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欣赏论文(1)

合集下载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选择下图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谈谈个人的看法,分析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1,画面的整体布局。

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方面来分析。

近景是一堆半浸泡在水里的靠着水坝的光滑的石头,石头在水表面蒙蒙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而水表面的淡淡的雾气更增加了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欲窥不得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

中景是一对含情脉脉注视着对方的情侣和广阔平静的水面,情侣的右手边也有一堆石头。

同样的水面上浮着淡淡的雾气,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里留下一片淡淡的黄色光晕。

朦胧的水面和朦胧的人像交相辉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远景是一座灯火辉煌的斜拉锁桥,横跨整个水面,同时也是画面的主要构成物之一。

中间一个桥墩的顶端在灯火和夜色的掩映下看的不真切,在云端若隐若现,留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更远处还有朦胧的山脉蜿蜒其中。

将雾通过景物的透视效果,将纵深感表现出来,也使雾有远近浓淡的对比。

在这里,摄影家在设置近、中、远景的同时,还特意采用逆光照射,将雾的朦胧感表现出来,丰富了艺术感染力。

整幅画面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和淡淡的平静的唯美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觉得很温馨,很浪漫。

2,光线的选择。

本图选择的是侧光拍摄,侧光可以凸现景物的立体感,使景物真实可信。

构图的均衡对称也给画面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利用侧光是斜拉桥投影在水面上,并用投影的光线构造朦胧的美感。

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增加了趣味性。

画面中灯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照亮了一部分朦胧的雾气,而周边的景物则略带神秘。

整体的明暗对比时画面显得格外神奇,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梦幻,给人以美得享受,让人不禁幻想。

3,色彩的搭配。

整个画面的色彩比较丰富,过渡自然和谐。

近处石头的泛着光泽的黝黑色,水面朦胧的乳白色,桥上灯光的晕黄色,人影背后白绿色的光线,远处深蓝色和墨黑色的天空。

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画面色彩饱和,色调和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

低色温在画面上呈现暖调,是原本呆板的桥墩显得温和,给人一种舒服的想亲近的感觉。

风光摄影论文三篇

风光摄影论文三篇

风光摄影论文三篇数码相机的普及,使摄影进入千家万户,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风光摄影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漫谈风光摄影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旅游,旅行途中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格各异的建筑,都会吸引我们的眼球,并被摄入镜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拍万张照片,记录下美好的景色,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但是要拍好值得留念的照片,还需要下点儿功夫。

在拍摄风光照片之前,我们需要事先设定数码相机的一些基本参数。

数码相机的图像一般有jpeg和RAW两种文件格式。

设置为RAW 格式,便于后期图像处理,可获得高质量图像,jpeg图像文件便于观看和传输。

也可设为jpeg+RAW文件格式。

图像文件的大小与图像的输出尺寸有关,如用于展览、大尺寸输出,就必须设定最大文件即最高像素。

感光度即对光线的敏感度,用ISO表示。

感光度数值低,画质细腻,感光度数值高,图像可能出现噪点。

感光度数值设置得越高,噪点会明显增加,图像质量会下降。

一般数码相机给的最高感光度,只是相机的性能指标,并不保证图像质量。

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感光度设定为ISO100为好,只有在现场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防止握机不稳,可将感光度设定为ISO400或再高一些,以便提高快门速度。

白平衡的设定与图像色调有关。

如果图像中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白平衡功能是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颜色纠正功能。

如要准确还原色彩,就必须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使设定的色温与现场光线色温一致。

色温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调,色温用K来表示。

色温数值低,色调呈橙红色。

比如,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3000K。

色温数值高,色调呈蓝色。

比如,阴天、阴影下约为7000~8000K。

日光色温数值约为5500K。

光源的色温由低到高,色调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的变化。

一般低色温的橙红色调给人“暖”的感觉,称之为暖调;而高色温的蓝色调给人“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调。

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探究论文

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探究论文

摘要:一.摄影艺术简述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从体积庞大的摄影器材到现如今高质量的手机摄影,平民化大众化也成为摄影技术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摄影艺术论文一.摄影艺术简述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从体积庞大的摄影器材到现如今高质量的手机摄影,平民化大众化也成为摄影技术发展的潮流。

摄影作品通过摄影器材记录下特定时间和场景的人或者物,表达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而要将摄影技术转变为摄影艺术,就需要有一定的摄影技巧以及相当的艺术涵养,能够准确把握摄影的艺术特征,通过一定的形式,带给摄影作品艺术气息,进而传递对美的追求。

