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_省略_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_黄静涵

合集下载

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邱恒霞顾宇徐鹤颜培实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2—12月来我院诊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实施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对比三种方法诊断情况。

结果经MRI检查诊断,46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2.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45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0.0%;经心电图检查诊断,44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88.0%。

三种检测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MRI、超声心动图或者心电图检查,所获结果准确性均较高,其中MRI诊断结果准确性更高,在临床实践时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继而进一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MRI;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3-0001-04Application of MRI, echocardiography and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QIU Hengxia GU Yu XU He YAN Peish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Dalian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Dalian 11602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RI, echocardiography and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AHCM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basic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while MRI,echocardiography and ECG were conducted, and the diagnosis of th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4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AHCM by MRI, 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 92.0%. 45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AHCM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 90.0%. 4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AHCM by ECG with an accuracy rate of 88.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curacy rate among the thre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MRI,echocardiography or electrocardiogram exhibits a higher accurac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HCM, among which MRI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Inclinical practice,the diagnosis method can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own condition and needs,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results, and then further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and reasonable reference for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RI; Echocardiography; Electrocardiogram所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指心肌肥厚病变位置在左室乳头肌下心尖部分,其临床症状表现不是很典型,故在临床诊断中很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1]。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2 8 例 ( 3 5 % ) ,右 心 室 增 大 6 5 例 ( 8 1 . 2 5 %) , 心 室 壁
头 昏、心悸等症状 。
1 . 2仪器 与方法
有瘤 形成 2 5 例 ( 3 1 . 2 5 %),右心室局 限性变薄、运动 有 减弱症 状2 2 例 ( 2 7 . 5 %)。经对 比发 现 ,使 用超声
2 结

经临床诊断得 出,A R VC 患者8 0 例中,具有晕厥病 史3 1 例 ,发生胸闷、反复头晕、心悸 的临床症状5 2 例,
出现心力衰竭症状2 9 例,无任何临床症状9 例。 通过 超声 心动 图诊 断得 出,AR VC 患者8 0 例 中,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 0 1 3 年1 月 ̄2 0 1 4 年6 月 到 我 院就 诊 的 A R VC 右 心房 增 大 3 5 例 ( 4 7 . 5 %) ,右 心室 壁 有 弥漫 性 变
患者 8 O 例作为研 究对 象 ,其 中男4 5 例 ,女3 5 例 ,年龄 薄 、运动 出现减 弱症 状3 7 例 ( 4 6 . 2 5 %),右 心室 流
2 5 例 ,右心 室局限性 变薄、运动减弱2 2 例。结论
对致心律 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 采取超 声心动图进行 临 床 诊
断 ,具有很好的诊 断价值 ,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此法在 临床上值得 大力的推广使 用。
【 关键词 】超声心动 图;致 心律 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诊 断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5 4 0 . 4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I S S N. 2 0 9 5 - 6 6 8 1 2 - O 1 5 . 0 0 9 . 1 0 9 . 0 2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医学中,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疾病诊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作为两种常用的诊断手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各具优势。

将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以反映心脏电生理活动,对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检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心电图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能力有限,对于心腔大小、心脏瓣膜状况等方面的诊断能力不足。

超声心动图则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多普勒效应还可以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心包疾病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然而,超声心动图对于心电生理活动的评估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诊断心律失常等问题。

1.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心电图可以诊断心脏电生理问题,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两者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状况。

例如,在诊断冠心病时,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肌缺血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状况和心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2. 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

例如,在诊断室性早搏时,心电图可以显示早搏的存在,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从而确定早搏的原因。

3. 评估心脏负荷: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以评估心脏负荷。

例如,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状况和心功能,从而评估心脏负荷。

4.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以监测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从而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右室心肌病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其特点是右室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不稳定的心律失常。

本文将从临床和心电图特点两个方面对右室心肌病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方面,右室心肌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由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也可以由心律失常引起。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促、晕厥等。

在体格检查中,可触及心脏扩大,尤其是右室扩大。

右室心肌病还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等严重后果。

心电图特点方面,典型的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往往表现为特殊的ST-T改变,即V1-V3 导联ST段呈“巨型T波”。

这是由于右室心肌的不应期缩短和复极异常所致。

T 波倒置也是右室心肌病的常见心电图特征之一,特别是在右胸导联(V1-V3导联)。

T波倒置的程度和范围可以用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室性心律失常也是右室心肌病的常见心电图特点之一。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缓等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心电图来检测和分析。

