进 展到艾滋病期旳时间)为7年~8年。
1 诊疗根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1.2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涉及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1.3.1.1 HIV抗体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成果阳性,提醒HIV抗体阳性,
需要报告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需要报告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小时网络报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小时网络报告)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年新增)。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网络报告)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新增)。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网络报告)
4、其它传染病:非淋菌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火、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其它。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网络报告)。
传染病诊断及报告手册
1.鼠疫(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急热待查病例、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2.霍乱(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4.艾滋病(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疾病名称:HIV感染者(病原携带者)、艾滋病。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诊断标准如下:5.甲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甲肝最终需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
6.乙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病例、慢性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乙肝最终需订正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无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诊断标准如下:注:乙肝病原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7.丙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诊断标准如下:8.戊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9.未分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诊断标准:排除了甲、乙、丙、戊4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例则归入未分型肝炎。
10.脊髓灰质炎(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明确诊断的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在2小时内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均按照AFP病例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报告(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 一期梅毒疑似报告
• 符合a+b+c(1)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 符合a+b+c(2)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 慢性疑似乙肝: • 1、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40U/L )(病程6个月以上),
• 慢性确诊乙肝: • (1)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 • (2)慢性疑似基础上+血清 HBeAg阳性+慢肝体征 。 • (3)慢性疑似基础上+HBV DNA 阳性+慢肝体征 。
• 报告中常见问题: • 1、
• 确诊病例:与一期梅毒确诊标准同。
•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扩增实验。(硬下疳损 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 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2、符合a +b+C:(1)和(2)
。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 • b、临床表现: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
• 三、甲肝(疑似或实验室确诊,)
• 疑似病例
• 有症状,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 实验室诊断病例(确诊)
•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并且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双 份血清IgG诊断应在备注中注明)
• 注意:只有疑似和实验室诊断,没有临床诊断!!!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以及报告时限。
一、肺结核(TB)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是在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助于及时追踪和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病情,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非常紧急。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发现病例后应当立即报告,确保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非典型肺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传播途径与流感相似。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效地遏制了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发现HIV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的7天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及时报告有助于控制疫情扩散和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六、霍乱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采取隔离和饮用安全水源的措施对于控制霍乱的传播至关重要。
七、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综上所述,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xx年xx月xx日•患者及病例介绍•乙肝等传染病基本知识•临床表现与诊断目录•治疗方法和药物•病例详细分析•其他注意事项01患者及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职业:工人民族:汉族性别:男患者姓名:XXX年龄:35岁现病史患者5年前诊断为乙肝,期间时有乏力、纳差症状,未予特殊治疗。
1周前,患者出现明显乏力、食欲减退,伴有肝区疼痛,到我院就诊。
主诉乙肝病史5年,近期出现乏力、纳差症状。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乙肝病史5年,未定期复查。
病例摘要初步诊断乙肝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1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管理指南》。
临床分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型。
肝功能检查患者ALT和AST均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
02乙肝等传染病基本知识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毒存在于乙肝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和宫颈分泌物中,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肝除了乙肝,还有丙肝、丁肝、戊肝等传染病,它们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与乙肝类似。
其他传染病乙肝等传染病定义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针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伴侣感染乙肝病毒时,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染给对方。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孕妇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
03乙肝等传染病传播途径0201乙肝等传染病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产生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
接种疫苗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注意性行为安全定期检测不共用注射器、刀具、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在非正规场所献血或输血。
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与感染乙肝等传染病的人发生性行为。
定期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等传染病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传播途径
• 梅毒患者的皮肤、粘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 皮肤或粘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
• 获得性梅毒 (后天),95%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少数通过接吻, 握手、 输血、接触污染的内衣湿毛巾、茶杯、烟斗、哺乳、尿布等传染。
• 胎儿梅毒(先天 ):孕妇体内螺旋体,一般在妊娠3—4月通过胎盘感染婴 儿。
丙肝流行现状
全球现状: 全球HCV感染率约为 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300-400万,约有1.5亿慢性丙肝患者 估计每年有35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全球HCV传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静脉注射吸毒和医源性感染。
我国丙肝的人群感染率和估计数
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抗体阳性率为 3.20%; 2006年结合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抗体调整阳性率为 0.43%。 如果据2006年流调结果,结合高危人群及其感染率估计HCV抗体阳性者约760万。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 定义: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 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 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多发,病毒感染性腹泻则秋冬季发