可见,摄影艺术有其特殊之处,把握好摄影艺术的特点,传递美感体验是摄影艺术的不懈追求。

二.摄影艺术的特征(一)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表达基于写实性(二)摄影艺术特殊的感官体验除了写实的特性,摄影作品具有特殊的感官体验。

任何艺术,有自身独特艺术语言,而摄影则是充分利用色彩、光线、视角、画面、线条等艺术语言构建起的艺术之美,从而带给欣赏者独具的感官体验。

摄影作品是二维的艺术展现,不同于雕塑等实物表达形式,但是摄影作品往往能够通过二维平面形式展现出丰富的空间立体形象,赋予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这种独特的感官体验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企及的。

总之,摄影作品的艺术具有其独特之处,其中写实以及特殊的感官体验是其明显的艺术表达特点,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其艺术特性,进行美学视角的艺术表达是下文的重要论点,下文具体通过视觉冲击性,情感价值的体现以及带给人们思想的升华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

三.从美学视角探究摄影作品艺术性表达(一)摄影作品应当有视觉冲击效果摄影本身是记录特定的时刻和空间中客观事物的一项技术,客观事物本事并不存在美学艺术,因此,要使摄影具有艺术性并呈现出美学效果首先应当使拍摄画面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

无论是记录壮丽河山、还是诉说城市喧嚣或者是纪实拍摄,每一张照片都凝聚了拍摄者对于生活的瞬间感动,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或是无奈,通过摄影作品的视觉感受传达出拍摄者情感体验,一幅成功的作品往往能巧妙利用画面设置引起欣赏者内心的共鸣,以达到美的传递。

摄影艺术入门与欣赏论文

摄影艺术入门与欣赏论文

摄影艺术入门与欣赏论文摄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运用,但真正懂得摄影与欣赏的专业却比较低。

摄影画面中形象展现的方法与手段,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

画家用的是画布与笔,雕刻家用的是刀,文学家用的是纸与笔。

而摄影者运用的则是感光材料(录像磁带)、光学镜头,经过光线的特殊作用,记录再现生活中的种种形象。

也就是说,摄影画面因其独特的记录生活、反映现实的技术、艺术处理过程与表现形式,形成了摄影画面的若干特点。

纪时性是摄影画面的本性,它要求镜头前的一切物体必须是真实的:真人、真事、实景、实物。

摄影画面创作必须在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正是摄影画面创作的这一重要特点,使之成为一门独立艺术。

人们之所以对摄影画面感到可信、可亲,首先由于它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可视形象作为信息载体来表达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含义,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因而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摄影镜头同人们的眼睛—样,有一定的视角范围,凡是在这个视角范围内的一切:人、事、景、物,都能被真实地摄入画面。

换言之,镜头视角之内的一切事物,必须是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之中,创作也必须在这样真实的空间中进行。

离开了这一点,就不能够获得摄影画面形象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摄影艺术的个性特征。

影画面的可视形象,直观,生动,通俗易懂,便于同观众相互交流,便于观众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思想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并给观众以一种“临场感”。

摄影画面是用可视的形象有选择性地反映生活。

画面的形象并不是纯客观地“临摹”生活,而是渗透着作者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的。

摄影画面形象是作者在拍摄现场通过其独特表现手段,诸如:角度方位的变化、画框的合理裁剪、光线的描绘处理、线条影调的选择配置、不同焦距镜头的运用等等,从而把作者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和情感溶灌于画面之中,使之内容鲜明,富于感染力,给观众以某种美的享受。

摄影画面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富于典型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单幅的、静止的摄影画面,在内容的表达、形象塑造、形式的运用上,都要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使画面形象成为“凝练的诗句”,富有哲理和说服力。

摄影照片鉴赏范文

摄影照片鉴赏范文

摄影照片鉴赏范文摄影照片鉴赏。

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可以让人感受到美、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为大家介绍一张我最喜欢的摄影照片,并对它进行鉴赏。

这张照片是一张黑白照片,拍摄于一座古老的城市街道上。

照片中的主体是一位老人,他背着一个沉重的背篓,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上去非常憔悴。

老人的眼神十分深邃,仿佛在诉说着他经历过的沧桑和艰辛。

他的背后是一片斑驳的墙壁,墙上的涂鸦已经被岁月的痕迹所掩盖,但是它们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沉重,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张照片的构图非常出色。