右室心肌病的患者还常常出现心脏传导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和前间壁阻滞等。

需要指出的是,心电图在诊断右室心肌病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因为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并不特异,有时难以与其他心肌病鉴别。

当临床上出现右室扩大和心律失常表现时,对于疑似右室心肌病的患者,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但诊断还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对比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对比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对比【摘要】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80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予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右心室肥大的检出率情况。

结果 80例患者中,心电图检出右心室肥大者27例(33.8%),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心室肥大者32例(40.0%)、右室流出道增宽者23例(28.8%),超声心动图总检出率62.5%明显高于心电图的40.0%,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各有其特点,其中以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更大,检出率更高,为临床早期诊断右心室肥大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室肥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肺心病平均患病率为0.41%-0.47%[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而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诊断心脏疾病主要检查方式是心电图检测,但这种方式对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早期诊断尚不敏感,准确度也随着各种因素干扰而下降[2]。

超声心动图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不足之处,其在右心病理变化方面敏感度极高。

本次研究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入选标准:符合《西医内科学》中相关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与右心室肥大诊断标准[3],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前壁厚度≧5.0mm,肺动脉瓣后叶活动凹变浅、消失、收缩期提前关闭征象被认为是肺动脉压增高,主肺动脉内径增宽:主肺动脉内径≧20.0mm。

心电图检测:Rv1≧110mV;Rv1+Sv5≧1.2mV;Ravr>0.5mV。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的比较分析作者:蓝俐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8期【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和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比对。

方法1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具体特点分析, 探究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在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上的具体临床意义。

结果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 患者的各个腔室扩大和室壁运动的减弱为临床的主要表现特点, 不管是对诊断或者是对治疗都存在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结论心电图为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优化改善情况和心律失常的检查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依据。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扩张扩张性心肌病属于特发性心肌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肌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改变等, 通常会对传导系统造成影响从而促发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情况出现[1]。

本次研究中, 分析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比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07年5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检查的10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龄最大的为70岁, 年龄最小的为30岁, 全部是本院门诊部以及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的特点符合我国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提出的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参考标准:临床表现特点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同时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 同时存在栓塞猝死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经过X线检查, 心胸比超过0.5, 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的全心扩大, 特别是左心室有明显的扩大迹象, 左心室的舒张期末内径在2.7 cm/m以上, 心脏外形为球形;患者的心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 经过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显示患者的室壁于东呈现弥漫性减弱的特点, 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值以下;排除其他类型的特异心肌病以及地方性心肌病, 临床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

1. 2 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选择德国SIEMENS, ACUSON-CV70, 探头的工作频率2.5~3.5 MHz。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疾病。

该疾病主要影响右心室,导致心肌纤维变性和坏死,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

ARVC患者易患心律失常,这是由于心肌细胞细胞内连接蛋白质基因突变、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脱落导致心肌结构改变。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悸、晕厥、心慌、胸痛等症状,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容易发生。

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清的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和BNP等心肌标志物增高,而心肌酶和肝酶则可能正常或稍有升高。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示ARVC的疑诊,但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检查是ARVC诊断中最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方法之一。

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包括V1至V3导联的T波倒置、颤动波和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还可以显示QT 间期延长、广泛的ST段抬高和缩短的PR间期。

这些变化反映了心室壁运动的不规则和脱落,也反映了患者易患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评估右室的结构和功能。

ARVC超声心动图的主要特点是右室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而左室通常正常。

右室自由壁和三尖瓣环的脂肪肥厚和纤维化也是ARVC 的典型超声表现。

MRI检查可以帮助病人诊断ARVC并评价心脏功能,同时MRI对识别自由壁运动异常、纤维化和脂肪代替也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

总之,ARVC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可以提供诊断的关键证据。

现代医学也提供了MRI等高新技术,用于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ARVC。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右室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RVCM)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以右室心肌纤维化和脂肪浸润为特点,导致右室机械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发作。

本文将对RVCM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

RVCM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晕厥、心源性猝死等症状。

心律失常是RVCM的主要表现之一。

RVCM患者常常出现持发作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室上速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这些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右室心肌的纤维化和电生理异常所致。

RVCM还可导致右室扩张和心力衰竭,表现为气促、乏力、水肿等症状。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RVCM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RVCM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变化两种。