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 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检测(有条件者开展)
实验室梅毒检验结果分析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抗体阴性(RPR、TRUST) 梅毒螺旋体试 验抗体阳性(TPPA等) --既往感染→病例分类:疑似病例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抗体阳性(RPR、TRUST) 梅毒螺旋体试 验抗体阳性(TPPA等)--现症感染→病例分类:确诊病例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防控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病例,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体温≥38℃;2. 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流涕等;3. 消化道症状,腹泻、呕吐等;4. 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瘀斑等;5. 其他症状,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原学检测,采集患者相应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如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2. 免疫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3. 病原体特异性核酸检测,通过PCR等技术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病原体核酸。
三、流行病学调查。
1. 了解患者的接触史、旅行史、聚集性发病情况等;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潜在感染者;3.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判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包括病例的分类、严重程度、传染性等。
五、报告流程。
1. 医疗机构应及时将疑似传染病病例报告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2. 卫生健康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对病例进行确认、隔离和治疗;3. 同时,应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六、防控措施。
1.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2. 加强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3. 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减少人群聚集;4. 宣传健康教育,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七、总结。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及时发现、控制和防治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传染病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给宿主并导致感染的疾病。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对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方法,并详细说明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一、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在此我们将其按照致病来源进行分类,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
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结核病、肺炎、淋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通常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或者昆虫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传染病,个人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卫生措施如勤洗手、通风等至关重要。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病毒性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或者食物传播。
为了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疟疾、血吸虫病、疥疮等。
寄生虫通过蚊子、虱子等介体传播给人体。
预防寄生虫传染病的方法包括控制传播媒介和提高个人的卫生习惯。
4.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真菌感染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或者破损的黏膜传播。
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和注意环境的清洁等。
二、传染病报告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准确的传染病报告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1. 报告程序在发现或怀疑某一传染病病例时,医生或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卫生部门会根据报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
2. 报告要求传染病报告需要包含以下要素:病例基本信息、传染病诊断及病情报告、传染源信息、传染途径信息、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传播途径和规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研究和诊断进展等。
传染病检测报告
传染病检测报告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常见传染病的检测方法、结果解读以及相关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一、检测背景随着全球人口流动的增加和环境变化,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势。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我们对_____地区的部分人群进行了传染病检测。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一)常见的传染病检测项目包括:1、病毒性肝炎检测:通过血液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丙肝抗体(AntiHCV)等指标,以确定是否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2、艾滋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结果再进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确证,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结核病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 试验)、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以及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等,综合判断是否患有结核病。
4、流感病毒检测:通过鼻咽拭子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流感病毒的核酸,确定是否感染流感病毒。
(二)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判断结果。
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筛查;缺点是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通过对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来确证病毒感染,准确性较高,但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
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基于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病毒核酸,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对实验室条件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三、检测结果(一)本次检测共涉及_____人,检测结果如下:1、病毒性肝炎方面,乙肝表面抗原阳性_____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_____例,丙肝抗体阳性_____例。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
丙肝
❖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确诊病例,网络直报上不允许出现阳性检 测结果和病原携带者诊断报告。其临床类型包括 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 ❖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
婴儿。 实验室: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临床诊断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1、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2、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3、血清抗-HCV阳性和实验室检测: 血清ALT、
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确诊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 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不进行传染病报告。
二、报告诊断分级
▪ 仅HBsAg阳性,无症状、体征和生化等辅助检查阴性, 只能被作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进行网络直报。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掌握本地/本院是否具备开展 HBsAg检测、抗HBc-IgM、HBV-DNA、肝组织病理 学、肝功能生化(血清ALT、AST和胆红素)的检测能 力,依据标准,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不能报告相应诊 断分类病例。
4.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注意:对临床可疑病例作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监 测抗-HBcIgM抗体),排除误诊和漏诊率。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时间+ 临床症状或生化指标)
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2、 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生化指标 流行病学史: ❖ 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1、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传染病种类及其上报时限的详细信息。