摄影师将老人放置在画面的右侧,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老人的背篓和周围的环境。

这种构图方式让观者的视线不会被过多的元素所干扰,能够更加集中地观察老人的神情和背篓的细节。

而且,摄影师使用了黑白的色调,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朴素和真实。

黑白照片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够让人更加专注地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其次,我要说的是这张照片所展现出的情感非常丰富。

老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仿佛在述说着他曾经的故事。

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这些皱纹记录着他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而背篓上的绳子已经被岁月的摩擦磨得非常破旧,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老人曾经的艰辛和坚持。

整个画面中散发出一种沧桑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张照片所展现出的背后故事非常丰富。

摄影师通过这张照片,将老人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人背着沉重的背篓,穿行在斑驳的街道上,这让人不禁想起了那些默默耕耘的人们。

他们或许并不出众,但是他们的坚持和执着却让人感动。

这张照片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思考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总的来说,这张照片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摄影师通过精湛的构图和饱含情感的拍摄手法,将老人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引言
摄影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探讨摄影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摄影作品对观者的影响和解读。

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摄影是通过光线记录影像的艺术技术,可以捕捉现实世界的瞬间,展现事物的形态、肌理和情感。

摄影术在19世纪初诞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摄影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摄影作品通过图像的方式展示了摄影师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摄影作品可以记录历史瞬间,传递情感和思想,启发观者的思考。

摄影作品还可以提供美学的享受,引发观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摄影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摄影作品的主题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风景、人物肖像、纪实报道等。

摄影师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构图、光线运用、色彩处理等来传达其意图和表达方式。

摄影作品对观者的影响和解读
观赏摄影作品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和感受对作品进行解读和理解。

摄影作品的内容、构图和表现手法都会对观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结论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递世界的美和真实。

摄影作品可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并提供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因此,对摄影的认识和鉴赏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艺术体验和审美视野。

> 注意:本文以编程方式生成,内容为摘要,仅供参考,不可引用。

摄影作品800字赏析范文

摄影作品800字赏析范文

摄影作品800字赏析范文摄影作品赏析。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镜头的捕捉和构图的设计,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每一张照片都是摄影师对于所见所感的诠释,而每一位观者也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而对作品产生不同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张备受瞩目的摄影作品,看看它的魅力所在。

这张作品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照片中,一座高耸的雪山屹立在天地之间,它的巍峨和雄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山脚下是一片青翠的森林,树木参天,郁郁葱葱。

远处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彩,宛如仙境一般美丽。

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心旷神怡。

作品的构图非常精妙,摄影师运用了前景、主体和背景的搭配,使得画面层次分明,让人一眼就能被吸引。

雪山作为主体,屹立在画面的正中央,给人一种无法忽视的压迫感。

而前景的森林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让雪山更加突出。

远处的云彩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梦幻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光线的运用也是这张作品的一大亮点。

摄影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光线,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巅上,照耀出耀眼的光芒,让雪山更加闪耀夺目。

而森林的树叶也因为阳光的照射而闪烁着翠绿的光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光影的变化让整个画面生动而有趣,让人不禁想要深入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除了构图和光线,色彩的运用也是这张作品的一大特点。

摄影师运用了大量的绿色和蓝色,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而明亮。

绿色的森林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蓝色的天空和雪山则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

色彩的对比和搭配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魅力,让人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这张摄影作品通过精妙的构图、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它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让人不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这就是摄影的魅力,它能够通过镜头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让人重新审视世界,重新审视自己。

希望我们能够多多欣赏摄影作品,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艺术摄影论文

艺术摄影论文

艺术摄影论文艺术,与其说关乎方法和工艺,不如更关乎气质、品味和情感……在艺术家的手里,摄影变成了艺术……简而言之,摄影就是摄影师把它当成什么。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艺术摄影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艺术摄影论文一:浅谈艺术摄影用光技巧的重要性光与影这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管是自天还是夜晚,影子都会因为光的存在而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光表现得较为现实,在此种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组合成功的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准确判断。

在摄影过程中,摄影师要借助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光影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摄影艺术的概述所谓摄影是指借助镜头来表现真实画面的艺术媒介。

从这一点来看,摄影媒介不能将自己诊释出来,正因为如此,这种艺术介质影响着人们对摄影的看法。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照片具有明显的真实性。

摄影师借助照片将真实的场景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摄影师也具有表现真实场景的欲望。