静态心电图的特点是QRS波群异常。

由于右室心肌纤维化,导致荷尔蒙束的电传导速度减慢,使得QRS波群延长,表现为QRS时限>120ms。

由于右室扩张,右室除极时间延长,更进一步使QRS波群宽大畸形。

这种QRS波形的改变常常呈“δ”波表现,即QRS波群起始部分出现一段向上斜坡状的波群,然后再出现正常的R波。

这种“δ”波形改变在RVCM 的诊断中具有特异性,能帮助鉴别RVCM与其他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是心律失常的出现。

RVCM患者常常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

这些心律失常的出现与右室心肌的电生理异常密切相关。

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RVCM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RVCM的心电图特点表现为静态QRS波群异常和动态心律失常的出现。

临床医生在进行RVCM 的诊断时,应该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RVCM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干预的机会。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是一种少见但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与其他
心脏疾病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旨在分析该疾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以便于临床医生早期
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特点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
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能出现心室颤动。

2.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疲乏等。

3.晕厥或猝死:部分患者表现为晕厥或猝死,可能与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
关。

4.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等表现。

二、心电图特点
1.电轴右移:电轴右移是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通常心电轴右移超
过100度,右心导联(V1、V2)的r波振幅增高,S-T段呈现倒置。

2.T波倒置:在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上,T波倒置是一种常见的异常表现。

T波倒置多表现为V1至V4导联的T波倒置。

3.QRS波形: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QRS波形呈现“电轴右移”、“尖椎”、“rS型”等特殊形态。

5.心室颤动:严重的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可能导致心室颤动,表现为无规律的心电活
动伴有心动过速。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
极为重要。

了解该疾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

心脏病及超声心动图科普ppt课件

心脏病及超声心动图科普ppt课件

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⒈ 观察血流部位、方向、时限、性质 ⒉ 测量血流速度 ⒊ 计算流量 ⒋ 估计跨瓣压差,判断返流与分流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在切面UCG上实时显示血流。红迎蓝离,形象 直观,直接显示分流、返流或狭窄病变
频谱多普勒(PW+CW)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流速 基线上为正向频谱,下为负向频谱
心电图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最有价值) 心电监护 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 辅助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超急性期(早期)
发病后数分钟~数小时。 ①出现心肌缺血和损伤的心电图改变;
皮肤宜干燥:电极贴在前胸皮肤上经导线与记录仪相连, 如果皮肤湿漉漉的,电极与皮肤的接触就不好,甚至造成 电极脱落,受检者只得重做。因此检查日不能洗澡、避免 出汗。
远离电磁场:磁场导致无正常心电波形,分析图形时只得 把这个时段裁去。
宜记日记:将24小时内身体不适和运动时间详细登记。就 可找出此时间段的心电图看有无变化,为医生诊治提供可 靠依据。
检查
心电图(EKG) 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Holter) 胸片 超声心动图 心脏CT 冠脉造影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 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反应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价值:无创 快速 持续 低 廉
老年患者有时可见二尖瓣环钙化属正常,常被误诊 为瓣膜狭窄、赘生物(炎性团块)、血栓(血块)、 或粘液瘤(狭窄肿物)。仔细检查瓣叶非常重要。 瓣叶钙化可引起二尖瓣反流。

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评价

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评价

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评价郭华;薛军【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图像特点.方法对5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ARVC 患者中4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1例为家系检查发现.1例猝死、1例心力衰竭、2例晕厥、1例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做了心室核素造影和右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右心室扩大,3例右室流出道扩张,1例左室稍大;3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1例局限性减弱,1例右室壁瘤形成,2例室间隔运动异常.5例患者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反流,反流压差较低,前向流速减低.结论 ARVC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壁弥漫性、局限性变薄、运动异常.患者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在除外其他可引起右室扩大的病变后可提示本病.【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06【总页数】3页(P528-530)【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评价【作者】郭华;薛军【作者单位】041000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超声科;煤炭总医院心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5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心肌病。

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病变早期不易被常规检查所发现。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是导致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

目前,根据ARVC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为4型:室性心律失常型、猝死型、心力衰竭型及隐匿型,与右室病变范围有关。

超声心动图特征为:右室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心室运动弥漫性或局限性减低。

本研究分析、总结了5例ARV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误诊。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摘要】目的: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在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上的特征以及诊断意义。

方法:选取120例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至本院诊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分析并比较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磁共振成像这三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

结果:出现Epsilon波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Epsilon波的患者发生晕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及累及左心室的例数低于未出现Epsilon波的患者,但二者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