及时准确地上报传染病对于防控传染病的扩散至关重要。
2、传染病种类及分类
2.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传染源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2.2 常见传染病分类
2.2.1 性传染病:如流感、登革热、艾滋病等。
2.2.2 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痢疾、伤寒等。
2.2.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等。
2.2.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各类传染病上报时限
3.1 疫情发生地上报时限
3.1.1 疫情发生地较小范围传染病的流行:立即上报。
3.1.2 疫情发生地较大范围传染病的流行.12小时内上报。
3.2 单个病例上报时限
3.2.1 乙类传染病:立即上报。
3.2.2 甲类传染病.4小时内上报。
3.3 聚集性疾病上报时限
3.3.1 发生聚集性疾病的单位或社区.2小时内上报。
3.3.2 发生重大聚集性疾病的单位、社区或地区:立即上报。
4、附件
附件1:传染病上报表格(示例)
附件2:传染病病症诊断标准(示例)
注释:
1、单个病例:指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个特定地点报告的一个
感染个体或患者。
2、乙类传染病: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上报的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立即上报的传染病。
4、聚集性疾病:指多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疾病。
新版传染病诊断及报告规范
共卫生事件 – 立即电话报告(我科内线80627、外线
61568619)
情重技精 求实创新
传染病报告流程 • 登录“小丑鱼”上报系统点击预警
情重技精 求实创新
浏览预警病人列表,选中需要处理的病人,选择右侧的“确认”进行上报或者 选择“排除”填写排除原因后本条预警即可消失,有需要的话点击待查。慢病 点保存,传染病点上报后即可,传染病切记要点上报!!否则报告无效!!
尽快将纸质报告单交到我科!
• 初筛阳性的梅毒病例预警后,应当立即做确诊实验,实验结果出
来后请皮肤科医生会诊,确诊病例由皮肤科医生报告我科,会诊 后无论是确诊还是排除该病,均由住院医生将预警处理掉。
• HIV初筛阳性病例,待检验科外送的确诊报告单回来之后,由艾滋
病专诊医生进行首诊随访及报告,预警由公卫科排除即可。
新版传染病诊断及报告规范
相关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版20040828 -法定传染病病种、传染病登记报告、各部门法律 职责
• 《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20060522 -报告时限
•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 术指南(2005试行版) 》 2005年10月 -操作细则
情重技精 求实创新
报告内容
• 法定传染病 – 甲乙丙三类共39种 – 甲类2种:鼠疫、霍乱 – 乙类26种 – 丙类11种
• 卫生部要求监测的其它传染病 – 不明原因肺炎 –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 水痘,结核性胸膜炎
• 可疑及确定的集中发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情重技精 求实创新
乙类传染病是指(26种)
情重技精 求实创新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
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第一部分:传染病报告一、传染病报告的意义和原则1、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疫情,保障公众健康。
2、依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二、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1、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海关、边防等。
2、报告时限: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时,应在规定时限内报告。
3、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转归等信息。
4、报告方式:采用电子报告系统或纸质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1、接到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开展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患者、消毒等。
3、对疫情进行跟踪监测,直至疫情得到控制。
第二部分: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一、流感1、症状: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等。
2、实验室检查: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流感病毒。
二、肝炎1、症状: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升高,血清或肝组织中HBsAg或HBcAg 阳性。
三、肺结核1、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2、实验室检查:痰液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四、麻疹1、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2、实验室检查:咽部分泌物中检测出麻疹病毒RNA。
五、腮腺炎1、症状:腮腺肿痛、发热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或唾液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抗原。
六、脊髓灰质炎1、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肢体疼痛等。
2、实验室检查:粪便或脑脊液中检测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七、百日咳1、症状:咳嗽、咳痰、呕吐等。
2、实验室检查:痰液中检测出百日咳鲍特菌。
以上是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某种传染病。
如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2024版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临床医生在传染病防治中作用
疫情监测和预警 临床医生是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 过日常诊疗活动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为相关部门 提供重要信息。
患者管理和治疗 临床医生负责传染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他们根据患 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2
传染病的特点包括有病原体、传染 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免 疫性等。
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
传染病可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按照 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按照传播途径可分 为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体表等。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 播等。
时更新信息。
04
CATALOGUE
实验法及原理
免疫学检测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 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或抗原,
判断病原体感染情况。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 测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具有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细菌学检测方法
通过培养、分离和鉴定病原体, 确定感染类型和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在传染病防治中作用
临床医生职责与要求
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和诊断标准
临床医生需要熟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 便能够准确识别传染病患者。
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
临床医生在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疫情。
提供专业治疗和建议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感样病例
o 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 一者。缺乏其它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o 监测单位: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 测网络实验室。 o 综合医院: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儿内科 门诊、儿内科急诊。 o 哨点医院负责人每日收集、汇总;周一24小时前数据 录入进“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o 临床医生填报临床诊断流感病例。
急性腹泻(急性胃肠炎)
(1)感染 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 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 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或寄生虫(溶组织阿 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引起的肠道感染。 (2)中毒 食物中毒如进食未煮熟的扁豆、毒蕈中毒 、河豚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3)药物 泻药、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4)其他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 肠炎、食物过敏等。
常见传染病诊断与报告
流感
o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l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
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l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 轻度呼吸道症状。 l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 (C)、丁(D)四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 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 寒最迟;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 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 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其他感染病腹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霍乱定为甲类 传染病,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定 为乙类传染病,除上述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定为丙类传 染病。
诺如病毒