摄影摄像技术借助不同的形式来持续、分化其所涉及的领域。

二、光线对生活与拍摄的影响(一)拍摄的整体效果受到光线的影响从物理学的方面来讲,照射在某一物体表面的光线、物体本身的反射能力都会影响着某一物体本身的亮度。

比如:一块黑色的抹布,虽然这块抹布自身具有较弱的反光能力,但是如果将这块抹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此时这块抹布的亮度值会增加。

经过实践证明,拍摄对象在不同的光线中,所呈现出来的亮度是不同的。

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主观光线与客观光线的影响,因此所拍摄的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相同的。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一种因素都会影响着亮度值。

因此拍摄对象的最终效果会受到亮度值的影响。

(二)摄影过程中,光线的季节变化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照射在被拍摄物体上的光线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由于角度的变化,此时被拍摄物体表面的阴影与质感会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拍摄时间是从1o点到14点这一段时间;最合适的采光角度是被拍摄物体上方的4-5度左右。

摄影论文1500字

摄影论文1500字

摄影论文1500字篇一:摄影方面论文浅谈摄影中蕴含的感情【摘要】:摄影是一种艺术,一种同样包含感情的艺术。

摄影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信息时代的生活也随着摄影的发展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摄影已经成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表现手段。

在摄影创作中,个人的自我感受是整个创作过程中影响与评定所创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每张照片中都隐藏着感情,或明显或含蓄。

【关键词】:摄影感情相机光线【正文】:摄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摄影更是一种表达体系,是摄影者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就像人们用语言来说话、用文字来书写、作家用小说来传递自己的观点、画家用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歌手用歌声传递内心的情感。

摄影师用的只有相机去捕捉生活那点点滴滴的美,那偶尔流露出的真挚情感。

摄影自产生以来就一直长盛不衰,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也越来越先进,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感情,有些摄影师用的还是傻瓜机,因为那种相机用了有感觉,更能表达出感情,这是科技产品无法替代的。

比如影片《午夜巴塞罗那》中女主角克里斯蒂娜拍摄用的相机就是老式的相机,并且拍的照片那么的有感觉。

通过影片也可以发掘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看着克里斯蒂娜在暗房里洗出来挂在墙上的一张张照片,那么的有艺术感。

想要拍出有感情的照片,洗照片也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有自己的暗房自己亲手洗,这个步骤你可以理解为和照片的一种交流;感情的一种酝酿。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已成定论,无论你怎样创造想象,如何自由发挥,都不能超脱“几分之1秒”这一时间限定,使摄影这门艺术有了它自身的局限性,而不像其他艺术种类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可以天马行空、驰骋想象、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意识。

但任何艺术都是人的艺术,人的因素才是决定的因素,在摄影创作中,毫无例外地要遵循这种艺术转换规律,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艺术性灵转换成摄影的语言,才能使得摄影艺术的过程成为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互为关联、制约的审美过程。

新闻摄影论文(汇总8篇)

新闻摄影论文(汇总8篇)

新闻摄影论文(汇总8篇)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是以图片形式来报道新闻事件,一张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可以凝结千言万语,体现摄影者的思想深度,引发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实现传播广泛的效果。

本文整理了8篇专业的"新闻摄影论文范文";,供该专业人才参考。

新闻摄影论文(汇总8篇)之第一篇:解读读图时代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态势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对新闻摄影的大众化传播起到的影响与作用愈加凸显,不同新媒介的产生,对新闻摄影传播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

读图时代语境下,图片的作用与影响已然具备与文字同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处于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图片的吸引力更加强大。

处于读图时代语境下,新闻摄影需顺应时代发展,充分适应读图时代发展,并对新闻摄影的传统态势做出仔细充分解读,促进行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闻摄影,读图时代,新闻媒体图片具备的属性直接决定其属于传播符号之一。

其在新闻媒体时代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与作用, 读图时代的发展, 体现出图片价值发生的明显改变, 对图片是文字附庸的地位做出彻底改变, 并开始显现出主导的地位, 图片逐渐承担着"看图说话";的关键地位与角色, 基于此种语境下, 新闻摄影同样需打破传统束缚, 运用全新发展对策, 实现长远稳定的良好发展。

一、新闻摄影在读图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一) 新闻照片的独树一帜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变化发展, 对纸质为主的媒体造成威胁, 并带来挑战。

若想在竞争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据对新闻图片予以充分重视。

阅读阶段, 版面是读者首先关注的内容, 内容精彩固然是基础, 不过版面的重要同样不可忽视。

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势逐渐体现出其优势特点, 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 符合读者视觉与心理要求, 并能够对反映出新闻真实性, 提高新闻可读性。