心电异常阳性率为100%、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为75%,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的阳性率28.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电图与磁共振成像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因此单纯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临床上应结合心电图进行检查。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与家族遗传史有一定的相关性。

由于ARVC的疾病进程是逐渐发展的,因此在疾病早期往往会出现误诊、漏诊等问题,进而会耽误后续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了120例至本院诊治的ARVC患者,分别给予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检查阳性率,探究不同检测手段在ARVC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120例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至本院诊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

12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8例,女性32例;临床症状:118(98.33%)例出现心悸,26(21.67%)例发生晕厥,9(7.50%)例有ARVC家族史。

【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五篇

【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五篇

【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五篇第一篇:【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将肺心病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的经验和结论。

方法选择我院肺心病患者50例。

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5~80岁,病史6~20年。

本组患者均按全国肺心病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诊。

正常人50例。

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60岁。

结果50例肺心患者中,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大者17例,占34%,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肥大者36例,占72%。

经卡方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肺心病右室肥大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7%与85%。

结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早期肺心病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相比之下,超声心动图更加具有应用效果。

关键词: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分析肺心病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肺心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尽快的使用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出肺心病的病理变化,以便于更快更好的治疗肺心病。

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心衰竭的心脏病。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它器官损害的征象;慢性肺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和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因此,肺心病的治疗,除处理肺胸基础疾病,改善肺心功能外,还必须维护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救治。

1资料方法1.1对象肺心病患者50例。

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5~80岁,病史6~20年。

本组患者均按全国肺心病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诊。

正常人50例。

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60岁。

本组患者均无心血管病史和体征。

1.2方法1.2.1诊断标准上述两组患者,均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阳性标准为:右胸导联呈qR、qRs或Rs型,R/S>1,avF 导联呈qR型,左胸导联呈rS型;电轴右偏。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右室心肌病是一种少见但危险的心脏疾病,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它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

一、临床特点1.症状右室心肌病患者常常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这些症状常常与心律失常有关。

2.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右室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隆起,心浊音界扩大,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体征。

3.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右室心肌病的重要方法,可以显示右室运动障碍、室壁增厚、室壁肌肥大等特征性表现。

4.心电图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心电图特点分析1.右心室肥厚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常常表现为右心室肥厚的特点,即V1导联ST段和T波呈现不同程度的压低和倒置,V1-V3导联T波倒置的幅度增大是右室心肌肥厚的敏感指标。

2.室性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常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等。

3.心电轴偏移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显示心电轴右偏是其特征之一。

正常心电轴在-30°至90°之间,而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轴往往超过90°,甚至达到正180°左右。

4.QRS波增宽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常出现QRS波增宽,这与右室肌肥厚、传导障碍等有关。