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 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 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 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 、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 式出现。
流感诊断
诊断原则:流行季节,当地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 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 者明显增加时,具备上述临床症状的可作为临床诊断流 感病例
流感样病例疫情调查
o 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核实诊断并开展流 行病学调查。 o 发生地单位基本信息和相关因素调查。 o 病例搜索 o 个案调查 o 疫情追踪 o 样本采集与送检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 ,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 ,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症。 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 系统。所有症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 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畏 寒、发热、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 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 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多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 的病毒品种。
流感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 难诊断: 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 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临床症状: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 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 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 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 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 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学校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麻疹、手足口、猩红热 等,2003年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学校的 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等。这些 传染病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特别是学校这种人员比较 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 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内细菌 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 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瘤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 。可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包括:。 (1)肠道感染性疾病 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疾病;肠 结核;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 炎);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憩室炎;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大肠癌;结肠腺瘤病(息肉);小肠恶性淋巴瘤; 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 等。
流感样病例疫情标本
o 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采集病例急性期、 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o 一起暴发疫情应当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现症病 例在10例以下的,全部采集)。 o 聚集性疫情的病例标本信息应与疫情事件进行关联。 做好进程、结案报告。 o 暴发疫情的病例个案信息、标本信息应与疫情事件进 行关联。做好进程、结案报告。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流行性感冒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 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 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流行性感冒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 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 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 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 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 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感染病腹泻
属于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 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 (<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 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感染病腹泻
常见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 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弯曲菌、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 单胞菌、腊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 耶尔森菌等。 病毒:诺如病毒、B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星状病毒、 某些呼吸道病毒等。 寄生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 环孢子虫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等。
诺如病毒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 、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 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常见传播途径 如下: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 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 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4)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流感样病例标本
o 采样对象:发病3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o 标本种类: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 o 标本运送:2个工作日内送达流感网络实验室;放入34ml采样液管子中。
流感样病例疫情
o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例及以 上流感样病例,疫情暴发单位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 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 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 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 o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例及以 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 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常见传染病有哪些表现?
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 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 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 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出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出疹
你知道或得过哪些传染病?
学校易发生两大类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 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 染性的疾病。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 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伤寒 /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其中手足口 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接触传播)、细菌性痢疾 等极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引起暴发流行。
腹泻
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 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 频率≧3次。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 等症状。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 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 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 ~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 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流行性感冒 水痘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 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 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 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 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