(二) 新闻照片美化版面版面作为知识媒体的门面, 使读者产生第一印象。

因此, 新闻招聘美化版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摄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论建筑摄影的用光特点一、光线的基本特性摄影的最基本特征是瞬间性,它能把稍纵即逝的瞬间精确地表现在照片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种瞬间性,要用心观察建筑和建筑环境在各种光线照射下的微妙变化,捕捉精彩的瞬间,使照片中的建筑和建筑环境不但真实,而且优美。

日出和日落时分是一天中天空色彩最具戏剧性变化的时刻,也是拍摄建筑逆光照的最佳时刻。

在强光的烘托下,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线成了视觉的主要要素,而建筑的空间、质感、色彩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之中。

白昼,在侧向绚丽的阳光照耀下,建物显得明亮,反差大,色彩比强度低的光线照射下更加鲜艳,从而能突出建筑的的外部特征,把建筑的三维空间真实地传递给读者。

在强光下拍摄建筑要特别注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形成的阴影效果,要利用那些简洁,形状鲜明而整齐的阴影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

黄昏,所有景物都会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中,画面有一种在白天无法得到的气氛。

黄昏的阳光近乎水平且光线柔和,它不但能产生明显的阴影,增强建筑的立体感,还能显示出阴影部位的层次和材料表面的质感纹理。

用这种低角度光线来表现建筑时要特别掌握好拍摄的时机,过早则画面的气氛会不够浓重,过晚则要随时防止附近高楼大厦对阳光的突然遮挡而错失良机。

在拍摄现代城市建筑时还可以多留意一下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也许会发现很多的创作机会。

幕墙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色彩差异很大,黄昏时更是变幻莫测,拍摄时要善于观察,尽可能把幕墙上的金色、银色等反射光利用起来,表现这种光影给建筑带来的神采。

1、光度。

光度就是光源的发光强度,发光的强度大我们就说光度强,反之,任何光源的强度都是从亮到暗,离光源近的地方光度强,离光源远的地方光度弱,光源的不同,其光度有很大的差别,同一光源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也有不同的光度。

光线的光度强时,被摄物体的影调表现为比较明亮、鲜明、反差较大,色彩鲜艳。

光度弱时,被摄物体的影调与光度强时表现的情况恰恰相反,影调看起来比较暗淡,反差也小,色彩也不够鲜艳。

关于纪实摄影的优秀论文整理

关于纪实摄影的优秀论文整理

关于纪实摄影的优秀论文整理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实摄影的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纪实摄影的论文篇一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60年来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同时还带来了新的文化。

作为工业文化的先锋,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就是说,摄影开创了能够直接通过图像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

摄影为现代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纪实、新闻、艺术它们的区别纪实摄影在摄影史上的历史最长,摄影术一开始,人们就进行纪实摄影创作,随着网纹制版术的发明,新闻摄影诞生,新闻摄影是在纪实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纪实摄影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新闻摄影,而从狭义上来说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明显。

第一,两者的目的不同,新闻摄影是报道社会方方面面近期发生的事件,而纪实摄影是表达摄影师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

第二,时效性不同。

新闻摄影时效性很强,而纪实摄影时效性不强。

纪实摄影也有新闻的属性被称为“软新闻”。

有些摄影师专门拍摄那些即将消失的事物,这些题材在拍摄时几乎没有多大意义,过若干年,逐渐显露出其价值。

第三,纪实摄影有高度的概括性。

如在一张照片里摄影师反映的人物,不象新闻照片那样具体地针对这个人,而是通过人物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

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相比。

艺术摄影的目的是通过事物来表现摄影师的思想感情,着眼点在于“表现”,而纪实摄影在于再现事物,着眼点在于“发现”。

目的不同手段也不同,纪实摄影必须忠实于事物本来的面目,严禁摆布和修饰,它强调事物本身的内涵。

目的不同,拍摄对象也不相同。

纪实摄影同艺术摄影一样都有美的属性,纪实摄影师都善于利用光线、影调、构图为自己的作品服务;纪实摄影的美,是一种“发现”的美,内在的美,经过思考才能体会到的美。

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如果说新闻摄影的价值主要是新闻价值,艺术摄影的价值主要是审美价值,那么,纪实摄影的价值主要是社会价值。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优秀3篇)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优秀3篇)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优秀3篇)摄影技术论文篇一【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学的角度来探讨摄影作品的构成,阐述了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关键词】摄影艺术学艺术作品构成一、摄影作品的内容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将审美意象物态化的成果。