QRS 波增宽程度与右室心室肥厚的程度相关。

5.心包填塞右室心肌病患者在心电图中可能表现为低电压、电轴右偏、T波倒置等,与心包填塞有关。

心包填塞是右室心肌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需引起重视。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在面对此类患者时应当密切关注其心电图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心电轴偏移、QRS波增宽、室性心律失常等特征性变化应当予以重视。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鉴别中的应用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鉴别中的应用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鉴别中的应用关朋朋(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河南沁阳㊀454550)[摘要]㊀目的㊀分析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类型鉴别中的应用效果.㊀方法㊀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治疗的5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B组,采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㊁瓣膜反流及心脏形态变化情况.㊀结果㊀A组每搏量㊁左心室射血时间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均较B组低,右心室内径㊁左心室收缩期内径㊁左心室舒张期内径㊁主动脉内径㊁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㊁R v6/R m a x和R v6/R m v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与左心室呈球状占比较B组高(P<0.05),B组管壁矛盾运动㊁管壁节段性运动障碍㊁左心室呈拱门状和左心室心尖圆薄占比均较A组高(P<0.05).A组与B组主动脉瓣膜反流㊁肺动脉瓣膜反流及三尖瓣膜反流占比分别为60%㊁68%㊁80%和30%㊁32%㊁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㊀结论㊀在心肌病类型鉴别诊断中应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清楚显示心肌病类型,提高了心肌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㊀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中图分类号]㊀R445.1;R542.2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001-5639(2019)01-0054-03d o i:10.3969/j.i s s n.1001-5639.2019.01.020A p p l i c a t i o no fE C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i nD i f f e r e n t i a lD i a g n o s i s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G U A NP e n gGp e n g㊀(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m R o o m,Q i n y a n g 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Q i n y a n g C i t y,H e̓n a nP r o v i n c e,45455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E C Gc o m b i n e dw i t h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i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㊀M e t h o d s㊀F r o mJ a n u a r y2017t oF e b r u a r y2017i no u rh o s p i t a l,50p a t i e n t sw i t hd i l a t e d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 w e r e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 p A,a n d t h e s a m e t i m e50c a s e sw i t h i s c h e m i c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 i n t o g r o u p B.T h e t w 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w e r e u s i n g e l e c t r oGc a r d i o g r a m(E C G)a n d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U C G)c h e c k.T h e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v a l v u l a r r e g u r g i t a t i o n a n dh e a r t s h a p e c h a n g e s o f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㊀R e s u l t s㊀I n t h e s t r o k e v o l u m e a n d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j e c t i o n t i m e a n d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e j e c t i o n f r a cGt i o n,t h e g r o u p A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g r o u p B.T h e r i g h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i n n e r d i a m e t e r,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s y s t o l i c i n n e r d i a m e t e r,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d i a s t o l i c i n n e r d i a m e t e r,a o r t i c a n dm i t r a l Et o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r i c u l a r s e p t u md i s t a n c e,R v6/R m a x a n dR v6/R m v o f t h e g r o u p A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g r o u p B(P<0.05).I n t h e t u b ew a l l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m o v e m e n t,d i f f u s e t u b ew a l lm o v e m e n t d i sGo r d e r s,w a l l s e g m e n t a lm o v e m e n t d i s o r d e r,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c hs h a p e d,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s p h e r i c a l a n d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a p e x r o u n d t h i n,t h e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s p h e r i c a l a n dd i f f u s ew a l lm o v e m e n td i s o r d e r so f g r o u p A w a sh i g h e r,b u t t h e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a r c h s h a p e da n d t u b ew a l l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m o v e m e n t o f g r o u p B w a sh i g h e r,h a s t h eo b v i o u s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P<0.05).A o r t i c v a l v u l a r r e g u r g i t a t i o n,p u l m o n a r y v a l v u l a r r e g u r g i t a t i o na n dt r i c u s p i dv a l v e r e g u r g i t a t i o na c c o u n t e do f t h e g r o u p Af o r 60%,68%a n d80%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e r eh i g h e r t h a nt h e30%,32%a n d38%o f g r o u p B(P<0.05).