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现实存在,也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结果。

它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的构成要素。

而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个因素构成。

1.摄影作品的题材题材,就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取舍、提炼、创造而在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部分。

摄影题材来自于客观存在,这是摄影的纪实性所决定的。

它决定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以及摄影作品反映的内容必然是客观实体。

而对于摄影艺术,纪实性是摄影不可更改的本质,所以在创造过程中摄影主体性和纪实性的统一是必要的。

也就是,摄影的艺术形象以及反映的内容与它的原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同一性。

因此摄影的题材与其创作的原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换言之摄影的题材与其被拍摄的主体关系密切。

不同题材的摄影也会有不同的艺术创作过程,所以摄影的类型也与题材有关。

摄影的题材、类型分为:新闻摄影、人文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商业广告摄影等。

2.摄影作品的主题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反映的认知与改造,是对题材的认识与评价。

它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的思想、观念乃至情感。

前面提到过,由于摄影的纪实性导致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与客观原型的同一性。

这种纪实性在摄影一书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摄影随时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

当然,单纯记录现实的摄影不一定称之为“艺术”,他们只是实际存在的简单物化,并不具备艺术素质。

而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在于摄影艺术家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往往具有鲜明的主题或者充沛的情感。

可以看出摄影作品的主题是摄影家对摄影纪实性的充分利用,借现实主体来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摄影艺术作文一千五百字

摄影艺术作文一千五百字

摄影艺术作文一千五百字Photography is a form of art that captures moments in time and preserves memories for a lifetime. 摄影是一种捕捉时光和保存记忆的艺术形式。

Through the lens of a camera, photographers have the power to freeze a fleeting moment and immortalize it on film or pixels.透过相机的镜头,摄影师有能力冻结一个瞬间,并将其永远地记录在胶片或像素上。

Photography allows us to see the world in a different light, noticing details and beauty that we may have otherwise overlooked. 摄影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注意到我们可能会忽略的细节和美丽。

The act of taking a photograph can be a deeply personal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s it often involves capturing moments that are dear to our hearts. 拍照可以是一种深刻的个人和情感体验,因为它通常涉及到捕捉我们心爱的时刻。

Photography has the power to evoke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 in both the photographer and the viewer. 摄影有能力在摄影师和观众中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

A single photograph has the ability to tell a story, convey a message, or evoke a feeling without the need for words. 一张照片有能力讲述一个故事,传达一种信息,或唤起一种感觉,不需要言语。

摄影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摄影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教育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由最初的单一性、笼统性,向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深入性等方向发展。

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各种摄影艺术的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摄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

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

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

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表现在理论上,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表现在实践上,素质教育则是一种活动,需要由一定的人即素质教育的实施本体去实践、实施、推进和完成。

而摄影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和技术,涉及光学、电子、化学、政治、新闻、美术、音乐、文学等综合知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

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摄影艺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情趣有高低雅俗之分,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欣赏、表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与年龄、学识、气质、教育等因素有关,识别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都需要教育和引导。

浅谈摄影的艺术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摄影的艺术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摄影的艺术结课论文范文在艺术范畴中,摄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摄影艺术被称为最接近于融合科学与艺术的艺术种类和范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的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摄影的艺术论文篇一:《试谈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几何速度在增长,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变革通常是之前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成的。

这种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期,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上层结构的摄影艺术领域必然是首当其冲。

本文主要分析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

关键词:科技;摄影艺术;影响一、前言当代的摄影艺术领域已被各种光怪陆离的视像所包围,各种媒介中充斥着各式的机械复制的视觉影像,海量的图片,广告,电影,3D图片,虚拟电影……人们可以不会用笔墨来写字,但绝对不可以不会读图。

影像艺术已由单一的绘画形式过度到摄影,动态摄影,多媒体合成及计算机虚拟。

同时,各种由科学技术的演进而形成的表现的多样性又让我们观看影像,消费影像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影像由它的本能作用一记录,演进为揭示一揭露一思考。

摄影艺术不再是现实的描摹,它的视线探入了多维的角度,灵魂的幽微,隐秘的暴露,极度的体验,幻象的呈现,梦境的回归,影像的语言编制了一个未知世界的伊甸园。

二、艺术视野中多元演化的当代科技摄影摄影本身其实就是科学过程的结果,无论胶片银盐还是数字成像。

新科技的发展,使得影像可以在拍摄之后无需花钱冲洗即可及时显示,自动调焦和自动测光等技术使得人们从大量的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更加关注于摄影本身,从这个角度说,科技手段促进了摄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而科技与摄影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更多交融的区域,则为影像的产生带来了多元化的介质,同时也导致新型影像形态的出现。

科技手段对摄影的影响是无所不至而客灵活多变的,影像在其产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随着相关科技手段的改进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新影像语言的产生。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光线,永远是摄影师关注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都会注意和利用光线。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供大家参阅。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一)摄影构图种类繁多。

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多喜欢将主体人物置于画面的中间或者黄金分割部位,使主体人物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

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中,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

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

但构图无定式,有时另辟蹊径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摄影构图和绘画构图一样,只有构图合理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画面的特点。

一张构图完美的摄影往往给人以美感,我们平常的摄影也得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加的吸引别人。

每一种构图有各自的好处与优点。

构图特点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 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 .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 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 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 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大学摄影艺术鉴赏论文

大学摄影艺术鉴赏论文

大学摄影艺术鉴赏论文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摄影艺术鉴赏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大学摄影艺术鉴赏论文篇1摄影并非是一项简简单单的照相,其中也存在很大的学问、技术、技巧。

众所周知著名的导演冯小刚的成功于此就存在很大的关系。

就从简单的拍照说来讲,不同技术的拍同样的东西,效果确然迥然不同,效果差异很大。

给人拍照,一般选择本人的前、后、左、右的45度角较好,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和个性。

当然不仅如此,一些背景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如身后有一些线条的建筑物或其他的一些东西,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就有好多技术啦!一般要使这些线条拍成直线,这样的话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沉着,稳定;不懂的人很有可能会把它拍为线条倾斜,这样的照片看起来里面的人则会显得不稳定,焦急,效果不好,如是在高楼上就会感觉到像是有一种掉下的感觉,照片中的人看起来比较消极。

还有很多许多需要注意问题,其中重要的就是在照相时要适当的留一些空隙,比如适当的露出天空,一般不要使背景特别闷,这更有助于提高看照片人对照片人做出好的心理判断。

电影《大腕》中十分注意对人物的摄影,尤其是对尤优,露茜,泰勒的特写,以及人物在各种不同场合下,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中的表情,神态,性格表现的近乎完美。

像泰勒在太庙中拍戏,以及和露西,尤优在一块儿走并且谈论葬礼的问题,这一段将他们各自的神态,表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尤其在最后结局的时候,对人物的摄影将尤优与露西之间的爱情,以及泰勒与露西和尤优之间的友情通过画面间接表现出来,更现内涵。

同时由于摄影艺术的特点,将主角的特色表现了出来,并且更加突出了演员的有点,尤其是将关之琳饰演的露西那美丽漂亮,而又略微调皮的神态表现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电影《大腕》中存在一些虚化的运用,使其要表现的主题更加突出,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艺术欣赏
物联网152001班李毅 201520050111
一、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

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1.旅游胜地的自然风光需要文化积淀,摄影文学可以促进这一进程的迅速完成。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文化积淀,那么,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人类的遗产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有的地方是二者皆具,像泰山、武夷山、九寨沟等,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

缺乏任何一个方面,她们的魅力都会大大减弱。

2002年11月8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推出了张家界风光专版《江山如此多娇》。

可以说,在1980年以前,张家界无与论比的自然景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著名画家吴冠中向世人揭开张家界神秘的面纱以后,随着人们的开发,张家界的容姿日益妖娆。

而摄影文学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张家界自然景观的文化积淀。

也就是说,张家界在人们的审美观照中愈益摇曳多姿。

她再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风光,也有迷人的人文风光。

2.没有实感的想象容易缥缈、空洞。

莫·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指出:“艺术作品首先作为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斑点、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作
为具有空间特征、或者时间特征、或者空间一时间特征的对象被创作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

”(见该书第52页)莫·卡冈认为
词汇是一种物质结构,但词汇的韵律和我们需要从文学作品所描写的自然美中感受的实感是两回事。

为了追求这种实感,近几年来,不少文学经典图书配上了插图。

鲍风在2002年10月30日的《长江日报》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扫描。

他指出,今年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了两本书,即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边城》。

这两本书的出版,可以称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特征的“图文并茂”的书真正出现的标志。

这两本书的封面上均注有“插图本”三字,书有沈从文的生活照片和他描写的地区的风光绘画。

3.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没有文学描绘,很难展开它的丰富历史内容。

有些摄影艺术作品只有插上了文学想象的翅膀,才能振翅高飞。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