㊀C o n c l u s i o n㊀T h eE C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o f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 h a sh i g h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c a nc l e a r l y s h o wt h e t y p e o f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o f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K e y w o r d s]㊀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E C G㊀㊀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患病人数逐渐增多,临床症状表现以水肿缺氧和组织灌注不足等为主[1].而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类型鉴别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㊀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分为A组,将同期治疗的5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B组,两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1)符合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3];(2)排除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言语㊁肢体及意识障碍患者以及伴有肝㊁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中途退出及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9岁,平均(48.75ʃ4.32)岁;病程2~12年,平均(6.56ʃ1.3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20例,Ⅳ级5例.B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2~80岁,平均(48.65ʃ4.29)岁;病程3~13年,平均(6.74ʃ1.3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19例,Ⅳ级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㊀方法㊀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前72h均行心电图45蛇志J o u r n a l o f S N A K E(S c i e n c e&N a t u r e)2019年第31卷第1期V o l.31N o.1,2019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患者在安静状态取平卧位,放松身心,利用12导联进行连续扫描和记录,走纸速度为25m m/s,确保心电图记录的完整性和平稳性,确保图像清晰[4].超声心动图检查: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静卧数分钟在患者呼吸均匀平稳后进行检查.对患者心尖二腔切面㊁长轴㊁四腔切面㊁左心室短轴㊁五腔切面等进行扫描.1.3㊀观察指标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形态变化㊁瓣膜反流及检测数值,并完整记录有关数据.检测数值包括每搏量㊁左心室射血时间㊁左心室射血分数㊁右心室内径㊁左心室内径㊁左心室收缩期内径㊁左心室舒张期内径㊁主动脉内径㊁二尖瓣E点到室间隔距离㊁R v6/RⅠ㊁Ⅱ㊁Ⅲ中最高电压比,㊁R v6/R m a x和R v6/R m v;心脏形态变化包括管壁矛盾运动㊁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㊁管壁节段性运动障碍㊁左心室呈拱门状㊁左心室呈球状及左心室心尖圆薄;心脏瓣膜反流包括主动脉瓣膜反流㊁肺动脉瓣膜反流及三尖瓣膜反流.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 P S 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㊀A组患者的每搏量㊁主动脉内径㊁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射血时间均较B组低,而右心室内径㊁左心室收缩期内径㊁左心室舒张期内径㊁左心房内径㊁二尖瓣E点到室间隔距离㊁R v6/R m a x及R v6/R m v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㊀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 xʃs)项目A组(n=50)B组(n=50)t值P值每搏量(m l)41.01ʃ6.3777.27ʃ9.1722.964<0.05右室内径(m m)30.92ʃ2.3717.38ʃ2.6626.874<0.05左室收缩期内径(m m)61.42ʃ4.3844.74ʃ4.0119.862<0.05左室舒张期内径(m m)70.01ʃ5.3258.48ʃ3.4712.836<0.05左房内径(m m)43.03ʃ2.3934.77ʃ2.5816.608<0.05主动脉内径(m m)29.02ʃ2.4739.01ʃ3.8315.500<0.05二尖瓣E点到室间隔距离(m m)25.67ʃ4.9310.06ʃ5.5914.809<0.05左室射血时间(m s)172.56ʃ25.48228.14ʃ17.7412.658<0.05左室射血分数(%)26.01ʃ8.9847.01ʃ4.0215.093<0.05R v6/R m a x3.25ʃ0.721.08ʃ0.5417.128<0.05R v6/R m v1.93ʃ0.761.03ʃ0.626.488<0.052.2㊀两组患者的心脏形态变化比较㊀在管壁矛盾运动㊁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㊁管壁节段性运动障碍㊁左心室呈拱门状㊁左心室呈球状及左心室心尖圆薄方面,A组占比分别是8%㊁100%㊁12%㊁6%㊁84%和4%,其中左心室呈球状和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占比较高;B组占比分别是90%㊁24%㊁84%㊁78%㊁48%和58%,其中左心室呈拱门状和管壁矛盾运动占比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㊀两组患者的心脏瓣膜反流状况比较㊀在主动脉瓣反流㊁肺动脉瓣反流以及三尖瓣膜反流占比方面,A组患者分别是60%㊁68%和80%,B组患者分别是30%㊁32%和38%, A组患者的占比均较B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2㊀两组患者的心脏形态变化[n(%)]组别例数管壁矛盾运动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管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心室呈拱门状左心室呈球状左心室心尖圆薄A组504(8.00)50(100.00)6(12.00)3(6.00)42(84.00)2(4.00) B组5045(90.00)12(24.00)42(84.00)39(78.00)24(48.00)29(58.00)χ2值41.25667.26751.92353.20214.43834.081P值<0.05<0.05<0.05<0.05<0.05<0.053㊀讨论㊀㊀心力衰竭诱发因素以扩张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为主.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以水肿和气短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容易产生猝死症状[5].早期扩张性心肌病无明显临床症状,易致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缺血性心肌病是由冠心病发展至晚期所至,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绞痛.虽然现阶段临床治疗技术及诊断技术越来越高,但多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无明显异常[6].因此,采用具有高水平和专业性的联合诊断方式,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㊁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5蛇志J o u r n a l o f S N A K E(S c i e n c e&N a t u r e)2019年第31卷第1期V o l.31N o.1,2019表3㊀两组患者心脏瓣膜反流情况[n(%)]组别例数主动脉瓣膜肺动脉瓣膜三尖瓣膜A组5030(60.00)34(68.00)40(80.00) B组5015(30.00)16(32.00)19(38.00)χ2值9.09112.96018.231P值<0.05<0.05<0.05㊀㊀本研究采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从实验结果中可见,在各腔室扩大方面,A组均较B组更明显,这是由于扩张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松弛㊁张力逐渐降低,导致弥散性运动逐渐减小,最终使心脏处于扩张状态.缺血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存在紧密联系,一旦发病,心脏会产生局部扩张现象,对严重缺血部位其管壁矛盾运动及节段性运动障碍较为显著,而对于存在较轻缺血患者其伴有局部运动异常或减弱,如供血正常其活动也正常,未见扩张现象.据相关研究显示[7],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本研究A组每搏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B组低(P<0.05),是由于心肌自身黏弹性减小,加之细胞内钙离子失衡,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左心室射血时间逐渐减小[8].此外,扩张性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功能性二尖瓣膜反流异常,本研究主动脉瓣膜反流㊁肺动脉瓣膜反流及三尖瓣膜反流方面,A组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管壁矛盾运动㊁弥漫性管壁运动障碍㊁管壁节段性运动障碍㊁左心室呈拱门状㊁左心室呈球状及左心室心尖圆薄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心脏瓣膜反流㊁心脏形态改变状况,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㊀贾恩亮,韩琼.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鉴别心肌病类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9):96G99.[2]㊀侯俊领.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鉴别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4):12G13.[3]㊀阎振红,陈照宁,矫妮,等.超声心动图㊁心电图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9G13.[4]㊀李敬.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29,131.[5]㊀张艳丽,张靖琦,姜一农,等.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心肌淀粉样变一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8):750G752.[6]㊀周剑辉,张又红,钟冬梅,等.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5):651G652.[7]㊀庞文萍,刘凤芹,何金良,等.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96G97.[8]㊀李文英,孙辉平,谭学礼,等.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0例临床效果[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22G423.㊀㊀(上接第47页)[3]㊀郭海平,凌云鹏,郭建英.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4):290G292.[4]㊀张亮,卿恩明,马骏.6%羟乙基淀粉等容血液稀释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内环境与氧代谢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18(12):2103G2105.[5]㊀杨民欣,毛艳,陈碧舒,等.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41G43.[6]㊀孙忠东,池一凡,矫艳.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35(4):405G407.[7]㊀刘韬帅,陈宝田,董然,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长期临床结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5,12(4):513G516.[8]㊀杨鑫鑫,刘畅.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2):2103G2105.65蛇志J o u r n a l o f S N A K E(S c i e n c e&N a t u r e)2019年第31卷第1期V o l.31N o.1,2019。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黄静涵;孙兴国;赵世华;陆敏杰;王浩;张澍【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确诊年龄为(35.5±13.4)岁.63例(98.4%)临床症状为心悸,14(21.9%)例患者发生晕厥,3例有ARVC家族史.64例患者均记录到心电图异常,其中52例(81.3%)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VT),38例(59.4%)为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25例(39.1%)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包括:①37例(57.8%)存在主要在右胸导联的T波倒置(V1、V2、V3);②18例(28.1%)可见Epsilon波;③23例(35.9%)患者V1~3导联QRS平均时程≥110 ms,大于左胸导联;④22例(34.4%)有右束支传导阻滞.48例(75.0%)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其中4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累及左心室.18例(28.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ARVC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未出现Epsilon波患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累及左心室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显示ARVC亦能累及左心室.【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4页(P330-333)【关键词】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作者】黄静涵;孙兴国;赵世华;陆敏杰;王浩;张澍【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肺功能检测中心;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肺功能检测中心;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原因未明但与遗传相关的主要影响右心室发育导致进展性右心室心肌病[1],特征为心肌组织被纤维和脂肪替代。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黎伟【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诊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33例作为观察对象,33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3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中静息心电图显示,24例(72.73%)患者电轴右偏,QRS波增宽>110ms者22例(66.67%),T波倒置21例(63.64%),Epsilon波12例(36.36%);超声心动图ARVC患者主要表现为右室增大占90.91%,右室肌小梁紊乱占75.76%,右室流出道增宽占66.67%,右室壁弥漫性变薄占66.67%,右房增大占51.52%,其次表现为束回声增强占30.30%,室壁瘤形成占15.15%,右室壁局限性变薄占11.11%.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提高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采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15【总页数】3页(P245-247)【关键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作者】黎伟【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玉林 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主要累及右心室心肌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其病理特点为正常心肌被脂肪组织或(和)纤维组织替代。