”又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信条,小孩也能说,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信条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

小孩也懂得宗教内容,可是对小孩来说,这种宗教内容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东西,即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还在它之外。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经历了多少人事苍桑,毛主席还活着,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这就是这篇摄影散文告诉我们的。

摄影文学的内在构成成分的相互激活,不但展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二、摄影文学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

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

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

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

对这个问题,人们作出了不同的探讨。

有的倾向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结合,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创作摄影小说,有的倾向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这较适于改编小说名著。

这都是可以探索和尝试的。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审美复合论”的确揭示了摄影文学的复杂的一面。

但有些摄影诗,摄影散文的内在构成是非常单纯和简单的,这就不能用“审美复合论”去把握。

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指出:“叶燮论诗文选本,曾慨叹说:‘名为“文选”,实则人选。

’(《己畦集》卷三《选家说》)一般‘名为’文艺评论史也,‘实则’是《历代文艺界名人发言纪要》,人物个个有名气,言论常常无实质。

倒是诗、词、随笔里,小说、戏曲里,
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也许有人说,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不成气候,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是孤立的、自发的偶见,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

不过,正因为零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视和遗忘,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

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诗话、文论之类,未必都说得上有什么理论系统。

更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

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

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

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

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段思想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断思想,两者同样是零碎的。

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

”狄德罗在《关于戏剧演员的诡论》中提出: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惟妙惟肖地体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中”,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于外”;譬如逼真表演剧中人的狂怒时,演员自己绝不认真冒火发疯。

这里楼房和纪念碑相邻而立纯属偶然,人们对它们的知觉是独立地和相互隔绝地进行的,它们不能形成统一和完整的艺术格局。

而当这样的格局被创造出来时,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已经不是绝对的,
而只是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当然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应该)逐个仔细观察普希金剧院的建筑和小广场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纪
念碑,最后还有俄罗斯大街的背景,甚至连同它的每一个断面,但是这个复杂的格局的任何一个成分都要求我们将其置于同其它成分和
整体的关系中,因为没有这个相互关系、节律的重复和明显的对峙的体系,它便不会把它的审美意义充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样,作为艺术整体而设计的音乐会的演出中,每一个节目都以发展的情节的逻辑同其它节目相联结,而且这样一来就被导演一总导演引入同前后节目的相互中介的体系中,成为某种“舞台格局”,其组成部分的独立性又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是格局配合法。

艺术整体化的第三个方法是有机构成法,它表现在两种或几种艺术的互相融合产生性质上独特的和完整的新艺术结构,它的组成部分在其中融合得只有通过科学分析才能在空虚结构统一体中把它们区分开来。

艺术创作基本形式的联系的这种方法为诸如大合唱曲所固有,在这种大合唱曲中诗文和旋律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统一体,或者为沙尔特尔斯基大教堂、西斯廷教堂、罗斯特拉圆柱类型的建筑一雕塑建筑物所固有,这里的艺术“组成部分”也同样牢不可分。

离开建筑,著名的帕提侬神庙檐壁的结构简直不可理解,因为可以用内接的嵌入的山墙尖三角面的形式对它作出解释。

然而,莫·卡冈说:“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只有在一个条件下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全从属于后者。

”(同上)这个规律就不完全适合摄影文学。

摄影文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更复杂,既有
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情况,如有些摄影报告文学、摄影小说,又有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情况,如有些摄影诗等。

三、人人成为创造艺术的主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

瓦·本杰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机械复制在世界上开天辟地第一次把艺术作品从它对仪式的寄生性的依附中解
放出来了。

”“复制技术把被复制的对象从传统下解脱出来,它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用众多的摹本代替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243-7页)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成为人人都可以欣赏的对象,再不是极少数人垄断的对象。

人人成为欣赏艺术的主人。

摄影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艺术的主人。

例如,2002年3月29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发表的金开诚的《西湖漫步》。

“万众寻春挤满山,游人佳景两难堪。

西湖最好无名处,风自清新月自闲。

”金开诚在《西湖漫步》中无一处写“我”,但无一处不是写“我”。

可以说,这个“西湖”既是风景名胜西湖,也是文化名人金开诚。

这首《西湖漫步》的诗和金开诚这个文化名人结合起来,产生了远远超出诗本身的丰富意蕴,具有味外之旨。

这种
艺术形式的创作相当灵活、自由。

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人将成为艺术创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