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局限性右室病变,亦可弥漫性侵犯左室进展,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

ARVC患者家族性发病较为常见,多为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好发于年轻人,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3]。

由于ARVC是进展性疾病,早期易漏诊、误诊,给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严重后果。

目前ARVC诊断中无法靠单一标准确诊,需要多种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

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李博;彭立军【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发展,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日益增多.本文将63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ECG、MRI和UCG 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2【总页数】2页(P240-241)【作者】李博;彭立军【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平湖人民医院,518111;广东省深圳市平湖人民医院,518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发展,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日益增多。

本文将63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ECG、MRI和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病例63例,均为ECG、MRI、UCG、CAG资料较完整者。

其中男51例,年龄45岁~70岁(58.0岁±3.7岁);女12例,年龄39岁~64岁(51.8岁±2.1岁)。

其中典型心绞痛33例,心肌梗死12例,不典型心绞痛18例(最后确诊为高血压病1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6例)。

1.2 方法1.2.1 ECG 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踏车运动试验心电图,其中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则定为ECG阳性,判定病变范围定位标准同心肌梗死。

1.2.2 MRI 美国GE 1.5TMR成像仪。

仰卧位,用长方形体部线圈。

横断面和矢状面心电门控SE成像,层厚5mm,层间距1.5mm ~2.5mm,视野32cm~36cm,矩阵128×256。

T1WITR为RR间期(681ms~1 052ms),TE 12ms~30ms;T2WITR/TE(2 068~2 769)ms/60ms和100ms。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对比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对比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对比吴婕【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18(025)011【摘要】目的对比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检查,同时采用探头频率为2~4 MHz的HD 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心室肥大的检出结果及心电图特点.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右室流出道增宽及右心室肥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下,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62例出现ST-T段改变,66例出现传导阻滞,主要包括室内传导阻滞、左束支分支及左右束支的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25例,异位早搏、房颤32例,肺型P波45例,右心室肥大30例,电轴偏移56例.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增宽78例,右心室肥大47例,右室流出道增宽20例,平均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室间隔与右室前壁增厚,E/A<1,三尖瓣A峰流速增高明显,二尖瓣A峰速度变化不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敏感性较高,有利于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总页数】2页(P1447-1448)【作者】吴婕【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5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5【相关文献】1.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的对比分析 [J], 白云霞;吴景玲;薛卫军;张颖燕;王芳;李颖2.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的对比分析 [J], 颜华东3.心向量图与心电图对28例肺源性心脏病轻度右心室肥大诊断价值的比较 [J], 孙晓燕;李秦予4.对比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导致左室肥厚的价值 [J], 杨志磊5.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对比 [J], 李雅娴;吴丽彬;林丛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电图上诊断心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诊断不符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电图上诊断心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诊断不符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电图上诊断心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诊断不符的心电图特点分

梁坚坚
【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2(009)003
【摘要】目的:对心电图上符合心室肥厚改变但超声心动图诊断不符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心电图诊断心室肥厚的准确性.方法: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检查符合左或右心室肥厚的病人,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电图上诊断心室肥厚与超声心动图诊断不符的心电图有如下特点:1、病人基础心率均为心动过速.2、QRS波振幅增高均反映在胸导联上.3、心电轴偏移度数明显增大.结论:当基础心率较快,或心电轴偏移度数过大时诊断心室肥厚应慎重.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梁坚坚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室,5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厚价值比较 [J], 胡晓芬;徐建国;雷国华
2.心肌断层显像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J], 任澎;许立舒
3.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J], 成美英;卜凡文
4.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对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意义 [J], 田路
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J], 吴圆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异常(100%,64例)及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75%,48例)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出结果阳性率(28.1%,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符合率较低,结合心电图检查(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Epsilon 波)道称家族型ARVC 占40%[6]。

本研究的家族史比例较低,可能与本研究未进一步进行家族成员排查有关,另外不能排除人种之间的差异及未知的遗传因素影响。

心电学检查手段在ARVC 的诊断中有着重要地位。

本研究中98%的患者临床症状为心悸,81%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59%患者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速,39%的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它文献报道的室性心律失常是ARVC 最早及最常见的表现一致[7]。

Epsilon 波是ARVC 的一个较为特异的心电图指标,是由于心肌细胞延迟除极致右心室局部电活动延迟的结果,本组患者有18例(28%)右胸导联出现 (V 1~3)Epsilon 波,与国外报道的的检出率相似。

本研究中出现Epsilon 波的患者多为男性,未出现Epsilon 波的ARVC 患者晕厥、室性未出现Epsilon 波(n =46)
出现Epsilon 波(n =18)
30(65.2)17(94.4)﹡16(34.8)1(5.5)12(26.1)1(5.5)3(6.5)2(11.1)室性心动过速44(95.6)14(77.8)2(4.3)0累及左心室
3(6.5)
1(5.6)
1 64例ARVC 患者是否出现特征性Epsilon 波
情况比较[例(%)]
与本组女性比﹡P <0.05。

ARVC: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窦性心律心电图可见V 1导联QRS 波后Epsilon 波,胸前导联T 波倒置,室性早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向上(Ⅱ、Ⅲ、aVF 导联QRS 负向,aVL 导联正向)
图1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可见Epsilon 波心电图
aVR aVL
aVF
V 1
V 2
V 3V 4
V 5V 6


1 cm/mV
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